中国人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

合集下载

【状元大课堂】2016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 新人教版

【状元大课堂】2016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 新人教版

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
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一万多立方
米”。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
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 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三、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 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示例:我今年整整100岁了,小时候,家就住在
拓展延伸
说说我们生活周围环境被破坏的 事例,谈谈你的想法。
1.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 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
2.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
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爆发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 洪灾,其原因之一,就是与湖争地乱砍乱伐森林、不 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一沉痛的教训,我们一 定要牢记。
结构梳理
曾经的罗布泊: 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
生命绿洲 科考失败 神秘的沙漠 生命禁地
今日的罗布泊
消亡的原因 河流改道 “四盲”
今日的荒漠 胡杨林大面积死亡 巨大的黄色沙地 今日的青海湖: 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 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 今日的月牙泉: 涸之势
课堂小结
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给人类带来了 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 环境。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 的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 树会更绿,水会更清。
第12课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R 八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 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 绿洲;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 加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那 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 —罗布泊。 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 有很多水的。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 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 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 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2024年人类将会全部灭绝

2024年人类将会全部灭绝

2024年人类将会全部灭绝
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和发展趋势分析,2024年将会是地球上人类最后的一年。

数十年来,人类对地球环境的过度破坏和气候变化已经达到了无法逆转的程度,导致了连锁反应的恶果。

现在,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而人类将面临无法逃脱的生存危机。

气候变化加速
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洪涝、干旱、飓风等自然灾害每年造成无数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大片的沿海城市将被淹没,数以亿计的人口将无家可归。

持续高温导致农作物减产,食物短缺将使得饥荒成为常态。

生态系统崩溃
人类过度砍伐森林、过度开采资源、过度排放污染物,破坏了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许多物种已经灭绝,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生态系统崩溃的速度超过了人类的想象。

食物链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崩溃,无数物种失去了栖息地,整个生态环境已经无法承载人类这一庞大的种群。

资源枯竭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地球的资源已经接近枯竭的边缘。

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资源供应日益减少,人类无法持续消耗自然的资源而不加以保护。

资源争夺导致了战争和冲突的爆发,加剧了地球上的动荡局势。

2024年是人类文明的终结年,我们已经无法逆转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只能面对残酷的现实。

或许未来还会有新的生命形式在地球上诞生,但人类作为一种生物种群将永远消失在这颗星球上。

这是我们对地球的最后贡献,永远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决定》强调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符合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把发展作为社会和谐的根基,而这个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这就要求: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快社会领域改革的步伐,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逐步形成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除尘滤布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使和谐社会建设获得坚实的制度支撑;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和谐,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和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四是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这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民主法制的社会。

压滤机滤布厂家没有民主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必然是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治不断健全的过程。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演讲稿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演讲稿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个问题。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种破坏不仅影响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也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首先,我们来看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是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其次是工业污染和废水排放,严重污染了水资源,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再者是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和自然灾害的频发。

最后是过度开发和过度捕捞,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枯竭和物种的灭绝。

那么,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呢?首先是生态平衡的破坏,导致了自然灾害的频发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其次是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再者是气候变暖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给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最后是人类自身健康和生存环境的恶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那么,面对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应该增强环保意识,保护好我们的家园,珍惜自然资源,减少污染排放。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严惩环境污染者,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再者,我们应该倡导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环保的守护者。

最后,让我们共同呼吁,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

谢谢大家!。

2021年中考语文(部编版)标点符号选择题专练(word版无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部编版)标点符号选择题专练(word版无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部编版)标点符号选择专练1.下面句子中空缺处,应填标点完全正确一项是()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1)____理想产生欧洲艺术(2)___一是幻想(3)____幻想产生东方艺术(4)_____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A. (1),(2)。

(3),(4);B. (1),(2);(3),(4)。

C. (1)。

(2)。

(3),(4)。

D. (1)。

(2);(3)。

(4);2.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儿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C.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样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D.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B、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D、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傅雷给儿子提出的建议涉及很多方面,如生活细节、人际交往、读书求学、感情处理等。

B.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告别亲人,背负希望,奔赴疫区,被称为“最美逆行者”。

C.你是喜欢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还是喜欢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D.《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速,环境污染成为一个拦住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障碍。

环境污染的恶果不仅仅是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更是长远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水污染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污染对于生物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水中的污染物会影响水生生物的能量代谢和生长发育,长时间的水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的危害是生物死亡,减少了水生生态链中的生物数量,以及对水生生态体系的破坏。

2、空气污染导致植物凋亡:空气污染的物质会导致植物叶片表面,气孔及根系受损,阻止植物吸收所需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分等,导致植物代谢失调,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长时间的空气污染可能会导致植物高度减少,北极绿色植被退化,甚至可以看到植物死亡现象,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3、陆地污染破坏生态平衡:陆地作为生物的繁衍和生长的地方,一旦被污染,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陆地上的污染物进入地下水、水体等环境后,还会导致土地氧化、土地变质和土壤纹理松散等现象,减小了土地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的存活。

长时间的陆地污染更会造成小生物的数量减少、种类变少,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护提供了极大的阻力。

二、应对措施1、倡导环保: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倡导环保、低碳、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越来越普及,倡导环保,从小事做起,人人都能成为环保的守卫者,这是减缓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2、重视垃圾回收:尽可能地回收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生活垃圾也日益增多,垃圾的处理成为当务之急。

倡导进行垃圾分类,尤其是可再利用的垃圾回收再利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植树造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植树造林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破坏性开发加剧,森林砍伐严重,导致死亡的植被增多,减少了绿色环境的供应,加大了土地退化的程度。

使用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力、水力等能源,减少对生物环境的损害。

“生态破坏终身追责”贵在执行

“生态破坏终身追责”贵在执行

“生态破坏终身追责”贵在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全社会都在重视的问题,而生态破坏更是破坏了整个生态平衡,影响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环境。

为了防止生态破坏的发生,维护好环境的整体和谐与稳定,对于那些利用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必须严厉打击,同时也应对其进行终身追责。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健康。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城市化的加剧,生态环境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一些企业为了谋取暂时的经济利益,不顾环境保护的现实,私自排放废水废气,乱倒垃圾,破坏植被,践踏自然,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能造成生态灾害,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了防止生态破坏事件的发生,维护环境的整体和谐与稳定,必须有严格的监管和执法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更重要的是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终身追责。

只有让那些破坏环境的人知道他们的行为不能逃脱惩罚,才能有效地遏制生态破坏事件的发生。

终身追责,贵在执行。

终身追责不仅是对生态破坏者的一种警示,更是对整个社会法治建设的重要补充。

通过对生态破坏行为进行终身追责,不仅可以让犯罪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也可以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增强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同时,对于那些有意破坏环境的人,终身追责也起到一种威慑作用,让他们不敢随意犯法,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

在执行终身追责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充分尊重法律的权威和保障公民的权利。

首先,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生态环境破坏的界定和后果,建立明确的追责标准和程序。

其次,应该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执法机制,提高执法者的办案能力和水平。

再次,应该强化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度,增强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

终身追责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只有坚决执行终身追责制度,才能有效地遏制生态破坏事件的发生,保障好环境的整体和谐与稳定。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时作业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时作业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答案

课时作业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1.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这表明( )A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答案:C2.下列属于规律的有( )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②万有引力 ③万有引力定律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解析:D 考查对规律概念的理解能力。

①是生物遗传规律的具体表现,③是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定律”是主观的东西,故①③不能入选。

②④分别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3.漫画说明了( )A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而不是偶然的联系B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联系而不是现象的联系C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必然的联系而不是偶然的联系D 解析:B “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到引力”其原因主要是万有引力定律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中的本质的联系,而不是现象的联系,也不能理解为深层的联系,故D 项不能选。

4.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竟神秘消失了。

考古证实,当时规模稍大的墓穴,要用到大约600棵树。

等人们意识到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时,再实施“严禁砍伐活树,否则罚马一匹”时,楼兰人已是回天无力了。

材料告诉我们( )A .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B .自然决定社会C .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D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我看到了苹果落地, 为什么没有看到引力?”解析:A材料显示古楼兰人神秘消失的原因是对环境的破坏,这说明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A项符合题意。

5.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认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来揭揭自己的伤疤了。

其实中国人可以写《丑陋的中国人》,而旁边的那个邻居呢估计写了书名作家就要被暗杀了,当然啦这是题外话。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下面我们来聊聊关于中国人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

1空气污染。

举个例子前阵子比较火的pm2.5(其实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因为某帝国主义国家驻华使馆发布北京pm2.5数值而在国内引起热议。

不管他的目的如何,我们自己是不是应该反思:如果不是空气质量让人感到不舒服,我们会去追捧paper tiger大使馆发布的数据吗?其实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经常能见到一排排的烟囱在排放未达标的废气。

其中的粉尘、有毒颗粒物、重金属等都被排放到了大气当中,城市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尤为严重,在坐的各位或许都有在大街上被黑烟洗礼过的经历吧?
由此带来的酸雨及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甚至肺癌的高发我想很值得我们反思。

2水污染。

我生在河南郑州,居住的地方有一条金水河,10年前有人在那里钓鱼嬉戏,可是现在却因为城市污水排放变成了一条臭水沟。

我的老家在河南巩义,就是农村,同样在10年前我9岁还在小河沟里摸螃蟹,可现在却因为一家印染厂河水能在一天当中变化赤橙黄绿青蓝紫甚至更多颜色。

我现在身在大山大水的大武汉,长江就在我们身边,可是就拿江豚、中华鲟来说,他们——还剩下多少?很痛心,我不想再说下去了,可是如果我们不去正视我们所犯的错误,儿时摸螃蟹的经历和可爱的江豚会成为我们永远的回忆
3.固体污染。

通俗来讲,废弃的建筑材料、塑料等固状物都可以称作固体废物。

而这些垃圾的不当处理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固体废物如果露天堆放,其散发出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会直接进入大气,污染空气。

经雨水冲洗后,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又会随着水渗透到地下,造成土壤、地下水的污染。

对地表的污染就更不用说了。

我不知道在做的当中有没有去过垃圾厂的。

如果有去过而且你不是在那里工作的话,此类经历真的会令人终身难忘。

真的是令人作呕的气味不断向你侵袭,目及所示全部都是一座座的垃圾山,我甚至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汇来形容我所看到的场景。

就是这样的垃圾场在每座城市的周围,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

其实关于中国人破坏生态的环境的恶果还有很多,我简单列一些数据
1 .由于气温的不断升高,喜马拉雅山部分冰山将在今后4 0年内消失。

千湖之省———湖北省水质堪忧,一半中小河流、湖泊受污染;
2 .“沙龙”每年吞噬我国国土 2 4 6 0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尤以“三北”(华北、西北、东北)沙化最为严重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播主1201 曹文琦未完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