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的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重要知识——《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重要知识——《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重要知识——《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学记》中的教育思想知识在中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二中进行考查。

考查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著作。

《学记》首次提出了长(zhǎng)善救失、臧(zàng)息相辅的教学原则,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以来倡导的启发诱导,即善喻的教学原则。

《学记》中的教学原则:(1)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即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倾向,预先采取预防措施。

(2)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即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学生适时而学,教师要适时而教。

否则就会“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学”。

(3)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即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

(4)学习观摩原则:“相关而善之谓摩”,即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

(5)长善救失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即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6)启发诱导原则:“君子之教,喻也”,即教学要注重启发,不能让学生一味死记硬背。

《学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这是从教必须遵循的指导性原则。

(7)藏息相辅原则:“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是说既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

《学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处理好正课学习与业余爱好之间的关系,使正课学习有主攻方向,业余爱好广泛多样,而且使业余爱好有助于正课的学习。

学记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教师资格考试:《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教师资格考试:《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一、简介《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学记》是以《大学》为其政治基础,以《中庸》为其哲学基础的。

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一)教育作用与目的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先秦儒家学者教育思想的结晶。

《学记》对先秦儒家的这一思想,作出了经典性的理论概括,并开宗明义说:“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馊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把教育的社会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化民成俗”,一方面强调通过教育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统治人才,积极推行德政;一方面强调通过教育,形成统一的社会道德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习俗,使社会安定,民富国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这段论述,明显地揭示了教育是立国之本的理论问题。

《学记》要求明智的统治者要站在治理国家,统治人民,实现“王道”的高度上,把教育摆在首位,优先发展教育。

这一论述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在论述教育作用时经典性的引言,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二)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在强调教育的作用,阐明了教育目的的同时,规划了学校教育制度,并提出了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

1.关于学校教育制度《学记》的作者首先以托古改制的方式,规划了教育体系。

它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家、党、术、国是从地方到中央的行政区划。

《学记》的作者提议,在不同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建立不同等级的学校,在中央建立国立大学和小学以形成纵横交错的教育网络,塾、庠、序、学就是设在家、党、术、国的学校。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著作,是中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篇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论。

全文仅一千二百余字,对先秦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概括,论述教育的作用、目地和任务,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原则和方法,也谈到师生关系,总之,对有关教育学的基本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

特别是《学记》中有关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论述,对指导今天的教学实践,仍具有现实意义。

《学记》在综合各家长期的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1.教学相长《学记》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

”它深刻地揭示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辨证关系。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增长能力,同时也因知识与能力的增长而更加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学检验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一方面也可以从教学反馈中,从学生身上汲取营养,获得启发,完善自我。

教与学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2.尊师重道《学记》明确提出了“师严而道尊”的思想。

一方面要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另一方面,又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技能技巧。

“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认为“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人师”,反复强调“择师不可不慎也”。

3.启发诱导在教学方法上,《学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并对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作了具体的申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第三讲《学记》的教育

第三讲《学记》的教育

三、教学原则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 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 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 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 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 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 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 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 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 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话乎!力不 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jī );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 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 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 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 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 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 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 此之谓务本!来自二、论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一)学校教育制度 第二,提出了确立学年编制的设想。 第二,提出了确立学年编制的设想。 主要谈到了大学的修业年限和时间安 排。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学 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xiǎo)闻,不足以 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 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 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 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 谓乎!

教师资格考试:《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教师资格考试:《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教师资格考试:《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一、简介《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学记》是以《大学》为其政治基础,以《中庸》为其哲学基础的。

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一)教育作用与目的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先秦儒家学者教育思想的结晶。

《学记》对先秦儒家的这一思想,作出了经典性的理论概括,并开宗明义说:“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馊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把教育的社会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化民成俗”,一方面强调通过教育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统治人才,积极推行德政;一方面强调通过教育,形成统一的社会道德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习俗,使社会安定,民富国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这段论述,明显地揭示了教育是立国之本的理论问题。

《学记》要求明智的统治者要站在治理国家,统治人民,实现“王道”的高度上,把教育摆在首位,优先发展教育。

这一论述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在论述教育作用时经典性的引言,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二)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在强调教育的作用,阐明了教育目的的同时,规划了学校教育制度,并提出了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

1.关于学校教育制度《学记》的作者首先以托古改制的方式,规划了教育体系。

它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家、党、术、国是从地方到中央的行政区划。

《学记》的作者提议,在不同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建立不同等级的学校,在中央建立国立大学和小学以形成纵横交错的教育网络,塾、庠、序、学就是设在家、党、术、国的学校。

《学记》中教学思想探讨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学记》中教学思想探讨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学记》中教学思想探讨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学记》的的教学思想可以用“孝、慎、曰、让”四字来总结,即孝敬师长、慎思问答、曰加学习、以让代做表示。

《学记》的孝道教育理念以孝顺师长的行为准则为教学基础,主张以恭敬师长、礼仪行为为学习原则,认为以孝指导其人,以劝戒使其人志于学习,坚持“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记》关注了人才考核,提出要慎思问答,深入探讨论拟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加之早日努力学习,体现了“书要做到晓解,考要做到间断”的崇尚劳动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

《学记》还强调曰加学习,当一朝考试完毕,可要继续担负起更多的学习,不劳而受的“休考”是不可取的。

当初考试失败时,也要换一种思路去学习,从而获得优异的成就。

最后,《学记》主张以让代做,做决定的能力要受到衡量,警惕提出不明智的意见,礼节、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但学生们要学会说得“含蓄”,不要口出无耻话语,如果提出一个主张,又要接受老师、父母不同意见的尊重。

《学记》的教育思想,深入分析了教育的本质,提出了孝顺师长、慎思问答、曰加学习、以让代做的四步教育模式,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教育理念,可以从学生道德修养、学习方法等多方面来研究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首先,强调孝顺师长,这是一种礼仪教育,也是做人的起点,既能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又能为双方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创造良性教育氛围。

其次,推崇慎思问答,主张以自己的思维能力论证答题,逊余多言,发展思维的精英才能,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主张曰加学习,舍弃消极的学习态度,浪费时间做无用功,要完善学习方法,不断学习、提高学习水平。

总结学记中体现的教育思想

总结学记中体现的教育思想

总结学记中体现的教育思想学记是唐代著名教育家刘义庆所著的一本教育著作,全书总结了作者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体现了他独特的教育思想。

下面将总结学记中体现的教育思想。

第一,尊重个体差异。

学记中反复强调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可一概而论。

作者认为学生的天资、兴趣、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个别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注重素质教育。

学记中提到“学以致用”和“识微知著”等观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认为学生应该获得既有广博的知识,又具备实际运用能力的能力。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等,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注重生活经验教育。

学记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主张通过生活经验教育来培养学生。

作者认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积累经验,通过亲身实践和感知,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提倡师生亲密相处,通过亲身示范和指导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去。

第四,注重人文关怀教育。

学记中提到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并通过人文关怀来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

作者强调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关爱与理解,照顾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倡导学生与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互动,使学生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第五,注重教学方法创新。

学记中提倡创新的教学方法,作者通过举例、引用名言、提出问题等方式,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他强调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记是刘义庆的教育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他在其中阐述了关于教育的多个方面的观点,如个体差异、素质教育、生活经验教育、人文关怀教育以及教学方法创新。

这些观点为后世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经验和借鉴。

教育者可以通过学习学记中的教育思想,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考点解读

《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考点解读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考点解读2014-01-24 16:16:34|中公教育推荐:教师招聘考试网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方面的知识,是教育考试中必然涉及的考点,对于许多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的学员来说,总是存在着抓不住核心,记不住考点,屡考屡错的情况,这根源于对基本知识没有很深入的理解。

下面中公教育刘静茹老师就中国古代教育经典《学记》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梳理,帮助大家理解知识。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第四十九篇(《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公元前403~前221)晚期。

全书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全文1229字,分为20小节,每节基本上论述一个问题。

《学记》对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教育的制度、学校的管理、教育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的关系等问题,都有阐述,内容比较全面。

它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理论著作。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很清晰的发现常考考点:1.《学记》的地位——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2.《学记》的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3.《学记》的出处——写于战国晚期,《礼记》中的一篇,共1229字。

【考题再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A.《礼记》B.《学记》C.《论语》D.《老子》《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以及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一、教育的作用与目的原文:“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一段意思是说,处于君位的人如果想要建立国家,一定要教育先行,君子如果要教化臣民,成其美俗,这一定要通过教育。

从本质上论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一家专门从事教育事业的服务机构。

其服务对象
包括学生、家长和教师等。

学记的宗旨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为家长提供可靠的教育咨询和支持,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教育培训和发展。

学记的教育思想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重,以个性化教育为特色。

一、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育工作的对象和中心。


记的教育思想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同时,学记也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秉承让学生快乐成长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健康、轻松的学习环境。

二、以教师为重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业务水平和教育思想的
创新对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记的教育思想是以教师为重,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发展机会。

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

同时,我们也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三、以个性化教育为特色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的生命体验和个性
发展路径。

学记的教育思想是以个性化教育为特色,为学生提供符合其发展需求和特点的个性化教育服务。

我们通过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有效的辅导和指导。

在个性化教育中,我们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其发挥自身的特长,开展个性化的拓展教育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四、注重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最重要的教育环境,家长是学生教育的重要
参与者和支持者。

学记的教育思想强调家校合作,在学生教育中积极发挥家长的作用,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

我们与家长保持沟通和协作,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需求,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教育咨询和支持。

我们还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教育,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五、追求卓越品质
卓越品质是学记一贯的追求。

我们强调教育服务的全面性、专业性和有效性,注重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我们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和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为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和支持。

总之,学记的教育思想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重,以个性化教育为特色,注重家校合作,追求卓越品质的教育理念。

我们将持续发掘和探索教育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致力于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