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换乘站的设计与规划研究

合集下载

轨道交通北客站(北广场)站枢纽换乘型式设计与研究

轨道交通北客站(北广场)站枢纽换乘型式设计与研究

轨道交通北客站(北广场)站枢纽换乘型式设计与研究摘要:西安地铁4号线、机场线、地铁2号线在国铁北客站交汇,形成大型综合枢节点。

通过对4号线线路走向研究、比选,提出了北广场设站推荐线路,推荐合理的枢纽换乘方案。

提出了4号线与机场线“同站台”换乘的总体方案;同时对北客站(北广场)与2号线地铁换乘方案进行了研究。

为后续类似枢纽工程设计提供指导及借鉴。

关键词:轨道交通;枢纽;换乘方案;同站台换乘;1、概况西安北站位于西安市城区北部中轴线上,分别距市中心钟楼约12km、行政中心3km、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km,是国内大型枢纽站之一,设18站台34线,南北分别规划站房及站前广场[1]。

是西安重要门户和交通枢纽。

2011年1月,西安北南站房及南广场投入运营,地铁2号线在南站房下南北向敷设设站,与国铁出站大厅共用,并与2011年9月运营。

2 西安北站与轨道交通接驳存在问题西安北站是中国第一、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年旅客发送量达到8260万人,旅客最高聚集人数1.8万人[2]。

站点规划中主要存在三个主要问题:1)地铁线网中,只有与运营的地铁2号线与北客站接驳,2号线站点匹配“国铁集散式疏散”[3-4]能力一般。

2)2号线在站厅偏南设置,随着高铁北站房的启用,北广场客流通过2号线换乘地铁路径约460m,对北广场的客流服务便捷性降低[1],乘客体验感差。

3)2号线在行政中心站可实现与四号线的换乘,进而通过4号线换乘机场线。

但是行政中心至北客站区间乘客,须在2号线北客站下车后,必须出站后再行换乘,出行不便捷,运营服务水平较低。

因此针对轨道交通与国铁之间的大换乘量需求,引入新的线路、站点衔接国铁,是解决枢纽换乘型式的关键[1],深入、系统的研究换乘设计,设计出设施能力充足、换乘便捷和舒适安全的换乘车站十分必要[5]。

3控制条件分析3.1规划条件西安北站南广场已建成运营,地下空间以出租、长途、社会停车功能为主,北广场后期规划出租、社会停车场、有轨电车及地下商业空间。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分析及设计对策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分析及设计对策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分析及设计对策地铁车站是当今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车站换乘是地铁客流分布和交通效率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换乘形式、设计要素、客流管理等方面对地铁车站换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设计对策。

一、换乘形式的分析地铁车站换乘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主要形式包括端式换乘、岛式换乘和复式换乘。

端式换乘即通过在一个车站设置两个岛式站台,来实现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岛式换乘采用中央共享区,即设置一个共享的中央区域,使得乘客可以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一个线路到达另一个线路;复式换乘则通过设置多个层次的站台和中转层,使得乘客可以在不同的高度上进行换乘。

不同形式的换乘方式,对车站空间的利用以及乘客流量的管理都有不同的考虑。

对于人口稠密但站点有限的城市,端式换乘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方式,因为它可以最大化利用车站空间而不会占用更多的土地。

而对于站点数量众多、交通流量较大的城市,则更适合采用岛式换乘或者复式换乘,因为这两种换乘方式可以更好地管理乘客的流量和方向。

二、设计要素的分析地铁车站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乘客的流量和站点的结构。

如果站点用地不足或者人口密集,可以采用岛式换乘,通过合理设置站台和共享区域,实现换乘效率的最大化。

同时,站点的结构也应该考虑到乘客的行动路径和方向,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客流。

此外,站点的通道设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通道通常由接待区、进站口、安全平台、进站闸门、出站通道等部分组成,其中进站口和出站通道是交叉的,也是车站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通道的宽度、候车区的大小、进出站口之间的距离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通行效果。

三、客流管理的对策客流管理是地铁车站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通过车站的乘客流量以及安全问题。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的一些要素包括如何提高车站的容纳能力、如何缓解高峰期的人流压力、如何确保进出站的安全等问题。

为此,交通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客流压力。

地铁同台换乘车站设计方案的研究

 地铁同台换乘车站设计方案的研究

地铁同台换乘车站设计方案的研究地铁同台换乘车站设计方案的研究随着城市化不断深入,地铁交通系统不仅成为大城市常见的公共交通方式,同时也成为连接城市各处的重要通道。

对于城市规划者来说,如何设计高效的地铁系统,尤其是同台换乘车站的设计,已经成为一个挑战。

同台换乘是地铁车站的一种类型,它是指两条不同线路的地铁通过互相交汇,旅客可以在同一个车站内完成换乘。

设计合理的同台换乘车站能够带来不少便利,同时也可以减少环节和运营成本。

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同台换乘车站的设计方案,许多城市的交通部门、设计机构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同台换乘车站的设计要考虑乘客特点。

同台换乘车站的乘客大多是换线需要的,因此应该采用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导航标识,在短时间内更快速地完成换乘。

这要求车站内设置合理的信息发布系统,能够指引初次到该车站的乘客如何完成换乘,并加强人性化的导向和辅助。

其次,同台换乘车站的设计要注重整个站点的先进技术。

例如,车站的安检系统、验票系统、导向系统等都应该尽可能的采用自动控制与智能化设备,加强系统的配套功能,提升整体的效率。

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未来同台换乘的设备和功能将会更加智能化。

此外,同台换乘车站在地铁交通系统运营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不同线路之间,同台换乘车站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保证乘客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换乘,方便乘客的出行。

同台换乘车站的运营模式和方式也需要与其他车站合理配合,确保整个地铁系统高效地运转。

最后,同台换乘车站的建设还应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除了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还要考虑对环保的影响,特别是车站出入口的设置、采光设计等。

科学的设计和规划不仅可以减少车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不必要的消耗,还可以使车站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气候、景观等自然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同台换乘车站。

总之,同台换乘车站作为地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方案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我们需要不断优化车站的功能性、美学和可持续性,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地铁同站台换乘选型设计的研究与分析

基于地铁同站台换乘选型设计的研究与分析

车站的结构宽度相对 比较小, 这样 的话整个施工并不会对地面产生 较 大 的影 响 ; ( 2 ) 过轨 的条 件 比较 好 , 这 一 优点 与上 述平 行 双 岛 四线 形 式 的 比较 相 似 ; 换句 话 说 , 只需 要 设 定 渡 线 就 能 够很 好 的 实现 跨 线 的运 行 ; ( 3 ) 地 铁车 站 的 两个 端 点 区 间线 路 并 不存 在 有 交 叉点 , 这 样的话能够很好的改 善线路条件 ,进而利 于整个地铁线路的运 营。 至于重叠双岛四线的缺点 , 则可 以简单 整理为 : ( 1 ) 地铁车站存在有 三层的建筑物 , 这 样 的话 埋 深 就 会 比较 大 , 自然 而 然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带来施工风险 ; ( 2 ) 在地铁车站两侧 的区间中, 地铁上下行线路应该 及 时 的调 整 相对 位 置 ,这 样 的话 就会 在 某 种程 度 上 提高 施 工 难 度 , 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引发安全隐患 ; ( 3 ) 乘客站的一层面积并不大 , 只 有一个非换乘站的站厅层面积 , 这样并不能很好的实现乘客疏散。 3地铁换乘 的技术难点分析 3 . 1地铁车站换乘的设计思路 伴 随着 城市 地 铁 交通 产 业 的 不断 演 进 , 有 关 地铁 的设 计 往往 呈 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 , 尤其是关于地铁 同站台 的换乘形式 , 无论 是 地铁 乘 客还 是 从 事地 铁理 论 研 究 的工 作 人 员 , 都 相 应 的提 出更 高 的 需求 。 结 合 过去 我 们对 于 无锡 地 铁 二 号 线 的设 计 , 我 们 主要 对 于 地 铁 车站 的换乘 模 式 进行 了大 量 的研 究 , 最 终 提 出相 对 比较 新 颖 的 车 站 建筑方法 , 地铁线路分别上下重叠过 站 , 然而换乘方式 则采用 同站 台平行换乘的崭新换乘方 式。 最终这一提出可 以说是得到了比较理 想 的效 果 , 缓 解 了乘 客拥 挤 的局 面 , 进 而 开创 了地 铁 建 筑 的空 间 。 3 . 2地 铁 车站 换 乘设 计 的影 响 因素 地铁车辆 的换乘方式不仅仅受到站位环境的影 响, 同时还受到 建筑功能 以及线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的影响。 过去比较常见 的设计 方 法是 先 在 总平 面 上确 定 车站 的换乘 方 式 。 然 而 考虑 到 现 实地 理 环 境 的 复 杂 多变 , 并 不 可 以简 单 的 采 取 “ + ” 或者 “ T ” 的换 乘 方 式 , 这 样 就给地铁设计人员带来 了技术上的挑战。 我们可 以采用平行换乘 以 及通道换乘方式相结合 的方法 , 对于现实地铁车站换乘的实现提供

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模式设计与研究

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模式设计与研究

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模式设计与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出行效率和舒适度的追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而在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中,车站的设计和建设尤为重要。

其中,车站换乘模式的合理设计和研究,可以使乘客出行更加便捷和顺畅,提高轨道交通出行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就车站换乘模式的设计和研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车站换乘模式的基本概念车站换乘模式,指的是旅客在轨道交通车站进行不同线路、不同车型、不同方向之间的转换,是轨道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车站换乘模式包括不同车站之间的换乘,同一车站内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不同站台之间的换乘等。

二、车站换乘模式的设计原则和方法1.设计原则(1)人性化原则。

要充分考虑乘客出行需要、习惯和心理特点,在车站的布局、设施、引导标示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使乘客能够更加轻松、便捷地完成出行。

(2)合理化原则。

要根据轨道交通线路的特点和运行情况,量身打造合理的换乘模式和布局,使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更为顺畅和高效。

(3)安全可控原则。

要加强车站换乘区域的管理和监控,保障乘客人身和财物安全,同时要保持车站正常运营秩序。

2.设计方法车站换乘模式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隔板式该换乘模式采用设置隔板或分离式站台的方式,以达到不同车站之间或同一车站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效果,适合于车站站台较长的情况。

例如北京地铁4号线的张坊站和金葫芦沟站。

(2)中央式该换乘模式采用在车站设置中央换乘区的方式,以实现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适用于同一车站不同线路之间换乘的情况。

例如上海地铁8号线的人民广场站和大世界站。

(3)岛式该换乘模式采用在同一站台设置多个线路岛式加接站台,以达到不同线路、不同方向之间的换乘效果,适用于车站站台较窄的情况。

例如深圳地铁2号线的岗厦站和会展中心站。

三、车站换乘模式的实践案例1. 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南京西路站为典型的中央式车站换乘模式。

某新建地铁车站与既有车站换乘节点改造方案研究

某新建地铁车站与既有车站换乘节点改造方案研究

为使换乘通道各专业的接入对既有车站影响降到最小,
并增设监控防火卷帘的模块。根据环控、给排水、动照等专
换乘通道内消防水等设备和系统的联动,通 过 两 线 FA S系
业 增 设 的 设 备 ,设 置手动报警按钮、 电话插孔、消火栓按
统间的信息互通实现必要的联动。在换乘车站两线间设置模
钮 、模块、声光警报器等设备;增设模块与新线互通火警信
关 湛 词 :地 铁 车 站 ;轨 道 交 通 ;地 铁 路 网 ;车 站 换 乘 ;换 乘 节 点 ;改 造 ;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 U 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2096-3815 (2021) 03-0021-03
随 着 全 国 地 铁 建 设 的 不 断 发 展 ,城 市 地 铁 逐 渐 成 网 ,路 网中的换乘节点越来越多。 因为规划原因,有些车站在设计 和建设阶段预留了后期换乘接入条件。有些建设较早的线路 则未预留后期换乘接入条件。 因 此 ,在换乘车站建设中常会 存 在 着 对 既 有 线 车 站 的 改 造 情 况 。 在 换 乘 改 造 中 ,如何尽量 减少对既有线的影响,并且节约造价、 降低成本,值得深思 研究。 本文通过分析一座车站换乘节点的改造方案,提出相 关思考和建议。
由 于 防 火 卷 帘 设 置 于 换 乘 通 道 与 新 线 主 体 交 界 处 ,换乘通 道
泵 ,无法实现有效供水。
纳入既有线管理。既有线车站FAS系统需配合换乘通道的实
2 . 3 . 2 解决方案
施 。 根 据 换 乘 通 道 防 火 卷 帘 的 设 置 位 置 ,新 增 火 灾 探 测 器 ,
(1 )
换 乘 通 道 内 负 荷 电 源 均 引 自 新 线 变 电 所 ,在换乘 入既有线管理,故带来了系统归属与运营管理矛盾的问题。

武汉市轨道交通3号线换乘方案研究

武汉市轨道交通3号线换乘方案研究

提出 2 2 00年前建成 8 条线 , 总长 2 0k 形成覆盖三镇 中心城 区 4 3号线换 乘站方 案设计 3 m,
并 与主要交通枢纽衔接 的轨道交通 网络 ; 远景年建成 1 线 , 2条 总
下面通过选取 3号线 中几 个有代 表性 的换乘 站简要介 绍换 乘方案的选择及换乘节点 的预 留思路 。 站址位于东风大道与太子湖路交叉 E北侧 , l 东风大道规划路
站远期施工时对 3 号线车站运营影响较大。
方案二 : 号 ,O号线 分设于 东风大道 东西 两侧 , 3 1 平行 换乘 。 3号线 车站仍采用地下两层岛式站 台形式 , 考虑到两线北端 线路 出站后快速拉开 高差后再行立交 ,0号线车站可采用地下两层岛 1 式 站台形式 , 两站通过站厅层通道实现付费区换乘 。
长 50k 形成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_ 。 4 m, 1 J 及东西湖区 5 主城 区, 个 正线起于汉 阳沌 口开发区至东西湖拟建 的市 民中心结束 , 全长 2 . m, 8 0k 为全地下线 , 设车站 2 3座。
轨道交通 3 号线线路穿越 了汉 阳区 、 口区、 桥 江汉 区、 江岸区 4 1 体 育 中心 北站 .
表 1 3号 线换 乘 车 站 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I O 站名 沌阳大道站 体育 中心北站 四新大道站 王家湾站 宗关站 王家墩 中心站 范湖站 香港路站 赵家条站 二七路站 换乘情况 与远期 1 号线换乘 0 与近期 6 号线换乘 与远期 l 号线换乘 1 与初期 4号线换乘 与既有 i 号线换乘 与近期 7 号线 、 远期 1 号线换乘 O 与在建 2 号线换乘 与近期 6号, 号线换乘 7 与近期 8 号线换乘 与远期 1 O号线换乘

地铁同台换乘车站设计方案的研究

地铁同台换乘车站设计方案的研究
Paf r l to m
YI J n N u
( hn a w yEy a n ier gG o pC .Ld , h n d , ih a 10 1 hn ) C iaR i a ru nE g ei ru o t. C e g u Sc un6 0 3 ,C ia l n n

峻: 地铁 同台换乘车站设计方案 的研究
7 3
运 而 生 , 功 能 是 把 线 网 中各 独 立 运 营 的线 路 搭 接 其
起来。
乘客 。
() 6 尽量减少换乘高差 , 避免高度损失。
换乘 站在城市 轨 道交 通 线 网 中起着 重 要 作 用 , 为
乘 客换乘其 他线 的列车创 造方便 条件 。使线 网形成 一 个 四通八达 的整体 , 国外 以轨道 交通换 乘 站为基础 , 在
“J形 、 H” 等 换 乘 及 通 道 换 乘 形式 , 中 “ ” I' “ 形 ' 其 十 字

形 、 T 字形 、 L 形 、 H” 换 乘 站 为 不 同站 台间 换 “” “” “ 形
乘, 需要楼 梯或通 道解决换 乘 客流 , 客往往 需要走 很 乘 长 的路 , 得走楼 梯 、 自动 扶 梯等 , 待 时 间也 比较 还 乘 等 长; 同站 台平面换 乘 、 台上 下平 行换 乘 又称 为 “ 台 站 同
形 成 了许 多大型综 合换乘 枢纽 。东京地 铁 的大型换 乘
3 同台换 乘 站 方 案研 究
3 1 换 乘方 向分析 .

般来讲 两 条 线 的 换 乘 需 要 解 决 8个 方 向 的换
站 有 3~5条线 路 进 行 交叉 换 乘 , 德 哥 尔 摩 地铁 的 斯 3条线 路与火 车站进行 换乘 。在 欧洲 还有 一 些 由数 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换乘站的设计与规划研究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铁交通成为越来越多人出行的首选方式。

为了方便乘客的
出行,地铁换乘站的设计与规划至关重要。

一座优秀的地铁换乘站,不仅要具备高效、便捷的换乘功能,还需要考虑人性化设计、环保和智能化等因素。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地铁换乘站的设计与规划研究。

一、功能设计
地铁换乘站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功能性,在地铁线路规划中扮演着枢纽的作用,它们通常是连接多条地铁线路的节点,处理大量人员和信息流动的场所。

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人流量、车流量和能量流的复杂性,以最大程度地优化空间、时间和资金预算等资源,使得整个系统在满足安全、便利、舒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的同时,具备柔性、弹性、拓展性等特征,能够适应未来的多样化需求。

二、交通接驳
地铁换乘站的引入,一般会给周边交通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交通规划中,需要
将地铁线路与其他交通模式相结合,以提供便捷的出行体验。

因此,换乘站的位置选择需要考虑巴士、出租车、私人轿车、自行车等各种出行方式的接驳。

同时,周边的步行环境和景观也应该满足人们的需求,设计合理的出入口和人行通道,才能达到更好的出行效果。

三、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是地铁换乘站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设计应该能够满足人们出行
的需求,让人们感到轻松和愉悦。

在空间布局上,需要考虑到换乘站内部的不同区域,如候车区、乘车通道、出入口等。

这些区域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以便实现人车分流的目的,并有效避免拥堵的发生。

另外,配合空调设备、通风设施等,保证站内部的通风、采光等硬件条件。

四、智能化应用
随着科技发展的飞速进展,智能化应用在地铁换乘站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站、智能设备、智能服务等,能够提供更加便利、个性化、高效的服务,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

例如,智能指引、自动售卖等,能够减轻服务人员负担,提高乘客体验。

同时,智能化应用还可以有效提高换乘站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保障乘客的信息安全。

五、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地铁换乘站设计的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类设计是指为乘客考虑,
在不影响功能实现的前提下,使站内空间更加人性化、温馨舒适。

例如,在设计车站内部的装修时,可以采用柔和、舒适的色调,导入温馨的装饰元素,使得乘客在车站内可以感受到一种宽敞明亮、舒适温馨的气氛。

此外,商业设施、安全提示标识、音乐等手段都能够提高广大乘客的出行安全、体验。

六、环境友好
在地铁换乘站的设计中,环境友好是优势之一。

作为地铁线路建设的一部分,
地铁换乘站的建设同样应该体现绿色建筑理念,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实现节能环保。

例如,利用清洁能源、绿色植被等,将地铁换乘站打造成一个生态、环保的场所。

总之,地铁换乘站的设计与规划研究是复杂而又关键的工作。

良好的设计应该
兼顾各方面因素,以便实现交通方便、便捷快速的出行效果。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环境,提高智能化水平,让乘客在舒适、安全、便利的环境中出行,做到人车分离、井然有序,实现和谐交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