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合集下载

屈光术后角膜及光学并发症

屈光术后角膜及光学并发症

• Q值引导(Q-LASIK) 一般Q值设定为 -0.45,可 最大化减少球差,但文献设定-0.45,最后Q值 仍为正0.2左右,说明目前Q值检查与设备切削 的准确性不够。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4.12 解放军303医院。
长球形 长轴椭圆体
• 慧差
• (1)低阶像差(low order aberration):指第1、2阶像差。概括地说,是指 离焦(近视远视)、散光等传统屈光问题。第1阶像差是指x、Y轴的倾斜。第 2阶像差包括离焦和0°与45°方向的散光三方面内容。可以用镜片矫正
• Ⅳ期: 是严重板层角膜炎的罕见的结局,伴有角膜基质融解、 永久性瘢痕和视力严重下隆。炎症细胞的积聚和胶原酶的释放 导致液体在板层中央部位聚积,大疱形成和角膜基质丧失,并 造成远视和角膜皱褶形成。其发生率约1/5000。
• 常见原因: 上皮损伤 引起的炎 症反应
• 其他原因 包括:
• 界面滞留 的血液、 内毒素和 其他毒素、 以及飞秒 激光引起 的过度角 膜细胞坏 死。
是2014年开始使用(EVO-ICL是新一代型号的ICL,也称 为ICL V4c,即带有中央孔的ICL)
二、角膜并发症
• 1、术后感染 • 2、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 • 3、DLK (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 非感染弥漫性板层角膜炎 • 4、Haze 角膜雾状混浊 • 5、上皮植入 • 6、瓣移位 、损伤 • 7、圆锥角膜、角膜扩张 • 8、激素性高眼压症、青光眼、白内障 • 9、干眼等
响视力; • 4级:角膜明显混浊,不能窥见虹膜纹理。
• 角膜瘢痕修复中:
• 肌成纤维细胞的发育和持续产生无序、不 透明的细胞外基质
2.5 上皮植入

屈光手术检查金标准

屈光手术检查金标准

屈光手术,顾名思义,就是针对近视、远视和散光这些屈光不正进行的一种手术治疗,其目的是矫正眼睛的视觉问题,让患者恢复清晰的视力。

屈光手术检查是进行这种手术前必不可少的一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屈光手术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视力检查:这是屈光手术检查的首要步骤,通过视力测试可以确定患者的视力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2. 验光检查:验光检查是屈光手术的金标准,通过验光,医生可以确定患者的近视、远视和散光度数,以及是否存在散光轴向等详细数据,这些都是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3. 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可以显示患者角膜表面的形态,通过评估角膜的形态和厚度,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激光手术。

4. 眼压检查:屈光手术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眼压,因此需要进行眼压检查以确保手术安全。

5. 角膜内皮细胞检查:角膜内皮细胞是维持角膜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细胞,角膜内皮细胞检查可以评估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激光手术。

6. 眼前节检查:通过眼前节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前房深度、虹膜形态和晶状体情况,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激光手术。

7. 眼底检查:眼底检查可以评估患者视网膜的健康状况,以确保患者的视网膜健康,从而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上就是屈光手术的金标准检查项目,只有经过详细的检查,医生才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并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角膜屈光手术术前的筛查要点

角膜屈光手术术前的筛查要点

收稿日期:2020 ̄02 ̄07基金项目: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2013 ̄2 ̄023)通信作者:张丰菊ꎮE ̄mail:zhangfj126@126.comdoi:10.6040/j.issn.1673 ̄3770.1.2020.014专家笔谈角膜屈光手术术前的筛查要点张丰菊ꎬ李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ꎬ北京100730㊀㊀张丰菊ꎬ首都医科大学教授㊁博士研究生导师㊁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医师ꎬ曾获国家教委资助公派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附属眼科医院(KarolinskaInstituteSt.Erik sEyeHospital)博士后研究ꎮ学术成就: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近视的临床防控治疗和相关基础的研究工作ꎬ1996年始开展了激光LASIK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近视远视及散光ꎬ临床经验丰富ꎮ主持承担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ꎬ国家十一五㊁十二五科技攻关课题合作项目ꎬ科技部十二五支撑合作项目及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㊁北京市自然基金各1项ꎬ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文章百余篇ꎮ主编«近视矫治相关并发症案例图解及诊疗思维»㊁«实用角膜屈光手术教程»ꎬ主译«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㊁«LASIK:角膜屈光手术新进展»ꎬ副主编«个体化全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教程»㊁«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学»及«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学»ꎬ参与编写高等教育 十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屈光手术学»㊁«MasteringtheTechniquesofIOLCalculations»㊁«MasteringAdvancedSurfaceAblationTechniques»等国内外学术专著多部ꎮ兼任«中华眼科杂志»㊁«中华眼视光与视觉科学杂志»㊁«中华医学杂志»㊁«APJO»等期刊编委ꎮ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ꎬ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ꎬ中国老年医学会眼视光学组副主任委员ꎬ中国中药协会眼保健中医药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委ꎬ中国女医师协会理事㊁视光学专业委员会常委ꎬ教育部高等学校眼视光医学专委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ꎬ中华医学会北京眼科学会委员ꎬ2015年至2018年任亚太眼科学会屈光手术专业学组秘书ꎮ奖项荣誉:曾多次获部㊁省㊁市级的荣誉称号ꎬ获市政府津贴ꎮ2013年获北京市卫生系统 215 高层次人才项目学科带头人ꎬ2017年获APAO亚太学会眼科成就奖ꎮ2019年度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ꎬ以及省科技进步二㊁三等奖及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ꎮ教书育人:培养60余名研究生成为全国各地相关领域的中坚力量ꎬ先后两届被评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的优秀导师ꎮ摘要:安全性㊁有效性㊁可预测性和远期稳定性是角膜屈光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ꎬ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术前严格筛查和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ꎮ本文就角膜屈光手术术前的筛查要点做一阐述ꎬ目的在于合理地选择手术适应证ꎬ有效规避医疗隐患和风险ꎬ使得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获得安全㊁有效及满意的术后效果ꎬ进一步提升术后的视觉质量ꎮ关键词:角膜屈光手术ꎻ医疗隐患ꎬ眼科ꎻ术前筛查ꎻ适应证ꎻ视觉质量中图分类号:R778.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3 ̄3770(2020)02 ̄0007 ̄06引用格式:张丰菊ꎬ李玉.角膜屈光手术术前的筛查要点[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ꎬ2020ꎬ34(2):7 ̄12.ZHANGFengjuꎬLIYu.Keycriteriaforscreeningbeforecornealrefractivesurgery[J].JournalofOtolaryngologyandOphthalmologyofShandongUni ̄versityꎬ2020ꎬ34(2):7 ̄12.KeycriteriaforscreeningbeforecornealrefractivesurgeryZHANGFengjuꎬLIYuBeijingTongrenEyeCenterꎬBeijingTongrenHospitalꎬCapitalMedicalUniversityꎬBeijingOphthalmology&VisualSciencesKeyLabꎬBeijing100730ꎬChinaAbstract:Safetyꎬefficacyꎬpredictabilityꎬandlong ̄termstabilityaretheprerequisitesforsatisfiedoutcomesaftercornealrefractivesurgery.Themostimportantfactorsarestrictpre ̄operativescreeningandreasonableselectionforsurgicalindications.Thisarticleputforwardthemaincriteriaforscreeningbeforecornealrefractivesurgeryꎬwhichpurposeistoselectsurgicalindicationsrationallyandavoidmedicalpitfallsandriskseffectively.Andmakesurethepatientscouldachievethesafeꎬeffectiveꎬandstableresultsaswellashighvisualqualityaftercornealrefractivesurgery.Keywords:CornealrefractivesurgeryꎻHiddenmedicalriskꎻOphthalmologyꎻPreoperativescreeningꎻIndicationsꎻVisualquality㊀㊀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近年来陆续被大量证实[1]ꎬ逐步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所接受ꎬ每年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人数约100万例[2]ꎮ随着患者接受程度的不断增加及仪器设备软件的持续更新ꎬ部分医师疏于对术前检查的把控ꎬ扩大手术适应证的选择ꎬ以及缺乏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ꎬ使得术后效果并不理想[3]ꎮ为进一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㊁有效性㊁可预测性和远期稳定性ꎬ术前严格筛查和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尤为重要ꎮ本研究就角膜屈光手术术前筛查要点做一阐述ꎬ目的在于合理地选择手术适应证㊁有效地规避医疗隐患和风险ꎬ使得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获得安全㊁有效及满意的术后效果ꎬ进一步提升术后视觉质量ꎮ1㊀合理选择适应证是确保手术安全基本前提㊀㊀为了规范角膜屈光手术的临床应用ꎬ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ꎬ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的专家委员在2015年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达成共识[4]:将板层角膜激光手术(femtosecondlaserassistedLASIKꎬFS ̄LASIK和smallincisionlenticuleextrac ̄tionꎬSMILE)的适应证定为:①本人有摘镜愿望ꎻ②年龄ȡ18岁ꎻ③屈光状态基本稳定(每年近视屈光度数增长不超过0.50Dꎬȡ2年)ꎻ④矫正屈光度数为近视ɤ-12.00Dꎬ散光ɤ6.00Dꎬ远视ɤ+6.00Dꎮ其中值得注意的是SMILE术式的范围为-1.00~-10.00D[5]ꎬ柱镜度数ɤ-5.00Dꎬ建议球镜与柱镜度数和ɤ-10.00Dꎻ⑤极低屈光度数的矫正需酌情而定ꎻ⑥并要求预期切削后角膜瓣下剩余角膜中央基质厚度>250μm(建议280μm)ꎻ⑦同时预期术后剩余角膜中央基质厚度ȡ术前角膜厚度50%ꎮ表层角膜激光手术与板层手术相比ꎬ其矫正范围相对较小ꎬ建议屈光度数ɤ-8.00Dꎮ此种术式适用于特殊职业的人群ꎬ如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员或武警等ꎬ也适用于角膜偏薄㊁睑裂偏小㊁眼窝偏深等特殊解剖条件不易行板层手术或角膜浅层疾病伴有屈光不正的患者ꎮ同时对于增效手术ꎬ也适用于预期剩余基质过薄的患者ꎮ随着人们对视觉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ꎬ选择个性化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ꎮ其中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针对角膜前表面形态的不规则人群ꎬ通过精确对位及扩大有效光学区ꎬ避免或减少手术源性高阶像差的引入以及减少或消除术前已存在的角膜前表面不规则的矫正方式ꎮ2018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针对利用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扫描组织这一特定的个性化激光消融技术达成共识[6]ꎬ将手术适应证分为两类:(一)对于以矫正屈光度数为首要目的而角膜形态相对规则的患者ꎬ建议矫正屈光度数范围:①近视屈光度数:-9.00D及以下ꎻ②远视屈光度数:ɤ+6.00Dꎻ③散光屈光度数:ɤ6.00Dꎮ(二)不以矫正屈光度数为主要目的的特殊患者:①严重角膜不规则散光ꎬ如角膜屈光手术㊁角膜移植手术后等ꎬ角膜外伤或角膜疾病导致瘢痕愈合ꎬ角膜形态已稳定ꎻ②疑似或早期圆锥角膜㊁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膨隆ꎬ须联合角膜胶原交联(collagencross ̄linkingꎬCXL)手术治疗ꎮ2㊀术前仔细筛查是手术安全性的有效保障安全性是近视患者选择激光手术最大的顾虑ꎬ保障手术的安全是屈光手术医生工作重心之一ꎬ术前筛查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ꎬ提升患者术后视觉质量ꎮ2.1㊀圆锥角膜及顿挫性圆锥角膜的术前筛查㊀美国屈光手术指南[7]以及我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诊疗专家共识[4ꎬ5]均明确指出疑似圆锥角膜㊁已确诊的圆锥角膜是角膜屈光手术的绝对禁忌证ꎮ临床中有明确临床体征的圆锥角膜相对容易诊断ꎬ但对于临床体征不明显ꎬ又有行屈光手术意愿的人群ꎬ筛查出早期圆锥角膜是保障手术安全有效的前提ꎮ利用角膜地形图分析角膜前㊁后表面形态ꎬ目前仍然是诊断圆锥角膜尤其是尚无临床表现的早期或疑似圆锥角膜最为敏感的方法[8 ̄10]ꎮ临床上已有多种类型的角膜形态检查设备及诊断指标用于筛检圆锥角膜ꎬ如Tomy㊁Pentacam㊁Sirus㊁Orbscan㊁Galilei等ꎮ虽尚无公认敏感度与特异度俱佳的检测系统[11 ̄12]ꎬ但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Pentacam被临床广泛采纳协助圆锥角膜筛查ꎮ«圆锥角膜和角膜扩张疾病的全球共识»提出[13]ꎬ当角膜前表面最薄点高度值为(+8~+11)μmꎬ后表面最薄点高度值(+13~+16)μm时ꎬ高度怀疑圆锥角膜ꎮ对于早期或可疑圆锥ꎬ可通过对比双眼高度及厚度数据对称性ꎬ做出圆锥角膜的风险判断ꎮ同时可利用Belin分析软件ꎬ观察角膜厚度变化百分比及角膜厚度变化速率协助评估角膜形态的异常ꎮ研究显示ꎬ对圆锥角膜的生物力学改变可能早于角膜形态变化[14]ꎬ对于角膜地形图难以确定的早期圆锥角膜ꎬ可借助活体角膜生物力学检测ꎬ分析角膜生物力学性能辅助筛查潜在圆锥角膜ꎮCorvis生物力学指数(cornealbiomechanicalin ̄dexꎬCBI)㊁角膜扩张综合偏差分析指数(belin/ambrósiodeviationꎬBADD)㊁断层扫描生物力学指数(tomographicandbiomechanicalindexꎬTBI)对于区分正常眼与圆锥角膜㊁顿挫型圆锥角膜均具有诊断价值[15]ꎮ但与CBI㊁BADD相比ꎬCBI联合Penta ̄cam提供的形态学数据综合分析的TBI指数对于诊断圆锥角膜和顿挫型圆锥角膜具有更好的精准性[16]ꎮ对于圆锥角膜的早期筛查具有积极的临床参考价值ꎮ家族性遗传在圆锥角膜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ꎮ目前已分析识别出19个可能存在圆锥角膜相关突变基因位点[17]ꎬ未来角膜屈光术前行圆锥角膜的基因筛查有望成为协助明确顿挫期圆锥角膜疾病诊断的有效手段之一ꎮ值得强调的是ꎬ圆锥角膜的诊断需综合评估患者年龄㊁眼压㊁屈光度状态㊁角膜地形图形态㊁角膜生物力学及外界干扰因素等ꎬ并不能通过单一指标来诊断圆锥角膜ꎮ2.2㊀角膜营养不良的术前筛查㊀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种家族遗传有关的疾病ꎮ其中ꎬ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ranularcornealdystrophyꎬGCD)为我国发病率较高的角膜营养不良之一ꎮ显微镜下表现为角膜基质层内呈现出环状㊁盘状㊁星形㊁雪花状混浊ꎮ由于部分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病情进展相对较慢ꎬ其最佳矫正视力仍较好ꎬ存在屈光手术的需求ꎬ拟行角膜屈光手术治疗ꎮ然而国内外先后报道了许多由LASIK术后引起II型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角膜混浊加剧㊁矫正视力明显下降的病例ꎬ对视功能造成影响[18 ̄20]ꎮ我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专家共识[4]已将角膜基质或内皮营养不良定为手术相对禁忌证ꎮ某些角膜营养不良与TGFBI基因有关ꎮ宋彦铮等研究发现在国人拟行屈光手术人群中[21]ꎬ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基因阳性的比例为0.24%ꎮ术前应详细询问家族史及病史㊁利用裂隙灯仔细观察有无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体征ꎬ对于可疑病例(兼有家族史和体征ꎬ或二者有其一者)ꎬ则强调行相关Avellino基因筛查明确病因[21 ̄22]ꎬ有助于医师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分型ꎬ从而避免对GCD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任何类型的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术[23]ꎬ加重病情ꎬ同时为患者及家属做健康咨询和指导工作ꎬ从而延缓病情的进展ꎮ2.3㊀青光眼的术前筛查㊀在一项对2784例拟行角膜屈光手术人群的调查中发现ꎬ其中有705例患者因各种原因不符合手术适应证ꎬ而其中青光眼的比例为0.7%[24]ꎮ由于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厚度及曲率变化ꎬ影响了术后眼压的测量ꎮ术后常规使用激素点眼ꎬ可引发激素性青光眼ꎮ同时功能性滤过泡的存在ꎬ将影响屈光手术的选择和效果ꎮ故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专家共识[4]中将尚未控制的青光眼列为手术的绝对禁忌证ꎬ眼压控制良好的青光眼列为手术的相对禁忌证ꎮ高度近视是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危人群ꎬ高度近视视盘斜插入㊁视杯浅㊁视盘颞侧比常人苍白ꎬ易造成视盘盘沿宽窄难以判断ꎬ豹纹状眼底或者大片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斑造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判断困难ꎻ菲薄的视网膜和萎缩的脉络膜视网膜引起视野缺损难以与青光眼性缺损视野相区分均增加了早期诊断青光眼的难度[25]ꎮWeiss等发现一些患者LASIK术后视野缩小[26]ꎬ其认为是术中一过性眼压升高损伤了视神经ꎮ故术前详细询问是否有青光眼家族史ꎬ对高眼压㊁杯盘比大的可疑病例监测视野变化ꎬ术前青光眼风险评估是预防青光眼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ꎬ对保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ꎮ3㊀术前检查数据具有可重复性实属必要㊀㊀随着手术设备及检测仪器的发展ꎬ结合角膜非对称性指数与角膜上皮厚度等参数更有利于甄别顿挫型圆锥角膜[27]ꎬ故角膜地形图㊁前节OCT[28]检测数据的精准性及可重复性对于诊断角膜源性疾病[29]至关重要ꎮ同时屈光手术不仅为提高裸眼视力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术后视觉质量的提升ꎬ选择角膜地形图及波前像差引导下的个性化手术方案ꎬ术前精准角膜生物学参数测量是保障个性化屈光手术术后完美视觉质量的基础ꎮ而相较于Orb ̄scanIIꎬPentacamHR和Galilei在圆锥角膜参数测量中具有更好的可重复性[30]ꎮ高质量的角膜地形图和波前像差图在术中实施SMILE手术或飞秒激光辅助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中协助精准定位ꎬ提高手术设计的精准性及预测性ꎬ发挥着积极的作用ꎬ进一步提升术后的视觉质量[31 ̄33]人眼是一个精密而复杂的光学系统ꎬ有许多重要的光学参数ꎬ包括眼轴㊁视轴㊁瞳孔轴㊁Kappa角㊁Alpha角等ꎬ在人眼成像和视觉质量中起到重要作用ꎮKappa角是指视轴和光轴的夹角ꎬ角膜屈光手术切削中心的定位一直存在争议[34 ̄35]ꎬ大多数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心都是以瞳孔轴为切削中心ꎬ然而对于一些Kappa角较大的患者ꎬ以瞳孔轴为切削中心容易造成偏心切削ꎬ导致患者术后视觉质量下降[36]ꎮPentacam㊁Sirus㊁Galilei及Lenstar等设备均可显示Kappa角的具体数值ꎬ由于Kappa角在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设计中具有参考意义ꎬ故协助术中视轴中心精准定位的数据和图像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尤为重要ꎮ梁刚等通过比较在Q值引导及Kappa角补偿的准分子切削模式下[37]ꎬSBK和FS ̄LASIK2种手术方式对术眼的高阶像差的影响ꎬ强调了术中大Kappa角调整对术后视觉质量提升的作用ꎮ4㊀关注术前双眼视功能的必要性㊀㊀建议详查术前眼位㊁双眼视功能及调节力等眼部基本情况ꎬ关注术前特殊主诉ꎬ注重心理评估ꎬ提高术后满意度ꎮ注视眼是指在双眼视的前提下ꎬ注视㊁感知和融合方面占优势地位的那只眼睛ꎮ当矫正伴有屈光不正的老视眼时ꎬ为同时获得较好的远近视力ꎬ临床中可设计单眼单视方法矫治[38]ꎬ即一眼矫正为正视用于视远ꎬ另一眼矫正为近视用于视近ꎬ一般选择使注视眼用于看远ꎬ所获得的视觉质量更佳[39]ꎬ满意度更高ꎮ但需要注意年长者眼表功能的评估ꎬ干眼及睑板腺功能不良[40]的及时诊治尤为重要[41]ꎮ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不仅可以矫正屈光不正ꎬ同时也可以改善远视及调节性内斜视患者术后的立体视功能[42]ꎮ但值得注意的是ꎬ对于术前已存在双眼感觉运动功能障碍ꎬ如眼位异常㊁斜视㊁复视的患者ꎬ术后发生视功能异常的概率也更高ꎬ故需术前明确视功能情况ꎬ分析异常原因ꎬ关注危险因素[43]ꎬ术前充分沟通ꎬ对于有不同职业及特殊主诉ꎬ应给予不同手术方式选择及个性化手术设计ꎬ同时行模拟测试拟行手术的方案以达到满意的术后效果ꎮ总之ꎬ周到细致的术前检查和充分的医患沟通ꎬ使得双方互相信任互相理解ꎬ共同携手努力方可取得远期满意的术后效果ꎬ避免医疗隐患和并发症的发生ꎬ从而有效提升术后远期的视觉质量ꎬ值得临床实施时认真思考及合理防控ꎮ参考文献:[1]WenDZꎬMcAlindenCꎬFlitcroftIꎬetal.Postoperativeefficacyꎬpredictabilityꎬsafetyꎬandvisualqualityoflasercornealrefractivesurgery:anetworkmeta ̄analysis[J].AmJOphthalmolꎬ2017ꎬ178:65 ̄78.doi:10.1016/j.ajo.2017.03.013.[2]李莹.重视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快速发展中的手术并发症问题[J].中华眼科杂志ꎬ2018ꎬ54(10):721 ̄725.doi:10.3760/cma.j.issn.0412 ̄4081.2018.10.001.LIYing.Keepaneyeonstandardizedmanagementofla ̄serrefractivesurgeryunderitsrapiddevelopment[J].ChineseJournalofOphthalmologyꎬ2018ꎬ54(10):721 ̄725.doi:10.3760/cma.j.issn.0412 ̄4081.2018.10.001. [3]BohacMꎬKoncarevicMꎬPasalicAꎬetal.Incidenceand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PostLASIKEctasia:AReviewofover30ꎬ000LASIKCases[J].SeminOphthalmolꎬ2018ꎬ33(7 ̄8):869 ̄877.doi:10.1080/08820538.2018.1539183.Epub2018Oct25.[4]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5年)[J].中华眼科杂志ꎬ2015ꎬ51(4):249 ̄254.doi:10.3760/cma.j.issn.0412 ̄4081.2015.04.003.[5]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我国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手术规范专家共识(2016年)[J].中华眼科杂志ꎬ2016ꎬ52(1):15 ̄21.doi:10.3760/cma.j.issn.0412 ̄4081.2016.01.007.[6]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我国角膜地形图引导个性化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专家共识(2018年)[J].中华眼科杂志ꎬ2018ꎬ54(1):23 ̄26.doi:10.3760/cma.j.issn.0412 ̄4081.2018.01.005.[7]周行涛ꎬ李美燕.解读新版美国眼科临床指南(PPP):角膜屈光手术更安全[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ꎬ2018ꎬ18(6):371 ̄373.doi:10.14166/j.issn.1671 ̄2420.2018.06.001.ZHOUXingtaoꎬLIMeiyan.InterpretationofPreferredPracticePattern:saferforcornealrefractivesurgery[J].ChineseJournalofOphthalmologyandOtorhinolaryngolo ̄gyꎬ2018ꎬ18(6):371 ̄373.doi:10.14166/j.issn.1671 ̄2420.2018.06.001.[8]SanthiagoMRꎬSmadjaDꎬWilsonSEꎬetal.Roleofper ̄centtissuealteredonectasiaafterLASIKineyeswithsus ̄picioustopography[J].JRefractSurgꎬ2015ꎬ31(4):258 ̄265.doi:10.3928/1081597X ̄20150319 ̄05. [9]MeyerJJꎬGokulAꎬVellaraHRꎬetal.RepeatabilityandagreementoforbscanIIꎬpentacamHRꎬandGalileitomo ̄graphysystemsincorneaswithkeratoconus[J].AmJOphthalmolꎬ2017ꎬ175:122 ̄128.doi:10.1016/j.ajo.2016.12.003.[10]ShettyRꎬRaoHꎬKhamarPꎬetal.Keratoconusscreen ̄ingindicesandtheirdiagnosticabilitytodistinguishnor ̄malfromectaticcorneas[J].AmJOphthalmolꎬ2017ꎬ181:140 ̄148.doi:10.1016/j.ajo.2017.06.031. [11]GolanOꎬPiccininiALꎬHwangESꎬetal.Distinguishinghighlyasymmetrickeratoconuseyesusingdualscheimp ̄flug/placidoanalysis[J].AmJOphthalmolꎬ2019ꎬ201:46 ̄53.doi:10.1016/j.ajo.2019.01.023.[12]LopesBTꎬRamosICꎬSalomãoMQꎬetal.Enhancedto ̄mographicassessmenttodetectcornealectasiabasedonartificialintelligence[J].AmJOphthalmolꎬ2018ꎬ195:223 ̄232.doi:10.1016/j.ajo.2018.08.005.[13]GomesJAꎬTanDꎬRapuanoCJꎬetal.Globalconsensusonkeratoconusandectaticdiseases[J].Corneaꎬ2015ꎬ34(4):359 ̄369.doi:10.1097/ICO.0000000000000408. [14]VinciguerraRꎬAmbrósioRJrꎬRobertsCJꎬetal.Bio ̄mechanicalcharacterizationofsubclinicalkeratoconuswithouttopographicortomographicabnormalities[J].JRefractSurgꎬ2017ꎬ33(6):399 ̄407.doi:10.3928/1081597X ̄20170213 ̄01.[15]AmbrósioRJrꎬLopesBTꎬFaria ̄CorreiaFꎬetal.Inte ̄grationofscheimpflug ̄basedcornealtomographyandbi ̄omechanicalassessmentsforenhancingectasiadetection[J].JRefractSurgꎬ2017ꎬ33(7):434 ̄443.doi:10.3928/1081597X ̄20170426 ̄02.[16]ZhangMYꎬZhangFJꎬLiYꎬetal.EarlydiagnosisofkeratoconusinChinesemyopiceyesbycombiningcorvisSTwithpentacam[J].CurrEyeResꎬ2020ꎬ45(2):118 ̄123.doi:10.1080/02713683.2019.1658787. [17]WheelerJꎬHauserMAꎬAfshariNAꎬetal.Thegeneticsofkeratoconus:areview[J].ReprodSystSexDisordꎬ2012ꎬ3(Suppl6).pii:001.[18]KimTIꎬRohMIꎬGrossniklausHEꎬetal.Depositsof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beta ̄inducedproteiningranu ̄larcornealdystrophytypeIIafterLASIK[J].Corneaꎬ2008ꎬ27(1):28 ̄32.doi:10.1097/ICO.0b013e318156d36d.[19]Chao ̄ShernCꎬMeRꎬDeDionisioLAꎬetal.Post ̄LASIKexacerbationofgranularcornealdystrophytype2inmembersofaChinesefamily[J].Eye(Lond)ꎬ2018ꎬ32(1):39 ̄43.doi:10.1038/eye.2017.265. [20]张小艳ꎬ侯文博ꎬ张丰菊ꎬ等.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混浊加重一例[J].中华眼科杂志ꎬ2011ꎬ47(8):754 ̄755.doi:10.3760/cma.j.issn.0412 ̄4081.2011.08.021.[21]SongYZꎬSunMSꎬWangNLꎬetal.Prevalenceof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 ̄inducedgenecornealdys ̄trophiesinChineserefractivesurgerycandidates[J].JCataractRefractSurgꎬ2017ꎬ43(12):1489 ̄1494.doi:10.1016/j.jcrs.2017.07.038.[22]ZengLꎬZhaoJꎬChenYJꎬetal.TGFBIgenemutationanalysisofclinicallydiagnosedgranularcornealdystro ̄phypatientspriortoPTK:apilotstudyfromEasternChina[J].SciRepꎬ2017ꎬ7(1):596.doi:10.1038/s41598 ̄017 ̄00716 ̄5.[23]张丰菊ꎬ孙旭光.角膜颗粒状营养不良是否适合做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J].中华眼科杂志ꎬ2011ꎬ47(7):580 ̄583.doi:10.3760/cma.j.issn.0412 ̄4081.2011.07.002.ZHANGFengjuꎬSUNXuguang.Whetherdoesthegran ̄ularcornealdystrophyindicatefortheexcimerlaserabla ̄tionsurgeryornot[J].ChineseJournalofOphthalmolo ̄gyꎬ2011ꎬ47(7):580 ̄583.doi:10.3760/cma.j.issn.0412 ̄4081.2011.07.002.[24]Hori ̄KomaiYꎬTodaIꎬAsano ̄KatoNꎬetal.Reasonsfornotperformingrefractivesurgery[J].JCataractRe ̄fractSurgꎬ2002ꎬ28(5):795 ̄797.doi:10.1016/s0886 ̄3350(01)01321 ̄9.[25]吴玲玲.如何诊断近视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开角型青光眼[J].中华眼科杂志ꎬ2013ꎬ49(11):965 ̄967.doi:10.3760/cma.j.issn.0412 ̄4081.2013.11.003.WULingling.Diagnosisofopen ̄angleGlaucomaaftermyopicexcimerlasercornealrefractivesurgery[J].Chi ̄neseJournalofOphthalmologyꎬ2013ꎬ49(11):965 ̄967.doi:10.3760/cma.j.issn.0412 ̄4081.2013.11.003. [26]WeissHSꎬRubinfeldRSꎬAnderschatJF.Casereportsandsmallcaseseries:LASIK ̄associatedvisualfieldlossinaGlaucomasuspect[J].ArchOphthalmolꎬ2001ꎬ119(5):774 ̄775.[27]HwangESꎬPerez ̄StraziotaCEꎬKimSWꎬetal.Distin ̄guishinghighlyasymmetrickeratoconuseyesusingcom ̄binedscheimpflugandspectral ̄domainOCTanalysis[J].Ophthalmologyꎬ2018ꎬ125(12):1862 ̄1871.doi:10.1016/j.ophtha.2018.06.020.[28]SaviniGꎬSchiano ̄LomorielloDꎬHofferKJ.Repeat ̄abilityofautomaticmeasurementsbyanewanteriorseg ̄ment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ercombinedwithPlac ̄idotopographyandagreementwith2Scheimpflugcam ̄eras[J].JCataractRefractSurgꎬ2018ꎬ44(4):471 ̄478.doi:10.1016/j.jcrs.2018.02.015.[29]LuNJꎬChenDꎬCuiLLꎬetal.Repeatabilityofcorneaandsublayerthicknessmeasurementsusingopticalcoher ̄encetomographyincorneasofanomalousrefractivesta ̄tus[J].JRefractSurgꎬ2019ꎬ35(9):600 ̄605.doi:10.3928/1081597X ̄20190806 ̄03.[30]MeyerJJꎬGokulAꎬVellaraHRꎬetal.RepeatabilityandagreementoforbscanIIꎬpentacamHRꎬandGalileitomographysystemsincorneaswithkeratoconus[J].AmJOphthalmolꎬ2017ꎬ175:122 ̄128.doi:10.1016/j.ajo.2016.12.003.[31]SchallhornJMꎬSeifertSꎬSchallhornSC.SMILEꎬto ̄pography ̄guidedLASIKꎬandwavefront ̄guidedLASIK:reviewofclinicaloutcomesinpremarketapprovalFDAstudies[J].JRefractSurgꎬ2019ꎬ35(11):690 ̄698.doi:10.3928/1081597X ̄20190930 ̄02.[32]WallersteinAꎬCaron ̄CantinMꎬGauvinMꎬetal.Pri ̄marytopography ̄guidedLASIK:refractiveꎬvisualꎬandsubjectivequalityofvisionoutcomesforastigmatismȡ2.00diopters[J].JRefractSurgꎬ2019ꎬ35(2):78 ̄86.doi:10.3928/1081597X ̄20181210 ̄01.[33]WallersteinAꎬGauvinMꎬCohenM.Effectofanteriorcornealhigher ̄orderaberrationablationdepthonprimarytopography ̄guidedLASIKoutcomes[J].JRefractSurgꎬ2019ꎬ35(12):754 ̄762.doi:10.3928/1081597X ̄20191021 ̄02.[34]deOrtuetaDꎬArba ̄MosqueraS.Laserinsitukeratom ̄ileusisforhighhyperopiawithcornealvertexcentrationandasymmetricoffset[J].EurJOphthalmolꎬ2017ꎬ27(2):141 ̄152.doi:10.5301/ejo.5000835.[35]KhakshoorHꎬMcCaugheyMVꎬVejdaniAHꎬetal.Useofanglekappainmyopic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J].ClinOphthalmolꎬ2015ꎬ9:193 ̄195.doi:10.2147/OPTH.S70690.[36]LiuMLꎬSunYꎬWangDYꎬetal.Decentrationofopti ̄calzonecenteranditsimpactonvisualoutcomesfollow ̄ingSMILE[J].Corneaꎬ2015ꎬ34(4):392 ̄397.doi:10.1097/ICO.0000000000000383.[37]梁刚ꎬ查旭ꎬ张丰菊.Q值引导及Kappa角调整后SBK和飞秒LASIK术后高阶象差的对比[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ꎬ2014ꎬ16(1):25 ̄29.LIANGGangꎬZHAXuꎬZHANGFengju.Aclinicalstudycomparingthechangesinhigher ̄orderaberrationsfollowingSBKandfemtosecondlaserLASIKwithacus ̄tomizedQ ̄factorandKappaadjustment[J].ChineseJournalofOptometry&Ophthalmologyꎬ2014ꎬ16(1):25 ̄29.[38]PengMYꎬHannanSꎬTeenanDꎬetal.MonovisionLASIKinemmetropicpresbyopicpatients[J].ClinOph ̄thalmolꎬ2018ꎬ12:1665 ̄1671.doi:10.2147/OPTH.S170759.[39]ZhangTꎬSunYꎬWengSBꎬetal.Asphericmicro ̄monovisionLASIKincorrectionofpresbyopiaandmy ̄opicastigmatism:earlyclinicaloutcomesinaChinesepopulation[J].JRefractSurgꎬ2016ꎬ32(10):680 ̄685.doi:10.3928/1081597X ̄20160628 ̄01.[40]黄鹤ꎬ安阳ꎬ何伟ꎬ等.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IntraLase ̄LASIK术前睑板腺处理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ꎬ2016ꎬ16(4):788 ̄790.HUANGHeꎬANYangꎬHEWeiꎬetal.Clinicalobser ̄vationontreatmentofMeibomianglandbeforeIntraLaseLASIKinpatientswithMeibomianglanddysfunction[J].InternationalEyeScienceꎬ2016ꎬ16(4):788 ̄790. [41]Diez ̄FeijóoEꎬGrauAEꎬAbuslemeEIꎬetal.Clinicalpresentationandcausesofrecurrentcornealerosionsyn ̄drome:reviewof100patients[J].Corneaꎬ2014ꎬ33(6):571 ̄575.doi:10.1097/ICO.0000000000000111. [42]ShiMHꎬJiangHXꎬNiuXGꎬetal.Hyperopiccornealrefractivesurgeryinpatientswithaccommodativeesotro ̄piaandamblyopia[J].JAAPOSꎬ2014ꎬ18(4):316 ̄320.doi:10.1016/j.jaapos.2014.02.015.[43]KushnerBJꎬKowalL.Diplopiaafterrefractivesurgery:occurrenceandprevention[J].ArchOphthalmolꎬ2003ꎬ121(3):315 ̄321.doi:10.1001/archopht.121.3.315.(编辑:李纬)。

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

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

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原创2018-01-08瞿佳等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专家共识Consensus文章来源: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7,19(12):705-710.前言近十年来,全球的近视和高度近视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发病早、进展快、高度近视比例增加的趋势。

根据Holden等[1]2015 年发表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上的报道,2010 年全球近视人群18.93 亿,占27%,高度近视人群1.70 亿,占2.8%,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如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近视患病率接近50%,远远高于澳洲、欧洲、北美和南美地区。

按目前的患病率预测,至2050 年,全球近视人群将达到49.49 亿(52%),高度近视人群达到9.25 亿(10%)。

Rudnicka等[2]的调查发现,东亚15岁人群近视患病率高达69%,因此,必须及早进行干预,有效减少近视所导致的眼部并发症和视力丧失,减轻由此而造成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

在人的屈光发育过程中,从出生至3 岁是一生中屈光度数变化最快的时期,初生婴儿中,大部分为+1.50~+2.00 D的低度远视,伴随着成长,角膜曲率逐渐平坦,眼轴逐渐延长,至学龄期逐步完成正视化的过程,期间部分儿童开始出现近视并逐渐加深[3]。

因此,0~3岁,是视觉发育最关键的时期,0~12 岁则为敏感期,对敏感期的儿童进行科学的屈光检查,并及早、准确矫正屈光不正,定期随访,将有助于减少屈光不正未矫正及近视增长过快所导致的眼部并发症,降低高度近视致盲的风险。

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国内的情况,参考美国眼科学会(AAO)相关的视光临床实践指南及大量文献,形成此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旨在为儿童屈光不正矫正提供指导性意见。

1儿童屈光不正的矫正屈光不正包含近视、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根据年龄和屈光度不同,矫正的原则相应发生变化。

感染性角膜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感染性角膜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真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是致病性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致盲性角膜病,在我国居感染性角膜病致盲率的首位[1]。

该病主要与植物外伤有关,近年来其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角膜感染的主要真菌菌属在不同地区差别较大。

发达国家及气候较寒冷地区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念珠菌属;我国主要以镰刀菌属(占70%~80%)和曲霉菌属(占10%)为主心[2]。

本病有明显的致病危险因素,多与植物性眼外伤、配戴角膜接触镜、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以及患慢性眼表损伤性疾病有关[2]。

真菌感染的发生,取决于真菌毒力和宿主防御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角膜上皮损伤后,真菌的孢子或菌丝通过黏附进入角膜基质,在毒素和水解酶的作用下向角膜基质内侵袭性生长。

不同种属真菌感染所致角膜炎的临床表现不同,这主要与其毒力强弱、菌丝在角膜内的生长方式及机体免疫状况有关。

研究发现镰刀菌属的菌丝在角膜内主要呈水平生长,曲霉菌属菌丝和念珠菌属的假菌丝主要呈垂直生长[3]。

严重感染时,真菌的菌丝可穿透角膜后弹力层进入眼内,引发真菌性眼内炎。

二、临床表现感染早期眼部刺激症状一般较轻,病变发展较细菌性角膜炎缓慢,与细菌混合感染时,病情可迅速加重。

眼部可出现明显的异物感或刺痛、视物模糊等症状,伴有少量分泌物。

典型体征可有菌丝苔被、伪足、免疫环、内皮斑、卫星灶和前房积脓等。

(1)菌丝苔被:表现为角膜病灶处灰白色轻度隆起,外观较干燥,无光泽,与下方炎症反应组织紧密相连。

(2)伪足:在角膜感染病灶边缘呈树枝状浸润,也称为毛刺。

(3)卫星灶:位于角膜主要感染灶周围,与主病灶之间看似没有直接联系的、小的浸润或溃疡灶。

(4)免疫环:在角膜感染灶周围的环形致密浸润,与感染灶之间有一模糊的透明带。

(5)内皮斑:位于角膜内皮面的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常见于病灶下方或周围。

(6)前房积脓:是判断角膜感染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多发生于感染已达角膜深基质层,或菌丝已穿透角膜后弹力层进入前房者。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全文)我国是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开展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

为了进一步规范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临床应用,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的专家委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达成以下共识。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式通常分为以下两类: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和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

一、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通常指以机械刀或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术式,也包括仅以飞秒激光完成角膜基质微透镜并取出的术式。

(一)适应证1.患者本人有摘镜愿望,对手术效果有合理的期望值。

2.年龄≥18周岁(除特殊情况,如择业要求、高度屈光参差、角膜疾病需要激光治疗等);术前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患者本人及家属须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

3.屈光状态基本稳定(每年近视屈光度数增长不超过0.50D)时间≥2年。

4.屈光度数:近视≤-12.00D,散光≤6.00D,远视≤+6.00D。

采用仅以飞秒激光完成角膜基质微透镜并取出术式者,建议矫正屈光度数球镜与柱镜之和≤-10.00D。

使用各种激光设备矫正屈光不正度数范围应在中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范围内。

(二)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1-5](1)疑似圆锥角膜、已确诊的圆锥角膜或其他类型角膜扩张。

(2)眼部活动性炎症反应和感染。

(3)角膜厚度无法满足设定的切削深度:中央角膜厚度<450μm、预期切削后角膜瓣下剩余角膜中央基质厚度<250μm(建议280μm)、预期术后剩余角膜中央基质厚度小于术前角膜厚度50%。

(4)重度干眼。

(5)严重的眼附属器病变:如眼睑缺损、变形等。

(6)尚未控制的青光眼[6]。

(7)影响视力的白内障。

(8)未控制的全身结缔组织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

(9)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 李中明

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 李中明

适应症
• 验光中屈光度波动明显
力正常者
• 深色虹膜可增加使用量,表麻可减轻 眼部刺激
禁忌症
• <3月
•唐氏综合征、癫痫、痉挛性麻痹、颅脑外 伤、闭青、低色素、药物成分过敏
闭青及药物成分过敏者
闭青
睫状肌麻痹篇
睫状肌麻痹-注意事项
阿托品 • 皮肤潮红、口干、发热、恶心呕吐等 赛飞杰 散瞳后3 d内患者有眼部畏光、视近模 美多丽 散瞳后6~8 h内患
矫正方式及近视防控
户外活动
• 每天2 h或每周10 h的户外活动(主要是户外强光暴露,与是否运动无关)
能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病率,但控制近视增长的效果不明显。 •因此对于尚未近视的儿童,增加户外活动可作为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之一
矫正方式及近视防控
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
谢谢
注意
事项
• 散瞳后21 d内有畏光、视近模糊等
• 滴药后按压泪囊对应位置2~5 min有助 于减轻全身反应
糊症状
者有眼部畏光、视
近模糊症状
睫状肌麻痹篇
LOGO
矫正方式 近视防控
光学矫正
适合
单光框架
大部分需要屈光矫正的儿童 研究表明,和框架眼镜相比,近视 伴内隐斜患者配戴渐进多焦点框架 眼镜后近视增长缓解0.25 D,差异 没有临床意义 ①屈光不正伴有调节不足或双眼视功能异常者
散光篇
什么是弱视? 屈光矫正 什么 D的顺规及逆规, >1.00 D的斜轴散光
• 需矫正的远视、近视中伴≥0.50D散光均需矫正,伴0.25D能明显提高视力 •注意:初诊2.00 D以上散光或随访时散光变化较大者应排除圆锥角膜可能
随访
• 一般6m • 伴视功能异常、斜弱视3月 • 中度弱视1月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

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
10 mm/5
s或5
ram/5
mm/5 min<Schirmer
I试验结果(无表面麻醉)≤10 荧光素染色阳性可诊断干眼;
min时,同时有角结膜
Hale Waihona Puke 2.干眼严重程度诊断标准:轻度:轻度主观症状,无角 结膜荧光素染色;中度:中重度主观症状,有角结膜荧光素 染色,但经过治疗后体征可消失;重度:中重度主观症状,角 结膜荧光素染色明显,治疗后体征不能完全消失。 五、干眼的治疗 (一)治疗目标 干眼治疗的目标为缓解眼不适症状和保护患者的视功 能。轻度干眼患者主要是缓解眼部症状,而严重干眼患者则 主要是保护患者的视功能。 (二)治疗方法 1.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引起于眼的病因十分复杂,如 全身性疾病、药物、环境污染、眼局部炎症反应、眼睑位置异 常及年龄等,可由单一原因或者多种原因引起。寻找原因,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提高干眼治疗效果的关键。如由全身 疾病引起者,应协同相应专科共同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与生 活和工作环境有关者,如长期在空调环境内工作、经常使用 电脑或夜间驾车等,应积极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应及时停 用长期全身或局部应用可引起干眼的药物及眼部化妆品。 2.非药物治疗:(1)患者指导:介绍干眼的基本医药常 识,告知治疗的目标,讲解如何正确使用滴眼液和眼膏,对严 重患者告知干眼的自然病程和慢性经过;(2)湿房镜及硅胶 眼罩:通过提供密闭环境,减少眼表面的空气流动及泪液的 蒸发,达到保存泪液的目的。湿房镜适用于各种类型干眼, 硅胶眼罩适用于有角膜暴露的干眼患者;(3)软性角膜接触 镜:适用于干眼伴角膜损伤者,尤其是角膜表面有丝状物时, 但使用时需要保持接触镜的湿润状态。也可选择高透氧的 治疗性角膜接触镜;(4)泪道栓塞:对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 难以缓解症状或者使用次数过频(每天4次以上)的干眼患 者可考虑泪道栓塞,可以根据阻塞部位和医师的经验选择栓 子的类型;(5)物理疗法:对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应进行 眼睑清洁、热敷及睑板腺按摩;(6)心理干预:对出现心理问 题的干眼患者进行积极沟通疏导,必要时与心理专科协助进 行心理干预治疗。 3.药物治疗:(1)人工泪液:人工泪液为治疗干眼的一 线用药,润滑眼表面是人工泪液的最主要功能,同时它可以 补充缺少的泪液,稀释眼表面的可溶性炎症介质,降低泪液 渗透压并减少高渗透压引起的眼表面反应,一些人工泪液中 含有的特殊添加成分可有其相应疗效。对于干眼的疑似病 例,可以试验性应用以辅助诊断。 人工泪液的选择:临床医师应根据干眼患者的类型、程 度及经济条件等特点进行个体化选择。轻度干眼宜选择黏 稠度低的人工泪液;对中重度干眼,伴蒸发过强者宜选择黏 稠度高的人工泪液;对于眼表面炎症较重、泪液动力学异常 患者优先选用不含防腐剂或防腐剂毒性较少的人工泪液;对 于脂质层异常患者应优先选用含脂质类人工泪液;此外有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我国是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开展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

为了进一步规范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临床应用,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的专家委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达成以下共识。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式通常分为以下两类: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和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

一、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通常指以机械刀或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术式,也包括仅以飞秒激光完成角膜基质微透镜并取出的术式。

(一)适应证1.患者本人有摘镜愿望,对手术效果有合理的期望值。

2.年龄≥18周岁(除特殊情况,如择业要求、高度屈光参差、角膜疾病需要激光治疗等);术前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患者本人及家属须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

3.屈光状态基本稳定(每年近视屈光度数增长不超过0.50D)时间≥2年。

4.屈光度数:近视≤-12.00D,散光≤6.00D,远视≤+6.00D。

采用仅以飞秒激光完成角膜基质微透镜并取出术式者,建议矫正屈光度数球镜与柱镜之和≤-10.00D。

使用各种激光设备矫正屈光不正度数范围应在中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范围内。

(二)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1-5](1)疑似圆锥角膜、已确诊的圆锥角膜或其他类型角膜扩张。

(2)眼部活动性炎症反应和感染。

(3)角膜厚度无法满足设定的切削深度:中央角膜厚度<450μm、预期切削后角膜瓣下剩余角膜中央基质厚度<250μm(建议280μm)、预期术后剩余角膜中央基质厚度小于术前角膜厚度50%。

(4)重度干眼。

(5)严重的眼附属器病变:如眼睑缺损、变形等。

(6)尚未控制的青光眼[6]。

(7)影响视力的白内障。

(8)未控制的全身结缔组织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

(9)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2.相对禁忌证(1)对侧眼为法定盲眼。

(2)超高度近视眼合并显著后巩膜葡萄肿、矫正视力<0.3。

(3)轻度睑裂闭合不全。

(4)眼眶、眼睑或眼球解剖结构异常致微型角膜刀或飞秒激光无法正常工作。

(5)角膜过度陡峭(角膜曲率>47D)或过度平坦(角膜曲率<38D)。

(6)屈光状态不稳定,每2年屈光度数变化1.00D以内。

(7)角膜上皮黏附性差,如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等。

(8)角膜基质或内皮营养不良[7-8]。

(9)中度干眼。

(10)在暗照明情况下瞳孔直径大于计划的角膜切削直径[9-11]。

(11)有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史。

(12)有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出血病史。

(13)糖尿病。

(14)青光眼(眼压控制良好)。

(15)有结缔组织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12-14]。

(16)怀孕及哺乳期妇女。

(17)发生角膜创伤高风险者。

(18)正在服用某些全身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免疫抑制剂、抗抑郁药物(异维甲酸、胺碘酮、左炔诺孕酮植片、秋水仙碱等)等。

(19)年龄<18周岁。

(20)对手术期望值过高。

(三)术前评估在进行各种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之前均应进行全面病史询问和眼部评估。

1.病史:除询问并记录全身及眼部疾病等病史外,还需了解要求手术的原因(如摘镜、戴镜不适、上学、就业等),近2年屈光状态的稳定情况。

配戴角膜接触镜者应停止使用直到屈光状态和角膜曲率达到稳定状态:球性软镜应停戴1~2周,散光软镜和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应停戴3~4周,角膜塑形镜应停戴3个月以上。

2.常规眼部检查(1)视力:单眼及双眼裸眼视力、小孔视力、近视力和习惯矫正视力(戴镜视力)。

(2)眼位和眼球运动:有无隐斜视或斜视。

(3)客观验光:以电脑验光、检影验光初测小瞳孔下的屈光状态。

(4)综合验光:根据最高正度数镜片致最佳视力(maximumplustomaximumvisualacuity,MPMVA)原则确定小瞳孔下的屈光状态,必要时给予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试戴,有调节过强或潜伏性远视眼的患者可考虑睫状肌麻痹下验光。

睫状肌麻痹下验光后应等待瞳孔恢复至正常再进行复验光。

(5)确定优势眼。

(6)检查角膜地形图。

(7)采用裂隙灯检查法(散大瞳孔前)排除眼前节疾病。

(8)测试眼压:以压平式或非接触式眼压计筛查高眼压症及青光眼患者。

(9)测量瞳孔直径:在明视和暗视状态下测量瞳孔直径。

(10)采用裂隙灯检查法(散大瞳孔后)进一步排除眼前节和前玻璃体疾病。

(11)使用直接和间接眼底镜排除眼后节疾病,必要时进行三面镜检查。

(12)测量角膜厚度:确定角膜中央厚度,必要时测定旁中央区角膜厚度。

3.特殊检查项目:根据患者主诉和症状及常规检查时发现,必要时采取以下检查。

(1)泪液测试: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test)。

(2)角膜形态检查:分析角膜波前像差、角膜前后表面及角膜厚度。

(3)全眼波前像差等眼部视觉质量检查。

(4)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检查。

(5)A超检查:判断屈光不正度数与眼轴长度是否一致。

(6)调节和辐辏功能检查。

(四)知情同意1.手术医师有责任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2.应该在术前告知患者潜在的风险、收益、替代治疗方法以及不同屈光手术之间的差异。

3.向患者详尽告知的内容应该包括术后预期的屈光状态、残留屈光不正度数的可能、阅读和(或)视远时仍需要矫正、有最佳矫正视力降低的可能、视功能的改变(如在暗环境里的眩光和视功能障碍)、发生感染性角膜炎的危险、发生继发性角膜扩张的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或其他并发症的可能。

4.应该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短期干眼症状或者干眼症状会有进展或者恶化的可能。

5.应该与达到发生老视年龄的患者讨论单眼视的优点和缺点。

6.应该记录知情同意过程,在术前使患者有机会得到所有问题的解答。

(五)围手术期处理1.术前用药(1)广谱抗生素滴眼液点眼3d,每天4次;或者点眼2d,每天6次;或者点眼1d,频点。

(2)若角膜有点状上皮缺损,可使用人工泪液或角膜上皮修复药物等至角膜愈合。

(3)若有干眼症状,可酌情使用人工泪液。

2.手术方法(1)术前常规清洁结膜囊,或者特殊患者选择泪道冲洗。

(2)确认患者、手术眼、输入准分子激光计算机的参数是否准确。

(3)遮盖非手术眼,对手术眼进行麻醉,放置开睑器以尽量暴露角膜。

(4)建议对角膜进行标记,以方便在手术结束时将角膜瓣复位。

(5)若使用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须在角膜上放置与角膜曲率相匹配的负压吸引环,确认达到有效吸力,然后用微型角膜刀制作一个带蒂的角膜瓣。

使用不同的微型角膜刀可以将蒂制作在不同位置。

操作前要仔细检查微型角膜刀工作状况以及刀片情况。

(6)若使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或角膜基质透镜,应选择适宜直径的角膜吸环,用负压固定眼球,设定激光分离深度,然后进行激光制作角膜瓣或制作角膜基质透镜。

(7)对角膜瓣进行检查后掀开并反折,仔细检查角膜瓣和基质床的大小及规则性。

(8)若角膜瓣和基质床质量足够好,准分子激光切削可以进行。

若角膜基质暴露不充分或者基质床或角膜瓣不规则,则建议停止准分子激光切削,将角膜瓣原位平复。

1~3个月待角膜瓣愈合后,考虑再次行表层或板层手术。

(9)以角膜顶点或视觉中心为中心对角膜基质床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必要时切削中心需要调整移位。

(10)准分子激光切削之后,将角膜瓣复位,瓣与基质床之间的界面用平衡盐水彻底冲洗,用无屑吸血海绵抚平角膜瓣,并确认角膜瓣对位良好。

(11)确认角膜瓣附着,然后将开睑器取出。

(12)若进行角膜基质微透镜取出术式,即飞秒激光小切口微透镜切除术(smallincisionlenticuleextraction,SMILE),可在角膜帽缘分离长度2~4mm切口,在角膜基质透镜上方和下方进行充分钝性分离后,将角膜基质透镜完整取出,冲洗后用无屑吸血海绵抚平角膜帽。

(13)局部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滴眼液。

(14)在患者离开前,应再次采用裂隙灯检查法检查手术眼,以确认角膜瓣的位置和外观无异常。

*若手术过程中跟踪不上可以取消跟踪,根据角膜顶点定位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

3.术后用药及处理(1)术后透明眼罩护眼。

(2)抗生素滴眼液连续点眼7~14d。

(3)糖皮质激素或新型非甾体类抗炎滴眼液点眼1~2周,并酌情递减。

(4)人工泪液或凝胶点眼。

(5)术后需定期复查,复查时间通常在术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

4.增效手术或再次手术(1)板层手术:对于板层手术后的屈光度数欠矫和过矫,条件允许时可通过再手术进行矫正。

再手术时机通常以初次手术1~3个月后角膜情况良好并且屈光状态基本稳定时为佳。

一般情况下,若角膜瓣正常、剩余基质足够,可采用直接掀开角膜瓣的方法;若角膜瓣过薄或不规则,可重新制作角膜瓣或改用表层手术方式以及使用角膜地形图或波前像差引导手术。

(2)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keratotomy,RK)后增效手术应慎重,RK术后至少2年以上方可行增效手术,建议选择LASIK术[15]。

(3)表层手术:表层手术后的板层手术应在术后至少1年以上进行。

(六)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1.光学方面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1)有症状的屈光度数矫正不足或过矫。

(2)屈光状态回退。

(3)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4)视觉干扰,包括一过性或永久性眩光或光晕,尤其在夜间的视力下降。

(5)对比敏感度降低。

(6)产生规则或不规则散光。

(7)产生屈光参差。

(8)过早需要配戴阅读镜。

2.医学方面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不良反应:(1)非感染性弥散性层间角膜炎,也称角膜板层间撒哈拉反应。

(2)出现干眼症状或使原有干眼症状恶化。

(3)角膜知觉下降。

(4)复发性角膜糜烂。

(5)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

(6)角膜雾状混浊(haze)、瘢痕早期或延迟发生。

并发症:(1)角膜瓣并发症,如游离瓣、小瓣、碎瓣、纽扣瓣和不全瓣等;角膜上皮植入。

(2)气体进入前房。

(3)角膜浸润、溃疡、融解或穿孔(无菌性或感染性)。

(4)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并发症,如高眼压症、青光眼、白内障。

(5)角膜扩张或继发性圆锥角膜。

(6)眼后节病变,如视网膜裂孔或脱离。

二、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是指以机械、化学或激光的方式去除角膜上皮,或者机械制作角膜上皮瓣后,在角膜前弹力层表面及其下角膜基质进行激光切削,包括: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sube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Epi-LASIK)及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TPR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