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1284标准定义的工作模式种类
IEEE 1284 IO技术指标及电气规范概述

◦ Selected by MAN bit in Port Control Register ◦ Manual mode ◦ Automatic mode
STROBE* signal manually controlled by *MSTB DATA signal driven by last byte to channel data register
Net+ARM asserts AUTOFD* (ready) Peripheral places first byte on DATA Peripheral signals done by asserting ACK* Net+ARM deasserts AUTOFD (busy) Peripheral acknowledges by deasserting ACK Net+ARM pulses STROBE* (via MSTB*) Repeat for additional bytes
Software action required Forward Reverse
◦ Assert INIT* ◦ Assert BIDIR ◦ Now in Forward mode ◦ ◦ ◦ ◦ Deassert INIT Wait for PE high Deassert BIDIR Now in Reverse mode
When IBR is set, RXFDB shows the number of bytes available IBR can be configured to generate an interrupt or used by DMA BUSY provides the command/data Reverse ECP mode provides a character timer that can be used to guard against stale data sitting in the port data register. DMA support provided – see HW manual for details
计算机的并行接口大全

计算机的并行接口,计算机的并行接口大全IEEE1284信号及脚序IEEE-1284定义了一对一的异步双向并行接口。
其中PC机使用A型接头,DB-25孔型插座,包括17条信号线和8条地线,信号线又分为3组,控制线4条,状态线5条,数据线8条。
打印机使用B型接头,为36PIN 0.085inch间距的Champ连接器,称Centronics连接器36PIN Centronics连接器的各脚信号的含义C型:新的Mini-Centronics 36PIN连接器,0.050inch间距,既可用于主机,也可用于外设D型25针和36针Centronics的针脚定义对照:A型、B型、C型连接器的针脚定义对照:4. IEEE1284接口的对接:PC机DB-25与打印机Centronics 36PIN连接器的信号对应关系:PC机边A型(DB-25)与打印机边B 型(Centronics 36PIN)连接器的对接:PC机边A型(DB-25)与打印机边C 型(Mini-Centronics 36PIN)连接器的对接:PC机边C型(Mini-Centronics 36PIN)与打印机边B 型(Centronics 36PIN)连接器的对接:5. IEEE1284硬件接口IEEE-1284定义了2种级别的接口兼容性,Level I 用于产品不需要高速模式,但需要利用反向通道能力的场合;Level II用于长电缆和高速传输率场合。
并行接口输出的是TTL标准的逻辑电平,输入信号也要符合TTL标准。
这种特性可以使接口容易应用在电子设计中。
大部分的PC并行接口能吸收和输出12mA左右的电流,如应用时小于或大于这个值,应使用缓冲电路。
为了保持与早期的Centronics 接口兼容,使用OC(open collector)驱动器,使用上拉电阻(pull-up resisto r)标准电阻值为2.2k欧或4.7k欧。
控制线与状态线仅要求上拉电阻Rp,数据线和Strobe线还要求串联电阻Rs来匹配线路阻抗,调整串联电阻值使其与驱动器的输出阻抗之和等于45欧到55欧的线路阻抗。
关于并口ECP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关于并口ECP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最近,接到一些客户的咨询电话,反映:有些针式打印机与PC机连接使用时有时会工作不正常。
具体现象是:(1)在Windows环境下打印乱码;(2)在Windows环境下,打印速度慢,打印一、二行以后就死机;(3)不能联机。
经过仔细调查分析,我们认为:这通常是由于PC机打印端口设置不正确造成的。
我们知道,针式打印机的并口在接收数据时工作模式为普通并口模式,8位数据传输,传输速度比串行接口要高,但传输的线缆长度受到限制,一般并口线缆不能超过2米。
PC机的发展很快,目前大部分PC机主板的并行接口符合IEEE1284标准,支持双向通讯,速度更快,应用范围更宽。
通常支持四种接口模式:Normal (SPP)、EPP、ECP、ECP+EPP。
SPP(或Normal):Centronics标准方式,与其他的的并口设备的兼容性最好,但是传输速度也稍慢;EPP:Enhanced Parallel Ports增强并行端口,支持双向传输,传输速率可达1MB/s,速度最高2MB/s;ECP:Extended Capabilities Ports,扩展功能端口,以一种压缩的技术方式加强双向数据传输,传输速率可达2MB/s,速度最高4MB/s。
我们建议:针式打印机(包含其他品牌的)选用SPP(或Normal)模式。
注:某些品牌电脑的Centronics方式不叫SPP(或Normal),通常只要不选择EPP、ECP、ECP+EPP方式即可。
设置方式如下:如何在PC机上选择正确的并口模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一、Windows 更改方法:1.在Windows 环境下,右键点击我的电脑,选取属性(R),打开系统属性窗口。
选取属性(R),打开该端口的属性窗口。
向导→下一步(N)4.如下图中所示选取显示指定位置的所有驱动程序列表,→下一步(N)5.选取显示所有硬件(A),选择打印机端口,点击下一步(N)6.出现更新驱动程序警告,点击是(Y),进入升级设备驱动程序向导→下一步(N),完成升级设备驱动程序→完成;关闭打印机端口属性。
ieee754标准格式

IEEE 754标准定义了浮点数的表示格式,包括单精度(32位)、双精度(64位)、延伸单精度(43比特以上,很少使用)与延伸双精度(79比特以上,通常以80位实现)。
IEEE 754规定了四种表示浮点数值的方式:
1. 单精确度(32位):31位表示符号位,1位表示指数,尾数用23位表示。
2. 双精确度(64位):63位表示符号位,10位表示指数,尾数用52位表示。
3. 延伸单精确度(43比特以上,很少使用):42位表示符号位,1位表示指数,尾数用42位表示。
4. 延伸双精确度(79比特以上,通常以80位实现):79位表示符号位,11位表示指数,尾数用67位表示。
此外,IEEE 754标准还定义了特殊数值(无穷与非数值)以及这些数值的“浮点数运算符”。
同时,它也指明了四种数值舍入规则和五种例外状况(包括例外发生的时机与处理方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网站。
串行传输 VS 并行传输

串行传输VS 并行传输“众人拾柴火焰高”是句老话,但电脑领域却发生了多根线比不过1根线的怪事。
无论从通信速度、造价还是通信质量上来看,现今的串行传输方式都比并行传输方式更胜一筹。
近两年,大家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可能就是串行传输了。
从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串行传输方式大有彻底取代并行传输方式的势头,USB取代IEEE 1284,SATA取代PATA,PCI Express 取代PCI……从原理来看,并行传输方式其实优于串行传输方式。
通俗地讲,并行传输的通路犹如一条多车道的宽阔大道,而串行传输则是仅能允许一辆汽车通过的乡间公路“众人拾柴火焰高”是句老话,但电脑领域却发生了多根线比不过1根线的怪事。
无论从通信速度、造价还是通信质量上来看,现今的串行传输方式都比并行传输方式更胜一筹。
近两年,大家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可能就是串行传输了。
从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串行传输方式大有彻底取代并行传输方式的势头,USB取代IEEE 1284,SATA取代PATA,PCI Express取代PCI……从原理来看,并行传输方式其实优于串行传输方式。
通俗地讲,并行传输的通路犹如一条多车道的宽阔大道,而串行传输则是仅能允许一辆汽车通过的乡间公路。
以古老而又典型的标准并行口(Standard Parallel Port)和串行口(俗称COM口)为例,并行接口有8根数据线,数据传输率高;而串行接口只有1根数据线,数据传输速度低。
在串行口传送1位的时间内,并行口可以传送一个字节。
当并行口完成单词“advanced”的传送任务时,串行口中仅传送了这个单词的首字母“a”。
图1: 并行接口速度是串行接口的8倍那么,为何现在的串行传输方式会更胜一筹?下文将从并行、串行的变革以及技术特点,分析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一、并行传输技术遭遇发展困境电脑中的总线和接口是主机与外部设备间传送数据的“大动脉”,随着处理器速度的节节攀升,总线和接口的数据传输速度也需要逐步提高,否则就会成为电脑发展的瓶颈。
ieee1284标准定义的工作模式种类

IEEE 1284标准是指一种用于并行数据传输的标准接口规范,它定义了打印机和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方式和协议。
在这个标准中,定义了许多不同的工作模式种类,这些工作模式种类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和速度。
下面将具体介绍IEEE 1284标准定义的工作模式种类。
1. Compatibility ModeIEEE 1284标准中的兼容模式是一种最基本的数据传输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接口设备(如打印机)使用一组基本的控制信号和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这种模式可以适用于大多数的打印机和计算机设备,但其数据传输速度和效率相对较低。
2. Nibble Mode在Nibble Mode中,数据被分成4位的小块进行传输。
这种模式通过将8位的数据分成两个4位的nibble进行传输,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效率。
这种模式适用于需要较高数据传输速度的打印机和计算机设备。
3. Byte ModeByte Mode是IEEE 1284标准中定义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模式。
在Byte Mode中,数据被一次性发送8位,这种传输模式相对于Nibble Mode来说,可以提高更多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效率。
4. EPP ModeEPP(Enhanced Parallel Port)模式是IEEE 1284标准中的一种高速数据传输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数据传输的速度可以达到2MB/s,相比兼容模式和Nibble Mode、Byte Mode,其数据传输速度要快得多。
EPP模式适用于需要高速数据传输的计算机设备。
5. ECP ModeECP(Enhanced Capabilities Port)模式是IEEE 1284标准中定义的最高级别的数据传输模式。
在ECP模式下,数据传输的速度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其最高速度可以达到4MB/s。
ECP模式还具有高性能的数据缓冲功能,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ECP模式适用于需要更高速数据传输和更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
2020年10月全国自考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试题课程代码:02369说明:接口芯片的控制字请参阅附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串行通信主要用于( )A.近距离通信系统B.远程通信系统C.并行通信系统D.局域网通信系统2.CPU执行OUT指令时进入的总线周期是( )A.I/O端口写周期B.I/O端口读周期C.存储器读周期D.存储器写周期3.异步串行通信的接口电路中,提供准确的发送和接收时钟的模块是( )A发送器/接收器 B.比特率发生器C.电平转换电路D.接收/发送移位寄存器4.同步串行通信的帧格式开头有同步字符SYNC,其作用是将“消息到达”通知( )A.接收器B.发送器C.调制解调器D.CPU5.计算机通信的工作方式中,能支持数据在两个方向同时传送的是( )A.单工通信B.全双工通信C.半双工通信D.并行通信6.存储器映象I/O方式的优点是无需专门的I/O指令、访问I/O端口编程灵活、方便和( )A.地址译码电路简单B.I/O端口寻址速度快C.系统读写控制逻辑设计简单D.不占用存储器的地址空间7.8254工作时每个计数器允许的最高计数频率为( )A.2 MHzB.4 MHzC.8 MHzD.10 MHz8.初始化时向8254的控制口写入方式控制字37H,则定义计数器0的工作方式是( )A.方式4B.方式3C.方式2D.方式119.8288是与8088相配合的( )A.总线控制器B.DMA控制器C.定时与计数单元D.中断控制器10.在PC/XT机设计中,只使用了端口地址线A9~A0,因此能访问的端口地址范围是( )A.00000H~FFFFFHB.00000H~0FFFFHC.00000H~03FFFHD.00000H~003FFH11.系统启动后,73H型中断向量被置于内存4个单元的地址是( )A.240H~243HB.1CCH~1CFHC.180H~183HD.180~18312.GPIB的设计者为了保证每个字节的可靠传送(不丢失信息),提出( )A.0线握手联络方式B.1线握手联络方式C.2线握手联络方式D.3线握手联络方式13.PC机IEEE1284并行接口ECP模式中反向传输用以进行握手的两条信号线是( )A. HostClk和PeriphAckB. PeriphClk和HostAckC. HostClk和HostAckD. PeriphClk和PeriphAck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1IEEE80211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两种工作模式(精)

第八章一、选择题1.IEEE802.11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两种工作模式,其中的 B 模式是一种点对点连接的网络,不需要无线接入点和有线网络的支持,用无线网卡连接的设备之间可以直接通信。
A)Roaming B)Ad Hoc C)Infrastructure D)DiffuselR2.IEEE802.11的物理层规定了三种传输技术,即红外技术、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跳频扩频(FHSS)技术,后两种扩频技术都工作在 C 的ISM频段。
A)600MH B)800MHz C)2.4GHz D)19.2GHz3.最新提出的IEEE802.1la标准可提供的最高数据速率是 D 。
A)1Mbps B)2Mbps C)5.5Mbps D)54Mbps4.以下关于蓝牙技术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
A)蓝牙系统结构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网络拓扑、交换模式、节能模式、抗干扰性能、鉴权与加密、话音编码、软件结构等方面B)蓝牙的软件体系是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不与任何操作系统捆绑C)蓝牙协议体系中协议和协议栈的设计原则是开放性、兼容性与互通性D)蓝牙软件结构标准包括802.11和802.16两大部分5.以下关于配置无线接入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
A)当为无线接入点加电时,接入点会自动运行加电程序B)第一次配置无线接入点,需要将无线接入点连接到一个有线的网络中C)SSID是区分大小写的D)无线接入点的默认IP地址是10.0.0.16.以下关于无线局域网的设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C 。
A)在无线网络的初步调查阶段,设计者不仅要关注与现有的有线网络相关的方方面面,同样也要关注用户对现有网络的使用情况。
B)在初步设计时,要把终端或移动PC考虑到设计以及网络费用中。
C)在详细设计阶段,要确保任何在初步设计评审中所制定的功能改变都不会影响到设计的整体方案D)文档的产生过程要与整个设计和实施过程基本保持一致7.下面不是IEEE 802.11b的优点的是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EEE 1284标准定义的工作模式种类
在现代的数字化社会中,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在计
算机硬件中,打印机作为输出设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能
够准确、高效地进行数据传输,IEEE 1284标准应运而生,它定义了多种工作模式种类,以满足不同情景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1. 概述
IEEE 1284标准最初于1994年发布,这个标准规定了计算机和外围设备(如打印机)之间的并行接口。
它的制定旨在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提升传输效率,同时也考虑了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2. 工作模式种类
根据IEEE 1284标准,定义了几种主要的工作模式种类,它们分别是:
- Centronics并行接口模式:这是最早形成的标准模式,也是最基本
的工作模式。
它主要用于打印机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传输速度
相对较低,通常用于较为简单的打印任务。
- 未标准化扩展模式:这是一种较为灵活和自定义的模式种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展和改进,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并行接口设备的数据
传输需求。
- 增强型并行接口(EPP)模式:这是一种通过扩展方式提高传输效率的工作模式。
它可以使数据在计算机和外围设备之间双向传输,传输
速度比Centronics并行接口模式更高。
- 增强型能力端接口(ECP)模式:这是另一种通过扩展方式提高传输效率的工作模式。
它在EPP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传输速度和效率,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和控制选项。
3. 个人观点和理解
从我的角度来看,IEEE 1284标准定义的工作模式种类,为计算机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
不同的工作模式可
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使数据传输更加高效和可靠。
特别是ECP模式的
出现,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和功能性,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这些工作模式的定义和规范,也为硬件设备的开发和生产提供了
技术支持,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总结
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IEEE 1284标准定义的工作模式种类,包
括Centronics并行接口模式、未标准化扩展模式、增强型并行接口(EPP)模式以及增强型能力端接口(ECP)模式。
这些工作模式为计算机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提高了数
据传输速度和效率,同时也为硬件设备的开发和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IEEE 1284标准
中的工作模式种类,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在现代的数字化社会中,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在计算机硬件中,打印机作为输出设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能够准确、高效地进行数据传输,IEEE 1284标准应运而生,它定义了多种工作模式种类,以满足不同情景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工作模式种类外,IEEE 1284标准还包括了其他重要工作模式,例如半双工模式和全双工模式。
半双工模式是一种数据传输模式,它允许数据在计算机和外围设备之间进行双向传输,但同一时间只能进行单向传输,即要么从计算机到外围设备,要么从外围设备到计算机。
这种模式适用于一些需要交互式传输的场景,如实时监控和控制等。
全双工模式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数据传输模式,它允许数据在计算机和外围设备之间进行双向同时传输,即可以同时进行从计算机到外围设备和从外围设备到计算机的传输。
这种模式适用于需要高速、高效数据传输的场景,如大容量文件的传输和网络通信等。
除了工作模式种类外,IEEE 1284标准还规定了数据传输时的传输协议和数据格式,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该标准规定了数据传输时的同步信号,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同步性和稳定性;还规定了数据传输时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IEEE 1284标准定义的工作模式种类,以及相关的数据传输协议和数据格式,为计算机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
这些工作模式种类和规范,不仅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和效率,也提高
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推动了整个计算机硬件和外围设备行
业的发展。
在未来,随着计算机和外围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我们可以预见,IEEE 1284标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数据传输和硬件设备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数字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通过深入了解和应
用这些工作模式种类和规范,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数据传输的需求,为社会的数字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