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
论述园艺作物施肥原则和特点

论述园艺作物施肥原则和特点
园艺作物施肥的原则和特点如下:
1. 施肥原则
- 按需施肥:根据不同园艺作物的养分需求和生长阶段,合理施肥,避免过度施肥或缺乏养分。
- 均衡施肥:注重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平衡供应,以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和发育。
- 分期施肥:根据园艺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速度,分阶段施肥,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 施肥位置:合理选择施肥位置,如基肥应施于根系分布区域,追肥应施于植株附近,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 安全施肥:选择优质肥料,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肥料,以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2. 施肥特点
- 肥料种类多样:针对不同园艺作物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料、无机肥料或复合肥。
- 施肥量精准: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 施肥时间灵活:根据气象条件、土壤湿度和作物生长状况,调整施肥时间,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 施肥方法多样:采用基肥、追肥、叶面喷施等多种施肥方法,以满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 注重微量元素:园艺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较高,施肥时应注意补充微量元素。
综上所述,园艺作物施肥应遵循按需施肥、均衡施肥、分期施肥等原则,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注重微量元素的补充,以提高园艺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园林植物的施肥时期

园林植物的施肥时期在园林植物的生产与管理中,施肥一般可分为基肥和追肥,施用的要点是基肥施用的时期要早,而追肥要用的巧。
一、基肥基肥是在较长时期内供给园林植物养分的基本肥料,主要是一些迟效性肥料,如堆肥、圈肥、鱼肥、血肥以及农作物的秸秆、树枝、落叶等,使其逐渐分解,提供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供植物在较长时间内吸收利用。
园林植物早春萌芽、开花和生长,主要是消耗体内储存的养分。
如果植物体内储存的养分丰富,可提高开花质量和坐果率,也有利于枝繁叶茂、增加观赏效果。
园林植物落叶前是积累有机养分的重要时期,这时根系吸收强度虽小,但是持续时间较长,地上部制造的有机养分主要用于储藏。
为了提高园林植物的营养水平,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多在秋分前后施入基肥,但时间宜早不宜晚,尤其是对观花、观果及从南方引种的植物更应早施,如施的过迟,会使植物生长停止时间推迟,降低植物的抗寒能力。
秋季施肥正值根系秋季生长高峰期,由施肥造成的伤根容易愈合并可发出新根。
如果结合施基肥能再施入部分速效性化肥,可以增加植物体内养分积累,为来年生长和发芽打好物质基础。
秋施基肥,由于有机质有充分的时间腐烂分解,可提高矿质化程度,来春可及时供给植物吸收和利用。
另外增施有机肥还可提高土壤孔隙度,使土壤疏松,有利于土壤积雪保墒,防止冬春土壤干旱,并可提高地温,减少根系冻害的发生。
春施基肥,因有机物没有充分的时间腐烂分解,肥效发挥较慢,在早春不能及时供给植物根系吸收,而到生长后期肥效才发挥作用,往往会造成新梢二次生长,对植物生长发育不利。
特别是不利于某些观花、观果类植物的花芽分化及果实发育。
因此,若非特殊情况,最好在秋季施用有机肥。
二、追肥追肥又叫补肥,根据植物各生长期的需肥特点及时追肥,以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矛盾。
在生产上,追肥的施用时期分为前期追肥和后期追肥。
前期追肥又分为花前追肥、花后追肥和花芽分化期追肥。
具体追肥时期与地区、植物种类、品种等因素有关,并要根据各物候期特点进行追肥。
园林施肥相关知识点总结

园林施肥相关知识点总结一、肥料的种类和成分(一)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一种利用动植物废弃物和有机物质进行发酵、堆肥或加工而成的肥料,它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对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有着显著的效果。
常见的有机肥料有腐熟的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腐殖质和腐植酸等。
(二)无机肥料无机肥料是由人工合成或提炼而成的化学肥料,它通常含有高浓度的营养成分,如氮、磷、钾等,能够迅速供应植物的需求,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开花结果。
无机肥料主要包括尿素、硫酸铵、三元复合肥、硝酸铵、钾肥等。
(三)微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是指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的肥料,如铁、锌、锰、硼、铜、钼等。
这些元素虽然只需植物吸收量很少,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病抗逆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肥料的使用方法(一)基肥基肥是指在土壤中混入有机或无机肥料,以增加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环境。
基肥一般在播种前进行,也可以在整地、翻耕后进行。
对于有机肥料,一般可以与土壤混合,然后置于地表下一定深度;而对于无机肥料,可以均匀撒布在耕层上,然后与土壤混合。
(二)追肥追肥是指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根据植物的需求和生长状况,适时给予补充肥料。
追肥可以促进植物的发育和结果,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追肥的种类和用量应根据植物的生长期和品种选择,并且要避免施肥过量或施肥不均匀的问题。
(三)叶面喷施叶面喷施是指将肥料溶液通过喷雾器均匀喷洒在植物的叶片表面,通过叶片的吸收作用,让植物更快地吸收到所需的营养元素。
叶面喷施一般适用于作物生长迅速、生长势强、根系发育不良或因环境原因导致生长受阻时,可以快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常用的叶面喷施肥料主要有快速有效的氮、磷、钾、微量元素等。
三、施肥的时间和频率(一)施肥时间通常来说,植物的施肥时间应该选择在植物的生长旺季,特别是在生长迅速、大量耗肥的时期,最好在晨间或傍晚进行施肥。
施肥的时间也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和季节特点来确定,如果树一般在花前追肥,蔬菜一般在种植后2周左右进行追肥。
园林林地植物施肥的技术与管理探讨

◎田伟华园林林地植物施肥的技术与管理探讨农林技术园林树木指在城乡各类园林绿地及风景名胜区等地栽植的各种木本植物,能够引起绿化美化、改善环境,保护环境作用的木本植物统称为园林树木。
园林林地植物和外界绿色植物一样,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并逐渐从周围环境,尤其是土壤中摄取不同营养成分。
与一般草本植物相比,园林林地植物多为根深、体大的林木植物,生长期长,寿命长,生长需要的养分较大:再加之园林林地植物长期生长在一地,根系不断从土壤中选择性吸收特定元素,使得土壤环境恶化,导致某些营养元素贫乏。
园林林地植物施肥是改善园林植物营养状况,提高林地土壤肥力的积极措施。
只有有效施肥、才能促进林地植物健康生长,增强园林林地植物抗逆性,延缓园林植物衰老,实现花繁叶茂、提高林地土壤肥力之目的。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一、园林林地植物的营养诊断和施肥原则(一)园林林地植物的营养诊断生态林地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较多,主要有土壤分析、叶样分析、外观诊断等方法,外观诊断有效方法,通过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缺少某种元素时,在植株的形态上呈现的症状判断树体缺素种类和程度,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易行、快速有效,在园林林地生产中有特别的实用价值。
(二)园林林地植物施肥的原则1.按照园林林地植物种类进行科学合理施肥。
由于园林林地植物品种不同,习性不同,需肥有各自的特性。
例如,泡桐、杨树、桂花、茉莉、月季、茶花等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马尾松、比柏木、油松、小叶黄杨等慢生耐瘠树种的需肥量大;又如,在传统花木种植中,“矾肥水”是养植牡丹的最好的肥料。
2.按照园林林地植物用途进行科学合理施肥。
园林植物的观赏特点以及园林用途影响着施肥方案。
城市中的行道树一般都缺少钾、锁、硼、锰等元素,而钙、钠等元素又过量,这对制订施肥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行道树、庭荫树、树种施肥,需以饼肥、化肥为主,园林绿化树种可较多施用人粪尿和土杂肥。
园林植物肥的安排管理方案

园林植物肥的安排管理方案(一)植物的施肥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苗木在各个生长时期对肥力的需求,将各种营养元素科学搭配、合理施用。
当然,施肥的目的不同,施肥的原则、方法及用量也不同。
如为了促使苗木快速生长,施肥时要尽可能使肥料接近苗木根系,以利于根系吸收,同时可采取分层施肥与集中施肥相结合,将速效肥与迟效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施用。
1、施肥原则1)看天施肥。
根据气候条件及苗木生长规律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气温适中苗木速生期生长速度快,需肥量大,要增加供肥量;高温期,苗木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要减少施肥或不施肥;根外追肥宜在清晨、傍晚或阴天进行,此时空气湿度较大,有利于叶面吸收肥料;根外追肥后即降雨,追肥无效;温暖多雨地区,施用有机肥料时,宜用分解缓慢的半腐熟有机肥;寒冷地区宜用腐熟程度稍高的有机肥,但是腐熟不宜过度,以免造成氮素损失。
2)看地施肥。
根据圃地土壤状况,制定施肥措施。
圃地土壤养分缺什么补什么,如红土和酸性沙土中磷、钾供应不足,要增施磷、钾肥。
华北地区褐色土壤中氮、磷供应不足,施肥时要以氮、磷肥为主,不施或少施钾肥。
粘质土壤的通透性差,温度低、湿度大,属冷性土,要多施有机肥,以改良其物理性状。
施肥时宜选用马粪、羊粪等热性肥料,施肥程度宜浅不宜深。
沙土有机质含量少,质地疏松,通透性强,湿度低,温度高,属热性土,团粒结构不足,保水保肥力差,可多施有机肥,宜选用猪粪、牛粪等冷性肥料。
追肥时要少量多次,宜浅不宜深。
3)看苗施肥。
不同的树种对肥料的需求有所不同,可根据苗木生长规律和需肥情况,适时适量施肥。
如一般树种对养分的需要以氮肥为主,国槐、合欢等豆科类树种需要的养分以磷肥为主。
一年中,苗木的生长中期需氮量较高,生长后期以磷、钾肥为主。
当年繁殖的小苗施肥应以少量勤施为主,幼苗期需肥量较少,进入速生期需肥量大,且以氮肥为主,此时追肥效果最为显著;秋后苗木停止生长,需氮肥量下降,需磷、钾肥增多,此时停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以利于苗木茎干加粗和根系生长,提高苗木木质化程度和抗冻害能力,使其安全越冬。
园林植物的施肥时期-肥料的用量及施肥方法

4、肥料的用量园林植物施肥量包括肥料中各种营养元素的比例和施肥次数等数量指标。
4.1影响施肥量的因素园林植物的施肥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植物种类、树种习性、树体大小、植物年龄、土壤肥力、肥料的种类、施肥时间与方法以及各个物候期需肥情况等,因此难以制定统一的施肥量标准。
在生产与管理过程中,施肥量过多或不足,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均有不良影响。
据报道,植物吸肥量在一定范围内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范围,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吸收量下降。
施肥过多植物不能吸收,既造成肥料的浪费,又可能使植物遭受肥害;而施肥量不足则达不到施肥的目的。
因此,园林植物的施肥量既要满足植物需求,又要以经济用肥为原则。
以下情况可以作为确定施肥量的参考。
(1)不同的植物种类施肥量不同。
不同的园林植物对养分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如植物喜肥沃土壤,需肥量比较大;而耐瘠薄的土壤,需肥量相对较少。
开花、结果多的应较开花、结果少的多施肥,长势衰弱的应较生长势过旺或徒长的多施肥。
不同的植物种类施用的肥料种类也不同,如以生产果实或油料为主的应增施磷钾肥。
一些喜酸性的花木,应施用酸性肥料,而不能施用石灰、草木灰等碱性肥料。
(2)根据对叶片的营养分析确定施肥量。
植物的叶片所含的营养元素量可反映植物体的营养状况,所以近20年来,广泛应用叶片营养分析法来确定园林植物的施肥量。
用此法不仅能查出肉眼见得到的缺素症状,还能分析出多种营养元素的不足或过剩,以及能分辨两种不同元素引起的相似症状,而且能在病症出现前及早测知。
另外,在施肥前还可以通过土壤分析来确定施肥量,此法更为科学和可靠。
但此法易受设备、仪器等条件的限制,以及由于植物种类、生长期不同等因素影响,所以比较适合用于大面积栽培的植物种类比较集中的生产与管理。
4.2施肥量的计算关于施肥量的标准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在我国一些地方,有以园林树木每厘米胸径0.5kg的标准作为计算施肥量依据的。
但就同一种园林植物而言,化学肥料、追肥、根外施肥的施肥浓度一般应分别较有机肥料、基肥和土壤施肥要低些,而且要求也更严格。
园林绿化技术中常见的施肥方式与时机

园林绿化技术中常见的施肥方式与时机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而园林绿化的核心就是植物,而植物的生长与发展离不开养分的供应。
施肥作为园林绿化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园林绿化中常见的施肥方式与时机。
一、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选择在园林绿化中,有机肥和无机肥是常见的两种施肥方式。
有机肥是指以动植物的秸秆、粪便、沤肥等为原料制成的肥料,它具有肥效持久、能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湿度的特点。
而无机肥则是指化学合成的肥料,如氮、磷、钾肥等。
无机肥肥效快、作用迅速,但容易造成土壤的酸碱度失衡,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选择有机肥和无机肥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有机肥适合用于土壤改良和长期养分供应,而无机肥则适合用于迅速补充植物所需养分。
在园林绿化中,可以根据植物的需求和土壤的情况,综合使用有机肥和无机肥,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二、基肥与追肥的时机在园林绿化中,施肥的时机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施肥可以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基肥是在植物生长初期施用的肥料,用于提供植物所需的基本养分。
而追肥则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逐渐施用的肥料,用于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额外养分。
基肥的施肥时机一般在植物栽种前进行,以确保植物在生长初期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
而追肥的时机则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养分需求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追肥的时机应选择在植物生长旺盛的时期,如春季和夏季。
此外,还需要注意追肥的频率,过多的追肥可能会导致植物养分过剩,对植物的生长不利。
三、叶面喷肥的应用除了土壤施肥外,叶面喷肥也是园林绿化中常见的施肥方式之一。
叶面喷肥是指将肥料溶解在水中,通过叶片吸收的方式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叶面喷肥具有作用迅速、养分利用率高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于补充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微量元素。
在使用叶面喷肥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合的肥料和浓度,并控制好喷肥的时间和频率。
植物施肥科学图文报告

植物施肥科学图文报告在农业和园艺领域中,植物施肥是一项关键的实践,旨在为植物提供所需的养分,以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通过向土壤或植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施肥可帮助植物充分利用光能和水分,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园艺植物的生长和花果实的发育。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施肥方法和一些相关的科学原理。
一、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如动物粪便、植物残渣和堆肥。
这些有机物含有丰富的养分,例如氮、磷、钾和微量元素。
有机肥料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供长效的养分供应,并且对环境友好。
使用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减少化学合成肥料的使用。
二、化学合成肥料化学合成肥料是由化学方法合成的,通常包含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
这些肥料具有高浓度、易于携带和使用的优点。
合理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可以调整土壤的养分平衡,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然而,过度或不合理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可能会导致土壤酸化、水源污染和土壤无机盐含量过高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化学合成肥料时,需要根据植物的需求和土壤状况进行合理施肥。
三、微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是指那些含有植物所需微量元素的肥料,如铁、锌、锰、铜等。
虽然这些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量很少,但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微量元素肥料可以通过土壤施用或喷施在植物叶面上,帮助植物纠正或预防微量元素缺乏症状,从而提高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
四、施肥时机和方法正确的施肥时机和方法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农作物的营养需求量会随着生长阶段的不同而变化。
在植物生长初期,需要较高的氮肥来促进茎叶的生长;在开花和结果期,需要较高的磷、钾肥料来促进花果实的发育。
施肥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根部施肥、叶面喷施和滴灌等。
不同方法的选择应考虑植物的特性、土壤条件和施肥的目的。
总结而言,植物施肥是农业和园艺中关键的一环,通过合理施肥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园林植物施肥的基本原理如何施肥才能确保植物健康[评论] [来源]中国花卉报[作者] 佚名[日期]2006-10-17保持植物体内的营养元素适量对于植物健康生长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因为这些营养元素可以减少植物所受到的各种胁迫。
有时,不适当的肥料能对植物造成伤害,甚至能引起病害。
肥料溶液的浓度可由测定其电导率来决定。
电导率计,通常也称为可溶性盐度测试仪。
无论在灌溉水中,肥料溶液中,还是种植基质溶液中,它都可以用来测定溶液中盐离子的浓度。
然而,电导率计不能区分出氯化钠和硝酸钾,前者会对植物造成危险,而后者却对植物非常有用。
植物对每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各不相同。
植物对碳、氢、氧的需求量是最大的,这些元素通常以水或二氧化碳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利用。
植物对氮、磷、钾、钙、镁、硫的需求量也非常大,这些元素被称为大量元素。
植物对铁、锰、铜、锌、硼、钠、氯、锡、钼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因此它们也被称为微量元素。
pH值与植物营养pH值是用来测量水中或者生长介质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的。
因为pH 值的大小关系到营养元素是否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所以说肥料中或生长介质溶液中的pH值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pH值没有达到植物所需求的范围,则营养元素不能被植物吸收。
然而另一方面,如果营养元素很容易地被植物迅速吸收,很可能导致由某种营养元素引起的毒害。
氮和钾在很广的pH值范围内都能很容易地被植物吸收。
磷元素在pH值较低时更易被吸收。
然而,在苗圃或者温室作物中,低磷引起的问题却不能被普遍地观察到。
钙和镁在pH值较高时更易被吸收。
微量元素(铁、镁、硼、锌和铜)在低pH值条件下更易被植物吸收利用。
在pH值小于4时,微量元素对植物造成毒害的现象发生相对普遍;在pH值高于7时,植物经常会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症状。
大量元素的应用氮———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植物种类来说,所施液肥中的氮浓度为100ppm至200ppm是最理想的浓度范围。
这个浓度范围是由液肥容易流失的性质所决定的。
液肥经常在每次浇水时应用。
当施用控释肥时,少量的氮就足够。
磷———对于植物来说,当使用液肥时,磷的浓度在5ppm至15ppm范围内是最为理想的。
当矿质土壤的pH值低于6或有机质土壤的pH值高于7时会引起磷素的缺乏症状。
在阴天施用过量的磷会导致植株变得柔软。
钾———在液肥中,钾的浓度范围应该为25ppm至75ppm。
许多植物对钾实际的吸收量要比需求量多许多。
当灌溉水中的钾肥含量很低或者没有定期给植物施用钾肥时,植株会出现钾缺乏症状。
当氮和磷的含量较高时,也应该提高钾的含量,从而获得最为合适的氮:磷:钾的比率。
当氮:磷:钾的比率为3:1:2时,植物将达到最佳的生长速度。
然而,人工配置的肥料往往会造成对磷元素和钾元素的浪费,这正是因为它们之间的比率不正确。
施肥建议:首先,只有在非用不可的情况下再对植物施用肥料。
如果施用液肥,应该在施肥前先对生长基质中的可溶性盐含量进行测试,观察其含量是否在适宜的范围之内。
另外,在冷凉的季节,例如初秋,缓释肥的用量可以减少到最大用量的一半。
2.我国传统园林中各种借景的方法及作用景观设计中的借景方法组景有法,古人总结组景有18种方法,即:对景、借景、夹景、框景、隔景、障景、泄景、引景、分景、藏景、露景、影景、朦景、色景、香景、景眼、题景、天景。
由于篇幅,在此不一一分析,只就其中的对景、借景、框景等几种手法作一些分析。
对景所谓“对”,就是相对之意。
我把你作为景,你也把我作为景。
这种景在园林中很多,但要做好这种景也不易。
景贵自然,这里的自然是多义的,自然也与距离有关,在某种距离上,景观似会觉得不自在。
景如人,若是两个相互不认识的人,距离不到2米相对而立,就会觉得很别扭。
景也一样,若一个小院两边相对观之,也有这种不愉快的感觉,这就叫“硬对景”。
如果景不能扩大,是否有某种手法可以弥补这种缺陷呢?当然有的。
试看苏州留园中的石林小院,院北是揖峰轩,院南是石林小屋(半亭),两者相对而观,相距只有10米,但觉得无别扭之感。
为什么?正是因为园中有数立峰,因此相互对视,景时隐时现,较为含蓄。
北京故宫中的乾隆花园,其中古华轩与遂初堂之间的小院中,也立石,是同样手法,据说这个花园是乾隆皇帝之手笔,他酷爱江南园林,所以手法如一。
苏州怡园的藕香榭向北望,隔池是假山林丛,山上一个亭,即“小沧浪”点缀其间,形成以自然为主的景观,可谓美不胜收;反之,人在亭中观藕香榭,也甚观止,而且一仰一俯,更见造园者之匠心了。
杭州孤山之西的西泠印社,山上有一块不规则形的空地,四周有建筑:汉三老石室、观乐楼、华严经塔、题襟馆、四照阁等,空地之北有石池。
这里有好多对景关系,景景不同,妙趣无穷。
由于中部南北之间空间较狭,于是南部不设物,一可观山下景,二也避免了视距短“硬对景”。
借景对景是相对为景;借景则只借不对。
无锡寄畅园,人在环翠楼前南望,可以见到树丛背后的锡山和山上的龙光塔。
这塔和山似成园内之景;反之,若人在锡山或龙光塔上,甚至找不到寄畅园。
借景是单向的,这就是借景与对景之不同。
苏州拙政园,在吾竹幽居亭中向西望去,可以见到远处的北寺塔,而且有了这座塔的形象,使这一景更美。
景贵有层次,塔成了此景的远景。
从手法来说,要借景,必须设计视线。
寄畅园中能见到锡山,拙政园中能见到北寺塔,都是因为在视点前面有一大片水池,才使视线可及远处之景。
这两处水池都做得狭长,拉长视距又不影响园的规模。
现在有了准确的平面图,作视线不难,但古时候没有这种图,何以能有如此之妙?这就须实地观察、把握。
借景虽属传统园林手法,但如今兴造城市绿地,也可借鉴此法,使景观更有情趣。
城市有许多高层建筑,可以借鉴借景手法组织景观。
《园冶》中说“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业……”所谓“俗则屏之”,也可以理解为现在有的建筑不好看,就得用林木、小建筑等挡住其视线“嘉则收之”,就是可以把远处美的建筑引入景观之中供观赏。
如果城中有山有塔,更可取之。
框景顾名思义,框景就是将景框在“镜框”中,如同一幅画。
拙政园内园有个扇亭,坐在亭内向东北方向的框门外望去,见到外面的拜文揖沈之斋和水廊,在林木掩映之下,形成一幅美丽的画。
北京颐和园中的“湖山春意”,向西望去,可见到远处的玉泉山和山上的宝塔,近处有西堤和昆明湖,更远处还有山峦,层层叠叠,景色如画。
苏州狮子林花篮厅之北的院子之东有一片墙,一个月洞门,两边是庭院,可以说互为框景,妙趣无穷。
也许是造园者有意这样做的,所以在此月洞门上有“得其环中”四字。
这四字来自《庄子•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其意是彼此双方都找不到它的对立面,这就是道的枢纽。
这个枢纽道先得到了“道”的圆环中心,来应付世间一切没有穷尽的事理。
这里有深邃的哲理性,不知园主人写此四字,与在此两面都起框景作用是否有关系。
但无论如何,在客观上存在这种交互为框景,可谓难能可贵。
引景其实,漏窗也起到引景的作用,如杭州西泠印社,围墙上一排漏窗,人们观窗内之景,便欲入园游赏,于是沿墙找到大门而入。
苏州怡园中的复廊、上海豫园中的复廊,都有引景之作用。
引景手法较多,有的用弧墙(有较强的导向性)引景,如杭州虎跑。
自“虎跑泉”照壁,沿弧墙前行,便至叠翠轩,桂花厅等处。
也有的用文字来暗示,起到引景的作用,如上海豫园,自三穗堂向东,有一条廊向北,有“渐入佳境”四字,很起引景作用。
廊边墙上又有四字“峰回路转”,显然是转弯,里面果然美景不少。
总之,无论是漏花墙、廊、台阶、弧墙乃至文字,都能起到引景的作用;但须得当,不能喧宾夺主,这些东西只是起引景的作用,不是主景。
组景十八法,只是古人对组景方法的总结,不能生搬硬套,墨守成规,须处理恰当。
另外这种手法也要融会贯通,用到新的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去,还须有新意3.大树移植后的养护管理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足见大树移植的难度。
由于打通道路卡口和拓路工程移植树木的作业条件很差,挖掘的根系普遍偏小,如不加强后期养护,很难成活。
提高存活率必须采取以下养护措施:1、地上部枝干截口涂保护剂,主干用草绳缠紧,以减少水分蒸发;2、移栽后做牢支护,防止倒伏;3、移栽后切忌连续浇大水,防止因土壤通气不良造成烂根;4、浇水一定要配合施用“生根粉”,以促使萌生新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大树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园林工程建设中,特别是重点工程,往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绿化美化的效果,这就需要种植一定数量的大树。
大树移植需要投入较多人力、机械设备和资金,同时,大树的再生能力较幼青年树明显减弱,难以成活。
因此,新移植的大树养护管理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