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计算
高三化学计算试题及答案

高三化学计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矿泉水B. 蒸馏水C. 空气D. 粗盐答案:B2.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2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
A. 18gB. 16gC. 36gD. 12g答案:B3. 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ⅢA族的元素是()。
A. 钠B. 铝C. 硅D. 磷答案:B4. 根据化学反应式CaCO3 → CaO + 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 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答案:B5.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 → 2H2↑ + 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C. 该反应是中和反应D.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6.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是氧化剂B. 氧气是还原剂C. 氢气是还原剂D. 氧气是氧化剂答案:D7.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S + 3O2 → 2SO2 + 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硫元素被氧化B. 该反应中硫元素被还原C. 该反应中氧元素被氧化D. 该反应中氧元素被还原答案:A8. 根据化学方程式4P + 5O2 → 2P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磷元素被氧化B. 该反应中磷元素被还原C. 该反应中氧元素被氧化D. 该反应中氧元素被还原答案:A9. 根据化学方程式2Mg + O2 → 2Mg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镁是还原剂B. 氧气是氧化剂C. 镁是氧化剂D. 氧气是还原剂答案:B10. 根据化学方程式2Al + 6HCl → 2AlCl3 + 3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铝是还原剂B. 盐酸是氧化剂C. 铝是氧化剂D. 盐酸是还原剂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根据化学方程式C6H12O6 + 6O2 → 6CO2 + 6H2O,葡萄糖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每消耗1mol葡萄糖,需要消耗______ mol氧气。
高三化学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的计算

高三化学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解度的计算溶液是由溶质(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可见混合物。
在化学中,饱和度和溶解度是描述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溶解程度的重要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计算溶液的饱和度和溶解度。
一、溶液的饱和度的计算1. 饱和度的概念饱和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当溶液中的溶质量达到饱和度时,溶液被称为饱和溶液。
2. 饱和溶解度的计算方法饱和溶解度可以用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分数或溶质在溶剂中的摩尔分数来表示。
下面将以质量分数为例进行计算。
饱和溶解度(g/100g溶剂)=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3. 实例分析以NaCl在水中的饱和溶解度为例进行计算。
假设在25摄氏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2g NaCl。
饱和溶解度(g/100g水)= (36.2g/100g)× 100% = 36.2%二、溶解度的计算1. 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单位体积内溶解的溶质量。
溶解度的单位可以是g/L或mol/L,具体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2. 溶解度的计算方法溶解度的计算可以根据溶解度曲线进行。
溶解度曲线是表示溶质在不同温度下在固定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图线。
通常,溶解度曲线可以通过实验测定获得。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逐渐加入溶质并观察其溶解状况,可以得到溶解度随溶质质量或摩尔分数的变化情况,绘制出溶解度曲线。
3. 实例分析以K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为例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得知在25摄氏度下KCl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34.7g/100g水。
三、饱和溶解度与溶解度的关系饱和溶解度体现了在特定温度下溶质溶解到达最大限度的情况,而溶解度体现了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
饱和溶解度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来理解。
饱和溶解度曲线可以显示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度的最大值。
在溶解度曲线上,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分数超过饱和溶解度时,溶液会出现过饱和,可能会发生结晶现象。
高三化学--计算专题汇总 -- 学生版

4.应用于化学计算的数学知识 (1)恒等式(关系式) (2)函数知识 y=f(x) (3)极限知识 (4)平均值 (5)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重点知识解析 1.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化学式的计算 (1)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m(同位素) 1 m(12 6 C) 12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混合气体由 ρ 或 D 均可计算
现在开始努力,一切都不算晚! 2
现在开始努力,一切都不算晚!
第3页
丁老师 18133625212
a% M B · b% M M A · 量,a %、b %为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 分数a% b% 1) M为各成分的相对分子质 m M 总 n总
Ⅰ.审题 (1)粗审——以阅读为主,目的是找相关知识点。 ①确立试题中有关的知识点,如某物质的性质,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原理,理论知识等。 ②确定试题中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关系式。 ③确定试题中已知条件与问题、答案之间的关系。 (2)细审——以分析为主,目的是找解题的突破口。 ①对试题中的数据要快速的变换,如将气体体积或物质的质量换算成“mol”。因为各种数据隐含着物 质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寻找前后量的变化与关系。 ②对试题中的特定条件要加以重视,如“在一个标准大气压,120℃时”,它标志着试题中所涉及的 “水”为气态。 ③对试题中的图像要做到“一面”、“二线”、“三点”的具体分析。“一面”即横纵坐标的含义, 函数关系;“二线”即坐标中曲线的变化;“三点”即曲线上原点、交点、折点、特殊点等的含义。 ④对试题中的数据表格要注意比较异同点,挖掘内在的因素;有些试题的解答是采取填表的形式,要 注意表中所给的条件及问题所在。 ⑤对试题中所给的信息要通过自学而掌握,并分析与试题中所涉及的其他知识点的联系,与问题的关 系。 Ⅱ.建立解题思路 相对于审题过程,这一步属于深层次的思维,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坚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 解题经验。 (1)突破口的确立是解题的关键。
高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计算专题一 相对原子质量及分子式的确

证对市爱幕阳光实验学校化学计算专题一——相对原子质量及分子式确实[考点扫描]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化学式的计算。
[知识指津]1.气体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求法用气体摩尔体积及阿伏加德罗律根本概念,依据气态物质在状况下的密度和气态方程式求相对分子质量,也可以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求相对分子质量。
2.确物质化学式的方法(1)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求物质的化学式方法一:先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求出元素的质量,然后直接求出各元素原子在化合物中的个数,即求得化学式。
方法二:同样先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由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整数比即得到最简式,再求出分子式。
(2)根据物质的通式求有机物的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根据各类有机物的通式求出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个数确分子式。
(3)根据物质化学性质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利用质量守恒,计算推导物质的化学式(包括根据燃烧产物确化学式)。
3.确复杂化学式的计算。
该类题目的特点是:常给出一种成分较为复杂的化合物及其发生某些化学反时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确其化学式。
此类题目将计算、推断融为一体,计算类型灵活多变,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在能力层次上要求较高。
其解题的方法思路:一是依据题目所给化学事实,分析判断化合物的成分;二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通过计算确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确化学式的计算,关键在于理解化学式的意义,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的种类、个数,书写化学式还要符合化合价原那么,防止出现不切合实际的化学式。
[范例点击]例1 固体A在一温度下分解生成B、C、D三种气体:2A=B+2C+3D,假设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是相同体积的H2的15倍,那么固体A的摩尔质量是( )A.30g·mol-1B.60g·mol-1C.90g·mol-1D.20g·mol-1解析此题着重考查质量守恒和有关气体摩尔质量的计算。
根据质量守衡:2mol A的质量=1mol B的质量+2mol C的质量+3mol D的质量,即生成气体的总质量为2M A,气体总物质的量为6mol,由于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 =,所以=2×15g/mol。
高三化学物质的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高三化学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双基知识1、物质的量的网络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3、 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1) 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ρ,M=22.4ρ(2) 已知气体A 对气体B 的相对密度d ,M A =dM B (3) 已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 ,M =m 总/n 总(式中m 总是气体混合物的总质量,n 总是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4)M =M 1w 1+M 2w 2+……如M(空气)=28×78%+32×21%+40×0.94%+44×0.03%+18×0.03%=28.964、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 计算:所需固体的质量或浓溶液的体积(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2) 称:用天平。
注意NaOH 等易潮解和腐蚀性的物质要放在小烧杯中迅速称量。
量:用量筒或滴管,注意规格。
(3) 溶解:在烧杯中进行。
注意烧杯规格与所配溶液体积相近,加水量为所配溶液体积的一半。
(4) 移液:在冷却后进行,注意容量瓶规格。
(5) 洗涤: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一起注入容量瓶中,并轻轻摇动容量瓶,再加水至近刻度1~2cm 处。
(6) 定容:注意定容后摇匀(此时液面有可能低于刻度线,那是在瓶塞处损耗之故,无需再定容)。
巧思巧解1、 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主要包括:(1)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计算。
可运用公式:n=m/M ,c=n/V 或运用“倍数关系”算出1L 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 已知气体溶质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水的体积和溶液的密度,计算溶液的密度,计算溶液中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应先运用n=V/22.4L/mol,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运用V=m/ρ(液) 求出溶液的体积.(3) 计算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还要根据溶质的电离方程式,算出离子的物质的量。
2、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溶液的密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高考高三化学专题复习----化学计算试卷及答案

化学计算(附参考答案)1、(2010广东高考--31)(3) H3BO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H3BO3(aq)+H2O(l)[B(OH)4]-( aq)+H+(aq)已知0.70 mol·L-1 H3BO3溶液中,上述反应于298K达到平衡时,c平衡(H+)=2. 0 × 10-5mol·L-1,c平衡(H3BO3)≈ c起始(H3BO3),水的电离可忽略不计,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H2O的平衡浓度不列入K的表达式中,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2011广东高考--31)(2)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该反应的△H=+206 kJ•mol-1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求CH4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已知:CH4(g)+2O2(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O2(g)+2H2O(g) △H=-802kJ•mol-1写出由CO2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3、(2011广东高考--33)某同学进行试验探究时,欲配制1.0mol•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化学式量:315)……(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8H2O的含量。
实验如下:①配制250ml 约0.1mol•L-1Ba(OH)2·8H2O溶液: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过滤;将溶液转入,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ml所配制B a(O 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0.1980mol•L-1盐酸装入50ml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
重复滴定2次。
高三化学有机计算

5、有甲、乙两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甲组中能和 乙组中各物质都起反应的是[ D ] 甲组:A.甲酸 B.乙酸钠 C.乙酸乙酯 D.苯酚 乙组:E.NaOH F.溴水 G.甲醛 H.FeCl3 6、在下列反应中,硫酸只起催化作用的是[C ] A.乙醇和乙酸酯化 B.苯的磺化反应 C.乙酸乙酯水解 D.乙醇在170℃时脱水生成乙烯 A 7、下列反应,属于裂化反应的是[ ]
6 9
C. C 2 H 3 Br2 O
D. C H BrO 3 6
20、已知(1)丙烯与水进行加成反应,其可能的 产物有两种:(2)下图中E为开链的酯类化合物,其 分子式为C6H12O2
(1)请依据上述条件和图中转化关系,在方框中填 入合适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2)D和92%的浓H2SO4、NaBr的混合物微热生成的有 机物F,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写出六种化学性质不同,且在同类物质中分子量 最小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这些物质燃烧
VCO2 :VH2O 1 :1
这些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C. B. D.
16、10克某一元醇A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某酯 17.6克,还回收未反应的醇0.8克,则A为[ B ] A.甲醇 B.乙醇 C.1-丙醇 D.1-丁醇
17、某有机物x可以还原生成醇,也可以氧化生成一元 羧酸,该醇与该羧酸反应可生成分子式为C2H4O2的有机 物。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D ] A.x由三种元素组成 B.x只有还原性 C.x中含碳40% D.x的分子中有甲基 18、丁烷、甲烷、乙醛的混和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和CO2 的密度相同,若其中丁烷占总体积的25%,则三种气体 的体积比为[ D ] A.1∶2∶5 B.5∶2∶1 C.2∶5∶1 D.2∶1∶5 19、分子量为177的某有机物中只含C、H、O、Br四种 元素,实验还测知化合物中氢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1∶8,该有机物的分子式是[ B ] A.C 2 H 6 Br2 O B. C H BrO
高三化学物质量的计算习题集

高三化学物质量的计算习题集
1. 硝酸铝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Al(NO3)3。
如果我们有15克的硝
酸铝,求其含有多少摩尔的硝酸铝?
2. 有一个包含30克的钠离子(Na+)溶液,求该溶液中含有多少克的钠?
3. 乙醇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有机溶剂,化学式为C2H5OH。
如果我们有0.5摩尔的乙醇,求其含有多少克的乙醇?
4. 氨气(NH3)是一种常见的气体,用于制造化学品和肥料。
如果我们有8克的氨气,求其含有多少摩尔的氨气?
5. 环己烷(C6H12)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12。
如果我们有2摩尔
的环己烷,求其含有多少克的环己烷?
6. 一种含有40克氯离子(Cl-)的溶液,求该溶液中含有多少克的氯?
7. 水合铜(II)硫酸铜(CuSO4·5H2O)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盐,用于实验室和工业中。
如
果我们有10克的水合铜(II)硫酸铜,求该化合物中含有多少摩尔的铜离子(Cu2+)?
8. 乙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化学式为CH3COOH。
如果我们有1摩尔的乙酸,
求其含有多少克的乙酸?
以上习题涉及了化学物质量的计算,从给定的物质量和化学式中求出物质的摩尔
数或质量。
这些问题对于高三化学学习的巩固和提高理解能力非常有帮助。
通过解决
这些习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和技巧
一、关系式法
【例1】在O2中燃烧0.22g硫和铁组成的化合物,使其中的硫全部转化为SO2,将这些SO2全部转化为SO3,生成的SO3完全被水吸收,所得的H2SO4可用10.0ml 0.5mol/L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则原化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5%
B.36%
C.20%
D.40%
【练习】一定量的铁粉和9g硫粉混合加热,待其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共收集得9g水,则加入的铁粉质量为()
A.14g
B.42g
C.56g
D.28g
二、差量法
【例2】把氯气通入浓氨水中,会立即发生下列反应:
3Cl2+8NH3·H2O=6NH4Cl+N2+8H20
在标准状况下,把1.12L Cl2、N2的混合气体通入浓氨水中,实验测得逸出气体的体积为0.672L,此反应中被氧化的NH3的质量为()
A.3.4g
B.0.34g
C.1.36g
D.4.48g
【练习】将19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15.9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是?
三、守恒法
【例3】为了测定某铜银合金的成分,将30.0g合金溶于80mL 13.5mol/L的浓硝酸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6.72L(标准状况)气体,并测得溶液中H+浓度为1mol/L。
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80mL,试计算: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
求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
【练习】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O的混合气体4.48L(标准
状况),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完全被吸收生成了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60m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硝酸是0.5mol
B.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68L
C.此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0.6mol
D.混合气体中含NO2 3.36L
四、极值法
“极值法”即“极端假设法”,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常用方法,一般解答有关混合物计算时采用。
可分别假设原混合物是某一纯净物,进行计算,确定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例4】现有浓度各为1mol·L-1的FeCl3、FeCl2、CuCl2混合溶液100mL,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对下列各情况填空:
(1)反应完毕,铁粉有剩余。
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阳离子。
(2)反应完毕,有铜生成,铁粉无剩余。
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阳离子,该阳离子在溶液中物质的量的范围是;反应后的溶液中可能含阳离子。
(3)反应完毕后,无固体沉积物存在,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和阳离子。
【练习】.由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10g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完全后得到氢气11.2L(标准状况下),此合金可能是()
A. 镁铝合金
B. 镁铁合金
C. 铝铁合金
D. 镁锌合金
课后作业:
1.700℃时,向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2和H2,发生反应:CO2+H2(g) CO(g)+H2O(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
...
A.反应在t1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O)=0.60 /t1 mol·L-1·min-1
B.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1.56,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1.00 molH2,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2转化率增大,H2的体积分数增大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0 molCO和1.50 molH2O,到达平衡时,c(CO2)=0.90 mol/L
2.酸工业生产中的尾气可用纯碱溶液吸收,有关的化学反应为:
2NO2 + Na2CO3→ NaNO3 + NaNO3 + CO2↑①
NO + NO2 + Na2CO3→ 2NaNO2 + CO2↑②
(1)根据反应①,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下)CO2,吸收液质量将增加g。
(2)配制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吸收液,需Na2CO3·10H2O多少克?
(3)现有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吸收液,吸收硝酸工业尾气,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CO2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g。
①计算吸收液中NaNO2和NaNO3物质的量之比。
② 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在20℃经充分吸收硝酸工业尾气后,蒸发掉688g水,冷却到0℃,最多可析出NaNO2多少克?(0℃时,NaNO2的溶解度为71.2g/100g水)
3.(12 分)某硫酸盐在纺织、鞣革等工业上有广泛用途。
它的组成可表达为K x Cr y(SO4)z·n H2O (其中Cr为+3价)。
为测定它的组成可通过下列实验:
①准确称取9. 9800 g 样品,配制成100. 00 mL 溶液A。
②准确量取25. 00 mL 溶液A,加入足量的四苯硼酸钠{Na[B(C6H5)4]}溶液至沉淀完
全,……,得到白色固体四苯硼酸钾1. 7900 g。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K++ [B(C6H5)4]-=K[B(C6H5)4]↓。
③准确量取25. 00 mL 溶液A,用足量BaCl2溶液处理,最后得硫酸钡质量为2.3300g。
(1)已知室温下K[B(C6H5)4] 的K sp=2.5×10-13,欲使溶液中c(K+)降至1.0×10-6 mol·L—1,此时溶液中c{[B(C6H5)4]-}=▲mol·L—1。
(2)上述实验步骤②中“……”代表的实验操作名称依次为▲。
(3)通过计算确定样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4.钴(Co)化合物对化学键的研究有重要的作用。
为测定某钴化合物[Co(NH3)x Cl y]
Cl z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1)称取样品0.5010 g ,加入过量NaOH溶液,煮沸,蒸出所有的NH 3,冷却,得到A。
产生的NH3用50.00 mL 0.5000 mol·L-1盐酸完全吸收并用蒸馏水定容到100 mL,得溶液B。
取B溶液20.00 mL,用0.1000 mol·L-1 NaOH滴定,消耗NaOH溶液30.00 mL。
由此可知蒸出的NH3的物质的量为 mol,[Co(NH3)x Cl y]Cl z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用小数表示,保留两位小数)(2)向A中加入过量的KI固体,振荡,盐酸酸化后置于暗处,发生反应:
Co m+ + I- → Co2++ I2(未配平)
反应完成后,稀释,用Na2S2O3溶液滴定析出的I2,消耗0.1000 mol·L-1 Na2S2O3溶液20.00 mL 。
反应方程式为:I2 + 2Na2S2O3 → 2NaI + Na2S4O6。
Co m+ 的物质的量为: mol(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3)另称取样品0.2505 g,溶于水,以0.1000 mol·L-1AgNO3溶液滴定至恰好反应完全,消耗AgNO3溶液20.00mL。
反应方程式为:
[Co(NH3)x Cl y]Cl z + zAgNO3→[Co(NH3)x Cl y](NO3)z+ zAgCl↓
计算:① 化合物中钴元素的化合价。
②该钴化合物的化学式。
5(10分)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制氢是未来解决能源危机的理想方法之一。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循环系统实现光分解水制氢。
反应过程中所需的电能由太阳能光电池提供,反应体系中I2和Fe3+等可循环使用。
⑴写出电解池A、电解池B和光催
化反应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⑵若电解池A中生成3.36 L H2(标
准状况),试计算电解池B中生成
Fe2+的物质的量。
⑶若循环系统处于稳定工作状态
时,电解池A中流入和流出的HI
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
-1,光催化反应生成Fe3+的速率为
c mol·L-1,循环系统中溶液的流
量为Q(流量为单位时间内流过的
溶液体积)。
试用含所给字母的代
数式表示溶液的流量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