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辅导孩子作业必须避免的4大误区
家庭教育中的常见误区

家庭教育中的常见误区
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常见误区,了解并避免这些误区有助于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
1.过分溺爱:有些父母可能因为过度关爱而过分溺爱孩子,过分迁
就其需求。
这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和应对困难的能力,从而影响其成长。
2.严苛压力: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可能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表现,
给孩子过高的期望和严苛的压力,可能导致孩子产生焦虑和自尊心受损。
3.过度保护:有些家长为了保护孩子免受伤害,可能过度干涉其生
活,限制其自由。
这可能妨碍孩子自我探索和学习独立的能力。
4.忽视沟通:家庭教育中忽视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可能导致误解和疏
远。
了解孩子的需求、担忧和兴趣对于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至关重要。
5.单一教育方式:有些父母可能只采用一种教育方式,而忽视了孩
子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特点和学习风格,因此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6.过分比较:将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过分的比较可能对其造成心理
压力。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应该被接受和理解,而不是被强加于他人标准之下。
7.忽视情感需求:家庭教育中有时会过于注重学术和职业发展,而
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建立亲密的家庭关系对于孩子的全面发
展同样至关重要。
了解并避免这些误区,有助于父母提供更为全面、健康和有益的家庭教育环境。
育儿知识-父母关心孩子学习谨防4大误区

父母关心孩子学习谨防4大误区
'调查中发现,如果家里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家长则会倍感轻松;反之,家长则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为了避免或甩开这沉重的包袱,更为了孩子光明的前途,许多家长可谓费尽心思,帮助孩子学习,可效果却经常不如人愿,因为在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时会不经意地走进一些误区。
误区1:我的孩子也应该考第一。
洋洋爸爸:我的儿子洋洋学习挺认真,我和妻子对孩子的学习抓得也比较紧,经常会督促孩子回到家先写作业,周末也会帮他安排一定的学习时间。
但儿子的学习成绩总是连前5名都没进过,每次看到我下属的儿子考第一,我心里就会非常着急。
点评:家长们应该知道,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考第一。
过高的期望和目标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不利于孩子学习和考试中正常的发挥。
另一方面,每个孩子都是有特点的,没有名列前茅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优点,家长要善于发现并积极发展孩子的优点。
误区2:每天陪着孩子写作业。
佳佳妈妈:从女儿佳佳一年级开始,每天晚上我都陪着她写作业,当她遇到不懂的题目时,我也会非常仔细地给她讲解,直到她听懂为止。
每学期考试前,我还会把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梳理一遍,然后帮着孩子复习,并帮她查缺补漏。
但是现在我发现,如果我工作忙,没有时间陪着孩子学习,她的作业就会出现很多错误,女儿自己似乎并不会学习。
点评:首先佳佳妈妈应该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孩子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
,而不是仅仅帮助孩子学懂一个生字、一道数学题。
孩子的人生之路终将要自己独立去走。
'。
辅导孩子学习不要走的误区

初中学生家长辅导孩子学习,不要走入几个误区
误区1:不教孩子学习方法
误区中最严重的一项就是家长只重视如何让孩子掌握知识,但却轻视了教他们学会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40%接受调查
的学生都反映家长只是一味地让自己做题,但很少教自己如何有效地掌握知识。
有些学生甚至反映家长天天坐在身边看着自己学习,其实这样完全没有必要。
温馨提示:家长可以帮孩子总结错题,合理安排时间,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随时总结计划完成情况,培养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对其现在和以后的学习都有好处。
误区2:催促孩子学新课本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发现25%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在暑假里预习下一学期的课本,争取掌握更多新知识。
实际上,这种方式只对学习比较好的孩子有效。
对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来说,最好让其多复习以前学过的课程,如采用上述方式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家长辅导的一些误区

家长辅导的一些误区:第一种,不管不问型。
这类家长可能是因为自己不太擅长英语,所以放任孩子自己去学习,或是对孩子比较自信,觉得不需要在家再进行辅导学习。
但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孩子的上课效果很好,但考试效果不好。
第二种,盲目辅导型。
这部分家长比较擅长英语,但在对孩子进行辅导时,盲目制订目标,以至于压迫孩子失去兴趣,对英语放弃。
第三种,单一注重型。
在这个方面我想说的是,家长不要盲目跟风,这些天听说词汇重要就让孩子使劲背单词,过两天又听语法重要,使劲学语法,最后的结果是孩子可能单方面能力枪,但不能全方位发展。
第四种,操之过急型.这部分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本来2年级的水平非要按5年级的水平来培养,这样子孩子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最终还是失去兴趣。
既然有这么多的误区,那么我们就要避免这些误区,让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新东方有一句名言,优秀是一种习惯,我们培养了孩子良好的习惯以后,就能给孩子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就要靠家长在家长期的培养。
那么英语的基本内容就是听说读写四方面,下面咱们要按这四方面来培养。
第一,听(listening)的好习惯听是良好英语学习的习惯之首要。
孩子在学习英语的初期,都是先接收后输出,所以咱们一定要重视听的好习惯。
听分精听和泛听,功效各不相同。
精听要求孩子基本能听懂每个单词,并能尝试翻译出来。
泛听就是很可能孩子还在干其他事情,就在他旁边营造一个环境。
精听能够纠正发音,语音语调,培养孩子语感,泛听在营造全英环境的同时,只能局限性的培养孩子语感。
要养成听的好习惯,还要考虑孩子学校的学习任务和身体状况,我这里有三个时间段建议:1.早上,用英语叫孩子起床。
2.中午,陪孩子一起吃午饭。
3.晚上,陪孩子一起学习。
在这里新东方的教学特色是全英授课环境,这也是大多数家长开班课的疑问,就想让老师说点中文,其实在这里就能充分展示了这个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说(speaking)的好习惯英语的基本功能就是交流,通过说的方式才能来运用语言。
教育孩子四大误区

教育孩子四大误区
教育孩子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有时候家长可能会犯一些误区。
1、教育太热情或者太严厉:很多家长会认为太严厉的教育是唯
一能让孩子好好学习的方式,或者认为只有热烈地支持孩子,才能让孩子成功。
但是,实际上,让孩子在家里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更能有效的让孩子取得成功。
2、以自己为榜样:有时候,家长以自己的经历和事例来引导孩子,希望孩子模仿自己。
但是,这种做法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困扰,因为孩子并不熟悉家长的经历,也不了解家长过去的情景。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眼光,应该使用独特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模仿别人。
3、过度的安排: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会
安排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但是,孩子的身体和精力是有限的,过度安排会让孩子感觉到疲倦,甚至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所以,家长应该准确把握孩子的学习能力,为孩子安排适量的活动。
4、忽视孩子的思想发展:有时候,家长太专注于孩子的学习表现,对孩子的思想发展并没有太多的重视。
实际上,孩子的心智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孩子拥有自由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以及去表达自己。
- 1 -。
家长注意,教育孩子的时候要避免这些问题

家长注意,教育孩子的时候要避免这些问题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父母的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会不自觉地陷入误区。
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些儿童教育的误区,希望各位家长引以为戒。
家庭教育的误区1、完全以孩子为中心这种现象一般以留守儿童为主,父母外出工作不能陪伴孩子,孩子由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会特别宠爱孩子,以孩子为中心,去满足孩子许多的不合理的要求。
比如经常玩电脑,手机,上网玩游戏,经常买一些不健康的食品。
老人以为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就是给孩子最大的爱,其实这样更容易让孩子养成很多的不良习惯。
所以请家长们,不要以为的完全以孩子为中心。
要学会宠而不惯。
合理约束孩子的行为。
2、不是处理事情,而是在发泄情绪有些朋友会有这样的经历,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中,看到孩子正在沙发上哭泣,而没有写作业,顿时我们的火就会上来,不问孩子为什么哭,就开始批评孩子,甚至骂孩子,其实想想我们不是在帮孩子,处理问题,而是在发泄我们工作中的情绪。
这对孩子极为不公平,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3、家长面对孩子自以为是有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是孩子的家长,就自以为是,不听孩子的倾诉,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并且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这样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安慰和理解,时间长了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
4、代替孩子做决定有许多的家长经常会代替孩子做一些决定。
比如有孩子去找你家孩子玩,家长常常会替孩子说,他不想去玩,你走吧。
其实孩子很想去,你给孩子做的决定孩子会很不高兴。
有家长为孩子报兴趣班,常常是自己喜欢的,并不是孩子喜欢的,孩子去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会有好的效果吗。
花了钱,浪费了时间,孩子不喜欢还没学好。
请家长们做决定之前问一问孩子的想法,不要什么事都替孩子做决定。
5、经常批评,训斥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是有些家长,就会批评孩子,训斥孩子,甚至打孩子,因为打是很便利而且见效很快的制止孩子犯错的手段,孩子因为害怕挨打所以可以有效防止继续犯错。
辅导孩子学习的误区

辅导孩子学习的误区
1.将孩子压力过大:过度压力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恐惧、焦虑和抑郁
情绪,这会使孩子丧失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最终降低孩子学习的效率。
2.给予孩子过多的自由:如果孩子不受任何教育的限制,他们很可能会过度放松,而无需自律。
最终孩子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反感,或者在学
习中发展滥用病态等行为。
3.将孩子一视同仁:每个孩子有其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和进展,所以提供具体、有针对性的辅导比将孩子一视同仁更有效。
4.将重心放在学习上:要让孩子全面发展,不仅仅要注重他们在学业方面的发展,还要给他们充足的精力进行身体和精神健康活动,以及艺术、文化等非学业方面的学习。
家庭教育:家长关心孩子学习四大误区

家庭教育:家长关心孩子学习四大误区导语:家庭教育:家长关心孩子学习四大误区许多家长都有这么一种感受: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家长则会倍感轻松;反之,家长则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为了避免或甩开这沉重的包袱,更为了孩子光明的前途,许多家长可谓费尽心思,帮助孩子学习,可效果却经常不如人愿,因为在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时会不经意地走进一些误区。
误区1:我的孩子也应该考第一。
洋洋爸爸:我的儿子洋洋学习挺认真,我和妻子对孩子的学习抓得也比较紧,经常会督促孩子回到家先写作业,周末也会帮他安排一定的学习时间。
但儿子的学习成绩总是连前5名都没进过,每次看到我下属的儿子考第一,我心里就会非常着急。
点评:家长们应该知道,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考第一。
过高的期望和目标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不利于孩子学习和考试中正常的发挥。
另一方面,每个孩子都是有特点的,没有名列前茅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优点,家长要善于发现并积极发展孩子的优点。
误区2:每天陪着孩子写作业。
佳佳妈妈:从女儿佳佳一年级开始,每天晚上我都陪着她写作业,当她遇到不懂的题目时,我也会非常仔细地给她讲解,直到她听懂为止。
每学期考试前,我还会把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梳理一遍,然后帮着孩子复习,并帮她查缺补漏。
但是现在我发现,如果我工作忙,没有时间陪着孩子学习,她的作业就会出现很多错误,女儿自己似乎并不会学习。
点评:首先佳佳妈妈应该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仅仅帮助孩子学懂一个生字、一道数学题。
孩子的人生之路终将要自己独立去走。
误区3:请家教,上补习班。
彤彤爸爸:我的儿子彤彤刚上初一,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有时候放学后还和同学一起去网吧。
为了帮助孩子学习,也想给孩子找个伴,我请了一个大学生每周末来帮儿子补习功课,一个学期过去了,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玲玲姑姑:侄女玲玲学习成绩一般,她爸爸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就给孩子报了各种辅导班,如英语班、作文班、奥数班,每次看到幼小的侄女愁容满面地背着沉重的书包赶往不同的补习班时,我真是很心疼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适当介入孩子的家庭作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而且还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在某种程度上,家庭作业完成的好坏,与家长的教育、督促和帮助有重要关系。
可现实生活中,家长的做法难免存在一些误区,以至于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那么,
家长该如何介入孩子的家庭作业呢?
误区一:精心辅导,孩子易患“作业依赖症”
李先生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还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时,李先生工作比较清闲,有大量的时间照料孩子。
有一次孩子忘了写作业,时间又太晚,李先生担心儿子被老师批评,干脆“越俎代庖”,一笔一画替儿子完成了作业。
几次下来,小家伙“忘”写作业的次数越来越多,临时抱佛脚赶作业的情况也不断增加。
弄得李先生不得不和孩子的老师及同学家长保持热线联系,以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后,李先生的工作开始繁忙起来,自然顾不上孩子了。
如此下来,李先生的儿子变成了班上的作业“老大难”,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小学阶段孩子年龄小,有些孩子尚未建立起学习责任感,对待作业常敷衍了事。
对此,家长适当辅导孩子做作业是应该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但辅导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忌监视,二忌指点,三忌代劳。
家长应逐渐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发现错误,找出原因,及时更正。
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应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解决,当然可以给予一定的指示。
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一定要多称赞,多鼓励。
误区二:额外补充,易导致孩子厌学
现在一些习题型的教辅书很受家长欢迎,每个孩子手头平均最少有一套教辅。
这些教辅除了部分是对课本内容的讲解,很多都是习题集。
孩子放学回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还要做完家长规定数量的习题。
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莹莹说她妈妈给她买了3套数学辅导书,一本口算,一本综合题,还有一套试卷。
妈妈规定她每天晚上都要做一页口算,一页综合,休息日再做一套试卷。
每晚写完作业就快8点了,再做两页题,至少要到10点左右才能休息。
莹莹委屈地说:“我不想做,可妈妈不依。
我真的不想读书了!”
家长给孩子购买教辅“开小灶”确实能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若缺乏科学的训练和正确的辅导,不按教育规律办事,“小灶”就很容易变成学生的额外负担。
当孩子觉得这个负担太沉重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得不偿失。
误区三:放任自流,制造“问题孩子”
生活就有少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不管也不教,有的是没能力辅导,有的是没时间管教。
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就更是不闻不问了,看到孩子学习差,教训一顿了事,过后依然放任不管。
作为父母,关注一下孩子的家庭作业,不仅是做父母的责任,更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一种方式。
此外,家庭给孩子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孩子心里培植“根”的慨念,如果“根”的概念没有形成,孩子的归属感就很淡漠,他们就很容易误认为被父母抛弃,很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有位老师说得很准确: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不重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他会应付作业,举一反三,时间长了,他甚至会应付生活。
误区四:全程看、陪、包办,贻害长远
与放任自流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关注过度,全程看、陪、包
办。
晚上,孩子做家庭作业,一家人坐在孩子身旁盯着。
孩子做完数学,爸爸去验算;写作文,要由妈妈列出提纲;抄完生字,爷爷承包改错;做完作业后,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对照课程表收拾书包,由奶奶代劳……这样的学习效果权且不论,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孩子第二天放学一回来,还可能一肚子怨气;数学出错了,怨爸爸;做文章没得高分,怪妈妈;抄写生字有错,爷爷眼神不好;学具没带齐全,责任由奶奶来负!
据老师反映,做家庭作业时家长全程看、陪、包办的同学,一般都自制力差,有45%的孩子不能主动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一般都需要老师或学生干部强制性看管,80%的孩子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全程看、陪、包办可能会暂时出现令人鼓舞的现象:作业全是对钩,考试成绩大幅上扬。
但这仅是表象,而且这种表象也不会持久。
孩子内心滋长的想法是:上课甭听,反正我爸替我做;复习甭操心,反正爷爷早就安排了。
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效率降低了,学习方法的摸索过程也被剥夺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督机制”丧失了。
父母的过分热心具有这样的暗示作用:学习是父母的事,我是替他们学习的。
这些孩子到了中学,常常表现出共同的特点:学习不主动,怕困难,缺乏自学能力,没有后劲。
总之,全程看、陪、包办是一种短视行为,贻害长远。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学习生涯影响非常大,当然也是有很多解决方法,例如四轮学习法等,能从根本解决孩子问题。
为了孩子的未来,改变孩子的坏习惯应该尽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