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育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海参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控制技术

海参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控制技术
由 于刚 经 过 了整 个 冬 季 ,参 池 底部 有 大 量 病 菌 ,海 参
冬眠之后 的体质比较弱 ,难以对抗各种病菌 ,很容易发
病。
要问题 ,并提出有效 的控制技术 ,以期为海参养殖提供
参考 。
1 . 1 . 3海参下礁迟 。主要表现为海参机体发硬 ,活动缓
慢 ,停 留在 参礁 上 。一 方 面 是 由于参 池 在 冬 季 没有 消
1海参养殖常见问题及原因
1 . 1春 季
毒 、改底,池底积累了大量有害物质 ,环境恶化 ,致使
海 参不愿 下礁 觅食 。另 一方 面是参 池水 质浑浊 ,没 有足
1 . 1 . 1春季漂参 。春季漂浮的海参大部分没有死亡 ,也
没有 出现肿 嘴 、化皮 等现 象 ,只是参 体发 软 , 下 沉之 后
殖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最高气温常大于3 5  ̄ C ,致使
池底部的水温偏高 ,海参夏眠时间较长 ,通常从5 月开 始 ,直N1 0 月结束 。 1 . 2 . 2 外海盐度大 ,换水有较大 困难。
1 . 2 - 3雨 季 管 理有 难 度 ,漂参 现 象严 重 。很 多海参 池 塘
温度较低天然饵料比较少 , 海参只好食用池底的有害物
卉 哥 渔业 2 _ 0 1 6年 第3 3 卷第 4期
S h a n d o n g F i s h e r i e s 2 0 1 6 , 3 3 ( 4 )
圆 四 瘟围建国圃题回 魍圆圈魏
王桂青
海参作 为 “ 海产八珍” ,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及 药用价值。近年来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海参的 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 。本文分析了海参养殖中存在的主 质 ,容易出现 中毒症状 ,轻则肿嘴 ,重则化皮 。此外 ,

海参养殖过程中四个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海参养殖过程中四个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海参养殖过程中四个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一、海参不下礁往往有三种情况:一是礁上饵料丰富,足够海参摄食,而礁上溶氧相对较高,所以海参会先摄食礁上饵料;二是水位过深(1.2米以上),底层溶氧较上层相差较大,海参也会不下礁;三是底质状况差,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何应对海参出爬后的常见问题,海参出爬阶段的主要管理工作有哪些?1.海参在摄食期间建议降低水位。

保证底层有较高的溶解氧。

而且降低水位会让水温回落的快,海参出爬较早;2.海参出爬前使用“海参底安”改底2~3次。

将池底沉积的有机质分解掉,既减少海参肿嘴、化皮的发病率,还可降低底层耗氧,促进海参生长。

3.发现海参有零星出爬后,使用“抗应激灵”降解底层氨氮等有害物质、提高海参的抗应激能力和抗低氧能力。

因为海参一夏天没摄食,此时海参的体质和免疫力都很低,外泼“抗应激灵”以保证海参较高的出爬率,延长海参的摄食时间,加快海参生长。

4.适当投喂配合饵料。

出爬后海参的摄食量比较大,一些放苗时间较大,苗种规格较大、放苗密度较高的池塘一般到后期海参就会没有足够的饵料,这时要有选择性投喂人工配合饵料。

勤观察,一定要仔细看海参够不够吃的,否则就会影响海参的生长速度。

但投饵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少量多餐,喂多了就易造成底臭,易造成海参慢性中毒。

5.在海参的摄食期间,尽量少换水或不换水, 保持水体稳定,减少进水对海参的刺激,加快海参生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6.有增氧机的池塘要多开增氧机,没有的要尽量创造条件安装增氧机。

海参耐低氧能力强,但溶氧越高,海参的生长速度会越快。

保证池塘充足的溶氧(5毫克/升左右),有利于加快海参生长。

二、海参越冬前处理降温来临时请使用”“鱼虾蟹参救星”“四黄应急金水”可有效防范降温带来的诸多问题。

上冻前请使用“科力碘”对水体进行一次消毒,用“海参池底安”对底质再进行一次。

三、海蛰放苗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答:清淤、消毒工作结束后圈内即可蓄水,时间选择在放苗前一个月以上。

春季网箱海参苗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春季网箱海参苗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春季网箱海参苗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近几年来因为网箱养殖海参苗周期短,养殖效益也很可观,所以海参圈里网箱安装的积极性较高。

但这种高利润也伴随着高风险,如果出了问题有可能就是一茬白养,严重的一茬(以500个网箱为例)会损失十几万元。

为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在这里我们先分析一下春季化冰后,网箱参苗会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其处理方案。

一、“化皮”1、冻伤及饮淡水引起的“化皮”因为网箱及网吊子上面糊满草、藻类等造成网箱整体上浮,化冰期浮在上面的部分海参因为冻伤及表面淡水层会导致海参苗“化皮”。

处理方案:及时排淡水,打破水分层;人工晃动让漂浮严重的参苗掉到箱底;使用“新威灭”,容易使网箱上的脏东西掉落,起到通透网箱的作用。

图1 网箱上糊满水草与藻类2、应激引起的“化皮”化冰后不论是水温的不稳定、盐度的变化、进水水质的变化,都会给参苗带来强烈的应激,当苗体质较差伴随着各种应激就会导致参苗出现“化皮”现象。

处理方案:少量多次换水;使用“激活”5ppm,如果没有恢复好就同剂量再使用一次。

图2 海参苗出现大量“化皮”3、气泡病引起的“化皮”化冰前和化冰后的气压变化太大,造成海参苗出现气泡病,漂上水面,严重的出现肿嘴,最后会造成“化皮”。

处理方案:化冰期不要快速化冰(包括大窜水、打氧泵等),化冰后使用“激活”强化体质。

图3 化冰前图4 化冰后二、拖便因为封冰期较长,网箱内积累了大量的烂草及有机质,参苗摄食后症状轻的出现拖便现象,严重的会造成黑嘴、肿嘴。

处理方案:化冰后可以适当投喂“利苗多”+“利多精”,帮助分解烂草、有机质的同时,也会改善肠道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加快参苗的生长。

图5 网箱内大部分粪便发长、发粘三、体质差封冰期时间较长,网箱糊死后网箱水环境越来越差,水体交换少;同时化冰后的温度、盐度等大幅度变化等多种原因都会造成海参体质越来越差(海参表现为不伸展、发黑、发硬等症状)。

处理方案:少量多次使用“底居安”改善底部环境,同时使用“激活”强化体质。

如何提高海参圈投苗前后的成活率

如何提高海参圈投苗前后的成活率

如何提高海参圈投苗前后的成活率
海参圈苗种成活率低的原因
投苗方式不当:
许多养户从经济实惠角度出发,喜欢秋季投放一斤4000-5000头苗种,并直接泼洒入塘。

幼小参苗,活力较差,不适应塘底环境,
成活率大打折扣。

另外,苗种运输时间,运输方式,投苗当天气候,投苗早晚时间等方法细节,也影响苗种成活率。

塘底环境不良:
苗种本身质量:
提高海参圈投苗前后的成活率的方法
1、选择质量好的苗种:常年选定育苗场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培养
出的苗种,保证苗种入塘后对环境的适应性,尽量少用药物苗。

3、减轻塘底负荷,抑制大型海藻过旺繁殖后死亡:通过人工除草,药物控草,配合人工使用气泵船冲刷塘底等方式,改善底部环境。

4、池塘架放增氧设备:可以选择罗茨鼓风机,叶轮增氧机,空
气压缩机等进行增氧。

5、改善底部酸性环境:池塘每年定期使用2次生石灰,亩用量
为2-4公斤。

除此之外,根据海参连养模式,以及轮捕轮放养殖特点,我们重点推广海参养殖经典保健及环境修复技术。

该技术强调在春秋两季,海参生长期的保健及底部环境修复同步进行。

采取边养边复壮,边
养边修复的方法。

每次放苗前泼洒植物活性物质(全效倍力健),全
年泼洒倍力健6次,使得投放对头一年的苗种成活率提高到8成以
上,对头二年成活率达5-6成。

还可达到海参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产量提高50%以上的效果。

海参养殖技术:(一)海参发病原因、征兆和育苗保苗疾病防治

海参养殖技术:(一)海参发病原因、征兆和育苗保苗疾病防治

一、海参发病原因和征兆彭张华1、海参发病原因及发病的特点由图可见导致海参发病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种质、饵料、营养和免疫力是影响海参体质的重要因素。

目前养殖状况下饵料营养基本能满足海参所需,但由于种质质量参差不齐,苗种质量难以控制,养殖过程中海参更易发病,因此,在水体环境适宜的前提下,需要通过提高免疫力来增强海参体质,增强海参防御病害能力,减少海参发病几率;●海参免疫力、抗病力下降,加之水中病原超标,易使海参被动感染;●水质变差,有害有毒物质过多,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海参易发病。

2、海参发病的征兆海参在发病前会在短期内出现一个发病征兆,即海参出现“亚健康状态”,通过细微的观察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些现象:•①参苗不伸展、呈现蜷缩状;•②海参在附着基上下分布不均匀;•③拖便太长(两万头以上的苗有少量拖便属正常现象,但拖的太长就是状态不好);•④挑苗筐看翻起的粪便,不规则、易碎、断断续续类似虚线,说明参苗状态不好;•⑤参苗体色暗淡、无光泽;•⑥摄食量明显下降。

当出现以上现象时,说明海参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很快就会大规模发病,此时是疾病预防、治疗的最关键时期,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否则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海参育苗、保苗期间常见病害防治1、烂边病的发生与防治【发生时间】: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可达90%以上。

【病因】:弧菌是致病原之一。

【主要症状】: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

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防治措施】:预防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药3天停药3天的方式进行药物全池泼洒连同内服,外泼“派尼均安”1ppm;治疗时,“肠速康”2ppm+敏感抗生素。

2、烂胃病的发生与防治【发生时间】:此病多在大耳状幼体后期发生,死亡率可高达90%。

【病因】:一方面是由于饵料品质不佳(如投喂老化、沉淀变质的单胞藻饵料),或饵料营养单一(如单独投喂金藻类、扁藻等饵料);另一方面,一些细菌感染幼体也可以导致此病发生。

蓬莱市刺参育苗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蓬莱市刺参育苗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程存 在 技术 问题 ,从 而使 育 苗过 程 中单 胞 藻 的数 量 供 应不 上 ; 二是人 工投 喂配 合饵 料 。而人工 饵料基 本 以藻 粉为 主 , 营养配 比尚存 在 一定 的问题 , 一些 刺参 饲 料加 工 厂用 海 带根 、 带菜 等 “ 脚料 ” 为 主要 裙 下 作 原 料 , 过简 单打 浆后 , 经 混合 大 量 海泥 制 成 的配合 饲 料 , 中 常携带 着 各种 微生 物 , 其 这可 以引起 刺参 疾 病 的发 生 ,同时人 工 饵料 研 究 的滞 后 可使 刺 参养 殖 缺 乏 全价 营养 , 导致其 生 长效果 不佳 , 至 引发疾病 0 ) . 6 6 1
2世纪 9 0 0年代 以来 , 随着 人们 对 刺参 保 健 价值
认识 的深入 , 刺参 消费 市场 开始启 动 。旺盛 的市 场需
域 的亲参难以保持其原有的性状 ,并造成刺参个体
问 的血缘 关 系越来 越接 近 , 质 下降 。而近几年 苗种 种 培 养 中广 泛使 用 高密 度 繁殖 技术 ,在 苗种 产 量大 增 的 同时 , 量 也有降 低之势 。 质
15 病 害 防 治 .
市刺参苗种的健康发展 , 2 0 年针对全市刺参育 于 09 苗情 况进行 了调查 。现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如
下。
1存在 的问题
11 苗种 质 量 问题 .
近年来由于养殖刺参的经济效益显著 ,大大刺
激了刺参苗种繁育生产 ,过多的刺参苗种场为苗种 的生产管理带来的许多问题 ,其 中最突出的问题就 是 亲参 没 有经 过选 育 , 品种 不够 优 良 , 来 源 范 围相 且
理 苗种 许 可证 的单 位 12家 ,办 理刺 参 无公 害 产 品 9

秋季海参养成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秋季海参养成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秋季海参养成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丑善民秋季是海参一年当中的第二个生长旺季,虽然这一季节没有春季生长的时间长,但通过合理调控水环境、底环境及正确地补充海参所必须的营养物质,依然可以使海参获取最佳的生长速度,同时也可以为接下来的安全越冬打下良好的基础。

每年秋季,养殖户朋友也会碰到不少问题感觉比较困惑,诸如下礁晚、活力差、肿嘴、化皮等等问题,在这里我们将针对秋季常见的一些问题帮大家一一做出分析并同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海参下礁晚的几个原因及解决办法1、体质弱海参因长期处于水质差、底质不良、天然饵料不足的环境,导致了海参体质较弱,对环境改变非常敏感,适应能力很差,稍有风吹草动要么马上回礁,要么根本不下礁。

解决办法:碧水安每瓶三至四亩,激活每袋一亩半,水产诱食酵母每袋一至两亩,EM6每瓶三亩。

2、水浑受水质浑浊影响,光线难以照射到池底,严重影响了底栖硅藻的繁殖,同时也造成了池底溶解氧的不足,海参因为底质无饵可食,底质不良,因而通常附着在礁上摄食或者处于半休眠僵硬状态根本不摄食。

造成水浑的原因较多,处理的办法也不相同,这个在下面要提到的关于水浑的诱因及处理办法将进行详细说明。

3、敌害多海参系喜静生物,如果参圈中存在大量的钩虾、鱼、蟹、桡足类、枝角类等,海参因受其干扰通常躲避于礁内不下礁。

解决办法:参保利每瓶三亩,两至三日后换水。

然后使用碧水安每瓶两亩,净底宝每袋两亩,激活每袋一亩。

4、底质差海参系底栖生物,一些参圈平日不注重底质改良,到春秋两季海参摄食期到来时因底质太差,海参必然不喜下礁。

解决办法:底居安每袋两亩、福地安每瓶三亩每隔三日交替使用一次,连续使用两次,生物强效双改每袋五亩使用一次。

二、参圈水浑的几个原因及解决办法1、浮游藻类过多一些处于两活水或近圈水质受污染较重的参圈,因受淡水影响或水质富营养化的影响,水质较肥,浮游藻类尤其丰富。

海参因属底栖舔食生物,对于浮游藻类无法摄食,过于丰富的浮游藻类因其有明显的趋光性,在阳光充足时通常居于水体表面,遮光作用较强,这样势必阻碍光线照射池底影响底栖硅藻的繁殖,这样一方面从外观看起来显得水浑使得海参采捕困难,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海参天然饵料的生长耽误海参增重。

提高刺参育苗单位水体出苗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刺参育苗单位水体出苗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刺参育苗单位水体出苗率的技术措施近年来海参养殖发展迅速,海参育苗也随之发展,原有的其他海产品育苗时也开始搞海参育苗,但育苗产量并不稳定,究其原因有很多因素,以下几点技术措施,用来提高单位水体出苗率。

一、种参选择是育苗的关键由于育苗厂家的增多,种参的需求量加大,育苗厂家为了育早苗或降低成本,大部分采用了池塘养殖的刺参作为种参,但刺参经过累代的养殖,出现遗传力减弱,抗逆性差,性状退化等问题,此外,刺参养殖因为是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所以肥满度和怀卵量都不及自然海区的种参,早育苗的可以提前在池塘和育苗室暂养。

二、育苗用水的调控为了保证育苗期间,特别是幼体浮游期间水环境稳定,尽量减少海参的应激反应,储水池要大,尽量一次性储好前期育苗用水,进水时间选择在大潮期,纳入高潮时的优质海水,弃掉潮头和潮尾水,育苗用水应严格进行消毒处理,可在育苗前7-10天进行,所用消毒药物未漂白粉,剂量50ppm。

如果用养参池做储水池,处理时要用刺激性较小的清塘药物,可杀菌并处理桡足类,对大参也没影响。

三、各期幼体培养密度要合适合适的幼体培养密度对刺参育苗稳产、高产至关重要,受精卵密度控制在0.5个/ml,耳状幼体培育密度0.5个/ml,最适密度0.3-0.4个/ml,稚参的附着密度0.3-0.4/cm2,如果耳状幼体的培育密度过大,投饵量相应增加,导致水坏境不好,容易出现烂胃和胃萎缩现象,有的会因为营养积累不够,即使从大耳变到樽形,但樽形也不会继续向前发育。

如果稚参附着过大,饵料投放过大,和排泄物过多,在七八月份很用以引发细菌性溃烂,而一旦发病很难控制。

四、育苗期间疾病的防治措施1、耳状幼体烂胃病:主要发生在大耳幼体期,一开始表现为胃壁增厚,粗糙,位的边缘模糊不清,进而萎缩,严重时为溃烂破碎,绝大多数幼体在变态发育中死亡。

发病原因:(1)耳状幼体培育密度过高;(2)饵料质量不佳,饵料生物被老化或污染,饵料品种单一;(3)育苗用水污染或理化指标不平衡;(4)获取受精卵的质量差,或不成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