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超高层建筑的优化设计

合集下载

超高层建筑施工方案施工管理优化

超高层建筑施工方案施工管理优化

超高层建筑施工方案施工管理优化超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一直是一个挑战,因为其规模庞大、技术复杂性高以及安全风险大。

为了确保超高层建筑的安全、高效施工,提出了施工方案施工管理优化的方法。

本文将讨论超高层建筑施工方案施工管理的优化措施,包括使用先进技术、专业团队的协同合作以及安全管理的加强。

一、先进技术的应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施工质量、效率和安全性。

一种重要的技术是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通过建立数字模型来实现对建筑各个方面的协调和管理。

BIM技术可以在施工前预测潜在的冲突和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此外,使用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可以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工作质量。

二、专业团队的协同合作超高层建筑的施工需要各种专业人员和团队的协同合作。

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施工管理人员和建筑材料供应商等各方需要紧密合作,共同制定施工方案并确保顺利实施。

合理分配任务、明确责任和及时沟通可以提高团队的效率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误解和冲突。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还可以组建专门的施工团队,由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管理人员领导,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的控制。

三、安全管理的加强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施工方案施工管理的优化必须重视安全管理。

首先,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且系统的安全培训,使其了解施工期间的潜在危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执行。

安全巡检和隐患排查应该定期进行,以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

同时,施工方案需要充分考虑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意外事件时能够做出及时反应和处置。

四、质量控制及时反馈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中,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施工方案施工管理的优化需要建立起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及时反馈施工质量情况。

采用先进的监控设备和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此外,质量验收和检测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以确保质量标准的合规性。

高层住宅基础优化设计实例

高层住宅基础优化设计实例

高层住宅基础优化设计实例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而高层住宅的基础设计,作为确保建筑安全和稳定性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合理且优化的基础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建筑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造价,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探讨高层住宅基础的优化设计。

我们所选取的这个高层住宅项目,位于某城市的新兴开发区。

该建筑地上共有 30 层,地下 2 层,总高度约 90 米。

建筑的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

在进行基础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

勘察报告显示,场地的土层分布较为复杂,自上而下依次为填土、粉质黏土、粉土、细砂和卵石层。

其中,粉质黏土和粉土的承载力相对较低,而细砂和卵石层的承载力较高。

此外,场地地下水位较浅,对基础设计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建筑的高度、结构形式和地质条件,初步设计时考虑采用桩基础。

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等优点,能够满足高层住宅的要求。

然而,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计算发现,如果单纯采用桩基础,工程造价较高,而且施工难度较大。

为了优化基础设计,降低成本,我们对多种基础方案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经过反复研究,最终确定采用筏板基础与桩基础相结合的复合基础形式。

在建筑物的核心筒区域和荷载较大的部位布置桩基础,以承担较大的竖向荷载;而在其他区域则采用筏板基础,利用地基土的承载力共同承担荷载。

在确定了基础形式后,接下来需要对基础的尺寸和配筋进行设计。

筏板的厚度是一个关键的参数,它不仅影响着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还关系到工程造价。

通过计算和分析,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确定筏板的厚度为 15 米。

在配筋方面,根据不同部位的受力情况,采用了不同规格和间距的钢筋,以保证基础的强度和安全性。

对于桩基础的设计,桩的类型、桩长和桩径的选择至关重要。

经过对比分析,选用了钻孔灌注桩,桩径为 800 毫米,桩长为 25 米。

浅谈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

浅谈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

浅谈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城市中的超高层建筑也变得随处可见,超高层建筑在节约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核心筒是超高层建筑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的设计布置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

由此,核心筒的设计在超高层建筑中越来越重要,本文将就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设计做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的建筑设计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与国际接轨。

一栋栋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超高层建筑通常功能繁多、容纳人员多,因此它的安全性便成为了评定建筑好坏很重要的一方面。

而超高层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其中的核心筒。

简单来说,外围由梁柱构成、中间是筒体的框架受力体系就是核心筒,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率,核心筒由电梯、楼梯、通风井、电缆井等空间围护而成的,它处于建筑的中央。

核心筒在超高层建筑的应用中不仅节约了空间、创造了良好视线、使得内部走向更为方便,更为超高层建筑在抗震方面提供了优势。

核心筒主要分为束筒空腹式和实腹式,前者是由钢筋混凝土密柱组成的,后者是剪力墙式的。

建筑中各方面的水平侧力是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中的混凝土芯筒来抵抗的,由于超高层建筑物楼层众多,且随着楼层越来越高,核心筒所需要承受的重量也越来越大,钢框架对建筑物所施加的水平荷载的比重比较小,因此,可以减少混凝土芯筒的截面积,减少了支撑物的占用面积,建筑物的可使用面积就大大增大了,同时还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

然而,如果过分增强核心筒的刚度就会降低建筑的抗震性,使得建筑物在强烈震动下刚度急剧下降,钢框架结构所承受的水平荷载反而会急剧增加,强压使得混凝土墙体裂开,更会导致建筑物的倒塌,这对超高层建筑来说是非常忌讳的问题。

因此在施工时需要注意。

二、核心筒设计要求由于核心筒在超高层建筑物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核心筒的设计方面有较多的要求,下面将列举一些方面:1、核心筒的高度最好同建筑物的高度一致,以确保它能够更好地支撑住建筑物整体;核心筒的宽度要大于等于核心筒高度的十二分之一,在特殊情况下,核心筒的宽度可以略微减小,如在核心筒的设计中有设置剪力墙、增强结构等构件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时。

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案例分析(全文)

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案例分析(全文)

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案例分析(全文)范本一:正文:一:引言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建筑的结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高层建筑项目为例,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案例分析,旨在探讨高层建筑结构在设计过程中的优化方法和技术。

二:背景该高层建筑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总高度达到200米,层数共计60层,包含商业、办公和住宅等功能。

项目地处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同时还需要考虑抗震、防风等因素,在设计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三:结构设计3.1 结构形式本项目采用框架结构形式,通过立柱和梁的组合形成结构框架,然后再使用混凝土填充实现整体刚度的提升。

这种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能够满足高层建筑的要求。

3.2 结构材料主体结构材料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和钢材,其中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钢材采用Q345B。

这种结构材料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3.3 结构优化技术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结构优化技术,包括有限元分析、参数化设计和多目标优化等。

通过有限元分析,对结构进行了力学计算和模拟,确定了合理的结构形态和尺寸。

参数化设计则通过调整参数来优化结构,使其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材料使用。

多目标优化则通过考虑多个指标因素来寻找最佳的结构设计方案。

四:设计成果经过优化设计,最终确定了高层建筑的结构方案。

该方案不仅满足了建筑的功能要求,还能够在地震和风载等自然力的作用下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该方案还有效降低了建筑的材料使用量,提高了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五:结论通过本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高层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过程中,采用框架结构形式,结合高强度混凝土和钢材等材料,运用有限元分析、参数化设计和多目标优化等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结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附件:1. 结构设计图纸2. 有限元分析报告3. 结构参数化设计数据法律名词及注释:1. 结构形式:指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组成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超高层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及安全分析

超高层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及安全分析

超高层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及安全分析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成为城市天际线上的独特风景。

而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安全分析则成为了建筑师、工程师和建造者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安全分析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安全分析,力求为城市的建筑行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超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目的是要使这座建筑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度。

在结构设计时,需要从材料、力学、工艺等方面考虑,下面将分别列举一些常见的结构设计方案。

一、材料方面在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是最常见的选择。

这两种结构材料具有坚固、稳定、耐力、抗震能力强等优点,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建筑的安全性。

其中,钢结构的强度高、质轻、可重复利用,适用于高层建筑钢结构的紧凑性和更加轻盈的外观,而混凝土结构的制造、维护和使用成本相对较低又有很好的隔声效果,更适合塑造超高层建筑的雄浑坚实。

二、力学方面在力学方面,需要考虑建筑受力状态、抗震能力等问题。

以抗震能力为例,超高层建筑设计中不仅需要满足建筑物自重和各种荷载的要求,也需要抗御地震等外部天然灾害的能力。

对于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师来说,这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

因此,需要对建筑物进行结构分析和抗震分析,并通过抗震设防措施,使建筑物在强震异常情况下,尽量减小可能的损失。

三、工艺方面从工艺方面来看,建筑物的要求是能够满足地基质量和立面质量的要求,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仔细考虑超高层建筑的工艺特点,并采取一系列的预制和平台建设等特殊工序,从而使施工过程更加规范,并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也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最优,从而提高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超高层建筑安全分析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是建筑物能否得到用户信赖和长期发展的基础。

在安全分析方面,我们不仅要考虑建筑的本质安全性,还要考虑建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某超高层剪力墙结构方案优化设计

某超高层剪力墙结构方案优化设计

3 1 结构 布置 .
舒 适度要求 , 需要有 足够 的抗侧 刚度 , 而建筑 平 面 中纵横 内墙 基 本 没有对齐 , 给结构 布 置带来 一定 难度 。通过 大量 的电算 比较 , 我 们采取 了以下措施 : 1 在中部电梯井筒及分 隔墙处适 当设 置较长 的竖 向剪 力墙 , )
以资 比较 , 主要有 以下三栋 :
・1 3・
b按 5 . 0年重现期风压作用计算 , 不考 虑连梁 刚度折减 , 计算 我方收 集 了武汉 市及外 地类似项 目的结 构平 面布置及控 制参数 结果 表明 , 此工况作用下绝大 多数 连梁 未出现超 筋情况 ; c按 l 重现期 基 本作 用验算 结构 顶 点的最 大加 速度 , . 0年 按 A栋 : 武昌区某超 高层住 宅。该项 目地处武 汉市武 昌区徐东
4 0 1 300
宋化为(95 ) 男, 17一 , 高级 工程师 , 一级注册结构师, 武汉正华建筑设计有限公 司, 湖北 武汉 40 1 300
27 2智 第 1年1 月 0卷 31 0 9
上 奇 :超司 力 结 朱 化 计 王十等某 高 剪 l 案L设l 口 不 I / 口方 l 舜_ 墙 优 寸 层 国构 /
比值 ( 偶然偏I 合 心)
M x /A e a- D v— D
13 .2
12 .4
2 剪力 墙混凝 土等级见 图 2 ) 。
3 弹性时程分析补充计算 。 )
本工程 采用 S T A WE程 序进行 弹性 时程分析 , 由于本工程 暂 无安评报告 , 考 C C 6 : 04建 筑工 程抗震 性态 设计 通则 , 参 E S 10 2 0
收 稿 日期 :0 10 — 1 2 1 —6 0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与优化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与优化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与优化一、引言超高层建筑是21世纪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随着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建筑高度已经突破了1000米大关,挑战着我们对建筑构造的认知和设计的创新。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保障,在设计和建造中必须遵循一系列科学的原则和标准。

本文将对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优化进行探讨。

二、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超高层建筑一般采用框架结构、框筒结构、钢管架结构等。

框架结构是由基础、柱子、梁和板面等组成的。

框筒结构和框架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加入了外围的斜撑。

钢管架结构则是采用钢管做框架,钢管间加入水平和垂直的布置的钢抗弯件构成的空间结构。

目前,钢管混凝土复合结构也逐渐应用于超高层建筑设计中。

三、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优化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目的是更好地保证其安全性和经济性。

具体方法包括极限状态设计、非线性分析设计和优化设计。

1、极限状态设计极限状态设计是基于超高层建筑各种累积荷载的极值情况,考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的。

其目的是优化整个建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不同的荷载情况,如地震、风载、温度变化等。

2、非线性分析设计非线性分析设计是对超高层建筑结构进行模拟和计算,更好地了解其应力和变形的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缺陷和弱点。

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某些局部结构、改变结构方案、增加防护措施等。

3、优化设计优化设计是在满足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在经济和施工方面寻找最优解。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抗震性能、经济性、施工难易程度、维护保养费用和时间等因素。

四、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措施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应采取各种安全措施,包括安全临时设施的设置、安全责任的明确、施工行为的监控、施工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和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五、结论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是其安全和可靠的保障。

需要制订科学的设计方案,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

某超高层建筑超深基坑方案优化设计

某超高层建筑超深基坑方案优化设计
cac l t r s pp rig sr cur l u ai f u o tn t t e. on o u Ke ywor ds: e p f u a in pi;c m p st olnald wal d e o nd to t o o ie s i— ie ls;p a ptmiai n l n o i z to E・ ai: 96 7 5@ q m l 9 81 27 q.C n OI
【 文章 编 号 ] 10 —4 2 2 1 )40 1 - 0 28 1 (0 2 0 -170 5
某 超 高层 无锡 245) 江苏 1 3 1
[ 提 要 ] 深 基 坑 工 程 造 价 高 、 程 量 大 、 术 难 度 大 , 有 不 可 预 见 性 。本 文 首 先 介 绍 了某 超 深 基 坑 工 程 地 质 情 况 , 出 多 工 技 具 提
O p i i a i n Pl n f e p Fo da i n Pi fA i h- ie Bui ng tm z to a or D e un to t o H g rs l di
LiKaiwe Wu iCt olg ,Wu i2 41 3,C ia - n( x i C l e y e x 1 5 hn )
p p r h a i g oo ia c n io fo epoeto e p fu d t npte gn eig i it d c d n e ea u p r s h me o a e ,teb sc e lgc l o dt n o n rjc fd e o n ai i n ie rn s nr u e ,a d sv rls p o c e sfr i o o t
第 3 4卷 第 4期 21 0 2年 8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各种方案的执行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虎头蛇尾;或者有布 置没检查,跟进不力;或者对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不进行控制和纠正。
表1
优化后结构经 ETABS 程序复核结果如表 2
2007.03/04.JSKJ
100
1.0
超限审查
本设计高度 182.50 米,已经超过《高层建筑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表 4.2.2-2B 级高度钢筋混 凝土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属超高超限高层。经超 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获得通过,目前 正在施工中。
原结构
原结构标准层平面如图一经PKPM网络版—系列设计软件分 析得到其主要指标见表 1-1。该主楼建筑由一个核心筒三个角 筒及间距 4.1 米的外框柱组成的框架-多筒结构体系。楼板采 用 220mm 厚预应力混凝土楼板。该结构体系受力性能较好。
量相应地增加。判断剪力墙是否恰当还可以通过计算剪力墙分配到的总 剪力多少来检验。以分配到剪力的 50%~85%之间为最好。剪力墙分配 到的剪力过大,框架需要调整的内力就多,说明框架太弱;剪力墙的剪 力分配比例过小,则框架部分的延性要求提高,会导致用钢量增加。本 设计优化就以此为目标调整三个外框筒的剪力墙长。
2、减少外框架柱的数量,使之由原来的 4.1 米间距的密框柱-多筒 结构变成间距 8.2 米的稀框柱-多筒结构。这也是此次建筑平面调整的 需要。
由于减少了框架柱,外框刚度降低,必须采取措施。本设计结合建 筑设备的避难层、设备层分别在 21、32 层设置了环向珩架加强层。如图 二。环向珩架刚度很大,它的设置协调了周圈各竖向构件的变形,减小竖 向变形差。使竖向构件受力均匀,也减小稀柱之间的剪力滞后并增大了翼 缘框架柱的轴向力,从而减小侧移。但同时加强层的设置使结构内力发生 突变,并宜造成薄弱层。因此我们也试算取消环向珩架的方案,计算表明 其侧移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所以最终没有采用该方案。同时加强层层高 做到一般层层高的 1.5 倍,刚好解决了加强层与其他层层间刚度比的要 求,避免了薄弱层的出现。各方案的 SATWE 程序分析结构见表 1。
Exchange Platform
交 流 平 台
某超高层建筑的优化设计
□ 建研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孙学武
工程概况
某工程最初设计完成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设计完成后 由于某些原因工程暂停,2006 年项目重新启动。随着经济的发 展,技术的进步,原设计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业主方重 新委托我院对该项目进行修改优化设计。本工程位于滨海城市, 其 100 年重现期的风压值为 0.90KN/m2。工程主楼主体屋面标高 182.5 米,机房顶标高 192.25 米。1~6 层为大型商场,7 层为 架空层,8~20 层为酒店, 22~52 层为高档公寓。其中 15 层为 避难层,21 层设备转换层,32 层为避难层及设备转换层,45 层 为避难层。53、54 层为设备层。使用功能及建筑平面较原设计 有较大改变和调整。随着近年来高层,超高层技术的发展,使此 次优化设计尤其是结构方面的优化设计成为可能。
执行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方案、制度先天不足
有些方案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本身不完善,使其不能执行或 与其它方案相矛盾;有些方案对实施所必备的条件以及企业的人、
财、物力不了解,没有可操作性;或者过于烦琐不利于执行;或者 企业战略建立在一系列错误的前提条件之上;或者没有随着环境条 件的变化而更新战略决策的前提假设,有些方案甚至就是赶时髦的 结果。
沟通、教育培训不足
有些方案是领导、专家策划制定的,没有通过广泛的沟通和相 应的培训;沟通不好使员工对新方案认识不足;员工创造性解决问 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培训的有效性、针对性不够,造成员工不能 正确把握执行的要点。这些问题使员工不能用好的心态来执行,或 执行不到位、执行走样。
企业控制能力不足
图一
图二
优化前原结构平面图
优化后原结构平面图
两方面的尝试: 1、减弱三个外筒的剪力墙长度,从而使其刚度降低。 剪力墙的数量不必太多,以满足规范的侧移限制为好。剪 力墙太多不仅加大了地震力,而且使结构重量加大,施工工程
环向珩架立面图
2007.03/04.JSKJ
99
交流平台
Exchange Platform
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是执行力
□ 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徐建林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企业的生 存,研究企业竞争力的各种管理理论层出不穷,ISO9000 认证、企业 战略、企业文化等等,可是很多企业不但没有进步,甚至破产。问 题的关键是企业的各种认证、企业战略、企业文化没有落实到行动 上,企业的执行力缺失。执行力,是将战略设想通过一套有效的系 统、体系、组织等逐步落到实处的能力。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好的执 行力,百年企业一定是一个管理与执行力相匹配的企业。
结语
本工程因处在海滨城市风荷载较敏感,所以 专门进行了风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满足规范有 关舒适度的要求。本文通过总结以往的工程经验 并参考相关的规范规定,对超高超限高层进行了 多方案比较。可以看出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多方 案的计算比较才能做出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 设计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