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研究生物化学和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
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是了解其性质和结构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纸层析法对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分离和鉴定,以探究纸层析法在氨基酸分析中的应用。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混合氨基酸溶液、纸层析纸、色谱槽和色谱溶液。
2. 制备纸层析纸:将纸层析纸剪成适当大小的长方形,用铅笔在距离底部1.5cm处画一条水平线,再在该线上距离左边1cm处画一个小点。
3. 装置纸层析槽:将纸层析纸的底端浸入色谱槽中,确保纸层析纸上方的溶液不超过纸层析纸的底端。
4. 样品加载:用微量吸管将混合氨基酸溶液滴在纸层析纸上的小点上,尽量避免溶液滴到纸层析纸以下的溶液中。
5. 开始分离:将色谱槽盖好,待溶液上升至纸层析纸的顶端时,取出纸层析纸,迅速标记各个斑点的位置。
6. 斑点分析:将纸层析纸放入紫外灯下观察,记录各个斑点的颜色和位置。
结果与讨论:通过纸层析法,我们成功地将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在紫外灯下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纸层析纸上出现了多个斑点。
根据斑点的颜色和位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中的化合物。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混合氨基酸溶液包含了苏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三种氨基酸。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纸层析纸上出现了三个主要的斑点。
根据颜色和位置的初步判断,我们可以推测第一个斑点为苏氨酸,第二个斑点为甘氨酸,第三个斑点为丙氨酸。
然而,仅凭颜色和位置的初步判断还不足以确定化合物的身份。
为了进一步确认各个斑点的化合物,我们可以利用已知标准物质进行对照。
通过比较已知标准物质的斑点与实验样品的斑点,我们可以准确地鉴定各个斑点所代表的氨基酸。
结论:通过纸层析法,我们成功地对混合氨基酸溶液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根据初步判断,我们可以推测出混合溶液中的苏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存在。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实验报告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这可不是一杯简单的饮料,而是一个神奇的科学实验,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氨基酸嘛,就是咱们身体里蛋白质的小砖块,没了它们,咱们就像没有基础的房子,摇摇欲坠。
通过纸层析法,我们可以把这些小家伙分开,看看它们到底有多丰富多彩。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段有趣的科学之旅吧!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材料准备首先,咱们得准备一些实验材料。
这可不能马虎。
需要的东西有:氨基酸标准品,纸层析纸,移动相(比如水和乙醇的混合液),还有一根小刷子,嘿,别问我为啥,刷子可不是用来洗碗的哦!还有,一些试管和显色剂,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像魔法工具?其实,科学就是这样的,越简单越好,咱们不需要搞得像厨房做大菜那么复杂。
2.2 实验步骤接下来,咱们就进入到实验步骤了。
首先,取一小块纸层析纸,在上面标记好氨基酸的起始点。
然后,取一点氨基酸溶液,用刷子沾取,轻轻一抹,别太用力,不然纸层析纸可受不了哦。
接着,把纸条放进盛有移动相的容器里,嘿,这时候你可以等着看好戏了。
移动相会慢慢爬上纸条,把氨基酸分开,像魔术一样!你可得耐心等,别心急,科学可不是速食面,得慢慢来。
3. 实验观察与结果分析3.1 观察结果时间一到,你会看到纸条上出现了一道道五颜六色的条纹,就像调色板上的颜料一样,哇,这个时候真的是太激动了!每种颜色代表着一种氨基酸,它们就像在纸上跳舞,简直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不同的氨基酸会有不同的移动速度,有的懒洋洋的,有的则飞快跑了。
这就是化学世界的魅力所在,真是让人惊叹不已!3.2 数据分析不过,光看颜色可不够,咱们还得做点数据分析。
通过测量每种氨基酸的迁移距离,咱们可以计算出它们的Rf值。
Rf值就像是氨基酸的身份证,能告诉我们它们的特性。
这时候,可能会有人问:“这些数据有啥用啊?”别急,科研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咱们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进一步研究氨基酸的结构和功能,这可是生物化学的基础呢。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因此,准确地分离鉴定氨基酸成分对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纸层析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并探讨其应用。
一、纸层析法的原理纸层析法是利用气相平衡原理进行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根据物质在纸上各组分的相对亲疏性,通过运动距离的差异来分离物质。
在氨基酸的分离鉴定中,纸层析法通过将待测氨基酸溶液滴于纸上,然后将纸立起来,将纸的下端浸入相应的溶剂中,使得溶剂上升,通过毛细作用将氨基酸上提,最终实现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
二、纸层析法的步骤1. 准备工作:制备纸层析板和显色剂。
2. 样品处理:将待测氨基酸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使其浓度适宜,然后滴于纸层析板上。
3. 运行纸层析:将纸层析板立起,纸的下端浸入相应的溶剂中,待溶剂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取出纸层析板。
4. 显色:将纸层析板放置于显色剂中,通过氨基酸与显色剂的反应,使得氨基酸在纸上显色。
5. 结果鉴定:根据显色的位置、颜色和强度等特征,对氨基酸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三、纸层析法的应用1. 氨基酸组成分析:纸层析法可用于分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从而揭示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 质量控制:纸层析法可用于对食品、药品等中氨基酸含量的快速检测,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 生物体内氨基酸代谢研究:纸层析法可用于研究生物体内氨基酸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
四、纸层析法的优缺点纸层析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简单易行: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成本低廉。
2. 分离效果好:对于氨基酸的分离效果较好,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3. 易于观察:通过显色剂的反应,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氨基酸在纸上的分离和鉴定结果。
然而,纸层析法也存在一些缺点:1. 分离效果有限:对于某些结构相似的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分离效果不佳,难以实现准确鉴定。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纸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报告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则是研究蛋白质的前提和基础。
本次实验使用纸层析法对氨基酸进行了分离鉴定。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纸层析法的原理。
纸层析法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和亲水性的分离技术,常用于生化分析中。
其原理是通过纸张上固定的固定相(通常是硅胶或纤维素)与待分离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
待分离物质在移动相(溶液)的推动下,根据其与固定相的亲水性和大小的差异,以不同的速度在纸上移动,从而实现分离。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两种氨基酸溶液进行分离鉴定。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试剂,包括纸层析纸、氨基酸溶液、显色剂等。
然后,将纸层析纸剪成适当大小的条状,用铅笔在纸上标记出起点线和终点线。
接下来,我们将纸层析纸的一端浸入移动相(溶液)中,使其吸满溶液后取出,待溶液在纸上上升到起点线时立即停止。
然后,将氨基酸溶液滴在起点线上,待其渗透进纸层析纸后将纸张平放在容器中,盖上盖子,保持相对湿润的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液将在纸上上升,并逐渐分离成不同的组分。
不同的氨基酸在纸上的迁移速度受到其亲水性和分子大小的影响。
亲水性较强的氨基酸会更容易被纸上的固定相吸附,从而迁移速度较慢,而亲水性较弱的氨基酸则会迁移得更快。
当溶液上升到终点线时,我们将纸张取出,用显色剂处理。
显色剂可以与氨基酸发生反应,产生可见的色带。
通过比较色带的位置和颜色,我们可以确定不同氨基酸的迁移速度和存在量。
实验结果显示,我们成功地将两种氨基酸分离开来,并且确定了它们的相对迁移速度。
这为进一步的氨基酸分析和蛋白质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同时,我们还发现,在纸层析过程中,一些氨基酸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它们的迁移速度发生变化。
这提示我们在进行氨基酸分析时需要考虑到可能的相互作用因素。
总结起来,纸层析法是一种简单、经济且有效的氨基酸分离鉴定方法。
通过该方法,我们可以快速地分离出不同的氨基酸,并确定它们的相对迁移速度。
氨基酸的纸层析

氨基酸的纸层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纸层析法的使用原理。
2、掌握用纸层析法分离蛋白质的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1、纸层析法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方法,滤纸上的纤维具有羟基,是亲水基团,滤纸吸附水作为固定相,其上流经的有机溶剂即展层剂作为流动相。
当展层剂流经固定相时,固定相上的样品由于亲水、疏水能力不同,在两相之间不断分配,疏水能力强的多溶于流动相,随流动相移动距离较远,亲水能力强的移动距离则较近。
2、所有的氨基酸的α碳上均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两个亲水基团羧基(—COOH)与氨基(—NH2),唯一的不同则在于R基团。
因此R基团在氨基酸的亲水疏水能力对比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脯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其亲水疏水能力迥异,能在滤纸上明显分开。
分配系数K=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3、Rf值表示原点中心至显色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中心至流动相前沿的距离比。
在一定条件下,Rf值为定值,其影响的因素有物质本身的性质,溶剂的性质,PH值,温度,滤纸的性质等等,本实验不予探究。
在测量原点中心至显色斑点中心的距离时,由于斑点的形状不规范(近似圆形),所以,一般取斑点的重心,测量出重心与起点的距离即可。
4、显色原理:茚三酮在弱碱性溶液中与α—氨基酸共热,引起氨基酸氧化脱氧,脱羧反应,最后茚三酮与反应产物——氨和还原茚三酮发生作用生成紫色物质。
三、试剂1.酸性层析液:正丁醇:88% 甲酸:水=15:3:2<V/V>2.显色储备液:0.4mol/L茚三酮—异丙醇:甲酸:水=20:1:5<V/V>3.标准氨基酸溶液(6mg/ml,苯丙氨酸Phe、甘氨酸Gly、脯氨酸Pro、组氨酸His)4.未知样品液:上述四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液(每组任选一样品)四、实验仪器样品管毛细吸管层析缸100ml量筒50ml烧杯胶头滴管移液管滤纸:15cm*15cm *1铅笔直尺保鲜膜细玻璃棒电吹风薄膜手套五、操作步骤(一)展层剂和平衡溶剂的配制1.在100ml烧杯中按照体积比正丁醇:88%甲酸:蒸馏水=15:3:2的比例配制展层剂,建议为45ml:9ml:6ml。
实验四 氨基酸纸层析

7. 将滤纸条两端,用大头针钉在小木框上,吹 干后用喷雾器均匀地喷一层0.2%茚三酮乙醇溶 液,然后再将滤纸条吹干,即可看到纸上显出 三色点,每个色点代表一种氨基酸。 8. 分别测量并计算三种氨基酸的Rf,再根据教 师供给的值确定此三个色点各为何种氨基酸。 9. 留在试管内的酚溶剂切勿弃去,塞紧塞子。
实验四 氨基酸纸层析、 折光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本实验采用纸色谱对几种氨基酸进行 分离和鉴定,以了解纸色谱的原理,练习其 操作方法。 2 、了解测定折光率的简单原理,掌握阿 贝折射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色谱分析法(简称色谱法或层析法) 色谱分析法简称色谱法或层析法。1906年, 俄国植物学家Tsweet将CaCO3放在竖立的 玻璃柱中,从顶端倒入植物色素的石油醚浸 取液,并用石油醚冲洗。在柱的不同部位形 成色带,因而命名为色谱。管内填充物称为 固定相,冲洗剂称为流动相。 色谱法就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 移动相中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作用,达到 各组分分开的目的。
分类:
(1)按照被分离物质在固定相中的作用原理 不同,色谱法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等。 (2)按照操作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柱色谱、 薄层色谱、纸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 相色谱等。
纸色谱为分配色谱,色谱过程在固定相构 成的平面状层下进行。滤纸为载体,固定 相为滤纸上的水,流动相(展开剂)为用 水饱和过的有机溶剂。纸色谱属于分配色 谱。 衡量物质向上移动的物理量是比移值(Rf)
三、实验步骤
(一)纸层析
1.在滤纸条上端边缘约1厘米的中央剪一小 孔。 2.将滤纸条平放于洁净的纸上,在距离滤纸 下端1cm处用铅笔轻画一横线,并在横线的 中央画一直径为2mm的小圆圈。 3.用毛细管吸取氨基酸混合液,在滤纸条下 端的小圆圈内点样。
氨基酸纸层析法

氨基酸纸层析法氨基酸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 of amino acids)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原理、步骤、实验条件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用这一实验技术。
一、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原理氨基酸纸层析法是利用氨基酸在纸上的分布系数和溶剂的渗透速度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一根滤纸条上画上水平的线,将待测的氨基酸溶液直接点于纸条上,待溶液中的氨基酸离子在滤纸上沿渗透液前进,不同氨基酸在滤纸上的迁移速度不同,从而实现氨基酸的分离和测定。
二、氨基酸纸层析法的步骤1. 实验前准备(1)准备氨基酸样品,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使用pH 计调节至适当的酸碱度。
(2)准备滤纸条,按照实验需要确定滤纸的宽度和长度。
(3)准备层析槽,将槽中的溶剂预先与上盖采光纸取代,避免有光照射到。
2. 进行层析实验(1)在滤纸条上绘制水平基线,并将标记的点分开,便于后续氨基酸的测定。
(2)将氨基酸溶液直接点于滤纸条上,点的位置要尽量靠近基线,以避免扩散的影响。
(3)将纸条的一端浸入含有适当溶剂的层析槽中,保持溶剂的面平稳。
(4)待溶液中的氨基酸在滤纸上渗透,不同氨基酸迁移的距离不同,最终在纸条上形成清晰的色斑。
(5)将纸条取出,用热风干燥,然后在紫外灯下进行观察和记录。
3. 数据处理将滤纸上的色斑分别用铅笔勾画出来,并测量它们与基线之间的距离。
然后,根据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计算氨基酸在纸上的迁移速度,并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待测氨基酸的浓度。
三、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实验条件1. 溶剂体系常用的溶剂体系有正丙醇/ 乙酸/水 = 4:1:5、正丙醇/氨水/水 = 70:2:25等,需要根据实验需要确定溶剂的组成和比例。
2. 滤纸条的准备常用的滤纸有菱形滤纸和圆形滤纸,需要根据所需分离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决定滤纸的大小。
3. 实验条件实验应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光照和温度过高。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极为重要。
因此对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纸层析是一种常用于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氨基酸在纸层析板上的运动速度不同,根据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分离出各种氨基酸。
实验步骤:1. 纸层析板的制备将一张高分子量纸,如Whatman No.1滤纸,剪成所需要的大小,并用铅笔在纸上画出氨基酸移行的标线。
2. 氨基酸样品的制备将所需的氨基酸样品溶解在适量的水中,浓度应为0.2-2%。
3. 样品的上样将氨基酸溶液利用微量注射器沿着标线往上移行。
在上样后,将纸层析板放在带有盖子的玻璃罩中,罩中放置一些饱和度为70%的异丙醇-水溶液,保持相对湿度为70%,使其充分展开。
5. 鉴定氨基酸将经过分离的氨基酸溶液阴性反应的氨基酸用二乙酰胺-丙酮混合溶液鉴定。
将0.2ml 二乙酰胺-丙酮混合溶液加入几滴氨基酸样品中,加热60℃-80℃,5分钟。
加入0.1ml氯仿,振荡混合,分离出上清液,上清液加入干燥瓶中,用喷雾器喷洒Ninhydrin试剂,加热于热水中1分钟,在冷水中快速降温附着氨基酸的部位呈现紫色。
注:二乙酰胺-丙酮混合溶液的组成为45%二乙酰胺,45%丙酮和10%水。
6. 结果的解释根据氨基酸在纸层析板上的运动速度和比色反应的颜色,确定样品中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
优点:纸层析方法简便易行,无需昂贵的仪器设备,适用于小样品分析,能分离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并且结果清晰,操作简单。
限制:纸层析分离结果受到氢键作用和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控制好上样的数量和浓度。
此外,纸层析无法分离胶原氨基酸和类似结构的氨基酸,且鉴定结果在颜色和色谱图谱方面有些模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郭沈杰年级专业:2012级生物科学同组者:蔡萍萍
学号:12050011012
实验四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以滤纸为支持物的层析法,称为纸层析法。
纸层析所用展层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
展层时,水为固定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强;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弱。
有机溶剂在滤纸上又下向上移动的,称为上行法;有上向下移动的,称为下行法。
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
在一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值等不变),不同的氨基酸有固定的移动速率(R f值)
R 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混合氨基酸做样品时,如果只用一种溶剂展层,由于某些氨基酸的移动速率相同或相近,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用一种溶剂展层后,可将滤纸旋转90度,以第一次所的层析点为原点,在用另一溶剂展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这种方法称为双向层析法。
氨基酸无色,利用茚三酮反应,可将氨基酸层析点显色作定性、定量用。
本实验主要介绍的是单向层析法。
其中混合氨基酸有精氨酸、苯丙氨酸。
三、实验仪器
1、新华滤纸
2、层析缸
3、细线
4、点样管
5、橡皮筋
6、电吹风
7、喷雾器
8、铅笔
9、直尺
四、实验试剂
1、精氨酸、苯丙氨酸、混合氨基酸(精氨酸、苯丙氨酸)
2、展层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蒸馏水=13:3:3:1(v:v)
3、0.5%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无水丙酮,贮于棕色瓶中
五、实验步骤
1、取滤纸剪成20×10厘米的滤纸条一张,在一端打孔,系一根细线,在另一端2~3cm处用铅笔画一横线,在上面相同间隔画3圆点(原圈直径约5mm)。
2、取毛细管3支,分别吸取精氨酸、苯丙氨酸、氨基酸混合液少许,在原圈处点样,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