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主人》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优秀10篇)《黄河的主人》教案篇一一、导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今天,它依然以它磅礴的气势和滚滚的黄河水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我们今天接着学习黄河的主人,同学们,还记得黄河的主人是谁吗?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呢?二、出示课件:滚滚的黄河。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你看到了什么?跟你想象中黄河的景象一样吗?2、我看到了--------------------------的黄河。

3、师:这就是万马奔腾的黄河,这就是浊浪排空的黄河,这就是令人胆战心惊的黄河,同学们,你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吗?4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二到五自然段。

1课件出示:这就是黄河中的羊皮筏子。

2、师问:这本来是一个普通的句子,可句末为什么要加感叹号呢?有什么地方值得惊叹的呢?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自由讨论。

师指导:羊皮筏子在哪漂流?“那么小,那么轻”应该怎么读?“好象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你感受到了什么,能够读出这种凶险吗?第三节中,那么小的的羊皮筏子上还有人呢!你此时又有什么感受呢?(害怕、惊讶)指“啊!那上面还有人呢------------------------”,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危险,那这几个数字怎么读呢?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师过渡:更令人担心的是筏子上除了人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风险更大了,谁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提心吊胆。

4、再出示: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不平凡的羊皮筏子吧!5、朗读课文二至五节,感受一下黄河的凶险与羊皮筏子的又小又轻。

五、学习课文六至八节。

过渡:同学们,作者在描写凶险的黄河与羊皮筏子时,还说了一句: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为什么艄公跟个值得敬仰和赞颂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六到八节。

化出描写乘客和艄公的语句,并在自己欣赏的语句旁写写自己的感受。

《黄河的主人》公开课教案设计

《黄河的主人》公开课教案设计

《黄河的主人》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地区。

2. 简述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活动:1. 播放黄河的自然风光视频,引起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2. 教师通过图片和地图介绍黄河的流经地区。

3. 学生分享他们对黄河的了解和印象。

4. 教师总结并强调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

第二章:黄河的地理特征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黄河的发源地和河口位置。

2. 讲解黄河的流域面积和流程。

3. 分析黄河的主要支流和地形地貌。

1. 教师通过图片和地图讲解黄河的发源地和河口位置。

2. 学生观察黄河流域地形地貌的图片,分析其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主要支流。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黄河的地理特征。

第三章:黄河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黄河的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

2. 分析黄河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3. 探讨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措施。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

2.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小组讨论,了解黄河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措施。

4.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进行课堂讨论。

第四章:黄河的文化遗产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黄河的文化遗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1. 介绍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

2. 分析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图片,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

2.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小组讨论,了解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遗产。

4.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进行课堂讨论。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7篇)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7篇)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7篇)2022-12-12《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精选17篇)《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篇1作者:(曹美华)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84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曹美华)“书,让学生自己去读;问,让学生自己去问;情,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话,让学生自己去说。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艄公战胜惊涛骇浪的英勇无畏和高超的技艺。

2、由对艄公的敬仰和赞颂内化为自我要求。

3、学生有看得见的进步。

教学准备:powerpoint教学过程:一、渲染黄河气势营造活动环境1、同学们,上节课有的同学说想看看黄河是什么样子?这也是我们在座每个同学的心愿,是不是?那我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配乐放黄河录相)同学们,这就是黄河!看着这惊心动魄的画面,你们想到了哪些词语?(出示相关词语。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一定有话要说,想说什么吗?(出示填空:“这就是()的黄河!”)2、是的,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一些真切的感受,真切的感受最能震撼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再去回味一下上节课读到的一句话。

女同学先读,男同学再读,最后全班一起读。

(出示课文第1小节)(女生读,男生读,全班读。

)3、(1)是的,这样的黄河怎能不令作者胆战心惊呢!那黄河上小小的羊皮筏子更是牵动了作者和我们的心。

打开书本,读读2-5(学生自由读。

)(2)读完这一段,一定有一些词句在牵动着你,有哪些呢!再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把它画下来。

(“小小的”与“整个儿”;……)(3)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提心吊胆的。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自己的感受,是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体会到的,我觉得应该通过朗读展示出来,好吗?先自己读一读,一会来展示你们朗读的精彩。

(学生自由读2—5小节。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指导。

(4)看来,这小小的羊皮筏子确实在牵动着作者的心,再读读第2-5小节,你肯定有话要说!(出示填空:()——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3、借助文字想象画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悟黄河的磅礴气势和羊皮筏子的轻、小。

教学重点: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悟黄河的磅礴气势和羊皮筏子的轻、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你了解哪些与黄河有关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

相机评价:你的知识真丰富。

上网搜集资料也是很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对所搜集的资料再进行整理就更好了。

“……”这个词语用得非常好,像这样描写黄河的四字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词汇量很丰富)真了不起,你还能引用诗句来赞美黄河。

2、导入揭题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养育了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引导质疑。

(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师引导:第一个问题大家通过预习课文应该明白了,是谁呢?对。

(板书:艄公)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呢?这个问题很有探究的价值,我们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读课文来解决。

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板块一:读生字词1、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能读好吗?2、出示词语:磁力体积黄河滚滚浊浪排空凭着竹篙如履平地谈笑风生漂流艄公惊涛骇浪整个儿吞没生读第一行(每个字音都咬得很准,非常好)生读第二行(声音很响亮,听出来了,你是个自信的孩子)生读第三行(了不起,这组词中有两个多音字,你一下子都读对了)点击“漂”,这个字还有什么读音?会组词吗?点击“没”,你怎么确定此时读“mò”(哦,你是根据意思判断多音字的读音,这个方法好。

)像这样的多音字文中还有一个,谁发现的?“身系乘客的安全”它有几种读音?此处该怎么读?为什么呢?出示:“她头上系着红头绳”读看来大家都会根据意思判断多音字的读音了。

黄河的主人(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黄河的主人(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写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两个多音字“漂”、“系”。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初步感再黄河的险和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惊心动魄,初步体会艄公 的勇敢与机智。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为:1、 有感(8地朗读课文。

2、 初步理解“他凭看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 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和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 只要沉看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课前准备1、 关于黄河的一些知识及描写黄河的诗句。

2、 与课文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 播放媒体,激发兴趣1、 播放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黄河)说到黄河, 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古代有许多 文人墨客赞美过它一(出示)(1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2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3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2、 有一位著名的作家袁鹰也来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回来后他写了一 篇文章,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揭题:黄河的主人。

3、 学生就题质疑(潢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他被称为潢河的主人”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检查生字词23黄河的主人(第一课时)大公镇中心小学陈月红(1)出示第一组词语:艄公竹篙羊皮筏子①通过刚才的读,你们知道“黄河的主人”是谁了吗?(板书:艄公)②艄公既然是撑船的人,那他使用的工具是什么呢?(板书:竹篙、羊皮筏子)③你们见过羊皮筏子吗?猜想一下羊皮筏子会是什么样子?(点名说说)(出示羊皮筏子的画面,师补充介绍)那课文中哪几自然段写到了羊皮筏子呢?(引读2、3、4、5自然段,(随机讲解重点词语)④齐读这组词。

(2 )出示第二组词语: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点名读词语,读看这些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答)(3 )出示第三组词语:胆战心惊提心吊胆谈笑风生如履平地指名学生读这组词。

黄河的主人(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黄河的主人(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大公镇中心小学陈月红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两个多音字“漂”、“系”。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悟黄河的险和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惊心动魄,初步体会艄公的勇敢与机智。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和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课前准备1、关于黄河的一些知识及描写黄河的诗句。

2、与课文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播放媒体,激发兴趣1、播放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黄河)说到黄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古代有许多文人墨客赞美过它——(出示)(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2、有一位著名的作家袁鹰也来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回来后他写了一篇文章,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揭题:黄河的主人。

3、学生就题质疑(“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他被称为“黄河的主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词(1)出示第一组词语:艄公竹篙羊皮筏子①通过刚才的读,你们知道“黄河的主人”是谁了吗?(板书:艄公)②艄公既然是撑船的人,那他使用的工具是什么呢?(板书:竹篙、羊皮筏子)③你们见过羊皮筏子吗?猜想一下羊皮筏子会是什么样子?(点名说说)(出示羊皮筏子的画面,师补充介绍)那课文中哪几自然段写到了羊皮筏子呢?(引读2、3、4、5自然段,(随机讲解重点词语 )④齐读这组词。

(2)出示第二组词语: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点名读词语,读着这些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答)(3)出示第三组词语:胆战心惊提心吊胆谈笑风生如履平地指名学生读这组词。

小语黄河的主人 第一课时教案

小语黄河的主人 第一课时教案

23 黄河的主人课前看黄河的录像。

一、谈话导入,走近黄河1.同学们,刚才看的这段录像是什么内容?看着这样的黄河让你想到了哪些词?(学生自由说)2.出示:黄河滚滚波浪滔滔浊浪排空惊涛骇浪万马奔腾虎啸狮吼波澜壮阔气吞山河(1)指名读词,指导读。

理解“浊浪排空”(浊,浑浊),“惊涛骇浪”:什么样的浪称为惊涛骇浪?这样的浪怎样,使人感到——对,这个骇就是什么意思?(惊吓,震惊)(2)一起来读读这些词。

3.黄河是那样的壮观,那样的气势磅礴,作家袁鹰这样写道——(出示第1自然段)出示:黄河滚滚。

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1)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注意突出描写黄河的词,读出壮观和气势)4.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

看到这样的黄河让人感到——(1)出示:胆战心惊胆战心惊什么意思?战、惊的意思?胆在颤抖,心在害怕着。

作者对黄河那浊浪排空的气势感到害怕。

5.我们一起再次感受袁鹰笔下黄河的非凡气势。

(齐读句子)6.过渡:黄河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天而来,看了叫人胆战心惊。

然而在这万顷的黄河之上,竟有人轻盈驾驭,成为它的主人,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认识的——齐读课题。

(出示课题:黄河的主人)二、初读课文1.作者是如何写黄河的主人的呢?自己读一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要求。

出示要求: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黄河的主人是谁?用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1)指名读要求。

(2)学生自学。

2.交流。

黄河的主人是谁?(板书:艄公)读生词“艄公”。

艄公的“艄”是什么偏旁?“艄”是什么意思?“艄”是指船尾的意思。

后来指在船尾撑船的人。

现在只要是撑船的人都叫“艄公”。

3.课文哪些地方写到了艄公?(主要体现在第八小节)出示第8小节,谁来读读第8小节。

(1)字音:系履系是多音字,会读这些词吗?出示:联系系红领巾关系系鞋带(2)理解:如履平地你知道它的意思吗?我们先理解了关键字“履”就能弄懂这个词了。

出示练习:结合词语,选择正确的字义。

4下23《黄河的主人》第一课时课案

4下23《黄河的主人》第一课时课案
(2பைடு நூலகம்小组合作理解词语。
(3)交流汇报。
齐读词语。
(4)学习多音字。
①漂
a.读句子。
b.用piǎo piào 两个读音分别组词。
c.指名读所组的词。
②系
a.判断“系”在句子中的读音。
b.齐读句子
c.用读音jì组词
1.概括第1段段意,指名读第1小节。
2.指名答。
3.思考课文哪几节写艄公,分小节读6-8小节。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知黄河的磅礴气势,初步体会艄公的“主人”地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内容
一、课前自主预习:
1. 读一读:认真练读《黄河的主人》课文。
2. 找一找:收集描写黄河的词语和句子,准备课上交流。
二、课内精讲精练:
教学步骤
教 师 引导
学 生 活 动
《黄河的主人》第一课时课案
理论支持
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一种民主的、活动的、自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当前小语教改的一个热点,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虽然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等,但对话的中心还是每一个学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他们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探究的习惯,让他们成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从而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两个多音字“漂”、“系”。

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指导学生积累、运用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准备:
1、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特点。

2、收集黄河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激发兴趣
1、板书“黄河”,同学们,听说过黄河吗?说说你心目中的黄河是怎样?(生说出水的浑浊,水流的气势)……
2、(出示黄河波涛汹涌的图片。

)孩子们,看,这就是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的黄河,也叫母亲河;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

她九曲回肠,奔流不息……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古代有许多文人墨客赞美过它——(出示)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
3、(充溢感情色彩)黄河的水啊,就像天上滚滚流到了人间,奔腾不息一直流向大海!这就是诗人眼中的黄河!让我们再一次吟诵这二句诗词!“黄河之水——”起。

(同学大声朗诵)
4、有一位著名的作家袁鹰也来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回来后他写了一篇文章,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揭题:黄河的主人。

板书:“黄河的主人”生齐读课题
师:气势能再大些吗?
师:由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他被称为“黄河的主人”?)
带着疑问去读一读课文,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指生读。

1、师:今天我们学的《黄河的主人》,黄河在作者袁鹰的眼中是怎样的情景呢?一起把课文第一段朗读一遍。

(大屏幕出现第一段的内容)
(1)哪些词写出了黄河的特点?指导书写“滚”(水边公正穿衣)
(2)这一自然段中有那些描写黄河的词? 出示词语: 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3)文中其它段落还有那些描写黄河的词?
波浪滔滔惊涛骇浪汹涌的激流湍急的黄河险恶的风浪
读一读,哪个字容易读错? (浊、湍、骇) “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们一起来读这些词语,读出黄河的气势来。

(师点:黄河水滚滚向前,一浪高过一浪,就像有千万匹骏马在奔腾——这就是“万马奔腾”;混浊的滔天巨浪,把半个天空也遮住——真是“浊浪排空”再读这两个词。


再来朗读一遍
黄河犹如千军万马,犹如脱缰的野马奔腾不息,这就是母亲河!读——“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

3、看着这样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啊?书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啊?(胆战心惊)
胆在抖,心害怕,这叫什么?——(齐声)胆战心惊。

师:这是我们站在伟大的大自然——黄河面前的感受——胆战心惊!再读,把作者第一次见到黄河的感情读出来。

“黄河滚滚——”起。

师:胆在哆嗦,心在害怕,这就是黄河,这就是母亲河,这是自然的壮观。

来再读一遍
2、第二自然段:生读
听了他的朗读,你想说什么?(指导儿化音:整个儿)男女生赛读。

3、第三自然段:那是什么?吞没了没有? 指生读。

(1)听了他的朗读,你觉得他把哪些地方读准、读通顺了?(漂、哩、湍,顿号) (2)出示:(ā、á、ǎ、à、ɑ)
“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
师:“啊”有五种读音,读这句话,“啊”可以选择几种读音来读,生练读。

你选择一种读音来读。

师:“a”轻声,放在句子末尾用。

(3)黄河上的艄公,艄公的艄怎么写?是舟字旁加一个生肖的肖。

什么样的人叫艄公吗?艄公是干什么的?
生:艄公就是驾驶羊皮筏子的人。

生:就是掌使船舵的人,也就是开船的人。

生:“艄公”就是撑船的人。

生:我认为应该是划船的人。

师:老师查了下字典,这个“艄”是船尾的意思,坐在船尾把舵的人称“艄公”,这是它的本意,现在引申开去,把撑船的人,把舵的人,划船的人都叫什么?
4、齐读第4自然段: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5、第五自然段。

师:羊皮筏子,谁来读读第5小节,向大家介绍一下羊皮筏子。

(1)生读。

这小节只有一句话,读长句子注意停顿和换气就好了,你觉得哪里要注意停顿和换气?生交流。

师范读,生齐读。

(2)出示图,师介绍;羊皮筏子,顾名思义就是用羊皮制成的。

用十多张羊皮吹满了气绑在一块儿,上面铺上竹筏,就成了羊皮筏子。

千百年来,它是黄河两岸人民重要的交通工具,现在成了大胆游客漂流的工具。

6、第六自然段:生读。

这小节中有三个成语,最吸引你的是哪一个?
①提心吊胆(找近义词)
②专心致志有哪些近义词?
出示句子,换个词读。

他( )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③谈笑风生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齐读这句话。

7、第7自然段。

想不想坐羊皮筏子?听一听坐过羊皮筏子说的。

指生读。

8、第8自然段。

自由读第8小节,把这节读正确、读通顺要注意什么?
(1)字音:系履
(2)如履平地履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出示练习:
结合词语,选择正确的字义。

履:①鞋;②脚步;③踩在,走过;④执行
郑人买履()如履平地()
步履轻盈()履行合同()
交流。

(3)出示“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自由读。

这三组词中,“和”相当于“而”、“与”,相当于标点符号“、”,能不能去掉一个?相当于关联词“既……又……”、“又……又……”。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有节奏。

指生读。

(4)指名读这节。

(5)齐读(
换成诗的形式读,出示)
三、理清层次,再读课文
1、同学们,站在黄河岸边,我看到了什么场景?速读课文,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地说一说。

2、小结:课文哪几小节写我看到的情景?第7小节写我听说的,第8小节是我的感受,想到的。

(板书:看到听说想到)同学们也到过一些地方,如果像作者袁鹰这样,把看到的、听说的,以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就成了一篇好文章。

3、同学们,朗读就是代替作者和文中的人物说话,所以把一篇课文读好,就应把自己当成作者。

现在,我们还要把课文读流利,选择你最喜欢的或最有信心读好的一段再读一读,待会儿读给大家听听。

生练读。

指生读。

四、释疑存疑,激发探究
1、同学们,课文读到这儿,你觉得黄河的主人是谁?
2、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有人有不同的看法。

你是什么的主人?谁又成了什么的主人?课后继续深入读课文,搜集相关资料研究研究,下节课我们再共同探究学习。

五、写字指导
1、观察生字,写好这几个字,给大家提个醒。

2、学生描红。

附板书:
黄河的主人 ?
看到
滚听说
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生字描红。

2、摘抄课文中的成语。

3、思考:课文原来的题目叫《筏子》,编者却把它改为《黄河的主人》,你觉得哪个题目比较好,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