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这样的老师》复习题
语文复习课教案5篇

语文复习课教案5篇如何让老师的课堂更加吸引人,提前写好相关的教案是很有必要的,结合课堂主题的教案对于我们提升课堂效率才是有帮助的。
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文复习课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复习课教案1复习要求:1、会认识段的一般结构,能给段落分层次、理解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
2、能抓住一段话的中心,概括整段话的大意。
3、能把一段话的顺序整理清楚。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每一篇文章都是由若干个不同的段落按一定顺序组合而成的。
这节课我们专门复习有关段的内容。
(板书:段)关于段这一部分知识,你平时存在哪些问题呢?指名学生发言。
教师归纳。
二、师生共同复习。
1、段,是由若干个句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在一起的。
一个段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内容分几个层次叙述的,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
(板书:段的认识)2、小组讨论:段通常有哪几种组合方式呢?3、指各组代表回答。
4、教师小结:总分式。
(板书)这种段式,作者常在这一段的开头,写上一个高度概括主要内容的句子,以下就围绕着这个内容来展开。
如:(投影)《威尼斯的小艇》中一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另外有的先分后总,(板书)即先分述几个方面的内容,再在最后做个总结。
如(投影)”1952年焦裕禄回老家时,穿着一身破旧衣服,村里人说他当了几十年干部,怎么连一身好衣服也没有……他家人多,加上他管得严。
九口人平均每天最多吃几角钱的菜……焦裕禄就是这样过着艰苦的生活。
”除了以上所讲的“总分”或“分总”外,还有一种是:总、分、小结段式。
(板书)如:(投影)xx同学他学习非常努力,每天清晨他总是六点多起床,在吃早饭前读英语,到学校后他就进教室早读……他这样努力学习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另外还有一种,开头先提问,概括本段的主要意思,后回答,这也属于“总分”的形式。
如(投影)《鲸》中的一段“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小鱼和虾……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连贯顺接式。
初级汉语(1)平时作业(1-4)

平时作业(一)选词填空(14分)(一)请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每小题0.5分,共5分)特别 中心 戴 箱子 纪念 希望 只有 挂 总是 西服 该1、她常( )着一条金项链。
2、天安门在北京的( )。
3、穿蓝( )的那位就是我的老师。
4、她对人很热情,( )笑着跟人说话。
5、屋子里( )着很多彩灯。
6、信封上贴着一张( )邮票。
7、我要是有这样的父母( )多好啊!8、在中国,有一些人认为( )男孩子才是家里的( )。
9、我的( )很重。
10、今天外边( )的冷。
(二)用“怎么、怎么样”填空(每小题,共3分) 1、我们明天( )去? 2、这本词典( )? 3、老师,这个词( )读? 4、你试试这件( )? 5、最近你的身体( )? 6、你( )能说这样的话呢。
(三)按规定的要求完成下列填空(每题1分,共6分) 1、请你( )下去。
(动词+下去)2、她的歌唱( )很好。
(得、地、的)3、小心点儿,别掉( )。
( 趋向补语)4、他从箱子里( )一个盒子。
(动词+复合趋向补语)5、他笑( )对我说:“欢迎你下次再来”。
(着、了、过)6、慢点儿,别着急,我们( )你呢。
(动词+着 二、填写量词(每空1分,共9分)一( )雨伞 一( )香水 一( )电影 一( )光盘 一( )楼 一( )牛 一 ( )笔 一( )轮船 一( )火车 三、 判断句子正误(每空1分,共6分)1、声调不同,表达的意义相同。
( )2、 声调符号要标在主要元音上。
() 3、 两个第三声音节连续时,前一个要读成第一声。
( ) 4、 划分汉语词类的主要标准是词的词法功能。
( ) 5、量词“些”跟任何数词连用。
( )6、询问数量时,询问者估计被问的数量在1——10之间时,用“多少”:估计在10以上或难以估计时用“几”。
( )四、把括号里的词填入恰当位置(每空1分,共10分)1、A这些B是书,那些C也都D是书。
( )也2、我要的A光盘B爸爸C给我买D了。
老师性格测试题及答案

老师性格测试题及答案一、问题1:你通常在课堂上是一个:A. 严厉的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
B. 慈祥和蔼的老师,给学生提供温暖的环境。
C.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老师。
D. 耐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老师。
答案分析:A型人格:你喜欢倡导纪律和规则的执行,强调学生的规范行为,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
B型人格:你对学生抱有深深的关怀和耐心,积极塑造学生的自尊心,倡导平等和人性化的教育方式。
C型人格:你擅长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型人格: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2:你认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是:A. 培养学生的知识和学术成绩。
B. 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C.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D.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分析:A型人格:你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重视知识传授,希望学生有出色的表现。
B型人格: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注重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希望学生成为有良好道德观念的人。
C型人格:你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D型人格:你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寻找解决办法。
三、问题3:在处理学生纠纷时,你更倾向于:A. 严厉地训斥和惩罚学生。
B. 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感受。
C. 引导学生互相沟通和解决问题。
D. 冷静地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
答案分析:A型人格:你更倾向于强硬地处理学生的纠纷,希望通过训斥和惩罚来教育学生。
B型人格:你注重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感受,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
C型人格:你善于引导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D型人格:你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处理学生的纠纷,注重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根据你的回答,判断你的老师性格类型是:A型人格:严厉型老师。
你注重学生的纪律和规范行为,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
B型人格:温和型老师。
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修改病句1》练习及答案

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修改病句一》一、单选题1.以下三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近视眼发病的机会很多,我们应该在平时就养成用眼卫生。
B.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C.他可能也许已经离开教室了。
D.秋天的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还没说完她的话,弟弟已经走了。
B.阅读课外书籍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C.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D.菜园里种了很多蔬菜,有土豆、黄瓜、西瓜和西红柿。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生写作文时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王老师的个性是十分豪爽的人。
C.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D.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争先恐后地为灾区人民捐款。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B.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C.他今天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和一顶红色的帽子。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根据科学家统计,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吨左右的花粉。
B.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初中充满信心。
C.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进。
(将“改进”改为“提高”。
)B.我们应该防止“校园暴力”事件不再发生。
(删掉“不”。
)C.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都有所提高。
(将“提高”和“改善”。
)D.为了提高小明的学习成绩,让老师们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删掉“让”。
)7.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细细的溪水流着野花的清香和灰白色的鹅卵石。
B.经过科学家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C.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D.女娲用神火冶炼五彩石,将五彩石炼成了很稠的汁液。
2020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单元同步作文+好词句+好开头结尾【全册辅导】

2020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全程辅导【请先预览30页】【全册1-8单元】每单元目录【思维导图】:文章脉络【好词好句】:精选相关好词、好句【范文引导】:每单元4篇学生优秀范文【好开头】:点评精选相关好开头【好结尾】:点评精选相关好结尾建议:2-39页正反打印,人手一册,布置学生:1.【好词好句】句读3遍2. 【好开头】和【好结尾】分别读2遍3.【范文引导】读2遍4. 读完后,家长签名。
第一单元那一刻,我长大了【思维导图】开头:成长路上有一件事最难忘。
(略写)那一刻,我长大了中间:事情的始末。
(详写感到成长的那一刻)结尾:自己的感受、收获。
(略写)【好词好句】坚持不懈诚实守信少不更事乳臭未干初生牛犊初出茅庐宽容友善大惊失色眉飞色舞垂头丧气目瞪口呆欣喜若狂忐忑不安惊慌失措恐惧万分心有余悸心如刀绞精神抖擞☆雨越下越大,窗外的闪电忽的映亮了天空,把笼罩在天地之间的巨大的黑色幕布撕开了一条豁口,“轰隆隆”的雷声则是野兽在低吼。
☆“你就给她买一瓶呗,女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是比较爱打扮的! ”梦里,我清晰地听到父母在对话,不!那不是梦,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坐起来听他们谈话。
☆我的脸一下子发起烫来,我一把夺过奶奶手里的锄头,第一次冲着奶奶发火:“奶奶,您回去吧,让我自己干!”☆我又踏上了一条通向田野深处的小路,只见那碧绿的麦苗儿,绿油油的一片,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地平线。
☆此时此刻,泪水在我眼中打转。
我真想痛哭一场,要不是我粗心大意,今天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我为什么要做错这件事呢?【范文引导】范文一:那一刻,我长大了时间的变化带来的只是身体的长高,而思想的成熟才意味着长大。
——题记无意中翻开相册,那张照片吸引了我的视线,照片中的两个小女孩甜甜地笑着,她们在我眼前慢慢放大,我又想起了那一天……那天又上体育课,不过训练的内容是“仰卧起坐”!这可是我最害怕的项目啊,越想我不由越灰心。
恍恍惚惚中,老师大喊:“xxx出来!”我的全身都在颤抖,坐在垫子上,简直如坐针毡!“xxx,我来咯!”殷诗怡跑过来,用力按住我的脚。
2019-2020年语文六年级下册[一个这样的老师]北师大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十八篇
![2019-2020年语文六年级下册[一个这样的老师]北师大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十八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9742e9b9f3f90f76c61bd1.png)
2019-2020年语文六年级下册[一个这样的老师]北师大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十八篇第1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写出反义词。
博学—______ 惊呆—______ 气恼—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问答题】阅读课文《一个这样的老师》选段,回答。
“很简单,”怀特森老师眼里闪过狡黠(jiǎoxiá)的光芒,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过。
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
”狡黠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了?【答案】:【解析】:第5题【问答题】阅读课文《一个这样的老师》,回答问题。
“噢,没有人知道。
”怀特森老师笑了笑,“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
”说着,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向我们解释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
讲完,他把头骨交给前排的同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
我们饶有兴趣地传看,记笔记,有的同学还画了图。
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
冰川期,你们知道冰川期是什么时期吗?【答案】:【解析】:第6题【问答题】课外阅读。
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作者用哪些词语描绘了葡萄的颜色?【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仔细阅读《一个这样的老师》,回答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答案】:【解析】:第8题【语言表达】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惊奇②博学【答案】:【解析】:第9题【语言表达】缩句。
①你们竟一点儿也没有起疑心。
②怀特森老师摆摆手。
【答案】:【解析】:第10题【语言表达】解释下列词语。
①狡黠②编造【答案】:【解析】:第11题【语言表达】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XRD复习题(打印)第一个老师的作业

X射线衍射复习题习题一1.名词解释:相干散射(汤姆逊散射):散射波的波长和频率与入射波完全相同,新的散射波之间将可以发生相互干涉-————相干散射不相干散射(康普顿散射):散射辐射的波长λ₂应要比入射光束的波长λ₁长,波长的增量Δλ取决于散射角α,散射位相与入射波位相之间不存在固定关系,故这种散射是不相干的,称之为非相干散射。
荧光辐射:能量较高的光子和原子作用后,转变为较低能量的光子时所发生的辐射。
俄歇效应:原子发射的一个电子导致另一个或多个电子(俄歇电子)被发射出来而非辐射X射线(不能用光电效应解释),使原子、分子成为高阶离子的物理现象,是伴随一个电子能量降低的同时,另一个(或多个)电子能量增高的跃迁过程吸收限:物质对电磁辐射的吸收随辐射频率的增大而增加至某一限度即骤然增大。
3.若X射线管的额定功率为1。
5kW,在管电压为35kV时,容许的最大电流是多少?4.讨论下列各组概念中二者之间的关系:1)同一物质的吸收谱和发射谱;答:λk吸收〈λkβ发射〈λkα发射2)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与其配用的滤波片的吸收谱。
答:λkβ发射(靶)〈λk吸收(滤波片)〈λkα发射(靶)。
任何材料对X 射线的吸收都有一个Kα线和Kβ线。
如 Ni 的吸收限为0。
14869 nm。
也就是说它对0.14869nm波长及稍短波长的X射线有强烈的吸收。
而对比0。
14869稍长的X射线吸收很小。
Cu靶X射线:Kα=0.15418nm Kβ=0.13922nm。
5.为使Cu靶的Kβ线透射系数是Kα线透射系数的1/6,求滤波片的厚度。
7.欲用Mo靶X射线管激发Cu的荧光X射线辐射,所需施加的最低管电压是多少?激发出的荧光辐射的波长是多少?答:欲使Cu样品产生荧光X射线辐射,V =1240/λCu=1240/0.15418=8042,V =1240/λCu=1240/0。
1392218=8907激发出荧光辐射的波长是0。
15418nm8.X射线的本质是什么?10.实验中选择X射线管以及滤波片的原则是什么?已知一个以Fe为主要成分的样品,试选择合适的X射线管和合适的滤波片.11.计算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四(含答案) (12)

91.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个工厂”属于比喻中的暗喻。
将她“一个人”比作“一家工厂”。
答作用必须答出人物的科学信念和执着追求。
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是这种题最大的作用。
92.试题分析:一问,考查重要词语的表现力。
“反自然”在这里是指工作强度大、时间长,远远超出人的身体极限。
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解释“反自然”的含义,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在释义上就会出偏差。
二问,从父母的工作上的相互配合支持、献身科学事业精神的角度考虑答案。
93.试题分析:考查引用居里夫人的记录的作用。
文章在叙事的同时,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补充了历史细节。
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灵活,跌宕生姿。
还要答出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我的历史老师武亦姝手机里至今保存着一段完好的视频。
那是一场篮球比赛的过程,简单、随意。
视频里,午后倾泻的阳光,给整个画面染上金色。
夕阳下的操场,简易的篮球架,两个身影不断地奔跑、跳跃……画面定格。
定格的这张笑脸就是我们的历史老师。
格子衬衫,牛仔裤,运动鞋,走起路来风风火火。
她身上似乎没有一个元素与“女性”这个词挂钩——除了脑袋上那条顽皮的马尾辫。
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那天,她便颠覆了我对历史老师的传统印象。
课堂上,一个奔放的声音说她像扎着马尾辫的男生,她一笑,似乎喜欢这样的赞扬。
与传统的讲台教学不同,她上课不喜欢站在讲台上,而是走下来拿着合上的课本,慢慢地讲。
从北京猿人到探月工程,从战国纷争到苏联解体,一幕幕历史的大戏就这么上演在眼前了。
这时候的她,不是一位老师,简直成了一个讲故事的人,周围随时凝聚着惊奇的目光。
无论何时,她都不吝啬自己的笑容,这样的笑容配上精彩的见解,除了“女神”一词,我想不到更适合她的词。
有几次在食堂遇到她,竟得以闲聊般地问出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
一起吃饭的同学会提出各种国内国外、公元前公元后的问题以及想法,她细致地回答、补充,乃至扩展,总是令人瞠目结舌,然后在场的人便连连感叹自己的孤陋寡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这样的老师》复习题》
一.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怀特森老师给每个同学不及格,并登记在成绩册上,目的是什么?
2、“凯蒂旺普斯”在“我”的同学中代表什么?
3、一个这样的老师,“这样”是什么意思?
4、课文中出现了两次“正视”,请抄写这两个句子,并说出两个词的含义。
5、课文中的“比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摘抄描写比利的句子,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他呢?
二.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怀特森老师在第一节科学课上问我们:“谁知道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动物?”同学面面相觑。
(“面面相觑”是什么意思?同学面面相觑说明了什么?)
2、老师把头骨拿出来让大家轮流观察,我们饶有兴趣地传看,记笔记。
(“饶有兴趣”是什么意思?这又表现了什么?)
3、怀特森老师进行测验时,我胸有成竹地答好了卷子,交给老师。
(“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4、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
(“惊呆”一词说明了什么?)
5、“很简单,”怀特森老师眼里闪过狡黠的光芒,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过。
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
”(“狡黠”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了?)
6、怀特森老师要让我们学到点什么呢?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7、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三个问句连用,表明我当时是一种什么心情?
8、怀特森老师认为我们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是知识性的错误吗?如果不是,那应该是什么?
9、怀特森老师编造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学会“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
你知道“新怀疑主义”是一种怎样的学习方法吗?
10、本文的主要人物是,作者不仅对怀特森老师的和进行了细致地描写,还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我的以及我们的前后变化,加深了我们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
这种通过对有关的人、事、景、物的描述,渲染气氛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叫。
三.品味下列语句的表达作用
1.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
——这是直接评价,表达了对老师的。
2.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间接评价,言外之意是,表达了对老师的。
3.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
”——间接评价,表达对老师的。
四.阅
四.读文段,做题。
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都是不寻常的探索。
比如,有一次他说小轿车是活的生物,让我们反驳。
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写小论文,说明小轿车和生物不一样。
他看了后说:“勉强及格,你总算知道了什么是生物,什么不是。
”
逐渐地,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
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
我们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
每堂课我们都十分注意听讲。
有时老师讲着讲着,下面就会有同学清清嗓子,说:“凯蒂旺普斯,”接着他站起来,正视着老师的眼睛,说出怀疑的理由。
这样做是很有趣的。
当然,多数的时候,我们怀疑错了,但老师在纠正我们的错误时,就加深了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有时我们的怀疑是正确的,它又促使老师去纠正错误。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这里面的价值。
有一次,我把怀特森老师的事讲给一位邻居,他惊讶极了:“那位老师不该这样捉弄你们。
”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你错了。
”
1.“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
”这句话中的“时刻”一词,有怎样的作用?
2.“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
”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如果你的老师不相信“新怀疑主义”,你会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