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

合集下载

显示器常见指标解析

显示器常见指标解析

显示器的常见指标解析显示器的指标是不是很让您头痛?呵呵,赶紧看看本文吧。

扫描方式扫描方式是指显像管电子枪的扫描方式,它有隔行(Interlace)和逐行(Non-Interlace)两种。

隔行扫描时电子枪第一次先扫描奇数行,第二次再扫描偶数行,两次扫描的结果形成一幅完整的图像;逐行扫描则一次性地生成完整图像。

通常,当显示器的行频等参数指标无法满足在一些较高的分辨率下达到逐行扫描时,才会采用隔行扫描。

隔行扫描的画面质量明显不如逐行扫描,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扫描线。

隔行扫描是一种以牺牲性能来换取价格降低的权宜之计。

目前多数电视机都采用隔行扫描。

分辨率分辨率(Resolution)就是指构成图像的像素和,即屏幕包含的像素多少。

它一般表示为水平分辨率(一个扫描行中像素的数目)和垂直分辨率(扫描行的数目)的乘积。

比如1024×768,表示水平方向最多可以包含1024个像素,垂直方向是768像素,屏幕总像素的个数是它们的乘积。

分辨率越高,画面包含的像素数就越多,图像越细腻清晰。

显示器的分辨率受显示器的尺寸、显像管点距、电路特性等方面影响。

点距点距(Dot Pitch)是指屏幕上相邻两个相同颜色的荧光点之间的最小距离。

点距越小,可以达到的分辨率就越高,画面越细致清晰。

对于点状荫罩型显示器,点距通常在0.27~0.28mm左右。

而对于荫栅型显示器,其点距实际上就是水平方向的栅距,通常在0.24~0.25mm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点状荫罩显示器的厂商在宣传其产品时采用所谓的水平点距,这个数值更小,所以往往会令人产生一些错觉,以为其产品的性能出众。

水平点距=实际点距× 0.866。

场频场频(Vertical Scanning Frequency)又称为“垂直扫描频率”,或“垂直刷新率”。

它是指画面每秒钟刷新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由于显像管采用的荧光粉受电子束激发后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保持一定的亮度,所以必须不断地进行屏幕重绘以保持稳定的画面效果。

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

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

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的图像对比交错扫瞄(隔行扫瞄,Interlaced),就是一个画面分成两次送出,先送奇数线的画面后,再送偶数线,显示时再将它们合成完整画面。

非交错扫瞄(逐行扫瞄,Porgressive),就是每次都送完整的画面,不需要奇偶画面重新组合。

所以在非交错式显示的萤幕上观看时,交错画面要把它重组回来,这个动作叫做"去交错" (Deinterlaced)。

直接来看看,到底它们是什么。

下图是隔行扫瞄(Interlaced) 的图,影片镜头是由右而左缓慢移动的为每个选手做特写。

我们可以发现在上图中,选手的衣服边缘处有细纹产生,穿着2号球衣的这个"2" 字样也可以看出明显的细纹,而且在衣服上胸口处的菱形黑色斜边线条有锯齿纹状。

为了怕大家看不清楚,做了局部放大,整理如下图,让大家可以看的更清楚。

注意上图中,左方放大的图(红色箭头所指的红色框框处),选手的衣领和脸部边缘处都有细纹出现。

这就是在动态画面下使用"交错"(Interlaced) 方式显示会产生的问题。

所以有所谓"去交错" (Deinterlaced),目的在尽量将这种现象降低。

下图是开启"去交错" (Deinterlaced) 后的状况。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先前的细纹不见了,但画面变的模糊了一点点,这是因为做"去交错" 的关系,做了一些调整所造成的结果。

接着我们来看看,假设收到的影像已经是使用"非交错" (逐行扫瞄,Progressive),表现又如何呢? 贴一张"非交错"的图如下,让大家做一个比较。

不知道大家看出差异了没有,在"非交错" 讯号中,即然是非交错,当然没有去交错问题,省了一次处理的麻烦和画质的失真。

所以上图中没有锯齿和细纹等等现象。

为了更清楚解释,我将三个放大图摆在一起,请参考下图。

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技术说明

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技术说明

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技术说明电视系统有两种扫描方式:一种是逐行扫描,另一种是隔行扫描。

逐行扫描的一幅画面(称为一帧)只需一遍扫描即可完成,电脑监视器及数字电视( DTV )所采用的就是这种扫描方式。

隔行扫描则是将一帧画面分解为两个“场”,其中第一场只包含奇数行,第二场只包含偶数行。

每幅画面需两遍扫描才能完成:先扫描A场,然后扫描B场。

虽然这两个场在屏幕上不是同时出现的,但由于人眼睛的视留效应和显像管荧光剂的余辉,会使两个场的扫描线看起来像是被交织在一起,变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当前的普通广播电视全部都是采用隔行扫描方式,DVD影碟上的数字信号也是按照隔行扫描方式记录的。

隔行扫描的优点是可以用一半的数据量实现较高的刷新率,对于广播电视来说,意味着每套节目只需占用较窄的频带宽度;隔行扫描方式的最大缺点是会使垂直分辨率下降一半,并会使图像出现闪烁感。

通常所说的分辨率可以达到500线以上,是指它的水平分辨率。

实际上,它的垂直分辨率并没有这样高,尤其是在隔行扫描方式下会相差更多。

在NTSC制时,有效的扫描行只有48O行,所以这种扫描方式又称为48OI方式,而相应的逐行扫描方式则称为48OP。

电影的帧频到电视帧频的变换。

电影胶片的放映速度是24帧/秒,而电视的制式规定为3O帧/秒(NTSC 制)或25帧/秒(PAL及SECAM制),要想用电视机看电影,就必须把电影的帧频转换成电视的帧频。

对于PAL制来说,问题比较简单,只需将24帧的电影画面加速4%,使其按照25帧的速度显示即可(为了保持声画同步,声音也需加速4%)。

而为了实现NTSC所要求的3O帧,处理过程就要复杂一些,通常是采用一种称为“2-3下拉(2-3 pulldown)”的方式进行变换。

具体的处理方法如下图所示,可以把每4个电影帧看作一组,按顺序称为A、D、C、D。

其中A帧仍然按照常规被分成两个场,而B帧则被分成三个场(实际上是把B1场重复使用两次)。

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

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

视频技术基础
视频技术基础
Questions and Answers
顺序传送
视频技术基础
视频技术基础
这种像素的串行传输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要求传送速度快。只有传送迅速,传送时间小于视 觉暂留时间,重现图像才会给人以连续无跳动的感觉;
第二是传送要准确。每个像素一定要在轮到它传送时才被 转换、传送,并被接收方接收。且收、发双方每个像素被 转换、还原的的几何位置要一一对应。即收发双方应同步 工作,同步在电视系统中是十分重要的。
隔行扫描提出的原因
视频技术基础
1、图象细节越细,信号的频率越高。假设传送一幅全是细节 的图象,其细节大小相当于一个象素,即等于一个扫描点的 大小。在行正程时间THt内水平方向能分解N=kk1(1-β)Z 个象素,所以沿水平方向扫过一个象素所需的时间为:
视频技术基础
扫描电子束直径与象素大小相当时,其图象信号近似为正 弦波,故图象信号的最高频率为:
视频技术基础
牺牲了静止图像的清晰度,运动图像出现的锯齿和毛边不 太厉害。
视频技术基础
B、实现方式二:ABAB模式 按照奇数场、偶数场、重复奇数场、重复偶数场这样的顺 序来显象。这就是ABAB模式。 保留了静止图像的清晰 度,但是运动图像上出 现严重的锯齿和毛边。
C、新的算法
视频技术基础
1)、AABB方式再加上垂直方向滤波处理(Vertical filtering) 2)"运动自适应"倍频/逐行算法 3)运动补偿处理
2.4 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
一、像素的概念及扫描 1、像素
一幅平面图像,根据人眼对细节分辨力有限的视觉持 性,总可以看成是由许许多多的小单元组成。在图像处理系 统中,这些组成画面的细小单元称为像素。像素越小,单位 面积上的像素数目就越多,由其构成的图像就越清晰。

电视技术

电视技术

1.2 电视扫描原理在电视技术中,所谓扫描,就是电子束在摄像管或显保管的屏面上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的运动。

摄像管利用电子束的扫描,在传送图像时,将像素自上而下、自左而右一行一行地传送,直至最后一行;这如同看书一样,自左到右先看第一行,然后下移再回头自左而右看第二行。

显像管也是利用电子束扫描,在接收图像时,将像素自上而下、自左而右依次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从而重现图像。

由于传送和接收图像是电子束一行一行扫描完成的,因此就存在着扫描的方式问题。

在电视技术中,常用的扫描方式有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

1.2.1 逐行扫描所谓逐行扫描,就是电子束自上而下逐行依次进行扫描的方式。

这种扫描的规律为电子束从第一行左上角开始扫描,从左到右,然后从右回到左边,再扫描第二行,第三行,…直到扫完一幅(帧)图像为止。

接着电子束由下向上移动到开始的位置,又从左上角开始扫描第二幅(帧)图像。

上述电子束作水平方向的扫描叫行扫描,其中电子束自左到有的水平扫描叫行扫描的正程,自右回到左的水平扫描叫行扫描的逆程。

电子束作垂直方向的扫描叫场扫描,其中沿垂直方向自上而下的扫描叫场扫描的正程,沿垂直方向自下而上的扫描叫场扫描的逆程。

电子束在扫描的正程时间传送和重现图像,而扫描逆程只为下次扫描正程作准备,不传送图像内容。

因此电子束扫描正程时间长,逆程时间短,并且扫描逆程时间不能在屏上出现扫描线(回扫线),要设法消隐掉。

在电视技术中,电子束的行扫描和场扫描是同时进行的,即电子束在水平扫描的同时也要进行垂直扫描。

由于行扫描速度远大于场扫描速度,因此在荧光屏上看到的是一条一条稍向下倾斜的水平亮线形成的一片均匀亮度,这称为光栅。

如图1—4所示。

从图1—4中可以看出,电子束在垂直方向从A到B完成一帧光栅扫描,即为帧扫描正程,再从B回到义准备开始下一帧扫描的过程,即为帧扫描逆程。

由于帧扫描逆程时间远远大于行扫描周期,所以从月回到A的扫描轨迹不是一条直线,而是进行了多次扫描,如图1—5所示(此因为简化示意图)一帧图像的传送和重现是靠电子束经过行、场均匀扫描完成的。

什么是逐行扫描电视

什么是逐行扫描电视

什么是逐行扫描电视第三帝国时代公司帝国时代什么是逐行扫描电视康佳多媒体开发中心陶显芳逐行扫描电视比隔行扫描电视诞生时间早很多,世界上最早进行电视广播的时候都是采用逐行扫描电视制式,因为当时电视的清晰度非常低,并且只能广播黑白图像节目,节目内容也不丰富,大部分是文字广告和音乐之类内容。

后来人们想把电影节目也搬到电视节目之中,此时才强烈感到电视机的清晰度不够,为此,电视台想出了一个新办法,只需在312根扫描线的后面加上半根扫描线,而电视机什么也不用动,图像清晰度就提高了一倍。

为什么,这就是隔行扫描电视机的工作原理。

隔行扫描电视是从电影的工作原理中学来的,电影进行图像播放时每秒只播放24个图片,即24帧。

但为什么人们都感不到图像闪烁呢,这里有一些猫腻的东西并不是人人皆知,原来电影在放映的时候每个镜头都要重复多放一次,即每秒48次。

对比一下,这不是很像隔行扫描电视吗。

但为什么电影的帧频为24,而电视是25,并且就因为差这么一帧,使得每次要在电视上放电影时,都得要进行格式转换(多插一帧,即对某帧进行重播),而不把它们统一为25或24呢,电影不愿换成25帧的理由是,人们对每秒24帧已很满意,换成25帧会增加成本;电视不愿换成24的原因是电网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如果换成其它场频,当受到如荧光灯之类的灯光调制的时候会出现差拍。

由于大家都不愿意妥协,所以无法达成协议,只能和平共处到现在。

因此我们在看电视电影的时候,总能看到多插的那一帧在闪烁。

隔行扫描电视有个缺点,就是当图像上下两行的对比度差别很大时产生行间闪烁,针对这个缺点,人们又回过头来把早已抛弃几十年的逐行扫描电视机捡了回来。

实际上这个是根电脑学的,早期的电脑显示器(如:单显、CGA、EGA)也是用隔行扫描,后来发明了VGA显示器才改成逐行扫描。

显示器把隔行扫描改成逐行扫描,显示内容并没增加,但行扫描频率须提高一倍或好几倍,视频带宽也需增加了好几倍。

要想把电视机由隔行扫描转换成逐行扫描,并不象电脑显示器那么简单,只需改一改行扫描频率和视频带宽就可以了,电脑显示器由隔行扫描改成逐行扫描的时候,显示卡也是要改动的,对于逐行扫描电视来说,这相当于要电视台也跟着改动才行,这个恐怕不是那么容易了吧。

关于码率和逐行隔行【50P 50I 25P】的选择

关于码率和逐行隔行【50P 50I 25P】的选择

在拍摄视频和制作高清视频的时候,我们以EDIUS为例【其他软件雷同】;常常会用遇到在新建工程文件的时候有50P 50I 25P的选择。

我们也经常被这些概念性的东西搞晕了,不知道到底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别。

如何选择?我想今天就稍微做一些测试并结果跟大家分享. 一:概念分享我想网上对于隔行和逐行扫描的解释太多,我们只要通俗的去理解两个概念就可以:i是interlace,代表隔行扫描.p是Progressive,代表逐行扫描。

每一帧图像由电子束顺序地一行接着一行连续扫描而成,这种扫描方式称为逐行扫描。

把每一帧图像通过两场扫描完成则是隔行扫描隔行扫描的行间闪烁比较明显,逐行扫描克服了隔行扫描的缺点,画面平滑自然无闪烁。

我想概念我们了解这么多就够了。

其他的不必要深究.要不然你要搞清楚为什么估计要折腾一个星期。

二:逐行隔行的选择与播放设备有关系具体谈到我们如何选择逐行隔行的时候真正有关系的不是软件本身,而是跟我们的成品在什么设备上面播放有关系。

是在电脑上面播放,还是在普通的纯平电视上面,还是在高清液晶电视上面播放,还是在LED大屏幕上面播放有关系等等。

就着历史的发展来说最先是有逐行扫描,但是因为电视播放设备有闪烁感的原因,后来就出来了隔行扫描,大概经历了60年的时间。

最近几年因为高清摄像机的发展和高清液晶播放设备的发展;逐行扫描又重新被大众炒的沸沸扬扬。

9 T8 S4 {5 O7 K( U) g& I$ A: n! s通俗的来说,普通的客户如果家里还是普通的电视机,我们都选择50i,如果客户是放在高清液晶电视或者电脑上面播放我们一般都选择60P 50P 25P。

当不知道的情况下DVD光盘我们选择50i,如果是高清视频这个就根据我们摄像机拍摄时候支持并选择的参数来设置,我们相对应选择60P 50P 25P。

! X6 {* r3 P) N/ w: D3 Q三:关于码率和逐行隔行【50P 50I 25P】的数据测试以输出MP4格式为例首先以SD 720X576 25P CBR码率6M 6M /每分钟SD 720X576 50i CBR码率6M 6M/每分钟:DV 720X576 50i CBR码率6M 6M/每分钟其次以HD1280X 720 25P CBR码率12M 83M/每分钟1280X 720 25P CBR码率6M 45 /每分钟1080i 1920X1080 50i CBR码率12M 83 M/每分钟1080P 1920X1080 50P CBR码率12M 83M/每分钟1080p 1920X1080 25P CBR码率12M 87 M/每分钟从以上数据我们得出对于标清在相同码率下,50i和25P输出的数据文件大小基本上没有差别。

逐行扫描

逐行扫描
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
每一帧图像由电子束顺序地一行接着一行连续扫描而成,这种扫描方式称为逐行扫描。把每一帧图像通过两场扫描完成则是隔行扫描,两场扫描中,第一场(奇数场)只扫描奇数行,依次扫描1、3、5…行,而第二场(偶数场)只扫描偶数行,依次扫描2、4、6…行。隔行扫描技术在传送信号带宽不够的情况下起了很大作用,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的显示效果主要区别在稳定性上面,隔行扫描的行间闪烁比较明显,逐行扫描克服了隔行扫描的缺点,画面平滑自然无闪烁。在电视的标准显示模式中,i表示隔行扫描,p表示逐行扫描。
如何分辨
电视机屏幕上的图像是由一条一条的扫描线组成,一幅电视画面,扫描线数越多,垂直方向的信号清晰度就越高。电视机即使没有收到信号,也存在扫描线,形成光栅或图案。扫描分行扫描与场扫描,电子束从左到右水平方向的运动称为行扫描,而自上而下作垂直方向的运动称为场,按照我国的电视标准,行频是15625Hz,即每幅电视画面有625行扫描线,场频为50Hz,即每秒钟连续变化50张电视图像。
数字化彩电的几种扫描方式
一幅图像如果分两次扫描,即分两场,第一场扫1、3、5……(单数行),称为奇数场,第二场扫2、4、6……(双数行),称为偶数场。奇数场和偶数场组合起来,就构成一幅完整的图像,这种扫描方式,通常叫隔行扫描。
下面介绍目前数字化彩电的几种扫描方式,使读者在选购时参考。
为了解决逐行扫描电视机的大面积闪烁问题,必须提高场扫描频率,因此60Hz、75Hz、80Hz、100Hz的逐行扫描电视机诞生了。场扫描频率越高,制造逐行扫描电视机的难度就越大,因为随着场扫描频率的提高,行扫描频率和视频带宽也需对应提高,扫描功率也要提高。
提高场扫描频率必须要对图像进行处理(插场或插帧处理),插场前需得先进行插行处理(相当于把隔行场变成逐行场或帧),插帧时虽然可以不需要进行插行处理,但一秒钟内只有25帧(两隔行场为一帧)信号,只能存一帧插一帧,这样用一个只能存一帧图像内容的帧存储器最多只能插25帧,即每秒50帧,如果帧频高过50帧,得需要一个能存两帧以上内容的帧存储器,这种方法一般很少人使用。例如,把电视机的场扫描频率提高为75Hz,这相当于在经过插行后得到的50Hz逐行扫描电视机的基础上,每秒钟再多插25场图像,如25场平均插到原来的50场之中,就是每隔两场插一场,对应的行扫描频率为46875Hz,300线清晰度带宽为16MHz;如果在每两场中间多插一场,就是100Hz逐行扫描电视,这种电视机的行频高达62500Hz,对应300线带宽为23Mz,因为这种电视机成本非常高,一般没人生产,而市场上现有的100Hz电视机一般都是隔行扫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叫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什么叫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它们有什么优缺点?[答]每一帧图像均是由电子束顺序地一行接着一行连续扫描而成,这种扫描方式称为逐行扫描。

要得到稳定的逐行扫描图像,每帧图像必须扫描整数行。

举例来说,一帧图像是连续扫描625行组成的,每秒钟共扫描50帧图像,即帧扫描频率为50帧/秒,或写成50Hz(赫芝),行扫描频率为31.25kHz。

逐行扫描方法使信号的频谱及传送该信号的信道带宽均达到很高的要求。

电视专家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把一幅625行图像分成两场来扫,第一场称奇数场,只扫描625行的奇数行(依次扫描1、3、5、…行),而第二场(偶数场)只扫描625行的偶数行(依次扫描2、4、6、…行),通过两场扫描完成原来一帧图像扫描的行数,这就是隔行扫描。

对于每帧图像为625行的隔行扫描,每帧图像分两场扫,每一场只扫描了312.5行,而每秒钟只要扫描25帧图像就可以了,故每秒钟共扫描50场(奇数场与偶数场各25场),即隔行扫描时帧频为25Hz、场频为50Hz,而行扫描频率为15.625kHz。

隔行扫描的行扫描频率为逐行扫描时的一半,因而电视信号的频谱及传送该信号的信道带宽亦为逐行扫描的一半。

这样采用了隔行扫描后,在图像质量下降不多的情况下,信道利用率提高了一倍。

由于信道带宽的减小,使系统及设备的复杂性与成本也相应减少,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早期的电视制式均采用隔行扫描的原因。

但隔行扫描也会带来许多缺点,如会产生行间闪烁效应、出现并行现象及出现垂直边沿锯齿化现象等不良效应。

自从数字电视发展后,为了得到高品质的图像质量,逐行扫描也已成为数字电视扫描的优选方案。

---------------------------隔行扫描(Interlaced)和逐行扫描(Progressive)都是在显示设备表示运动图像的方法,隔行扫描方式是每一帧被分割为两场画面交替显示,逐行扫描方式是将每帧的所有画面同时显示。

通常的液晶电视显示画面的扫描方法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每秒钟扫描固定的帧数。

隔行扫描就是每一帧被分割为两场,每一场包含了一帧中所有的奇数扫描行或者偶数扫描行,通常是先扫描奇数行得到第一场,然后扫描偶数行得到第二场。

由于视觉暂留效应,人眼将会看到平滑的运动而不是闪动的半帧半帧的图像。

但是这时会有几乎不会被注意到的闪烁出现,使得人眼容易疲劳。

当屏幕的内容是横条纹时,这种闪烁特别容易被注意到。

逐行扫描每次显示整个扫描帧,如果逐行扫描的帧率和隔行扫描的场率相同,人眼将看到比隔行扫描更平滑的图像,相对于隔行扫描来说闪烁较小。

/////////////////////// 一提到HDTV,很多人以为非常简单,不就是720P、1080i 嘛,最多不过1080P罢了。

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对于平板电视没有1080i和1080P的区别。

也没几个人知道720P只是美国几个电视台才使用的标准。

许多关于高清的概念都是以讹传讹,甚至720P、1080i和1080P的认识都是不正确的。

让我们一起追本溯源,从720P、1080i和1080P概念入手,纠正一些在高清方面的错误认识,了解高清的真面目。

认识高清从隔行逐行扫描开始720P、1080i中的i是interlace,代表隔行扫描;P是Progressive,代表逐行扫描。

要讲清楚这两个名词,还要从模拟的CRT电视说起,传统的CRT电视,工作的原理是通过电子束在屏幕上一行行地扫描后发光来显示图象的。

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受带宽的限制,只能传递隔行信号,以节省带宽。

以NTSC电视机为例,在工作的时候,把一幅525行图像分成两场来扫,第一场称奇数场,只扫描奇数行(依次扫描1、3、5…行),而第二场(偶数场)只扫描偶数行(依次扫描2、4、6…行),通过两场扫描完成原来一帧图像扫描的行数,由于人眼具有视觉暂留效应,因此看在眼中时仍是一幅完整的图象,这就是隔行扫描。

NTSC制节目共525行扫描线,每秒60场图像,表示为60i或525i,如果是逐行扫描的,就称作60P或525P。

PAL制节目为625行,每秒50场图像,表示为50i 或625i,逐行则称为50P或625P。

记住,这是针对CRT电视机的。

以上的表示方法,不仅代表了CRT电视的扫描格式,也代表摄像机拍摄的图像的格式。

因为电视系统最初都是隔行扫描系统的,因此对应NTSC和PAL制电视节目的摄象机,也全部是隔行扫描的,就是说凡是电视摄象机拍摄的NTSC/PAL制节目,全部是隔行扫描信号,分别表示为525/60i和625/50i。

记住,这是针对电视摄象机的。

对于模拟电视图象,以扫描行表示,PAL制表示为625/50i;NTSC表示为525/60i。

对于数字信号,则以像素或分辨率来表示,比如PAL制节目,分辨率为720*576,逐行可表示为576P,隔行为576i。

NTSC分辨率为720*480,逐行为480P,隔行为480i。

记住,这是针对电视图象的。

上面说了这么些,有些像绕口令似的,还有些罗嗦,但是对于搞清720P、1080i和1080P的概念却是必须的,说了这么些,大家应该记住,对于高清,对于720P、1080i和1080P的概念,必须从电视机、摄象机和图象格式三方面认识,电视机、摄象机和图象格式本身是不同而又关联的不同概念。

高清电视,也叫HDTV,按照CCIR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的定义,HDTV的图象比例是16:9的,观看者在屏幕高度3倍的距离观看时,图象应该是透明的,和真实物体基本接近。

而按照ITU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HDTV具有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清晰度大约是常规电视机的两倍,图像宽高比为16:9。

主观的图像质量与隔行扫描的HDTV演播室的标准相当。

图象格式方面:除了美国个别几个电视台规定1280*720为HDTV标准外,世界各国,包括我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一代高清光盘HDDVD和BD,分辨率标准都是1920*1080的,美国之外,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采用1280*720的标准。

但是,这仍没有看出来720P、1080i和1080P的概念是怎么来的。

请各位读者不要着急,慢慢往下看。

现在大家一提到高清,马上联想到的是液晶、等离子等平板电视,而高清标准的制定,最早和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高清标准确定是在上世纪90年代,已超过20年,当时平板电视还没有出现,制定标准时是从CRT电视考虑的,因此现在说的720P、1080i和1080P的概念,有着浓厚的CRT 的味道。

从电视机方面讲,考虑到当时CRT电视在技术上的限制,同时为了照顾计算机行业显示器为逐行扫描系统,CRT 在显示1280*720的图象时,采用逐行扫描系统,简称为720P。

而在显示1920*1080的图象时,采用隔行系统,简称1080i。

按照当时的技术,还不可能生产1080P的CRT电视机,1080P的CRT电视机是21世纪才出现的。

这就是720P、1080i和1080P概念的来历。

但是目前CRT已被淘汰,平板电视已取而代之。

对于液晶和等离子电视而言,属于固定像素显示设备,显示图象时不需要扫描,而且各个像素点可以认为是同时发光,如果非要和隔行逐行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可以认为液晶和大多数等离子电视都是逐行扫描的。

那么是不是说720P、1080i和1080P可以取消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还有一个摄象机的格式。

从摄象机角度讲,高清摄象机虽然是数字的,但是扫描方式是从模拟摄象机沿用过来的,传统的模拟摄象机,全部为隔行的,而高清摄象机,在保留隔行扫描格式的同时,还增加了逐行扫描格式。

高清摄象机不仅保留了隔行、逐行之分,而且还保留了PAL制50Hz频率和NTSC60Hz频率的区别,虽然高清已没有PAL和NTSC的分别,但是在美国、日本、韩国这些传统的NTSC地区,仍然保留了60Hz频率系统,而我国、澳大利亚、欧洲仍保留50Hz系统。

高清节目都是数字信号,因此只要以分辨率表示就可以了。

HDTV在拍摄的时候就分为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两种形式,而且帧频(每秒钟显示的逐行图像数量)或场频(每秒钟显示的隔行图像)也不相同。

1280*720有5种帧频,分别为60P、50P、30P、25P、24P,可简称为720P,又可分别表示为720/60P(美国ABC电视台采用);720/50P;720/30P、720/24P(FOX台);720/25P。

其中的720/50P、720/25P原本并没有,后来德国在选择高清图象标准时,曾有意选择720P系统,考虑到德国传统上是50Hz系统国家,因此一些厂家推出了支持720/50P、720/25P的摄象机,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选择这种标准,至多是个议题而已。

1920*1080的情况更加复杂,隔行的表示为1080i,逐行的表示为1080P。

在美国、日本场频为60Hz,可表示为1080/60i,在我国、欧洲、澳大利亚,则为1080/50i,这两种格式都可称为1080i。

事情并未因此而结束,为了方便高清节目的制作和交换,世界范围内统一采用了1080/24P的标准,这种标准还被作为数字电影摄像机的标准,著名的《星战前传》就是用1080/24P摄像机拍摄的,很多高清电视剧,比如《大宅门》也是1080/24P的,简称为1080P。

但是这仍不是1080P的全部内涵,对于平板电视,实际上可以认为没有1080i和1080P的区别,因为目前图象处理电路技术发展非常快,运算速度非常快,处理能力非常强,均具有倍线技术。

所谓倍线技术就是把隔行的1080i的图象处理成逐行的1080P 的图象,可以把1080/50i完美处理成1080/50P,1080/60i处理成1080/60P,包括1080/24P的节目,更可非常轻松地处理为1080/50P或1080/60P。

而且任何一台平板电视都有这种电路,稍微高档的平板电视处理效果都不错。

讲到这里,似乎还没有讲电视机的格式。

关于电视机的格式,更加复杂,液晶和等离子电视分辨率高低各不同,而各国和地区对于分辨率达到多少的液晶和等离子才算高清,说法也不一。

美国消费电子协会ECA和欧洲通信家电工业联合会EICTA规定的高清电视机分辨率必须达到1280*720以上。

按照4月5日信息产业部公布的高清国标,高清平板电视分辨率必须达到1280*720。

就是说,如果液晶和等离子分辨率达不到1280*720,明年1月1日开始,就不能再称为高清电视了。

液晶电视分辨率全部可以达标,但是等离子可就热闹透了。

42英寸等离子,分辨率有以下四种,分别是:852*480、1024*768、1024*1024和1024*1080,全部不符合高清国标的要求。

只有50英寸的等离子才符合高清国标。

更复杂的是,1024*1024和1024*1080两种等离子,并不是逐行显示的,而是隔行交替发光,上面说“可以认为液晶和大多数等离子电视都是逐行扫描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