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段训练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小文段阅读译文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小文段阅读参考译文26.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皇甫谧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限度的游荡,有的人认为他是傻子。
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总是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
任氏说:“《孝经》说‘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
’你今年二十岁,眼中没有教育,心思不入正道,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安慰我的。
”他于是叹息说:“从前,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父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
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到同乡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
他家很贫穷,他在亲身参加农业劳动的时候带着儒家经典著作学习,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皇甫谧)性格恬静,没有奢望,并从此树立了高尚的志向,把写书作为自已的事业,自已取号玄晏先生,写有《礼乐》、《圣真》等论著。
后来得了风痹症,仍然手不释卷。
27.匡衡凿壁借光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姓文名不识,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最终匡衡学有所成。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
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
”“鼎”是匡衡的小名。
人们竟是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
镇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
同这个人讨论《诗经》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他,对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着鞋跑了。
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
”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
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三

41、唐伯虎识破术士有术十千唐六如,极言修炼之妙。
唐云:“如此妙术,何不自为,乃贶及鄙人?”术士云:“恨吾福浅!吾阅人多矣,仙风道骨,无如君者。
”唐笑曰:“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城北,甚僻静,君为修炼,炼成两剖。
”术士犹未悟。
日造门,出一扇求诗。
唐大书云:“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
如何不自烧些用?担不河头卖与为。
”【注释】①术士:此指修仙炼丹的道士。
②干:③唐六如:即明朝苏州才子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
④贶:赐与。
⑤仙风道骨:此指仙人的气质,即有福气的人。
【启发与借鉴】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
唐伯虎遇到的那个“术士”,谎称能烧炼金银,说要把这种方法教给唐伯虎。
唐伯虎当然不信,并题诗嘲弄之。
然而时至今日,此类骗子改头换面,且上当者不少。
有人谎称在西安某处地下发现古代宝物,希望对方斥资60万元合伙开发,结果骗了钱逃之夭夭。
有人冒名台商,说是能将100元“变”成1000元,于是有人拿出30万元让他“变”,企图瞬间发财,结果又是受骗上当。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看了上面这则故事,糊涂的人该醒醒了!【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鄙人②阅③但④悟2、翻译:①何不自为②无如君者③炼成两剖④日造门3、理解:“担水河头卖与人”是什么意思?42、朱文公受骗朱文公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
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
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
”道人得诗径去。
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
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
公吧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注释】①朱文公:即朱熹,南宋儒学大师,谥“文”,故称朱文公。
②道人:道士。
③熨:中医学名词,俗称“热敷”。
④筇:竹名。
⑤勃窣:匍匐而行。
【文言知识】“旋”及其他。
上文“旋觉轻安”中的“旋”,指一会儿,句意为顿时觉得轻松安适。
在文言中表示短时间的词还有“顷”、“俄”、“须臾”、“斯须”等。
“旋觉轻安”也可说成“俄觉轻安”、“顷觉轻安”等。
文言文综合翻译小段练习

文言文综合训练1、鹦鹉灭火原文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译文有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鹦鹉想,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留下去,于是便飞走了.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鹦鹉远远地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很有意气和气志,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中这样着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天神听了很感动,以示嘉奖,便把山火灭了.2、鳝救婢原文高怀中,业经营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女仆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等到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周围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译文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他每天要杀数十条鳝鱼,有一位婢女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了两三条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这样经过了大约一年的光景.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婢女仓皇逃出,被火所灼伤.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着了.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好了许多.有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高怀中被婢女的行为所感动,於是停止行业,拆除炉灶,灶下面有一个洞,有无数活的鳝于盘卷在里面,全部放到河里.注古医书记载:河底泥能涂敷被汤火灼伤的部位.评徐谦说:「店里发生火灾,是毒杀鳝鱼的心,自己焚烧自己.婢女能活命,也是救鳝鱼的仁爱心,自己救活自己.」异谈可信录物犹如此第一三四页3、黄香温席原文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译文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是江夏人.当时年纪正好九岁,很懂事.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母好好睡觉;至于到了寒冷的冬天,就亲自用自己的身体使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温暖.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4、陆绩怀橘原文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译文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官职最大时曾居太守之职,精通天文、历法,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偷藏了三只,临走时告辞袁术时,橘子掉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在这里做客却怀揣着橘子回去,是什么原因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因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给我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很惊奇,往后常常称道此事.5、犬救幼女原文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俄突然大雪,母薄暮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凌晨,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此雍正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译文呈贡县村民养了一只狗,母亲下午上山打柴,小女孩跟不上,一下子落后了母亲一里多.突然下起了大雪,母亲在傍晚担柴回来的时候,女儿和狗都不见了.母亲非常惊恐,来回奔走大声呼叫,始终见不到女儿.邻居协助找寻,还是无济于事.这天.晚上父母伤心极了、悲痛欲绝,认为女儿可能被水淹死了,可能掉进井里了、也可能被狼吃了.天刚刚亮,父母又请邻居帮助找,.终于见到女孩卧在一棵树下,狗依偎在旁边,居然还没有死..这是雍正十一年十一月的事,同县的人没有不感到惊奇的.6、文徵明习字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文征明临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7、笼中鹦鹉原文富商有段姓者姓段的,畜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熙宁宋神宗年号六年,段忽系狱关进牢房.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耶.”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即日放之.译文有一个姓段的富商,养了一个鹦鹉,十分聪明,能与客人诵诗交谈.,这个姓段的商人于是剪了他的两个翅膀上的羽毛,把他养在雕刻精美的笼子里面..熙宁六年,姓段的这个商人突然因为出事进了监狱.他出狱以后问鹦鹉说:“我在监狱半年,处处不得自由,是何等的痛苦;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的快乐啊”鹦鹉说:“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痛苦不堪了;而我在这个监狱一样的笼子里呆了好多年了,又有什么欢乐可言”姓段的商人听了翻然醒悟,马上就把它放了.8、孙泰原文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通诒,哄骗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船绳而逝,不复返矣.译文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范.孙泰娶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儿.之前,姨母年纪大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姐妹俩中,姐姐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妹妹.”姨母去世后,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有人不解,问起这件事,孙泰说:“她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去还给卖主.唐僖宗中和年间,孙泰计划在义兴安家,买了一座别墅,得用两百贯钱.付了一半钱后,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购房款交给房主,让他搬迁到别处.在这个时候,孙泰看到一个老妇人痛哭了好几声.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就把她叫过来问话.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别墅成了别人的了,所以我才伤心.”孙泰怅然失意了很久,就哄她说:“我刚好收到中央政府的公文,已经给我另外任命了官职,不能住在这里了,这个地方先让你的儿子掌管吧.”说完,孙泰就解开船绳坐船离去,不再回来了.9、狂泉原文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人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胃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译文从前有一个国家今天所谓城市,全国只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全国的人都饮这水,没有不疯的;唯有国家的君主打井取水,唯一可以没有疾病.全国的人既然都疯了,于是聚集在一起想办法,一起抓住国王,治疗国王的疯病,用艾叶烧熏、扎针、吃药,没有不全部用上的.国王受不了那苦,于是来到泉边,舀水喝了,喝完就疯了.全国君臣、大人小孩,他们的疯病都一样,大家便兴高采烈.10、智犬破案原文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香火颇旺.一夕,有盗墙而入.犬吠,僧觉.盗劈僧首,立仆.遂越货而亡.翌日,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乃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途径一酒肆,见五六酒徒狂饮.犬伫足不前,僧怪之.俄而犬跃如肆,啮一徒不置.僧疑为盗,缚而送官.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译文距离杭州一百里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寺庙,香火很旺盛.一天晚上,有个盗贼翻墙进入寺庙.狗大叫不止,僧人发现了.盗贼砍下和尚的头,和尚倒地而死.盗贼带着财物逃走了.第二天,有两个小和尚进入房间,看见了尸首,非常惊讶.于是到官府报案,他的狗也去了.路上经过一个酒馆,看见五六个酒徒在喝酒.狗停止不再前进,僧人觉得很奇怪.突然狗跳进酒馆,咬住其中的一个酒徒不放.和尚怀疑他是盗贼,绑起来送到官府.官吏审问后,果然就是他.因为狗是很聪明的.11、雏燕原文我弟爱鸟,日思得一雏.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弟遽释之.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译文我弟弟喜欢鸟,一心想养一只小鸟.今天春天,有燕子从南方来,每天衔泥,在我家的屋檐下筑巢,它们工作的非常辛苦.不久,就可以听到啾啾的声音了,因为小燕子已经破壳而出了.一天,有一只小燕子掉在屋子里,被弟弟捡到了,他非常高兴,就把小燕子放到笼子里饲养起来.母亲知道了,说:“燕子是益鸟,吃的是害虫,它们不久就要飞到南方去度过冬天,你怎么能养得久呢”要弟弟马上把小燕子放掉.弟弟对小燕子恋恋不舍,但是看到它的神态非常悲哀,于是弟弟就把小燕子放出笼子放飞了.小燕子飞回了燕巢,和它的家人们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11、愚人食盐原文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反为其患.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别人家里,主人便请他吃饭.这人觉得主人的菜淡而无味,主人听说后,便加了些盐.加盐之后菜的味道鲜美,这人便想:“菜的味道鲜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岂不更好吃吗”这人真是愚蠢到了极点,便不要菜,只吃盐.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为盐所害.寓意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12.盗牛原文有盗牛而被拘者,其熟人过而问曰:“汝何事”答云:“悔气撞出来的.”问:“悔气何能自来”曰:“适在街上信步,见地上草绳一条,以为有用,遂拾之.”问曰:”然则既然这样,那么罪何至尔”复对曰:“绳头还有一小牛.”问者愕然.译文有一个人因偷牛而被抓,他的熟人路过就问:“因什么事被抓”他回答说:“倒霉撞到我了”熟人问:“晦气是怎么来的”他说:“刚才在街上走路,看到地上有一条草绳,认为有用,就捡了起来.”熟人问:“既然这样,那么罪过为什么到了这个程度”他又回答说:“绳那头还有一头小牛啊.”熟人不禁十分惊讶.13.孙叔敖杀两头蛇原文孙叔敖,楚之令尹国相也,治国有功,楚人誉之.其幼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吾闻之: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在哪儿”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尔有阴德,神必佑之,毋不要忧.”译文孙叔敖,是楚国的国相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治理国家有功劳,楚国的人民都赞扬他.他小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它并把它埋了,回家后就哭泣.母亲问他哭的原因,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会死.刚才我就看到了它,我害怕抛下母亲先死了.”母亲说:“两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害怕后来的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起来.”母亲说:“你积下此阴德,神灵必定会保佑你的,不要忧虑了.”14.水滴石穿原文张乖崖为崇阳古县名令,一吏自库钱库中出,视其鬓傍巾头巾下有一钱铜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发怒的样子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译文张乖崖在崇阳当地方官.有一个低级官员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看见他的鬓傍巾下藏有一钱,就责问他,说你身上藏着的钱是库房中拿出来的,张乖崖就命令下属棍棒伺候.那个低级官员大为生气,说才一文钱而已,不足道也,你怎么能棒打我呢你就算能棒打我,也杀不了我.张乖崖提笔评判道:”一天一文钱,一千日就是一千钱了.用绳子不断去锯木头,木头终究要断,小水滴不断去滴石头,石头也会穿.”他就自己跑下台阶,用剑就将那个低级官员斩首了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释义它的本意是水不住往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15.芒山盗临刑原文宋宣和宋徽宗的年号年间,芒山今河南境内有盗小偷临刑,母来与之诀.盗谓母曰:“愿如儿时一吮吸母乳,死且无憾.“母怜之,与之乳.不意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行刑者曰:“尔何毒狠毒耶”盗因告行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检点,遂有今日,故恨而杀之.”译文在荣宣和年间,芒山有个小偷将要服刑,母亲前来与他诀别.小偷对他母亲说:"我想要像小时侯一样允吸母亲的乳汁,我死而无憾."母亲有些怜悯他,就让他允吸.不料小偷咬断了乳头,血流得满地都是,母亲死了.施刑的人说:"你为什么这么狠毒"小偷告诉施刑的人说:"我小时侯,偷了一颗菜一根柴,我母亲见了十分开心,从不检点,有了今天,所以十分怨恨就杀了她."16.尔辈亦鹰犬原文昔有一少年,家甚贫,伐薪自食,夜则映月读书.邻村有富者,衣锦食肉,常以此炫于众.一日富者出猎,左右持弓,鹰犬随后,途与少年遇.富者曰:“尔贫如此,尚不及吾之鹰犬.”少年不应.富者复曰:“尔随我后,与鹰犬同逐狐兔,先得者赏尔”少年曰:“吾虽家徒壁立,然志存高远,非若等鼠类可比”左右欲殴之,少年张目斥之:“尔辈亦鹰也”不顾而去.译文从前有一位少年,家境非常贫困,白天砍伐柴火种植粮食自己养活自己,晚上就在月光下读书.邻村有户富裕人家,穿锦缎作的衣服,吃肉,常常在众人面前炫耀.有一天富人出去打猎,他的左右随从手持弓箭,飞鹰和猎犬跟随在他的前后,途中与这位少年相遇.富人说:“你如此贫困,还不如我的老鹰和猎犬.”少年不回应他.富人又说:“你跟随在我后面,和我的鹰、猎犬一同追逐狐狸和兔子,谁先追到,我就赏他”少年说:“你这种人和你的老鹰猎犬一样”不回头的离去了18、王戎早慧原文王戎晋朝人早慧,七岁曾与诸儿游.见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压弯了枝条,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或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译文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游戏,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压弯了树枝,众小孩儿争相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一个尝,确实如此.19、关羽刮骨疗毒原文关羽尝为流矢乱箭所中,箭贯穿其左臂.后创虽愈,然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镞箭头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打开创,刮骨去毒,此患乃可除.”羽便伸臂令医劈剖开之.时羽适与诸将饮酒相对,臂血淋漓,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译文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切开臂膀再一次治疗箭伤,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完全除掉毒药,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医生切开.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的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切烤肉吃举起酒杯喝,谈笑自若.20、邴原泣学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译文邴原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逝了,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没有丧父,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说:“我没有钱读书.”老师说:“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可以白教你,不用交钱.”于是,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背诵了孝经和论语.21、小儿饲鹊原文庭有树,其上一巢,鹊育二子,日呱呱自鸣.后值狂风,树折巢毁,二雏坠地.一儿见之,不胜喜,怀而归,旦夕喂之,爱甚,稍长而飞.一猫袭来,攫而去,儿亟逐之,不及,蹬足而泣.儿曰:“早知是,吾放汝林间,且不为猫所食也.此及吾之过也.”译文院子里有棵树,树上有一个鸟巢,喜鹊在巢中喂养两个孩子,每天它自己在那里呱呱地叫着.后来遇到狂风,树枝折断了,鹊巢毁坏了,两个小鸟掉在地上了.一个小孩看见了,不禁欢喜,把小鸟抱了回去,每天早晚喂养它们,非常喜欢,等它们渐渐长大才能飞.一只猫过来袭击,叼走了小鸟,孩子立刻去追猫,未赶上,顿时停下来哭泣.小孩说:“早知道这样,我把你们放回林间,你们就不会被猫吃了.这是我的过错啊”22、刘氏善举原文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丧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几乎全部烧光,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译文刘某某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生养有一个儿子.她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一年到头都是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她总是能够拿一升一斗的粮食周济他们.偶尔有没有穿的,她就拿自己的衣服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说她太好了.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母亲就告戒他,说:“对别人做好事,是人的本分,哪一个人没有急窘的事情遭遇呢”母亲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都被烧毁,乡邻们都主动地给予他们衣物,并且为他们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念刘寡妇的情呀.到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善举的作用.。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教师版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教师版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
符融传》)1、2、[译文]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婆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
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
当时天色已经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言府那里去。
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这两个人赛跑,先出风阳门的就不是强盗。
”他们跑完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风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遂认罪。
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2、3、[译文]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他长叹道:“我在这里完了吗?”文种说:“商场曾被关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里,晋文公重斗(曾遭搀言)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避乱到苔国,他们最终建立了霸业,由此看来,(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天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
文言片段训练2

文言文段落翻译练习班级:姓名:1.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
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曰:“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
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其以德感人若此。
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译文: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译文: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译文: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译文: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译文: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1)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译文:(2)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译文:3.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1)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译文:4.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后汉书冯异传》)(1)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
译文:(2) 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译文:5.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
文言文小段翻译题

原文:昔者楚庄王好猎,一日,猎于云梦之泽。
时值盛夏,烈日炎炎,庄王挥汗如雨。
见一女子,年约二八,抱幼子,哭泣于道旁。
庄王见之,命左右止车,问其所以。
女子答曰:“吾夫为渔者,不幸溺水而亡。
今吾孤子无人抚养,哀痛欲绝,故哭于此。
”庄王闻言,心生怜悯,遂命侍臣赐以金帛,并令其抚养此女幼子。
译文:昔日,楚国的庄王喜好狩猎。
一日,他在云梦之泽的地方打猎。
正值盛夏,阳光炽烈,庄王汗流浃背。
途中遇到一位年约二十八岁的女子,她怀抱幼儿,在路边哭泣。
庄王见到这情景,吩咐左右停车,询问原因。
女子回答说:“我的丈夫是一位渔夫,不幸溺水身亡。
现在我的幼儿无人抚养,悲痛欲绝,所以在此哭泣。
”庄王听后,心生怜悯,于是命令侍臣赐予她金银财宝,并下令抚养这个女子的幼儿。
这段文言文描绘了楚庄王在狩猎途中,偶遇一位失去丈夫的女子,因幼儿无人抚养而哭泣。
庄王见状,心生怜悯,赐予女子金银财宝,并下令抚养她的幼儿。
这个故事体现了庄王仁爱之心,关爱百姓,为后世传为佳话。
在翻译这段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词语的准确翻译:如“昔者”译为“昔日”,“好猎”译为“喜好狩猎”,“烈日炎炎”译为“阳光炽烈”,“挥汗如雨”译为“汗流浃背”,“所以”译为“原因”,“赐予”译为“赐予”,“抚养”译为“抚养”。
2. 句子结构的调整: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翻译时需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进行调整。
如原文中的“见一女子,年约二八,抱幼子,哭泣于道旁”,翻译时可以调整为“途中遇到一位年约二十八岁的女子,她怀抱幼儿,在路边哭泣”。
3. 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如“烈日炎炎,庄王挥汗如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翻译时可以保留这种修辞手法,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4. 语境的把握: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原文的语境,使译文符合原文的意思。
如“庄王闻言,心生怜悯”,翻译时要注意保留庄王内心的情感。
总之,在翻译这段文言文时,要注重词语的准确翻译、句子结构的调整、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语境的把握,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阅读下面的言语段

文言文课外训练(二)(一)曹南院①知镇戎②军③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
玮侦虏兵去以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
其下忧之,言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④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
玮又使人语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南院:即“宣徽南院使”简称,这是宋时赐给皇亲国戚的高级官衔,因曹玮屡破西夏军有功,故受此封。
②镇戎:在今甘肃省固原县。
③军:宋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种,相等于府、州。
④蕃:同“番”,对汉族之外的其他民族的蔑称。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出战小捷尝:曾经B、可相驰矣驰:驱车追赶C、徐谓其下曰徐:慢慢地D、若小憩若:像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吾以此取之A、何以战B、皆以美于徐公C、无从致书以观D、俯身倾耳以请3、下面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年雙的一项是A.曹玮之所以携带牛羊辎童缓缓而行,就是希望引诱敌军返回,期望取得更大的胜利。
B.曹玮见敌军追回来疲惫不堪,便让敌军休息片刻后才与之交战,与宋襄公一样迂腐。
C.曹玮率军再次与敌交战获胜回营时丢弃了牛羊,是因为此时牛羊已无用处。
D.曹玮能取胜是因为他用计耗费了敌人体力,耗尽了敌人的锐气。
(二)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
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学骑射,辄出人上。
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
汉三年春,从征淮南,南唐节度皇甫晖、姚凤众号十五万,塞清流关,击走之。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因为既有不可陷之盾,又有无不陷之矛,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养了一只猎犬,名叫“的尾”,每次都跟着他。
有一次,XXX来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犬咬死了蛇,但XXX却昏迷不醒。
犬在路上不停地彷徨吠叫,家人跟着犬来到了江边,发现了XXX。
XXX被救回家后,犬连续两天都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犬格外珍爱,把它当成亲戚一样看待。
3.改写后的启示自相矛盾的行为会让人难以相信你所说的话。
而狗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是无私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珍惜。
XXX而学,夜以继日,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这是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
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多人像古人一样,不辞辛劳,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人生。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将“炳烛而学”改成现代汉语。
3.请简述你认为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以及当今社会中勤奋追求知识的人们的事例。
2.用现代汉语表达为“夜以继日地研究,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3.勤奋好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研究和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同时,勤奋好学也是一个人塑造自己品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1.(1)置之:放在(2)操之:使用,操作(3)宁信:更相信(4)自信:自己的判断和感觉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翻译为“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XXX最可笑的言行是忘记带量好的尺码,而返回家取尺码,最终错过了买鞋子的机会。
4.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既要信任自己的能力,也要依靠客观的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郢①书燕说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 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 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 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 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类此。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1)举: (2)类: (3)过: (4)尚: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解释加线的词语 2、解释成语:朝三暮四
参考答案: 1、得:懂得; 2、损:节省 3、充:满足 4、匮:缺乏 5、起:站立 6、伏:趴下 7、诳:欺骗
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
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例句:1、她看出他是个朝三暮四的年轻人,会随时 追逐他遇见的每个女人。
2、路透社1月28日报道,朝三暮四的投资者放弃新兴 市场而投奔发达市场。
一、
1、阅读并给此段加上标点。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 旦衣冠之市适鬻金者之 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 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 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 见人徒见金
2、解释加线的词语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 旦衣冠之市。适鬻金者之 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 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 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 不见人,徒见金。”
悦爱之也,亦悦爱之,甚于王。衣服玩好,择其 所欲为之。王曰:“夫人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 之甚于寡人。此孝子所以养亲,忠臣之所以事君 也。”夫人知王之不以己为妒也, 因谓新人曰: “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 常掩鼻, 则 王长幸子矣。”于是新人从之, 每见王, 常掩鼻。 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 “不之知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尝言恶闻王 臭。”王怒日:“劓之!”夫人先诫御者曰:“王适 有言,必亟从命。”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
1、之:到; 2、鬻:卖; 3、攫:夺取;4、 徒:只。
成语:齐人攫金:形容因贪利而失去了理智,利欲熏心,不顾一切。
二、
东坡曰予昔在歧下 闻河阳猪肉甚美使人 往市之使者醉猪夜逸 去贸他猪以偿客皆以 为非他产所及既而事 败客皆惭
1、断句并加标点; 2、翻译加线的词语。
东坡曰:“予昔在歧下
,闻河阳猪肉甚美。使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好: 喜欢 (2)公使吏禁之 之: 代词,代女扮男装的行为 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译文: 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男人服饰)? (2)逾月,而国莫之服。 译文: 过了一个月,国家再也没有人穿这种服装了。 3.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用今天的熟语怎样表述? (2分) 答案:比喻,挂羊头卖狗肉。 4.你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 答案:上行下效,灵公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晏子就让他为君做人,都要表里一致,说明要想纠正某种不 正之风,上级领导的以身作则比规定更有效。
人往市之,使者醉,猪 夜逸去。贸他猪以偿。
客皆以为非他产所及。 既而事败,客皆惭。
1、逸:逃跑; 2、贸:买; 3、既而:不久。
三、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 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九、祥符①中禁②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 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③取土,不日 皆成巨堑。乃决汴水④入堑中,诸道木 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 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尘壤实于堑中, 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省费以亿万 计。 【注释】 ①祥符:宋真宗年号(1008—1016)。 ②禁:皇帝居住的地方。③通衢:大街。 ④汴水:流过宋朝都城的河流。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 (1)观: (2)欹: (3)挹: (4)恶: 2.翻译 (1)中则正,满则覆,虚则欹。
(2)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阅读训练】 1.解释 (1)观:参观,瞻仰 (2)欹:倾斜 (3)挹:舀;酌。把液体盛出来。(4)恶:哪里 wu(一声) 2.翻译 (1)中则正,满则覆,虚则欹。 盛满一半时欹器能放正,满满了就翻倒,空着时就倾斜。 (2)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唉!哪有满盈而不翻倒的呀!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人不可自满,要谦虚。 启示:做人也好,做官也罢,都要掌握一定的尺度。 我们不提倡不及,但也不能过而求之,以适度为最好。 欹器之所以倾翻,就是因为它盛水太多,超过了规定 的刻度,它本来不能盛那么多的水,你偏要让它盛那 么多的水,不翻那才叫怪呢。自然的法则告诉我们: 物极必反。凡事只要走向极端,必然走向反面,到头 来,不但想要的东西不能得到,就是连已经得到的也 会失去。由此可见,欹器的寓意,可谓深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 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 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 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 “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 而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 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1.解释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行不骑乘( ) ②亲裹赢粮( ) ③遂死于敌( ) ④起之为将( )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子 卒 也 而 将 军 自 吮 其 疽 何 哭 为? 3.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翻译: 4.吴起作为一个将军,亲自用嘴吮吸士兵的毒疮, 从侧面反映了怎样一个问题?
1.为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患取土远( ) A.担忧 B.忧患 C.疾病 D.得……病 (2)一举而三役济( ) A.过河,渡 B.成 C.接济 D.停止 2.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却以斥弃瓦砾灰尘壤实于堑中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将军被坚执锐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D.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给你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注释:爨:音cuan四声,烧火煮饭; 煤炱:读音, tai二声,黑烟灰。 1. 解释下加点词的含义。 (1)穷: (2)选间: (3)向: 2.翻译划线的句子: (1)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2)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 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3.从文中看,颜回是一个怎样的人?
4.读完本文之后,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 1.①骑马坐车 ②包 ③于是 ④做;担任 2.子 /卒 也 /而 将 军 自 吮 其 疽 / 何 哭 为? 3.有个长恶性毒疮的士兵,吴起用嘴替 他吮吸(毒疮)。 4.反映将军爱护士兵,士兵就更会为将 军卖命出力。
八、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 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 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履, 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 ,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 “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 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列御寇》
1. 解释下加点词的含义。 (1)穷:受困 (2)选间:片刻,一会儿 (3)向:刚刚 2.翻译划线的句子: (1)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 (2)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应该相信眼睛(看见)的,但是眼睛也不一定可信; 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 3.从文中看,颜回是一个怎样的人? 颜回是一个勤劳、节俭、诚实而又虔诚的人 4.读完本文之后,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 启示: 眼前未必为真实,要想了解一个人, 必须作深 入的了解。
1.(1)A (2)B 2. C 3.丁晋公于是命令从大街取土,没几天都成了大渠。 4.示例: (1)多读历史著作,学点运筹学的知识; (2)青少年应学科学、用科学; (3)做事要善于思考,学会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写出其中一点即可)
十、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 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 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 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 也?”晏子对曰: “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 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 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 内勿服,不逾月而国莫之服. 《晏子春秋》
1、解释加线的词语: (1)甚于王: (2)则王长幸子矣: (3)王适有言,必亟从命: (4)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
2、翻译下列句子: (1)此孝子所以养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2)夫人知王之不以己为妒也
参考答案: 1、(1)甚:深;(2)幸:宠爱 (3)适:如果 ;亟:赶快,立即 (4)揄:拔; 劓:割鼻子
参考答案: 1、(1)举:推举; (2)类:类似; (3)过:无意识 (4)尚:重视
2、(1) “‘举烛’,就是崇尚清明廉洁。要施行清明政策, 则应举荐贤才担任重任。 (2)国家虽然治理好,却不是信的本意。 寓意:做事情要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不能断章取义,穿凿附会
七、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十一、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 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 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 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 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 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 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宥坐》
【注释】 1.欹器:一种盛水的器皿,无水时歪向一边。 2.宥(yòu)坐之器:“座右铭”一样的器物。 宥坐: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
1、找出文中的四个通假字,并指出所通的字。 2、解释下列成语。 (1) 吮痈舐痔 (2)槁项黄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