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指导:话题作文能力分步提高(之十九)—文句有意蕴

合集下载

话题作文能力分步提高——符合文体要求

话题作文能力分步提高——符合文体要求

话题作文能力分步提高——符合文体要求(一)话题作文能力分步提高第一步:找到话题写话题作文首先要明确一个话题,然后对这个话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

第二步:准备素材准备素材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素材充分而丰富会让你的作文更加生动、精彩。

第三步:构思文章框架写好一篇好的话题作文需要一个合理的框架,构思好文章框架,把讲述的内容有机地串联在一起。

第四步:表达观点无论文章立场是正面还是反面,都需要有一部分的论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支撑自己的观点。

第五步:言简意赅作文不必过于繁琐,切记言简意赅。

把主题提到最高处,把论据交代清楚、分述明了即可。

写作重点:表达清晰明了,使文章内容易于理解。

从话题出发,依次分析、论述。

步步展开,不断拓展话题。

注意用词和句式的正确性,在重点处适当地进行强调。

用词分析:一定要注意用词准确、贴切。

使用恰当的专业术语和相关辅助词汇,有助于表达准确或生动。

在句式上有所创新并及时启示是不可少的。

在表达相同的内容时,要注意避免语言的单调和重复。

(二)话题作文能力分步提高写话题作文是考察能力和思维逻辑的一种绝佳体现。

分步提升,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下面是几个关键点:第一步:阅读素材阅读与话题相关的素材,能够为我们带来启发,拓宽我们的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表达。

第二步:总结要点总结是整个作文的关键。

通过阅读素材、受听讲座、参访讨论等方式,如何确定要点并据地性地分析,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

第三步:构思思路构思思路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要对整篇作文的框架和结构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不断的分析和拟定,才能形成一个完整起来的话题作文。

第四步:准确表达准确表达,是话题作文最为重要的特性。

把握好文章的写作风格,为讲述的内容提供支撑,使文章更加具有感染力。

写作重点:突出主题或者要点,叙述清楚感性而又理性的内容,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注意统一用词的规范与正确,不要过多引入个人情感,而要切实客观地把握主旨和内容。

用词分析:使用恰当、生动的词汇,是话题作文的关键。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写作技巧提升,展示语文魅力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写作技巧提升,展示语文魅力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写作技巧提升,展示语文魅力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些高中语文作文的写作技巧,以提升作文水平,展示语文的魅力。

作为高中生,写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

通过优秀的作文,我们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语文能力,还能表达思想、交流观点、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有什么样的写作技巧能够提升作文水平呢?接下来,我们将从选题、构思、表达、修辞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选题选题是写作的第一步,一个好的选题能够让文章有话题性、吸引人的特点。

那么,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写作题目呢?H1 选择与自己经历相关的题材选择与自己经历相关的题材,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容易产生真实感,也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描写一次旅行的经历,或者讲述一个有意义的亲友经历,这些题材都能够让我们有话可说,有情感可写。

H1 选择与时事热点相关的题材选择与时事热点相关的题材,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关注度,还能够体现出我们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和思考。

比如,我们可以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或者讨论教育改革的话题。

这样的题材不仅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而且还能展示我们的思辨能力。

H1 选择与文化传承相关的题材选择与文化传承相关的题材,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我们可以选择描写一本经典读物的读后感,或者讲述一个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

这样的题材不仅能够展示我们的文化素养,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文化自信。

构思选好了题目,接下来就需要进行构思。

一个好的构思能够使文章条理清晰,逻辑有序。

那么,如何进行构思呢?H2 列出要点在构思之初,我们可以先列出文章的要点。

比如,如果我们选择了描写旅行的题材,那么我们可以列出要点包括旅行的目的地、旅行的感受、旅行中的趣事等。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展开写作。

H2 设定文章的结构在构思时,我们可以设定文章的结构,即开头、中间和结尾。

开头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可以用一个问题、一个引语或者一个故事开头;中间要展开要点,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进行组织;结尾要给读者以启示或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与开头呼应,或者以一个反问句或者一个感叹句结尾。

高考语文 作文提分秘籍 立意

高考语文 作文提分秘籍 立意

2011高考作文提分秘籍10.高视阔步立意文章只有一个终极目的,那就是表意!“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确立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成败的关键。

没有中心立意的文章是肤浅杂沓而没有灵性的。

词句如衣饰,立意乃精魄。

过好立意关,当慎。

一是“意在笔先”,立意是战略决策问题,所谓“思路决定出路”。

即使先想到的是许多感性的事例材料,也要上升到理性的意旨上,才能正确地决定取舍和选取角度。

具体地说,写文章时要记得问自己:“你的文章有中心句吗?”文章所立之意,即中心句,应明确地在草稿纸上写出来,甚至用下加横线标出全文中心句,以避免无立意而行文;全文中要有中心句,甚至各段中有主句,这样有利于(阅卷者)阅读,有利于(写作者)写作;没有立好意而作文,后果不堪设想!二是立意要有“回答话题”的意识。

这是指立意要对准话题,如:“体贴”话题的立意——人生处处有体贴;细微的体贴见威力;我融化在体贴的温馨里。

又如“花一定要香吗”话题的立意——花不香也可以美;化作春泥的花更美丽……三是立意要追求“活”“深”“新”,要多方探寻,扬长避短,择优选取。

审题和立意密切关联,我们再将两者比较一下:审题——戴起你轻松的“镣铐”,立意——跳成我潇洒的“舞蹈”!“镣铐”下,不能步履蹒跚,“镣铐”下,须寻求舞姿的潇洒自如。

善于立意,是写高质量作文的关键。

下面分述一些立意技法以供借鉴。

所谓“高视阔步”,就是指作文要“大气”,有高足阔步之态、英特超迈之姿,写出气慨不凡的文采。

有高远的立意,要有才识。

有了才识,就具备了发展创新的意识和气量,就从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与选择目标的能力,就能形成独立之见,就有了超越平庸、钻坚仰高的气概和胆略;有了才识,就有了创造的自信和能力,面对机遇和挑战,全面充分地展示自我。

才识是高考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

一些同学立意不高远的主要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他们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小气”。

高中语文如何增强高考作文的文化底蕴专题辅导

高中语文如何增强高考作文的文化底蕴专题辅导

高中语文如何增强高考作文的文化底蕴专题辅导先解释两个概念。

所谓“文化”,按《现代汉语词典》,有“①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②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之意;所谓“底蕴”,按《现代汉语词典》,有“详细的内容”之意。

因此,“作文的文化底蕴”,就是指考生在文章中透过一般的叙事写景,谈古论今,能反映出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等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氛围、特征、风格,显示出考生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等等。

一篇有文化底蕴的作文,肯定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从而获得高分。

那么,考生怎样来写有“文化底蕴”的作文呢?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

一是作文的内容,二是作文的形式,主要是语言。

从作文的内容,主要有:1.善引名言或历史故事即考生在作文中,根据作文主旨,按照一定的线索或顺序,选取较多的较集中的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论或事情,以次显示作者丰厚的文化积淀。

注意,这里的“积淀”,是指考生将长期的大量的阅读、思考所积累的素材内化为自己的智慧的一部分,在写作时自然地涌出,贴切地组合。

切记,是自然融合,是考生自身思想、情感的一部分,不可分割,而不是为“引”而“引”,生搬硬套,那样就适得其反了。

大家可参看《面对大海》(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可点击: 进入“创新作文”栏目)。

再如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灵魂的膜拜》。

再如下语句:读李白,让我感受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旷世豪情;读李煜,让我体味到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世事沧桑;读余秋雨,让我感受生命恰似一段宁谧久远的“文化苦旅”;读冰心,使我真的不再“斯人独憔悴”。

(《生活有了“你”(文学),才显得美丽》)荆柯刺秦王,遗憾,偏偏没有刺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运来火种,遗憾,偏偏被宙斯钉在高加索的山崖上;屈原忠心耿耿,遗憾;偏偏碰上了昏庸的楚怀王;岳飞挥师北上,正欲直捣黄龙府,遗憾;偏偏被十二道金牌招回临安。

(《生活有了“遗憾”,才显得美丽》)2.新解历史故事、人物或经典著作,翻出新意即考生在作文中,运用文化的眼光,对事物作详细、周密的观察与评判,或者对相应的人和事发表与传统看法一致却又包含个人认识的见解,或者,对相应的人和事发表与传统看法不一致个人的独特见解。

话题作文能力分步提高(之十九)—文句有意蕴

话题作文能力分步提高(之十九)—文句有意蕴

话题作文能力分步提高(之十九)—文句有意蕴【能力解说】文句有意蕴主要是指在叙事、抒情一类的文章中,语言不直白,不浅露,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让读者有咀嚼、回味的余地。

文句富有意蕴,启迪人思考,给人以教益。

【策略解读】抒情性较强的文章,在用语上不可一览无余,过于平淡无味。

文章描写要有情境,用语要含蓄,要能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要能促使读者去思考;特别是关键地方的用语,含蓄、有意蕴会使内容更丰富,更耐人寻味,更有意境,更有深度。

当然,语言上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能达到的,它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写作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提高。

1.形象表达。

运用象征、比喻、拟人、双关、婉曲等等手法,形象化地抒发情感、发表见解。

比如,不说我很悲伤,而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说女人和男人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而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说没有钱,而说囊中羞涩,说与孔方兄无缘,说‘老人头’不多……都颇有意蕴。

类比也是一种形象化方法,它通过此类与彼类的对比说明抽象的道理。

如: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处,或天空,或烟霭,或流水,或远方,使得画面境界空灵,意趣无穷。

……作为文学大师,鲁迅先生也喜爱‘空白’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

2.注重引用。

恰当地引用一些精辟的名言警句,能收到言简意丰、增添文采的效果。

如:面对玫瑰的艳丽,‘离离原上草’的我不会叹息;面对高山的峻拔,‘低矮黄沙土丘堆’的我不会自卑;面对别人的荣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我不会忧伤但是,禁止以引用代替自己的议论。

引用仅仅是表达个人观念的手段,不是目的。

但是有考生以引代议,一引便万事大吉,造成了缺乏个性、潦草肤浅的弊病。

3.移花接木。

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以及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传说等,这些材料表现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和总结,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或哲理,具有永久的魅力。

在写作时,恰当地借用,或者作为论据来形象说理,或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此予以加工、演绎、包装,即进行再创作……都能增强作文的意蕴。

高中作文指导:提升写作水平,展现个性魅力

高中作文指导:提升写作水平,展现个性魅力

高中作文指导:提升写作水平,展现个性魅力引言在高中阶段,作文是学生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写作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和魅力。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高中作文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并展现个性魅力。

提升写作水平的方法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提升写作水平的关键。

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建议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作品,如文学经典、报纸杂志、散文随笔等,用心欣赏其中的语言韵律和表达技巧。

积累词汇和短语写作中的词汇和短语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

因此,学生需要不断积累词汇和短语,使自己的表达更加准确和丰富。

可以通过背单词、阅读高水平的作品、参加写作班等方式来积累词汇和短语。

此外,学生还应学会灵活运用这些词汇和短语,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写作需要有条理的思维和清晰的逻辑关系。

因此,学生需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使自己的文章有层次、有逻辑。

可以通过参加辩论、关注社会、进行逻辑思考等方式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另外,学生在写作时要尽量避免主题的跳跃和逻辑的混乱,使文章更加通顺和连贯。

多练习,不断修改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

学生需要多写多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不断探索自己的风格。

此外,学生在完成一篇作文后应进行修改,将不足之处改正。

通过不断修改和完善,学生的作文水平将会得到提升。

展现个性魅力的方法寻找自己的写作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学生应该通过不断练习和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和叙述角度,找到最能展现自己个性和魅力的方式。

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才能让作文更具个性化和独特性。

注重情感表达作文不仅是语言的表达,还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

学生在写作时应注重情感的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高中作文写作提分秘籍

高中作文写作提分秘籍

高中作文写作提分秘籍在高中阶段,作文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作文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展示思维、培养逻辑、提升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然而,很多学生在作文写作方面存在困惑和不足。

本文将提供一些高中作文写作的提分秘籍,帮助学生们在作文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审题准确,合理构思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

只有正确理解题目的要求,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品。

在审题过程中,可以先画出思维导图,将自己的想法有条理地展示出来。

构思时不要急于下笔,要先确定好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标。

二、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精准性作文是一种语言表达的艺术,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精准性对提高作文分数至关重要。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用词恰当,避免过于普通的词汇,可以适当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感官描写,提升文章的艺术性。

同时,句子的结构要多样化,尽量避免重复和呆板。

三、加强逻辑思维,合理组织内容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逻辑思路和合理的组织结构。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段落的过渡和衔接,确保文章结构上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可以通过使用一些连接词,如“首先”、“其次”、“然而”等来帮助组织段落和句子的逻辑关系。

同时,观点和论据要有逻辑性和权威性,可以引用一些实例和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四、增加文学感和修辞技巧的运用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作文中运用一些文学感和修辞技巧可以让文章更具魅力和亮点。

比如,可以适当运用排比、夸张、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升文章的文学性。

此外,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或文学作品中的句子,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厚度。

五、勤加练习,积累素材作文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

要想写出好的作文,需要勤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可以多读一些名家作品,学习他们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

同时,可以积累一些优秀的句子和素材,以备写作时使用。

总之,高中作文写作提分秘籍包括审题准确,合理构思;注意语言准确性和表达精准性;加强逻辑思维,合理组织内容;增加文学感和修辞技巧的运用;勤加练习,积累素材等方面。

高中语文作文写作秘籍如何提升作文的文化深度

高中语文作文写作秘籍如何提升作文的文化深度

高中语文作文写作秘籍如何提升作文的文化深度高中语文作文写作秘籍——如何提升作文的文化深度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要求我们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功底,更需要在文化深度上有所体现。

那么,如何提升作文的文化深度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秘籍。

一、开阔视野,增长才情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应该多读书、多看报、多接触各类文化,尤其要注重扩充文化知识面。

读经典名著是提升自己文化深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从国内外的名著中学习到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和文化内涵,对于作文的深度思考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关注时事、社会热点话题,通过收听新闻、参与讨论等方式来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对社会文化的敏感性。

当我们在写作时能够融入一些时事背景或社会问题,作文的文化深度就会得到提升。

二、注重论证,深入探究高中作文除了要求我们在语言表达上有一定功底外,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论证能力和批判思维。

写作时,我们可以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究和分析来提升作文的文化深度。

在论证方法上,我们可以使用比喻、引用名言、举例说明等手法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文化现象的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剖析,使作文具有更高的文化价值。

三、用词精准,展示修养高中作文中,用词的准确性和精准性直接反映了我们的语言修养和文化素养。

为了提升作文的文化深度,我们应该学会运用一些高级词汇和成语,避免使用太多口语化的词语。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修辞手法的运用来提升作文的文化深度。

比如,使用比喻、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具文学性和艺术性。

但是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应该恰到好处,不要过多地使用,以免影响整体的语言表达。

四、剖析背后的哲学与思考在写作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深入剖析背后的哲学和思考,提升作文的文化深度。

当我们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哲学思维的运用来进行思考和论证。

例如,当我们面对道德问题时,可以借鉴伦理学的观点进行分析;当我们面对人生的困惑时,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和解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作文指导:话题作文能力分步提高(之十九)—文句有意蕴
【能力解说】
文句有意蕴”主要是指在叙事、抒情一类的文章中,语言不直白,不浅露,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让读者有咀嚼、回味的余地。

文句富有意蕴,启迪人思考,给人以教益。

【策略解读】
抒情性较强的文章,在用语上不可一览无余,过于平淡无味。

文章描写要有情境,用语要含蓄,要能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要能促使读者去思考;
特别是关键地方的用语,含蓄、有意蕴会使内容更丰富,更耐人寻味,更有意境,更有深度。

当然,语言上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能达到的,它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写作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提高。

.形象表达。

运用象征、比喻、拟人、双关、婉曲等等手法,形象化地抒发情感、发表见解。

比如,不说“我很悲伤”,而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说“女人和男人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而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说“没有钱”,而说“囊中羞涩”,说“与孔方兄无缘”,说“‘老人头’不多”……都颇有意蕴。

类比也是一种形象化方法,它通过此类与彼类的对比说明抽象的道理。

如:“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处,或天空,或烟霭,或流水,
或远方,使得画面境界空灵,意趣无穷。

……作为文学大师,鲁迅先生也喜爱‘空白’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


.注重引用。

恰当地引用一些精辟的名言警句,能收到言简意丰、增添文采的效果。

如:“面对玫瑰的艳丽,‘离离原上草’的我不会叹息;面对高山的峻拔,‘低矮黄沙土丘堆’的我不会自卑;面对别人的荣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我不会忧伤……”
但是,禁止以引用代替自己的议论。

“引用”仅仅是表达个人观念的手段,不是目的。

但是有考生以“引”代“议”,一“引”便万事大吉,造成了缺乏个性、潦草肤浅的弊病。

.移花接木。

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以及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传说等,这些材料表现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和总结,蕴含着丰富的内
涵或哲理,具有永久的魅力。

在写作时,恰当地借用,或者作为论据来形象说理,或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此予以加工、演绎、包装,即进行再创作……都能增强作文的意蕴。

高考有考生虚构了昭君在出塞前心灵抉择的故事,添加了幼蛾赴火等情节,极富意蕴。

.留有余地。

质朴的语言让读者易于理解,平易近人,但质朴不等于简单,不等于浅陋。

如果能在质朴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深刻的思想,让读者深入思考,这样质朴就和深邃结合在一起了。

含蓄的语言能使读者体会朦胧美,使文句之中有言外之意。

这种暗示的方法也会取得好的效果。

别忘了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

作品的真正魅力在于是否留下了读者再创作的空间。

当作者的创作结束时,正是读者再创作的开始,这样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如果不能通过你的创作引发读者联想和想像,或是进行再创作的话,那么,这样的作品不
是成功的。

总之,优秀的文章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不管是明白如话还是委婉含蓄,总有一些文句言简意赅,辞约旨丰。

或蕴含生活哲理,人生真谛,给人以理智的启发,使人深刻地思索;或饱含深厚的情感,独特的体验,使人感悟到人生的况味,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这样的文章,篇中有余意,句中有余味,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

这类文章是最受阅卷者青睐的。

【策略解读】
话题:心灵的选择
轻重之间
读过一些书,长久地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我终于发现人生的过程其
实就是一个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

我也因此而洞悉了我自己,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很轻浮和随便的人,因此在我的心中,我为自己暗暗选择了沉重。

与上几辈命运坎坷的知识者相比,我们当代青年确实算得上幸运,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据说是延续着永世长存的欢乐的年代。

但是,这些却无法解释我心中不时袭来的焦灼,那是些黑暗的影子吗?读着胡风的受难史,我常常感到心悸。

胡风鲠直,鲁迅的一句不相干的话多么像一条谶语。

骨头像根鱼刺似的,其实根本不能跟强权一碰。

足球所带来的举世狂欢刚刚结束,面对着他们的笑语的和谐谈,我只好强迫自己走开。

巴德门松曾经说过:你只有一个问题,选择轻松或是沉重。

我独自徘徊的结局,那是我自己选择的命运。

我常常在想,生活并没有强加给我们这代人多少的磨难,我们何必自己折磨自己,使自己的心灵受苦呢。

佛法说:人生是苦难。

整个佛法说来说去都是在教给人们超脱的艺术。

我想,我们这代人有关苦难的记忆都是书本加给我们的,我们内心的痛苦与颤栗皆来自上一代人的遗传。

于是,我检点自己曾经阅读过的书籍。

我发现那些所谓的给人快乐和轻松的文字都如一世浮云般随风而逝,惟有那些受难者的形象常留在我的心中:史迁笔下那个“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投水而死,魂归楚地的精神居士——空桑三山的屈原;鲁迅笔下那个永远也无法息下,不断走向黑暗坟墓的过客;张承志笔下那些为着自己的信仰,随时孕育着牺牲的渴念的战士。

他们都一世受苦,但我却通过他们观照出了生的沉重和意义。

于是我明白,在空中作毫无背负的舞蹈,虽行动自由而毫无意
义。

有好一段时间,我独自在自己家门口那个公园外一条偏僻的小路上徘徊,看着公园里那些或是兴奋或是疲倦的游客,却并不因此而有神往之意,我只能独自完成我所选择的如浩渺孤星般的一世逆行。

解析:这篇文章通过写“我为自己暗暗选择了沉重”,反映了作者深沉的思考。

“沉重”是一种责任感,是一种勇敢者的胸襟,是一种对待人生之路之难而进行的选择。

全文内容意蕴深厚,让人回味不已。

第一,多用警句。

如第五段中“于是我明白,在空中做毫无背负的舞蹈,虽行动自由而毫无意义”,诠释了自己对“沉重”的理解。

第二,多用凝练的句子。

如“我只能独自完成我所选择的如浩渺孤星般的一世逆行”,语言非常凝练,表明了自己坚信于自己的选择而毫不动摇的信念。

第三,用语形象。

如“那
些所谓的给人快乐和轻松的文字都如一世浮云般随风而逝”,形象地说明惟有“沉重”的文字才能流芳千古。

第四,换一种说法。

如“长久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实际上说的就是把别人的书看来看去这层意思,换了一种说法,读起来饶有趣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