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注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注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翻译】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
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注释】秋高:秋深。
怒号(háo):大声吼叫。
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
三,泛指多。
挂罥(juàn):挂着,挂住。
罥,挂。
长(cháng):高。
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
塘,一作”堂“。
坳,水边低地。
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忍能,忍心如此。
对面,当面。
为,做。
入竹去:进入竹林。
呼不得:喝止不住。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诗赏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诗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⑴,卷我屋上三重茅⑵。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⑶,下者飘转沉塘坳⑷。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⑸。
公然抱茅入竹去⑹,唇焦口燥呼不得⑺,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⑻,秋天漠漠向昏黑⑼。
布衾多年冷似铁⑽,娇儿恶卧踏里裂⑾。
床头屋漏无干处⑿,雨脚如麻未断绝⒀。
自经丧乱少睡眠⒁,长夜沾湿何由彻⒂!安得广厦千万间⒃,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⒄,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⒅!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⒆,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0)!【注释】⑴秋高:秋深。
怒号(háo):大声吼叫。
⑵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
三,泛指多。
⑶挂罥(juàn):挂着,挂住。
罥,挂。
长(cháng):高。
⑷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
塘,一作”堂“。
坳,水边低地。
⑸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忍能,忍心如此。
对面,当面。
为,做。
⑹入竹去:进入竹林。
⑺呼不得:喝止不住。
⑻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⑼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⑽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
衾,被子。
⑾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
恶卧,睡相不好。
裂,使动用法,使……裂。
⑿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
屋漏,根据《辞源》释义,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
“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⒀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雨脚,雨点。
⒁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⒂沾湿:潮湿不干。
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唐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通用5篇)

唐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唐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舌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释】:三重(cóng):三层。
挂罥(juàn):挂结。
罥,挂,缠绕。
塘坳(āo):低洼积水的地方。
坳,低洼的地方。
忍能对面为盗贼:忍心当面作“贼”。
忍能:竟能忍心这样干。
能,作“这样”解。
入竹去:跑进竹林。
竹,竹林。
唇焦口燥呼不得:呼喊得唇焦口燥仍然没有效果。
俄顷:不一会儿。
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向昏黑:将近天黑的时候。
向,趋向、将近。
布衾:布被。
娇儿恶卧踏里裂:指稚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烂了。
骄儿,爱儿。
恶卧:睡相不好,两脚乱蹬。
床头:一作“床床”。
雨脚如麻:形容漏进屋子里的雨水密集。
丧乱: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怎样才能熬到天亮呢?彻,彻晓,达旦。
安得:哪得,哪有。
是欲得而不能得的假设语气。
大庇:全部遮盖、保护起来。
庇(bì),遮蔽。
寒士:士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当是泛言贫寒的人们。
突兀(wù):高耸的样子。
见,同“现”。
【译文】: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赏析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死亦足一作:死意足)——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及注释译文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
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注释秋高:秋深。
怒号(háo):大声吼叫。
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
三,泛指多。
挂罥(juàn):挂着,挂住。
罥,挂。
长(cháng):高。
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
塘,一作”堂“。
坳,水边低地。
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下者飘转沉塘坳。
】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归来倚杖自叹息。
】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捱到天亮。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风雨不动安如山。
】(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以及翻译

《茅舍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响马。
公开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回来倚杖自惋惜。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季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隔离。
自经丧乱少睡眠,永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若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字词解说:⑴秋高:秋深。
怒号(háo):高声吼叫。
⑵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
三,泛指多。
⑶挂罥(juàn):挂着,挂住。
罥,挂。
长(cháng):高。
⑷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
塘,一作”堂“。
坳,水边低地。
⑸忍能面盗:竟忍心当面做“”。
忍能,忍心这样。
面,当面。
,做。
⑹入竹去:入竹林。
⑺呼不得:喝止不住。
⑻俄(qǐng):不久,一会儿,刻之。
⑼秋季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森浸蒙,黑了下来。
⑽布衾(qīn):布的被子。
衾,被子。
⑾儿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
卧,睡相不好。
裂,使用法,使⋯⋯裂。
⑿床屋漏无干: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
屋漏,依据《辞源》,指房子西北角,先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此后照耀来。
“床屋漏”,泛指整个房屋。
⒀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断,像下垂的麻一密集。
雨脚,雨点。
⒁(sāng)乱:乱,指安史之乱。
⒂沾湿:湿润不干。
何由: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
⒃安得:如何能获得。
广厦(shà):敞的大屋。
⒄大庇(bì):所有掩盖、掩起来。
庇,掩盖,掩。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翻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翻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释:(1)秋高:秋深。
(2)挂罥(juàn):挂着,挂住,缠绕。
罥,挂。
(3)长:高。
(4)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
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
坳,水边低地。
(5)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能,如此,这样。
(6)入竹去:走进竹林。
竹,竹林。
(7)呼不得:喝止不住。
(8)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9)秋天漠漠向昏黑(hè):指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
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向,渐近。
(10)布衾(qīn):棉被。
(11)娇儿恶卧踏里裂:指儿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坏了。
恶卧,睡相不好。
(12)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
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
“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13)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向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雨脚:雨点译文: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盗贼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感叹自己的不幸和世态悲凉。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秋高:秋深( 2)三重茅:几层茅草。
三,表示多数。
(3)挂?( JUN ):挂,缠绕。
( 4 )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 5 )忍能:忍心如此。
( 6 )俄顷:一会儿。
( 7 )漠漠:乌云密布的样子。
( 8 )向:渐近,将近。
( 9 )恶卧:睡相不好。
( 10 )雨脚如麻:形容雨水密集。
雨脚:雨点( 11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 12 )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
彻,通,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
( 13)安得:哪里能得到。
( 14 )大庇( B ) :全部遮盖、保护起来。
庇,遮蔽、保护。
( 15 )突兀:高耸的样子( 16 )见:同“现”,出现。
八月,秋已深了,大风怒吼,把我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
茅草翻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
南边村庄上的一群儿童,欺侮我年老体弱,竟忍心如此当面作“贼”,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由于唇焦口干已不能再呼喊,只好拄着拐杖回来,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云层墨黑,秋天的天空乌去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
盖了多年的布被,又硬又冷,像铁似的,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子都蹬破了。
因为屋漏,床头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可如麻似的密集的雨点仍旧下个不停。
我自从经过安史之乱后,一直睡眠不好,这漫长的黑夜,到处都是湿漉鹿的,如何挨到天亮呢!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风雨中岿然不动,安稳如山!啊!什么时候我眼前能耸立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独破,受冻至死,也是心满意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生平及代表作
•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岁以前)
《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
•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至四十四岁)
《兵车行》、《丽人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三、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月夜》、《春望》、《哀江头》“三吏”、“三别”。
• 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杜
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 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 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 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等。初唐诗人杜审言 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 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 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 尊称为“诗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 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 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 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
教 学 目 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理解诗的内容。 2、培养朗读能力,在诵读中 进一步感悟。 3、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人 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 的优秀品德。
朗读诗文
•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 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 名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朗读诗文,熟悉诗文内容
• 第一节:写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 • 第二节: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息, 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之态。 • 第三节:写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是作 者多年来贫困生活的写照。 • 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美好理想。
拓展延伸
• 你能说出杜甫其他表达忧国忧民情 感的诗句吗?
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