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精彩段落
《昆虫记》第七章绿蝈蝈好句赏析

《昆虫记》第七章绿蝈蝈好句赏析
1.“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法布尔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绿蝈蝈的外貌,突出了其美丽、优雅的特点。
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大翼比作纱,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绿蝈蝈轻盈的身姿。
2.“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法布尔将绿蝈蝈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和特征,通过拟人的手法将其比喻为拉琴的歌手,表现出对绿蝈蝈的深厚喜爱。
同时也体现了绿蝈蝈在歌唱方面的天赋和魅力。
3.“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
”法布尔用“麻烦”一词来形容喂养绿蝈蝈的困难,这不仅表现了他对绿蝈蝈悉心照料的用心,也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显得亲切自然,充满文学笔法。
昆虫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批注

以下是一些从昆虫记中摘录的引人入胜的句子和段落:L ”我不能变成一个昆虫,因为人类的荣誉不能承受这样的侮辱。
”.“我的生活中没有任何的事情,我只是机器上的一个零
部件, 只为别人的利益而存在。
”.“他们把我的命运与我的身
体捆绑在一起,我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那是
一个充满了昆虫的世界,他们的存在和行为方式使我反思了人
类社会的问题。
”
2.”我变成了一个昆虫,但我仍然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我感到
孤独、害怕、沮丧,但同时也有希望和渴望重新回到人类的世界。
”.“在昆虫世界里,我发现了人类社会中的冷漠和自私,以及相互关怀和友爱的缺失。
”这些句子和段落展示了昆虫记
中的主要主题和情感,包括人类自我感觉过于自大,生活在固
定的身份和角色中,以及反思人类社会的问题和冷漠。
同时,它也表达了希望和渴望重新回到人类的世界,并寻找更多人性
和关怀的可能性。
昆虫记好句好段摘抄

昆虫记好句好段摘抄
摘要:
1.昆虫记简介
2.昆虫记中的优美句子
3.昆虫记中的精彩段落
4.昆虫记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Jean-Henri Fabre)的一部代表作。
这本书是通过对昆虫的研究和观察,展现了作者对昆虫世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在这部作品中,法布尔以优美的文字和丰富的知识描绘了昆虫们的生活,让读者对昆虫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在《昆虫记》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如:“蚂蚁是勤劳的工人,它们从不偷懒。
”、“蜜蜂是花的信徒,它们传播着花的信仰。
”等等。
这些句子既表现了作者对昆虫的尊重和热爱,也传递了昆虫们勤劳、敬业的生活态度。
除了优美的句子,书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段落。
例如,作者描述蚂蚁搬运食物的过程:“蚂蚁们排成一队,有条不紊地搬运食物。
它们的队伍宛如一条黑色的链条,坚韧而灵活。
”这一段生动地描绘了蚂蚁们的团结和勤劳,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这一场景。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科学著作,也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
它让我们看到了昆虫世界的奇妙和丰富,也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珍爱生命。
这部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昆虫记优美段落摘抄

《昆虫记》优美段落摘抄摘抄段落一原文:这时候它的颜色是红白色,在变成檀木的黑色之前,它是要换好几回衣服的,颜色渐黑,硬度渐强,直到披上角质的甲胄,才是完全长成的甲虫。
赏析:这段话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甲虫成长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和形态发展。
作者用“换好几回衣服”来形容甲虫在成长过程中外皮的不断更换,既形象又富有童趣。
同时,“披上角质的甲胄”则准确地描绘了甲虫成熟后的坚硬外壳,让读者对甲虫的形象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摘抄段落二原文: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作用,可以吓退天敌。
赏析:这段话通过比喻和列举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瓢虫的外形特征。
作者将瓢虫的身体比作“半粒豌豆”,既突出了其小巧可爱的形象,又让读者对其大小有了具体的感知。
同时,对瓢虫鞘翅颜色和斑纹的详细描述,不仅展现了瓢虫外表的多样性,还揭示了其鲜艳颜色背后的生存智慧——警戒天敌。
这种描写方式既富有文学性,又充满了科学性。
摘抄段落三原文: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赏析:这段话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甲虫和石蚕之间的斗争过程。
作者赋予水甲虫以“野蛮”、“凶狠”等人类性格特征,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立体。
同时,“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这一细节描写,则准确地捕捉了水甲虫在失去食物后的沮丧和无奈情绪,让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目睹这一场景。
这种描写方式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还让读者对昆虫世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昆虫记》30个精彩语段摘抄

1、但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的把它压紧。
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
接下来,这个残暴的恶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
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
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2、在那些建筑物外表不可思议的千变万化之中,却依然存在着秩序和一致。
树干总是一成不变,树叶却时落时生。
3、当掘地蜂经过蜂巢的门口的时候,无论它是要出远门,还是刚从远游中归来,睡在门口,已经等待许久的蜂螨的幼虫,便会立刻爬到蜜蜂的身上去。
它们爬进掘地蜂的绒毛里面,抓得十分紧,无论这只掘地蜂要飞到多么遥远的地方去,它们一点儿也不担心自己有跌落到地上去的危险。
因为它们抓得太紧了。
之所以要采用这样的方法,它们惟一的目的就是想借助蜜蜂强壮的身体,将它们带到那些储有丰富的蜜的巢里去。
4、临近沟渠的时候,它当然就会注意到这件可喜的事情,于是就匆匆忙忙地跑过来取水边这一点点十分宝贵的泥土。
它们不肯轻意放过这没有湿气的时节极为珍稀的发现。
5、虫在自己已经成熟可以蜕皮时,便用后腿爪和关节部分抓住网纱,前腿曲折,交叉在胸前。
鞘翅的鞘——三角形翼端打开了尖顶,并向两侧张开。
之后有两条长带子由中间竖起来,这便是它蜕皮的开端。
6、那些石头至今一定还记得,当时他深沉而悲悯的叹息,炽热的手指仿佛一团燃烧的火焰,感知到他痛苦地摸索人性的心脏的历程。
7、在池塘的底下,躺着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
有时候,小小的田螺们会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小心翼翼地慢慢张开它们沉沉的盖子,眨巴着眼睛,好奇地展望这个美丽的水中乐园,同时又尽情地呼吸一些陆上空气;水蛭们伏在它们的征服物上,不停地扭动着它们的身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成千上万的孑孓在水中有节奏地一扭一曲,不久的将来它们会变成蚊子,成为人人喊打的坏蛋。
昆虫记优美段落加赏析

昆虫记优美段落加赏析
昆虫记是一部优美的作品,作者是美国著名的森林作家罗伯特米勒。
他用充满生机的文字描绘了众多的自然风景以及虫蛇、鸟兽等昆虫们的精彩生活。
一、优美段落
1、“我感到天空非常安静,仿佛天地间只有我和翅膀拍打的声音,把整个世界包围在其中。
”
这段话来自《昆虫记》中米勒对天空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清新幽静的大自然之中,体会到自在、自由、纯净无暇的感觉。
通过米勒用语言表达的虚实转换,以及大自然的静谧平和,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景色,也让人们知道了大自然的壮丽。
2、“突然,空气中一阵阵阵鸟的啼鸣,将我带入了一个另一个世界..”
这句话出自《昆虫记》的一段,米勒描写的此景象令人惊艳:由空气中传出的鸟叫声,将他带入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它让我们明白了大自然的美,也教会我们要表达真挚的热情,才能真正拥有一份精彩的人生。
二、赏析
《昆虫记》是米勒开创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森林文学,它以细腻的文字和精彩的绘画,让读者有一种亲临森林、融入自然的感觉。
米勒的文字清新淡雅,又细腻深刻,让人们能够真正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在《昆虫记》的优美段落中,米勒融入了大量有关大自然和动物们的极致描写,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同时也给予人们一种忘我、放松、拥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米勒描绘的这些优美的景象,不仅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更使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与宇宙的深深关系,让我们的心灵也随着飞翔的小鸟,直达天空最深处。
总之,《昆虫记》是一部极富想象力的作品,其中的优美段落也是它的一大亮点。
米勒的语言描写清新纯净,表达的抒情十分优美,使人们能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魅力,并被米勒的文字深深感动。
昆虫记第5章好段摘抄

昆虫记第五章段落摘抄11、在池塘的底下,躺着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
有时候,小小的田螺们会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小心翼翼地慢慢张开它们沉沉的盖子,眨巴着眼睛,好奇地展望这个美丽的水中乐园,同时又尽情地呼吸一些陆上空气;水蛭们伏在它们的征服物上,不停地扭动着它们的身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成千上万的孑孓在水中有节奏地一扭一曲,不久的将来它们会变成蚊子,成为人人喊打的坏蛋。
2、我已经说过,古代埃及人以为神圣甲虫的卵,是在我刚才叙述的圆球当中的。
这个已经我证明不是如此。
关于甲虫被放卵的真实情形,有一天碰巧被我发现了。
3、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蚌蛛”在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蚌蛛”,其实那是豉虫们在开舞会呢!4、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做用,可以吓退天敌。
它那如钹一样高亢的歌声,终日在我的耳边回,提醒我去观察它生活的细节。
5、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厌恶它歌声中的烦吵浮夸。
6、蜘蛛:在六种园蛛中,通常歇在网中央的只有两种,那就是条纹蜘蛛和丝光蜘蛛。
它们即使受到烈日的焦灼,也绝不会轻易离开网去阴凉处歇一会儿。
至于其他蜘蛛,它们一律不在白天出现。
它们自有办法是工作和休息两个互不相误,在离开它们的网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隐蔽的场所,是用叶片和线卷成的。
白天它们就躲在这里面,静静地,让自己深深地陷入沉思中。
7、假使那贼安然逃走了,主人艰苦做起来的东西,只有自认倒霉。
它揩揩颊部,吸点空气,飞走,重新另起炉灶。
8、在这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连那凶狠强壮的猫头鹰都不敢轻易离开巢,可孔雀蛾却能果断地飞出来,而且不受树枝的阻挡,顺利到达目的地。
它们是那样的无畏,那样的执着,以至于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它身上没有一个地方被刮伤,哪怕是细微的小伤口也没有。
昆虫记的精彩段落摘抄点评以及仿写

昆虫记的精彩段落摘抄点评以及仿写《昆虫记》是法国作家让·亨利·法布尔创作的一部动物小说,以其细腻、深刻的观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而闻名。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赋予了昆虫以人性化的形象,描绘了它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展现出了丰富的意蕴和内涵。
下面将从精彩段落的摘抄、点评以及仿写三个方面展开对《昆虫记》的探讨。
精彩段落摘抄1. "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他仿佛是一个教会的牧师,在他的小教堂要不然是流淌着水,要不然是部分破碎的骨头和泥土。
"这段文字通过对“他”的形象描绘,展现了他对“小教堂”的独特感悟和对它的依恋,在简洁的语言中呈现了一种微妙的内心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2. "在这个精致的屋子里,每一个空间,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昆虫的香味。
"这句话通过对屋子内部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细节的观察和对昆虫生活的深入了解,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昆虫世界的奇妙魅力。
3. "当泥土被移开,光线洒入,昆虫走出地底的那一刹那,他们仿佛是走出了时间的隧道,重新见到了太阳和风。
"这段文字通过对昆虫从地底走出的情景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昆虫的生存状态和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对精彩段落的点评这些精彩段落充分展现了作者对昆虫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深刻揣摩,将昆虫赋予了人性化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昆虫世界的热爱和尊重。
这些文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文学功底和观察力,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昆虫的生活方式和状态,对昆虫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仿写在仿写《昆虫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视角和观察力出发,尝试以昆虫的身份来观察世界,描绘昆虫们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
比如可以描写昆虫如何在细小的空间中建造自己的家园,如何感知外界的光线和气息,如何与其他昆虫互动和交流等等。
通过这种仿写,可以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深刻内涵,同时也能进一步拓展对昆虫世界的想象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记精彩段落.txt12思念是一首诗,让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读出韵律来;思念是一阵雨,让你在枯燥的日子里湿润起来;思念是一片阳光,让你的阴郁的日子里明朗起来。
《昆虫记精彩段落》
蝉"为饥饿所驱"/"为口渴所苦"
当我考察它们的储藏室时,我是用手斧来"开掘"的。
这个开掘用在这里很生动.
"其实,它的"举措"简直像矿工或是铁路工程师一样。
矿工用支柱支持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
"这个句子比喻用得很贴切.
然后,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腾起在空中,只有一点固着在旧皮上,翻转身体,使头向下,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这个竭力开窍得很贴切.
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
表达出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这样几下抖动便去掉了舍腰蜂刚刚初具规模的窠巢,就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它的蜂巢居然已经有一个橡树果子那样大了,真让人始料不及。
它们可真是一些让人惊奇的小动物。
"充分表现舍腰蜂的能力.
"临近沟渠的时候,它当然就会注意到这件可喜的事情,于是就匆匆忙忙地跑过来取水边这一点点十分宝贵的泥土。
它们不肯轻意放过这没有湿气的时节极为珍稀的发现。
"
昆虫记读后感
抿一口茶,心情略微激动地开始阅读一本书——《昆虫记》,它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曰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
法布尔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他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
《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这给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了现代文明。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就是这样一个奇迹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而且,这本书有很强的可读性。
它的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在
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难怪鲁迅先生将《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昆虫记》也很有真实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临其境。
被我因为厌恶而忽视太久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
是《昆虫记》,让我重新喜欢上了这些小生灵,发现它们并不讨厌,相反,还有很多可爱之处;是《昆虫记》,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
《昆虫记》不同与小说,它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独自的,安静的,是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和艰辛。
《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
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
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