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导学案

合集下载

《酶的制备和应用》 导学案

《酶的制备和应用》 导学案

《酶的制备和应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酶的来源和提取方法。

2、掌握酶的分离和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3、理解酶的固定化方法及其优缺点。

4、认识酶在工业、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二、知识梳理(一)酶的来源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动物体内的酶如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植物中的酶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微生物是工业生产酶的重要来源,因其生长快、易于培养和基因改造。

(二)酶的提取1、细胞破碎机械破碎法:通过研磨、匀浆等方式破坏细胞,使酶释放出来。

化学破碎法:使用化学试剂如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等破坏细胞膜。

酶解法:利用溶菌酶等酶类分解细胞壁。

2、提取液的选择考虑酶的溶解性和稳定性,选择合适的缓冲液,维持一定的 pH 和离子强度。

(三)酶的分离和纯化1、沉淀法盐析沉淀:向酶溶液中加入高浓度的盐,使酶蛋白沉淀。

有机溶剂沉淀:加入有机溶剂降低酶溶液的介电常数,导致酶沉淀。

2、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根据酶蛋白的电荷差异进行分离。

凝胶过滤层析:依据分子大小分离酶蛋白。

亲和层析:利用酶与特定配体的特异性结合进行分离。

3、电泳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于分析酶的纯度和分子量。

(四)酶的固定化1、固定化方法吸附法:利用物理吸附将酶固定在载体表面。

共价结合法:酶与载体通过共价键结合。

包埋法:将酶包埋在凝胶或半透膜中。

2、固定化酶的优点可重复使用,降低成本。

稳定性提高,易于储存和运输。

易于与产物分离,提高产品质量。

(五)酶的应用1、工业领域食品工业:用于酿造、乳制品加工、果汁澄清等。

纺织工业:用于纤维改性、生物脱胶等。

洗涤剂工业:添加蛋白酶、脂肪酶等提高去污能力。

2、医学领域疾病诊断:作为检测指标诊断疾病。

疾病治疗:如溶栓酶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

3、农业领域生物农药:利用酶制剂防治病虫害。

饲料加工:添加酶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三、例题解析例 1:在提取某植物中的酶时,选用了机械破碎法,以下哪种工具最适合?()A 研钵B 离心机C 超声波破碎仪D 透析袋解析:研钵常用于植物细胞的机械破碎,通过研磨使细胞破碎释放酶。

酶-导学案(第二节)

酶-导学案(第二节)

龙江一中“问题导学、探索发现”高一生物学科导学案.五酶的本质的发现13.酶的本质:大多数是,少数是。

六实验—对照实验14、实验过程中因素称为变量。

其中人为变量称做自变量,在对照实验中只有自变量(相同、不同)这叫原则,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

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

对照实验中要保持相同,这叫等量原则。

15.叫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中的组叫实验组,的组叫对照组。

练习题A组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滴入过氧化氢酶的试管内:()A.产生的气泡多,燃烧得不猛烈 B.产生的气泡多,燃烧得猛烈C.产生的气泡少,燃烧得不猛烈 D.产生的气泡少,燃烧得猛烈2.人的血液中一个碳酸酐酶分子每分钟可催化分解19000万个碳酸分子。

这说明酶具有()A.多样性 B.专一性 C.可控性 D.高效性3.在做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时,向试管中插入燃烧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时,不要插到气泡中,原因是:()A.气泡中的氧含量低 B.气泡中的气体灭火C.卫生香会因潮湿而灭火 D.燃烧过旺,不安全4.在右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A.催化剂不同 B.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的大小C.试管的大小 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5.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投入()A.新鲜猪肝 B.煮熟猪肝 C.冰冻猪肝 D.生锈铁钉6.在煮过的和没煮锅的马铃薯片上分别滴几滴过氧化氢。

在马铃薯片X上出现泡沫,在马铃薯片Y上没有泡沫,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解释?()A.马铃薯片X是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只影响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单糖B.马铃薯片X是煮过的,因为没煮过的马铃薯片酶能使过氧化氢不起作用C.马铃薯片X是没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分解马铃薯片中的酶D.马铃薯片X是没煮过的,马铃薯中含有促使过氧化氢分解的酶,但酶会在高温中失活7.在过氧化氢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应是()A.产生气泡 B.溶液呈紫色 C.溶液呈蓝色 D.产生砖红色沉淀8.如右图,在下列试管中均加入3mL浆糊。

5.1.2酶的特性-导学案

5.1.2酶的特性-导学案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二课时)(导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回顾说明酶的本质,重点理解酶的特性。

2.通过酶特性的验证试验和探究实验,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明确生物学与实际的关系。

3.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培养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酶的特性难点:酶特性的验证试验和探究实验三、使用说明1.课前认真研读课本P83—85并画出重难点,独立完成预习案,训练案。

2.将预习时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出,准备课堂上的探究解疑,课后及时进行反思纠错。

自主学习一、酶的定义:产生的具有的,其中绝大多数酶是。

二、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大量实验数据表明,酶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倍。

2、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或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酶的专一性。

材料用具:蔗糖、淀粉、斐林试剂、淀粉酶、酒精灯等用具若干,完成下表。

3、:酶活性定义:酶对化学反应的称为酶活性。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分别将溶液注入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2)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1~2滴,然后摇匀,观察现象。

1号试管 2号试管3号试管结果分析:。

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分析:。

结论:、和都会使酶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探究并展示★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画图展示)1、温度2、pH3、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随酶浓度的升高而加快4、底物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浓度的升高而加快,但达到一定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变化补充:胃蛋白酶的PH为1.5---2.2;胰蛋白酶的PH为8.0—9.0习题巩固1.加酶洗衣粉不能用沸水溶解,这说明了酶的作用()A.适用低温下催化B.具有高效性C.需适宜的温度D.具有专一性2. 人的血液中碳酸酐酶的1个分子,每分钟可催化1900万个碳酸分子,这说明酶具有()A.多样性B.专一性C.可控性D.高效性3.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起作用B酶的产生受遗传物质控制,也可从食物中获取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D酶在催化过程中不断被消耗4. 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A.肽酶B.蛋白酶C.脂肪酶D.淀粉酶5. 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就失去其催化作用,主要原因是()A酸碱度不适宜B胃蛋白酶抑制了唾液淀粉酶的作用C胃中没有淀粉D唾液淀粉酶被分解6. 分别用0℃和100℃的温度处理淀粉酶后,酶都没有活性,但()A.经过0℃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B.经过0℃处理的酶空间结构遭到破坏C.经过100℃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D.经过100℃处理的酶被水解成了氨基酸【课后反思】习题巩固答案:1C 2D 3C 4B 5A 6A。

《酶》 导学案

《酶》 导学案

《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酶的概念和本质。

2、掌握酶的作用特点和作用机制。

3、理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4、能够举例说明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知识梳理(一)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

(二)酶的本质1、关于酶的本质的探索历程(1)19 世纪,人们认为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2)1857 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3)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则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4)两种观点争执不下。

(5)毕希纳把酵母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研磨,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发现将葡萄糖加入其中,仍能引起发酵,他将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6)1926 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7)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 RNA 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2、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

(三)酶的作用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在加热或加入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加快。

实验材料: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 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 35%的 FeCl₃溶液、量筒、试管、滴管、酒精灯、火柴等。

实验步骤:①取 4 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为 1、2、3、4,向各试管内分别加入 2 mL 过氧化氢溶液。

②将2 号试管放在90℃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的情况,并与 1 号试管作比较。

酶教学设计(精选8篇)_生物酶教学设计

酶教学设计(精选8篇)_生物酶教学设计

酶教学设计(精选8篇)_生物酶教学设计Word文档可编辑酶教学设计(精选8篇)_生物酶教学设计酶教学设计(精选8篇)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生物酶教学设计”。

第1篇:酶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在实施新课程中,须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依据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物重在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

学”,“引导──探究” 发觉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本节课以“引导──探究”科学发觉的过程来学习科学探讨的方法为设计理念。

符合《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变更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加、合作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育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实力、获得新学问的实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以及沟通与合作的实力”。

该理念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协作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学问、发展实力、形成正确的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它不仅重视学问的获得,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得学问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育学生的学习实力。

在问题的推动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主动,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主要探讨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该内容以第4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须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学“消化”为基础。

学习本节利于“细胞代谢”的学习,利于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蛋白质提取和分别等学问的学习。

2.教学目标(1(2)实力目标:进行有关的试验和探究,按所设计的试验方案和步骤,正确完成相关的试验操作。

学会限制自变量,视察和检测因变量的改变,以及设置比照组和重复试验。

(3)情感目标:①评价自己的试验结果。

②参加沟通,听取别人的正确看法,维护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看法。

《酶的制备和应用》 导学案

《酶的制备和应用》 导学案

《酶的制备和应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酶的来源和制备方法。

2、掌握酶的提取和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理解酶的应用领域和作用机制。

4、学会分析酶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酶的提取和分离纯化的方法。

(2)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原理。

2、难点(1)酶分离纯化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2)如何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酶及应用方式。

三、知识梳理(一)酶的来源1、微生物发酵微生物是酶的重要来源之一。

许多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酶。

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和发酵工艺,可以大规模生产所需的酶。

优点:微生物生长迅速、易于培养、产量高、成本低。

2、植物提取某些植物组织中含有丰富的酶,如菠萝、木瓜等水果中含有蛋白酶。

优点:天然来源,安全性较高。

3、动物提取动物的一些器官和组织也是酶的来源,如胰脏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优点:酶的活性和特异性可能更适合某些特定的应用。

(二)酶的制备方法1、破碎细胞对于微生物和动植物细胞,需要先进行细胞破碎,以释放出其中的酶。

常见的细胞破碎方法有机械破碎(如研磨、匀浆)、物理破碎(如超声破碎、渗透压冲击)和化学破碎(如使用表面活性剂)。

2、提取选择合适的溶剂(如水、缓冲液等)将酶从破碎的细胞中提取出来。

提取条件(如 pH 值、温度、离子强度等)会影响酶的提取效率和活性。

3、分离纯化(1)沉淀法通过加入盐类(如硫酸铵)或有机溶剂(如乙醇)使酶沉淀,从而与杂质分离。

(2)层析法包括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亲和层析等。

利用酶与杂质在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在层析柱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3)电泳法根据酶分子的电荷和分子量差异,在电场中泳动速度不同进行分离。

(三)酶的应用1、工业生产(1)食品工业在食品加工中,酶被广泛应用于酿造、奶制品加工、果汁生产等。

例如,果胶酶用于果汁的澄清,蛋白酶用于肉类嫩化。

(2)纺织工业淀粉酶用于去除纺织品上的淀粉浆料,纤维素酶用于牛仔布的石磨水洗,改善织物的手感和外观。

酶-导学案

酶-导学案

课题《分子与细胞》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
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的酶
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酶的来源、化学本质及其在代谢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
复实验。

教学重
点酶的来源、化学本质及其在代谢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酶的来源、化学本质
龙江一中“问题导学、探索发现” 高一 生物学
科导学案
设计人:徐桂云 审核人:徐桂云 2013.11.
【双基提要】阅读教材78页—85页自主解决下列问题: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细胞代谢是指。

2.活化能是指。

3.酶的作用原理是
二酶的本质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其中绝大数是
,少数是。

5.酶的基本单位是
6.酶的合成场所主要是
三酶的特性
7.高效性:
8.专一性:
9.作用条件较温和
四应用
10.高温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

一般都能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且(能、不能)恢复。

11、酶制剂最适于在温度下保存,因为。

五酶的本质的发现
13.酶的本质:大多数是 ,少数是 。

六 实验—对照实验
14、实验过程中因素称为变量。

其中人为变量称做自变量,在对照实验中只有自变量(相同、不同)这叫原则,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

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

对照实验中要保持相同,这叫等量原则。

15.对照实验中,。

人教版 高一年级 生物 必修一 酶 第1课时 导学案

人教版 高一年级 生物 必修一 酶 第1课时  导学案

5.1.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课程学习目标:1.说出酶的作用和本质。

2.尝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

3.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一、你从教材上找到的关键性语句:p78--82二、教师补充的关键性语句:三、预习后的判断训练:1.酶都是在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 )2.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含有羧基( )3.在细胞质内合成的酶也可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既可发生在细胞内,也可以发生在细胞外。

()5.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时需要适宜的温度、pH和ATP供能()6.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属于胞内酶,因此在游离核糖体中合成()7.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 )8.随着温度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下降。

()四、课堂思考讨论问题:1、教材内容:2、酶的发现史⑴下列关于酶本质的研究,按研究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证明了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②酒精发酵需要活细胞的参与;③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④人们认识到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⑤用不含酵母菌的酵母提取液进行发酵获得成功,证明生物体内的催化反应也可在体外进行。

A、④②⑤①③B、③④⑤②①C、①⑤④②③D、③④①②⑤⑵有关酶的发现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斯帕兰札尼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发现了化学消化B.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既有积极意义,又有其局限性C.毕希纳认为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他将这些物质称为酿酶D.萨姆纳认为酶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3、酶的作用和本质的理解⑴图中曲线代表物质A,在相关条件下生成相关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⑵下列关于酶和无机催化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五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高三生物2013-10-21
课题:(一轮)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执笔:陈清霞
审核:杨青
一、考纲要求
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II)
2.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二、重要考点
1.酶的本质、作用、实验验证及酶的活性
2.与酶有关的曲线分析
3.酶的特性的实验探究
三、复习目标:
1.理解酶的概念、作用和本质。

2.掌握酶的特性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3.进行有关实验的探究,学会变量的控制
4.正确解读坐标曲线,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四、考点突破
考点一酶的本质、作用及实验验证
1.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哪些异同点?
相同点: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化学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反应平衡点(即不能使反应的
产物增加)
②反应前后本身数量和性质不变
③只能催化已经存在的化学反应
④都能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不同点:酶具有无机催化剂所不具备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酶促反应需要温和的条件。

结论:酶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催化剂。

2.酶的本质及实验验证(见导与练P30-31探究点一第1点)
(1)酶是蛋白质的验证试验
(2)酶是RNA的验证试验
实验组:待测酶液+__________染液→是否呈现红色。

对照组:已知RNA溶液+__________染液→出现红色。

注意:酶、激素与蛋白质的关系:
考点二.与酶有关的曲线分析
【思考】根据下列条件画出图形:(V表示酶促反应活性)
考点三、酶特性实验的探究
实验一:酶的高效性实验探究(见导与练P30-31探究点一第4点)
实验二:酶的专一性实验探究(见导与练P30-31探究点一第5点)
实验三:酶的适宜条件的探究(见导与练P31-32实验平台)
五、知识体系
请同学们以“酶”为关键词,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画出相关概念图。

六、巩固与练习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酶的合成都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B.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而使其失去活性
C.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D.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
2.生命活动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五种酶的作用对象分别是()
①肽酶②解旋酶③纤维素酶④ATP水解酶⑤DNA连接酶
A.碱基间氢键、肽键、植物细胞壁、磷酸基团、磷酸基团
B.肽键、碱基间氢键、植物细胞壁、高能磷酸键、磷酸二酯键
C.肽键、碱基间氢键、原生质层、NADPH、氢键
D.R基、脱氧核苷酸、细胞膜、A TP、磷酸基
3.通常正常动物细胞中不具有的酶是()
A.复制DNA所需的酶B.转录合成RNA所需的酶
C.翻译合成蛋白质所需的酶D.逆转录合成DNA所需的酶
4.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在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5.科学家研究发现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 A.在4℃条件下易变性B.只含有C、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D.含有羧基
6.下列图表是有关某种酶的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物质可能抑制该酶的活性
B.该酶比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C.该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比碱性环境高
D.该酶在作用35 min后便失去活性
7.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
8.右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9.下图曲线1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或向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分别是()
A.42B.3 2 C.2 4 D.3 4
10.食虫植物是一种会捕获并消化动物的植物。

为了验证其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图所示。

在适宜温度的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试管1、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试管3、4不加任何试剂。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试管1中出现紫色反应,即能证明分泌液中有蛋白酶
B.实验②的观测指标能证明分泌液中有蛋白酶
C.由试管2、3构成的对照实验,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D.实验①是对照组、实验②为实验组,两组一起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11.如图表示细胞中某条生化反应链,图中E1~E5代表不同的酶,A~E代表不同的化合物。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E1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加快
B.若E5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B积累到较高水平
C.若E3的催化速度比E4快,则D的产量比E多
D.若E1的催化速度比E5快,则B的产量比A多
12.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 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

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

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1 C B D C D B C B A B C
12.(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2)温度不能过高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3)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4)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5)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