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城市简介
500个单词介绍哈尔滨

500个单词介绍哈尔滨哈尔滨历史悠久,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俄罗斯沙俄控股满洲时,设哈尔浜将军管辖该地,因此哈尔滨这个地名也就因此得来。
随着清政府向北的扩展,哈尔滨一直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与鞑靼和满洲相邻的边境城市,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军事重要的战略前沿城市。
哈尔滨气候寒冷,冬季漫长,是中国最寒冷的城市之一。
哈尔滨的夏季温暖而短暂,冬季严寒而漫长,自然条件对于森林和农业有着良好的影响。
哈尔滨四季分明,春有百花盛开,夏日温暖宜人,秋高气爽,冬季天寒地冻,进入冬季后,冰雪也就是哈尔滨的标志,寒冷的冬季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景观,宛如童话世界。
哈尔滨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风景秀丽的风景名胜之地。
有着许多冰雪艺术和文化活动,吸引着游客来此惊叹和观赏,这里冬天是玩的聚集地,冰雪游乐场。
哈尔滨市内的主要景点包括索菲亚大教堂、圣·阿列克谢夫教堂、群力国际滑雪场、中央大街、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斯大林大街等。
哈尔滨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城市,革命斗争旧址和文物遗址众多。
其中位于哈尔滨主干道泰来街的东北抗联军事指挥部纪念馆,湖滨路边的中国满洲抗日政府旧址等,都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此外,哈尔滨也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电影产地,是中国电影基地,被誉为中俄电影之都。
哈尔滨国际动漫城是哈尔滨具有先进、科学、技术含量较高、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
哈尔滨人民热情友好,工作勤劳诚实,民风淳朴,社会风气清浊井然。
哈尔滨菜肴以风味独特著称。
冰城盛产各种新鲜蔬菜、良好的肥猪和鸡、鱼和禽肉。
红螺蛳是哈尔滨的特产,在东北诸多城市中,哈尔滨最有名的当属红螺蛳。
在这片土地上,哈尔滨人民努力奋斗,勤劳朴实,追求发展,哈尔滨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城市的建设也在不断提升,这个城市充满活力,也是一个有着许多故事和传说的城市。
总的来说,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然资源丰富的城市,它的冰雪文化、风景名胜以及丰富多样的食物都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参观和游玩。
哈尔滨城市介绍PPT

PART 3
特色美食
得莫利炖鱼
得莫利炖鱼是哈尔滨的特色美食,起源于方正县 的得莫利村,以草鱼和卤水豆腐为主要食材,味 道鲜美、营养丰富。这道菜不仅在哈尔滨市内有 众多餐馆提供,还被评为东北菜十大名菜之一。 得莫利是满语“渡口”的音译,得莫利村的人以打 鱼为生,因此对鱼的烹饪有着深厚的传统。除了 鱼,这道菜还加入了豆腐、粉条、白菜、榛蘑、 土豆、五花肉等食材,使其成为一道非常丰富的 菜肴。
城市介绍PPT
自古以来,哈尔滨便是狩猎文化、渔猎文化、牧猎文化的交汇 之处,后与闯关东人的传统文化结合,又得欧俄文化影响,形 成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混合型多元文化特征。
哈尔滨城市介绍
城市介绍PPT
目
地 理
著 名
特 色
城 市
录
环 境
景 点
美 食
文 化
CHENGSHIJIESHAO
城市介绍PPT
PART 1
PART 1
地理环境
地势地貌
哈尔滨市地处松嫩平原东部,小兴安岭南麓,张广才岭西侧, 地势北、东、南高,呈新月形状向西倾斜,呈东高西低的特征。 因地质构造形态和新构造运动特点决定了本地区构造地貌的基 本格局,哈尔滨地区的地貌可分为河谷冲积平原、洪积——冲 积台地、剥蚀丘陵三个基本类型。 其中,河谷冲积平原由松花江及其主要支流的河床、河漫滩和 河流阶地组成。 哈尔滨及附近的松花江河床属于冲积型平原河床。河床上发育 有许多水下沙丘,一般高3米,个别高达5米。河床较平缓。阿 什河、马家沟、何家沟、运粮河等松花江支流河床较窄,谷坡 很缓。
PART 4
城市文化
皮影镂刻技艺
皮影镂刻技艺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项目保 护单位:双城市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韩树 柏黑龙江双城皮影镂刻技艺是传统的皮影镂 刻技艺,刀法犀利剔透,以推刀为主,推、 拉、靠、抹等手法并用。 其特点是阴阳刻结合,图案疏密有致,条理 清晰,技艺精细,刀法娴熟,线条流畅,不 断不乱,连通一气。上色时多采用黑、绿、 红三纯色,作品色正瑰丽,对比强烈,独具 美感。其皮影产品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行 当俱全。
哈尔滨文旅概况介绍

哈尔滨市,位于中国东北部,是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文化底蕴的城市。
哈尔滨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包括历史古迹、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
下面将对哈尔滨的文旅概况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哈尔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些历史古迹包括哈尔滨极地馆、中央大街、圣索菲亚教堂、松花江畔等等。
这些建筑和景点记录了哈尔滨的历史和文化,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其次,哈尔滨的自然风光也非常迷人。
哈尔滨地处松花江中游南岸,地势北高南低,海拔较高,因此拥有壮观的自然风光。
这里的太阳岛、呼兰河、横头山等自然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此外,哈尔滨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
哈尔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
这里有许多民间艺术表演,如龙江剧、二人转、东北秧歌等,还有许多特色美食,如哈尔滨红肠、糖饼、糖角等。
这些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丰富了哈尔滨的文化内涵,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最后,哈尔滨的文旅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哈尔滨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的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推动了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
如今,哈尔滨的文旅产业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为哈尔滨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哈尔滨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城市,拥有丰富的
文旅资源和发展潜力。
通过不断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哈尔滨的文旅产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哈尔滨城市简短的科学小知识

哈尔滨城市简短的科学小知识
1、哈尔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会城市,面积达53000多平方公里,负责任地说,1个哈尔滨相当于8.4个上海,26.6个深圳,32.5个伦敦,48.1个香港,65个纽约以及486.4个巴黎。
2、名声显赫的哈药六厂,据说它的前身是哈尔滨聚乙烯塑料厂。
3、哈尔滨佛学院,简称“哈佛”,前身为极乐寺佛学院,那里的学生必须为佛教出家人。
4、1907年清末,道台府上的厨师郑兴文,发明了一道俄罗斯人喜爱的美食,最开始命名为锅爆肉,但因为俄罗斯人不会发“爆”的音,所以就读作锅包肉。
5、哈尔滨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大城市之一,而且也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同时还是建国前新中国首都的备选城市之一。
6、1900年,中国的第一桶自酿啤酒产自于哈尔滨,而且中国第一座铁路局就是哈尔滨铁路局。
7、作为黑龙江的省会,哈尔滨与吉林省会长春,成为全国唯一一对接壤的省会城市。
8、哈尔滨是世界六大“音乐之都”,也是全亚洲唯一一个入选城市,成立于1908年的哈尔滨交响乐团,是中国乃至远东地区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交响乐团。
9、科研实力强劲无比的哈尔滨,然而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一个能上天,一个能入海。
10、在哈尔滨问路没有东南西北,只有向左走或者向右走,因为这里的路大多都是斜着建的,或者说啥时候看到松花江了,啥时候就找到北了。
哈尔滨的介绍和景点

哈尔滨的介绍和景点
哈尔滨,简称哈,别称冰城,位于中国东北北部,黑龙江省南部,是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金融和通信中心。
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方小巴黎”之称。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
全市下辖4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道里区:道里区是哈尔滨的中心区。
道里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松花江畔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古都。
境内有松花江(也称“哈达河”)穿过。
南岗区:南岗区是哈尔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南岗区位于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东南部,东与道外区接壤,南与道里区相连,西与松北区和平房区毗邻,北与阿城区交界。
南岗区是哈尔滨市重要的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全市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哈尔滨站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铁路枢纽站之一;哈齐客运专线于2010年9月28日开通运营;哈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于2015年3月5日首发。
哈尔滨南站是集客、货运站为一体的大型铁路客运枢纽。
—— 1 —1 —。
哈尔滨城市介绍民俗文化旅游景点推介PPT图文课件

哈尔滨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包括东北二人转、哈尔滨冰雪文化等,这些文化元素为哈尔滨增 添了独特的魅力。
节日
哈尔滨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如哈尔滨冰雪节、哈尔滨国际啤酒节等,这些节日吸引了大量游客 前来参与,进一步促进了哈尔滨的旅游业发展。
02
哈尔滨的民俗文化
哈尔滨的民间艺术
01 二人转
哈尔滨地区的二人转融合了地方戏曲和民歌小调 的元素,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哈尔滨的交通状况
01
02
03
公共交通
哈尔滨的公共交通系统发 达,包括地铁、公交、出 租车等,为游客出行提供 便利。
道路状况
哈尔滨的道路状况良好, 市内交通较为便利,但高 峰时段可能会拥堵。
停车场
哈尔滨市内有许多停车场 ,方便自驾游的游客停车 。
哈尔滨的旅游交通路线
旅游专线
哈尔滨市内有旅游专线公 交车,连接各大景点,方 便游客游览。
历史背景
哈尔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金、清两代王朝的 发祥地,拥有近300年的历史。
城市发展与特色建筑
01
城市发展
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完 善的工业、交通、教育和文化设施。
02
特色建筑
哈尔滨的建筑风格独特,以欧洲古典建筑和俄罗 斯建筑为主,如中央大街、圣索菲亚教堂等。
哈尔滨的民俗文化与节日
02 龙江剧
龙江剧是哈尔滨地区特有的地方戏曲剧种,以表 演民间故事和传说为主。
03 剪纸艺术
哈尔滨的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 而著称,是民间艺术的瑰宝。
哈尔滨的民间工艺
01 刺绣工艺
哈尔滨的刺绣工艺历史悠久,以针法细腻、色彩 丰富而著称。
02 木雕工艺
最简短精致介绍哈尔滨

最简短精致介绍哈尔滨
哈尔滨,简称“哈”,是中国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哈尔滨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
以下将从历史、气候、风景、美食等方面向您介绍这座迷人的城市。
哈尔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古代文化中心。
在19世纪末,哈尔滨成为了俄罗斯帝国的一个重要城市,留下了许多具有浓厚俄式风情的建筑和文化遗产。
如今,这些建筑成为了哈尔滨的一大特色,吸引着无数游客。
哈尔滨位于寒冷的东北地区,因此拥有典型的寒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漫长而寒冷,是著名的“冰城”。
每年冬天,哈尔滨举办着世界著名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冰雕、雪雕和冰灯等美丽的冰雪艺术品。
夏季气候温和宜人,成为避暑胜地。
哈尔滨的自然风光也十分壮观。
位于城市北部的松花江是哈尔滨的母亲河,河流两岸绿树成荫,景色优美。
而南部的松嫩平原则是肥沃的农田,是中国东北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此外,哈尔滨周围还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如五大连池、长白山等,供游客探索和观赏。
除了自然风光,哈尔滨还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而闻名。
当地特色小吃有俄式糕点、锅包肉、哈尔滨红肠等,口感独特,引人垂涎。
此
外,哈尔滨还是中国最早引进啤酒的城市之一,这里的啤酒文化深厚,每年举办着“哈尔滨国际啤酒节”,吸引了众多啤酒爱好者。
哈尔滨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一颗明珠,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气候、壮丽的风景和美味的美食吸引着众多游客。
来到哈尔滨,您将能够领略到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自然风光,品尝到美味的特色小吃,度过一个难忘的旅程。
最简短精致介绍哈尔滨

最简短精致介绍哈尔滨哈尔滨,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
哈尔滨素有“冰城”之称,因为冬季的哈尔滨寒冷严寒,且有着丰富的冰雪资源。
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城市魅力。
哈尔滨的冬季是世界闻名的,每年举办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个盛大的冰雪艺术盛会,以其精美的冰雕和雪雕作品而闻名,每个作品都凝结了艺术家们的心血和智慧。
白天,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冰雕景观,而夜晚,灯光的照耀下,冰雕更显神奇绚丽。
除了冰雪节,哈尔滨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最有名的步行街,这里的建筑融合了欧洲和中国的风格,是城市的历史见证。
圣索菲亚教堂是哈尔滨的地标之一,是一座典型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建筑风格独特,内部装饰华丽。
此外,哈尔滨还有许多公园和湖泊,如太阳岛、松花江和黑龙江等等,供游客欣赏自然风光。
哈尔滨的美食也是不可错过的,这里有着丰富多样的特色菜肴。
最有名的莫过于哈尔滨的东北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盛的菜肴而闻名。
例如,红肠、马迭尔、糖葫芦等都是哈尔滨的传统美食,吸引着许多美食爱好者。
哈尔滨还是一个教育和文化中心。
这里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知名学府为城市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同时,哈尔滨还举办着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哈尔滨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一颗明珠,以其冰雪艺术、建筑风格、美食和文化活动而独特魅力。
无论是冬天的冰雪节还是其他季节的旅游景点,都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回忆和独特的体验。
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国际游客,都不容错过这座美丽而迷人的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概况哈尔滨简介哈尔滨俗称“冰城”,位居亚太经济发展区的腹地,是沟通东北亚、欧洲和太平洋的交通枢纽。
这里幅源辽阔,周围沃野千里,石油、煤炭、木材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重要工业基地之一。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内容的区域性节日。
自1985年创办以来,智慧、勤劳、勇敢的哈尔滨人化严寒为艺术、赋冰雪以生命,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冬天,演化成融文化、体育、旅游、经贸、科技等多领域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活动,成为世界著名的冰雪盛会。
经地方立法,l月5日已成为哈尔滨人独有的盛大节日。
哈尔滨以冰雪文化运动而出名,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曾在这里进行。
亚布力的高山滑雪,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松花江上冬泳、雪雕、冰雪游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哈尔滨人文历史悠久,荟萃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于一身,融合中外文化精要于一城。
文庙、极乐寺、西方古典建筑、造型奇特的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的教堂,将市区装扮得多姿多彩,有“东方小巴黎”之称。
冬季有哈尔滨冰雪节,夏季有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哈尔滨自然风光旖旎,美丽的松花江从市区蜿蜒流过,市区内有防洪胜利纪念碑,斯大林公园内的艺术雕塑,松花江北岸的太阳岛,东北虎林园以及以全国第一条儿童铁路而出名的儿童公园。
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香坊区;撤销阿城市,设立阿城区;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道外区管辖。
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尚志3个县级市,全市区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64.24万人。
地理位置哈尔滨市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
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第一级阶地海拔在132~140米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和道外区,地面平坦;第二级阶地海拔145~175米,由第一级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动力区和香坊区的部分地区,面积较大,土质肥沃,是哈尔滨市重要农业区;第三级阶地海拔180~200米,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
哈尔滨市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呼兰河、阿什河、拉林河、泥河、漂河、倭肯河等。
松花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其干流由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市地区中部,是全市灌溉量最大的河道。
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
全市土壤类型较多,共有9个土类、21个亚类、25个土种。
黑土,是郊区及12县(市)的主要土壤。
黑钙土和草甸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
砂土及沼泽土,主要分布于江河两岸河滩和低洼地块,适于发展渔业、牧业。
哈尔滨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63种,已探明可供工业利用的25种。
其中煤炭、天然气、铜、锌、钨、钼、硫铁矿、熔炼水晶、蛇纹岩、砷、建筑用石、矿泉水等20种矿产在黑龙江省占有重要地位。
林业用地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等。
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以及柞、椴、榆、杨、桦等。
植物资源包括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名贵药材有山参、黄柏、地龙、黄芪、五味子、刺五加等。
野生食用植物有蕨菜、薇菜、猫爪等,还有猴头蘑、榛蘑、元蘑、木耳等食用菌。
野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都比较多。
兽类有珍贵的东北虎、梅花鹿、紫貂、水獭、猞猁以及黑熊、野猪、狐狸、貉、獾、狼等。
两栖动物有各种蛙、蛇、龟、蜥蜴等。
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的白鹳、黑鹳、白尾雕等。
历史沿革“哈尔滨”源于女真语“哈尔温”,意为“天鹅”。
自金代以来,人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1805和1900年,先后有一田姓和傅姓人家来到这里开荒种地,开设酒厂、大车店,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田家烧锅和傅家店(后为傅家甸,现道外区)。
后来,又有杨、韩、刘、辛四户人家到这里定居,故名“四家子”。
从1899年第一位俄裔犹太人在哈尔滨定居,到1985年最后一位在哈的犹太人辞世,是哈尔滨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时期。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
早在22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
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
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建立起哈尔滨在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地位。
1923年,哈尔滨成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
1927年,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代会,并成立满洲临时省委。
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先后涌现出赵尚志、杨靖宇、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
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出来,当时人口已达70余万。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建立了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
“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哈尔滨发展的新篇章,先后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了全国首家“内陆港”;从1990年起,连续举办了十五届“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还举行了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和“98哈尔滨国际北方城市会议”。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动力、平房、松北和呼兰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代管五常、双城、阿城、尚志等4个县级市。
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272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哈尔滨市位于亚欧大陆东部的中高纬度,在北纬44°04′~46°40′,东经125°41'~130°13'之间,西部和西南部是松嫩平原,北部和东北部是小兴安岭山地,东部和东南部是长白山系的张广才岭。
按我国的气候带划分,哈尔滨市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受极锋辐合带季风环流系统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
哈尔滨市气候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而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
春季(3-5月)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大风多,空气干燥,天气多变,气温变幅大。
气温月际变化强烈,一般在8~10℃左右。
全市春季降水量历年平均为80.2毫米。
夏季(6-8月)气候温热,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有利于农业生产。
7月份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月份,全市历年平均气温为22.3℃。
秋季(9~10月)因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气候由暖变寒。
气旋活动仅次于春季,天气冷暖多变,气温月际变化幅度达8~9℃。
全市历年季平均气温9.4℃;年际变化范围在7.9~11.1℃之间,变化幅度不大。
初霜全市年平均在9月23日。
冬季(11~翌年2月)在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降水极少,气候严寒、干燥。
冬季历年平均气温为-14.2℃。
1月份最冷,全市历年平均气温为-19.6℃。
冬季全市历年平均降水(雪)量为23.6毫米。
哈尔滨市年平均最高气温为5.9℃(1990年宾县),年平均最低气温为0.7℃(1969年延寿县)。
日极端最高气温为37.8℃(1982年7月8日出现在依兰县),日极端最低气温为-42.6℃(1970年1月4日出现在延寿县)。
年极端最多降水量为1081.3毫米(1960年出现在尚志市),年极端最少降水量为247毫米(1989年出现在双城市)。
年极端最多降水日数达159天(1957年出现在尚志市),年极端最少降水日数仅80天(1962年出现在双城市)。
日最大降水量168.3毫米(1960年8月1日出现在巴彦县)。
极端最大风速为37.0米/秒(1974年5月3日出现在阿城市)。
交通通信近年来,哈尔滨公路运输发展到具有高速公路、专用公路、高等级公路为骨干架的干线公路网络,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和设施不断完善。
陆续建成了松花江公路大桥、北京至哈尔滨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哈尔滨段、哈尔滨至阿城汽车专用公路、哈尔滨至亚布力二级专用公路、机场高速公路、二环快速干道等重点工程。
哈尔滨铁路系统已为东北三省的铁路交通枢纽,即将建成的地铁也成为又一亮点。
1979年底,哈尔滨建成了可昼夜起降各种大型客机的阎家岗机场,即现在的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从而使空中交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1993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已突破100万人次。
经扩建后,已成为中国东北北部最大的国际航空港。
哈尔滨地处松花江中游,是全省水运的指挥运输中心。
1990年,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东北内河最大的哈尔滨航运站,引进和制造了平均时速高达65公里的水翼船,投入松花江营运。
目前,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
哈尔滨邮政局是中国东北部重要的邮件集散中心和通信枢纽。
可以办理全省、全国各地的邮政通信,以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信函、包裹及特快专递业务,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联结全国,通达世界各地的邮政通信网络。
哈尔滨的电信事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
经过“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时期的重点建设,已经形成了立体化、高效能的通信格局。
2004年,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80.8亿元,增长16.3%。
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348万门,增长11.5%;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82.7万户,增长14.2%,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03.6万户,增长14.1%;移动用户310万户,增长7.2%。
互联网用户123.7万户,增长92.4%。
经济发展哈尔滨市是是一个以工业为主体、三个产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医药、汽车、食品、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形成新的产业格局。
改革开放促进了哈尔滨市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十五”期间,哈尔滨市第三产业将继续围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重点发展对外经贸、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城市交通、旅游观光,以及科技教育、信息咨询、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构筑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十五”期间,哈尔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将围绕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
改善传统农业生产格局,稳粮增牧,突出发展以绿色农业为重点的质量效益型农业。
坚持科技兴农,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实施良种工程,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科技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