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公开课教案《第五节樱花之国——日本》教学设计与反思
樱花之国——日本教案

创设情景
活动探究
1、阅读、 回忆、讨 论得出结 论。2、 读 图作答。 3、 分析讨
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
备注
2、说一说日本经济发展的国情(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 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⑴自然资源贫乏(原料、燃料严重不足) ,国内市场狭 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不利条件。 ⑵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 的;有丰富的、高素质的劳动力; 科技发达;管 理效率高。 3、日本工业生产的类型是什么? 加工贸易型——进口原料燃料(资源小国)→加工→ 出口工业产品(经济大国) 。 二、 【活动 2】看 P.32 页图 7.57 日本主要工业分布图: 1、找出主要对外贸易港:神户、横滨、大阪等即思考 并完成 P.32 活动 2; 2、完成 P.32 活动 3:日本有哪些主要工业区(五大工 业区)?①找出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沿海的 沿洋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分布特点是什么 (集中, 临海型) ?指出共有哪几大主要的工业区 (主 要有五大工业区即以东京,横滨为中心的京滨工业区, 以名古屋为主的名古屋工业区,以大阪和神户为中心 的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以北九州为主的北九 州工业区)? ②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 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临海型:便于运进原料和输出产品,减少运费。 产品销售地:美国、西欧、东亚及东南亚 4、日本为发展经济还采取了那些措施? ①实施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工程,扩大工业用地面积, 兴办企业。 ②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诞生了北 九州微电子工业基地和筑波科学城。 5、由日本领组成及工业区分布的位置,分析日本的交 通运输业? 日本交通运输发达,已形成了以海运为中心、公路 为骨干、与铁路和航空运输相配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 体系:国际货运以海运为主,客运以航空为主;国内 以沿海航运和高速公路占优。 6、农业生产情况?机械化程度高、精耕细作、科学耕 种,单位面积产量高。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1.就海陆位置而言,日本位于太平洋的 A.西北部; B.东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 2.日本是一个岛国,其领土由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 成,四个大岛中面积最大的是( )A.北海道;B.本州; C.四国;D.九州
七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五节 樱花之国-日本(教案)粤教版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 动
复备
三、
激情
互动
四、
魅力
精讲
五、
拓展
应用
2、日本不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更重要的是国内铁矿、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非常贫乏,大量重要的原料和燃料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进一步说明日本发展工业和经济的不利因素。
本学期总第27课时
本单元第2课时
课题
日本(2)
课型
新授课
学
习
目
标
1、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文化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优良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3、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重点难点
重难点:通过资料和读图,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优良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3、由学生探讨日本经济发达的有利条件。
4、讲述日本的工业时,可先由学生列举所见的日本生产的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等产品或品牌。
5、引导学生从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工业区: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日本港口城市分布特征和原因。
6、由工业区的位置推测日本的交通运输业,可通过阅读材料提供的补充材料了解。
7、主要城市部分:较详细叙述了日本首都东京的城市职能和规模,可结合日本的港口进行介绍。
教师做系统性总结。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 动
复备
一、
激情
导入
二、
自主
学习
一、导入:
参照我国隋唐时历史,如鉴真东渡、派遣唐使等,表明日本文化受我国文化影响大。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反思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反思首先,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按照教材的顺序,从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地形、资源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
同时,我还结合了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并通过讲解常用的防震措施,提高了学生的防震意识。
然而,在拓展方面,我发现自己做得不够好,没有充分利用日本的樱花、富士山等特色知识进行情感教育的拓展,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其次,我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图片导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地图等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然而,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某些知识点的解释不够深入,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彻。
此外,在课堂互动环节,我与学生的互动不够充分,部分学生未能得到充分的发言机会。
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然后,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反思。
从课堂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借助地图准确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并掌握常用的防震措施。
然而,部分学生在课堂互动环节表现不够积极,对于一些问题的回答不够准确。
针对这一情况,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最后,我对本次教学的整体效果进行了反思。
虽然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但总体来说,学生对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防震意识得到了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拓展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地理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之,本次教学反思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也明确了我今后的教学改进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
初中地理教案教案日本

初中地理教案教案日本【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3. 理解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4. 认识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5. 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3.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4. 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教学难点】1. 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2.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 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提问:同学们对日本了解多少?请大家谈谈自己对日本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1. 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1.1 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1.2 讲解日本的地形特点: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沿海有狭小的平原。
1.3 介绍日本的气候特点: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1.4 讲解日本的资源特点: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2. 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2.1 介绍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
2.2 讲解火山和地震对日本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 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3.1 介绍日本的经济特点:加工贸易为主,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3.2 讲解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和重要城市。
三、课堂练习1. 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请学生总结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3. 请学生解释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4. 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和重要城市。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2. 强调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地理环境对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绘制日本地形分布图。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教学设计及反思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主题为《日本》。
教材从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日本的基本国情,形成对地理现象的空间认知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主要岛屿、地形特征、气候类型。
理解日本经济发展特点及其资源依赖性。
认识日本的主要文化和节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
引导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环境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及其影响。
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
难点:理解日本地形对气候和农业的影响。
分析日本经济发展与资源依赖性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地图阅读技能,但对具体国家的国情了解有限。
因此,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互动讨论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好奇心强,对异国文化有浓厚兴趣,可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讲授法:结合地图和多媒体资料,系统介绍日本的基本国情。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如日本地震、富士山等,加深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日本文化、经济等话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互动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日本风景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你对日本有哪些了解?2. 讲授新课(20分钟)地理位置与地形特征:展示地图,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主要岛屿和地形特征。
气候与农业:分析日本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经济发展:介绍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资源依赖性。
文化特色:简要介绍日本的主要文化和节日。
初中地理_《日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日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学方法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我们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是哪国呢是日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日本,走近日本。
(二)探究新知新课教学【提问】看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日本的。
【环节一】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日本地形图,设置任务让学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活动二:日本的位置和组成对自然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内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轮廓和城市分布特点以及原因。
活动四:播放视频和图像资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习俗。
继续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节二】认识日本的火山地震状况。
出示火山地震带分布图,让学生思考: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提问2:是不是火山地震只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呢?引发学生思考。
进一步引导学生看课本资料。
【小组讨论】1.探讨火山地震的利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5图文资料分析总结火山地震的利弊。
2.展示日本安全防震资料。
日本是如何防震减灾的?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我们应向日本学习哪些防震减灾知识? 【环节三】认识日本的气候。
初中地理教案“樱花之国日本”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地理教案“樱花之国——日本〞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樱花之国——日本(第—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记住日本的地理位置。
2、读图说出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3、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
2、利用地图分析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引导归纳。
(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日本地震并引发海啸导入。
二、了解日本。
问:1、你对日本了解多少2、为什么日本的文字、建筑风格,甚至城市街道的名字都可以找到我们中国的文化痕迹呢?3、为什么日本的和服像中国古代的服装?学生答复〔可商量合作〕教师归纳:日本是一个特长汲取外来先进文化技术的国家。
从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到近现代广泛受西方欧美文体和技术的影响,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对其社会和经济开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三、学习日本的地理位置。
1、看地图册P.18日本地形图问:日本面临的海洋有哪些?2、看地图册P.18日本在亚洲的位置图问:日本属于哪一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属于亚洲的哪一区?3、看地图册P.4世界地图,观察日本的纬度范围,推断日本大局部在什么温度带?四、学习日本的地形特征。
1、看教材P.28图7.50日本地图商量:日本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领土主体局部在哪儿?〔在图上标出所找的四在岛屿,记住它们的名称。
〕2、观察日本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这对日本的哪些方面有利?〔同座商量,教师引导〕3、看地图册P.18日本地形图,在图上找出重要的城市。
问: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引导问:陆地根本地形有哪几种?日本地形有哪些?〕五、了解日本的气候特征。
看教材P.16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图问:日本有哪些气候类型?六、小结。
(板书)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与亚欧大陆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亚洲东部北温带38万平方千米岛国——四大岛为主体东京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地形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日语以山地地形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反思)这节课是我今年4月参加新场片区教研活动时编写的教案。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日本》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学课例名
《日本》
称
《日本》一课是世界地理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国
家,能否学好、是否有兴趣学关系到以后的世界地理学
教材分析 习,因此,上好课显得尤为重要,重点:1、日本自然
地理特征;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难点:日本主要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成因
(一)知识和技能
能力。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
要渠道。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建
课例研究综 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述
尤其是本节课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应融入更多爱国主
义教育,以德育为抓手,以德育促教学深化知识技能的
学习。
图的直观教学作用。视频、动画、代表性图片等强大的 择与设计
信息的呈现,紧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着学生
的学习兴趣,同时把复杂的地理变化过程生动、直观地
演绎出来。形成鲜明的印象,而且使教学深入浅出,使
学生容易记忆和理解日本的教学内容。
1、如何描述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
2、找出日本的四个大岛。找出东京、名古屋、大
阪、神户、广岛、长崎、北九州等主要城市。
呈现“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日本所在的区域
闪动)。学生读图分析日本经纬度及领土组成的有关内
容。 教学过程
展示“日本地形图”,学生在书中的地图中一一找
到。
鉴于位置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
重要因素,因此采用了大量图示,与同学们在图中分析,
加强感性认识,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读图识图的
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待加强,学习习惯较好,拥有良
力分析 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因地处农村学生对日本的认知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课公开课教案《第五节樱花之国——日本》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重在培养学生认识一国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等地理内容的方法。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以课堂活动等形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的环境观
三、教学重点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四、教学难点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活动讨论法,分析归纳法
六、教学用具
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亚洲地理分区图、亚洲气候图等
七、课型:新课
八、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由XX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市以东130公里处9.0级强烈地震引入课题。
一、基本概况
1、位置:
展示《日本在世界位置》、《日本在亚洲位置》、《日本地图》三幅图
[提问]“日本在世界哪一洲?”“日本在亚洲的哪一分区?”“日本周围有哪些海域与国家?”
学生研究回答
[提问]“你掌握了认识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了吗?”
学生总结认识国家位置的一般方法:由大范围至小范围,到具体周边环境。
(活动)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试分析中国、蒙古的地理位置。
指导学生利用比例尺,在东亚的政区图上量算北京至东
京的直线距离。
使学生在了解日本的位置范围的基础上,了解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
2、组成
展示《日本》空白图,指认四大岛屿
[提问]“除以上指认的四大岛屿之外,还有哪些属日本的岛屿或群岛?”
展示《日本》图,观察日本海岸线及主要海港分布,总结出日本(海岸曲折,多良港)特点。
3、城市、人口、面积
展示《日本空白图》作背景,给出日本的人口数量、面积,计算日本平均人口密度。
说明日本人口有什么特点?(人口稠密,平均密度为337人/平方千米,这说明日本具有地狭人稠特点)。
[小结导入]日本是地处中纬,亚洲东部边缘,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岛国。
这种位置特点对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有什么影响呢?
二、自然条件
(活动)[读图]读《日本地形图》,并指导学生认识日本地形的特点。
(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峰是富士山)[教师讲授]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
[看富士山图]指定学生朗读图旁的说明,并帮助学生分析富士火山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
(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圆锥形--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温泉--地下热能的表现,积雪--海拔高,山下植物繁茂--气候温湿、土壤肥沃。
它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
)
1.多山的地形
日本具有(多山、多火山、多地震)特点。
[提问]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指导学生分析"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日本所在的位置--亚洲东部边缘,正处在亚欧和太平洋二大板块的交界处。
由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隆起成山,而且地壳很不稳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
据测量日本正在向我国沿海靠近。
)[教师讲授]日本是多震国家,在防震减灾方面,日本作了大量工作,如日本民居与现代建筑都强调抗震功能。
在预报上,日本在可能发生大地震的地区安装地震速报器;在思想上,日本不断进行地震教育宣传与演习,并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全国防灾日。
[提问]那么日本的位置和地形对气候有什么影响呢?
(活动)[读图]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从图中找出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教师讲解]就日本全国来说,日本在北回归线以北,
属于温带,又处于季风区内,具有季风气候的特点,并且日本又是岛国,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因此在气温上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也更为丰富,总的说来日本是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国家。
2.海洋性季风气候
复习巩固
[提问]我们今天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日本地理特征的?(位置、领土、人口等基本概况及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提问]从上述几个方面看,日本有哪些突出的特征?(东亚地狭人稠的岛国,多山且多火山,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教师归纳]日本是一个四多(人多、山地多、火山地震多、优良港湾多)、三少(国土少、平原少、矿产少)、一海(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岛国。
(活动)读“日本略图”填空
布置作业:
1、预习第31--33页课文,思考上述日本的基本地理特征对其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2、课后调查市面上来自日本的产品。
板书设计:
第七章第五节樱花之国——日本
一、基本概况
1、位置:亚洲东部,西隔日本海与其它国家相望,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屿国
2、组成: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四个大岛屿及一些小岛屿组成
3、城市、人口、面积
首都东京,主要城市横滨、神户等,人口约12.777万,面积38万平方千米
二、自然条件
1、多山的地形
日本具有(多山、多火山、多地震)特点。
2、海洋性季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