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案例)谈谈作文如何选材

合集下载

作文怎样选材

作文怎样选材

作文怎样选材
作文写作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作文的选材则是作文写作的第一步。

选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质量,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选材成为了学生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那么,作文怎样选材呢?
首先,选材要贴近生活。

生活是最丰富多彩的题材库,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观察、感悟,从而获得写作的灵感。

比如,可以写自己的生活经历、亲人的故事、朋友的趣事等,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选材,能够让作文更加真实、生动。

其次,选材要注重情感。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选材时要选择能够触动自己内心深处的素材。

比如,可以选取自己的成长经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等,这些都是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选材,能够让作文更加动人、有感染力。

再次,选材要注重独特性。

独特的选材往往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让作文脱颖而出。

学生可以选取一些不同寻常的题材,或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描绘平凡的事物,这样的选材会让作文更加新颖、有创意。

最后,选材要注重时效性。

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学生可以选
择一些与时代相关的选材,比如社会热点、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这样的选材能够使作文更具时代感、更具有现实意义。

总之,作文选材是一个需要细心观察、灵感迸发的过程。

学生
在选材时要贴近生活、注重情感、追求独特性、注重时效性,这样
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写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
选材能力,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写作文应该怎么选材怎么选择有新意的题材

写作文应该怎么选材怎么选择有新意的题材

写作文应该怎么选材怎么选择有新意的题材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最怕自己写的作文没有新意,老调重弹,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够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呢?最重要的就是选材,选择有新意的题材,自然就能够写出新颖的作文。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分享6种选择“新”题材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选材新颖,莫忘了推陈出新有些材料内涵丰厚,即是新的,但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来点化、引申,用来表现新的主题,也能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

比如例一,过生日同学送礼物,是很陈旧的题材了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同学的“礼物”上,那还算不得上乘之作,恐怕还是有点泯然众人;我们再推进一层,写一写生日上的一些人与人的感情,这样选材的新颖就充分显示出来了。

二、选材新颖,莫忘了与时俱进纷繁多变的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我们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同现实生活息息相通,才能不断激发出对生活的新鲜感受。

因而选材也应当弃故纳新,与时俱进,才能写出时代感强的鲜活文章。

大家也可以“与时俱进”,从生活中取材,十分新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理有据地展开论述,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三、选材新颖,莫忘了移花接木题材创意,还体现在使用移花接木法,将新的内容情节嫁接在老的题材上,让它重发新芽,长出新枝。

比如大家可以突发奇想,将一些古代的人物招集而来,带入到自己作文的人物中去,这种借创想象作文的妙处就在“善借”和合理想象,“借”来的人物个性、语言均符合原形特点。

所以成功地完成了一篇搞笑文章。

四、选材新颖,莫忘了放飞想象联想想象是考场作文制胜的一大法宝,也被广大考生用来演绎过人的创新精神,与平时的作文练笔不同,中考作文更强调思维的广阔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特点。

只有合理地展开有意义的想象,方能拓宽选材空间,作文就会有写不完的内容,巧妙的构思便会如喷泉般涌来,但别具一格的选材却让文章增色不少。

五、选材新颖,莫忘了同类联想同类联想就是指根据一件事、一个人的行为或一个物,联想到其他相类似的人、事或物。

作文怎么选材 怎么选材作文才能写得好

作文怎么选材 怎么选材作文才能写得好

作文怎么选材怎么选材作文才能写得好(一)选真实的。

真实,就是说选择的材料应是实实在在的真事,而不是道听途说甚至无中生有地编造,最好要选择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选材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能反映事物本质意义的材料。

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被读者接受和认可,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选典型的。

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

在选材时,要从可以表现中心思想的大量材料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力争做到少而精,材料要以一当十、以质取胜,而不是以多求胜。

(三)选新颖的。

所谓新颖,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要反映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风貌,要能代表时代精神。

同学们要注意,选择新颖的材料并不是追求稀奇古怪的事情和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要选择那些有特色的。

选材者需有一双慧眼,发现新生活、新事物。

做到独辟蹊径,这“蹊径”往往表现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

避免陈旧乏味。

(四)选具体的。

选材具体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具体,要让事实说话,用真实说服人、打动人。

如果一篇文章只有空洞的说教而缺少具体的事例,或者空发议论,文章就会有骨架而没有血肉,是不可能具有表现力的。

要记住:具体的小事胜于空洞的大事。

总结:好的材料来自生活,来自读书,来自观察,来自积累。

有句话说“作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这是很有道理的。

作文与生活息息相通。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因此,我们学生要用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在选材时一定要精心挑选、严格选择,确保材料的真实、典型、新颖、具体。

写作方法:作文选材技巧例谈

写作方法:作文选材技巧例谈

写作方法:作文选材技巧例谈【范文1】作文选材技巧例谈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谈谈写作选材技巧。

在写作中,选材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我们文章的质量和观点的立场。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写作选材技巧。

首先,写作选材要考虑读者的背景和需要。

我们需要根据读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背景进行分析,而且还要考虑读者的需要和兴趣爱好,这样我们才能选出合适的题材和话题。

例如,如果我们的读者是高中生,那么我们就可以选一些与高中生有关的话题,例如学习方法、课外活动等。

其次,写作选材要注重独特的角度和立场。

我们在写作选题时,不仅要选择一个新颖有趣的话题,还要注重寻找独特的角度和立场。

例如,如果我们选的是“健康饮食”,那么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从营养角度、健康餐食角度等方面介绍和推广健康饮食。

第三,写作选材要追求新颖有趣。

我们在写作选材中,要追求新颖、有趣的题材和话题。

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选取一些热门、时尚的话题进行撰写,例如游戏、音乐等。

最后,写作选材要强调严谨求证。

在写作时,我们不仅要注重选题和立意,还要强调严谨求证的原则。

我们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实践等多种手段来确保我们所选的题材和话题具有充分、可靠的证据和数据支撑。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一些写作选材技巧,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要点分析】本篇文章首先对写作选材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并提出了四点选材技巧:考虑读者的背景和需要、注重独特的角度和立场、追求新颖有趣、强调严谨求证。

这些技巧都是非常实用且通用的,而且表达简洁、言简意赅,容易被读者接受。

【用词分析】本篇文章用词精准、准确,符合中学生语言特点。

例如“背景和需要”、“独特的角度和立场”等词汇都比较贴切,恰好表达了作者的意思。

同时,文章也避免了使用大量生僻词汇,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总之,本篇文章在用词方面表现了良好的语言功底。

【范文2】选题要有针对性写作对于我们日常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无论是写作文还是写短文,选题都是很关键的一点。

作文的选材原则 作文要怎么选材

作文的选材原则 作文要怎么选材

作文的选材原则作文要怎么选材(一)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

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

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人民的勤务员》一文,记叙的是雷锋的事迹,六个平凡的小故事,都是紧紧围绕中心来写的。

这些故事虽各有特点,却共同表现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二)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

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

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魏巍同志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历最能说明这一点。

他写这篇文章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

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了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

《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

(三)写新颖生动的,不写陈腐呆板的。

要选用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

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果写学生学习刻苦都以“开夜车”作材料,写老师的奉献精神总是写“带病上课”,那就未免太俗,没有新意。

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决不鹦鹉学舌;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

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

要选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选用空洞的、“有影无形”的材料。

比如:要写一个人不辨是非,只讲哥们义气,选用朋友说他“够哥们”、“真讲义气”做材料,就比较空洞;而选用一件能反映他这个特点的具体的事件(如帮人打仗被拘留)就比较具体。

要记住:具体的小事胜于空洞的大事。

作文如何选择材料作文选材的方法

作文如何选择材料作文选材的方法

作文如何选择材料作文选材的方法
首先,要围绕中心来选材。

选材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围绕中心来选材,也就是说,文中的材料都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

比如以下这一则材料就是典型的偏离中心,前后不一致的作文材料。

其次,选材要真实新颖。

只要是真实的即可以写,但并不是所写的都必须是实实在在发生的。

写作是文学创作,素材来源于生活,但经过作者的加工改造后又高于生活,小学生所经历的事情都大同小异,要想吸引读者,完全可以在真实的材料之上加上自己的一些小心思,进行加工创作,不仅在读者心中留下真实感,还有新鲜之意。

再次,选材要具体典型。

选择好要写哪件事或哪个人以后,用具体的语言把当时经历这件事情的情景再现出来,这就叫把材料写具体。

写具体的方法很多,现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1.典型事例法
要想不给人物“空洞”地下评语,就要学会用事实来说话。

通过选取一件典型的事情来表现人物某方面的性格特点。

2.困难制造法
比如,可以写做这件事情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出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等等。

如果你是第一次做某件事情,还要写出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做这件事时,可能不顺利,困难多,可能手忙脚乱,干不好,可能心情紧张,顾此失彼。

要把这些真实具体地写下来,文章才会有情趣,感动人。

3.细节描写法
怎样将典型事例写得生动具体呢?得要细致观察人物在事件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节,并在叙事的基础层层铺展开来,随着事件的发展,人物的细节也会发生变化,要善于抓住能表现人物某方面性格特点的细节来写,才能真正将事件写具体。

作文如何选材

作文如何选材

弱水三千,取一瓢饮——作文如何选材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情结,就是想把积淀在自己心中的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这就便有了作文。

其中,材料是决定作文质量的关键。

只有在选材上下功夫,注意内容的“深化”,作文才可能成功;反之,轻率决定题材,好作文是写不出来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文如何选材。

二、新授内容:作文如何选材(一)从生活中积累材料①首先,要善于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生活中积累材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如何积累材料呢?首先,我们要善于观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仔细的观察获取生活丰富的素材。

课件出示两个片段:①“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思考1:这两个片段分别出自哪位作家的什么作品?分别叙写了什么事情?明确:①散文《背影》,朱自清先生以回忆的方式叙写了父亲爬月台为自己买橘子的背影。

②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也以回忆的方式叙写了自己童年时代在百草园的乐园生活以及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思考2:这两个材料为什么读来让人无法忘怀?明确:《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材料都来源于作者的生活,这些经历与体验对于作者来说刻骨铭心,作者的观察特别仔细,所以表情达意上格外真切自然,读来让人特别动容。

七年级下册《怎样选材》作文

七年级下册《怎样选材》作文

七年级下册《怎样选材》作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怎样选材》作文7篇没有作文材料或材料不足,自然写不好作文。

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选材或选材不当,也写不出好作文。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怎样选材》作文7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七年级下册《怎样选材》作文(篇1)踏着沉积着五千年历史的土地,我从远方走来,怀着一种崇拜和赞美,我读语文。

“路漫漫其修远兮,”汩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奸臣专权,楚王昏庸。

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悲涌于胸。

于是,诗人纵身于大江,荡起的涟漪是历史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

青青的生命枝节,在江畔上,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思念。

我的世界里,因而多了几分精忠,少了几分自哀。

“力拔山兮气盖世,”乌江渡口,一代枭雄项羽拔剑而起,在寒风中任衣带飘扬。

心在流血,英雄热泪。

无奈中,任虞姬的红裳飘落成泥,任乌雅马一声悲鸣。

天下大乱,在四面楚歌中,霸王从容地用剑划过自己的咽喉,让殷红的血汩汩而出,染红江东一片土地。

我的世界里,因而多了几分豪情,少了几分阿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心怀大义的文臣文天祥,于狱中依旧坚定。

国已破,家已亡,既不能挽回江山,又何必苟且?零丁洋上,拒绝了元朝也就拒绝了现实。

头颅不惜,生与宋长于宋,他就把自己投入了不复存在的南宋。

浩然历史,为之感动。

我的世界里,因而多了几分正气,少了几分哀怨。

我的世界里,是语文的世界,拨动了历史深处的沧桑和痛苦,因美丽而多情!七年级下册《怎样选材》作文(篇2)"今天的作业是完成17页。

"老师坦言。

作业。

作业。

作业,为什么每天都有作业?我很无聊。

而且每次都有很多作业。

今天因为作业,差点失去了一份很深的友情。

今天我几乎完成了刘老师布置的作业。

我只是在想:做完英语作业后,我可以在自习课上少写作业。

多糟糕的一天啊!我就是做不到。

于是,我去请教聪明好学的牛亦菲,但她当时很忙,于是我对她说:“喂,小牛,让我看看你的英语作业?”可能她没听见,我就把她的作业拿到我的位置上看了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作文怎样选材》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
1.了解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

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重点难点:
1.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一篇作文,我们训练了以“爱”为话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的拟题、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是虚构的材料:父亲因为我的一点小感冒而累得生病住了一个星期的院,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还有一位同学写《雨天里的一把伞》,内容大致是:放学时,大雨如注,无奈之际,母亲飘然而至,结果因为淋雨,母亲身染小恙。

虽然写的还不错,总觉得内容太陈旧了。

这些都涉及到了作文的选材问题,那么我们的作文该怎样选材呢?
二、结合实际,分析问题
1.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2.教师点拨归纳: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千人一面,耳详能熟。

表现在材料老套,无法吸引读者。

二是堆砌材料,不加选择。

表现在材料用的多,但不典型。

三是东拼西凑,一味模仿,给人一种抄袭之感。

三、对照优秀例文,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1.小组学习,对照上次作文出现的佳作,分析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美丽的苹果
七(5)班王佳佳
祖母爱吃苹果,尤其是爱吃妈妈削的苹果。

妈妈削苹果的姿势很漂亮。

她安详地拿起水果刀,飞快地在苹果上转着,果皮便宛如一只轻盈点过水面的燕子,绕着苹果自由地飞舞。

片刻之间,圆圆的苹果便呈现在我们面前,完美得就像一件艺术品。

削完后,妈妈总会拿过碟子,将苹果一片片切好,递给祖母。

那一瞬间,妈妈那写满微笑的双眼那么美丽。

祖母每次递给我几块,而我吃完后总是不懂事地嚷着还要。

望着
妈妈那似嗔却笑的样子,我乐滋滋的。

不过,心里总想,要是能吃上一个完整的苹果该多好啊!
岁月流逝,祖母年纪渐渐大了,但仍然和以前一样搂着我看妈妈削苹果,妈妈依旧用她那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一件件沁人心脾的“艺术品”。

不同的是,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她亲手削出的大苹果。

品着那甜甜的苹果,我时常想,要是自己也能够这样为祖母或妈妈削一次苹果,那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那年深秋,祖母病了,昏迷了好几天。

我依稀记得她那慈祥的容貌和那被疾病折磨的身体。

那天,祖母奇迹般地睁开双眼,吃力地说着什么。

我急忙把耳朵贴到祖母嘴唇边,才听清祖母说的是“苹……果”。

爸爸在上班,妈妈上街了,谁来为祖母削苹果呢?看来只能自己动手了。

我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模仿妈妈动作操作起来。

可那小刀好像特意与我作对似的,我越想削好,刀子越不听使唤,深一刀浅一刀的,果皮果肉洒落了一地。

当我颤抖着将那仅剩下半边的“丑八怪”苹果递到祖母眼前时,分明读到了一种幸福的笑容。

如今,祖母的病好了,我们晚饭后吃苹果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变。

不过,水果刀已经掌管在我的手上。

每每望着租母和妈妈那惬意的笑脸,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传递爱心的“小天使”,快乐着家人,也快乐着自己。

2。

教师点拨分析
本文有两大亮点值得学习:
(1)以小见大,意蕴深远。

文章表现的是母亲孝顺祖母这一“爱”主题的,然而作者却没有选取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来写,而是另辟蹊径,巧选母亲为祖母削平果这一小事来体现人间的大爱,好文章都是来自生活中的小事情。

(2) 描写细腻生动。

“只有一点材料,怎么写?字数都凑不够!”这是很多同学对小材料的意见,也是不敢写小材料的原因。

作者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写细它,写生动它,写深刻它。

四、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1.选新颖鲜活的材料。

材料鲜活有下笔引人之效。

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写老师“笑里藏刀”,不过,“刀子”里藏着无言的激励;写同学“冷若冰霜”,不过“冰霜”后难掩的是深切的关爱;写朋友“疯疯颠颠”,不过“疯颠”里蕴藏的是健康的心理。

2.选感情充沛的材料。

“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动”,才能“辞发”。

选材以情动人须做到:或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或用传神的肖像绘出人物的神韵,或用生动的语言展示生活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衬托人物的感受,力求做到材料小巧合理,真实动人。

3.选深厚底蕴的材料。

在写作中如能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或诗词典故,必能收到“画龙点睛”、“文采飞扬”。

如果你有丰富的诗词积累,还可以从诗词方面选材。

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写人未所知,
以知出新。

五、指导学生写作
文题:微笑是那样的神奇。

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迎来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

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不一定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蔽的遗憾。

请以“微笑”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1)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教师解析:“微笑”这个话题,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熟悉了,我们只有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策略,文章才能脱颖而出。

有三种方法可以助我们成功:一是选取细小的角度,抓住微笑的瞬间,折射人物的情感。

可以以一个微笑的瞬间引出一段美好的回忆,也可以以几个微笑的画面串起一个感人的故事,不管选取何种内容,传神的肖像描写必不可少。

我们写作时要让景随情出,情因景生,要运用多种修辞,让笑容变得摇曳多姿,让读者从笑容里窥探到人物的美好性情。

二是刻画微笑的感受,记录心灵的波澜。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可能一帆风顺。

有笑容也会有泪水,有欢乐也会有伤心。

我们应该挑选那些富于表现力的、波澜曲折的情节,写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最美的笑容往往是存在于误会解除的那些日子,存在于历经周折后获得成功的那一瞬间,存在于遭遇失败后获得别人理解的那一时刻,这些微笑才美不胜收,让人心生羡慕。

三是选取新颖的内容,增添创新的色彩。

这些文章往往具有故事性强、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可以尝试用日记、小故事、童话、戏剧等形式写作。

六、总结课堂
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得分要诀是:“材料丰富,精当具体”。

从这次作文的训练效果来看,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要选出真实、典型、新颖的题材,还需要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反思:
七(5)班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还可以,敢于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在第一次作文批改中,我就明显地感受到了。

但是学生作文得分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写作素材较缺乏,导致作文没有内涵。

面对这种情况,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积累写作素材以及如何运用方面进行循序渐进地训练。

初一阶段主要训练记叙类作文的写作。

首先是立意的训练。

通过对例文的赏析,明确立意要正确、集中、深刻新颖,以及如何确立主题。

其次,就是今天讲到的选材问题了,一个好的立意需要优秀的材料的支持。

俗话说:“立意是魂,材料是肉。

”这样文章才能够血肉丰满。

这堂作文指导课,我的教学思路是:一、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

二、小组学习,对照上次作文出现的佳作,分析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小结。

三、话题作文,经过教师点拨,学生写作(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写作的任务放到了课外)。

四、教师总结。

在这堂作文课中,每个人的任务我都做了详细的分配,然后小组讨论,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当中。

从这次作文的训练效果来看,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要选出真实、典型、新颖的题材,还需要学生们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当然,这节课中还是存在许多不足和困惑的地方。

首先,让学生创作并展示自己作品的时间略显不足,以致课堂时间没有达到最有效利用。

其次,本节课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思维的路径,但是学生如何恰当运用写作素材还尚待深入研究与探索。

再次,我的课型还是过于传统保守,缺少创新意识,某些教学环节可以适当地调整,让它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以上问题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

写作——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的写作,我们还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地方,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等。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开拓创新,进一步扎扎实实做好我们的课题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