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
列举唐朝向东向西对外友好交往的事例

列举唐朝向东向西对外友好交往的事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不仅在国内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繁荣发展,也在对外交往中取得了不少成就。
本文将列举唐朝向东向西对外友好交往的一些事例。
一、向东1、唐朝与朝鲜的友好关系唐朝时期,中国与朝鲜的交往很频繁,两国之间的贸易非常活跃。
唐朝在政治上对朝鲜王国表现出十分友好的姿态,曾经多次给予朝鲜王国财物,并派遣使节前往朝鲜王宫进行进贡和友好交流。
此外,唐朝还派遣使臣到朝鲜进行大规模的文化交流,这使得朝鲜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得到了许多借鉴,对朝鲜的社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关系唐朝与日本的关系可以说是中日友好交流的开创者。
唐朝在朝贡贸易方面,对日本曾多次给予赏赐,并派遣使节来往,并且也借着这一机会普及中华文化,使得日本的文化逐渐开放,而且也成为了东亚文化传承的起源。
两国在工艺、文化、技术等许多方面有着频繁的交流,成就了日本的文化道路,同时也成为两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契机。
二、向西1、唐朝与波斯的友好关系波斯作为古代中亚文明的代表,与唐朝也有着频繁的交往,互派使节,交换礼物或文化。
唐朝与波斯的文化交流十分密切,如许多科技知识和文学艺术的交流,都对当时的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唐朝与波斯的贸易关系中,丝路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条商路,中国的丝绸、瓷器、香料等贵重商品不断地流入波斯,而波斯的宝石、铁器、木材等也源源不断地输往中国。
2、唐朝与拜占庭的友好关系唐朝和拜占庭两国的文化交流以及贸易关系非常深厚,两国都曾派遣使臣相互友好交流,并且在科技、文学等等许多领域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在唐时,中东地区丝绸和其他贵重商品的贸易极其发达,而且拜占庭的使臣在中国还结交了一批著名的士人和文化人,也有许多唐朝的知识分子前往拜占庭学习和探讨文学和科学问题。
结语唐朝在向东和向西的交往中,积极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放和开发,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贸易繁荣。
随着交往的不断深入,中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也逐渐得到加强,对于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概括唐朝对外开放的特点

概括唐朝对外开放的特点
唐朝对外开放的特点是广泛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外交上积极开放:唐朝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关系,通过外交手段开展贸易往来,进一步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2.经济上逐步开放:唐朝时期开垦了大量的荒地,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还制定了许多针对外国商贸活动的政策,例如允许外商进入经营、减免税收等措施,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外商到唐朝进行贸易活动。
3.文化上积极交流:唐朝时期,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海外各国的学者、艺术家等纷纷来到唐朝,与国内的学者、文艺家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且相互影响,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
4.政治上友好相处:唐朝积极与周边国家进行交流,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各种政治问题,确保了各国之间的友善关系,为国家的长期稳定打下了基础。
唐朝对外关系的特点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封建王朝,曾经繁荣昌盛达到了世界的巅峰。
其对外关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开放包容:唐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通逐渐畅通,使得外来文化渐渐被接受和整合到中国文化中。
2. 通商交往:唐朝的贸易系统发达,不仅与印度、波斯等西方国家有密切的经贸往来,而且还与朝鲜、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地区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文化和经济交流。
在国际贸易中,唐朝主要出口丝绸、瓷器、铁器、漆器、蜀绣等产品。
3. 大力扶植外族:唐朝致力于扶持吐蕃、突厥和回纥等外族,通过联姻、赏赐、安置等方式使他们融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这有助于使得唐朝牢固地巩固了政治上的局面,并为文化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4. 外交多样:唐朝外交手段多样,既有侵略和征服,也有联合和和平的外交手段。
唐朝对西域的丝绸之路进行了保护和维护,通过婚姻、联姻、贺礼和和平条约等手段维护与较强的对外关系。
总体来说,唐朝的对外关系以开放、包容、互惠和多元为主要特点,这种相互交流和融合使得唐朝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和作用。
唐朝对外交流的史实

唐朝对外交流的史实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也是中国外交史上一个重要时期。
在唐朝时期,中国进行了广泛的对外交流,与周边国家以及远方的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为中国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朝对外交流的史实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首先,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外交交往非常频繁。
唐朝与邻国的关系主要是通过使者互派来进行。
唐朝派遣使者出使周边国家,与他们建立友好关系,拓展了对外交流的范围。
同时,周边国家也派遣使者来唐朝,与唐朝进行友好交往。
这种外交交往不仅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好关系。
唐朝还与一些远方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唐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
唐朝与波斯、拜占庭以及阿拉伯等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十分繁荣,同时也进行了文化交流。
这些交流不仅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互相渗透和融合,也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朝还积极开展了外交婚姻,通过皇室婚姻来维护和巩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唐朝通过公主嫁给其他国家的国王,或者将自己的公主嫁给周边国家的国王,达到了政治联姻和外交辅助的目的。
这种外交婚姻不仅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也为唐朝在外交上赢得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唐朝还积极招纳外国人才,加强了与外国的文化和学术交流。
唐朝朝廷鼓励外国人才到中国学习,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这些外国人才不仅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文化和学术思想,也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唐朝也派遣使者去其他国家学习,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学术成果,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唐朝对外交流的史实丰富多样。
唐朝通过使者互派、外交婚姻、贸易往来以及文化学术交流等方式,与周边国家和远方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这些外交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国的繁荣与发展,也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朝外交的辉煌成就,不仅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华民族外交智慧和外交战略的重要体现。
已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大食旅行者陶俑
陕西省西安市出土 高27厘米 唐朝与大食往来关 系密切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竺
大食
新 罗 波 斯 大 食 本
日
天
竺
唐朝对外交流
国家 朝鲜 日本
东南亚 天竺) (天竺) 中、西亚(大 西亚( 波斯) 食、波斯) 欧洲非洲 东罗马
官方交往(使节) 官方交往(使节)
铜镜、漆器工艺品、 铜镜、漆器工艺品、铁制工具
1.友好往来: 友好往来: 友好往来 (1)留学生: 新罗最多 ( 崔致远) )留学生: 崔致远) (2)商旅: “新罗坊”、“新罗馆” )商旅: 新罗坊 新罗坊” 新罗馆” 2.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 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 (1)政治: 新罗立国,参用唐制 )政治: 新罗立国, (2)经济: )经济: 从唐引入茶种、雕版术、制瓷、 从唐引入茶种、雕版术、制瓷、 制铜 (3)文化:设立国学,教授儒学;读唐诗、写唐诗 )文化:设立国学,教授儒学;读唐诗、 (4)其他: 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 )其他: 姓氏、服饰、节令、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二、对外交往的盛况
(一)隋唐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二)隋唐和日本的友好往来 (三)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和东南亚、 (四)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和中亚、西亚、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一)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朝鲜输出: 朝鲜输出: 两汉: 两汉: 从中国输入: 从中国输入: 檀弓、 檀弓、果下马
互遣使节
使节往还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作用和启示。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作用和启示。 主要特点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 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而且这些交 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 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如日本连续十三 次派出遣唐使。 次派出遣唐使。 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 ①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 交往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 交往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 ②交往领域全面。 交往领域全面。 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 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佛教 的传播等。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 的传播等。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 ③交往渠道众多。 交往渠道众多。
第5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

唐朝与日本的关系:
日本派往唐朝的使团叫做遣唐使。唐朝时期的前后 200多年间,日本天皇先后19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 使团成员中有大使、副使、翻译、医师、画师、工匠、 音乐师等。此外,每次还带有若干名留学生和学问僧。 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建 筑艺术以及风俗习惯等带回日本。
鉴真东渡
鉴真是唐玄宗时高僧 六次东渡日本终成功 在日本弘扬佛法,还 传授技术知识,对中 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 杰出贡献。所以被日本
人民称为“日本文化恩 人”。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21人从 扬州出发,因受到干扰而失败。
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 佛像、佛具、药品等,随行的弟子和 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 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第四次出海,都未成功。 第五次东渡,遇狂风巨浪,境况险恶。 且船漂流到了海南岛南部。先后有36名 中日人员在此次东渡中牺牲。而鉴真本 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
唐朝对日本产生了 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效仿唐朝进行政治改革; 参考汉子,创制日本文字; 社会生活、风俗、饮食、 服饰等方面保唐朝人的 某些风尚。如:改进中国的 饮茶方法
日本唐招提寺
三、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行取经
时间: 唐太宗时期 经过: 1、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 天竺求学。
2、贞观后期,玄奘携大量佛经回到 长安,写成《大唐西域记》
一、朝、日遣唐使
1、活跃的中外交往:交往的国家遍及 亚洲、非洲、欧洲。 2、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繁盛的原因:
①国家统一安定 ②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③开放的对外政策 ④对外交通便利
正因为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唐政府实行了比 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 大,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看成是中 国的象征,唐朝时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第5课_唐朝的对外关系ppt

A.鉴真
B.玄奘
C.曹操
D.刘邦
• (1)材料一中的这首诗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诗中的“传艺道”是指鉴真在 日本十多年坚持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请你说出被日本人民视为国宝的建筑 是什么?(4分)
• 答: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唐招提寺。
• (2)材料一中的这首诗表明唐文化传到日本后,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你说出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2分)
• 答:寻求佛法(或佛经)。《大唐西域记》。
• 4.玄奘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答:品质:具有远大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他不辞辛劳,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启示: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要 学习玄奘的优秀品质,经得起挫折和磨练。
四、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1、唐朝的地位:
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力最强、 历时最长、贡献最长的王朝之一。
2、唐朝的疆域:
东北抵达:日本海, 西北到:咸海,
北界包括:贝加尔湖和叶尼 塞河一带,
南至:日பைடு நூலகம்。
3、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课本P26页第一段 (1)(2)(3)
本课要求背诵的内容: 1、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学生: (1)从隋朝起,日本就派人道中国学习。 (2)唐朝时,先后派遣唐使有十几次,每次派少则百人,多则数百人。 (3)把中国的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带回国内、对 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生产方面的传播:中国传向日本的:丝织品、文化典籍、文具、瓷器; 日本传向中国的:彩帛、珍宝、香药。 2、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1)唐朝与天竺的文化交流主要围绕佛教进行。 (2)当时有很多人去天竺求经,影响最大的是玄奘。 3、玄奘取经的经过: (1)627年,从长安出发,经新疆、中亚、访问了天竺等国家。 (2)在天竺佛教中心烂陀寺等地研习佛学。 (3)17年后,返回长安,带回大量佛经,有根据所见所闻,撰写了 《大唐西域记》一书。为以后研究地区的历史、地理提供了宝贵材料。 4、唐朝的疆域:东北抵达:日本海,西北到:咸海,北界包括:贝加尔 湖和叶尼塞河一带,南至:日南。 5、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课本P26页第一段(1)(2)(3)
唐朝对外关系的表现

唐朝对外关系的表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其对外关系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以下是唐朝对外关系的表现:
一、西域和中亚地区
唐朝在西域和中亚地区的对外关系非常重要,这些地区是唐朝与外部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
唐朝通过与吐蕃、突厥、回纥等部族的联姻和贸易往来,保持了与西域和中亚地区的稳定关系。
唐朝还派遣了多名使者到吐蕃、突厥、回纥等地进行外交活动,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联系。
二、东南亚地区
唐朝在东南亚地区的对外关系主要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联系。
唐朝与东南亚地区的交流始于唐朝初年,唐朝通过海上贸易往来,与占城、琉球、马来、爪哇等地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
唐代还有一些东南亚贵族前来中国进贡,加强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三、朝鲜半岛
唐代与朝鲜半岛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唐朝与新罗、百济等国的王室通婚,加强了
两国之间的关系。
唐朝还曾向朝鲜派遣过多名使者,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外交交流。
四、日本
唐朝与日本的关系也非常紧密。
唐朝与日本的交流始于唐朝初年,唐朝通过海上贸易往来,与日本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
唐朝还曾向日本派遣多名使者,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外交交流。
综上所述,唐朝对外关系表现出了广泛而深入的交往。
唐朝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联系,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同时也促进了文化、贸易等方面的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遣唐使团 隋唐是中国文化对曰本 要广泛学习中国文化,一改以往被动接受的态度,派遣使团甘冒 危险渡海来到中国。 往唐朝呢?
唐朝对日本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 日本开始种植茶树,造制茶叶,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 特色的日本茶道
1、派使节和留学生往来 唐与新罗 2、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的关系 3、文化交往:新罗 采用科举制选官、 引入中国医学、天文、 历算等成就:朝鲜音乐 传入中国
唐和天竺的友好往来 时间:唐太宗时期 影响: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唐与天竺 玄奘西游 《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 的关系 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 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教材P24“思考与讨论”
在日本的唐招提寺内,有一座鉴真坐 像,被日本人民视为国宝.想一想,为 什么样鉴真在日本人民心目中有如此 高的地位呢?
鉴真东渡日本历时10多年,为促进日本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日文化交流作 出很大贡献。他于66岁高龄时到达日本, 受到日本天皇及举国上下的欢迎,鉴真 除传授佛法之外,还把唐朝在宗教建筑、 雕塑、干漆工艺、医药学等诸多方面的 先进知识、技术工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 日本人民,所以日本人民尊称鉴真是 “日本文化的恩人”。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 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 供了机会。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6.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 A ) A.10多批 B.11多批 C.12多批 D.13多批
能力提升 1.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实,不发生在唐太宗时 期的是C ( ) A.贞观年间,遣唐使达十多批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日本仿效唐朝制度进行政治改 革 2.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 D 学的重要典籍的是( ) A.《马可· 波罗行纪》 B.《西游记》 C.《徐霞客游记》 D.《大唐西域记》 3.下列事件不属中国与日本交往的史实是( ) A.日本商人来中国经商,日本物品居唐朝进口首位 B.贞观年间来中国的遣唐使有10多批 C.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文字
日本唐招提寺
玄奘取经
玄奘
玄奘
唐代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 家。俗姓陈,名祎,洛州缑(gōu)氏人。幼年家贫, 父母早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曾游历 各地,参访名师。627年他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 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后从事 佛经翻译工作。20年间译出佛经75部1335卷。他还 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了 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
(2)各国为什么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 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明的对外 政策,唐朝对外关系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 的一些国家,都有来往,唐朝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 大,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看成中国 的象征,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玄奘取经图
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回 长安后根据亲身见闻写成的。 书中记载了玄奘亲历的110国、 传闻的28国的情况,包括今新 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斯 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 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 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 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 事等等。
1、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
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及唐朝 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2、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展示讨论成果,教师课件辅助,精讲要点,习题训练进行 巩固。
鉴真 东渡 玄奘 西行
目的 目的 交通 独行还 是否 地 路线 是结伴 归国
日本 (向东) 天竺 (向西)
传播(弘 扬中国文 化)
吸收(为 了学习印 度的化)
海路
陆路
结伴
否
独行 回国
凭借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的 共同 品质和顽强的意志,为中国与 之处: 邻邦的友好往来做出了贡献
唐朝对外交往为什么会出现 盛况空前的局面? 国家统一安定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开放的对外政策 对外交通便利
鉴真坐像
5年后,66岁高龄 的失明老人鉴真,毅 然再次登上东渡的航 船。而这次他终于如 愿地踏上了日本的土 地,信守了自己的承 诺……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 郭沫若
鉴真东渡
鉴真
原为扬州大明寺 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日本僧人荣睿.普照 等曾邀请他去日本,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 753年,已双目失明的鉴真带着弟子第六次东 渡,到达日本。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 刻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 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鉴真在日本十年,深 受日本人民的崇敬,死后葬在日本的唐招提寺。
6.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记》 (1)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什么样的国家?
法度完善,文明发达,是值得珍视的国家。
(2)为此,日本人是怎样做的?
派大批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 。
拓展延伸——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A
4.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 况,其根本原因是( B )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5.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都是唐玄宗时期的使者 B.为完成使命,都历经艰险,前往天竺 C.对唐朝和邻国的交往和交流都作出了贡献 D.他们通过唐朝的册封
达标测评
1.唐朝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把中 国人称为(D ) A.中国人 B.汉人 C.华人 D.唐人
2.传说中的“唐僧取经”是在 ( ) B A.唐高祖时 B.唐太宗时 C.唐高宗时 D.唐玄宗时
3.唐朝对外贸易发达,在各国的物产中居唐朝进 口首位的是( C ) A.日本 B.印度
4.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D ) A.鉴真 B.怀素 C.空海 D.玄奘 5.今天印度半岛,唐朝时称为( A ) A.天竺 B.大食 C.大秦 D.新罗
3、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唐朝的强盛,树立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唐朝与日本和天竺国的交往 难点:唐朝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1、朝、日遗唐使:唐朝时对外经济、 文化 交流空前频 繁,向中国派出留学生中, 新罗留学生的人数最多; 文化艺术、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 有几十次,把中国的 制度、 科学技术 以及风俗习惯带回国内,对日本社会的发展 产生了重大影响。2、鉴真东渡: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 的一个重要事件;鉴真是 唐玄宗时期的高僧,东渡日 本弘扬 佛法 ,10多年间,第 次才成功;为日本社会的 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玄奘取经:唐朝僧人去 天竺 取经影响最大的是玄奘,独自一人从长安出发到 天竺(古印度)研习 佛法 17年,撰写《 大唐西域记 》。 为后世研究这些地区的历史、地理提供了宝贵资料。 4、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力 最 强、 历时最长、 贡献 最大的王朝之一;为 世界文化 的 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唐三彩骆驼俑
小小外交官:
如果你是中国未来的一名外交官,你能 从唐朝得到什么历史启示?或者对今天 我们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或启示?
借鉴或启示:①、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可能 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②、我们必须继 续学习唐朝这种开放的对外政策。③、倡导 交流与合作,友好往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坚持对外开放与交流 不断学习别国先进成果
日本鸟毛立女屏风
唐朝妇女
奈良时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团来到中国,受到唐王的接见,获赠大 量朝服。这批服饰光彩夺目,当时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羡慕不已。次年, 天皇下令,日本举国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样的服装。到了14世纪带有隋唐 服装特色的服装逐渐演变并最终定型。至于腰包则是日本妇女受到基督教 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的影响,而创造出来的,
(东罗马帝国)
拂菻
长安
伊朗 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
朝鲜半岛
教材P26“参与园地”:找出与唐朝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
学习小结
唐 与 日 本 的 关 系
日本派谴唐使:日本先后十多次派出谴唐使 和留学生到中国访问和学习
1、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 唐对日本 2、参考汉字,创造日本文字 文化的影响 3、社会生活、风俗、饮食、 服饰等方面保唐朝人的 某些风尚 时间:唐玄宗时期 经过:六次东渡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 影响:坚贞坚持不懈的在 日本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 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1、唐朝的疆域:东北抵达日本海,西北到咸海,北界包括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一
带,南至日南. (课文25页)
(北界)贝
咸海(西北)
加尔湖和 叶尼塞河
日本海
(东北)
日南(南)
2、唐文化的影响:(1)唐朝以博大的胸怀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同时又以
其高度的文明影响了周围各国。(2)、通过对外友好交往,中国的各项先进技术传到世界各地,为世 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日本平城京
朱 雀 大 街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东 市
西 市
东 市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日本的和同开宝 (始铸于708年)
日本在政治经济制度、建筑、城 市建设、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方 面,都受到唐朝文化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