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超采区允许开采量的确定——以潜水均衡法为例
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实施方案

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实施方案为持续加强全县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切实保护好地下水资源,维护良好地下水生态环境,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地下水超采区、禁采区和限采区范围 __》(**政发〔xx〕2号)和《**市水务局关于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管理工作 __》(**市水资发〔xx〕97号)精神,结合我县地下水超采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性因素。
特别是在应对干旱、水污染等突发事件时,地下水作为地表水的补充,由于水量稳定、水质良好,在保证区域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和维系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县是典型的干旱缺水自流灌溉农业县。
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业需水日益增加,地下水开发利用量逐年增大,目前全县共有规模以上机电井587眼,其中灌溉井481眼,生活井61眼,工业井26眼,生态井19眼。
xx年地下水开发利用量4541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3710万立方米,占地下水用水总量的81.7%,工业、生活、生态用水分别为290万立方米、322万立方米、219万立方米,分别占地下用水总量的6.38%、7.09%、4.82%。
由于地下水资源的逐年开发利用,县内已出现地下水超采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地下水超采区、禁采区和限采区范围 __》(**政发〔xx〕2号)文件,确定我县有一个一般超采区,超采范围为东经**至**,北纬**至**,主要集中在**镇、工业园区、**镇部分区域,超采面积221平方公里,超采水量1440万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超采区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等生态问题随之加剧,已危及区域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好循环,因此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 __。
(一)指导思想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想,以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为基础,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通过控采限量、高效节水、调整种植结构、退减灌溉面积等措施,全面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有效恢复超采区水位,切实落实水位和水量双目标控制,维持良好地下水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ppt课件

一、基本原理
水量均衡法是水量计算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对一 个均衡区(地段或水文地质单元)的含水层来说,在任一 时段Δt内补给量与排泄量之差,恒等于此含水层系统中水 体积的变化量。据此可以建立水均衡方程式:
Q补 - Q排F ht(潜)水 Q补 - Q排F ht(承压 ) 水
Q补=Q流入+Q越入+Q河渗+Q雨渗+Q人补(m3/d); Q排=Q流出+Q越出+Q溢出+Q蒸发+Q实开(m3/d)
步骤4:计算和评价 (4)在实际计算中,常常是根据多年的动态观测资料分析,
计算不同保证率典型年的水均衡,可评价允许开采量的保证 程度。
某水源地的水均衡计算结果见表9-1。 从表9-1中可见,枯水年是负均衡,即每年计划增开 3185×104m3时,尚需借用储存量2398×104m3,使区域水位 降深增加2.68m,但在平水年可节余5198×104m3,是可以将 枯水年借用量补偿回来的。
实习二:用区域水量均衡法评价某旧水源地地下水资源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2 相关外推法(回归分析法)
相关外推法是根据①开采地下水的历史资料或不同流 量不同降深的抽水试验资料,②用数理统计方法找出流 量与降深或与其它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回归方 程,③从而外推未来开采时的开采量,或外推增大开采 量以后的水位降深。
§1 水量均衡法
二、计算步骤
步骤3:确定均衡要素,建立均衡方程 为了取得较准确的计算资料,最好在每个均衡区选择
一个有代表性的地段做小范围的均衡试验,实际测定各项 均衡要素的数值,取得计算所需的参数,然后用以计算整
个均衡区的各种补给量和排泄量。
关于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可采量及超采的再讨论修改稿

(2)关于开采状态下减少的排泄量:在开采状态下,补给量的一部分转化为开采量, 使排泄量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开采(在未能达到开采动态稳定之前),潜水含水层会逐渐 变薄,排泄量会减少;潜水水位降低会使蒸发量减少;承压水位逐渐降低,与排泄基准水位
2
的差值逐渐减小,排泄量会减少。这些减少的排泄量均转化为开采量。但是,这种描述仅对
由上式(1)和上式(5)可知,多年连续开采条件下有以下三种水量均衡状态: (1)开采量小于补给量的水位动态稳定状态 随着开采的进一步延续,开采漏斗逐渐扩大,侧向流入量不断增加,漏斗加深速度逐步
趋缓,当侧向流入开采漏斗区水量达到与开采量相同程度时,补给量与开采量和排泄量及地
下水位便处于动态稳定状态:
Q开 < Q补;
3
弹储存性量。此期开采量组成可用以下数学式表达:
Q开 = KIHL + ∆HμF/t
(5)
式中:Q开—区域(开采区)地下水开采量(L3/T); K—区域含水层渗透系数(L/T); I—开采漏斗区边缘过水断面处水力坡度; H--开采漏斗区边缘过水断面处含水层厚度(L); L--开采漏斗区边缘过水断面长度(L); ∆H—开采期地下水位降低值(L); μ—潜水含水层给水度或承压含水层释水系数; F—开采漏斗区面积(L2); t—开采期(T)。
Q开 = KIHL;
水文地质勘查: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分级、评价

可以 作为 水源 地及 其主 体工 程建 设设 计的 依据
出水量,可以达到B级允许开采量的精度要求。
续下表
内容 勘查阶
分级
段
水文地质研究程度
地下水资源量研究程度
开采技术经济条件 研究程度
应用范围
C级允 许开 采量 和尚 难利 用的 资源 量 (Cd)
据水文地质条件、
通过水文地质测绘、物探、 在基本查明地下水补、径、排和 钻探和带观测孔的
孔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和 实验室测试等资料,计算水文地 质参数。选择均衡法、解析法、 数值法等一种及以上适当的方法, 结合开采方案,对水源地的允许 开采量及尚难利用的资源量进行 初步的计算。对泉源水源地,则 应根据它的补给、径流、排泄条 件,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找出 降水量与泉水流量之间的关系, 初步确定泉水的允许开采量或尚 难利用的资源量。在水文地质条 件复杂或是需水量明显小于允许 开采量的情况下,考虑了补给资 源、储存资源和允许误差问题, 根据群井或单井抽水试验出水量 与降深关系曲线适当外推的出水
根据分散及集中开采水源地连续3年 以上开采和动态观测资料,宜以水文 地质单元为基础对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进行系统的多年均衡计算、相关分析 和评价,进一步修正完善地下水渗流 场的数学模型。在水质有明显变化的 情况下,还应建立地下水溶质浓度场 的数学模型。对于泉源水源地,则应 根据连续15年以上泉水流量观测数据, 进行频谱及频率分析计算,建立泉水 流量与多年降水量有关的回归方程或 数学表达式,计算不同保证率的允许 开采量及其误差。在水文地质条件难 以查明或尚未查明的条件下,连续开 采5年以上、动态趋于稳定,采用计 量统计的实际开采量,可达到A级允 许开采量的精度要求。
的比 数的可靠程度。对于泉源水源
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方法

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方法一、收集资料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包括区域地质构造、岩层分布、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等。
收集区域气象、水文资料,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河流流量等。
收集区域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资料,包括开采井分布、开采量、水位变化等。
二、建立模型根据收集的资料,建立区域地下水数值模型,包括地下水流动模型和地下水水位模拟模型。
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确保模型能够准确模拟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
三、模拟计算根据建立的数值模型,模拟计算区域地下水可开采量。
对模拟结果进行不确定性分析,评估可开采量的可靠性。
四、确定可开采量根据模拟计算结果,结合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确定区域地下水可开采量。
制定相应的地下水管理和开采方案。
五、评价影响对确定的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对水资源、生态、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针对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缓措施。
六、制定开采方案根据确定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地下水开采方案。
确定开采井的数量、位置和开采量。
制定开采计划和时间表。
七、监测与调整在地下水开采过程中,建立监测网,对地下水水位、水质等进行实时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对地下水开采方案进行及时调整,确保可持续开采利用。
对地下水管理措施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八、定期评估定期对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估和审查,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地下水管理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和需求。
通过定期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提高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 A guide toGroundwater province of overdraft assessment(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2年10月目次1总则(1)2地下水超采区的划定、分类与分级(4)2.1 地下水超采区的划定(4)2.2 地下水超采区的分类(5)2.3 地下水超采区的分级(6)3地下水超采区的动态监测、调查与评价(11)3.1 地下水超采区的动态监测和调查(11)3.2 地下水超采区的评价(19)4 资料整编(23)附录A 地下水超采区的编号(27)附录B 表式样及填制说明(28)附录C 成果图编制说明(39)附录D 成果报告编写提纲(43)本导则的用词和用语说明(45)附:条文说明(46)1总则1.0.1地下水是重要的供水水源,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在生活、生产、生态供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在一些集中开采区引发了不同程度的地下水超采现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为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效保护以及加强对地下水超采区的监测、调查和评价,统一有关技术标准,特制订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划定地下水超采区的范围、对地下水超采区进行分类和分级以及在地下水超采区内从事地下水动态监测、调查和评价以及资料整编的技术要求。
1.0.3本导则的内容包括:1 划定地下水超采区的范围;2 对地下水超采区进行分类和分级;3监测深层承压水超采区中各地级行政区首府以上建制市城市建成区的地下水水位、开采量、水质和地面沉降量,监测浅层地下水超采区、一般基岩裂隙水超采区和碳酸岩岩溶水超采区的地下水水位、开采量、泉水流量和水质;4调查分析因开发利用地下水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土地沙化等生态灾害;5评价浅层地下水超采区、一般基岩裂隙水超采区和碳酸岩岩溶水超采区以及深层承压水超采区中各地级行政区首府以上建制市城市建成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地下水补给量和因地下水开发利用引发的生态灾害状况;6规定资料整编的技术要求。
潜水井允许开采量的计算与应用

潜水井允许开采量的计算与应用刘春英【摘要】自2009年以来,贵州省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贵州省政府紧急启动了打井找水项目,以缓解干旱地区村民的用水困难。
我队近几年在六盘水、安顺等地区施工了几百口潜水井。
为了保证当地村民可以持续不断用水,每一口井都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参数和不同岩层的含水性以及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和该井抽水试验时所处的时节(丰水季或枯水季),给予该机井最为合理的允许开采量。
本文将围绕机井水文地质条件、抽水试验及允许的开采量来建立模型并展开讨论。
【期刊名称】《资源信息与工程》【年(卷),期】2017(032)002【总页数】3页(P59-60,63)【关键词】潜水井;水文地质;允许开采量【作者】刘春英【作者单位】贵州省煤田地质局水源队,贵州贵阳5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潜水是指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潜水井是近年来贵州省大多数农村村民主要的饮用水来源。
为了使村民不仅在丰水季节可以使用水井,在枯水季节机井也不干涸,所以需要结合当地人口,水文地质参数及抽水试验季节推荐合理的允许开采量,因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水流状态和井损的影响,实际抽水井中的流量和降深关系,并非完全像理论公式所显示的那样显示一过原点的直线(承压水井)和二次抛物线(潜水井),而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曲线。
因此,为使预报的流量符合实际情况,常根据多次降深(或者落程)抽水试验得出的Q⁃S关系建立计算模型,进行允许开采流量预报。
涌水量(Q):提孔口涌水时的地下水流量。
若孔口涌水,表明钻孔揭露了承压水头高于地面的承压含水层,此时应测定稳定水位和涌水量。
测量涌水量的方法主要有堰测法、容积法等。
静止水位(H):与抽水试验不同,相当于注水试验,是指注水后水位稳定后的水位至含水层底板之间的高度。
涌水量较小时,根据提钻后观测的水位变化速度及提钻时间确定;若涌水较大时,可采用本回次下钻前的回次水位作为静止水位。
地下水超采区水权分配方法及实例应用分析

地下水超采区水权分配方法及实例应用分析胡海军;宫爱玺;尚瑞朝【摘要】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and to form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for groundwater overdraft,Hebei Province,it issued the "determination and registration of water rights of Hebei province" in 2014. On this basis,we selected Dongguang County Water Right Distribution as an example of the application in groundwater over mining area. The principle,method and steps of water rights allocation has been given in the groundwater over mining area. Finally we obtained water allocation results of each industry of Dongguang County,and wa-ter rights of the terminal water users have been given. The application example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county( city, district)in the groundwater over mining area. Allo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water rights are conducive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water right and water market system,saving and 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which can provide a reliable support and guarantee for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work of over 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in Hebei province.%河北省为推进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于2014年出台了《河北省水权确权登记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地下水资源超采的基本概念
( Q 开 �Q 补 , Q 排 > 0, /t> 0) �h 3 Q 开 �现状开采量 , L /t ;
2
地下水超采状态 3
位将, L; t �设计开采期, t �
2 .1 未超越安全水位超采状态 开采量大于或等于多年平均补给量, 区域水位持 续下降, 但未达到安全水位深度, 可能有局部超采漏斗 形成并扩大, 但未造成任何不良环境地质问题� 2 .2 接近或位于安全水位超采状态 开采量大于或等于多年平均补给量, 区域水位持 续下降, 接近或等于安全水位, 区内可能有多个超采漏 斗形成并扩大, 基本未造成任何不良 环境地质问题 � 此种状态处于超量开采地下水中期, 区域地下水虽为 在安全水位线附近, 但由于开采量大于等于补给量, 水 位仍会匀速持续下降, 一定时期后便超越安全水位, 引 起环境地质问题� 2 .3 超越安全水位超采状态 开采量大于或等于多年平均补给量, 水位持续下 降, 已超越安全水位深度, 大范围 超采漏斗形成并 扩 大, 或多个较大降落漏斗形成并扩大 , 已造成明显不良 环境地质问题 �此种状态处于超量开采地下水后期 , 水位已超越安全水位线 , 水位仍会近匀速持续下降, 一 定时期后便造成水位枯竭及其它环境地质问题 �所有 超采状态太的地下水均衡式为: Q 开 =Q 补 - Q 排 + F �h /t ( 1)
4 8
内蒙古水利
2 013 年第 4 期 ( 总第 14 6 期)
�h /t=0 �达到稳定状态后, 如区域内仍有地下水浅 下波动外, 不再有持续上升现象 � 整个恢复过程的均 埋区, 蒸发量仍然会在局部存在, 但由于水位处于动态 衡式为 : � 稳定状态, 蒸发量的多年平均值 为定植,Q 蒸发量 =C � Q 开 =Q 补 - Q 排 - F �h /t ( 4) 稳定状态动态均衡式为 : ( Q 开 �Q 补, Q 排 > 0, �h /t > 0 ) Q 允许开 =Q 补 - KIL h -C (2 ) L 3 /T ; 式中 Q 开 �现状开采量 , 安全 ( Q 允许开 < Q 补 , h > 0,�h /t=0, C>0 ) Q 补 �多年平均补给量 , L 3 /T ; 安全 Q 排 �排泄量 ( 为侧向 径流排泄 量和蒸发 量 ) , L 3 /T ; 域地下水 安全 水位下 的含 水层 平均 厚 �含水层给水度 ; � L; 度, F � 资源评价区面积, L2 ; I� 区域地下水排泄边界处稳定状态水力坡度 ; � 区域现状平均水位到设计开采期平均水 �h ; 用两侧流场预测确定 L; 位将 , K �区域地下水排泄边界处含 水层渗透系数 , t �设计开采期, T� L /T ; 当水为恢复到安全水位时, 其流出量和蒸发量即 3 C � 区域安全水位下地下水蒸发量, L /T , 为定 为最小安全排泄量, 其水位即为区域动态稳定安全水 值� 位, 水位持续性上升或下降值应该为零� 达到稳定状 3.2 接近或位于安全水位的超采状态允许开采量确 态后, 如区域内有地下水浅埋区, 蒸发量会在局部 存 定 在, 但由于水位处于动态稳定状态, 蒸发量的多年平均 由于该开采状态区域平均水位深度条件下, 还未 值为定植, Q 允许开 =C �动态稳定状态均衡式为: 引起环 境地质问 题和资源 枯竭现象, 此时 的排泄 量 Q 允许开 =Q 排 - KIL h ( 1) 安全 - C ( 包括侧向流出量和蒸发量 ) 即为最小安全排泄量, 此 ( Q 允许开 < Q 补 , h �h /t =0, C > 0) 安全 > 0, 时的开采量即为最大安全开采量 - 允许开采量 �其均 Q � L 3 /T ; 式中 要确定的区域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允许开 衡式为 : h �根据区域环境条件 , 开采条件确定的 区 安全 Q 允许开 =Q 补 - Q 侧向流出 - C ( 3) 域地下水安全水位 下含水层平均厚度 , ( Q 允许开 < Q 补 , Q 安全排泄 > 0,�h /t=0, C > 0) L; L 3 /T ; 式中 Q 允许开 �要确定的区域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I� 区域地下水排泄边界处稳定状态水力坡度 ; Q 侧向流出 �现状侧向流出量 , L 3 /T ; 用两侧流场预测确定 ; 3 C � 地下水现状蒸发量, L /T , K �区域地下水排泄边界处含 水层渗透系数 , 为定值� 3.3 超越安全水位的超采状态允许开采量确定 L /T ; 需要减小开采量到允许开采量或更小一些的开采 C � 区域安全水位下地下水蒸发量, L 3 /T , 为定 � 量, 以便使水位缓慢恢复或以稍快的速度恢复 � 当在 值� 现状开采流场条件下调整开采量后, 以允许开采量开 4 结论 采时, 地下水位会逐渐回升, 但回 升速度也会逐渐 变 小 �随着含水层逐渐增厚, 侧向排出量和蒸发量亦会 ( 1) 除特别的开发利用计划外, 都要严格遵 守可 逐渐增大, 水位逐渐回升到安全水位, 并处于动态稳定 持续开发利用的原则, 按允许开采量范围开采地下水 � 状态, 即补给量与开采量和排泄量及区域平均水位都 ( 2 ) 要较为合理的确定允许开采量, 应首 先确定 处于动态稳定状态 �在这个从非稳定趋于稳定的开采 好区域地下水开采安全水位 � 过程中, 由于地下水位回升而增加的侧向排泄量和蒸 ( 3) 对于不同的超采状态, 用相应的开采状 态均 ( 编校: 杨亚军 ) 发量等于整个过程增加的储存量 , 这是由于补给量和 衡式计算允许开采量� 开采量是定值, 单位时间内 ( 一般以年计) , 排 泄量增 , , 收稿日期: 2 013 - 06 - 12 加了多少量 储存量就相应增加多少量 到稳定状 态 � � � � � � � � � 作者简介: ��( 19 79 - ) , , � , �� , 时, 排泄量增加到了稳定值 年内 储存增量减小到 了 � � � 零, 区域地下水位除受大气降水周期性变化影响而上 式中 Q 允许开 �要确定的区域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L 3 /T ; h �根据区域环境条件 , 开采条件确定的 区 安全
中图分类号: T V 2 13.9
�
; ��
; ���� �
8 ( 2 013 ) 04- 004 7 - 02 文章编号: 1009 - 008
文章标识码: B
式中 区域地下水资源超采是指在长期开采过程中 , 开 Q 补 �多年平均补给量 , L 3 /t ; 采量逐步增大 , 超出或等于区域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 Q 排 �排泄量 ( 为侧向径流排泄量和蒸发量, L3/ 量, 或超出了允许开采量, 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不 t ; , , 能稳定到安全水位线以上 最终造成资源枯竭 环境恶 � �含水层给水度 ; 化, 水质恶化或不良水体侵入, 植被环境破坏甚至土地 F � 资源评价区面积, L2 ; 荒漠化 , 地面沉降等不良环境地质问题 � �h � 区域现状平均水位到设计开采期平均水
地下水超采区允许开采量的确定
邓
燕等
47
�水文水资源�
地下水超采区允许开采量的确定
���
�
��Biblioteka ���, ��, � ��
( 内蒙 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 0 )
� � � 摘 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键词 � � �
超采状态下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确定
3.1 未超越安全水位的超采状态允许开采量确定 需调整减小开采量� 由于未达到安全水位线 , 无 , 需调整后的开采量减少到能使水位恢复的程度 则是 需要确定一个能使水位下降一定时间后, 相对稳定到 安全开水位附近或安全水位线上的开采量 �允许开采 量� 当在现状开采流场条件下调整开采量后, 以允许 开采量开采时 , 地下水位仍会下降, 但下降速度会逐渐 变小� 随着降深增大, 含水层逐渐变薄 , 侧向排出量和 蒸发量亦会逐渐变小, 水位逐渐下降到安全水位, 并处 于动态稳定状态, 即补给量与开采量和排泄量及区域 平均水位都处于动态稳定状态� 从式 ( 1) 可知, 在这 个从非稳定趋于稳定的开采过程中, 由于地下水位下 降而减少的侧向排泄量和蒸发量等于整个过程衰减的 疏干量, 这是由于补给量和开采量是定值, 单位时间内 ( 一般以年计) , 排泄量减少了多少量, 疏干量 就相应 减小多少量, 到稳定状态时, 排泄量减小到了稳定值, , 年内疏干量减小到了零 区域地下水位除受大气降水 周期性 影 响而 上下 波 动外 , 不再 有 持续 下 降 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