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1.1.1 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课件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热点考向示例
(2)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 ①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进行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
和大小一般相同。
②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进行配对的染色体,它们 的形态和大小一般不同。 ③比较见下表:
图形
说明
①1和2、3和4分别属于一对同源染色体 ②1和3、2和4、1和4、2和3分别属于非同源染色体
有(2n)→无(0) 无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提醒】
①减数第二次分裂通常没有间期,或有间期但时间很
短,并且不再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②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而核DNA含量的减
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 DNA含量均与正 常体细胞相同,只是没有同源染色体。
第一单元 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第一章
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变化
第一节 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课程标准
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活动建议: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课标解读 1.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 2.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
提示 不会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还有同源染色体吗?为什么? 提示 没有。因为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分别进入了 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1.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概念的理解 (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
①染色体的条数等于着丝粒数,有几个着丝粒就有几条染色
减数分裂及练习ppt课件

3
有丝分裂 中期
25
想一想:
1
减数第一次 分裂后期
2
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
3
有丝分裂后期
26
想一想:
1.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 次数和染色体的复制次数分别是: (D )
A.一次和一次; B.两次和两次; C.一次和两次; D.两次和一次.
27
想一想:
2. 减数分裂中的第一次分裂的主要 特点是:( B )
雄蕊花药中:花粉母细胞(2N)
减数分裂
4个单核花粉粒(N)
(小孢子母细胞)
(小孢子)
一次有丝分裂
营养细胞(N)
双核花粉粒
(一个小孢子)
生殖细胞(N)
一次 有丝分裂
两个精子(N) 60
被子植物卵细胞和极核的形成
雌蕊胚珠中:胚囊母细胞(2N)减数分裂 4个单核胚囊细胞
(大孢子母细胞)
(大孢子)(N)
连续三次
受精卵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数目。
53
(4).受精作用的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有性生殖
过程中,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 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 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54
8 Days 55
6 Weeks56
2 Mos
57
11 Weeks58
4 Mos
59
被子植物精子的形成:
17Leabharlann 4.精子形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1)不同点:
精子在精巢中产生
①形成部位不同 卵细胞在卵巢中产生
1精原细胞→4精子 ②形成数目不同
1卵原细胞→1卵细胞 精子细胞需经过变形才能 ③是否经过变形 形成精子
生物有丝分裂中产生的配子是什么意思

生物有丝分裂中产生的配子是什么意思
配子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减数分裂是真核细胞增殖的一种方式,是有性繁殖生物的生殖细胞,在成熟期所经历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配子是指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由生殖系统所产生的成熟性细胞,简称生殖细胞。
配子分为雄配子和雌配子动物和植物的雌配子通常称为卵细胞,而将雄配子称为精子。
精子相当小,但能够运动,呈蝌蚪状进入卵细胞,而卵细胞体积相当
大,并且是不可游动的,尽管雌雄配子的体积不同,但它们为子代提供的核DNA 是等量的,即各提供一套基因组。
不过,由于卵细胞的体积大,子代细胞的细胞质结构和细胞质DNA基本都是由卵细胞提供的。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第一节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课堂小结
一、减数分裂概念 ①范围: ②时期: ③特点: ④结果: 二、精子形成过程 1、场所 2、过程
锻造红色先锋---“立德树人 岗位创优” 课堂教学示范课
第二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1课时)
丹东二中 生物组 包前辉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1课时)
知识回顾
1、细胞周期是指 连续分裂的 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 下一次分裂完成时 为止 2、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发生在 分裂间期 ,染色体复制发 生在 分裂间期,染色体加倍发生在 分裂后期 。 3、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纺锤丝形成和 细胞质分裂方式 两方面 4、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DNA:姐妹染色单体= 1:2:2。 5、真核生物细胞增殖的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 6、画出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图像(以2N=4为例)
果蝇体细胞
配子
同源染色体:一成熟生殖细胞中的 染色体数目比原始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 体数目减少一半
实质
分裂 结果
减数 分裂
特殊方式的 有丝分裂
发生 范围
进行有性生 殖的生物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分裂 特点
发生 时期
在原始的生殖细胞转 变为成熟生殖细胞的 时期发生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精子形成过程出现联会现象时,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
比是
A.1:1
B.1:2 C.2:1
D.4:1
3.下列甲、乙、丙三个图分别表示某雄性动物的3个正在进行分裂
的细胞,据图回答; (1)甲图表示 减数第二次 分裂
后 期,此细胞产生的子细胞 名称为_精__细_ 胞
配子的形成原理

配子的形成原理
配子的形成原理是通过生殖细胞发生过程中的减数分裂来实现的。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过程,经过该过程,从一个母细胞细胞分裂形成四个分离的配子。
具体来说,配子的形成包括两个阶段: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II。
在减数分裂I中,母细胞细胞核经过DNA复制后,进入减数分裂I。
这个阶段两个相同染色体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对同源染色体,这对同源染色体进行交换染色质的部分,称为交换。
随后,同源染色体分离,每个配子细胞都含有一对非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II中,每个配子细胞中的非同源染色体进一步分离,形成单一染色体的两个染色体。
最终,每个配子细胞中都包含一个单一的染色体。
这样,从母细胞最初的一个细胞核中,通过两次分裂,最终形成了四个包含单一染色体的配子细胞。
减数分裂的核心机制是染色体的复制、交换和分离。
通过染色体的复制确保每个配子细胞都包含一套完整的染色体,通过交换增加基因的多样性,通过分离保证每个配子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从而实现配子的形成。
减数分裂ppt

总结
体细胞(染色体数:2n)
有丝分裂、细胞分化
1个精原细胞(染色体数:2n)
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2n) 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两极,非同 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第二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 染色体散乱排 列在细胞中央 无同源染色体、染 色体的着丝点排列 在细胞中央的赤道 板上 无同源染色体、 着丝点分裂、姐 妹染色单体分开
前期
中期
后期
1、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 ( C ) A、间期 B、第一次细胞分裂 C、第二次细胞分裂 D、四分体时期
2、减数分裂中的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 B A、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染色体进行复制 )
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n) 减数第二次分裂 4个精细胞(染色体数:n)
变形
4个精子(染色体数:n)
二、卵细胞的形成
初级卵母细胞
卵原细胞 复制 联会 同源染色 体分离
着丝点 分裂 第一极体 着丝点 分裂 次级卵母细胞 第二极体
卵细胞
三、卵细胞形成与精子形成的比较
(一)相同点: 1、都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分裂过程中均有染色体复 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等现象。
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整过程
间 期 联 会
前期Ⅰ
前期Ⅰ(四分体)
中期Ⅰ
后期Ⅰ
末期Ⅰ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点: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四分 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及受精作用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及受精作用1.减数分裂的概念
2.过程(以二倍体动物为例)
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异
若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b的卵细胞,请绘制与产生该卵细胞相关的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及第一极体后期分裂图像。
提示
4.受精作用
(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是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
(1)减数分裂前期Ⅰ同源染色体配对,每条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2015·浙江卷,2D)(×)
(2)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数最多为4(2014·上海卷,22D)(×)
(3)如图为细胞内染色体状态示意图,这种染色体状态表示已发生基因重组(2012·上海卷,8B)(√)
以上内容的考查多源于教材必修2P16~26,考查重点为减数分裂过程、特点及其与有丝分裂的比较,本考点常结合细胞分裂图像及孟德尔定律细胞学基础予以考查,复习时务必强化相关内容的归纳、整合与集训。
2.(教材必修2P25技能训练改编)请绘制果蝇(2N=8)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染
色体数目变化图。
提示如图所示
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减数分裂是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必要阶段,这一分裂方式在遗传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减数分裂时核内染色体严格按照一定规律变化,最后分裂成四个子细胞,各具有半数的染色体(n),这样经过受精结合,再恢复成全数染色体(2n)。
这就保证了子代和亲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为后代的性状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而且由于同源染色体在中期Ⅰ排列在赤道面上,然后分向两极,而各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两个成员在后期Ⅰ各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这样不同对的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在一起进入同一配子。
n对染色体,就可能有2n种自由组合方式。
例如玉米(n=10)的各对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的可能组合数为210=1024。
同时,在前期Ⅰ的粗线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片段的互换,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的适应与进化,并为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卵细胞的形成 部位:卵巢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特点:不均等分裂
卵原 细胞
复制
初级 减数第一 卵母 次分裂 细胞
第二
第一 减数第二次分裂 极体
极体 (小)
第二 退化 极体
第二
次级 减数第二次分裂 极体
卵母
(小)
细胞 (大)
卵细胞 (大)
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细胞质分裂 子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性原细胞) 生殖细胞(配子)
精原细胞
减数分裂
精子
卵原细胞
卵细胞
减数分裂的过程
减数分裂是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间期 前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减数第二成过程
精子的形成部位: 睾丸(精巢)的曲细精管中
精原细胞
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
(1)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 间期:
⑵该动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 10 条染色体。
⑶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 第二极体 和卵细胞 。
选择=结果
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2)减数第二次分裂
中期
后期
次级精母细胞
末期
精 细 胞
精 细 胞
精
变形
细
胞
精 子
细胞核
细胞质
精原 细胞
联会
四分体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精子
精子形成过程: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变形
减数第一次分裂与有丝分裂各时期比较:
3、某生物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染色体 16条,则该生物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D( )
A、32 B、16 C、8 D、4
4、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不相同的是 C( ) A、有纺锤体形成 B、有DNA复制 C、有同源染色体分离 D、有着丝点分裂为二
5、DNA复制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 B )
A、 四分体时期 B、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C、 第二次分裂 D、初级精母细胞中
6、对一个四分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共有两个着丝点 B、共有四个DNA分子 C、共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 D、共有四个染色体
7、下列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 B )
A、精原细胞
B、精细胞
C、受精卵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
8、右图是一个正处于分裂时期的动物细胞, 识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细胞是次级卵母 细胞正处 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时期。
前期
同源染色体联 会形成四分体
染色体杂乱 排布
中期
四分体排列 于赤道板
着丝粒排布 于赤道板
后期
或
四分体分裂,同源 染色体分离
着丝粒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末期
或
无同源染色体 有染色单体
有同源染色体 无染色单体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比较项目 场所
复制次数 分裂次数 子细胞染色体数 子细胞类型 同源染色体联会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
交叉互换
交叉互换: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 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并且相 互交换一部分染色体。
③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或
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④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或
四分体分裂,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⑤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或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 —— 次级精母细胞
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 体细胞增殖的方式
果蝇体细胞 染色体数 2n=8
子细胞 2n=8
分裂特点:“复制一次,分裂一次”
假设: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以有丝分裂的方式 产生两性生殖细胞.
推理:
从上一代到下一代,体细胞中染 色体数目发生了什么变化?
减数分裂
一、概述:形成有性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 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F
减Ⅱ末期
G
减Ⅱ前期
H
减Ⅰ后期
I
减Ⅱ后期
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 ) C
A、同时来自父方或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B、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C、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D、大小形状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2、人体受精卵中的线粒体 B( ) A、主要来自父方 B、主要来自母方 C、父母双方各占一半 D、无法确定
染色体复制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②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联会:染色体两两配对
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 染色体大小、形状相同,
分别来自父母双方
四分体:联会后每对同源 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
A与B 同源染色体 C与D 同源染色体
A与C、A与D、B与C、
B与D 非同源染色体
a与a’ a与b
b与b’ c与c’ d与d’ 姐妹染色单体 a与b’ a’与b a’与b’ 非姐妹染色体
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精子,它们的遗传 物质是否相同?
一个精原细胞(假如有4条染色体)产生的 精子可能有几种类型?实际有几种?
细胞分裂图形判定
A
有丝分裂前期
B
减Ⅰ前期
C
减Ⅱ前期
D
有丝分裂中期
E
减Ⅰ中期
F
减Ⅱ中期
G
有丝分裂后期
H
减Ⅰ后期
I
减Ⅱ后期
A
减Ⅱ前期
B
有丝中期
C
有丝前期
D
有丝末期
E
减Ⅱ中期
减数分裂 只在生殖腺内
一次 两次 比母细胞减半 生殖细胞 有 有 有
有丝分裂 全身各处
一次 一次 与母细胞相同 体细胞 无
无 无
染色体及DNA的数目变化
4N(4a)
2N(2a) N(a)
间期
前 中后末 前中 后 末
减Ⅰ
减Ⅱ
比较:
减数分裂DNA 含量变化
减数分裂染 色体变化
有丝分裂DNA 含量变化
试一试:判定有关的细胞有丝分裂时期 1核膜、核仁的(逐渐)消失 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
3染色单体的形成 4染色单体的消失
5纺锤体的形成 6纺锤体的消失
7染色体转变为染色质状态 8染色质转变为染色体状态
9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10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11着丝粒的分裂
12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较佳时 期 13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的时期
是否变形 相同点
精子形成
卵细胞形成
均等
不均等
4个精子细胞 是
1个卵细胞 3个极体
否
复制1次,分裂2次
配子染色体组成的多样性
或
精(卵)原细胞中同源染色体n对, 则能够形成的配子的种类为2n
另外,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间的交叉互换进一步增进了配子的种类。
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是否存在同源染色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