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 勋伯格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他用音乐揭示了真实的现实与人生,触摸到了人的灵魂中更加深沉、痛 苦的一面,作为十二音音乐创作技法的首创者,他展示了不同于传统的音乐 思维方式和创新的音乐组织手段。
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
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
美的标准
用一个词表述音乐的直觉感受!
艺术家并不创作其他人
生 认为是美的那样的作品,而 只是创作他内心深处强烈的
与 冲动迫使他不得不创作的作
死
品。
勋伯格 (奥地利) 《五首管弦乐曲》—— 《预兆》
表现主义艺术大师
克里姆特 (奥地利) 《生与死》
教材:152页
#1 #2
#4 #5 #6
十 基本原则: 二 平等对待十二个音
音
原型
体
系 基本创作方法: 1、不重复
倒影
2、自由编排成一个音列
3、原型、逆行、倒影、倒影逆行
逆行 倒影逆行
对比聆听
调性音乐
无调性音乐
G大调弦乐小夜曲
五首管弦乐曲——《往事》
流畅 规律 和谐
明确 局限
不流畅 无规律 不和谐 不明确
无局限
主要作品: 《五首钢琴小曲》 《小夜曲》 《乐队变奏曲》 《一个华沙幸存者》(1947年)
作品欣赏
无调性音乐
《五首管弦乐曲》——《预兆》
第一首《预兆》 第二首《往事》 第三首《色彩》 第四首《突变》 第五首《带伴奏的宣叙调》
十二音音乐
《一个华沙的幸存者》《一个华幸存者》七声大调音阶1 234567
高中[人音版] 《音乐鉴赏》目录
![高中[人音版] 《音乐鉴赏》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8f573a5af46527d3240ce0ee.png)
高中[人音版] 《音乐鉴赏》目录
高中[人音版] 《音乐鉴赏》目录高中[人音版] 《音乐鉴赏》目录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第六节:鼓乐铿锵
第七节:丝竹相和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第九节:现代京剧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
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
第十五节:贝多芬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一节:德彪西
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第二十三节:爵士乐
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八节:聂耳
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第三十课:祖国赞歌
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
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
第三十三节:流行风
第三十四节:新时代。
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案【篇一: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已编辑】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案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教学设计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鼓乐铿锵》教学设计第七节《丝竹相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教学设计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教学设计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第十五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学设计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设计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设计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学设计- 1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教学设计第十一单元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第十二单元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教学设计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第三十节《祖国颂歌》教学设计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教学设计第十八单元走向新世纪第三十四节《新时代》教学设计- 2 -- 3 -- 4 -七、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像力,分析作品、理解作品,并将音乐的形式要素溶入到作品分析中。
初步学习鉴赏的方法,逐步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用其他艺术形式来表现音乐,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高中音乐鉴赏目录表(人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音乐鉴赏目录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欣赏: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长江之歌知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知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欣赏:沂蒙山的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知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民歌的音乐特点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欣赏: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知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鼓乐铿锵》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第七节《丝竹相和》欣赏:中花六板(江南丝竹)、娱乐升平(广东音乐)知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知识:京剧、南梆子、四平调第九节《现代京剧》欣赏: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知识: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现代京剧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巴雅提木卡姆知识:亚洲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欣赏:非洲赞歌、鼓舞、门库尔雅、男孩之舞知识:非洲音乐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欣赏:鸟儿在歌唱、优雅、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知识:欧洲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欣赏:告别、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知识:拉丁美洲音乐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第十四节《巴赫》欣赏:马太爱难曲(第1、72、78分曲)知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十二平均律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第十五节《贝多芬》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知识:奏鸣曲式与交响曲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欣赏:魔王、鳟鱼、菩提树知识:艺术歌曲、声乐套曲、舒伯特与艺术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欣赏:C小调练习曲、爱之梦知识: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肖邦与李斯特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欣赏: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知识: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柏辽兹第十单元音乐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兰颂知识:民族乐派、交响诗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荒山之夜知识:强力集团第十一单元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第二十一节《德彪西》欣赏:海上--从黎民到中午、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知识: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第十二单元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第二十二节《勋伯格》欣赏: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五首管弦乐曲(第二首)知识: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第十三单元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第二十三节《爵士乐》欣赏:南部之子、不知为何知识:迪克西兰爵士乐、自由爵士乐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四《高山流水志家园》欣赏:广陵散、流水知识:古琴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光无故人》欣赏:阳关三叠、扬州慢知识:中国古代歌曲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欣赏: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知识:学堂乐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欣赏:问、渔阳鼙鼓动地来知识:清唱剧《长恨歌》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第二十八节《聂耳》欣赏:金蛇狂舞、毕业歌知识:左翼音乐运动第二十九节《冼星海》欣赏:黄河大合唱知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第三十节《祖国颂歌》欣赏:忆秦娥.娄山关、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和我的祖国、祝酒歌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欣赏:乱云飞、御风万里知识:新中国的器乐创作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欣赏: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知识:中国新歌剧和歌剧音乐第三十三节《流行风》欣赏:思念、懂你、好汉歌知识:通俗音乐第十八单元走向新世纪第三十四节《新时代》欣赏: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知识:音乐的社会功能。
高中音乐舒伯特教案

高中音乐舒伯特教案【篇一: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教案】《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讲课人:宋延华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类型:音乐欣赏课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内容。
这一章节介绍了浪漫派音乐的不同题材与音乐特点。
本课重点认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与思想性,尤其剖析了作为艺术歌曲中不可或缺的钢琴伴奏部分,本课时是接下来学生对浪漫派器乐体裁作品学习的前奏。
(二)本节课内容适合音乐基础教育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
(三)本课分别从艺术歌曲《鳟鱼》和《魔王》中体验和分析艺术歌曲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经过小学与初中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音乐理解能力与音乐感受能力。
他们正值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道德、伦理等观念逐渐形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感需求强烈而不稳定,音乐教育恰恰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性、情感性的教育,富有感染力的音响会丰富学生内心对美的理解,而音乐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与思想性也会随着音乐体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歌曲《鳟鱼》和《魔王》,感受、体验音乐思想情绪,理解音乐形象,提高学生对艺术歌曲的兴趣,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提高辨认是非的能力,面对社会中的种种诱惑能够学会擦亮自己的双眼,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了解著名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重要代表作,学习演唱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欣赏艺术歌曲《魔王》,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范唱、学生演唱、启发、讨论探究等过程与方法,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鳟鱼》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会演唱第一段;欣赏《魔王》,对其角色进行划分、分析人物的形象以及音乐所表现出的气氛与情感,体验歌曲的整体效果。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二十二节勋伯格(1)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二十二节勋伯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一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十二章,主题为“勋伯格”。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勋伯格的生平介绍、音乐创作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22.1节“勋伯格的生平与艺术成就”;第22.2节“勋伯格的创作风格及技巧”;第22.3节“勋伯格的代表作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勋伯格的生平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 掌握勋伯格的音乐创作风格、技巧及代表作品。
3. 提高学生对现代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勋伯格的创作风格、技巧及其代表作品。
难点:对勋伯格无调性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勋伯格的代表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音乐风格,引发兴趣。
2. 讲解:介绍勋伯格的生平、创作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以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为例,让学生模仿创作,体验其创作过程。
4. 例题讲解:分析《五首钢琴曲》中的第一首,讲解其创作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勋伯格的其他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勋伯格的生平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 勋伯格的创作风格、技巧。
3. 勋伯格代表作品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勋伯格的《五首钢琴曲》中的第二首,阐述其创作风格和技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勋伯格的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现代音乐流派,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理解和欣赏。
2. 实践情景引入中的创作体验。
3. 例题讲解中《五首钢琴曲》第一首的分析。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无调性音乐的理解和欣赏1. 定义:无调性音乐是指音乐作品中没有明确的调性中心,打破了传统的大、小调体系。
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4)

康定蒙斯克基 《《构呐成喊第》七号》
再次聆听“预兆”,看看作者 是如何运用音乐基本要素表现 音乐基本情绪的?
配器 速度 力度 节拍 旋律 和声
“预兆” 丰富
很快
强弱 突变
不规整 零碎
尖锐、 不和谐
大调音乐
小调音乐
无调性音乐
取消了各音之间的音级功能差别,各音 及和旋与主音均无隶属关系,八度中的 十二个音处于平等地位,既不与某个调 性中心有关系,也不依附于某个主音, 从而避免和否定了调中心的存在。
调式调性——打破传统大小调的束缚
十二音音乐
作曲家将十二个半音不许重复地自由编排成一个 音列,然后用这个音列的原形和它的“逆行”、 “倒影”、“倒影逆行”三种形式组织成一部作 品。
作曲技法——对传统技法进行大胆创新
聆听一段表现主义音乐, 尝试用朗诵的表演形式, 表达你的感受
《幸运之手》 勋伯格
谢谢大家!
同 学 们 好 !
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
——现代主义音乐新风格
《五首管弦乐曲》之第一首 “预兆”
[奥]勋伯格
用笔触描绘感触
表现主义音乐
表现主义音乐产生于20世纪 初,一战前夕。主张按照自 己的解释,将现实生活加以 夸张、扭曲和变形,以表现 作者主观的心理冲动。
表现内容——非理性的主观情感
艺术家并不创作 其他人认为是美 的那样的作品, 而只是创作他内 心深处强烈的冲 动迫使他不得不 创作的作品。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二节勋伯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材第二十二章,主题为“勋伯格”,详细内容涉及第22节,通过对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的生平介绍及其创作风格的分析,学习无调性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勋伯格的十二音技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勋伯格的生平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无调性音乐的特点,理解勋伯格的十二音技法。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现代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无调性音乐的理解,十二音技法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勋伯格生平介绍,无调性音乐的特点,十二音技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教鞭。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十二音技法谱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无调性音乐,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主题——勋伯格。
2. 新课内容讲解:(1)介绍勋伯格的生平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分析无调性音乐的特点,讲解十二音技法。
(3)举例说明勋伯格的作品中十二音技法的运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创作一段无调性音乐,体验十二音技法。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勋伯格作品,讲解十二音技法的具体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勋伯格的十二音技法,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
六、板书设计1. 勋伯格生平简介2. 无调性音乐特点3. 十二音技法4. 勋伯格作品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提供的勋伯格作品,阐述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技法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勋伯格的十二音技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现代音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无调性音乐的理解,十二音技法的掌握。
2.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是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的表现主义音乐,我根据课标音乐鉴赏模块的要求:“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传统及优秀的音乐作品,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使学生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了解西方音乐不同发展时期的简要历史,认识、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其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贡献”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聆听为主。
在互动过程中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等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使学生了解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与音乐发展的新趋向。
二、教材地位:
人教版《音乐鉴赏》全书一共有18个单元34节,勋伯格的表现主义音乐在22节。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讲过了巴洛克音乐“巴赫”——古典主义音乐“贝多芬”——浪漫主义音乐“舒伯特、肖邦”等——民族乐派“斯美塔那、格林卡”等——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在加上——表现主义音乐的“勋伯格”就是完整的西方音乐的历史。
勋伯格的作品和理论对现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这节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1、《月迷皮彼罗》之一:表现主义音乐大师勋伯格于1912年完成的。
是一首室内性声乐套曲,包含21首女声咏念的歌曲,歌词取比利时象征派诗人阿伯特•吉罗的朦胧组诗。
乐队由五人组成,分别演奏长笛(有时换用短笛)、单簧管兼低音单簧管、小提琴兼中提琴、大提琴、钢琴等八件乐器,但在每首乐曲中所用乐器不超过四件。
部作品在观念上、形式上都是表现主义音乐真实表现。
音乐中怪诞、刺激、几乎是痉挛式的音乐把浪漫主义美好情感彻底从心灵深处排除了,作曲家内心最深处的痛苦、孤独、绝望、恐惧等反常的精神状态在音乐语言中一览无余。
2五首管弦乐曲:是勋伯格从调性音乐转向无调性音乐的重要作品之
一,音乐具有明显的表现主义的风格。
第一首,《预兆》速度很快,表现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处于极度痛苦中
的幻想世界。
基本主题是一个上行旋律,它以各种方式反复出现上作品中。
乐曲开始由加了弱音器的大提琴奏出,单簧管的平行五度的下行乐句作为
背景。
开头似乎呈现出不稳定的平静,但随后不久就大量暴露出粗犷的声响,乐曲不时的强调升C、升F与生A半音阶的运用。
第二首,《往事》表现抒情的沉思的情绪,乐曲带有晚浪漫主义的特点。
旋律比较简单,但却有丰富的和声和精致、细腻的音色。
开头的和弦是由各种音色的乐器奏出,和弦中的每一个音符都由一种不同的乐器演奏,色彩丰富。
3十二音音乐:十二音音乐是20世纪作曲技术之一。
由奥地利作曲家勋柏格于1921年创立。
它放弃传统的调式、调性与和声体制。
基本原则是平等对待八度中的十二半音,取消传统大小调体系各音级的功能区别。
将十二个半音不许重复地自由编排成一个序列,然后用这序列的原形、逆行、倒影、倒影逆行四种形式组织成一部作品。
其他作曲家受此法影响者有达拉皮科拉、斯特拉文斯基、沃尔夫、布里顿、兴德米特、箫斯塔科维奇等。
四、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对音乐很有兴趣,但对歌曲的了解比较多,对器乐曲的了解很少,对这种表现主义音乐的了解等于是零;学生对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掌握不够;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重视程度比较差。
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更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学习停留在机械记忆的低水平状态。
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这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利用的。
在有与其它学科联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教学目标
1、欣赏表现主义代表性音乐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基本风格特征。
2、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初步知道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和无调性音乐、运用数轴直观的讲解十二音音乐知识。
六、教学重点
欣赏表现主义代表性音乐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基本风格特征。
七、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和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知识。
八、教学方法
1用对比分析来理解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
2用讨论、分析、讲解法来实现对表现主义音乐的评价。
九、教学过程
1引入
课件1:播放《摩登时代》片段,三张图片(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社会动荡)(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短片创设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时代背景,电影的片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三张图片有利于学生用直观的想象来用语言的表达,用以引出表现主义音乐。
)
小结:20世纪充满矛盾和动荡的时代,社会心理变化。
艺术家试图与传统技法与风格决裂。
2对比鉴赏:
课件2:浪漫主义音乐——《菩提树》;表现主义音乐——《月密皮埃罗》
设问:1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2作者是谁属于哪个流派的风格?(前者易说,后者引出勋伯格以及表现主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鉴赏,感受、体验两段音乐的差别。
运用分析、对比、总结出两种音乐风格差异。
)
小结:皮埃罗小人物、饱受折磨、压抑、畸形与怪诞的形象。
无调性音乐。
课件3
3十二音音乐:
讲解:将十二个半音不许重复地自由编排成一个序列,然后用这序列的原形、逆行、倒影、倒影逆行四种形式组织成一部作品。
(设计意图:十二音音乐是个很专业的概念不易理解,通讲解并与数学中的数轴相联系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概念与直观形象相联系以便更好的理解。
)课件4
练习原行与逆行(数轴)
(设计意图:只练习原行与逆行是因为原行好理解,逆行也不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而倒影和倒影逆行则要很好的乐理与和声学知识,这里是简单了解就可以了。
)
4鉴赏:《往事》
课件5
设问:这首乐曲旋律、和声与音色的特点是什么?要表达什么样的情绪?
(设计意图:把《往事》放在《预兆》的前面是因为乐曲带有晚浪漫主义的特点,但在音乐要素的运用上与以往的音乐风格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通过感受和理解音乐使学生明白音乐也是在不断的发展的。
)
小结;乐曲带有晚浪漫主义的特点。
旋律比较简单,但却有丰富的和声和精致、细腻的音色。
5鉴赏:《预兆》
课件6
设问:与上首乐曲比较这首乐曲旋律、和声与音色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无调性音乐的风格与创作特点,它与以往的音乐风格在音乐要素的运用上有天壤之别。
)
小结:速度很快,表现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处于极度痛苦中的幻想世界。
6总结:
课件7表现主义:
(1)把作者对世界所感悟的内心、孤独、恐惧、绝望等情绪用极端的方式表达出来。
(2)主张按照作者自己的解释将现实生活加以夸张、扭曲、变形以表现主观的内心冲突。
(3)创作技法广泛使用无调性。
课件8播放短片
(4)勋伯格
7、音乐拓展:“现代主义音乐”
课件9播放谭盾音乐短片
(设计意图:现代主义音乐在西方音乐历史中已经存在了近百年的时间了,除了了表现主义以外还有很多的风格,我国在现代主义音乐中也有很多的作品。
)十、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用了数学中数轴、对比分析、表格等方式方法,把抽象化的音乐知识给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
但限于学生的音乐基础理论和鉴赏能力的差别,以及对音乐文化知识的缺失,导致在学习十二音音乐时理解还是有些困难。
这也是我在日后的鉴赏中需要研究的,那就是在鉴赏过程中要关注音乐文化的现象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