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第二节溶液1.2课时
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导学案】

9.1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重点难点);2.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及进行实验探究;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课前预习】【情境导入】趣味实验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
试猜想:装置A 产生的现象是原因是装置B 产生的现象是原因是二、自主探究:【实验探究】根据课本P 30的实验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插入水中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水的温度;○2向烧杯中分别加入NaCl 、NH 4NO 3、NaOH 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
实验记录:【小结】请结合实验,阅读P 31第一段内容。
溶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①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 热量;②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 热量。
⑴大多数物质溶解于水时,Q 吸≈Q 放,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
如: 、 。
⑵NaOH 固体、浓H 2SO 4、CaO 等溶于水时,Q 吸<Q 放,溶液温度 。
⑶固体NH 4NO 3、NH 4Cl 、KNO 3等溶于水时,Q 吸>Q 放,溶液温度 。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回顾反思】想想你有哪些疑惑?还有什么知识想进一步探究?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课本P 33.1.~5.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啤酒B.矿泉水C.汽水D.液氧2.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木板掉落、烧杯外壁发烫A.硝酸铵B.烧碱C.食盐D.熟石灰3.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清纯的井水B.淡化的海水C.净化的河水D.实验室配制试剂用的水4.分别将NaCl、NH4NO3、NaOH固体加入到水中,使它们充分溶解,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明显降低的是。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导学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一、学习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2. 知道乳浊液及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 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以及简单实验的设计。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认识乳化现象。
2.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难点: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三、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1.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_______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叫溶液。
(2)组成:溶液是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_______。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_______。
常见的溶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溶质的状态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常常伴随着_______的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的变化;①放热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吸热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分散、均一、稳定、混合物;(2)溶质、溶剂、溶剂、溶质、水、酒精、汽油、固体、液体、气体;(3)均一性、稳定性; 4.能量、热量、CaO+H 2 O=Ca(OH)2、C+CO 2==高温2CO 。
【资料拓展】首台国产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下线2021年1月27日,首台国产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在中国中车大同电力机车下线。
这是我国氢能源在铁路机车领域产业化应用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国氢能利用技术取得关键突破,中国铁路机车装备驶入全球氢能技术高地。
这种不需要通过燃烧即获得能量的方式,安全可靠,不仅运行噪声小、成本低、维护便捷,且排出物只有水,完全实现了碳和污染物的零排放。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描述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说出溶液的特点。
3、知道溶液的组成。
4、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
5、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能从日常生活中得出实例。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液的特点,溶液的形成过程。
2、难点:溶液的形成过程。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几种不同物质组成的液体,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液体有哪些不同点,从而引出溶液的概念。
(二)自主探究: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质、溶剂的名称和特点:溶质是溶液中被分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3、溶解的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并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
4、溶液的形成: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5、实例分析: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为例,如糖水、盐水等,说明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三)合作交流: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溶液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并互相交流。
2、展示成果:让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并互相评价。
3、教师点拨: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点拨和引导。
(四)巩固提升:1、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导学案《信息及其特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以及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
2、掌握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够区分信息和数据。
3、理解信息的主要载体和传播方式,以及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二、学习内容1、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描述和表示,它包含了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理解、判断和决策等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交流、阅读、观看等方式获取信息,而在工作中,信息则是决策和行动的重要依据。
2、信息的特征信息具有以下特征:(1)客观性: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9.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9.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确定目标】1、了解溶液的组成,能识别溶质和溶剂。
2、经历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相关知识的阅读和讨论,培养化学即生活的兴趣。
【生活链接】鸡尾酒,用食用酒精和香槟调配的饮品。
在晚会上和酒吧里,调酒师能调出分层的鸡尾酒。
其每层口味各异,由此,引发各异的情调。
第二标我的任务任务1.了解溶液的组成1、情境导入:(1)溶液是。
溶液具有的特点。
(2)看教师演实验9—3,观察记录于教材上。
乙醇滴入水中形成的混合物是。
2、提出问题:乙醇溶液由什么组成?3、自主阅读教材P27—28,回答提问:溶液由组成,溶液质量 = 。
溶剂:溶质:4、小组讨论:区分溶质和溶剂的规则:固体或气体溶解在液体中,;同态,;有水的溶液,;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
5、练习:教材P32,第1(2)、2题。
任务2.知道配制溶液或浊液的意义1、自主阅读,认识溶液的用途。
2. 联想生活中的实例,小组谈谈溶液或浊液的用途。
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实验室:生活中:医疗:3、讨论:教材P32,第4(1)题。
第三标反馈目标分值:10分学成情况:家长签字:1、分别将NaCl、NH4NO3、NaOH固体加入到水中,使它们充分溶解,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明显降低的是。
1 / 22、油污被洗涤剂乳化后的小液滴,不具有的特点是()A、与水分散的液滴一样大B、比水分散的液滴细小C、不会聚集成大的油珠,相对稳定D、小液滴能随水流动。
3、取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氢氧化钠 B.面粉 C.泥土 D.汽油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啤酒B.矿泉水C.汽水D.液氧5、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清纯的井水B.淡化的海水C. 净化的河水D.实验室配制试剂用的水6、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种溶剂中只能溶解一种溶质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 食盐溶液与蔗糖溶液混合后仍为溶液D. 同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浓度不一定相同7、下列可作为溶质的是()A、气体B、液体C、固体D、都可以把适量的锌粒放8、入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是()A、锌B、稀硫酸C、硫酸锌D、锌和硫酸9、把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含硝酸铜、硝酸银的溶液中,反应停止后,过滤。
9.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导学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9.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导学案 -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课程目标•理解溶液的概念和组成•掌握溶质与溶剂的关系•了解溶液的分类和特点知识回顾在上一课时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定义、溶质和溶剂的概念,以及溶解的条件等知识点。
请回顾以下问题:1.什么是溶液?它由什么组成?2.溶质和溶剂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什么是溶解?溶解有哪些条件?新知预告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溶液的形成,并进一步了解溶液的分类和特点。
学习内容1. 溶液的分类根据溶剂的性质,溶液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气体溶液:溶剂是气体,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例如,空气中的氧气是气体溶液。
•液体溶液:溶剂和溶质都是液体。
例如,酒精溶解在水中形成的酒精溶液。
•固体溶液:溶剂是固体,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例如,铁锈是固体溶液,其中的溶质是铁和氧气。
2. 溶液的特点溶液具有以下特点:•稳定性:溶液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溶质不会自行分离出来。
•均匀性:溶液中溶质与溶剂充分混合,呈现均匀一致的状态。
•透明性:大多数溶液是透明的,可以透过光线。
3. 溶质与溶剂的关系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关系对溶液性质有很大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点:•溶解度: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称为溶解度,溶解度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溶解过程的特征: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时,会产生溶解过程的特征,如温度变化、溶解热等。
•液体溶剂的选择性溶解:液体溶剂在溶解多个溶质时,具有选择特性,一般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导学案.doc

第九单元《溶液》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3、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屮的重要应用。
课时:1课时导学方法:创设情景一实验探究一归纳总结一联系实际一知识升华一激发兴趣自学指导(1)・1、自学内容:阅读课本P26-28•2、自学方法:认真阅读,独立思考•3、自学时间:5分钟•4、自学要求:阅读时思考①什么是溶液?它有什么特征?•②什么是溶剂?什么是溶质?•③一种溶液中,能有几种溶质?几种溶剂?学生自学(1)学生默读,教师默默巡视,观察学生学习情况。
自学检测题(1)1、一种或几种物质_________ 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混合物叫溶液。
2、溶液由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组成。
扌巴 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溶质,把能的物质叫溶剂。
3、溶液具有----------- 生: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溶液具有----------- 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4、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的溶解性---------------- ,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也 --------------- 。
5、固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把-------------- 看作溶剂。
气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把_____________ 看作溶质。
____________ 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为________________ ,量少的为 _______________ o精讲、点拨(1):1.提问:海水是纯净的水吗?海水乂苦有咸,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海水的组成]归纳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9・1]在2()ml水屮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还能看到蔗糖吗?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溶剂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3.举出生活屮一些常见溶液,并指出溶剂和溶质课本P27讨论4.[实验9-2][实验[实验悬浊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乳浊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总结(1)(2)汽油能像水一样溶解:其他物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2)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一溶液的形成(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教学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摇摇冰:市场上有一种名为”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有硝酸铵和水.喝的时候将底部的旋钮转一下,外壳和内盒中间有个小袋装的液体,旋钮转动将小袋划破,倒过来,摇一摇,使硝酸铵和水混合,罐内饮料就会变成冷饮.新知探究:一、1、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或者已经学过的知识中有涉及到能量变化的例子2、化学科学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3、实验过程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为什么有的溶质溶解于水时放热,有的则吸热呢?(从微观角度分析)5、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固体NaCl、NH4NO3、和NaOH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最优方案的原则是什么?二、探究:根据课本第29页的实验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方案:(2)实验记录:水中加入的溶质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解现象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结论(3)归纳整理:放热;吸热;温度几乎没有改变。
讨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会升高,其原理是什么?氧化钙固体投入水中温度也会升高,其原理是什么?三、乳化现象1.实验9-4溶剂溶质振荡前的现象振荡前的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试管内加入的物质现象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水和植物油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2.阅读课本第30页,了解乳浊液定义及其特点;及生活中的乳化现象。
巩固练习: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过量的全过程中,下列转变关系正确的是()A. 溶液乳浊液溶液B. 溶液悬溶液乳浊液C. 悬溶液乳浊液溶液D. 溶液悬浊液溶液2.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A、浓硫酸B、烧碱C、生石灰D、蔗糖E、硝酸铵F、氯化钠课堂小结:请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第二单元 《溶液》课时教学设计

取一小匙食盐
轻轻地搅拌几下
再搅拌一会儿
将食盐换成沙,按照同意的方法做上面的实验。
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教学随笔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
课题
5溶解的快与慢
课型
学习内容
教材P29~30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2、使学生知道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结果,分析数据:
六、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往盛水的烧杯里加1小勺盐,搅拌使盐溶解。
第小组
研究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
多少克食盐
需要准备的物品:
研究步骤:
研究结果:100毫升水能溶解()克食盐。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里能溶解的食盐的量是一定的。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0多克食盐,那么100毫升水约能溶解多少克糖,多少克味精……
(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3、(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4、整理课堂记录。
5、对实验做出解释。
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30ml),用玻璃棒搅拌其中的一个杯子。
热水约60摄氏度左右
出示水果糖
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水果糖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水果糖溶解;将水果糖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水果糖溶解得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溶液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掌握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2、能够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
1、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溶液的定义
2、溶液由哪两部分组成?
3、溶液的质量= + 。
〈二〉讲授新课
联系生活考虑:
在同样多的两杯水中分别溶解一匙白糖和两匙白糖,不用尝,判断哪杯更甜?
但是如果把8克白糖溶解在40克水中和把10克白糖溶解在50克水中,哪杯更甜?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1、定义:
2、数学表达式:
10%的氯化钠溶液表示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一)根据溶质、溶剂或溶液的质量求算溶质质量分数
例110克氯化钠溶解在90克水中形成溶液,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练习:
1、把10克氯化铵溶解在水中配成200克溶液,求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50克食盐溶液中含水105克,求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二)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求溶质或溶剂的质量
例2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氯化钠多少克?水有多少?
练习:
3、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1000克生理盐水给病人输液,进入病人体内的氯化钠为多少?水为多少?
本节小测:
1、将50克硝酸钠溶解在100克水中,求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2、30克15%的糖水中,糖有多少?水有多少?
3、300克氯化钠溶液中含水270克,求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4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硫酸钠溶液里,含硫酸钠多少?含水多少?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本导学案【学以致用】
八、教后记: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二课时新授课
[学习目标]
一、巩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二、巩固由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或溶液质量求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巩固由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质
量求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方法。
三、学习和掌握溶液稀释的方法
[重点、难点]
溶液稀释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新课学习
稀释溶液的方法:
溶液在稀释前后_____ __不变。
例1 100g25%的某溶液,能稀释成10%的稀溶液多少克?加了多少克水?
练习:1、50克98%的浓硫酸能稀释成多少克49%的稀硫酸?需要加水多少克?
2、100克30%的盐水稀释成10%的盐水,能得倒10%的溶液多少克?加了多少水?
3、要配制100克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20%硝酸钾溶液和水各多少克?
4、用50%的浓硫酸配制100克25%的稀硫酸,需50%的浓硫酸多少克?需水多少克?
5、将100克70%的浓硫酸稀释成35%的稀硫酸,需加水多少克?
6、实验室用20%的盐水配制成100克5%的盐水,需要加水多少克?
例2 配制900克质量分数为18%的硫酸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0%的浓硫酸多少毫升?需加水多少毫升?(ρ水=1g/ml,ρ98%硫酸=1.8g/ml)
练习:7、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250克,需要25%的氯化钠多少毫升?需加水多少毫升?
(ρ10%=1g/ml,ρ25%=1.25g/ml)
8、生产上要用10%的硫酸溶液清洗钢材。
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溶液100克能配制多少毫升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加水多少毫升?(ρ10%=1g/ml)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本导学案【学以致用】
八、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