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现在诊断和治疗的手段研究
胆管癌临床诊断标准

胆管癌临床诊断标准
一、症状
胆管癌的症状主要包括黄疸、腹痛、体重下降、发热等。
其中,黄疸是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由于胆管梗阻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等物质在体内蓄积所致。
腹痛可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或剑突下疼痛,有时可放射至肩背部。
体重下降和发热等症状也可能出现。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
肝功能检查可显示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的异常升高,提示胆管梗阻和肝功能受损。
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A19-9、CEA等可能在胆管癌患者中升高,但其特异性不强,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胆管癌诊断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超声、CT、MRI、ERCP等。
超声检查可观察胆管扩张程度及肿瘤位置,CT和MRI可显示胆管扩张程度及肿瘤范围,有助于判断肿瘤分期。
ERCP可直接观察胆管内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四、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是胆管癌确诊的依据,可通过手术切除、穿刺活检等方法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诊断可明确肿瘤性质、分化程度、浸润范围等,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五、鉴别诊断
胆管癌需与其他引起黄疸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胆结石、肝炎、肝硬化等。
同时,还需与其他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如胰腺癌、肝癌等。
鉴别诊断需结合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胆管癌的临床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方面。
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可对胆管癌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胆管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胆管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概述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胆管的上皮细胞,通常由胆管内上皮细胞内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累积引起。
胆管癌被分为三个部位: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和胆囊管癌。
胆管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被认为是慢性胆囊炎或肝炎,致使诊断时已达到中晚期。
本文将探讨胆管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诊断胆管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进行性的黄疸、腹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等。
影像学检查可以通过超声、CT、MRI等技术来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组织学检查则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来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级。
治疗胆管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手术切除是胆管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只有早期病例适合进行手术切除。
术前评估包括肝功能、肿瘤的位置和扩散情况等,以确定手术可行性和适宜的手术方法。
化疗和放疗常常与手术联合使用,以减小肿瘤的体积、控制病情和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
预后胆管癌的预后通常较差,主要由于肿瘤的侵袭性生长和早期诊断困难。
术后的生存率和复发率取决于手术切除的彻底性、肿瘤的病理分期和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
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切除和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
但对于晚期胆管癌,预后仍然不理想,化疗和放疗可以缓解症状并延长生存时间,但很少能实现根治。
结论胆管癌是一种严重且难以治愈的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由于胆管癌的复杂性和罕见性,多学科的合作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靶向治疗的进展,对于胆管癌的治疗前景也有所改善。
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将进一步促进对于胆管癌的治疗和预后的理解,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胆管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胆管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胆管癌是指发生在胆管内的恶性肿瘤。
以下是关于胆管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一般信息:
诊断:
1. 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黄疸、腹痛、恶心、呕吐等。
2.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扫描、MRI等可以显示胆管病变的位置、范围和侵犯情况。
3. 胆道造影:可以通过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来显示胆管病变的形态、梗阻位置及程度。
4. 细胞学检查:包括细针穿刺吸取(FNA)或内镜下钳活检,可获得病理学诊断。
治疗:
1. 手术切除:对早期发现的胆管癌可以考虑手术切除,包
括部分胆管切除、肝叶切除或Whipple手术等。
2. 化疗:化疗可以用于术前、术后或晚期胆管癌患者,常
采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吉西他滨、氟尿嘧啶等。
3. 放疗:放疗常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晚期胆管癌患者的缓
解治疗,可以通过线性加速器进行。
预后:
胆管癌的预后较差,常因为在早期很难发现,当发现时已
经进入晚期。
手术切除对早期胆管癌患者的预后是最佳的
选择,但5年生存率仍较低。
晚期胆管癌患者的生存期较短,一般只有数月。
一些预后不良因素包括癌肿累及肝脏、淋巴结转移、术后恶疾复发等。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积极
的临床管理有助于改善预后。
肝外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

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N FOR IGN M DI L T R T M NT2008NO.25C HI NA FOREI GN MEDI CAL TREATMENT临床医学1材料与方法某医院1998年1月至2007年3月间连续收治肝外胆管癌73例,占同期各类胆道疾病的0.58%,同期肝外胆道癌的40.1%(73/182)。
本组35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12例经影象学检查结合手术探查确诊,余25例经B 超、C T 、P TC 或MR I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
合并胆结石者9例(均被误诊),曾行胆囊切除术或胆道探查术者13例,胆总管囊肿癌变者2例,胆总管乳头状腺瘤癌变者2例。
2结果73例中手术治疗47例,手术率64.4%。
其中手术切除22例,包括胆管癌局部切除15例,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切除5例,联合左半肝或肝方叶切除2例。
切除后加行肝肠R ou x-e n-Y 型吻合术18例,经吻合口置支撑引流管11例(均为经引流肠拌引出),而4例上段胆管癌切除后仅行肝管内置支撑引流管外引流。
本组根治性切除或R0切除(R 0切除:切缘无癌细胞;R 1切除:切缘镜下可见癌细胞;R 2切除:切缘肉眼可见癌组织)5例,占22.7%(5/22),包括2例联合肝叶切除的上段胆管癌及3例局部切除的中段胆管癌,姑息性切除17例(R 1及R 2切除分别为13例和4例),切除率为46.8%(22/47)。
肿瘤己远处转移者7例、局部浸润广泛或已侵犯门静脉等重要血管者12例、患者体弱不能耐受手术创伤或患者家属放弃手术切除者6例,均未能施行肿瘤切除而改行各种内外引流减黄术:肝肠吻合内引流3例(均为下段胆管癌,1例加行胃肠吻合术预防肠梗阻),肝管支撑管外引流17例(含联合空肠造痰拟胆汁回纳2例),肝肠吻合+肝管外引流4例。
另26例因确定有远处转移或局部侵润广泛而无法切除、患者全身情况差而不能耐受手术及经济困难等原因放弃手术治疗,其中15例自动出院,11例接受介入引流治疗(包括P TC D 外引流8例及ER C D 内引流3例)。
2024肝内胆管癌治疗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4肝内胆管癌治疗的研究进展(全文)摘要肝内胆管癌(ICC)是肝脏胆管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
根治性手术被认为是当前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案,但是预后仍不理想。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可提高ICC患者的生存率,已成为一线方案。
基于基因组学的靶向治疗能使部分基因突变的ICC患者获益。
另外,全身联合局部治疗也能改善部分ICC患者的预后。
尽管如此,对ICC的治疗依然困难重重。
本文对ICC治疗的策略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第二大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约占所有肝癌的20%,特点是隐匿性、高侵袭性、难治性和预后差[1,2]。
过去40多年,ICC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我国的ICC发病率已超过6/10万[3]。
手术切除是治愈ICC的最有效手段,但仅有20%~30%的患者能获得此机会,术后5年生存率始终徘徊在20%~35%[4]。
不可切除ICC患者接受现有的诊疗策略,其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仅为11.7个月[2]。
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靶向和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ICC治疗的困境,给患者带来了福音[5]。
另外,系统性治疗,包括全身化疗联合局部放射、介入治疗等,也成为当前治疗ICC的重要方法。
本文重点关注当前和未来的ICC治疗策略,对ICC手术以及全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ICC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一、流行病学和诊断ICC的发生与多种风险因素相关,包括纤维囊性疾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内胆管结石、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寄生虫感染等[2,6]。
研究表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易导致胆道胆汁淤积、胆管上皮损伤,从而促使ICC的发生[7,8]。
另外,ICC易在男性、老年患者中发生,但近年来女性、年轻患者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9]。
不同部位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疗进展

III型:上述治疗+左半肝或右半肝切除术 IV型: I II型的治疗+扩大左/右半肝切除术 注:II~III期的病人,采取联合尾状叶切除术
当前第24页\共有61页\编于星期五\17点
(二)肝门部胆管癌 II
行
Sewnath ME. Ann Surg 2002
当前第36页\共有61页\编于星期五\17点
术前胆道引流(三)
我们的观点
➢ 观点:需肝切除的病例术前一般行胆道引流;否则 不应常规行PBD
➢ 适应症:
病变部位和分型难定,需造影检查; 扩大肝切除、伴发急性胆管炎;
胆红素上升过高(>500mmol/l)
CA242、CA50、RCAS、DU-PAN-2等
合并PSC时,CA19-9>100u/L诊断胆管癌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分别为38%-89%和50%-98%,无PSC 时敏感性为53%
Nichols JC. Mayo Clin Proc 1993 Lim JH . Abdom Imaging 2004
分期
切除率
切缘阴性率
T1
61.33(46/75) 40.63%(26/64)
T2
52.63%(10/19) 30.77%(4/13)
T3
21.21% (7/33) 6.90%(2/29)
当前第31页\共有61页\编于星期五\17点
T分期与预后关系
病例数
1年 (%) 3年(%) 5年(%)
T1
198(22) 55.90% 33.70% 30.12%
较合适 ➢ 肝脏体积估算:CT为基础的肝脏体积估算
当前第40页\共有61页\编于星期五\17点
肝内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

肝内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肝内胆管癌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肝脏恶性肿瘤,通常需要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本文将详细探讨肝内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选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
**诊断**肝内胆管癌的诊断通常需要多种医学技术和检查的综合运用,以确保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分析**:医生首先会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如黄疸、腹痛、恶心、呕吐等。
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存在问题。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查看肝内的异常情况,包括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3. **血液检查**:特定的血液标志物,如CA 19-9和CEA,可以提供有关肝内胆管癌的信息。
升高的标志物水平可能表明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
4. **组织活检**:对可疑肿块进行组织活检是确诊肝内胆管癌的最可靠方法。
这通常通过经皮穿刺活检或内镜下活检完成。
5. **胆道造影**:胆道造影是通过X射线检查,通过注射对比剂来观察胆管是否受到阻塞或扩张。
这有助于确定病变的性质。
**治疗**一旦确诊为肝内胆管癌,医生将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治疗选项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手术切除**:如果肿瘤仍处于早期阶段,手术切除通常是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包括部分切除肝脏(部分切除术)或肝脏移植,具体取决于病变的位置和大小。
2. **肝脏移植**: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肿瘤已扩散或无法手术切除,肝脏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治疗选择。
这需要匹配的供体和符合一系列条件。
3. **化疗**:化疗是通过使用药物来控制肿瘤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用于手术前缩小肿瘤的大小,或用于术后防止复发。
4.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使用高能射线来摧毁癌细胞。
它通常与手术或化疗结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5.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以特定分子为靶标的治疗方法,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进展,为肝内胆管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可修改文字

肝门部胆管癌的综合治疗
▪ 目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的免疫 治疗的研究发展迅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最近已有数据表明,在胆管癌中存在40%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高 表达及15%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表达[32]。
▪ 因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抑制剂可能 成为治疗HCCA患者的免疫靶向药物。
(1)高龄、胆道梗阻持续时间久合并明显营养不良的HCCA患者; (2)合并急性胆管炎或者肝功能不全的HCCA患者; (3)术前总胆红素显著升高(总胆红素>400 μmol/L)、评估后决定行大 范围肝切除术(术后残余肝脏体积<30%)的HCCA患者[10]。
围术期处理和术前评估
2、术前门静脉栓塞 ▪ 门静脉栓塞是为了避免根治性切除术后,残余肝脏功能不足,增加肝功
▪ 目前HCCA的发病原因不是十分明确,肝吸虫寄生感染、原发性硬 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胆总管囊肿、胆 管的结石以及病毒性肝炎等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
前言
▪ HCCA起病较隐匿,早期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主要为进行性加重的 无痛性黄疸、皮肤瘙痒、腹痛等,而此时多数HCCA患者已处于中 晚期阶段,导致患者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机会小,长期生存率较 低,但根治性手术切除仍然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主要策略。
并被证实对多种恶性肿瘤有效。 ▪ 其治疗机制是从静脉注射与肿瘤细胞有亲和力的光敏剂,光敏剂
可以积聚在恶性肿瘤组织中,肿瘤组织被应用特定波长的光源照 射后,产生一系列光动力学反应破坏肿瘤组织,从而起到杀死肿 瘤的目的[28]。
肝门部胆管癌的综合治疗
▪ 目前有研究显示,PDT联合支架引流治疗HCCA时,黄疸减退速度 快、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低。PDT联合化疗可以延长晚期胆管癌患 者的生存时间[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管癌现在诊断和治疗的手段研究
胆管癌是一种胆管恶性肿瘤,可分为起自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肝内胆管癌(ICC)和起自肝外胆管上皮细胞的肝外胆管癌(ECC),前者约占胆管癌总体的10%,后者约占90%。
根据在肝脏中的部位,肝内胆管癌属于外周性,而根据其形态学生长特点则属于肿块性。
胆管癌治疗:尚需探究的致病因素
目前报道较多的胆管癌致病因素有很多,但是绝大多数ICC患者并未显示出这些危险因素的具体影响,一般认为原发性坏死性胆管炎、合并溃疡性结肠炎是最确切的胆管癌致病因素之一。
原发性坏死性胆管炎病人中10%-20%的患者会发展为胆管癌,纤维性多囊肝,包括胆总管囊肿,卡罗利综合征,先天性肝纤维变性等也是较为确切的几个胆管癌致病因素。
除病理因素外,生物因素也是胆管癌发病的重要原因。
在亚洲,肝吸虫也是胆管癌的高发因素,麝猫后睾吸虫(发现于泰国,老挝,柬埔寨)和华支睾吸虫(主要流行于中国,朝鲜,台湾,日本和越南)都是ICC的危险因素。
其他的致癌因素还包括肝石病,二氧化钍(50年代的造影剂),林奇综合症Ⅱ,胆管乳头状瘤病等。
胆管癌治疗:蓬勃发展的治疗手段
目前治疗肝外胆管癌最有效的手段仍为手术切除,但胆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决定了其切除率较低的临床特征。
特别是肝门部胆管癌,由于处于肝外胆管和特殊部位,一经诊断往往已属晚期,所以手术切除难度更大,文献报告能手术切除的胆管癌约为5%~50%,平均为20%。
相对于ECC,ICC的全身化学效果较差,术后辅助治疗并没有可循证的医学证据,并且临床试验结果不推荐使用。
因此胆管癌的化学治疗常通过介入法进行,通过套管和导丝经皮穿刺插管,注入化疗药物达到胆管肿瘤部位给药。
对于扩散较局部且仅邻近肝脏的直接侵润患者,为更好的确保手术的成功可采用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但须须注意对于身体严重虚弱,肝、肾、心和骨髓功能明显不全者禁用。
尽管胆管癌在化学治疗上一直被认为效果一般,但近年来化疗配合应用与手术,加以中药联合调理也能起到积极的效果。
特别人体最佳吸收含量为16%以上的现代中药产物人参皂苷Rh2,可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缩短术后愈合时间,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危害,同可对化疗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为胆管癌的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胆管癌治疗:逐渐完善的诊断方法
对于临床内外科医生,胆管癌做为恶性肿瘤越来越受到重视。
几十年来,ICC的发病率持续稳定上升。
对于初诊护理医师和消化科医生来说,对该病准确的诊断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会影响到外科医生的处理。
同时,ICC还需与ECC和肝脏转移癌有所区别,因
为它们的治疗明显不同。
一旦做出ICC诊断,需要评价有无肝外转移,并决定能否手术。
如果没有转移,适合于外科治疗的ICC患者应该尽快施行手术,并确保有足够的切缘。
同样还要考虑淋巴结清扫。
在不久的将来,标准的定义、分类方法以及ICC专门的分期系统将使我们评价治疗更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