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一)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2015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2015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2015十一年,高后诛淮阴侯(韩信),(黥)布因心恐。

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

布所幸姬疾,请就医,医家与中大夫贲赫对门,姬数如医家,贲赫自以为侍中,乃厚馈遗,从姬饮医家。

姬侍王(黥布),从容语次,誉赫长者也。

王怒曰:“汝安从知之?”具说状。

王疑其与乱。

赫恐,称病。

王愈怒,欲捕赫。

赫言变事,乘传诣长安。

布使人追,不及。

赫至,上变,言布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

上读其书,语萧相国。

相国曰:“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诬之。

请击赫,使人微验淮南王。

”淮南王布见赫以罪亡,上变,固已疑其言国阴事;汉使又来,颇有所验,遂族赫家,发兵反。

反书闻,上乃赦贲赫,以为将军。

上召诸将问曰:“布反,为之柰何?”皆曰:“发兵击之,坑竖子耳,何能为乎!”汝阴侯滕公召故楚令尹问之。

令尹曰:“是故当反。

”滕公曰:“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贵之,南面而立万乘之主,其反何也?”令尹曰:“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

自疑祸及身,故反耳。

”滕公言之上曰:“臣客故楚令尹薛公者,其人有筹划之计,可问。

”上乃召见问薛公。

薛公对曰:“布反不足怪也。

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

”上曰:“何谓上计?”令尹对曰:“东取吴,西取楚,并齐取鲁,传檄燕、赵,固守其所,山东非汉之有也。

”“何谓中计?”“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庾①之粟,塞成皋之口,胜败之数未可知也。

”“何谓下计?”“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②于越,身归长沙,陛下安枕而卧,汉无事矣。

”上曰:“是计将安出?”令尹对曰:“出下计。

”上曰:“何谓废上中计而出下计?”令尹曰:“布故丽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故曰出下计。

”上曰:“善。

”封薛公千户。

乃立皇子长为淮南王。

上遂发兵自将东击布。

注:①敖庾:粮仓。

②重:辎重,此指贵重财物。

(选自《史记•黥布列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候伺旁郡警急候:侦察 B.言布谋反有端端:征兆C.誉赫长者也誉:推荐 D.何谓废上中计而出下计废:废弃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薛公擅“筹策”的一组是( )①布使人追,不及② 自疑祸及身,故反耳③上读其书,语萧相国④归重于越,身归长沙,陛下安枕而卧,汉无事矣⑤是计将安出⑥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A.①③⑤ B. ③⑤⑥ C.①②④ D.②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黥布惊恐于淮阴侯的被杀,暗中令人部署军队,后来又怀疑宠姬和侍中贲赫与朝廷勾结,便要逮捕贲赫。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练习一一、温故知新1.bǔ qiāo jì hè xī kēng yī jǐ qiào pán xiá tuān2.抚摩震耳欲聋粉妆玉琢心旷神怡冲刷林阴小道萃锦斑斓迂回盘旋3.(1)旭日:初升的太阳。

早上太阳从西方升起。

描画萎靡不振的气候。

(2)旷:开阔;怡:愉快。

心境开阔,肉体愉快。

(3)估量:估量,推算、计算。

不可以估量。

描画数量大或水平重。

(4)描画人的气色好,神色苍白,满面光荣。

4.(1)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2)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

(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4)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5)汩余假定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二、先睹为快1.(1)普通到特殊的说明顺序;(2)〝通常〞〝还有一些〞2.荔枝不耐贮藏,主要与荔枝肉有关系,所以把这一自然段紧接在引见荔枝肉的前面。

假设把这一节移到引见荔枝核的前面,行文就不如如今的布置自然。

3.空虚文章内容,丰厚相关的知识,使文字生动生动,增强文章的文学神韵,惹起读者兴味,寓科技知识于文学写作之中。

4.删去转机句,将否认句改为一定句,这就使文意变为荔枝可以南移,与段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相矛盾。

三、语法链接芸:上形下声;晨:上形下声;寞:上形下声;骂:上形下声;盲:下行上声常:下行上声;铜:左形右声;眠:左形右声;沐:左形右声四、古诗鉴赏(1)颔联运用烘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烘托出清溪水更清。

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2)诗的尾联描画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显露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心情。

五、名著阅读1. 高老太爷是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他的主要性情特征是民主。

但他也有慈祥、平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

② 高老太爷这性情矛盾的两面,一致于他的维持、开展〝四世同堂〞的封建小家庭的人生理想。

高中语文暑假作业及详细答案

高中语文暑假作业及详细答案

高中语文暑假作业(一)(说明:本套作业实际是全国高考课标I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上)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上)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上)第一部分·字音练习(一)略练习(二)冯(píng)虚御风暴虎冯(píng)河虚与委蛇(wēi yí)螳臂当(dāng)车安步当(dàng)车大腹便便(pián)便(biàn)宜行事箪食(sì)壶浆载歌载(zài)舞千载(zǎi)难逢安土重(zhîng)迁间(jiān)不容发斗转参(shēn)横参(cēn)差不齐自怨自艾(yì)方兴未艾(ài)为(wâi)虎作伥屡见不鲜(xiān)鲜(xiǎn)为人知飞来横(hâng)祸窗明几(jī)净曲高和(hâ)寡和(hã)衷共济刀耕火种(zhîng)种(zhîng)瓜得豆一哄(hîng)而散哄(hōng)堂大笑牵强(qiǎng)附会差(chā)强人意参差(cī)不齐臭(chîu)味相投度(dù)日如年泥(nì)古不化危如累(lěi)卵果实累累(lãi)百舸(gě)争流靡靡(mǐ)之音量(liàng)体裁衣退避三舍(shâ)心广体胖(pán)呱呱(gū)坠地呼天抢(qiāng)地荷(hâ)枪实弹顺蔓(wàn)摸瓜犯而不校(jiào)反躬自省(xǐng)兵不血(xuâ)刃未雨绸缪(mïu)丢三落(là)四供(gōng)不应求烜(xuǎn)赫一时数(shǔ)典忘祖余勇可贾(gǔ)博闻强识(zhì)病入膏肓(huāng)封妻荫(yìn)子卑鄙龌龊(wî chuî)负隅(yú)顽抗戛(jiá)然而止通衢(qú)广陌不容置喙(huì)官运亨(hēng)通安享(xiǎng)晚年插科打诨(hùn)吹毛求疵(cī)汗流浃(jiā)背大笔如椽(chuán)鳞次栉(zhì)比命运多舛(chuǎn)赧(nǎn)颜苟活一丘之貉(hã)秣(mî)马厉兵奴颜婢(bì)膝一蹴(cù)而就皮开肉绽(zhàn)杀一儆(jǐng)百炙(zhì)手可热缠绵悱(fěi)恻良莠(yǒu)不齐焚膏继晷(guǐ)蛊(gǔ)惑人心罄(qìng)竹难书户枢不蠹(dù)老骥(jì)伏枥疾首蹙(cù)眉扪(mãn)心自问茕(qiïng)茕孑立飞扬跋扈(hù)练习(三)青荇xìng 巷道hàng 彳亍而行chì chù船櫂zhào 谥号shì妖童媛女yuán相勖xù訾詈zǐ lì宫商角徵zhǐ赍发jī狗彘zhì流觞曲水shāng巉岩chán 呕哑ōu yā陈抟老祖tuán看觑qù撚断niǎn 嘲哳zhāo zhā桃杌wù蟊贼máo 舞榭歌台xiâ寒蜩tiáo 击缶fǒu 山东郓城yùn旄节máo 贿赂lù迤逦yǐ lǐ斧钺yuâ邓骘zhì果实酒馔zhuàn恁地nân 搠倒shuî星分翼轸zhěn肐察gē剜肉wān 棨戟遥临qǐ傩送nuï氽水tǔn 逸兴遄飞chuán鞶鼓pán 镇筸gān 门衰祚薄zuî稔熟rěn 沔城miǎn 睇眄dì miǎn岫岩xiù糍粑bā襜帷暂驻chān金瓯ōu 簪笏hù嘉言懿行yì潦水liǎo 凫水fú舳舻千里zhú lú舂米chōng 戗兽qiàng 擢发难数zhuï逋慢bū箭镞zú沆瀣一气hàng xiâ笑靥yâ鲱鱼fēi 坍圮tān pǐ蟪蛄huì gū錾银zàn练习(四)1. A【解析】A项yàn/yâ,gài/kǎi,yān/yâ;B项sù,chōng/tïng,shà/xià;C项zhēn,cuì/cù,mú/mï;D项quâ/quàn,zào,jiàng/xiáng2.D【解析】A、不屈不挠náo/饶ráo有情趣,B、惊蛰zhé/ 桎zhì梏,C、吉jí祥/捷jié径3.D4. C【解析】A项的“渲染”音“xuàn”B项“怦然心动”音“pēng”,D项“脊梁”音“jǐ”5. B .6. B(A.怯.生生(qìâ)C. 舛.误(chuǎn)“拔”应为“跋”D唧唧喳.喳(zhā))7. D 8. .C 9. A 10. A练习(五)1.B【解析】(A围剿、侥幸、矫枉过正均读jiǎo,角色读juã;C殉职、徇私读xùn、瘦骨嶙峋读xún,绚烂读xuàn;D宾客、五彩缤纷、濒危读bīn 嫔妃读pín。

2015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详解免费范文

2015高二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详解免费范文

1.A B:shěshC:kqio D:dǐzhǐ2.D A.已以,B.至致,C.弦旋3.B A楚楚动人:形容姿容娇柔美好,能打动人。

多用于人。

C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表示畏惧或愤恨。

D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高超绝妙的境界。

4. 【解析】A项,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B项,如坐春风用以比喻与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其熏陶;D项,言不由衷是说话无诚挚之意,不能用于表达能力,此处可改为词不达意。

【答案】C5. 【解析】B项,相敬如宾相处如待宾客。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C项,两小无猜谓男孩女孩天真无邪,一起玩耍,没有嫌猜;D项海誓山盟指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或盟约。

【答案】A6.【答案】D 【解析】A项,繁文缛节: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用于陈述语言不恰当。

B项,评头品足,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责难挑剔。

不合语境。

C项,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在此使用语义不符,不合语境。

D项,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很不稳定。

用在句中正确。

7. 【答案】D【解析】不足为训:训:法则,教导,规范。

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或榜样。

A.坐而论道:坐着空谈大道理。

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贬义词。

B.求田问舍: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

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

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C.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

比喻消息与传闻等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8. 【答案】A【解析】尘埃落定指事情终于有了结果。

B项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不合语境,应为不闻不问。

C项三令五申是多次命令和告诫的意思与强调语意重复,且不合语境。

D项狗尾续貂指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头,不适用于改编的东西。

9. 【解析】A项,颐指气使:形容傲慢地指挥别人,贬义词。

B项,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蓬勃涌现,褒义词。

C项,弹冠相庆:指一人做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词;D项,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词。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2015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人教版」专题一1.B(A项,粘贴/沾沾自喜;C项,伛偻/衣衫褴褛;D项,供职/刑讯逼供,读音相同)2.C(C项,“平易近人”既指态度谦虚和蔼,使人容易接近,又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A项,“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

不合语境。

B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使用对象有误。

D项,“春意阑珊”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阑珊:将尽,将衰。

前后矛盾。

)3.C(A项,搭配不当,将“问题”改为“任务”;B项,成分残缺,在“人身和财产”后添加“安全”;D项,句式杂糅,将“围绕”后的“以”删掉。

)4.【答案】①社会性②平民性③动态性(或可变性)④两面性(答“非主流性”亦可)5.答案示例:概述:反映了传统(经典)文化遭冷遇,而流行、时尚文化受青睐的社会(文化)现象。

评论:这是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文化价值观的严重失衡,我们应大力提倡重视传统(经典)文化。

(意思对即可)6.(1)首联照应了诗歌题目,“十年”点出了离别之久,“离乱”指出了离别的原因,为下文描写重逢和叙旧场面作了铺垫。

(2)抓住典型细节描写,从“问”到“称”,从“惊”到“忆”,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接谈相认的神情变化,绘声绘色,细腻传神地表现出亲人重逢的动人场面。

化用典故,用“沧海事”概括分手以来千头万绪的往事,突出十年来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之大和对于社会动乱的感慨。

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的这个侧面,来表现二人重逢时候的激动心情。

(3)依依不舍;后会难期的惆怅;对前途艰辛的担忧。

7.①听落雪的碎玉之声;②多次爬出被窝看雪;③梦中的雪景。

8.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由近及远描写雪中的景物,突出雪后的洁净、辽阔和宁静。

9.内容上:表达了盼望之强和失望之深。

形式上:①照应题目;②承上启下,从上文的雪景描写、雪天盼望引起下文对“江南无雪”的思考和忧虑。

10.①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希望环境早日改善的愿望。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2015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大全练习1参考答案1.AA项中的“角”均读(jué)、“砥”“抵”均读(dǐ)、“载”均读(zài)。

B项中的“贝壳(ké)/地壳(qiào)”读音不同,其他“蔼”“霭”均读(ǎi)、“锲”“挈”均读(qiè)。

C项中的“称(chèn)心如意/拍手称(chēng)快”不同,其他“和”均读(hé)、“屡”“履”均读(lǚ)。

D项中的“誊(téng)写/家眷(juàn)”不同,其他“模”均读(mó)、“呱”“沽”均读(gū)。

3.C(A主谓搭配不当。

在“交寄”后加“的”,使主语变成“中国邮政文件类快递件”。

B宾语残缺。

在“下滑”后加“的支持率”或“的局面”等。

D表意不明。

小王到底有没有加盖“合格”签章,分管局长的意见到底是什么,句子的意思不明确。

)4.答案:以粽香为触发点,引发下文对姥姥一生种种深情美好的回忆;写姥姥的絮语,轻轻的动作,高度凝练、传神地概括了姥姥对儿孙辈呵护有加的高贵品质。

5.答案:(1)第④节画线内容中的“一笑白头”,表现了姥姥的慈爱、善良;对自己耗费毕生心血呵护儿孙辈健康成长的满足。

(2)第⑤节画线内容中的“呆坐”,表现了姥姥对安闲、挤压的城市生活的不习惯;对乡间农家朴素、清静生活的怀念。

6.①用美好的想象,再现姥姥年青时的美丽形象。

②从外形上衬托了姥姥的美丽,使姥姥的形象更加完整丰满。

③形象地表明了姥姥的美好品质代代相传。

7.①使文章笔墨更为集中,能在有限的篇幅内生动细致地刻画出姥姥的可敬形象。

②使文章的线索更为明晰,通过不同时期过端午、包粽子的事情,形象地展示了姥姥勤劳的一生。

③使姥姥这个人物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姥姥的勤劳、善良、智慧、慈爱,全都融合在端午这个特殊的节日氛围里,化为清清的粽香,萦绕在儿孙的记忆里。

④使作品更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气息。

2015最新人教版高二级语文暑假作业

2015最新人教版高二级语文暑假作业

2015年最新版暑假作业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下学期选修目录温馨提示:CTRL+鼠标点击目录小图标直达相应页面,每天作业结尾处,CTRL+鼠标点击返回图标回到目录页和参考答案处。

第一章古诗词页码链接第一节唐诗第1天作业 3第二节宋词第2天作业 5第二章文言文第一节伶官传序第3天作业7第二节祭十二郎文第4天作业9第三节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第5天作业11第四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6天作业13第五节项脊轩志第7天作业15第六节苦斋计第8天作业17第三章人物传记第一节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第9天作业19第二节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第10天作业21第三节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第11天作业24第四节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第12天作业27第五节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第13天作业29第六节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第14天作业32综合测试第15天作业35第1章第1节唐诗背一背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想一想(1)王维和孟浩然的诗歌有何特征?(2)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有哪些特征?练一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一)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德国大气化学家以微米为单位,把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分为三类:艾特肯粒子,半径小于0.1微米的浮粒;大粒子,半径在0.1-1微米的浮粒;巨粒子,半径大于1微米的浮粒。

在各种灾害性的浮尘事件中,主要是大粒子在起作用。

这些在空气中漂浮的浮粒并不只是无所事事地在天空中漫游,它们的存在对于大气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些浮粒常常在全球气象灾害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果一个区域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浮粒,整个地区会被一层烟雾似的浮粒遮盖而使景物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能见度也马上降低,气象学上的“霾”便是这样的效果。

在工业尚未发达的过去,霾的发生多半只和天气过程有关。

但是在工厂处处的今天,人工过程也会产生大量的浮粒,结果是在大都市地区通常都有大量浮粒,不只能见度降低,连市容也变得丑陋不堪。

最可怕的是,大量的浮粒会严重干扰太阳光到达地球的过程。

浮粒中大粒子的大小接近可见光的波长(0.4-0.7微米),这使它们会非常有效地散射可见太阳光。

而太阳的可见光是太阳辐射中能量最集中的波段,也几乎是地球上气候变化过程以及各种生物生命活动中唯一的总能源。

如果大量的大粒子悬浮在大气中的话,太阳可见光会被严重散射回太空中,地球就会“吃不饱”能量,最终气候变冷,并严重影响生物的生存。

不可一世的侏罗纪恐龙为何会灭绝?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地球表面遭到巨大的彗星或陨石的撞击,以致扬起遍布全球的巨大尘云。

这些尘云就由浮粒悬浮而成,它们千年不散,逐渐形成了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

它们散射阳光,使地球进入阴霾遍布、酷寒难消、五谷不生的冬季景况,恐龙们连同大量草食动物最后只有饿死而灭绝。

此外,人们担忧核战争的原因之一就是核爆炸会给全球带来气象灾难。

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前苏联各贮有可以互相毁灭对方好几次的核弹头。

科学家们推算,哪怕只是所有核弹中10%的核弹爆炸,扬起的尘云也会带来“核子冬天”的寒冷气候,其后果甚至会超过恐龙灭绝的灾难。

云是降水的前提,但是浮粒却常常使干旱地区的降水成为泡影。

我们知道,首先必须有浮粒存在,作为凝结核来形成水滴,或者作为冰核来形成冰晶,从而形成水汽凝结的美丽的白云。

也就是说要是大气中没有浮粒,白云则无从产生与存在,然而当前地球上空大气的问题却是,因为人类肆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和焚烧木材,使烟尘浮粒太多。

当浮粒形成的凝结核或冰核太多时,也就会形成更多的小水滴或冰晶,结果在水汽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些小水滴或冰晶由于没有足够多的水分而长不大,从而因重量太轻而降不下来,结果是天空阴云密布却无降水,大地干旱肆虐。

1.下列对于“大粒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粒子是半径在0.1-1微米的浮粒,它在各种灾害性的浮尘事件中起主要作用。

B.在工厂遍布的今天,大粒子由人工过程产生,并且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反作用。

C.大粒子可借自己与可见光的波长尺寸接近的条件,非常有效地散射可见太阳光。

D.大粒子如果在大气中大量悬浮,地球就可能会“吃不饱”能量,最终气候变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按大小可以分为三类,其中,艾肯特粒子和巨粒子也会在空气中漫游,并对天气产生一定影响。

B.气象学上“霾”的效果,就是一个地区被空气中一层烟雾似的浮粒遮盖,而使景物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能见度降低。

C.工业尚未发达以前,空气中的浮粒还不足以形成“霾”的现象,但今天的大都市地区,通常有大量浮粒,市容变丑。

D.太阳的可见光几乎是地球上气候变化过程以及各种生物生命活动中唯一的总能源,它与生物生存的关系极其密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种观点认为,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曾遍布全球,千年不散,最终使侏罗纪恐龙连同大量草食动物饿死而灭绝。

B.人们担忧核战争会给全球带来“核子冬天”,一旦出现“核子冬天”,地球上可能会阴霾遍布,酷寒难消,五谷不生。

C.浮粒的存在是形成水滴或冰晶的先决条件,大气中有了浮粒,才有可能形成水汽凝结的美丽的白云,才谈得上有降水。

D.浮粒形成的凝结核或冰核太多时,会形成更多的小水滴或冰晶,而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水分促其长大,也不能形成降水。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韵文言文,完成4-7题。

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也。

以明经絜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

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

禹曰:“冠壹免,安复可冠也!”遂去官。

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已问以政事。

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禹奏言:“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

承衰救乱,矫复古化,在于陛下。

”天于善其忠,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

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

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天子报曰:“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亲近生,几参国政。

今来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后月余,以禹为长信少府。

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

自禹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

禹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

宜今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

又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太半,以宽繇役。

又诸官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宜免为庶人廪食,令代关东戍卒。

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

又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

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

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选毁之礼,皆未施行。

为御史大夫数月卒,天子赐钱百万,以其子为郎,官至末郡都尉。

(删节自《汉书•贡禹传》) [注]①赋算:人口税。

汉制,自十五岁起,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出钱一百二十钱。

②口钱:人口税。

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是时年岁不登登:五谷成熟。

B.意岂有所恨与恨:遗憾C.以宽繇役宽:放宽。

D.税良民以给之税:赋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贡禹耿直的一组是(2分)①冠壹免,安复可冠也②数虚己问以政事③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④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⑤宜免为庶人廪食⑥禹又奏欲罢郡国庙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贡禹为臣忠诚,心忧国事。

他建议元帝承接衰微的局面,挽救混乱的礼制,恢复古代的教化,元帝欣赏他的忠诚并提拔了他。

B.贡禹遵循经义,据守古道。

元帝称赞他有伯夷的廉洁,有史鱼的刚直,认为他是当时世上少有的高尚贤良的人,值得亲近。

C.贡禹年事虽高,仍被倚重。

元帝拒绝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为了挽留他,升任他做了长信少府、御史大夫,使他位列三公。

D.贡禹不屈世风,为民请命。

他多次评论政事得失,曾经建议把赋算、口钱起征的年龄延后,但皇帝只延后了口钱起征的年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沭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8.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9.结合尾联,简要赏祈“嫌”字的妙处。

(4分)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此情可待成追忆,。

(2),潦倒新停浊酒杯。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此时无声胜有声。

(5)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6),砯崖转石万壑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陈泥鳅汪曾祺邻近几个县的人都说我们县的人是黑屁股。

气得我的一个姓孙的同学,有一次当着很多人褪下裤子让人看:“你们看!黑吗?”我们当然都不是黑屁股。

黑屁股指的是一种救生船。

这种船专在大风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为船尾涂成黑色,所以叫做黑屁股。

说的是船,不是人。

陈泥鳅就是这种救生船上的一个水手。

他水性极好,不愧是条泥鳅。

运河有一段叫清水潭。

据说这里的水深,三篙子都打不到底。

行船到这里,不能撑篙,只能荡桨。

水流也很急,水面上拧着一个一个漩涡。

从来没有人敢在这里游水。

陈泥鳅有一次和人打赌,一气游了个来回。

当中有一截,他半天不露脑袋,岸上的人以为他沉了底,想不到一会,他笑嘻嘻地爬上岸来了!他在通湖桥下住。

非遇风浪险恶时,救生船一般是不出动的。

他看看天色,知道湖里不会出什么事,就呆在家里。

他也好义,也好利。

湖里大船出事,下水救人,这时是不能计较报酬的。

有一次一只装豆子的船琵琶闸炸了,炸得粉碎。

船碎了,人掉在水里。

这时跳下水救人,能要钱么?民国二十年,运河决口,陈泥鳅在激浪里救起了很多人。

被救起的都已经是家破人亡,一无所有了,陈泥鳅连人家的姓名都没有问,更谈不上要什么酬谢了。

在活人身上,他不能讨价;在死人身上,他却是不少要钱的。

人淹死了,尸首找不着。

事主家里求到时,得事先讲明,捞上来给多少酒钱,他才下去。

有时讨价还价,得磨半天。

陈泥鳅不着急,人反正已经死了,让他在水底多呆一会没事。

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是他不置产业,一个积蓄也没有。

他花钱很散漫,有钱就喝酒尿了,赌钱输了。

有的时候,也偷偷地周济一些孤寡老人,但嘱咐千万不要说出去。

他也不娶老婆。

有人劝他成个家,他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头亡。

淹死会水的。

我见天跟水闹着玩,不定哪天龙王爷就把我请了去。

留下孤儿寡妇,我死在阴间也不踏实。

这样多好,吃饱了一家子不饥,无牵无挂!”通湖桥桥洞里发现了一具女尸。

怎么知道是女尸?她的长头发在洞口外飘动着。

这座桥的桥洞很高,洞身也很长,但是很狭窄,只有人的肩膀那样宽。

桥以西,桥以东,水面落差很大,水势很急,翻花卷浪,老远就听见訇訇的水声,像打雷一样。

围观的人都不知这女尸怎么会卡在桥洞里,但也都知道不能就让她这么在桥洞里堵着。

可是谁也想不出办法,谁也不敢下去。

公益会的人去找陈泥鳅。

陈泥鳅来了,看了看。

“十块现大洋,我把她弄出来。

”“十块?”公益会的人吃了一惊,“你要得太多了!”“是多了点。

我有急用。

这是玩命的事!我得从桥洞西口顺水窜进桥洞,一下子把她拨拉动了,就算成了。

就这一下。

一下子拨拉不动,我就会塞在桥洞里,再也出不来了!你们也都知道,桥洞只有肩膀宽,没法转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