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笔译 笔记
基础笔译句子翻译

Chapter 11.If you’ll believe me, he went through with flying colors on examination days! He went through on that purely superficial “cram”, and got compliments too, while others, who knew a thousand times more than he, got plucked.你信也罢,不信也罢,考试那天他可是出尽了风头。
他靠一知半解的临时抱佛脚居然考及格了,还受到了表扬。
好多人比他强一千倍,反而没及格。
2.I took the news with a grain of salt.我对这个消息半信半疑。
3.He has many hot potatoes to handle every day.他每天要处理许多棘手的问题。
4.This hen-pecked man became on tenterhooks when his wife scolded her way into the room.妻子骂骂咧咧地闯了进来,这得了“气管炎”的男人一下子手足无措。
5.Aging and a prey to poverty and ill health, he began to look like a man with one foot in the graze.(士隐)那禁得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
6.The Making of a Hero《钢铁是怎样炼成的》7.He is easily the best student in the class.他无疑是班上最好的学生。
8.They gave the boy the lie.他们指责男孩说谎。
9.Her mother died of difficult labor.她母亲死于难产。
大学英语笔译知识点总结

大学英语笔译知识点总结一、英汉互译中的困难及解决方法1、语法结构的差异英汉语法结构有相当的不同之处。
在英语中,形容词和副词通常放在名词和动词之前,而在汉语中,一般由形容词和副词放在名词和动词之后。
此外,在英语中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通常出现在句子的末尾,而汉语中则通常出现在句子的前面。
要解决这一问题,译者需要对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并在翻译时进行灵活运用,确保句子通顺、符合习惯表达的方式。
2、词汇的差异英语和汉语词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义、词性以及搭配上。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充分了解英语和汉语词汇的特点和用法,并在翻译时进行合理的转换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英语词汇在汉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译者需要结合上下文和情境来进行合适的译文转换。
3、句式结构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句式结构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英语中,一般采用主谓宾的句式结构,而在汉语中则采用主谓宾或主谓双宾的结构。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句式结构和语义意义进行合理的转换和调整,确保译文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
二、英语笔译中的常用技巧1、逐词逐句翻译逐词逐句翻译是英语笔译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它要求译者尽量忠实地将原文的词语和句子逐词逐句地翻译成目标语言。
这种技巧适用于对原文内容理解透彻、熟悉目标语言表达方式、能够保持句子流畅性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和内容特点。
2、意译意译是英语笔译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它是指译者在翻译时,根据原文的含义和情感色彩,采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将原文的意义传达到目标语言中。
这种技巧适用于原文与目标语言在语言结构、语境和习惯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能够有效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意思。
3、借位翻译借位翻译是英语笔译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它是指译者在翻译时,根据原文的内容和情境,选择适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灵活运用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将原文的意义传达到目标语言中。
借位翻译适用于原文与目标语言在语言结构、文化背景、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能够有效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意思。
(完整版)翻译笔记

(完整版)翻译笔记第一次课好英文:主次分明,逻辑严密,主三次八(主则主句主谓主系表,次则从句名形介副非谓三各种短语)好中文:音调和谐,结构匀称,具体表现凡十:双声(声母相同eg 坎坷,迷茫),叠韵(韵母相同eg 彷徨,徜徉),叠音,双音节,四字格,对仗,平仄,量词准(找准比喻角度,活用动量词eg.一本芭蕉),动词活(eg.眉毛一扬,头发一甩general/specific words)活用动词四法:具体,高频,靠近,连用好译文:faithful and smooth 忠通脱读是文章对读没走样(content &style)翻译:技巧,语言比较,相关表达怎么学:reading-observing-imitating-producing (speaking & writing & translating)条件:三语让之间之外技巧全攻略:增减逆顺转类换正反拆合引申难增减-eg.汉译英代词增加逆顺-英文先主后客,中文先客后主拆合-英译汉多拆;汉译英多合引申-深宽抽象事物具体化1.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河东河西高粱熟,万山丛中游击健儿逞英豪。
Wind howling,horses neighing,the Yellow River roaring. Sorghum ripe on both banks, the guerilla soldiers are fighting bravely in mountains beyond mountains.2.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全族,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入矣。
(三个左右的动词合一次,取一个最重要的做谓语)Once out on a hunting trip, General Li Guang mistook a rock in the grass for a tiger and shoot an arrow at it. He hit it with such force that the tip of the arrow get inside the rock. Laterhe discovered it to be only a rock. Thus, he wanted to try shooting again but was unable to pierce it.3.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基础笔译 Chapter 12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杨宪益夫妇的译文:
This bird appears when the world falls on evil times; None but admires her talents and her skill; First she complies, then commands, then is dismissed, Departing in tears to Jinling more wretched still.
关键词order也是多义词,教授的本意是要让大家守秩 序,而学生则是故意理解为“要(菜或饭)”,所以喊出 “要啤酒”。真是让教授苦笑不得,让读者忍俊不禁。但 是,若order直译为汉语,则令人不知所云了。
真的就没法译了吗?实际上,发挥译者主体作和何创 造性是不难找到机智幽默的翻译的。
——教授敲敲着教桌,喊道:“先生们,吆喝什么?” ——全班喊着回答:“要喝啤酒!”
我们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有个惊异地发现:1)英语 的文字艺术形式比较少,而汉语就非常丰富,比较而言, 可以说用“洋洋大观”来形容,但是要想找到这类文字艺 术形式的成功的译例,则很难;2)英语的特殊语言现象 或文字艺术形式则比较易于译成汉语,而汉语译成英语就 非常之难。
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的差异是有目共睹的,表意 文字的大多数表意功能是表音文字所不具有的,因此, 用不具有表意功能的文字去再现表意文字的文字艺术 表现形式是不可能的。就像汽车不具有飞行的功能, 因而,它就永远不可能在天空飞一样。若能在天空中 飞行,就一定具有飞行的功能。下面以实例来证明这 一论点。
4)辛格的代表作《傻瓜吉姆·佩尔》中吉姆·佩尔的 妻子埃尔卡与小徒弟搞上了关系,众人议论不休。 吉姆·佩尔气愤之极,脱口说道:
If my mother had known of it, she’d have died a second time.
笔译笔记整理

英语和汉语的差异Synthetic vs.Analytic 综合与分析English is a synthetic language marked with inflections(曲折变化形式),while Chinese is an analytic language without any inflection,which is usually implied in the context or explicitly shown in such words as“着、了、过”etc.Thus encouraged, they made a still bolder plan for the next year.由于受到这样的鼓励,他们为第二年制订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
Compact vs.Diffusive 紧凑与松散English sentences are compact tightly combined with connectives or prepositions,while Chinese is diffused,that is,loose in structure.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com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便携式微型计算机。
A notion has taken hold in the US to the effect that the only people who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bring children into the world are those who can afford them.在美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点,说是只有对那些抚养得起子女的人,才应鼓励其生育。
英汉笔译翻译知识点总结

英汉笔译翻译知识点总结一、翻译基本原则1.忠实原文:译员要尽量准确而精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忠实于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2.流畅通顺:译文的语言应该通顺自然,符合英语或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3.意译和直译:在保证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根据两种语言的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进行适当的意译,尤其是对于一些文化、习俗和历史上的隐喻或难以直译的内容;4.语言风格:要根据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语体特征来选择相应的汉语或英语表达方式,确保译文贴近原文的语言特点;5.语言规范: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遵守语言规范,不使用或尽量避免使用一些不规范或过时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6.专业术语:对于某些特定行业或领域的专业术语,译员需要具备相应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翻译经验,确保专业术语的准确使用。
二、语言对等1.词义对应: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词语或短语,确保译文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同时考虑到词语在语言文化中的习惯用法,避免歧义或误解;2.句式结构:要注意保持译文的语法结构和句式特点,尽量做到与原文相对应,并保持句子的逻辑关系和信息传递的连贯性;3.逻辑衔接:译文在表达所传达的信息时,要考虑到原文的表述方式和逻辑关系,保持原文的表达方式,确保译文的逻辑衔接和信息传达的清晰度。
三、文化因素1.习俗和习惯: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习俗和习惯,尤其是涉及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需要进行适当的意译或文化调整;2.历史背景:有些原文中的词语或表达方式可能涉及到特定的历史事件或文化背景,译员需要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3.惯用语和成语: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汉语和英语的惯用语和成语的差异,避免直译误解,尽量使用相近义的惯用语和成语,确保译文的自然流畅。
四、修辞手法1.隐喻和比喻:在翻译中,对于原文中的隐喻和比喻,译员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合适的意译,确保译文能够传达原文作者的表达意图和情感色彩;2.排比和对仗:在翻译文学作品时,需要注意原文中的排比和对仗等修辞手法,选择相应的汉语或英语表达方式,保持原文的格调和艺术效果;3.修辞疑问:译员需要充分理解原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并在译文中保留相应的修辞特色,确保译文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基础笔译句子翻译

Chapter 11.If you 'll believe me, he went through with flying colors on examination days! He went through on that purely superficial “cram”, and got compliments too, while others, who knew a thousand times more than he, got plucked.你信也罢,不信也罢,考试那天他可是出尽了风头。
他靠一知半解的临时抱佛脚居然考及格了,还受到了表扬。
好多人比他强一千倍,反而没及格。
2.I took the news with a grain of salt. 我对这个消息半信半疑。
3. He has many hot potatoes to handle every day. 他每天要处理许多棘手的问题。
4. This hen-pecked man became on tenterhooks when his wife scolded her way into the room.妻子骂骂咧咧地闯了进来,这得了“气管炎”的男人一下子手足无措。
5. Aging and a prey to poverty and ill health, he began to look like a man with one foot in the graze.(士隐)那禁得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
6. The Making of a Hero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7. He is easily the best student in the class. 他无疑是班上最好的学生。
8. They gave the boy the lie. 他们指责男孩说谎。
9. Her mother died of difficult labor. 她母亲死于难产。
基础笔译 Chapter 13 形合与意合

汉译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 不知己,每战必殆。 You can fight a hundred battles without defeat if you know the enemy as well as yourself. You will win one battle and lose one battle if you know yourself but leave yourself in the dark about the enemy. You will lose every battle if you leave both the enemy and yourself in the dark.
Eg: I shall despair if you don’t com.
Parataxis
意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 采用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
The arranging of clauses one after the other without connectives sho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World Book Dictionary
英汉对比
形合的语言模式反映了西方重形式逻辑、 重实证的思维模式,
意合的语言模式反映了汉民族重内省和体 悟、表达简约、不重逻辑、意义模糊的思 维模式。
意合形合对翻译的影响
英译汉(隐含某些形式链接成分):
And with this and a proud bow to his patrons, the manager retires, and the curtain rises. 领班的说到这里向各位主顾深鞠一躬退到后台,现在开幕 了。 An Englishman who cold not speak Chineses was onc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笔译第一章翻译概述1.1 翻译的目的沟通交流传递原文信息表达思想、意图、情感等商务类、科技类、文学类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和策略解释和补充原文便于理解和交流1.2 翻译的定义意义意境创造性活动1.3 翻译的过程翻译活动的步骤和程序七个翻译过程模式:逆转换模式心理语言学模式环形翻译模式三角形口译模式结构层图式转换模式场景-框架语义学翻译模式翻译过程的阐释学模式译前准备:了解内容、目的、功能、相关知识等译中:理解+表达+审校(审核+校对)译后:保留译文,答复、修改1.4 翻译的分类与标准按翻译的活动形式分类:笔译translation口译oral interpretation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其中口译又分为:交替传译consecutive translation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translation按翻译对象的性质或文体分类:文学翻译literary translation非文学翻译non-literary translation按译文形式分类: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不同语言,如汉译英)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同一语言内部,如古汉语译现代汉语)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文本译为非语言形式)按处理方式分类:全译节译摘译编译翻译标准严复“信、达、雅”(意思明确、表达流畅、文字优美)国外的翻译标准: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译文应与原文同样流畅。
)第二章英汉对比与翻译2.1 英汉语言对比形合和意合主语和主题“形合”指借助形式上的手段来保证语法意义的精确以及语言逻辑关系的合理。
“意合”指借助语义而非语言形式手段来实现句子内部以及句子之间的连接。
汉语句子特征:主要通过语序来表达隐含的逻辑关系,如时间顺序和因果顺序。
英语句子特征:更多地借助语法、词汇等衔接手段来实现句子内部以及语篇的衔接。
汉语主题突显英语主语突显(形式主语it,主谓一致)2.2 英汉思维方式对比第三章文化与翻译3.1 语言中的文化信息与文化差异语言中的文化信息人的姓名人文伦理、传统思想、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神话故事文化差异对于数字8、4、9、13等对于颜色红、白等3.2 文化心理与翻译中的文化操纵文化心理对内稳固团结对外呈反应程式中国人的文化心理:集体主义、家族主义、求同态度、谦让态度、知足态度西方人的文化心理:重视效率、讲求务实、物质至上、个人主义至上翻译中的文化操纵操纵因素:意识形态(改写)诗学(文学)赞助人(个人或机构)翻译中的文化操纵:译文层面的操纵(译者对译文所进行的直接的增删或改写)译文之外的操纵(在翻译选择、译本的译跋、前言、关于作品的评价等方面)翻译的文化操纵过程:翻译的选材、译文的产生(包括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内的文本翻译过程)、译作在译入语中的接受、相关评价等。
译作的序跋、前言要体现作品的进步性、思想性。
3.3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译者的文化意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政治、意识形态、权力、性别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入语文化对整个翻译活动中文本、策略等方面的选择及制约—译作对译入语文化原有的文化系统的建立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语言研究仍是翻译研究的重点和主体。
译者的文化意识文化差异跨文化跨文化意识:外语学习者通过自身的学习,在外语文化的掌握、适应和运用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具备与译入语本族人相同的思维模式,并且在相同的交往情境中,能够做出与译入语本族人相同的反应。
甄别判断选择3.4 翻译理论再现的伦理服务的伦理传意(交际)的伦理规范的伦理专业责任的伦理五种翻译职责:再现原作;完成委托人的要求;符合目的语社会文化的规范;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需求;恪守职业道德第四章认知与翻译4.1 信息加工信息加工——认知主体内部的信息在认知主体内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编码和解码的加工过程。
信息加工方式:串行加工和并行加工自上而下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自动化加工和控制性加工4.2 记忆感觉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感觉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个阶段视觉记忆——笔译听觉记忆——口译短时记忆在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中起过渡作用。
信息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最突出特点)信息编码——听觉、视觉、语义信息提取——回忆/呈现时再认信息遗忘——复述+练习长时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翻译技能、翻译经验第五章翻译理论翻译理论:信、达、雅功能对等理论目的论变译理论5.1 信达雅严复《天演论》信faithfulness 首要标准,终于原文意义(而非语言)达expressiveness 译文通畅雅elegance 译文文采5.2 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的原则:思想内容对等、语言形式对等对改变形式提出五个条件:—直译会导致意义上的错误—引入外来语形成语义空白(semantic zero),读者可能自己填入错误的意义,导致原文信息传达错误—形式对应引起严重的意义晦涩,不易被目的语读者理解—形式对应引起作者原意所没有的歧义—形式对应违反译入语的语法或文本规范翻译只能是达到“功能对等”,即“实际上的交际对等”,而做不到完全对等。
翻译的四个阶段:分析、转换、重组、检验功能对等有两个层面:词汇层面——常用的翻译方法为根据语境选择词义,释译,直译及意译等句法层面:常用的翻译方法有顺译、分译、逆译等不同的语言有相同的表达力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影视台词文本、外宣文本、新闻文本等)功能对等理论的意义和评价: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译意功能对等理论是以译文和译文读者为中心的5.3 目的论目的论的含义及原则翻译行为的三种目的:—翻译行为中译者的基本态度和目的,例如为了赢得更多的读者—目标语环境中目标文本的交际目的,例如为了启发读者—使用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翻译程序的目的,如为体现原语言结构上的特点而直译“翻译纲要”——翻译是通过指派任务完成翻译的发起人、委托人、译者发起人或委托人处于某种目的而需要一个文本,他发出要求,让译者翻译委托人会详细介绍翻译目的、目标读者、使用的时间、地点、场景和媒介,并说明文本的预期功能三个总体原则:目的原则(第一条,最重要)连贯原则忠实原则目的论的意义和评价:突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静态的翻译研究模式,从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作用以及翻译活动预期环境来考察翻译活动;强调译者可根据目的原则来选择翻译方法和策略;突出了译者的作用。
5.4 变译理论针对非全译对原作内容和形式的保留程度,力求保全术语为全译,有所取舍和改造为变译。
二者共同组成翻译的全貌。
变译是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要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访、改作为变通手段,摄取原作者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
变译的8种变通手段:增、减、编、述、缩、并、访、改12种变译方法:摘译、编译、译述、缩译、综述、述评、译评、改译、阐释、译写、参译、仿作变译的机制:读者、译者二主体读者制约译者的选择译者确定变通的手段手段构成变译的方法方法作用于原作整体形式取决于内容摄取变译的过程:宏观:读者→译者;译者→变译;译者→原作;变译→原作;变译→变译作品;原作→变译作品微观:先变后译(如摘译和部分编译)先译后变(如增、释、写、评)变译交融(如译述、缩译、综述、述评、译写)变译的原则:读者需要原则文化过滤原则主题突出原则逻辑结构优化原则变译的六个标准:明确定位读者的需求准确选定变通手段正确运用变译方法突出原作的使用价值恰当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追求变译的效果变译理论的评价:—学科分立的结果—信息爆炸时代,全译的局限,变译的优势第六章翻译策略6.1 变词为句英属于印欧语系汉属于汉藏语系汉语重意合句法结构像竹节突出主题多用主动句英语重形合句法结构呈树状突出主语多用被动句变词为句——将英语的名词及名词性短语、副词、形容词等翻译成一个独立的句子。
6.2 分译法长句带一个或多个从句将原句长而复杂的句子断开,分译成汉语或英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6.3重组法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原语句子结构进行调整,使译文更加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重组的原因:原句过长;逻辑需要;句子连贯要求;语言特点所致。
逻辑思维(重点)、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综合运作6.4 逻辑引申语义翻译目的——在目的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确地再现出来。
重视的是原作者的原意。
语义翻译策略:引申、阐释、变通语篇形式、布局结构、写作风格、情感表达尽量同原文引申方法:逻辑引申、语用引申、修辞引申、文化引申逻辑引申——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从词或短语的基本意义出发,由表及里,运用一些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的表达法,符合上下文的搭配进行翻译。
6.5 语用引申语用引申——译者根据语境信息和语用知识,透过语句的表层意图,推导蕴含意义。
修辞引申——运用修辞手段,使译文达到“雅”的标准,增添引申意义词语。
6.6阐释法阐释法——在难以取得双语对应契合时,舍弃原文中的具体形象,直接解释出原文的意思。
修辞阐释、词义阐释、细化性阐释、转义性阐释6.7变通变通——在保证原文整体意义不变的前提下对局部的灵活处理,或者说不能以同步转换为基础模式,而必须摆脱常规,采用不同程度意译的对策性手法。
词语层面的变通句法结构的变通文化个性的变通第七章段落的翻译7.1 英汉段落比较段落:大于句子、小于语篇的翻译单位。
基本特征——衔接、连贯英汉段落相同点:是相对完整的语义单位,围绕某一中心思想展开。
中心思想和议题英汉段落的差异:英:先表明看法或观点,点明主题,继而说明背景、条件、原因、证据或进行分析(直线型)。
汉:先叙述背景,罗列客观条件,说明原因,摆出证据,最后得出结论(螺旋型)。
意合7.2句子衔接语法衔接方面的差异词汇衔接方面的差异转换原语的衔接保留原语的衔接增减原语的衔接保留原语的衔接—传达原文意思,保留原文结构—原文的衔接手段“移植”到译文转换原语的衔接—英译汉:替代部分使用词语重复手段—汉译英:重复部分使用替代、省略等手法增删原语的衔接—英语衔接手段显性,段落句子间连接紧密—汉语衔接手段隐形,段落中句子松散第八章语篇翻译语篇翻译体现语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