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同步练习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答案见最后)一、选择题1. 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地打击。
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嚣张,最终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美国则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其主要作用是()A.使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B.使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与巩固,缓和了危机C.从根本上变革了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D.摧毁了法西斯势力,沉重打击了殖民体系2. “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
”根据乔治·泰勒的这一“裙边理论”,美国最有可能流行长裙的时期是()A.20世纪初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五、六十年代 D.20世纪九十年代3. 1932年2月,一美国人在国会委员会上陈述他近三个月的见闻:数以千计的羊羔被牧羊人杀了,因为羊在市场上卖的钱还不够支付运输它们的费用。
一箱苹果200个卖40到50美分。
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孩子却因父母的贫穷今年冬天吃不到一个苹果。
他的见闻反映了当时美国的何种现象?() A.生产相对过剩B.失业人数大增C.人民流离失所D.工人工资下降4. “在30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
《大国崛起》这段解说词评论的是()A.“科技立国”政策B.罗斯福新政C.斯大林模式D.改革开放5. 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众多公共工程,具体项目见下表。
据此判断其主要目的是()A.恢复工业生产B.缓解就业压力C.兴办公共工程D.推广科技成果6. 据《21世纪经济报》报道,被称为中国式“田纳西工程”的汉江现代水利工程日前因生态问题而饱受争议,一些水利专家认为,此项工程将导致汉江中下游河道萎缩。
请问,当年罗斯福总统修建“田纳西工程”的直接目的是() A.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使田纳西河流域由贫瘠地区变成富庶地区C.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失业压力D.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7.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练习题-自定义类型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这段描述反映的是()A. 经济危机蔓延B. 生态环境恶化C. 霸权主义影响D. 恐怖主义泛滥2.1932年2月,一美国人在国会委员上陈述他近三个月的见闻:数以千计的羊羔被牧羊人杀了,因为羊在市场上卖的钱还不够支付运输它们的费用。
一箱苹果200个卖40到50美分。
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孩子却因父母的贫穷今年冬天吃不到一个苹果。
他的见闻反映了当时美国的何种现象()A. 生产相对过剩B. 人民流离失所C. 物价普遍上涨D. 物资供应不足3.胡佛在其美国总统竞选辞中称:他会使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车.但他的诺言在1929年被无情地粉碎了.“粉碎”其诺言的是()A. 美国内战的爆发B. 经济大危机的发生C. 十月革命的冲击D. “三国同盟”的建立4.股票是经济的晴雨表.1929年10月29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垂直下跌,随后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了.这一危机的特点不包括()A. 持续时间长B. 波及范围广C. 物价上涨快D. 破坏性大5.1929年末胡佛多次召开由劳资双方代表参加的白宫会议,希望资本家能够维持现有的投资规模和工资水平,工人代表能够放弃增加工资的要求;同时胡佛还提出轮流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每年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
这些措施的出台说明胡佛A. 仍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C. 已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所在D. 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有益借鉴6.2021年3月,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了一项高达2.3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并承诺这项计划将取得与“罗斯福新政”同样的成就。
该计划与“罗斯福新政”哪一措施有相似之处()A. 整顿金融体系B. 推行“以工代赈”C. 调整农业政策D.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7.1933年3月,罗斯福“向国会提请通过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练习)(含解析)

第13课罗斯福新政一、选择题1.某同学在学习《经济大危机》时制作了表格来概括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其中①处应填写( )A.持续时间比较长B.波及很多国家C.社会矛盾加剧D.影响众多领域【答案】D【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A项,“危机从1929—1933年持续5年”反映了经济危机持续时间比较长,与①不符,排除;B项,“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三分之一”反映了波及很多国家,与①不符,排除;C项,“工人大量失业,……”反映了社会矛盾加剧,与①不符,排除;D项,据材料中“股市”“银行”“工业”“农业”信息分析可知,经济大危机影响众多领域,所以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1931年世界形势时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
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A.罗斯福实施新政B.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31年世界形势”、“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的股票行业爆发,然后迅速的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各国采取措施来缓解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从1929年持续到了1933年。
所以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
罗斯福实施新政是在1933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在1931年,但是日本不是西方国家;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促进了当时苏联的发展,与题意不符。
所以ACD项均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3.下面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政采用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手段B.新政是为了应付经济大危机C.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消除了存在的矛盾D.新政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答案】C【解析】依据“不正确的是”,结合课本所学,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部编本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练习题(有答案)

第13课罗斯福新政一、选择题1.反映美国历史的著作《光荣与梦想》描述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时期的民生状况,文中写道:“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当时可能发生在普通工人身上的事情有( )①失业②饥寒交迫③流离失所④工资大幅度提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经济大危机期间,垄断资本家为维持利润而采取的手段是( )A.降价抛售B.销毁商品C.囤积商品D.运销海外3.仔细观察下图,导致图中美国最高失业率出现的原因是( )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A.世界大战B.国内分裂C.自然灾害D.经济大危机4.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在总统就职演说中,他鼓励美国人民:“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的事情是( )A.法西斯势力猖獗B.经济大危机严重C.罗斯福推行新政D.美国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5.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宣布实行新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 )A.用改良而不是扩张的方式克服经济大危机B.采取国有化的道路C.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D.兴修公共工程,减少失业队伍★6.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复苏B.彻底根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C.缓和了经济大危机造成的严重社会矛盾D.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成功范例7.1934年在美国社会中最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A.各企业在无政府状态下盲目生产、自由竞争B.詹姆斯所在企业的资本家可以随意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C.失业半年的亨利在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工地找到了工作D.杰瑞在某工厂做工,却得不到工资保障8.1929—1933年,一场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根据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倾倒“过剩”的牛奶意味着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吃不尽、用不完B.危机的爆发并没有影响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水平C.这场经济危机促使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D.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从危机中走出来,田纳西水利工程是新政的典范二、读图简答题9.观察下列图片:请回答:(1)图1、图2、图3反映了历史上哪一事件?(2)图4中的人物是谁?面对这一事件,他就任总统后马上宣布实行新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世界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的酝酿、产生、发展的历史,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10小题。
1.如图是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会徽,寓意你、我、他的人类世界。
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我们﹣﹣“人”。
下列事件中最先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的是()A.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C.新航路开辟D.工业革命2.下列关于以下三图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①图一中B路线哥伦布发现美洲,C路线最先实现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基本目标,D路线向东航行首次完成全球航行;②图二中西班牙人最先从事“三角贸易”,英国人是主要经营者;③图三中英国相继打败西、荷、法等国,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④图一、图二、图三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③④D.①②3.15﹣18世纪是欧美国家出现社会巨变的时代。
这里的社会巨变是指()A.人文主义取代神学主义B.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C.西方先进东方落后D.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4.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顺利地在旧瓶里装满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
”这里的“新酒”是指()A.1649年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克伦威尔成为英国“护国主”C.宫廷政变没有引起流血冲突D.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5.17﹣﹣18世纪先后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③都以暴力方式进行并取得了成功④革命后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6.有人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分别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
其中“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指的是()A.英国殖民统治和农奴制度B.封建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C.英国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D.封建专制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7.小东试用历史坐标来展示美国的发展历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含答案)

课时作业:九下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一、基础巩固1.1929年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它首先在哪里爆发()A.德国B.日本C.美国D.英国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影响到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这最能反应危机()A.波及范围特别广B.持续时间比较长C.破坏性特别大D.来势比较猛烈3.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8年竞选获胜演说中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让我们坚信我们能够并且即将取得成功……”当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大恐怖”的危机来临时,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改变”表现为()A.建立法西斯专政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C.实行冷战政策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4.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D.加强了中央集权5、“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
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材料中“战争”的领导者是()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杜鲁门6. 在美国面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情况下,罗斯福曾经说:“为了永久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主义秩序的新运用。
”由此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A.用提高国家干预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B.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的状况C.用对外扩张来消除经济危机D.在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7.罗斯福逝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念罗斯福总统之丧》中评价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动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人民生活”。
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习题及答案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第13课罗斯福新政巩固限时达标1.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首先影响的部门是()。
A.农业B.商业C.工业D.金融业2.1929年,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大危机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全球首次B.持续时间比较长C.破坏性特别大D.涉及范围特别广3.“他(某位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他”是()。
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尼克松4.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
”他采取的措施是()。
A.整顿银行业,恢复银行信用B.稳定农产品价格C.推行“以工代赈”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5.1933年,面对“大萧条”现状,罗斯福进行大胆的试验。
这个试验的创新举措是()。
A.放任美国经济的自由发展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6.(2022·福建)1933年6月,美国罗斯福政府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将全国的工业划分为17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时数。
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国家干预生产提高劳动效率B.调整生产规模以稳定物价水平C.调节生产与消费及劳资关系D.奠定美国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7.1935—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众多公共工程,具体项目见下表。
该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工业生产B.缓解就业压力C.兴办公共工程D.推广科技成果8.美国总统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
新政的实质是()。
A.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资本主义制度的内部调整D.工业经济的国有化9.1935年初,美国失业人数比经济大危机最严重时减少了400万人,资本收入增加了6倍,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番。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十三课《罗斯福新政》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十三课《罗斯福新政》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漫画家常用犀利的画笔针砭时弊。
下图漫画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导致图中西方富人交通工具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A.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C..工业生产技术的革新D.经济大危机的冲击2.1929-1933 年,美国发生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当时的美国人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农产品堆积如山,农户喜笑颜开B.挖野菜根、嚼野葱头成为时尚C.住在舒适的“胡佛小屋”看电视D.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难3.如图是一位美国著名总统。
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曾三度当选《时代》杂志年度人物的名人,他分别在1932年、1934年和1941年登上《时代》杂志封面。
请结合史实判断,他第二次当选年度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A.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B.领导美国人民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C.推行新政,缓解经济危机D.废除奴隶制4.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 )A.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B.对工业的调整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D.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5.“从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两成,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65%。
同时,农民的实际收人也在减少。
”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A.生产率的提高造成大量失业B.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C.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D.美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6.分析以下世界经济危机情况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持续时间比较长B.物价上涨比较快C.波及范围特别广D.破坏程度特别大7.1930年间美国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了40%,许多国家采取报复措施,把进口税率提高60%到100%,法、德、英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抑制进口,这些措施( )A.促进了贸易的发展B.加剧了经济危机C.打击了法西斯势力D.改善了国际关系8.“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反映美国历史的著作《光荣与梦想》描述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时期的民生状况,文中写道:“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当时可能发生在普通工人身上的事情有( )
①失业②饥寒交迫③流离失所④工资大幅度提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经济大危机期间,垄断资本家为维持利润而采取的手段是( )
A.降价抛售
B.销毁商品
C.囤积商品
D.运销海外
3.仔细观察下图,导致图中美国最高失业率出现的原因是( )
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
A.世界大战
B.国内分裂
C.自然灾害
D.经济大危机
4.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在总统就职演说中,他鼓励美国人
民:“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的事情是( )
A.法西斯势力猖獗
B.经济大危机严重
C.罗斯福推行新政
D.美国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5.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宣布实行新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 )
A.用改良而不是扩张的方式克服经济大危机
B.采取国有化的道路
C.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D.兴修公共工程,减少失业队伍
★6.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
A.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复苏
B.彻底根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
C.缓和了经济大危机造成的严重社会矛盾
D.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成功范例
7.1934年在美国社会中最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
A.各企业在无政府状态下盲目生产、自由竞争
B.詹姆斯所在企业的资本家可以随意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
C.失业半年的亨利在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工地找到了工作
D.杰瑞在某工厂做工,却得不到工资保障
8.1929—1933年,一场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根据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倾倒“过剩”的牛奶意味着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吃不尽、用不完
B.危机的爆发并没有影响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水平
C.这场经济危机促使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D.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从危机中走出来,田纳西水利工程是新政的典范
二、读图简答题
9.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1、图2、图3反映了历史上哪一事件?
(2)图4中的人物是谁?面对这一事件,他就任总统后马上宣布实行新政。
为此,请你以一个记者的身份为某电视台写一则电视新闻。
(要求: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学校和电视台名称,可用××代替)
(3)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新政的作用。
三、材料分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年年初,美国似乎日趋繁荣……10月,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材料二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立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李植丹等主编《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经济大危机有何特点?从表中看出该经济大危机对哪个国家的破坏性最大?
(2)结合材料二,说说罗斯福新政有什么特点。
1.A
2.B
3.D
4.B 根据材料中的“1933年”,可知这与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时面临的经济危机有关。
故选B项。
5.C
6.B 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
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7.C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34年”。
1933年罗斯福推行新政,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作日时数、工资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防止了盲目生产、盲目竞争。
罗斯福政府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如田纳西水利工程,增加就业。
故C项符合题意。
8.D
9.参考答案 (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2)罗斯福。
今天,我们的总统罗斯福走马上任。
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要实行新政,希望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来消除经济危机。
在他发表的讲话中,他鼓励美国人民应当用巨大的勇气与信心渡过经济危机的难关。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3)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0.参考答案 (1)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美国。
(2)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或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