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课件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简洁深刻解读)

王国维美学思想
1、文学创作的起源:“天才说”、“游戏说” 2、文学创作的审美尺度:“苦痛说”、“古雅说” 3、文学创作的审美特征:“境界说”
境界“境界”本质上是“景”和“情”两个元质构 成的,是作家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形成 的艺术画面。
二、《人间词话》观点
1、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 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2、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 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 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 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 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 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 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 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lszy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在干什 么。第一个人说:“砌砖。”第 二个人说:“在赚工资。”第三 个人说:“我在建造世界上最富 特色的房子。”据说后来,前两 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 第三个工人则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一、王国维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衣带渐宽:写出了追寻、期待中的艰苦之感; 终不悔:表现了殉身无悔的精神; 为伊:选择的正确与不可移易; 消得:值得。
柳 永:凤栖梧(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 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 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的深层含义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词出北宋晏殊的《蝶恋花》。
白话文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
此句描绘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然登楼远眺,一条道路伸向遥远的天际,似含无尽之希望。
意喻治学之始,必须耐得住寂寞,高瞻远瞩,不断求索。
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
原词白话文原意是: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此句道尽情人间的相思之苦,情有所钟,虽形容憔悴、衣带渐宽,亦无怨无悔。
意喻治学之过程,须坚忍不拔,执着隐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王国维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
白话文原意是: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她却在,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此句本来是说与伊人相会之欢悦心境,于灯火明灭闪烁之处,终于见到意中之人,自是大喜过望。
意喻经过艰辛探索,终有所悟,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意喻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叶嘉莹: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叶嘉莹:谈诗歌的欣赏与《⼈间词话》的三种境界感发:⼀切艺术作品的最⼤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多年前偶然有⼏位青年同学向我提出过⼀个问题说:王国维先⽣在《⼈间词话》中曾举过⼏段词,说那是代表古今成⼤事业⼤学问者的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究竟是指怎样的境界,希望我能为他们简单解说⼀下。
这篇⼩⽂就是对那⼏位同学的⼀个简单的答复。
王国维(1877-1927)王国维先⽣在《⼈间词话》中,曾说过下⾯⼀段话:古今之成⼤事业⼤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楼,望尽天涯路”,此第⼀境也。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此第⼆境也。
“众⾥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按原词当作蓦然回⾸),那⼈正(按原词当作却)在灯⽕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种境界所引者为晏殊《蝶恋花》之句,第⼆种境界所引者为柳永《凤栖梧》之句,第三种境界所引者为⾟弃疾《青⽟案》之句。
若⾃原词观之,则晏殊的“昨夜西风”三句不过写秋⽇之怅望;柳永的“⾐带渐宽”⼆句不过写别后之相思;⾟弃疾的“蓦然回⾸”三句不过写乍见之惊喜。
这些词句与所谓成⼤事业⼤学问者,其相去之远真如⼀处北海⼀处南海,⼤有风马⽜不相及之势,⽽王国维先⽣竟⽐并⽽⽴说,其牵连绾合之⼀线只是由于联想⽽已。
“联想”原为诗歌创作与欣赏中之⼀种普遍作⽤。
就创作⽽⾔,所谓“⽐”,所谓“兴”,所谓“托喻”,所谓“象征”,其实⽆⼀不是源于联想,所以螽斯可以喻⼦孙之盛,关雎可以兴淑⼥之思,美⼈⾹草,⽆⼀不可⽤为寄托的象喻,⼤抵联想愈丰富的,境界也愈深⼴,创作如此,欣赏亦然。
⽽且这种欣赏的联想更早⾃孔⼦便已曾对之⼤加推许和赞扬了,《论语·学⽽篇》曾记载孔⼦与弟⼦⼦贡的⼀段谈话:⼦贡⽈:“贫⽽⽆谄,富⽽⽆骄,何如?”⼦⽈:“可也,未若贫⽽乐,富⽽好礼者也。
”⼦贡⽈:“《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赐也,始可与⾔诗已矣!告诸往⽽知来者。
”《论语·⼋佾篇》⼜记载着孔⼦与⼦夏的⼀段谈话:⼦夏问⽈:“‘巧笑倩兮,美⽬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绘事后素。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PPT课件

第三种境界:
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 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能 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 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 的贡献。
这是功到事成、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这 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 造的大厦。
第15页/共16页
感谢您的观看!
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 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第13页/共16页
第二种境界:
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 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 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 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第14页/共16页
雨后山泉百道飞,冥冥江树子规啼。 蜀山此去无多路,要为催人不得归。
十年肠断寄征衣,雪满天山未解围。 却听邻娃谈故事,封侯夫婿黑头归。
第5页/共16页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送 春春去几时回?临晚 镜 ,伤流景,往事 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重 重帘幕密遮灯,风不 定,人初静,明日落 红应满径。“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
自怜幽独,别有怀抱。 共性: 怀人之作.
第11页/共16页
三种境界的引伸含义: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既表现出事业、学问上的渴望和期待,又表现出一种开始 探寻道路时的茫茫无绪之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了事业、学问上的崇高目标,为了获得成功,在前进道路 上,历经艰难困苦,仍不懈探索,执着追求。
• 行文流畅自然,见解独 特,精辟阐释了“境界 说”。
高中语文 人间词话课件 新人教版

精选课件
• 译文参考 • (2)有的作品是艺术家通过创造想象而缔造文学境界,有的
作品是摹写、概括与提炼生活而形成境界,这就是理想和写 实两派的区别。然而二者很难区别开来。因为大诗人所创造 想象出的境界,一定会合于自然,摹写的境界,也一定与理 想的境界相近的缘故啊。
精选课件
• (4)无我的境界,人只能从静观中得到。有我的境界, 从由动到静时可以得到。所以一为优美,一为宏壮。
(1) 讨论思考: 怎么体会“泪眼”一句、“可堪”一句的有我之境? 怎么体会“采菊”一句、“寒波”一句的无我之境?
精选课件
• 明确:“泪眼”句:无限伤春。古代女子常见花落泪,对月伤 情,泪眼问花,花儿也飞去。有情之人,无情之物都报以冷漠。 反映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女子无人同情的怅然若失之态,所 以移情到景上。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有我之境) • 故国沦亡,“花溅泪”“鸟惊心”是作 • 者“感”和“恨”情感迁移的结果。 •
精选课件
• (3)练习:
• 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是:
• A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流
•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孤
B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 D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
王国维,中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重要 的史学家、美学和文艺理论家。传世之作达60余种, 批校的古籍达200多种。
精选课件
•
他幼年接受的是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15岁还考中秀
才。青年时代在当时进步思潮影响下,努力学习西方哲学社
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把西方美学和文艺思想与中国古代美学
和文艺思想融合起来,成就了他主要的美学文艺理论著作
8,《人间词话》ppt课件

王国维与清华国学研究院
1925年,王国维受聘 任清华研究院导师 ,教授古史新证、 说文等,为“四大 导师”之一。 1927年6月,国民革 命军北上时,王国 维留下“经此世变 ,义无再辱”的遗 书,投颐和园昆明 湖自尽。在其50岁 人生学术鼎盛之际 为国学史留下了一 桩最具悲剧色彩的 “谜案”。
陈丹青《国学研究院》2001
《人间词话》
王国维的这部著作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 作之一,被称为中国古典诗学的辉煌终结和现代 文艺美学的萌芽。 全书融会中西,承前启后,既有对传统词学 的继承和突破,也有对西方理论的接受和融通。 它运用的是中国传统词说的批评形式,却体现了 现代的审美意趣和批评精神。在当时,这是一部 极具新意、极有价值的著作。 《人间词话》诞生近百年来,受到学术界的极 大重视。人们对《人间词话》的理解和领悟越是 深入,就越认识到它的卓越成就和不朽价值。
解析
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 性格和执着态度。描述了如何为此下决心 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 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 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 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 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 是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
第三境界:
解析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 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 人看不到的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 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贯通。这时他在事 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 到事成、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这是用血 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 大厦。
三种境界的原本含义: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辛弃疾《青玉案》)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 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夕:元宵节的夜上称元夕或元夜。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宝马雕车:华美的车马。 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指月亮。 鱼龙舞:指舞鱼、龙灯。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的首饰。这里指盛 妆的妇女。 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人间词话八则PPT2

诗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 人
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 与
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
乎其外,故有高致。
境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 界
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
鸟共忧乐。
内容理解
第六则高度评价了苏轼与辛弃疾的词作成就,他认为苏词 风格旷达,辛词气派豪放。没有二人的才华横溢、宽大胸襟,却 想效仿苏辛,就如同东施效颦一样。
寒无, ,寻月 杜处迷 鹃。津 声可渡 里堪,
踏 莎 行
秦 观
此山采问结 中气菊君庐 有日东何在 真夕篱能人 意佳下尔境 ,,,?, 欲飞悠心而 辩鸟然远无 已相见地车 忘与南自马 言还山偏喧 。。。。。
饮
酒
陶 渊 明
回壶怀寒九北乾故 首觞归波山风坤人 亭负人淡郁三展重 中吟自淡峥日清分 颖 人啸急起嵘雪眺携 亭 ,,,,,,,, 留 平尘物白了太万临 别 林土态鸟不素景流 淡足本悠受秉若驻元 如悲闲悠陵元相归好 画咤暇下跨化借驾问 。。。。。。。。
课堂小结
王国维的学术生涯涉及哲学、美学、 文学、史学等领域,这种广泛的涉猎与他 对人生诸问题的孜孜探求密切相关。
作为在美学领域的探究成果,“境界说” 实则是理想人生境界与高远艺术境界的叠 合,深深打上了王国维人本追思的烙印, 反映了近代知识分子对人本问题的探索。
作业
1.读熟课文,并背诵文中所引诗词 名句。 2.就文中的“三种境界说”,写一 篇300字左右的课后感。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
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
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
三
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种
伊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赏析(课堂PPT)

5
宗悫què立志
• 《宋书 宗悫传》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 ,精心刻苦地练武,直到练成了才对他哥哥说:“ 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乘风 破浪”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后来宗悫真 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
——(辛弃疾《青玉案·元 夕》)
15
解析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 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 人看不到的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 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贯通,目标也终于 实现。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 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水到渠成、瓜 熟蒂落。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 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16
12
悬梁刺股
•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
,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 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就找一根 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 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 读书学习。 •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 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 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 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 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 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 后来苏秦游说六国,连横抗秦,做了六国的相,同时配六国相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的主要结构
引言。也就是写这篇文章的理由,作者需要向读 者交代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文章的创新点,同时 应适当提及先前相关的工作。 • 正文部分。作者详细阐述如何完成这项研究,包 括向读者介绍实验过程和数据为你的主题提供证 据。正文部分通常又包括研究方法、结果和数据 、讨论等子部。 • 结论。总结文章的观点并评论文章潜在的应用价 值。 • 致谢(非必须)。像资助部门以及提供帮助的人
• 6、《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
五代南唐
李璟
•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悉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 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
• 菡萏,荷花的别称。词的上片着重写景。 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 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 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 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李璟虽然位高 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 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 景伤情,从而产生、螽斯 zhōng • 2、佾 yì 也被称为蝈蝈
• 古代乐舞的行列:八佾(八行八列,共六 十四人)。 • 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 (xuàn )兮 • 倩,笑貌。盼,动貌。绚,文也。 • 巧笑倩兮--巧好的一笑,面颊便展露美的笑
• 4、绘事后素:孔子以比喻答复子夏。绘事 ,是绘画之事。素,是缯或绢之类的丝织 品,普通是白色,可以用来绘画,如后世 画家所用的画纸。 • 素解释为素地。素地即是白地。白色可以 接受采色。绘画必须先铺一块白缯或白绢 ,是为素地,然后始能在此素地上施采绘 画。所以绘事后素,就是绘画之事后于素 。这句话既是比喻,则知素是比喻美女的
《人间词话》 - 作者简介
•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 号观堂、静观,浙江海宁盐官人。近代中 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 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 • 1901年秋赴日本留学,1902年因病从日本 归国。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 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 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 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 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 诗话﹑词话﹑曲话等的一般特点是﹕多数 并不以系统﹑严密的理论分析取胜﹐而常 常以三言五语为一则﹐发表对创作的具体 问题以至艺术规律方面问题直接性的感受 和意见。而它们的理论价值﹐通常就是在 这些直接性的感受和意见中体现出来的。 主要代表作有: • 《诗式》唐•释皎然 ,《二十四诗品》唐•
•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 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 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 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 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 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 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 的地位。《人间词话》﹐在理论上达到了 很高的水平,一些问题上颇有创见。
《人间词话》 - 主要内容
•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 述中最为人所重视的一部作品,是接受了西 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 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他又脱弃西方理 论之拘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 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 的传统批评中,所以,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 》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 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 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 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 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 ,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 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 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 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
学术论文特点:
• 一、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 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 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 的结论。 • 二、创造性: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 • 三、理论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 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 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 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
境界
• 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我们 说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如何,实际上指的是 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水平如何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 神修养总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社会中的 普遍的价值取向,人们总希望自己是一个 有较高思想觉悟和良好精神修养的人,以 便体现自己在整个生活中的位置。 • 1.疆界;土地的界限。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
• 孔子以绘事喻诗,子夏由诗而悟礼, 故曰:礼后乎。杨氏引《礼器》之文 :「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 学礼。」礼以忠信为主,学礼以忠信 为前提,不忠不信之人学不到礼。礼 后,就是礼在忠信之后。
5、篆香 zhuà n xiānɡ 唐宋时将香料 做成篆文形状,点其一端,依香上 的篆形印记,烧尽计时。
•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 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 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 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 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 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 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 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诗话
•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的一种形式。诗话 的萌芽很早﹐钟嵘的《诗品》﹐过去有人 看作是最早的一部“诗话”著作。唐人大 量的论诗诗﹐更进一步接近了后世所说的 诗话,如杜甫的《戏为六绝句》,“王杨 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 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高度评价了 初唐四杰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 响。“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表明了杜甫的学习态度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