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案第6单元元素中考考点荟萃中考回顾展望中考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一、教学目标:1.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2. 能够正确计算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质量比和反应的摩尔比。
二、教学内容: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反应物、物、反应条件。
2. 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3. 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比、摩尔比。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
2. 练习法:学生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计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举例说明。
3. 练习:学生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计算,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作业布置:1. 练习书写和计算化学方程式。
2. 复习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与鉴别一、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2. 能够运用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实验。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 鉴别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3. 鉴别实验:实际操作和观察。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2. 实验法:进行鉴别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和鉴别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方法,举例说明。
3. 实验:学生进行鉴别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作业布置:1. 复习物质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2. 完成鉴别实验报告。
第三章: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反应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实质。
2. 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含义、实质、例外情况。
2. 化学反应:反应物、物、反应条件。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计算反应物和物的质量比。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实质。
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教案一、目标:1. 熟练掌握各章节的基本知识点和概念;2. 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4.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物质的结构第二章、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第三章、常见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第四章、化学反应第五章、化学式与化合价第六章、化学实验三、教学方法:1. 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2. 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和疑惑;3. 拓展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 强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物质的结构1.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2. 分子和离子3. 元素的分类4. 化合物的分类第二章、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1. 金属的性质2. 金属的制取和应用第三章、常见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1. 非金属的性质2. 非金属的制取和应用第四章、化学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2. 酸碱中和反应3. 复分解反应4. 应用实例分析第五章、化学式与化合价1. 化学式的编写2. 化合价的计算3. 价态的表示第六章、化学实验1.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2. 常见化学实验的步骤和方法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五、评价标准:1. 考试成绩2. 实验技能3. 综合能力六、教学措施:1. 复习总结,查漏补缺;2.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3. 布置作业,加强练习;4. 鼓励学生参加化学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提纲:1. 确保学生了解各个章节的基本知识点;2. 确保学生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八、总结:通过此次总复习,希望学生能够全面复习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化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为中考的顺利通过做好准备。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复习课说课稿

圆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一、说教材这节课是一节圆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复习课,主要针对圆及其有关概念,圆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垂径定理及推论,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圆内接四边形及其性质这些中考考点进行专题复习,并重点复习了垂径定理及推论和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二、说学情通过之前新课的学习以及之后的复习,发现同学们对垂径定理及推论和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等的综合运用以及解题步骤的书写不是很理想。
三、说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圆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加深对垂径定理及推论,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圆内接四边形及其性质的理解;掌握这些知识的的综合应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复习圆的有关概念及性质这一章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引导学生回顾该章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复习,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说模式王敏勤教授的和谐高效复习课课堂模式。
(一)导入复习,明确目标(二)单元回归,知识梳理(三)摸底测试,发现问题(四)教师点拨,解决问题(五)连接中考,总结规律(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说方法1、教法通过对知识树的呈现,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以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
通过学生活动,把圆的有关概念及性质的知识有机地进行巩固、归纳,得出解决圆的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对知识系统整理归纳和提炼的能力,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采用多媒体和导学案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法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说设计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学法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一:导入复习,明确目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应该掌握哪些知识,重点是什么。
初中化学第6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第6单元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 复习本单元重点概念:化学键、分子、离子、离子键、共价键等。
2. 复习本单元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
3. 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二、复习内容:
1. 化学键的概念及种类
2. 分子和分子的性质
3. 离子和离子键的形成
4. 共价键的形成及性质
三、复习方法:
1. 常规复习:通过课堂讲解、习题训练等方式对本单元知识点进行复习;
2. 实验复习: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等方式对实验内容进行复习;
3. 综合复习:通过综合性的习题训练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对本单元知识点进行综合复习。
四、复习习题:
1. 如何区分离子键和共价键?
2. 请描述一下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3. 请解释一下离子的性质?
4. 用实验方法证明氯气分子分子式为Cl₂。
5. 请问在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是如何形成的?
五、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程的复习,学生应该能够明确化学键的概念及种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对于分子、离子的性质和形成过程也应该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复习中,学生需要注意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
整理好课堂讲义及笔记,有意识地回顾课程中的知识点,并及时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复习,从而提高课程整体理解和掌握水平。
人教版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教学教案

人教版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教学教案引言本教学教案旨在为九年级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和全面的化学总复教学计划。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巩固和复九年级化学的全部内容,为中考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全面巩固和复九年级化学的全部知识点和概念- 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概念回顾:物质的分类和性质2. 组分分析实验的方法和步骤3.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3. 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转化第三单元:原子与分子1. 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2. 元素和化合物的命名与化学式3.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第四单元:化学平衡与电化学1.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态和平衡条件2. 平衡反应的方向和影响因素3.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特征和区别第五单元:酸碱与盐1. 酸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酸碱中和反应和指示剂3. 盐的基本概念和命名规则第六单元:空气与氧气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氧气的制备和性质3. 氧气在燃烧和呼吸中的作用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概念。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
3. 练和解题:设计各种类型的题,让学生通过练提升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4. 讨论和交流:组织小组讨论和学生交流,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5.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小型化学实践项目,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评价1. 日常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的研究情况。
2. 练作业:每周布置适量的练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
4. 考试评估:定期组织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化学知识和能力。
初三重点冲刺阶段化学教案范本

初三重点冲刺阶段化学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元素、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等概念。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 学会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元素、化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3. 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和相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1. 知识点讲解首先,介绍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通过实例和图示展示元素和化合物的不同特征。
其次,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要求学生牢记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其化学式,并正确书写反应条件及平衡状态。
最后,介绍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和相关知识。
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步骤的讲解以及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等。
2. 实验操作设计一系列简单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及结果。
通过实验证明教学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学生练习安排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练习,从简单的练习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要求学生根据已给定的实验条件和反应物,书写平衡化学方程式。
4. 小结与展示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堂练习和个人作业的评价。
2.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五、教学延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实验竞赛和化学知识竞赛,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科学竞赛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型化学实验项目的研究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验和练习的难度,以及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别辅导。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初中化学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
三、教学难点
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
四、教学内容
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
五、教学准备
1. 教师备课内容。
2. 教学教具:黑板、彩色粉笔。
3. 学生学习资料。
六、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习: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平衡原则。
3. 实践:让学生进行练习,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 拓展:引导学生探讨化学方程式的一些衍生问题,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5.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题。
2. 复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平衡原则。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需要通过更多的引入实践实验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案第六单元

初中化学教案第六单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和相互反应规律,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以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酸碱盐的性质2.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3.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4.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酸碱盐的性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 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判断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讨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酸碱盐的性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 讲解酸碱盐的性质:讲解酸、碱、盐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分析反应原理。
4. 复分解反应: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和应用。
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正确书写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方程式。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思考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和相互反应规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讲二氧化碳的制取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1.药品:_大理石与稀盐酸(或石灰石与稀盐酸)__。
2.原理:_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装置:包括_发生__装置和_收集__装置两部分,制取二氧化碳,一般采用如图的两种装置,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_大__,_能__溶于水,
所以收集二氧化碳用_向上排空气__法。
4.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_熄灭__说明集满。
5.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注意:检验CO 2一般不用燃着的木条,因为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CO 2,N 2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和方法)
1.药品的选择原则:选择反应速率_适中__、价格_便宜__、来源_广泛__、污染少、实验安全、所制气体纯净的药品。
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_大理石__或_石灰石__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适合实验操作。
2.发生装置的选择
实验步骤的确定:一般制取气体的步骤: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固定装置→控制反应→收集气体→验纯、验满。
,工业制取二氧化碳)
高温煅烧石灰石,
其化学方程式为_CaCO 3
=====
高温
CaO +CO 2
↑
__。
【例1】常温下,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氨气溶于水显弱碱性,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