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与尼克松电视辩论及公共广播电视法案

合集下载

美国广播电视史(下) (2)

美国广播电视史(下) (2)

• 50年代的广电节目特色
麦卡锡主义与广播抹黑
• 麦卡锡主义:二战后,在美苏‚冷战‛
影响下,美国右翼势力掀起了反共、排 外运动,参议院麦卡锡是美国国内反共、 反民主的典型代表,它在艾森豪威尔总 统的默许下,恶意造谣、肆意破坏共产 党及异己分子,当时可不需要任何证据 和审讯,通过指控就可定为有罪成为常 态,其影响波及美国政治、外交和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麦卡锡主义持续5年 多,到1954年底才破产,余音持续到了 1965年。
• 《得克萨科明星剧场》(NBC,48.6.8)一时火爆。主持人 米尔顿· 伯利被称为‚电视先生‛、‚米尔梯大叔‛
• CBS的沙利文节目持续20多年(48.6.20-1972)。艾德. 沙利文主持的《本市名人》,沙利文在观众面前局促不 安,但他具有选择潜在明星和搭配节目内容的天才。
• 《我爱露西》出现于1951年,奠定了情景喜剧的标准。 该剧一直演播到70年男女主人公分手。该剧首次采用胶 片方式拍摄系列剧。 • 《天罗地网》是最出名的刑事侦探剧(51),该剧极为 生活化的人物、使用大量的行话,成为后来此类警察剧 的特征。 • 《你好· 杜迪》(47)是少儿最喜爱的节目,它是一个西 部英雄式的玩偶人物杜迪,由主持人、小丑和一群孩子 参演,60年代这一节目是儿童晚饭前‚必看‛的。
• 概况:

此时期NBC、CBS、ABC纷纷将重心移到电
视。早期节目形态是从广播移植过来,大多
数节目是直播的,节目主要是广告客户赞助
并提供的,节目决定权在广告客户。52年大
多数电视节目均以具备雏形。
• 综艺。电影是最早被引进的节目,但因电影界拒绝
配合,于是电视台发展戏剧娱乐节目,尤其是暴力
性的西部剧和警匪剧。除体育节目外,综艺节目几

电视时事辩论类栏目研究

电视时事辩论类栏目研究

电视时事辩论类栏目研究作者:周鹏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2期摘要:时事辩论类栏目作为电视节目制作的一种创新,把“辩论”与“电视元素”结合起来,一经出现,就迸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

本文将深入分析时事辩论类栏目的产生背景、过程及主要特点,从节目理念、受众定位、选题制作、主持风格等方面比较内地同类节目的不同特色,希望电视台能够在以后的节目制作中能够更具专业精神,从更为理性的角度筛选节目主题。

关键词:电视节目;辩论;栏目研究[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2--01辩论类栏目又称话题辩论类栏目,是新闻谈话类节目发展的一个产物,迄今为止,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来划分这一类栏目,但一般认为指那些对一个有争议的事件,特别是正反两方面争议人数较多的话题或事件进行现场双方观点辩论的节目。

其实,电视辩论由来已久,早在50年前,美国就进行了史上首次总统大选电视辩论:总统候选人尼克松和肯尼迪站在摄像机前,就各自的执政方针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在中国,真正的针对某一话题进行辩论的栏目出现的比较晚,1996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实话实说》栏目,通过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共同参与和直接对话,展开对社会生活或人生体验的某一话题的讨论,最早的带有了辩论栏目雏形,之后,直到2000年以后,辩论类栏目才如雨后春笋般的纷纷出现,发展到今天,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开讲天下》、东方卫视的《东方直播室》、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大声说》、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事后诸葛晾》、四川卫视的《宁远时间》等。

总结以上栏目,我们可以看出电视辩论类栏目具有以下特点:1﹑话题的不确定性这是电视辩论类栏目最重要的特点,也是这类栏目存在的前提。

在这类栏目里,话题往往都是疑问句式,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答案,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持支持观点和持反对观点都是可以的,也就是我们俗话说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正是这样的原因,观点双方会极力地维护己方观点,在现场的节目中才会形成激烈的争论,增加节目的可看性。

简述历史上第二次辩论的详细内容

简述历史上第二次辩论的详细内容

简述历史上第二次辩论的详细内容
历史上第二次辩论是指于1960年10月13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一场重要辩论,该辩论是美国总统竞选人约翰·肯尼迪和理查德·尼克松之间的电视辩论,也是美国政治史上第一次电视辩论。

本次辩论是选战中的关键时刻,对两名候选人的形象和支持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辩论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国内政策、外交政策、美国形象和选民问题。

肯尼迪在国内政策中重点强调了教育、医疗和就业等社会民生问题,而尼克松则聚焦于财政和税收问题。

在外交政策中,两人分别阐述了对冷战时期重大国际事件的看法,例如古巴导弹危机等。

在提升美国形象方面,肯尼迪强调了在社会进步和一体化方面的优势,而尼克松则强调了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最后一个环节是关于选民问题的,提问者提出了选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并由两位候选人回答。

整个辩论过程中,肯尼迪表现得十分自信而富有说服力,表达清晰、简洁、生动。

而尼克松则显得紧张和不自信,一度出现了汗流浃背的情况,并且他的回答显得模糊不清、含糊不清。

这一表现成为了两个候选人最终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肯尼迪最终以较大优势赢得了这场辩论。

历史上第二次辩论的影响深远,它标志着电视辩论的开始,为政治辩论注入了新的元素。

同时,它也揭示了电视媒体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和众多观众对于领导人形象的重视程度,从而对后来的政治竞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总统选举电视辩论两则

美国总统选举电视辩论两则
息、
比 赛 当天 。 尼克松 不 但拒 绝 l 妆 . 至连 胡 子 部 漫 就走 上 了 匕 甚
舞 台: 电视 台也按 照 原 计 划 , 开 了所 有 的 灯 , 舞 台照 得 恍 如 白 打 将
昼, 自然 , 台上 的 温度 也特 别 高 , 克松 只 得在 辩论 中 不 滓地 拿 舞 尼 手 帕擦 拭 额 头上 的 汗 ; 并且 , 了一段 时 间 后 , 站 尼克 松 的 刚痊 愈 的 脚 就开 始 隐 隐作 痛 , 表情 也 变得痛 苦 起来 。
人看 起 来精 神抖 擞 , 求 候选人 站 立辩 论 。 要 肯尼 迪事 先 了解 到这 一
点。 预料到灯光加强, 现场温度肯定 升高 , 便在比赛 时, 了身较薄 穿
5 2圜 2. 导 术 06 l 艺 00领 9
的西 服 而 怕热 、剐 刚 圈脚 伤 亡 院 周 的尼 宽 松却 忽视 了这 些 信 蔓
和老布什的教训 , 莫要 因小失大 。
( 自《 讲与 口才 》 摘 演 )
余。 两相 对 比 , 观众 心 中有 了判 断 , 论 结束 后 , 尼迪 的 支持 率 直 辩 肯 线上升 。 尼 克松 万 万想不 到 , 自己会 败 在几 个他 压 根儿 就 没注 意 的小
问题 上 。 场辩论 下 来 , 在 观众心 中就成 了形 象邋遢 、 台 紧张 、 ~ 他 上 表情 疲 惫的 代 言 人 , 此 印象 , 如 支持 率 又 怎能 不 的尼 克松 连 胡须 也 没有 刮干 净 , 形象 十
分邋 遢 ; 并且 , 色 苍 白, 头汗 水清 晰 可 见 , 停地 擦拭 汗水 的动 脸 额 不
作显 得 他十分 紧张 ; 至. 情也越 来越 痛 苦 , 起来 十 分疲 惫 而 甚 表 看 肯尼迪则不 同, 轻英俊 、 态潇洒, 年 仪 整场 辩 论 神情 自若 、 刃 有 游

尼克松和肯尼迪有关的礼仪答题

尼克松和肯尼迪有关的礼仪答题

1960年9月26日,在芝加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个电视直播间里,总统候选人理查德尼克松和约翰肯尼迪站在摄像机和聚光灯前,进行了美国总统竞选历史上第一次电视辩论。

尼克松当时是美国副总统,肯尼迪不过是马萨诸塞州名资历尚浅的参议员,此前许多人认为这将是场边倒的竞赛经验者到的尼克松肯定会胜出。

但电视屏幕改变了一切。

虽然大多数的电台听众认为第一场辩论双方打成平手并看好尼克松获胜,但电视观众却给出了另个答案:肯尼迪出乎意料地赢得了七千万电视观众的心。

尽管双方都为这次辩论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电视屏幕上,却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苍白憔悴的尼克松PK健康阳光的肯尼迪。

当时尼克松刚动过膝盖手术,脸色苍白,身体消瘦,还发看烧:肯尼迪则刚刚参加完加州竞选活动,肤色呈古铜色,活力四射。

上台前,两人都拒绝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顶级化妆师的服务。

后来有消息称,这位声称自然上镜的肯尼迪被他的助手团队精心修饰了一番。

而尼克松则因伤痛体重减轻了十磅,他没听从电视导演的规劝换套合身的西装,因此显得衣服宽长松垮,衣领肥大,再加上西装颜色与台上的背景近乎致,更突显出他肤色甚白。

在辩论前的两周接受沃尔特克朗凯特采访时,尼克松说"即使我可以在上电视前30秒内刮遍胡子,出镜时仍然会有胡茬。

“尼克松没有很好的修饰脸上的胡茬,只是简单抹了点从药店买来的懒汉剃须(Lazy Shave)粉试图遮盖。

然而,在录制现场影室灯的照射下,尼克松出了不少汗,懒汉剃须粉被汗水冲出隐隐约约的沟痕。

次日,《芝加哥每日新闻》(Chicago Daily News)的标题赫然:“电视化妆师毁了尼克松吗?” 当年参加现场直播的曼德尔范奴克回忆说:“我注意到副总统嘴唇附近满是汗溃,肯尼迪则非常自信,光彩照人。

”在辩论中,肯尼迪直视摄像机镜头回答每个问题,而尼克松则将视线更多投向现场的记者,这看上去似乎像是在逃避公众的眼神。

这对于被嘲讽为"要滑头的迪克(Tricky Dick)的尼克松来说无异于致命一击。

第一位电视总统肯尼迪

第一位电视总统肯尼迪

打动公众的不仅仅是肯尼迪的语言,还有他在演讲时所表现出的那种,肯尼迪政府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

虽然艾森豪威尔是第一位定期出现在电视上的总统,但是,“是在肯尼迪任期内和因为他,电视成为确定一位总统领导国家能力的一个重要的——也许是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

布劳尔:“约翰·F·肯尼迪”,第119页。

正如政治学家布鲁斯·米诺夫(Bruce Miroff)所指出的,在他的整个总统任期内,肯尼迪与他政府的其他成员做了各种广为宣传的“公开表演”,或进行了内容丰富、具有象征意义的展示,“突出的是青春、活力与新奇,(总统职位)被重新塑造成了一个智慧和巧妙意志的总部”。

布鲁斯·米诺夫:“总统职位与公众:展示的领导艺术”,见尼尔森:《总统职位与政治体制》,第305页。

约翰·F·肯尼迪视电视为自己的盟友,他是肯尼迪的电视讲话仅仅是他公共交流策略的一部分。

在就职典礼后,总统在镜头前面只做了9次经过精心准备的演讲。

他认为,观众对于正式的演讲会很快感到厌倦,因此,他依赖记者招待会作为他接触公众的主要讲坛。

肯尼迪是第一位允许对记者招待会进行不受任何限制地电视直播的总统,因为他意识到,与记者进行现场的、没有剪辑的意见交换是向国家发表讲话的最佳方式。

艾森豪威尔的记者招待会也通C·赫杰蒂(James C.Hagerty)认为,进行现场电视直播是危险的,因为总统有可能在某一敏感的问题上说错话,从而危害到国家的安全。

然而,肯尼迪却视它为盟友,在1960年与尼克松进行的现场直播辩论中,他获得了极大的好处。

在过去,总统们——特别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利用记者招待会,鼓励记者将他们的信息传达给美国人民,但现场电视直播的记者招待会赋予了记者配角演员的角色。

在肯尼迪的支持下,记者招待会具,给了总统一个相对比较随意和个性的方式公众通过记者招待会比通过任何其他的途径更多地看到和听到了肯尼迪,但他总共只举行了64次这样的记者招待会,每个月比罗斯福、杜鲁门或艾森豪威尔都少。

紧紧盯住对方的眼睛_成长故事

紧紧盯住对方的眼睛_成长故事

紧紧盯住对方的眼睛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时候,两个竞争对手肯尼迪和尼克松进行了一场轰动世界的电视辩论。

辩论开始之前,很多观察都认为形势对于肯尼迪不利。

因为他年轻,名望不高,还是个天主教徒,说话还带有很难听懂的沙哑浓重的波士顿口音。

可是,当辩论开始之后,在电视屏幕上,人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心平气和,诚实自信,谈吐文雅,说话很快但神情又十分轻松的人。

相反,坐在他一旁的尼克松,看上去却神情紧张而局促,满脸风霜,眼圈乌黑,显得很不自信。

这一次辩论会之后,舆论调查现实,尼克松缺乏足够的自信而民望大幅滑坡;而年轻的肯尼迪因为乐观自信,风度翩翩,支持率大幅攀升。

自此以后,肯尼迪顺风顺水,最终战胜了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

肯尼迪成功的秘诀,就是因为他在电视辩论会上成功地让观众相信:他的年轻、自信和乐观,他的生机勃勃的青春朝气,正是带领美国走出低谷的最好的领袖气质;而他那些弱点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事实上正是这样,在电视上,他的成熟又富有活力的外在形象,在大庭广众之下绅士风度般的心平气和,都给人以机智、思维繁捷和精干的印象;加上他英俊的脸庞,潇洒的举止,自信的表情,牢牢地吸引住了观众的目光,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他的那些小小的瑕疵甚至也变得可爱起来。

心理学家罗西诺夫曾经这样断言:你要战胜的第一个人就是你自己,你对自己越有信心,就越能表现出自信的气度。

你必须坚定地相信,你有权利呼吸,有权利占有地球的一个空间,有权利在任何地方自由自在。

一个感到自信又自在的人,就会挺直身子,就不会萎缩头头脑,就会能敢地盯住对方的眼睛,使对方坚信你是一个坦荡、智慧、能干、可靠的人。

让自己自信起来的另一个重要的元素是一个人的外在仪表。

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注意修饰,穿着得体的人几乎总能获得别人的好感;而衣衫不整、邋里邋遢的人,总是让人心生厌恶。

这说明一个好的仪表,每一天对自己负责任的细心的准备,是多么重要。

因为,一个人的仪表会给他人这样的心理暗示:这是一个生活严谨、乐观自信的人。

商务礼仪仪容礼仪教案

商务礼仪仪容礼仪教案
第2页/共105页
案例:某公司礼仪规范(男士)
1.短发,清洁、整齐,不要太新潮2.精神饱满,面带微笑 3.每天刮胡须,饭后洁牙 4.白色或单色衬衫,领口、袖口无污迹5.领带颜色、长短、领带夹位置6.西装平整、清洁(扣子、商标)
第3页/共105页
7.西装口袋不放物品8.西裤平整,有裤线 9.短指甲,保持清洁 10.皮鞋光亮,深色袜子11、全身3种颜色以内
第11页/共105页
(一)女士发型选择2. 发型要与服饰相协调在正式场合,女性身着套装,可将头发挽在颈后,低发髻,显得端庄、干练。着运动服时,可将头发扎成高高束起的马尾,显得青春、活泼和潇洒。着晚礼服时,梳个晚装发髻,可显得高雅、华丽。
第12页/共105页
第13页/共105页
3.发型要与身材相适应
1、精心护理头部皮肤
2、认识自身的发质
3、选用合适的洗发水
4、洗发切勿抓挠
5、干发、梳理莫用蛮力
6、日常护理也重要
第10页/共105页
(一)女士发型选择1. 发型要与发质相协调发质细软的人不宜留过长的直发,可选择中长发或俏丽的短发,还可以把头发烫卷,产生蓬松感。发质较硬的人不宜选择太短的发型,宜采用不到肩的短发或肩以下的长发型。
第4页/共105页
某公司礼仪规范女士
1.发型文雅、庄重,梳理整齐,长发要用发夹夹好,不扎马尾巴; 2.化淡妆,面带微笑; 3.着正规套装,大方、得体; 4.指甲不宜过长,并保持清洁。涂指甲油时须自然色
第5页/共105页
5.裙子长度适宜; 6.肤色丝袜,无破洞(备用袜); 7.鞋子光亮、清洁;8、全身3种颜色以内。
三庭五眼
眉毛的标准位置
唇的标准比例
第52页/共105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1年1月20日正式宣誓肯尼迪就任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
• 肯尼迪、尼克松开辟了电视辩论的时代 • 电视作为总统竞选政治活动中的决定性媒介立刻脱颖而出。
二、政客利用电视,推动电视的普及和推广
• 肯尼迪总统是第一位充分认识到电视的传播潜力, 并充分发挥电视功能的政治家,正如罗斯福总统 是第一位深谙广播魔力的领导人一样。 • 大约从20世纪50 年代中期开始电视新闻在美国开 始受人青睐,尤其在政治领域,比如总统竞选, 电视新闻的作用日趋显著。 • 1963年,在美国依靠电视了解新闻的人第一次超 过依靠报纸了解新闻的人,这是一个历史性转变, 标志电视新闻时代的到来。
英国 《 公共广播电视法案》
• • • • •
四部广播电视法案: 《1980年广播电视法案》、 《1981年广播电视法案》、 《1990年广播电视法案》、 《1996年广播电视法案》
关于《1996年广播电视法案》
• 背景:
• 英国《1996年广播电视法案》对《1990年广播电
视法案》的某些条款做了修订,其中最主要的内
• 介绍
• •
• • • •
肯尼迪、尼克松总统电视辩论
《 公共广播电视法案》
第十一小组组员:安嫩 何显丽 汪全艳 林晓伟
• 一、首次电视辩论的背景 • 二、政客利用电视,推动了电视的普及和 推广 • 三、美国大选中电视媒体的宣传功能
一、首次电视辩论的背景
• 1960年9月26日,在芝加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个电 视直播间里,总统候选人尼克松和肯尼迪站在摄像机和聚 光灯前,进行了美国总统竞选历史上第一次电视辩论。
பைடு நூலகம்
三、 美国大选中电视媒体的宣传功能

在美国,人们倾向于通过看电视得到各式各样的信息。 因此,电视这一媒介就成了总统竞选的主要武器,并成为 候选人成功的关键。在竞选期间,候选人时刻铭记电视宣
传的重要性,每一位候选人尽力掌握电视这一媒介去宣传
自己的优点和对手的缺点。 • 从某种程度上说,电视宣传影响了候选人的成功,并成为 获得选民支持度的重要力量。宣传的掌握,可能帮助候选 人得到各界的支持,并实现他们的总统梦。 •
容是放宽《1990年广播电视法案》中有关媒体所 有权的限制,以及建立英国数字地面广播的管理 机构。
1996年广播电视法案主要涉及内容:
• 第一部分涉及电视,第二部分涉及广播。
• 第三部分授权独立电视委员会确保某些体育赛事能够免费
报道和播出。
• 第四部分关于英国广播公司的传输网络资产、权利和债务
转移的有关规定。 • 第五部分涉及版税及相关事宜。 • 第六部分是综合部分,包括传输系统的新标准,有关有无 资格拥有执照的新规定,以及有关媒体所有权的新限制性 规定。
1996年广播电视法案目的
• 1996年广播法案的目的在于“解除对英国
的广播公司的束缚,使他们在21世纪处于
领先地位”,也就是说政府放松对媒体所
有权政策的管制意图。
• 谢谢观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