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30
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30课《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孙军红班级:审核:七年级语文组姓名:教师寄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学习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3、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学习重点】重点是分析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难点是多角度概括寓意,学习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
《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等编著。
2、体裁介绍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赫拉﹝﹞宙斯﹝﹞庇护﹝﹞饶头﹝﹞较量﹝﹞粘住﹝﹞塞翁﹝﹞何遽﹝﹞堕﹝﹞将骏马﹝﹞折其髀﹝﹞跛足﹝﹞2. 解释加横线的的词⑴天雨墙坏()不筑,⑵暮而果大亡其财()⑶其家甚智其子()⑷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⑸马无故亡而人胡()⑹此何遽不为福乎()⑺居数月()⑻家富良马()⑼其子好骑()⑽堕而折其髀()⑾死者十九()⑿此独以跛之故()二、理解探究:1.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寓言的意思吗?请试一试。
30诗词五首导学案

30.诗词五首导学案导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反复吟诵,能背诵默写五首诗歌。
2、能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4、品味诗歌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吟诵古代诗词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突破1、通过大声齐读、个别配乐读、边分析边读、诗词接诵、填空等方式,正确背诵默写诗歌。
2、通过问题探究、诗词填空等形式,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学准备制作PPT,设计学案第一课时【知识链接】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字,晚年号香山居士。
著有《白氏长庆集》。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晓畅,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时写的。
县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
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
一、导入古代诗词有许多相同题材,在本册六单元我们学了一篇反映人民疾苦生活的叙事长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生说),作者发出了忧国忧民的概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生说)。
表达了诗人杜甫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
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首叙事诗《观刈麦》,看看白居易又是如何描写人民辛劳和痛苦的?二、出示目标1、能准确、流畅、清晰地朗读并背诵《观刈麦》。
2、能说出一些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把握诗词大意。
3、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定向自学《观刈麦》在理解下列加横线词语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背灼炎天光右手秉遗穗曾不事农桑岁晏有余粮四、合作探究《观刈麦》1、将这首叙事诗分成四个部分,分别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30寓言四则导学案

平凉十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第30课《寓言四则》第1 课时主备人:白静参与教师:侯占平李葆华包丽娟叶红红李德银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题:二、预习检测:梳理语言的先关知识三、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自主学习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明确: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虚荣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明确: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
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二)合作学习:1.精度这则寓言,品味关键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
(1)圈点勾画出寓言的关键词语,一“笑”、两“想”、三“问”。
(可以用省略号)一“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2、表情朗读,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修饰语: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学生填充,教师示例: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等。
3、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研读《蚊子和狮子》(一)自主学习:①这则寓言的故事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情节?②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蚊子战胜狮子的原因?③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原因?二次备课记录二次备课记(二)合作探究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五、当堂检测续写寓言平凉十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第30课《寓言四则》第2 课时主备人:白静参与教师:侯占平李葆华包丽娟叶红红李德银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理解“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了解《韩非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初二语文导学案-30诗四首

第 30 课诗四首(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诗歌《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反复诵读,结合注释透彻地了解字句的深层含义,对诗句进行赏析;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3.能背诵并默写诗歌。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荒秽.()荷.锄()草木长.()逢侯骑.()二.知人论诗,走近作者:Array 1. 说说陶渊明:2.说说王维:三.朗读比赛,我最棒!【新知探究】★探求一:结合注释,译读诗歌,理解《归园田居》内容。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探求二:结合注释,译读诗歌,理解《使至塞上》内容。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综合提升】1. 品。
的词、句及理由。
2. 背。
【当堂检测】1、《归园田居》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 。
2、《归园田居》中描写诗人归田园劳动情景的诗句是: 。
3、《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作品,他与 合称“王孟”,是唐代 诗派的代表。
4、《使至塞上》中作者用比喻来暗写自己的遭遇并抒发情感的句子是:5、《使至塞上》中作者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图的诗句是:【学习反思】我们收获了:不足的方面【知识链接】1.《归园田居(其三)》背景:晋义熙二年(406),亦即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的次年写下的诗歌。
陶渊明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
2.《使至塞上》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朝的附属小国小勃律(即今克什米尔北部)。
737年春,节度副使崔希逸将军战胜吐蕃军。
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
3.赏析名句的方法:①从诗词的内容入手,赏析其蕴含的生活哲理。
(内容+哲理)②从诗词的感情入手,赏析作者所体现的健康向上的感情。
(内容+感情)③从诗词的词语入手,赏析作者遣词表现主题的魅力。
30寓言四则导学案

第六单元第30课《寓言四则》学科:语文教师:审核:语文组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5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重难点】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5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课时】 3 课时【知识链接】1、体裁介绍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2、相关介绍(1)伊索生平介绍伊索(Aesop620~560B·C),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
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
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
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
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
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
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
伊索曾经靠机智救过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
据说伊索因得罪特耳菲人而被陷害致死。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
重点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30 诗四首

30诗四首【导学目标】1.反复诵读并默写这四首诗。
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感受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赏读《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诗歌。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
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受益无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陶渊明、王维、李白和陈与义四位大诗人的心灵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理荒秽.(huì)荷.锄归(hè)使至塞.上(sài)逢候骑..(hòu jì) 燕.然(yān)2.理解诗歌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衣沾不足惜(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但使愿无违(古义:只,只要;今义:表转折,但是)(2)一词多义长:①道狭草木长(zhǎng动词,生长)②长河落日圆(cháng形容词,与“短”相对,“长河”指的是黄河)3.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朝代)著名诗人。
二年级数学导学案30. 解决问题(例5)2013年秋 doc

激励语: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口答:学生和老师一共(
)人,客车有(
)个座位,坐得下。
3、你有其他不同的做法吗?请对子之间互相交流。 课堂达标 ★
列式:
口答:6 件用 ★ ★
个扣子。
★ ★★ 1、
2、
自主反思:本节课,我参与了 还不错。 ( )
次,我的表现:很棒,积极参与。 胆子小,不敢说。( )
本周课堂规范:认真聆听 大胆展示
芙蓉学校二年级数学导学案
班 级: 二(1) 科任老师: 梁拱铭 预习情况: (优秀 一般 学案编号: 差) 【数 30】
主人姓名:
家长签名:
课题:解决问题(例 5)
学习目标:A、学会用两步以上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B、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可以产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A、学会用两步以上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B、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可以产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复习检测 看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九二十七 七九六十三
(
)
激励语: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备 注
导学过程
五九四十五
自学课本 84 例 5。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小组组学、互相交流: )名教师, ( )名学生,一共有( )人参是:
2、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算 列式(1) : ( )X( )+( )=( 列式(2) : ) ( )X( )+( )=( )
人教七年级第30课导学案

30课寓言四则导学案课时:第1课时课型:预习+展示【课堂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2、分析故事情节。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知识链接】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现存是《伊索寓言》,是古希腊、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同归在伊索名下。
课堂学习流程(一)独学(8分钟)1、给加点的字注音:宙.斯()庇.护()较.量()凯.歌()理解下列词语庇护:饶头较量:爱慕虚荣凯歌:3、自由朗读两则寓言,思考: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概括,读寓言就要从“身体”读“灵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
那么这两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色?(二)对学和群学(11分钟)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对话,其中也穿插了赫耳墨斯的神态、心理和语言描写(抓关键词语,一“笑”两“想”三“问”),请找出来,说说这些描写表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3、如何理解《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故事的结尾?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学生自主阅读《蚊子和狮子》思考:①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②蚊子为什么败给了蜘蛛?4、《蚊子和狮子》寓意是什么?(三)小展生成(8分钟)1、在组内展示独学的内容;2、讨论并确定对学与群学的大展示内容(四)大展提升(8分钟)1、分组展示对学和群学的内容。
2、展开想象,续编情节(1)当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只作“白送”他的心情和神态会怎么样?会说些什么掩饰这难堪呢?(2)想象一个蚊子不被吃掉的情节,给寓言安排一个不同的结局。
(五)当堂检测(5分钟)拓展阅读有一次,浓烟忽然俯视一下烟囱,就嘲笑起烟囱来了:“多渺小、多可怜啊!你那样一动也不动,不嫌乏味么?我看你就像一根呆板的木头…你是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子底下的?你注意了我高超的舞蹈么?你看了不觉得惭愧么?”烟囱回答道:“你比我高,比我粗大,还会舞蹈,这都不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我国的生态系统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课后
反思
4.想在大百科全书中找到关于马的介绍,须沿这样的路径去找:_________界_________门_________亚门_________纲_________目_________科_________属_________种。
5.桃在分类上隶属于_________属_________科_________目_________纲_________亚门_________门
《从种到界》导学案
导学案序号:30课型:新授课总课时:1分课时:1主备人:李维林
学习
目标
1.说出生物分类的几个等级。
2.描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学习重点
描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学习难点
描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学习流程
导入
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的分类单位。
2.观察右侧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请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虎和豹的共同点比虎和猫的共同点多
B.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狗的近
C.猫与虎长得最相像
D.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3.生物分类就是依据某一标准将生物分门别类,即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生物或生物结构归为一类,这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下图是将7种生物或结构分为A、B、C三类的示意,据图回答:
达标检测
配套练习第47——49页第1——12题。
作业
预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预习问题:
1.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指_____,还包括 和___________。
2.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_______和_________,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是 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___________。我国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的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
2.根据资料来分析:
(1)马有野马、家马之分,家马还分多个品种,它们都属于同一物种吗?
(2)怎样理解骡子的双亲——马和驴不属于同一物种?
(3)一个物种便是一种生物,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3.同一物种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_________,共同特征比较_________。所以,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_________,共同特征越_________。反之亦然。生物学家就是根据生物之间的_________来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把驴归入马科,是因为它们有以下相似之处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检测
1.科学家将生物分成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几个界。每个界又分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他们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_______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3.马这个物种,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青蛙与鲫鱼、蛇、家鸽、家兔相比,在发育上的不同点表现在。
⑷.某位同学在野外采集到两种相似的虫子,请你帮他区分一下:
两种动物身体都是由许多__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___是蚯蚓。
这种身体结构在蚯蚓的运动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Βιβλιοθήκη :这节课的困惑是:6.对生物进行分类什么意义?
7.植物园内植物上挂的标牌上的拉丁文写的是该植物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拓展创新
1.下列关于分类单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B.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C.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D.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科、目、种、属
⑴、图中将细菌、酵母菌、衣藻、草履虫归为A类,其依据是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请你写出图中B类和C类的分类依据:将衣藻和叶肉细胞归为B类的依据是_______。将除病毒以外的其它6项归为C类的依据是______。
⑵.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与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相比,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
4.桃在分类上隶属于______ _____ ____ ____ ____ ____。其中所包括的生物共同特征越______,亲缘关系越______,所包括的生物种类就越______。
合作探究
阅读P85——P89教材内容,思考并理解下列问题,回答不了的标出来,可小组间讨论、交流。
1.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什么?_________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什么?_______若有亚科这一单位,其位置应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