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软件方案设计说明书
安捷伦科技OpenLAB LC溶出度软件说明书

安捷伦科技实用解决方案通讯本期内容:OpenLAB LC 溶出度软件溶出度交流溶出杯直接加热 (DVH)自动化合规性引擎 (ACE)用于溶出度 UV 检测的光纤MQ 文档验证溶出度资质与 280-DS 更新DDG 在线会议12345678第 2 页继续OpenLAB LC 溶出度软件安捷伦 LC 溶出度软件是 OpenLAB 色谱数据系统中 ChemStation LC 版的扩充模块。
作为安捷伦 OpenLAB 分析软件套装的主要组成部分,LC 溶出度软件为可控环境下的分析工作提供了所有手段。
它提供了一个通用解决方案,采用企业内容管理 (ECM) 或数据存储软件,实现安全、集中的数据存储和管理。
这些灵活的解决方案正广泛运行于大型公司及较小规模的实验室。
现有的色谱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整合到自动生成的分析序列中。
通用的参数集是运行自动分析和将溶出样品的序列数据转换为溶出度结果的基础。
这些溶出实验的设置与定量药物数据和溶出实验的测试条件有关。
此外,还要评估质量检查(如在设定时间点的上、下限)和认可标准的 Q 值。
这一通用方案使我们能够将相同的设置应用到不同的仪器上,以生成精确可靠的溶出度测试结果。
12OpenLAB:续其设置可依据药典方法进行,且适用于手动和全自动采集的溶出样品。
这些设置与经过验证的 LC 方法相结合,可方便地适用于使用不同仪器的不同实验室。
为满足分析要求,所有安捷伦 LC 色谱系列设备均可控制。
OpenLAB LC ChemStation软件提供了一种控制集成的 LC 系统中各种不同模块的手段。
而且,带 ISET 的新型 1290 Infinity LC 系统具有对不同设备(包括安捷伦 LC 模块和其它供应商仪器)的模拟功能,极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无需额外的验证步骤,即可将现有 LC 方法整合到我们的溶出度实验设置中。
新的系统可以实现更快速、更简便的溶出度分析。
使用内置的方法向导可轻松设置控制溶出样品分析的参数。
rtk测量设计方案

RTK测量设计方案1. 概述RTK(Real-Time Kinematic)即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调查、土地测量等领域。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RTK测量设计方案的详细指南,包括硬件设备选购、测量流程设置和数据处理方法等。
2. 硬件设备选购RTK测量涉及到的硬件设备包括基准站和测量仪器。
在选择硬件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基准站:选择具备较高精度和稳定性的基准站,以确保RTK测量系统的可靠性。
2.测量仪器:选择支持RTK测量的GNSS测量仪器,确保测量仪器能够与基准站进行实时差分定位。
3. 测量流程设置RTK测量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基准站设置在RTK测量前,首先需要设置基准站。
具体设置步骤如下:1.选择一个合适的测量点作为基准点,确保基准点具备良好的天线观测条件和接收卫星的能力。
2.将基准站的接收器与天线进行连接,并将天线安装在基准点上。
3.启动基准站接收器,进行观测和数据记录。
3.2 测量仪器设置接下来,需要设置测量仪器并与基准站进行通信。
具体设置步骤如下:1.将测量仪器与基准站进行蓝牙或无线电通信连接。
2.在测量仪器上选择RTK模式,并设置测量参数,如RTK工作模式、观测间隔等。
3.3 测量操作在进行实际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测量仪器与基准站的通信正常。
2.在测量前,进行基线测试,以确定测量的基准位置和精度。
3.将测量仪器从基准站接收的差分数据传输到移动站,实现实时差分定位。
4.进行移动站的观测和测量操作。
4. 数据处理方法完成RTK测量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得最终的测量结果。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实时差分定位解算:将移动站接收到的差分数据与基准站观测数据进行差分运算,实现实时差分定位。
2.数据后处理:将测量数据导入后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修正、滤波和平差等处理,以获得更精确的测量结果。
仪器设计方案

5.完成项目验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满足用户需求。
六、售后服务
1.设立专门的售后服务团队,提供及时、专业的售后服务;
2.设备保修期内,免费提供维修、更换零部件等服务;
3.定期进行设备巡检,了解设备运行情况,提供预防性维护建议;
4.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升级服务,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用户需求调研:深入了解用户的使用场景、操作习惯和性能要求。
-技术可行性分析:评估所需技术的可行性,包括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市场趋势分析:研究市场动态,预测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2.设备选型
-性能参数:根据术规格:选择合适的技术规格,确保设备性能与可靠性。
-供应商评估:综合评估供应商的技术实力、服务质量和市场信誉。
-环保设计: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减少设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设计细节
1.结构设计
-结构材料选择:根据强度和耐腐蚀性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紧固件设计:确保紧固件的可靠性和易操作性。
-防护措施:设计必要的防护装置,以保护内部组件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2.电路设计
-元器件选型:选择高可靠性的元器件,以减少故障率。
-完成项目验收,确保设备满足所有技术规格和用户需求。
八、售后服务
-设立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问题解决。
-实施定期回访,收集用户反馈,持续优化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
-提供备品备件支持,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本仪器设计方案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全面、合规、高效的技术路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严格遵循设计方案,确保项目的高质量完成,满足用户的期待。
3.系统设计
EM9118B系列产品虚拟仪器软件使用指南

EM9118B系列产品虚拟仪器软件使用指南●前言NI LabVIEW是一款专为帮助用户快速开发强大的测试软件而进行优化且适用于自动化测试的领先系统设计软件。
本虚拟仪器软件是将LabVIEW开发平台编写的程序在开发电脑上编译生成后发布到Windows操作系统上的独立可执行程序(exe)。
用户只需将可执行程序移植到目标电脑上运行即可。
移植方法是:将生成的exe拷贝到目标电脑上,然后在目标电脑上单独安装LabVIEW运行引擎(Run-Time Engine)和需要的驱动以及工具包等,这种方法移植程序比较简单,是最常用的方法。
关于LabVIEW运行引擎任何电脑,只要你想在上面运行LabVIEW生成的独立可执行程序(exe),你都需要在目标电脑上安装LabVIEW运行引擎。
LabVIEW运行引擎包含了:1.运行LabVIEW生成的可执行程序所需要的库和文件2.使用浏览器远程访问前面板所需的浏览器插件3.应用程序中生成LabVIEW报表所需要的一些组件4.一些3D图表的支持等运行引擎本身就是支持多语言的,不需要安装特定语言版本的运行引擎。
另外需要确保目标电脑上安装的运行引擎版本与开发应用程序时使用的LabVIEW版本一致。
如果你想在一台电脑上运行多个版本的LabVIEW生成的可执行程序,那你的电脑必须安装与这些LabVIEW版本一一对应的多个版本的运行引擎。
●虚拟仪器软件运行引擎介绍1.首选通过购买产品的光盘中,安装虚拟仪器软件引擎文件。
文件名:LVRTE2011f3std.exe语言:中文(简体)软件类型:LabVIEW2011运行引擎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2008R264-bit;Windows Vista32-bit;Windows Vista64-bit;Windows732-bit;Windows764-bit;Windows XP32-bit; Windows Server2003R232-bit光盘路径:G:\中泰研创虚拟仪器软件赠送版\运行引擎\2.网盘下载链接/s/1c2IktHI虚拟仪器软件引擎的安装1.双击安装文件出现如下图所示:2.点击“确定”按钮,出现如下图所示:3.点击“UnZip”按钮。
仪器软件开发计划

未开始
编码与测试
根据设计文档编写代码,并进行单元测试
2024-06-06
2024-07-10
开发团队
未开始
系统集成与测试
将各个模块集成,并进行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2024-07-11
2024-08-10
测试团队
未开始
上线与发布
将软件部署到实际使用环境中,并进行发布
2024-08-11
2024-08-25
运维团队
未开始
用户培训与支持
为用户提供培训,解答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2024-08-26
2024-09-10
客户服务
未开始
运营与维护
监控软件运行情况,定期维护和更新软件
2024-09-11
长期
运维团队
未开
起始日期
截止日期
负责人
状态
需求分析
与用户沟通,收集和确认软件需求
2024-04-15
2024-04-30
产品经理
进行中
概要设计
制定软件的总体设计方案
2024-05-01
2024-05-15
技术总监
未开始
详细设计
编写软件的详细设计文档
2024-05-16
2024-06-05
南方灵锐S86GNSSRTK说明书

附录C 联系方式.................................................................................. 60
第五章 S86GPS内业数据传输............................................................. 38
5.1 数据传输(安装部分)............................................................. 38 5.2 S86 助手的使用 ......................................................................... 39 5.3 S86 的注册和升级 ..................................................................... 41
数量
1台 1套 1个 1个 1套 1条 1片 1个 1条 1台 1套 1个 1个 1套 1条 1片 1个
配置类型 标准配置
4
灵锐 S86 使用手册
WA 手簿
1个
WA 电池
2块
WA 充电器及适配器
1套
WA 采集电缆
1条
SD 卡及读卡器
1套
BLUEOOTH
1个
表1:1+1 灵锐 S86 标准配置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配 15/25W 大电台或 2/5W 小电 台及其附属电缆、发射天线。
测量仪器说明书

测量仪器说明书目录一、GeoPluse浅地层剖面仪操作规程 (1)1、仪器简介 (1)1)功能简介 (1)2)系统配置 (1)2、GeoPluse浅地层剖面仪系统配置连接 (1)1)换能器安装 (1)2)5430A收发机与5210A接收机连接 (2)3)接通电源 (4)3、5210A与5430A收发机功能键简介 (4)1)5430A收发机功能键简介 (5)2)5210A接收机功能键简介 (5)4、数据采集后处理 (7)二、Knudsen 320Ms双频测深仪操作规程 (14)1、仪器简介 (14)1)工作原理 (14)2)功能简介 (14)2、系统配置连接 (15)1)换能器连接 (15)2)Knudsen 320Ms主机与电脑的连接 (15)3)接通电源 (16)3、Knudsen 320Ms菜单结构 (16)4、数据采集后处理 (21)三、TideMaster型潮位仪操作规程 (29)1、仪器硬件设置 (29)1)主要设备仪器 (29)2)操作及安装使用 (31)2、临时验潮站站址选择原则 (31)3、仪器的软件设置 (31)四、GPS操作规程 (41)1、工作原理 (41)2、基准站操作 (41)1)仪器架设 (41)2)用手簿启动基准站 (44)3、Trimble SPS461 GPS罗经设置及使用说明461)网络连接方法设置461 (46)2)SPS461 信标机定位定向仪液晶屏设置说明 (51)五、海底管线铺设导航、定位技术 (64)1、GPS定位原理 (64)2、海洋定位技术 (65)1)差分GPS技术 (65)2)信标差分技术 (65)3、GPS 控制网及基准站的设立解算 (66)1)基准站的选定和设立 (66)2)GPS控制网的布设、施测和解算 (67)3)测区的坐标七参数的解算 (68)4)利用转化参数转换坐标 (69)4、海底管道施工导航定位技术 (69)1)海底管线临时定位桩施工 (69)2)铺管船法海底管线铺设导航定位 (71)六、海底管线预、后调查方案 (75)1、概述 (75)1)项目概述 (75)2)海底管线状态简介 (75)2、使用检测仪器进行海底管线铺设后调查内容761)海底管线外观检查 (76)2)经处理后的完工调查 (77)3、后调查作业设备及选用原则 (77)1)测深设备 (77)2)旁侧声纳 (78)3)浅地层剖面仪 (78)4、调查作业施工 (79)1)作业准备 (79)2)计划线布设 (79)3)作业方法和步骤 (81)4)作业注意事项 (82)5、数据采集、记录以及报告 (83)1)数据采集 (83)2)数据处理 (84)6、组织机构与职责 (86)一、GeoPluse浅地层剖面仪操作规程1、仪器简介1)功能简介使用GeoPluse浅地层剖面,得到几十米深的纵断面工程地质图,探明海底泥层的构成、岩性、断层位置以及有无埋设其他管道等,然后将所取得的几条走向资料进行对比,以确定最优的路由。
仪器仪表行业智能化仪器仪表开发方案

仪器仪表行业智能化仪器仪表开发方案第一章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1.3 技术路线 (3)第二章智能化仪器仪表发展现状与趋势 (3)2.1 国内外发展现状 (3)2.1.1 国际发展现状 (3)2.1.2 国内发展现状 (3)2.2 行业发展趋势 (4)2.2.1 技术创新不断突破 (4)2.2.2 产品多样化与个性化 (4)2.2.3 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 (4)2.2.4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4)2.2.5 跨界融合与创新 (4)第三章需求分析 (5)3.1 市场需求 (5)3.2 用户需求 (5)3.3 技术需求 (5)第四章系统架构设计 (6)4.1 总体架构 (6)4.2 硬件架构 (6)4.3 软件架构 (7)第五章关键技术研究 (7)5.1 传感器技术 (7)5.2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7)5.3 通信技术 (8)第六章硬件开发 (8)6.1 传感器选型与设计 (8)6.1.1 传感器选型原则 (8)6.1.2 传感器设计 (9)6.2 控制器设计 (9)6.2.1 控制器选型 (9)6.2.2 控制器设计 (9)6.3 电源管理 (10)6.3.1 电源需求分析 (10)6.3.2 电源设计 (10)第七章软件开发 (10)7.1 操作系统选择 (10)7.2 应用程序开发 (11)7.3 界面设计 (11)第八章集成与测试 (12)8.1 硬件集成 (12)8.2 软件集成 (12)8.3 测试与验证 (12)第九章市场推广与运营 (13)9.1 市场策略 (13)9.1.1 市场定位 (13)9.1.2 产品差异化 (13)9.1.3 品牌建设 (13)9.1.4 价格策略 (14)9.2 销售渠道 (14)9.2.1 直接销售 (14)9.2.2 代理商合作 (14)9.2.3 渠道拓展 (14)9.2.4 跨界合作 (14)9.3 售后服务 (14)9.3.1 售后服务体系建设 (14)9.3.2 24小时客服 (14)9.3.3 定期回访 (14)9.3.4 售后服务培训 (14)9.3.5 售后服务承诺 (15)第十章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 (15)10.1 项目进度管理 (15)10.2 质量管理 (15)10.3 风险评估与控制 (15)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已渗透至各个行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设计说明书日写:编期:日期:审核:日期:准:批文档变更记录一、引言........................................................................................................... - 1 -1.1 编写目的............................................................................................. - 1 -1.2 范围..................................................................................................... - 1 -1.3 定义..................................................................................................... - 1 -1.4 版本说明............................................................................................. - 1 -1.5 参考资料............................................................................................. - 1 -二、项目概述................................................................................................... - 2 -2.1 产品描述............................................................................................. - 2 -2.2 产品功能............................................................................................. - 2 -2.3 用户特点............................................................................................. - 2 -三、嵌入式软件整体方案设计....................................................................... - 3 -3.1 子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 3 -3.2 中控板GUI方案设计....................................................................... - 3 -3.3 数据通信方案设计............................................................................. - 4 -四、子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 5 -4.1 液路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 5 -4.2 样品采集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 7 -4.3 二氧化碳恒温培养箱环境控制环境设计......................................... - 8 -五、中控板GUI方案设计............................................................................. - 9 -六、数据通信方案设计................................................................................. - 10 -6.1 数据链路层通信方式....................................................................... - 10 -6.2 PC与主控板通信流程设计.............................................................. - 10 -一、引言1.1 编写目的本说明书是项目嵌入式软件系统的主要知道设计报告,供项目经理、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阅读。
1.2 范围本软件为项目仪器设备控制软件。
1.3 定义1.4 版本说明Vx.x| |_____次版本号,表示软件模块更改|______主版本号,表示软件架构性的更改1.5 参考资料1.《HA通信协议总括.doc》- 1 -二、项目概述2.1 产品描述项目是由核心部件hollow fiber构成细菌和细胞的培养系统,这套系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公司研发这个项目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三个方面:1、免疫细胞治疗;2、药物PK/PD应用;3、干细胞培养。
仪器总体包括5个部分:以hollow fiber 为核心的主、次循环单元;环境控制单元;样品采集存储单元;计算机控制单元。
2.2 产品功能项目设备为细菌、细胞体外培养提供恒定的二氧化碳以及温度环境,能够定时进行样本采集,并且提供一个意志细菌、细胞生长的恒定的环境。
2.3 用户特点用户一般为医院医生、护士、公司内部人员;用户一般具有较好的生化知识。
- 2 -三、嵌入式软件整体方案设计项目设备嵌入式软件系统从板卡结构上来分,可以分为中控板软件、液路板软件、样品采集板软件、二氧化碳恒温环境控制板软件。
从功能上分,大体可以分为:子系统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中控板GUI方案设计、数据通信方案设计。
由于子系统的功能比较复杂,对于单一的前后台实现起来比较困难,故采用如图3-1所示基本框架结构。
图3-1 嵌入式软件设计框架结构中控机硬件结构上选择STM32F429,其自带TFT屏硬件驱动器,并且带有硬件加速功。
在实时操作系统上选择UCOSIII,其功能相对于做了封装的FreeRTOS 要多很多,比如包含标志组,相同优先级时间片轮转调等。
CMSIS固件库采用Ver1.5,而非HAL库,因为此中控机对于底层的处理要求,特别是对串口的底层操作灵活性要求高,不能使用HAL的傻瓜式库函数,会影响程序效率以及结构性能。
液路系统、样品采集、以及二氧化碳恒温箱系统均采用STM32F407,将时钟调高到160MHz,足以处理任何传感器数据以及意外情况,并且搭载STM32Cube 上自带的FreeRTOS,采用HAL库,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对于外设开发简单,可以通过STM32Cube直接生成目标驱动。
3.1 子系统控制方案设计子系统控制系统可以分为:液路建立运行控制、样品采集控制、二氧化碳恒温环境控制。
这些控制系统互相各不干扰,在软件设计上也没有均一性,故均需要进行单独设计。
3.2 中控板GUI方案设计中控GUI设计作为仪器的一个显示窗口,为客户提供仪器运行状态的最直观显示,故其要去:简单、大气、美观。
原则上,不在中控GUI上做控制命令接口,只提供显示。
- 3 -3.3 数据通信方案设计数据通信机制为子系统之间提供一套完善的通信方式,是上位机与中控、与液路系统、与样品采集系统、二氧化碳恒温系统的数据传输的重要手段。
其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并且与控制系统相辅相成,控制系统可以将自身的一些异常通过通信机制反馈到中控以及上位机,同时能够接收并解析中控或者上位机的命令。
- 4 -四、子系统控制方案设计4.1 液路系统控制方案设计液路系统控制分为两种状态,液路平衡建立时态以及液路平衡运行时态。
液路平衡建立时态是指建立细菌、细胞培养的平衡性液路环境。
液路平衡运行时态是指液路平衡时需要处理的一些运行控制状态。
开始输入培养基体积图4-1-1 液路建立流程图如图4-1-1液路建立流程图所示,液路系统先接收培养基的体积,然后接收到开始液路建立命令之后,仪器开始运转,注液泵开始从新鲜培养基中抽取液体到主循环中。
同时,主次循环的蠕动泵开始运转,利用这两个蠕动泵的转速之差,- 5 -来平衡主次循环中的液体流向。
液路运行环境建立完成获取上位机指令进培养进药排废暂停停止主次称重比较命令基液指液指液指命令指令令令令指令转动(快)蠕动泵1主重量-次重量>是5转动(慢)蠕动泵药废仪进液仪泵泵停运暂转动(慢次重量蠕动主重转动(慢蠕动次重主重量蠕动转动(慢主重量次重蠕动转动(快)4-1-2 液路运行流程图图液路运行流程图所示,液路系统建立完成后开始运行,然后接收如图4-1-2,主蠕5g上位机的指令,同时进行主次循环称重比较。
如果主重量比次重量大,次蠕动泵转速快;主重量和次重量的差值5g动泵转速快;次重量比主重量大之内,速度一样。
在接收到上位机的进培养基指令,进药液指令,排废液5g在指令,暂停指令或者停止指令后,仪器做出相应的操作。
- 6 -4.2 样品采集系统控制方案设计开始转盘以及坐标轴复Z轴复位注射结束?X轴电机复位位时间内复位完注入一次样本转盘复位复位异常成本次采样结开始样品采轴开始穿轴电机到达预注射泵混位转盘到达预定的注射泵抽取样图4-2-1 样品采集系统控制流程图图4-2-1样品采集系统控制流程图,开机候,转盘以及X轴,Z轴先复位,如果复位超时,则发送复位异常数据包,继续执行复位操作,直到系统复位。
接收到样品采集命令,注射泵开始抽拉混匀,混匀结束之后开始抽取样本后,转盘开始运转到达预定的位置后,X轴电机运转到达预定位置后,Z轴电机运转,采样针穿刺,注入样本,Z轴复位。
判断本次样本注入完毕,如果没有,则执行前述操作。
样本注入完成之后,X轴电机复位,转盘复位完成,本次采样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