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多年的患者仍然可以产生胰岛素
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中国1型糖尿病(T1DM)现况与规范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一、中国T1DM患者生存状况(一)中国T1DM患者血糖达标率低2003年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控制管理状况调查研究显示,平均年龄12岁的T1DM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9.8%,在西太平洋地区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位列第9,血糖控制不良者占64.2%[1]。
2004年上海地区儿童青少年糖尿病血糖控制调查发现,15岁以前发病患者平均HbA1c为8.9%[2]。
来自广东省T1DM转化医学研究2011年的数据显示,年龄中位数29.6岁的T1DM患者平均HbA1c为8.6%[3]。
2013年北京地区T1DM儿童血糖控制管理状况研究显示,18岁以下患者平均HbA lc 为8.5%,血糖控制达标率仅15.0%[4]。
2013年重庆、武汉、成都地区的T1DM儿童青少年生存质量调查及分析发现,12岁以上青少年HbA1c>7.5%者占39.3%[5]。
我国上述调查观察的患者数量较少,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但已显示与2009年美国“SEARCH for Diabetes in Youth”研究调查中20岁以下T1DM患者HbA1c达标率为44.4%、平均HbA1c水平为8.18%相比,有一定差距[6]。
(二)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2002年美国一项T1DM急性并发症调查研究显示,T1DM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率为8/100次人年,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为19/ 100次人年[7]。
美国Joslin糖尿病中心“50年奖章”项目随访的351例50年以上病程的T1DM患者中有超过40%的患者未合并糖尿病相关并发症[8]。
而广东省T1DM转化医学研究的调查显示,T1DM患者的DKA发生率达26.4次/100人年[9]。
另一项针对西太平洋地区T1DM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也表明,中国大陆地区T1DM患者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高达38.8次/100人年,且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位于各地区前列[10]。
2024年主治医师之全科医学301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

2024年主治医师之全科医学301押题练习试题B卷含答案单选题(共45题)1、男性,50岁,患慢性支气管炎多年,近2年出现走路时气急,曾胸部透视发现肺纹理增强紊乱,两肺透光度增加,膈肌位于第11后肋,1天前在用力时突感呼吸困难加重,右胸刺痛,最可能的诊断是A.肺气肿B.自发性气胸C.肺栓塞D.肺大疱E.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急性感染【答案】 B2、某社区开展高血压病防治工作,采取的措施包括:广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社区人群自我保健意识,鼓励社区人群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定期面对面的随访;固定责任医生建立高血压门诊、实行档案制,进行跟踪服务;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进行分类干预及定期随访;积极开展高血压治疗,针对危重病人采取会诊和转诊,确诊伴有高血压危象及并发症的病人及时联络转送上级医院。
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三早预防E.生活中预防【答案】 A3、患者,男,66岁。
患者昏迷,病历不详,巩膜轻度黄染,瞳孔等大,肌张力及腱反射亢进,无偏瘫,血糖100mg/dl,血尿素氮20mg/dl,血清白蛋白2.0g/dl,球蛋白3.0g/dl,最可能的诊断是A.肝性昏迷B.糖尿病昏迷C.尿毒症昏迷D.安眠药中毒E.脑血管意外【答案】 A4、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的诊断标准中不包括A.大量蛋白尿>3.5g/dB.血浆白蛋白<30g/LC.高血压D.水肿E.血清胆固醇>6.5mmol/L【答案】 C5、男性,25岁,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5年,每年春季发作,可自行缓解,此次再次突然发作2天,伴胸闷、咳嗽,症状持续不能缓解。
查体:双肺满布哮鸣音,心率95次/分,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A.支气管哮喘B.慢性支气管炎C.自发性气胸D.心源性哮喘E.支气管扩张F.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答案】 A6、针对教育对象某些不正确的言行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其改变态度或行为,属于A.教育性传播策略B.咨询性传播策略C.劝服性传播策略D.指导性传播策略E.培训性传播策略【答案】 D7、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A.X线示梗阻性气肿及支气管周围炎B.X线示中下肺野边缘不清,伴肺门团块状阴影C.X线示双肺纹理增多D.X线示小脓肿、肺大泡E.X线示大小不等片状阴影伴肺气肿【答案】 D8、辛伐他汀属于A.主要降低血甘油三酯,也降低血胆固醇的药物B.主要降低血胆固醇,也降低血甘油三酯的药物C.降低LDL的药物D.降低血总胆固醇的药物E.降低HDL的药物【答案】 B9、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诊断要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近期用药史B.药物过敏表现,常有药疹、药物热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C.尿检异常,常表现为无菌性白细胞尿、血尿、而尿蛋白较轻D.颜面、双下肢水肿E.肾功能急剧坏转,常呈急性肾衰竭,并常伴严重肾小管功能损伤出现肾性糖尿及低渗透压尿等【答案】 D10、患者,女性,35岁。
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反应

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反应(石晓君淄博市中心医院)摘要:为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护理者应仔细分析原因和及时观察以便得到更好的护理。
关键词:低血糖反应原因观察处理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常有头昏、出冷汗、饥饿感、心慌、面色苍白、四肢无力或颤抖等低血糖反应,也有个别病人低血糖症状以烦躁不安、躁狂为主要表现,严重可出现昏迷,需立即抢救,否则晚期将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死亡。
我们在临床护理中由于及时发现、正确处理,使其转危为安。
对非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低血糖的标准为小于2.8mmol/L。
而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值≤3.9mmol/L就属低血糖范畴。
可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其他种类的降糖药物单独使用时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
某些植物药也可能导致低血糖,它们可能含有降糖成分,或可能含有影响肝肾功能的成分。
与NPH胰岛素比较,甘精胰岛素发生低血糖较少见。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皮肤感觉异常等)和中枢神经症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
但是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
夜间低血糖常常难以发现和及时处理。
有些病人屡发低血糖后,可表现为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
DCCT和UKPDS等临床研究显示,严格的血糖控制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因而对糖尿病患者需要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1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1.1使用胰岛素的用量不当○1胰岛素剂量过大;○2病情好转未能及时减少胰岛素用量;○3注射混合胰岛素抽吸比例不当或方法不正确。
如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吸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切不可逆行操作,以免将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内,影响其速效性。
1.2更换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有的部位胰岛素吸收过快过多。
胰岛素采用皮下注射法,宜选择皮肤疏松部位,如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等,注射部位应交替使用以免形成局部硬结和脂肪萎缩,影响其速效性。
【精选】临床助理医师考前模拟试题(15)【含答案】

临床助理医师考前模拟测试试题1、男性,30岁。
原有风心病史,因持续性发热,乏力,纳差来诊。
经检查拟诊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体格检查时下列哪个体征不可能出现A.环形红斑B.淤点C.心脏杂音无变化D.心率40次/分,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E.脾肿大伴脾区摩擦音【答案】A2、与IgE具有亲和性的细胞是A.嗜酸和中性粒细胞B.毛细血管基底膜细胞C.MΦ细胞D.嗜碱粒细胞及肥大细胞E.NK细胞【答案】D3、为根治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应首选A.外科手术B.射频消融治疗C.抗心动过速起搏器D.长期服用有效药物E.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答案】B4、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描述是A.增菌培养基通常为碱性蛋白胨水B.有菌毛和单鞭毛C.悬滴观察呈“穿梭”样运动D.EI——Tor生物型可形成芽胞E.革兰染色为阴性【答案】D5、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血清病C.SLED.过敏性鼻炎E.溃疡性结肠炎【答案】A6、攻击肿瘤细胞最有效的活性物质是A.补体B.乙型溶素C.细胞因子D.IgGE.溶菌酶【答案】C7、关于病菌的致病因素.错误的是A.病菌有粘附因子B.病菌有荚膜.微荚膜C.与病菌的胞外酶有关D.与病菌的内.外毒素有关E.与病菌侵入的数量并无密切关系【答案】E8、以下学科中最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是A.临床医学B.医学心理学C.全科医学D.预防医学E.康复医学【答案】C9、在医疗实践中.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医德情感是A.克己B.正直C.同情D.有利E.公正【答案】C10、某患者,患1型糖尿病多年,靠胰岛素控制病情,近日并发酮症酸中毒,使用胰岛素后病人头痛,头晕,视力模糊,言语不清,精神错乱,运动障碍症状,由何种胰岛素制剂引起A.正规胰岛素B.高血糖素C.低精蛋白锌胰岛素D.珠蛋白锌胰岛素E.精蛋白锌胰岛素【答案】E11、治疗等渗性脱水理想的液体是A.5%碳酸氢钠B.等渗盐水C.平衡盐溶液D.5%葡萄糖E.小分子右旋糖酐【答案】C12、初孕妇.26岁。
胰岛素类似物

在胰岛素被发现以前,无数糖尿病患者悲惨地早逝。
1921年,Banting和Best制备出胰岛素,被认为是现代医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从此胰岛素正式用于临床糖尿病的治疗。
胰岛素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八十多年来,胰岛素的发展从早期的动物胰岛素到人胰岛素,直到现在的胰岛素类似物,拯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
尤其是胰岛素类似物的发现和使用,堪称胰岛素治疗的革命。
动物胰岛素在胰岛素治疗的早期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生物种属的不同,动物胰岛素与人体内自然产生的人胰岛素在氨基酸结构上存在着差异,部分患者可能产生胰岛素抗体,需要更多剂量的胰岛素来控制其血糖水平。
另外,抗体与胰岛素的结合在时间和数量上无法预料,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明显的血糖波动。
正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动物胰岛素的生产需要向更安全可靠的人胰岛素转换。
由于基因重组技术生物合成的人胰岛素结构与人体内胰岛素的结构完全相同,因而解决了免疫原性问题,减少了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但人们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虽然人胰岛素给糖尿病的治疗带来巨大的帮助,但现有的人胰岛素注射后并不能模拟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
如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由于吸收缓慢,即使餐前30分钟注射,其胰岛素高峰也可能出现延迟。
这就导致了餐后高血糖不能及时控制,以及两餐间有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
另有研究显示,超过3/4的患者由于感觉不方便,无法在餐前30分钟注射胰岛素,从而使其治疗效果不很理想。
而中效胰岛素注射后具有峰值,存在不能模拟生理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模式等问题。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胰岛素临床应用后并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时常会出现低血糖反应和血糖控制欠佳的情况。
人胰岛素类似物应运而生为了解决人胰岛素制剂不能很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问题,具有更佳作用时间和作用效果的人胰岛素类似物应运而生。
20世纪90年代初,大量研究发现,通过改变胰岛素的局部结构,可使其作用时间发生变化,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
Novo Nordisk的速效胰岛素——诺和锐就是将B28位的脯氨酸替换为门冬氨酸形成的。
临床助理医师考前模拟试卷(5)【含答案】

临床助理医师考前模拟测试试题1、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需要经过A.登记B.复述C.注意D.分析E.综合【答案】B2、继发性高血压不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先天性肾畸形B.慢性肾盂肾炎C.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D.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E.嗜铬细胞瘤【答案】D3、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上升最快的是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快速射血期D.减慢射血期E.心室舒张期【答案】B4、糖尿病.高血压伴有肾功不全者最好选用A.氢氯噻嗪B.利血平C.卡托普利D.胍乙啶E.哌唑嗪【答案】C5、成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失血量700ml,烦躁.面色苍白.皮肤冷.血压110/94mmHg.脉搏100次/分,应判断其为A.电解质代谢紊乱B.休克代偿期C.中度休克D.重度休克E.虚脱【答案】B6、骨折的治疗原则是A.创口包扎B.迅速运输C.积极手术D.正确搬运E.复位固定功能锻炼【答案】E7、某患者高热.肝脾肿大.无黄疸.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相对缓脉.肥达试验(widaltest)结果为:O抗体增高,H抗体不高。
你的诊断是A.伤寒的急性期B.伤寒的恢复期C.已并发肠穿孔D.以往接种过伤寒疫苗E.可排除肠热症【答案】A8、对诊断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最有意义的是A.心电图出现深而宽的病理性Q波B.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有响亮的收缩期杂音C.用力时心前区闷痛及晕厥史D.超声心动图发现舒张期室间隔与左室后壁的厚度之比≥1.3.伴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向前运动E.可闻及第三心音及第四心音【答案】D9、下列有关癌基因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癌基因只存在病毒中B.细胞癌基因来源于病毒基因C.癌基因是根据其功能命名的D.细胞癌基因是正常基因组的一部分E.癌基因的产物都能诱发肿瘤【答案】D10、不宜用于慢性胃炎治疗的药物是A.消胆胺B.解痉药C.制酸药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E.抗生素【答案】D11、最易并发桡神经损伤的骨折是A.肱骨外髁颈骨折B.肱骨干骨折C.肱骨髁上骨折D.肱骨髁间骨折E.桡骨近侧1/3骨折【答案】B12、慢性肾衰患者易于感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免疫功能下降B.摄入减少C.白细胞数目减少D.低蛋白血症E.贫血【答案】A13、不是矽肺诊断主要依据的是A.接触粉尘的职业史B.临床症状C.CT检查D.胸片E.肺功能检查【答案】B14、对已确证患有乳腺癌的1000名妇女和未患乳腺癌的1000名妇女.用一乳腺癌筛选的试验检查.结果发现前者有900名为阳性结果.后者有100名为阳性结果。
在实验动物水平通过恢复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糖尿病治疗新进展

在实验动物水平通过恢复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糖尿病治疗新进展李睿莹 乐 婧 李 雪 靳会丽 孟庆雄△(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昆明650500)摘要 糖尿病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在中国就有超过1.3亿人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遗憾的是,糖尿病至今尚未达成有效的预防和治愈手段。
但是,近年来的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让我们看到了治愈糖尿病的希望。
在这里我们回顾了目前关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可能的治愈途径的研究进展。
这些途径包括胰岛移植和1型糖尿病的干细胞治疗,以及抗体诱导的α细胞向β细胞分化,以及1型糖尿病中某些类型的β细胞能逃逸免疫攻击;糖尿病早期胰岛素长期注射治疗、GABA以及青蒿素长期诱导促进α细胞转化为β细胞从而恢复胰岛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还表明,长期增加维生素D受体的活性有利于减少炎症反应从而保护β细胞。
但是在青蒿素诱导治愈2型糖尿病方面仍然存在争议。
关键词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胰岛素;GABA;青蒿素中图分类号 R587ResearchProgressonTreatingDiabetesbyRestoringandImprovingIsletβ CellFunctioninEx perimentalAnimals LIRui Ying,LEJing,LIXue,JINHui Li,MENGQing Xiong△(FacultyofLifeScienceandTechnology,Kunm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Kunming650500,China)Abstract Diabetesmellitus(DM)isbecomingaworldwideproblem.InChina,morethan130millionofpeoplearesufferingfromDM.DMismainlydividedintotype1diabetesmellitus(T1DM)and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Unfortunately,tillnowthereisnoefficientwaytopreventandcureDM.However,inrecentyears,aseriesofbreakthroughsintheresearchofdiabetestreatmenthavebeenmadeandareshininglightsoncuringDM.HerewereviewedthecurrentresearchprogressesinthepossiblecurepathwaysforT1DMandT2DM.Thesepathwaysincludeislettransplantation,stemcelltherapyforT1DM,thediscoverythatantibody inducedαcellsdifferentiationtoβcells,andcertaintypeofβcellscanescapefromimmuneattackinT1DM.Whilelong terminjectionofinsulin,long termGABAandar temisininadministrationtopromotetheconversionofαcellsintoβcellsandconsequentlyrecoverythestructureandfunctionofislet;studiesalsoshowedthatlong termincreasingofvitaminDreceptoractivitywillreducetheinflammatoryresponseandprotecttheisletβcells.However,therearestillquestionsa boutthehealingeffectsofartemisininonT2DM.Keywords type1diabetesmellitus;type2diabetesmellitus;insulin;GABA;artemisinin 一、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儿童青少年1_型糖尿病发病现状及血糖管理进展

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发病现状及血糖管理进展祖丽胡玛尔·日夏提,米热古丽·买买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1型糖尿病是严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疾病之一,发病率从世界范围内看呈上升趋势。
儿童和青少年作为特殊群体,其血糖控制与成年人不同,多数1型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控制水平不佳,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其在1型糖尿病中的管理面临着挑战。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和血糖控制状况,为1型糖尿病患儿的血糖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儿童;青少年[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6(b)-0194-05 Current Status of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Progress of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Zulihumaer Rixiati , Mireguli Maimaiti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0054 China[Abstract] Type 1 diabetes is one of the diseases that seriously affect the health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the incidence is on the rise from the world. As a special group,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have different glycemic control from adults. Most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 have poor glycemic control levels, and poor long-term glycemic con‐trol lea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chronic complications, and their management in type 1 diabetes faces chal‐leng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incidence and glycemic control status of type 1 diabet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glycemic man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Key words]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Blood glucose control; Children; Adolescents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