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渡荆门送别共36页
《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课件(共3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钱塘湖春行
jiǎ [ 唐 ] 白 居 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yīnɡ
zhuó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mò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xínɡ
dī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读通诗意
钱塘湖春行
孤 山 寺 北 贾 亭 西 ,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 水 面 初 平 云 脚 低 。春叠天,湖同水湖初面涨上,的水波面浪刚连刚成与一湖片岸,齐看平上,去白浮云云重很重低叠。 几 处 早 莺 争 暖 树 ,几只早早飞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
(3)李白出蜀入楚,写下了《渡荆门送别》,诗中由描写美景转入抒发 思乡之叹,用“_仍__怜__故__乡__水___,_万__里__送__行__舟___”的诗句,不写自己思 念家乡,而写家乡之水对自己恋恋不舍,遥遥相送。
(4)《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__山__随__平__野__尽__,__江__入__大__荒__流__。
赏读诗歌——品味诗韵,读懂诗情
2. 诗人在东皋薄暮中远望,心里又在想什么?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引用典故,抒发诗人的隐 逸情怀及知音难觅的孤独
苦闷之情。
材料链接: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 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
呼应开头,道出诗人无法从田园生活中找到慰藉,只好长吟寄意。
徙 倚 欲 何 依 。 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树 树 皆 秋 色 ,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山 山 唯 落 晖 。 重重山岭皆披覆落日的余晖。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课件

“湖东”“白沙堤”点明游踪,与首联呼应。
抒情
最爱湖东
“不足”指观赏不够。
尾联以“最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爱”一词直
抒胸臆,表
达诗人喜悦
“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一派 的心情。
春和景明的气象。
主旨归纳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对湖水、白云、早莺、新 燕、乱花、浅草等景物的描绘,展现色彩明丽、 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的愉悦之情 和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合作探究
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 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品 读下列诗句,想一想它们描写的景物分别属于春天的哪个 阶段,说说你的理由。
1.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2.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维《辋川别业》) 3.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4.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郑谷《柳》)
dī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导学二:翻译诗词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
译
文 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 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译
几只早早飞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
文 燕子正忙着啄泥筑巢。
颈联画风一转,
写景 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境界阔大起来。 诗人运用白描 手法,描绘了
“直”表现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奇美壮丽的塞
“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外风光。
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尊为“诗 仙”,与杜甫并称“李杜”。本诗选自《李 太白全集》。他的作品想象丰富,音律和谐, 飘逸洒脱,风格豪放。
写作背景
李白青年时期主要生活在四川,把蜀地当作自己的 故乡,所以他有不少诗篇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首联有何作用?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 首联点题,交代游踪。
勾勒出西湖早春轮廓画面。
画面(动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 书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
• “几处”说明早莺尚少 • “争”生动地描绘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的活跃热闹 景象,洋溢着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 “啄”生动传神写出了燕子忙碌而又兴奋的神情。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从植物的变化怎样描摹景致画面?
画面(静态):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遍野的开放, 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渐渐 令人眼花缭乱;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 花繁草嫩,一派盎然春意。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水,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
赏析名句
温馨提示: 1、赏修辞; 3、研写法; 5、抓词语; 2、描画面; 4、表感情;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
• 移动的视角描写了所见的画面:苍茫起伏 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 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 的辽阔平原。
行至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举目远眺,但 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 几只早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 衔来春泥? 纷繁的花儿渐渐就要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 能够遮没马蹄。 最喜爱湖东景色,令人观赏不够,尤其是那绿杨掩 映下的白沙堤。
部编版八上语文《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共27页PPT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部编版八上语文《渡荆门送别》《钱塘湖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春行》
《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docx

一、重点1.了解诗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作者的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难点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
一、赏析《渡荆门送别》1.走近作者李白( 701- 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
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
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 。
2.理解词语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往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辽远无际的荒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喜爱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3.鉴赏诗句(1)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明确:交待诗人的一路游踪和出游目的。
青年李白才情横溢,朝气蓬勃,不远万里,放舟东下,经巴渝,出三峡,直赴荆门之外的楚国故地。
★( 2)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明确:山水壮景。
上句说山,船行江上,山随水走,两岸青山随舟随水相对挺出,扑面而来,转瞬即逝。
最后,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空阔平坦的漠漠旷野。
“随”字化静为动,传神生辉,给人以青山挺立,舟行江上,应接不暇之感;这也可看出诗人风神爽朗,心驰神往的愉悦心情。
下句说水,长江流入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漠漠旷野,呈现缓缓流动之势。
这句展现了诗人高亢激越,乐观开朗的情怀。
这两句诗写的境界雄奇壮观,体现出诗人初出蜀地,看到如此壮景时,那种惊诧欢愉之情。
(3)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明确:月云美景。
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感受新奇,想象天真,色彩斑斓,意境奇丽,体现了诗人那种浪漫主义的诗风,表现出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兴奋喜悦之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课件)

赏析诗句,把握情感
再读诗歌,思考、讨论: 3.整首诗中,诗人的情感产生 了怎样的变化?
4.颔联中“征蓬”“归雁”比 喻什么?流露羁縻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赏析诗句,把握情感
明确:3.从首联的“单”字可见其孤独 寂寞,颔联两个比喻,表达诗人的激愤 和抑郁,颈联描写塞外壮观美景,赞颂 之情溢于言表,尾联借典故表达对戍边 将士的赞美之情。 4.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说自 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像振翅北飞的大 雁。诗人虽然是奉使出塞,却有漂泊无 依之感,暗写诗人被排挤出京的激愤和 抑郁之情。
作为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 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 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
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首诗写于作者第一次离开故乡,从三峡出蜀,面 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 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朗读诗歌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自由读;生范读;师范读;自由读;又号“谪仙
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 甫并称为“李杜”。其诗豪迈奔放、飘逸若仙。代表作有《望庐 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 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5.在所有的景物中,诗人最爱 好的是什么呢?(品读末尾两句)
赏析诗句,把握情感
明确: 4.争:争着,争先。啄:衔取。以 “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这就 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 流露羁縻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表达了 作者对春天的爱好和当时的喜悦之情。 5.诗人最爱湖东的白堤,因为这里绿柳成 荫。相比较其他地方的风景,白堤的风景 更是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诗人 不禁赞颂道:这才是我最爱去的地方 啊……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语文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优质课件

诗人白居易给我们描摹了一幅()西湖早春图景。
生机盎然 清新亮丽
喜悦、赞美之情
主旨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全诗 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 诗人对西湖春天的赞美,体现出诗人 游湖时喜悦的心情。
背景
开元二十三年(735),王维在张九龄的举荐 下,出任右拾遗。二十四年(736)张九龄被 罢相,次年贬为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 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 转折点。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皇帝命赴 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节度副大使崔 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 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 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 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 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 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品味诗句,感悟情感 李白看到怎样的景色?心情又是如何?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气势的浩大,充分表
月下飞天镜,云生达 充结满了海诗喜楼人悦的和。万激丈情豪情,
意境?
“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 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将静止 的山岭摹状出活动趋向来,给人以流动感与空 间感。
以月如明镜衬托江水进入平野后宁静; 奇幻浪漫的想象衬托出江岸辽阔,天 空高远。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初晴后雨》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宋·林升
长记西湖,水光山色,浓淡相宜。
—宋·姚勉《柳梢青》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负 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 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 有广泛影响,是“新乐府运动” 的领袖。846年八月,白居易去 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 75岁。叙事诗中 :《琵琶行》、 《长恨歌》极为著名。
第13课《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课件(共2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渡荆门送别》——李白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渡荆门送别 李白
1
走近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 豪迈奔放、飘逸若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 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运用了什么抒情手 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直抒胸臆 “湖东”点名地点,和首联相呼应, “绿杨阴”“白沙堤”写出西湖春天颜色鲜明、春和景明的景象;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心情愉悦、流连忘返,抒 发了诗人游春时的喜悦和对西湖美景江入大荒流。 颔联:移步换景,远近景结合。勾勒出一幅
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颈联:描写长江的远景和近景,通过丰富
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境。 尾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故乡的水不远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万里来送自己行舟远游。表达了诗人对故乡 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诗的尾联的妙处在于:诗人明明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 不直说,反而采用拟人化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 深情,不辞劳苦,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万里送 行舟”。采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比直抒胸臆陈述离乡之 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诗题中的“送别” 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 别绪。沈德潜认为“送别”二字可删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犹如从天上飞来 一面明镜。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海楼:海市蜃楼。这 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 形成的美丽景象。
怜:喜爱。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李白从小生活在蜀地,故称蜀地为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