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 中考文言文阅读篇目中重要句子翻译的整理复习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全面解析和翻译复习(绝对经典)

•
鱼我所欲也
• 1、重点实词 • ①二者不可得兼 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 具有几样东西 • ②故不为苟得也 为:做,干 • ③死亦我所恶 恶:厌恶 • ④蹴尔而与之 蹴:践踏 与:给 • ⑤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奉:侍奉 • ⑥是亦不可已乎 已:止而不为
• • • • • • • • •
2、重点虚词 ①蹴尔而与之 (连词 承接关系)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 却) ③所欲有甚于生者 (介词 比) ④万钟于何加焉 (介词 对于) ⑤贤者能勿丧耳 (否定副词 不) 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否定副词 没有) ⑦呼尔而与之 (助词 可不译) ⑧乡为身死而不受 (介词 为了)
• 2.重点虚词 •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连词 就 表示承接) • ②虽不能察,必以情 (介词 依,按照) • ③又何间焉 (语气助词 呢) • ④惧有伏焉 (兼词 于此,在那里) • ⑤公将鼓之 (语气助词 可不译) • ⑥大小之狱 (助词 的) • ⑦夫战,勇气也 (句首发语词 可不译)
2.重点虚词 ①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介词 向) ②皆朝于齐 (介词 到)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介词 在) ④令初下 (副词 才,刚刚)
• 3.古今异义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讽,古义是委婉劝说 今义是讥讽 • 今齐地方千里 • 地方,古义是土地方圆 今义是某一区域,部位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义是指国君身旁的近臣 今义是方位词
陈涉世家
• 1.通假字
• 適戍渔阳
—— 適,通“谪”。 • 为天下唱 —— 唱,通“倡”,倡导 • 固以怪之矣 —— 以,通“已”,已经。 • 身被坚执锐 —— 被,通“披”,穿着。
• •
•
• •
•
•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梳理(共9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句子翻译方法梳理一、几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桃花源记》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一一为桃源中的人详细的说出他所听到的。
3.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原来所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
《与朱元思书》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好象奔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远。
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千百座山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了。
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船随水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5.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和谐动听。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在白天还像在黄昏时一样阴暗。
《岳阳楼记》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
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忧之后才乐”吧。
《醉翁亭记》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下落,石头露出来,这就是山间的四季。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初三的同学们,当我们即将面对中考,人生中第一次重大选择时,你对语文学科中的以下问题是否有糊涂的熟悉?这里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四方面的留意事项,盼望大家在仔细阅读后能做到成竹在胸,在中考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中考(语文学问)点细梳理一、文言文阅读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
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殊留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订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消失的古诗词曲,要注意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殊是教材中的解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的思想感情等把握精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把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别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殊重视,必需理解把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殊是学校教材中消失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别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留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推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需与原句保持全都。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急,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行脱离文章。
假如选文下有解释,肯定要充分利用解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意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假如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认真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初三文言文阅读复习整理

不译
用 法 表承接 表转接 表修饰
例
句
解
释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然后 但是 不译
表并列
泉香而酒洌
并且
用
法
例 亲旧知其如此 其船背稍夷
句
解
释
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他,指陶渊明 那只
代词 语气词
其一犬坐于前 其如土石何?
其中 加强反问语气
用 法 动词
例
句 认为 因为 凭借 用 用来
参考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 பைடு நூலகம்是花中的君子。 4·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分析:这是对偶句,要尽可能译得对称工整,句中的“上”活用为 动词。 参考译文:苔痕碧绿,长上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内。
实词 文 辨析
言 文 4.词类活用辨析 如:公将鼓之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 复 习 虚词 如: ①苛政猛于虎也 于:比,介词
解
释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
问:“何以战?” 遂许先帝以驱驰
连词 通假字
以光先帝遗德 固以怪之矣
同“已”,已经
用法
例
句
解
释
介 词
表 处 所
表对 象 表比 较
相与步于中庭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在
到
告知于帝
所恶有甚于死者
向
比
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D ) A·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B·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D· 怅恨久之
人教版经典篇目(如:九下)
《公输》 《孟子》两章 《鱼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中考文言文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曹刿论战》★★★★ 1、十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
2、肉食者...(位高禄厚的人)谋之,又何间.(参与)焉?——位高禄厚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3、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4、何以.(凭,用)战?——您凭借什么作战?5、衣食所安.(养生),弗.(不)敢专.(独占)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6、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民弗从也。
——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7、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帛,弗敢加.(以少报多)也,必以信.(语言真实)。
——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如实禀告神。
8、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
——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9、小大之狱.(案件),虽不能察.(弄清楚),必以情.(实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但是)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10、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之属.(类)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对人民)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12、公将鼓.(击鼓)之。
——庄公想要击鼓进军。
13、齐师败绩..(溃败)。
公将驰.(驱车追赶)之.(齐军)。
——齐军溃败。
鲁庄公正要驱车追赶齐军。
14、遂.(于是)逐.(追击)齐师。
——于是追击齐国的军队。
15、既.(已经)克.(战胜),公问其故.(原因)。
——已经战胜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
16、夫战,勇气也。
——作战,是靠勇气的。
17、一鼓作.(振作)气.(士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士气正旺盛),故克之。
中考文言文12篇重点篇目句子翻译复习资料

中考文言文12篇重点篇目句子翻译复习资料(舒生武编辑)一、《陋室铭》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译文: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什么学问的人。
二、《爱莲说》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4.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晋陶渊明独爱菊.译文: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以喜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文: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三、《与朱元思书》1、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翻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翻译:凭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树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的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翻译:蝉则长久不断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翻译: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往返。
中考文言文重点翻译归纳

一、重点实词翻译1. 常见实词的翻译方法(1)直接翻译法:直接将文言文中的实词翻译成现代汉语。
(2)增译法: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句子通顺,需要增加一些现代汉语的词汇。
(3)删减法:在翻译过程中,删去一些无实际意义的文言文词汇。
(4)替换法:将文言文中的实词替换成现代汉语中意思相近的词汇。
2. 常见实词翻译示例(1)如: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为:国家兴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翻译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相隔天涯海角,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2)如:①“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翻译为:夜深人静,躺在床上听风吹雨声,仿佛铁马冰河的景象进入了梦境。
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翻译为:春天睡觉不知天亮,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鸣叫声。
二、重点虚词翻译1. 常见虚词的翻译方法(1)直接翻译法:直接将文言文中的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
(2)增译法: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句子通顺,需要增加一些现代汉语的词汇。
(3)删减法:在翻译过程中,删去一些无实际意义的文言文词汇。
(4)替换法:将文言文中的虚词替换成现代汉语中意思相近的词汇。
2. 常见虚词翻译示例(1)如: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翻译为: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翻译为:早上还是田间地头的农民,晚上就能进入朝廷的大厅。
(2)如: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为: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为: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三、特殊句式翻译1. 常见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1)判断句: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
(2)被动句:将“被”、“受”等被动词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被动结构。
(3)倒装句:将文言文中的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正常语序。
(4)省略句:根据上下文,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一、重点句示例一: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解释:这句话中,“学而时习之”意为学习知识后要经常复习;“有朋自远方来”表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表示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友谊的可贵以及君子的品质。
二、重点句示例二: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解释:这句话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表示无论和谁在一起,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示选择别人的优点来学习,对别人的缺点加以改正。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他人优点的重要性。
三、重点句示例三: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孟子说:“坚持正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背离正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
”解释:这句话中,“得道多助”表示坚持正道的人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失道寡助”表示背离正道的人会得到很少人的支持。
这句话强调了坚持正道的重要性。
四、重点句示例四: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解释:这句话中,“温故而知新”表示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获取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为师矣”表示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这句话强调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总结:在翻译文言文重点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句子大意;2. 识别关键词汇;3. 分析句子结构;4. 运用现代汉语表达。
通过以上四个示例,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中考文言文重点句翻译的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多加练习,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阅读篇目中重要句子翻译的整理复习《<论语>十则》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大概就是“恕”了。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夸父逐日》9、道渴而死。
译文: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公输》10、夫子何命焉为?译文:先生有什么见教呢?1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译文:北方有人欺侮我,我希望借助您去杀了他。
12、请献十金。
译文:请允许我奉送(给您)十金。
13、宋何罪之有?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14、然胡不已乎?译文:但是为什么不停止呢?15、胡不见我于王?译文: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16、此为何若人?译文:这是什么样的人?17、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译文: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种行为一样的。
18、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译文: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挡住了他的进攻。
19、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译文:我知道用来抵挡你的方法,可是我不说。
20、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文: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鱼我所欲也》2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不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愿意接受。
2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面对高官厚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24、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译文: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25、乡为身死而不受。
译文: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26、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9、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
3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在的祸患,这个国家就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曹刿论战》3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33、何以战?译文:凭借什么作战?3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不会保佑你的。
3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明察,也要按实情判断处理。
37、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38、夫战,勇气也。
译文:作战,要靠勇气。
3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减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
《唐雎不辱使命》40、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文:我想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4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译文: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4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4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文:现在我想要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思,是轻视我吗?4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文:即使上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五百里就交换了吗?4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46、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译文: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47、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文: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48、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了,但是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因为有先生您啊!《邹忌讽齐王纳谏》49、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5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5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译文:我知道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
52、皆以美于徐公。
译文: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53、今齐地方千里。
译文: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上千里。
5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啊!5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能在公众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让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
56、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译文:政令刚刚下达的时候,大臣们纷纷进献谏言,门口和庭院中人多的像集市一样。
57、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叫做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陈涉世家》58、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译文:(陈涉)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59、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文: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60、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译文: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了。
6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文:现在逃走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62、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天下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6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6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自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65、然足下卜之鬼乎?译文:然而你们还是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6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译文: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67、固以怪之矣。
译文:自然就诧怪这事了。
6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译文:又暗使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晚用笼罩着火,作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说:“大楚兴,陈胜王”。
69、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第二天,士兵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陈胜。
70、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防而死的人本来就有十分之六七。
7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文: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7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译文:(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出师表》7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7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7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译文: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尽忠心作善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
7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文: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汉朝前期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
7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只求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7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急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了我。
8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桃花源记》8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8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8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8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8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86、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87、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后来就没有访求的人了。
《咏雪》88、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差不多可以和把盐撒在空中相比。
《陈太丘与友期》89、尊君在不?译文:你爸爸在吗?90、与人期行,相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