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的类别

合集下载

环境因素的类别

环境因素的类别

环境因素的类别
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 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对生物和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2. 生物环境因素:包括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对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3.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人口、社会结构、人类活动和文化等社会要素,对社会发展、经济活动和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4. 工业环境因素:包括工业排放、废水处理、噪声、污染物等工业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5. 经济环境因素:包括经济制度、市场状况、资源分配等经济要素,对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产生影响。

6. 政治环境因素:包括政府政策、法律法规、政治制度等政治要素,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7. 技术环境因素:包括科技水平、技术创新和应用、信息技术等技术要素,对
生产方式、工业结构和生活方式产生影响。

这些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综合影响了生态系统、社会和经济发展。

环境因素的变化可能对人类健康、自然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中评价范围类别划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中评价范围类别划分
-移动通讯、无线电寻呼等电讯、雷达和电信等项目;
-输变电工程及电力供应等项目;
-邮电、广播、电视等项目。
电磁辐射;火电中的输变电
核工业
-核设施项目;
-核技术应用项目;
-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开发利用、放射性天然铀、钍伴生矿的开采、加工和利用及废渣的处理和贮存等项目。
核反应堆及核技术应用;铀矿冶及核燃料生产
环境影响报告表
一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可编制除输变电及广电通讯、核工业类别以外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环境影响报告表
特殊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可编制输变电及广电通讯、核工业类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注:[1]原行业类别系指本办法颁布前,环境影响报告书业务范围中的行业类别划分。
-各种民用、军用机场及其相关工程等项目。
交通运输;机场及相关工程
社会区域
-房地产、停车场、污水处理厂、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进口废物拆解、自来水生产和供应、园林、绿化等城市建设项目及综合整治项目;
-卫生、体育、文化、教育、旅游、娱乐、商业、餐饮、社会福利、社会服务设施、展览馆、博物馆、游乐场等项目;
-防沙治沙工程项目;
-水库、灌溉、引水、堤坝、水电、潮汐发电等项目。
农、林、牧、渔业;水利、水电
采掘
-地质勘查、露天开采、石油及天然气开采、煤炭采选、金属和非金属矿采选等项目。
采掘







交通运输
-铁路、公路、地铁、城市交通、桥梁、隧道、港口、码头、航道、水运枢纽等项目;
-管线、管道、光纤光缆、仓储建设及相关工程等项目;
轻工、纺织、化纤
化工石化医药
-基本化学原料、化肥、农药、有机化学品、合成材料、感光材料、日用化学品及专用化学品的生产加工与制造等项目;

行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程度分类abc

行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程度分类abc

行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程度分类abc(最新版)目录A.环境影响分类1.A 类行业2.B 类行业3.C 类行业B.社会影响分类1.A 类行业2.B 类行业3.C 类行业正文在评估各行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程度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类别:A 类、B 类和 C 类。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探讨这些行业在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影响。

首先,从环境影响角度来看,我们同样可以将行业分为 A、B 和 C 三类。

A 类行业通常对环境影响较小,例如教育、医疗等。

这些行业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提供知识和医疗服务,对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小。

B 类行业对环境的影响适中,例如制造业、建筑业等。

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但通过采用相应的环保措施,可以降低环境影响。

C 类行业则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如化工、冶金等。

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

其次,从社会影响角度来看,我们同样可以将行业分为 A、B 和 C 三类。

A 类行业对社会影响较小,例如科研、文化等。

这些行业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提供科研成果和文化传播,对社会的影响相对较小。

B 类行业对社会的影响适中,例如金融、贸易等。

这些行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通过合理的监管和调控,可以确保其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C 类行业则是对社会影响较大的行业,如房地产、政治等。

这些行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并加强监管。

总之,各行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程度可以从 A、B 和 C 三个类别进行评估。

对于不同类别的行业,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降低环境影响和引导社会影响。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

其他
第三条(一)中的自然保护区、 海洋特别保护区;第三条(二) 中的除(一)外的生态保护红线 管控范围,海洋公园,重点保护 野生动物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 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 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天然渔 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
—4—
项目类别
环评类别
报告书
5 内陆养殖 0412
/
四、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6
建设内容不涉及主体工程的改建、扩建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 类别按照改建、扩建的工程内容确定。
第五条 本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不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 响评价管理;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 认为确有必要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可以根据建设项 目的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 程度等,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建议,报生态环境部认定后 实施。
29
/
制造 182*;服饰制造 除外)工序的
的;有洗水、砂洗工艺的
183*
十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19
皮革鞣制加工 191;
皮革制品制造 192;
30
有鞣制、染色工艺的
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
193
羽毛(绒)加工及制
31
/
品制造 194*
32 制鞋业 195*
/
十七、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0
24 其他食品制造 149*
盐加工;营养食品制造、保健
食品制造、冷冻饮品及食用冰
有发酵工艺的食品添加剂制造;有发酵 制造、无发酵工艺的食品及饲
/
工艺的饲料添加剂制造
料添加剂制造、其他未列明食
品制造
以上均不含单纯混合、分装的
—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适用的评价范围类别规定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适用的评价范围类别规定

输变电 及广电 通讯
—送(输)变电工程; —广播电台、差转台,电视塔台,卫星地球上行站,多台雷达探测系统。
核工业
—核动力厂、反应堆; —铀矿开采、冶炼,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后处理,放射性废物贮存、处 理或处置; —上述项目的退役; —核技术利用和退役。
—7—
适用的评价 范围类别
建设项目内容

一般 项目
—基本化学原料制造,化学肥料制造,农药制造,涂料、染料、颜料、油墨及
其类似产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炸药、火工及焰火产品制
造,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及水处理剂等制造,日用化学品制造;
化工 —原油加工、天然气加工、油母页岩提炼原油、煤制油、生物制油及其他石油
环 石化 制品,焦化、电石,煤炭液化、气化,煤气生产;
粉、贵金属粉等电子专用材料制造;
—废电子电器产品、废电池、废汽车、废电机、废五金、废船等再生利用。
建材 火电
—水泥制造,水泥粉磨站,玻璃制造,玻璃纤维制造,陶瓷制品,耐火材料及 其制品,石墨、碳素制品; —火力发电(包括热电),生物质发电,利用矸石、油页岩、石油焦等发电, 燃煤、燃油锅炉; —生活垃圾焚烧处置,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焚烧处置。
—除核与辐射项目以外的建设项目。


—核动力厂、反应堆;

—铀矿开采、冶炼,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后处理,放射性废物贮存、处

理或处置;
告 表 类
核与辐 射项目
—上述项目的退役; —铀矿地质勘探、退役治理; —核技术利用和退役;

—送(输)变电工程;
—广播电台、差转台,电视塔台,卫星地球上行站,单台雷达探测系统,无线
境 医药 —化学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中成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含医药、

单纯利用余热发电环评类别

单纯利用余热发电环评类别

单纯利用余热发电环评类别
利用余热发电的环评类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利用余热发电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排放物,包括烟气、排烟温度、颗粒物等。

对这些排放物进行评估,分析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确定相应的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

2. 水环境影响评价:利用余热发电过程中需要冷却水来降低温度,因此对水体的影响也需要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废热冷却水的排放对水质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

3.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余热发电项目可能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

因此需要评估土地的稳定性、农业用地的损失、土壤污染风险等。

4. 噪音与振动环境影响评价:利用余热发电过程中的机械设备等可能产生噪音和振动,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限制条件和控制措施。

5. 废物与固体废弃物管理评价:利用余热发电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物和废弃物,包括污水、废水、固体废弃物等。

对这些废物进行评估,确定安全处理和管理措施。

以上是根据利用余热发电项目特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情况进行的环评类别,具体的环评内容和评价标准还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进行确定。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中的评价范围类别划分及新旧对照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中的评价范围类别划分及新旧对照表

附件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中的评价范围类别划分及新旧对照表注:[1]原行业类别系指本办法颁布前,环境影响报告书业务范围中的行业类别划分。

环境保护部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5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已于2008年12月11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二○○九年一月十六日主题词:环保法规环评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提高审批效率,明确审批权责,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不论投资主体、资金来源、项目性质和投资规模,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均应按照本规定确定分级审批权限。

有关海洋工程和军事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分级审批,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执行。

第三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工作。

第四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分级审批权限,原则上按照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权限及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性质和程度确定。

第五条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下列类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三)由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建设项目,由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或核准的建设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的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第六条环境保护部可以将法定由其负责审批的部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权限,委托给该项目所在地的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并应当向社会公告。

受委托的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环境保护部的名义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受委托的省级环境保护部门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环境保护部应当对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委托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行为负责监督,并对该审批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影响评价行业类别划分

影响评价行业类别划分

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类别划分1、轻工、纺织、化纤指各种化学纤维、棉、毛、丝、绢等制造以及服装、鞋帽、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的生产、加工项目;食品、饮料、酒类、烟草、纸及纸制品、印刷业、人选板、家具、记录媒介的制造及加工项目。

2、化工、石化及医药指基本化学原料、化肥、农药、有机化学品、合成材料、感光材料、日用化学品及专用化学品的生产加工与制造项目;人造原油、原油、石油制品、焦碳(含煤气)的加工制造项目;各种化学药品原药、化学药品制剂、中药材及中成药、动物药品、生物制品的制造及加工项目以及金属制品表面处理等项目。

3、机械、电子指普通机械、金属加工机械、通用设备、轴承和阀门、通用零部件、铸锻件、机电、石化、轻纺等专用设备、农林牧渔水利机械、医疗机械、交通运输设备、航空航天器、武器弹药、电气机械及器材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家用电器及金属制品的制造、加工及修理项目;电子加工项目。

4、建筑材料指水泥、玻璃、陶瓷、石灰、砖瓦、石棉等各种工业及民用建筑材料制造与加工项目。

5、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指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的冶炼及压延加工项目。

6、火电指各种火电、输变电工程、蒸汽、热水生产等项目。

7、农、林、牧、渔业指农、林、牧、渔业的资源开发、养殖及其服务项目。

8、水利、水电指水库、灌溉、引水、堤坝、水电、潮汐发电等建设项目。

9、采掘指煤炭、石油及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盐矿等采选工程项目。

10、机场及相关工程指各种民用、军用机场及其相关工程的建设项目。

11、交通运输指铁路、公路、地铁、城市交通、桥梁、隧道、港口、码头、航道、水下管线、水下通道、光纤光缆、管线、管道、仓储建设及相关工程项目。

12、海洋及海岸工程指围海造地、海底管道、缆线铺设、防波堤坝、资源开采等涉海工程项目。

13、建筑、市政公用工程指房地产、停车场、污水处理厂、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园林、绿化等城市建设项目及综合整治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2) 工艺路线与生产方法及产污环节 用形象流程图的方法说明生产过程,同时在工艺流程图中表明污染物的产生位置和污染物的类型,必 要时列出主要的化学反应式。 (3) 污染源源分析与核算 污染物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 新建项目污染物源强 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污染物源 通过物料平衡计算污染源强 水平衡 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 风险排污的源强统计及分析 (4)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重点比较建设项目与国内外同类型项目按单位产品或万元产值的排放水平,并论述其差 距。 (5) 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分析建设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所选工艺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 分析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 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 (6) 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 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分析村镇居民拆迁的必要性 (7) 补充措施与建议 关于合理的产品结构与生产规模的建议 优化总图布置的建议 节约用地的建议 可燃气体平衡和回收利用措施建议 用水平衡和节水措施建议 废渣综合利用建议 污染物排放方式改进建议 环保设备选型和实用参数建议 其他建议 (8) 工程分析小结 建设项目在拟选厂址的合理生产规模与产品结构 最佳总图布置方案 筛选确定的主要污染源与污染因子 主要污染因子的削减与治理措施 可能产生的事故特征与防范措施建议 必须确保的环保措施项目和投资 其他重要建议
-6-
清洁生产评价
概述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工业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 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 1989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最初定义,1996 年又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清洁生产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 境的风险。 国际清洁生产的发展历史 清洁生产思想源于美国 20 世纪 80 年代初提出的“废物最小化” :在可行的范围内减少最初产生的或随后经 过处理、分类或处置的有害废物。 1989 年美国环保局提出了“污染预防”的概念 1990 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污染预防法” 1991 年美国环保局发布了“污染预防战略” ,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设立污染预防办公室;组建美国污染 预防研究所;建立污染预防信息交换中心;开创 33/50 项目等。 英国人称:清洁生产是自工业革命之后的又一次新的生产方式革命。波兰人称:这是一种时代思潮 欧洲最初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的国家是瑞典(1987 年) ,随后,荷兰、丹麦、奥地利等国也相继开展清洁生 产工作。 1994 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发起了“全球范围创建发展中国家国家清洁生产中心计 划” 。目前,已在 8 个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中国、巴西、捷克、印度、墨西 哥、斯洛伐克、坦桑尼亚、津巴布韦。 1992 年 6 月,世界环发大会通过的《21 世纪议程》强调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1992 年 10 月,联合国环境署举行了清洁生产部长级会议和高级研讨会――巴黎清洁生产会议 1994 年 10 月,召开了第三次清洁生产高级研讨会――华沙清洁生产会议 中国清洁生产的发展 1993 年开始执行清洁生产审计:削减废水 10%~20%;削减污染物 8%~15%;审核重点污染物削减 20~ 40%。 1994 年底成立国家清洁生产中心,现全国已成立 17 家行业和地方的清洁生产中心。 全国已举办大小清洁生产培训和讲座约 140 个,受训人员近 1 万。 中国环境技术援助项目 B-4 子项目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展的我国第一个清洁生产国际合作项目,为清 洁生产概念的引入、企业试点、政策制定和全面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美清洁生产合作项目“在石化、电镀、医药三个行业推动清洁生产” ;上海与英国海外开发署合作开展的 上海环境支持项目等。 环境影响评价与清洁生产的关系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小规模工业污染源的失控和末端控制的失控。 环境影响评价和清洁生产的区别: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重点是污染产生以后对环境的影响,而不是预防污 染的产生。 2. 清洁生产概念引入环评中的好处 减轻建设项目的末端处理负担 提高建设项目的环境可靠性 提高建设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4-
如果物料的流失量全部由烟囱排放或由排水排放,则污染物排放量(或称源强)就等于物料流失量。 B. 经验计算法 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排污系数进行计算求得排污量。 Q=KW 式中,K――单位产品经验排放系数(kg/t) ; W――单位产品的单位时间产量(t/h) 。 注:对于拟建工程的污染源进行排放量预测时,若上述两种方法均无法进行时,可采用类比法进行预 测。 C. 实测法(仅适用于已投产的污染源) Q=CL 式中,C――实测的污染物算术平均浓度; L――烟气或废水的流量。 工程分析 概述 工程分析指分析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因素,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工程全部组成、一般特征和污染特征的 全面分析,从项目总体上纵观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全局的关系,同时从微观上为环境影 响评价工作提供评价所需的基础数据。 工程分析的作用: 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弥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和源强估算的不足 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数据 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技术原则 体现政策性 具有针对性 应为各专题评价提供定量而准确的基础资料 应从环保角度为项目选址、工程设计提出优化建议 工程分析的方法 (1) 类比法 指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应充分注意 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如: 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 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 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2) 物料衡算法 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出的产品量和物料流失量之 和。 ΣG 投入=ΣG 产品+ΣG 流失 或 ΣG 排放=ΣG 投入-ΣG 回收-ΣG 处理-ΣG 转化-ΣG 产品 (3) 资料复用法 指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 (1) 工程概况 工程一般特征简介 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工业污染源调查内容 企业和项目概况 工艺调查 能源、水源、原辅材料情况 生产布局调查 管理调查 污染物治理调查 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 污染危害调查 发展规划调查 (2) 生活污染源调查内容 生活污染源:指住宅、学校、医院、商业及其他公共设施 主要污染物:污水、粪便、垃圾、污泥、废气等 城市居民人口调查 城市居民用水和排水调查 民用燃料调查 城市垃圾及处置方法调查 (3) 农业污染源调查 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 化肥使用情况的调查 农业废弃物调查 农业机械使用情况调查 调查程序与方法 (1) 程序 A. 准备阶段 明确调查目的 制定调查计划 做好调查准备:组织准备、资料收集、分析准备、工具准备 搞好调查试点:普查试点、详查试点 B. 调查阶段 生产管理调查 污染物治理调查 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种类、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规律 污染物危害调查 生产发展调查 C. 总结阶段 数据处理 建立档案 评价 文字报告 污染源分布图 (2) 方法 点面结合 详查:重点污染源调查 普查:对区域内所有的污染源进行调查 (3) 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 A. 物料衡算法


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 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环境影响的类别: 按影响的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按影响效果: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按影响性质:可恢复影响(如油轮泄油事件) 、不可恢复影响(如风景区改变为工业区) 按时间:短期影响、长期影响 按空间:区域、国家、全球 环境影响评价(EIA) :指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 测和评估。到目前为止,我国只作前两项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 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 对各种替代方案、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进行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 及时为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四大功能 判断功能:已有客体的价值判断 预测功能:将形成客体的价值判断 选择功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导向功能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指导环境保护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69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 ,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环评制度 瑞典(1970 年) 、新西兰(1973 年) 、加拿大(1973 年) 、澳大利亚(1974 年) 、马来西亚(1974 年) 、 德国(1976 年) 、菲律宾(1979 年) 、印度(1978 年) 、泰国(1979 年) 、中国(1979 年) (10 位) 至今,已在 100 多个国家建立了环评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证书 甲级证书 乙级证书 环评人员持证上岗: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培训证书 环境影响评价目的、原则及程序 评价目的: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评价原则:针对性、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
-1-
工作程序: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环评等级、编制评价大纲 正式工作阶段:工程分析、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报告书编制阶段 管理程序 环境影响分类筛选 重大影响: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以往尚未有过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有限影响:环境影响报告表 极小影响:环境影响登记表 (2) 评价大纲的审查 (3) 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管理 (4)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审批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总则:项目由来、编制依据、环保目标、评价标准、评价等级 建设项目概况 拟建项目地区环境简况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环境现状调查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评价工作成果清单,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内容 评价工作的组织、计划安排 经费概算 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工程内容及规模、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简况 环境质量状况:主要环境问题、主要环保目标 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总量控制标准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主要污染工序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水、土、气、生物 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营运期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结论与建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总则:编制目的、依据、采用标准、环保目标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项目性质、规模,职工人数,主要原料,物料平衡,污染物种类和数量, 工艺流程,交通运输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环保措施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 国外环评发展历程 1969 年,美国率先建立环评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