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新闻考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考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考点第一讲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概述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我们新闻实践的学科体系。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意义1.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2.有利于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

3.有利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4.有利于加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发展轨迹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形成阶段,也就是奠基阶段1.这个阶段代表性的经典大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2.主要内容:人民报刊思想、自由报刊思想、无产阶级党报党刊思想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发展阶段1.这个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经典大师,一位是列宁,另一位毛泽东。

2.列宁的新闻思想:党报思想、报刊功能、出版自由等。

3.毛泽东新闻思想:党性原则、注重调查研究、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文风建设、出版自由思想等。

第三阶段: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创新阶段这个阶段邓小平的新闻思想比较突出,邓小平的新闻思想:1.“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2.党的新闻事业是“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3.新闻工作的重点转移;新闻工作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4.为现代化建设创建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5.实事求是的新闻作风等。

江泽民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胡锦涛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习近平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主要方法1、把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同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结合起来。

2、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在理解其精神实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第二讲新闻和政治1:什么是政治词典解释:“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复习资料第一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传播思想1、新教伦理及其和马克思的传播观的关系答:新教伦理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的理论,是其基本教义所涵盖的基本伦理观念,宗教虽有很多派别,但在教义方面有三个共同原则:一为因信称义,二为信徒人人可称为祭司,三为《圣经》具有最高权威。

马克思深谙宗教传播的彼岸特征和传播心理,加丄新教的天职意识和救赎意识,直接影响了马克思的传播观。

马克思主持《莱茵报》的编辑方针之一,就是传播新教精神。

文艺复兴动摇了封建君权统治的基石,而新教改革则震撼了传统神权的统治基石,尽管新教仍然是宗教。

2、“交往”的概念在马恩思想体系中的解释第一,内涵包含两词全部能指,即它们可以指团体、个体间的物质交流、信息交流,也指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物质交往、精神传递,甚至包括男女间的性爱。

第二,将物质交流、精神交流合二为一的考察,认为:交往的概念是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社会形态等概念联系起来考察问题时使用。

因而,获得了相当宏观的交往和传播理论。

第三,交往关系和社会关系有部分重合,但不完全等同,交往关系的内涵更为广阔。

3、马克思、恩格斯从事新闻工作的特征。

他们所服务的媒体绝大多数是大众传媒,而不是单纯的政党报刊和工人报刊。

第一,受众的认知一大众为主。

因此,视野开阔,更注重一般媒介的社会特征和他们作为信息交流中介的作用,符合传播学规律。

第二,站在媒体的角度,分析报刊和其他社会性交流媒体的发展趋势较多。

第三,对职业性新闻传播的业务思考,深刻在行。

第四,办党报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政治上的成功达到经营上的成功。

4、马克思、恩格斯人生与其新闻传播思想的关系。

一、马恩的人生文化教育背景马恩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奠基人,除了时代为他们提供的经济政治动因,还依赖于他们刻苦钻研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具备全面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对马恩思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马新观复习资料

马新观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复习资料一、马克思1、马克思的主要作品(识记,加深的为重点)马克思全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35年8月)、《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与恩格斯合著)(1845-1846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罢工和工人同盟(1847年上半年)、工人联合会(1847年12月底)、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1848年) 、共产党宣言(1848年)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5月31日)、伦敦交易所的恐慌—罢工(1853年9月27日)、给工人议会的信(1854年3月9日于伦敦)、《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8月)、鸦片贸易史(1858年8月3日和9月3日)、《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1864年9月28日)、工资、价格和利润(1865年)资本和劳动之间的斗争及其结果(1865年5月底—6月27日)、工会(工联)它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866年8月底)、资本论第一卷(1867) 、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致社会主义民主同盟中央局(1869年3月9日)、法兰西内战(1871年4月)、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4-5月)、资本论第二卷(1885)、资本论第三卷(1894)2、马克思投稿的主要报纸和主编的主要报刊马克思为《德国缪斯年鉴》《德法年鉴》《莱茵报》《杜塞尔多夫日报》、《巴门日报》、《法兰克福日报》、《特利尔日报》、《汉堡通讯》、《科尼斯堡日报》等多家报刊上撰稿上千篇,其中最长的是《纽约论坛报》,撰稿长达十年之久。

马克思主编的报刊主要有《莱茵报》《新莱茵报》和《德法年鉴》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报刊思想3、马克思对报刊社会性质的论述报刊的社会性质要求它与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只有拥有最大多数的读者,得到他们的承认才能生存。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重点归纳1.人民报刊:具有人民性的自由报刊,它们不围绕上流社会和个别人旋转,它们的对立面是反人民、反民族和反时代的非自由报刊。

2.人民报刊的主要内容:1)就内容说,人民报刊应着重报道本国的事件,把人民目光从国外引向国内,集中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成为人民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者,把人民同国家和世界联系起来的纽带。

2)就性质说,人民报刊应当成为人民的喉舌,人民报刊具有人民性,这是人民报刊思想的灵魂。

3)就社会使命说,人民报刊一方面对统治者的所作所为和思想方法加以不偏不倚的评价和批评,使治人者和治于人者平等地批评对方的原则和要求。

另一方面,人民报刊又是人民用来观察自己的一面精神上的镜子,是人民在自己面前公开忏悔。

(简言之,对当局者来说,人民报刊是孜孜不倦的揭露者;对人民来说,它又是人民自己的教科书。

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是报刊的使命。

)4)就报刊存在和发展的动力说,人民报刊通过对事实的真实报道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而正是人民的依赖,人民报刊才得以存在和发展。

5)从发行看,人民报刊以方便群众为宗旨。

6)从历史看,人民报刊具有自己产生和发展的独立个性即历史个性。

3.自由报刊:自由报刊的命题,是马克思于1942年3月26日至4月26日撰写的《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提出来的“他说自由报刊的本质是自由所具有的刚毅的、理性的、道德的本质。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自由报刊的观点是在反对书报检查制度、争取出版自由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的。

4.自由报刊的内容:1)自由报刊是人类精神自由表现的产物,是有原则地、大无畏地以自由的人们的语言来说话,把希望和忧患之中从生活那里倾听来的东西,公开地报道出来,并对这些东西作出自己的判决,让国王能够听到人民真正呼声的报刊。

2)自由报刊不仅有自由报道的权利,而且还承担着对社会事件发表意见的义务。

3)自由报刊是自由与独立的报刊,同任何形式的(物质和精神的)书报检查制度不相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复习资料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观点与看法,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历代马克思主义者总结概括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关于新闻传播的本质、属性、地位、作用、原则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涵义: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对无产阶级新闻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历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结晶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内容:1、关于新闻的本源2、关于新闻的属性3、关于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4、关于新闻事业的地位5、关于新闻传播的功能6、关于新闻工作的方针7、关于新闻工作的原则8、关于新闻宣传的策略9、关于新闻工作者的素质、10、关于新闻传播的规律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开放性:不断用新的实践和理论充实、完善、发展自己(与时俱进)不避讳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与资产阶级新闻理论间的继承关系对无产阶级新闻理论自身的继承和发展完整性:形成严格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要杜绝任意抓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只言片语、断章取义的有害现象原则性:将其作为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实践性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

新闻业务离不开思想理论的指导。

六、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新闻理论1、解决我国新闻事业面临的新问题必须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①新闻的属性问题(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是商品还是意识形态)②新的经济社会基础上新闻的阶级性和党性问题③新闻自由问题④管理体制问题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⑥全球化背景下对外新闻宣传问题⑦有偿新闻问题⑧新闻广告化、娱乐化、低俗化问题⑨新闻腐败问题⑩从业人员素质低下问题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七、本学期所讲内容1、马克思主义新闻起源观和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2、马克思主义新闻事业观3、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观4、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观5、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观6、马克思主义新闻客观公正观7、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与责任观8、马克思主义新闻法治与伦理观9、马克思主义新闻党性观10、马克思主义新闻工作群众观11、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监督观一、马克思恩格斯1、办报活动莱茵报时期:莱茵报——《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的简称。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精要版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精要版复习提纲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含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党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应和体现。

牢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要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这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2,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基本方针。

①·②新闻宣传工作首先是坚持为人们服务的宗旨。

新闻宣传要把人民群众作为主角,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有效地为人民群众行使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创造条件。

③新闻工作还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新闻事业要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形象,热情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服务。

④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新闻宣传工作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处理好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稳定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要性。

3,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准确及时地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事实就是的反应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主流,让人民群众用创作新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

形成鼓励人民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是新闻报道工作应该遵循的重要方针。

正面宣传为主,就是要着力宣传能够鼓励人们奋发前进的各种光辉业绩,用伟大的成就和业绩去启迪人们。

使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步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努力奋斗。

马列新闻理论笔记

马列新闻理论笔记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一、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观点与看法,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历代马克思主义者总结概括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关于新闻的属性、地位、作用、方针、原则和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理论。

2、有机的报纸运动(P52陈)报纸报道新闻的真实性,表现为各位记者从不同的角度、依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报道的总和,每篇报道可能会是片面的,甚至有差误,但是后面的报道会自然纠正前面的差误。

这就是马克思提出的“有机的报纸运动”,道出了报纸传播新闻的特点。

因此,在有机的报纸运动下,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

4、一般的公正(P59陈)是报刊的一种形式上的总体姿态,就具体的报道而言,便是客观报道。

其特点是:陈述事实;若有倾向,流露隐蔽、自然;不造成直接对读者施加观点影响的印象。

恩格斯则进一步提出这种报道方式概括为“完全立足于事实,只引用事实和直接以事实为根据的判断,——由这样的判断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本身仍然是明显的事实”。

5、新闻出版自由(p69陈)新闻出版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运用。

发表意见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神圣的,因为它是一切的基础。

每个人都可以不受阻挠地和不经国家事先许可而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简答1、马克思、恩格斯从事新闻工作的明显思想特征(P15陈)①习惯于从全球角度,特别是当时欧洲工业发达地区已经达到的交往水平,衡量和估量所评价或论证的涉及新闻传播政策、传播内容和方式方面的问题。

由于超越了民族的或地方的狭隘性,因而评价具有历史的公正性,论证具有相当准确的宏观预见性。

②为实现传播政策方面的近期斗争目标,在理论论证和报刊工作实践中,始终表现出斗争的执著性和不畏暴力威胁的勇气。

他们的传播思想和新闻思想,带有执著的、一以贯之的特点。

③在“党”的信息传播方面,通过坚决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纯洁性来维护党的荣誉。

2014编辑记者业务考试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知识总结

2014编辑记者业务考试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知识总结

2014编辑记者业务考试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知识总结第一篇:2014编辑记者业务考试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知识总结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含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党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应和体现。

牢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要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这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要坚持政治家办报,这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新闻战线“三项学习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

2.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基本方针。

① 新闻宣传工作首先是坚持为人们服务的宗旨。

新闻宣传要把人民群众作为主角,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有效地为人民群众行使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创造条件。

② 新闻工作还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新闻事业要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形象,热情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服务。

③ 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新闻宣传工作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处理好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稳定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要性。

3.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准确及时地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事实就是的反应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主流,让人民群众用创作新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概论传播活动的演进是叠加关系,而非取代关系★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电子传播--?印刷传播---------------?手写传播----------------------------? 口头传播------------------------------------------? 报纸的雏形★★ 1.官方公报统治阶级内部用以传递信息的工具。

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

公元前59年,恺撒当选为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工作。

使用涂有石膏的木板,记录议事情况、法庭审判、税收数据。

屋大维继任后还书记员抄写多份,颁发给各地要人和军政长官。

2.邸报在中国,自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

这一封建王朝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直至清末民初才退出历史舞台。

唐代中央政府颁布于宫门外的朝政公报,是最早出现的古代报纸形式。

封建官报,朝政简报,每天公开发布,内容为宫廷新闻。

3.新闻信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公元前47年,恺撒向罗马告捷:“我到,我见,我胜。

” 影响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多种因素★? 社会交往的需要? 媒介技术的发展? 传播制度的平衡? 商业利益的驱动1 ? 专业主义的完善第二章创立的背景和条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新闻观★★★? 高度重视舆论的作用“在任何国家,都有一种力量高于政府,这就是舆论的力量。

” ——圣西门? 强调报刊调节社会关系和影响社会生活的作用“任何力量都抗拒不了舆论,社会的安宁现在之所以还没有完全得到保证,就是因为舆论还没有形成。

”——圣西门? 批评资产阶级出版自的虚伪性“诚实地表达一切思想感情和决定一切行动方向的自,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权利,除非本人同意,没有任何理加以限制。

” ——欧文19世纪40年代初,伊加利亚共产主义者在法国有近50万人。

★第三章哲学基础六度空间&小世界★★★六度空间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这就是六度空间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

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矛盾★2 ? 客观事实的矛盾? 传受双方的矛盾? 新闻选择的矛盾现代经济对新闻事业的决定影响★:1、经济体制制约着新闻媒介功能的发挥2、经济体制决定着新闻传媒的运作方式3、经济发展推动着新闻传媒的快速扩张4、经济发展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力量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区别★ 1.这两种新闻事业是分别建立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2.两种新闻事业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各自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

3.它们的新闻体制也是不同的。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特征★:1、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新闻事业不能私有化,人民永远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主人。

2、支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针,宣传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新闻媒体间的良性竞争。

4、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第四章马克思新闻经典论著及其新闻观《莱茵报》★★★? 《莱茵报》,1842年1月1日开始发行,副标题是“政治、商业和工业”,公开宣称 3 的目标是为了维护莱茵地区大量中产阶级的利益。

? 1842年10月任报纸主编,年仅24岁。

他通过坚定的办报原则和灵活的办报策略改变了莱茵报不受欢迎的局面。

? 通过写报纸评论,对反动政府进行了深刻揭露,思想开始从唯心主义立场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批评作为“哲学”的共产主义。

? 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查封。

马恩自报刊思想的概括★★★1、自报刊是人类精神自表现的产物。

2、自报刊不仅有自报道的权利,而且还承担着对社会事件发表意见的义务。

3、自报刊是自与独立的报刊,同任何形式的书报检查制度不相容。

同时,自报刊又是在一定的法律规范和道义原则下有机运行的报刊。

4、自报刊具有舆论监督和社会批评的功能,包括对政府和官员的批评和监督。

5、自报刊不是挣钱的行业,作家不能为挣钱而写作,不能奉命说话和写作,因为自报刊不是出于书商的投机目的以及指望捞到什么好处而办的。

6、自报刊执行独立的办报方针,不受撰稿人干扰。

不是撰稿人领导报刊,而是报刊领导撰稿人。

7、自报刊于绝对自的需要,它的文章是不署名的。

“人民报刊”指的是群体概念,指的是具有人民性的自报刊,它们不围绕上流社会和个别人旋转,它们的对立面是反人民、反民族和反时代的非自报刊。

★★★人民报刊思想的提出,是马恩世界观开始转变的标志之一。

他们从资产阶级的立场转向了无产阶级的立场。

★《莱茵报》时期新闻思想评价★★★4 ? 《莱茵报》时期的新闻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年时期,即早期的新闻思想。

这一时期,他们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这种在世界观交替中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具有承上启下、开拓前进的特点。

? 1 正确地规定了人民报刊和自报刊的使命、作用和特点。

? 2 《莱茵报》时期的新闻思想第一次提出了自报刊的人民性,清算了黑格尔轻视和蔑视人民群众的贱民思想。

? 3 《莱茵报》时期的新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准备阶段,它粗线条地勾勒了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基本范畴,预示了它的发展方向。

? 局限《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及政治观点还囿于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这一点决定了他们的报刊思想不可避免地留有唯心主义色彩。

早期工人报刊的五大弊病★? 强烈的宗派意识? 顽固的领袖崇拜意识? 仇视高级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排斥所有从事精神活动的人? 荒谬地提出公妻制《德法年鉴》出版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彻底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新莱茵报》★★★? 1848年5月31日《新莱茵报》出版。

? 《新莱茵报》是马克思亲自主编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第一张马克思主义日报。

? 《新莱茵报》的灵魂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

? 《新莱茵报》有一个副标题:民主派机关报。

5第六章毛泽东新闻思想毛泽东早期新闻活动★?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毛泽东是热心的读者,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代替了对梁启超和康有为的崇拜。

? 1916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毛泽东见报稿件。

? 1918年8月,第一次到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

? “我的职位如此之低,以致人们都不屑和我来往??我很想和他们讨论关于政治和文化的事情,不过他们都是极忙的人,没有时间来倾听一个南边口音的图书馆佐理员所讲的话。

”? 1919年春,参加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 1919年4月回到长沙。

? 1919年7月,创办《湘江评论》。

? 《本报启示》:本报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

? 《创刊宣言》:“不受一切传说和迷信的束缚,要寻着什么是真理。

” ? 一个月内写了40篇评论。

? 军阀张敬尧封闭《湘江评论》。

? 1919年10月,任长沙《大公报》馆外撰述员。

? 1919年12月,创办“平民通讯社”。

? 1920年9月,为《湖南通俗报》当参谋。

? 1920年12月,主编《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

革命时期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 1.唯物主义本源观。

事实决定新闻的“性质”,而不是“性质”对于客观事实或新闻有什么决定作用。

2.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

党办的新闻事业,是党的这个巨大集体的宣传者和组织者,党经过报纸来宣传,经过报纸来组织广大人民进行各种活动。

11 3.党的新闻事业的特性——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

4.全党办报方针。

所谓全党办报,一是加强全党对报纸的领导,全党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参与;二是加强、开展通讯员网的建设与活动。

5.党的新闻工作作风: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6.党的新闻事业的三个关系:党报与党委、党报与群众、党报与实际工作。

7.党的新闻工作的业务指导思想。

新闻业务最重要的一个指导思想,是摆正政治与技术的位置。

反对“技术第一”,采取“政治第一” 。

8.党的新闻工作的文风和风格: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

9.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修养:老老实实自称为公仆,是党和人民这个大集体的公仆。

新举措开启了新思路★★★ 1.关于利用报纸开展批评的决定 2.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 3.制定规范新闻批评的规范 4.向苏联新闻界学习 1.关于利用报纸开展批评的决定? 1950年4月19日,《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

? “因为今天大陆上的战争已经结束,我们的党已经领导着全国的政权,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很容易危害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于政权领导者的地位,领导者威信的提高,就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在党内党外拒绝批评,压制批评。

” ? “中共中央特决定: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于我们工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 12 2.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 “目前许多报纸的党性和思想性仍然不强,联系实际和联系群众不够密切,报纸上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还没有经常的充分的开展,部分的批评不严肃不正确,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宣传和关于党的生活的宣传都很薄弱,报纸上的经济宣传存在许多缺点,关于国际问题的宣传也注意得不够。

” ? “大多数报纸的评论工作非常薄弱,在新闻报道方面也存在着反映人民群众的多方面的活动不够,以及公式化、概念化、迟缓、冗长、不通俗等严重缺点。

这些缺点,是和各级党委对报纸工作缺乏经常领导的状况分不开的。

” 3.制定规范新闻批评的规定? 1954年4月,毛泽东在对胡乔木等人的谈话中提出,关于报纸上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三字方针。

? 开,就是要开展批评。

不开展批评,害怕批评,压制批评,是不对的。

好,就是要开展得好。

批评要正确,要对人民有利,不能乱批一阵。

什么事应指名批评,什么事不应指名,要经过研究。

管,就是要把这件事管起来。

这是根本的关键。

党委不管,批评就开展不起来,开也开不好。

4.向苏联新闻界学习? 1954年赴苏访问《真理报》代表团,访问塔斯社代表团,访问全苏广播系统代表团,系统考察了相关的苏联新闻界的经验,回国后分别整理出版了《真理报的工作经验》、《塔斯社工作经验》、《苏联广播经验》,以后又根据苏联报刊工作者代表团访华所作的报告编成《苏联报刊工作经验》。

? 这四本书全面提供了苏联报刊、广播和通讯社经验,极其详尽地介绍了他们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我国不少新闻单位,包括《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都以其为样本,调整和重组了自己的内部管理体制。

问题? 教条主义,形式主义。

不看具体条件,不分中国外国,只要是苏联的经验,是《真理报》、塔斯社的经验,都机械地照抄照搬。

? 绝对化。

学习过程中,绝对化、一切惟苏联是从,惟《真理报》、塔斯社是从的倾向相当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