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
保护与开发相结合——谈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

中 图 分 类 号 :G 12 2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 - 0 (0 1 0 -0 70 6 25 9 2 1 ) 305 - / 4 2
( 黑龙 江农业经济职业学 院 经 贸系,黑龙 江 牡丹 江 174 ) 5 0 1
的 援
摘
要 :在 我 国 民族 文化 旅 游 日益 发 展 的 大背 景 下 , 民族 传 统 文 化 面 临 着 衰 退 和 变 异 等 严 峻 挑 战 。 民族
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 的意见是 :用发展 的眼光看待 民族 传统文化 ;科 学规 划 ,处理好保 护与 开发 的关 系;重
但 由于 民间传统文化 的脆 弱性 和 “ 文化大革命 ” 的劫难 ,我 国民间传 统文化 的生存 现状 特别 令人担 忧 :随着现 代化进 程 、城 市化 步伐 的加 快和外 来文
化 的 冲击 ,大批 风情独 特 的古村 落 、 民居 、作 坊及 其 他文 化遗 址遭 到破坏 ,大 量珍 贵 的无 形文化 遗产 失 去传 承 。 民间传统 文 化 的保 护是 一 项泽 被 民族 、 功 在千 秋 的事业 。 自 2 0 0 2年 以来 , 国家启 动 了 民 族 民 间文化 遗产保 护工 程 ,并 正 在逐 步铺 开 试点 。 1 .云南 、黑 龙江 的 民族 传统 文化 现状 ( ) 云南 的 民 族 民 间 文 化 的 消 亡 让 人 忧: 。 1 心 作 为世 界上 最具 民族文 化特 色 的云南 ,民族 占籍 正 以每年 上千 册 ( ) 的速 度 流 失 ,资 源 销 蚀 为 全 卷 国第 一 ;为 数不多 的精通 民族 古 籍 的人 才 .正 随着 时 间 的流逝越 来越 少 。此 外 ,其他 形式 的民族 民问 文 化 的消亡 ,也 同样 令人 忧心 。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中的问题及对策

工作空间与生活空间分离,民俗村里所展示的仅是符号
3.4 形成立体保护,建立文化品牌
化、商品化、刻板化的前台表演,民族文化被片段式展示,
很多民族传统文化中隐藏着不为外人所轻易感知的
使得游客用景区内展演的民族文化来衡量真正的民族文 具有象征意义的部分,如果不将其区别对待,盲目进行开 化,进而误解原生地的民族文化,对文化传播造成影响。 发,则会造成民族文化的庸俗化与肤浅化[10]。因此,在
·120·
第 34 卷第 11 期 2021 年 06 月
艺术科技
Vol.34 No.11 June 2021
些地方的傣族泼水节随时随地都可以举行,并且演出还 相关部门应制定文化传承人培养机制,解决民族文化发展
会挪用如歌舞表演、服饰等非本民族的表演元素,以吸引 传承中较严重的文化断层问题。以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中的问题及对策
杨紫薇
(贵州大学… 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近年来,民族地区成为人们热衷的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得到挖掘与开发,但在旅游开发进程中,由于没有
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出现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对民族文化
绿汁镇为例[J]. 中国民族博览,2020(4):72-74.
语言教程班,寓教于乐,创造民族语言的环境,让青少年 [7]… 孙九霞 . 传承与变迁——旅游中的族群与文化[M].
从小接触民族语言,使青少年感受到语言的强大魅力。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36.
3.3 强化政策支撑,加强文化记忆
[8]… 刘晖 . 旅游民族学[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58.
当前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问题

当前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问题当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一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如何使之得以融入现代社会和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当前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问题进行探讨。
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是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侵蚀。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文化和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传媒、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使得西方文化成为了全球文化的主流。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减弱,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较大的压力。
传统文化的角色和意义面临重新定义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并不是被传承和发展,而是被人们遗忘和淡忘。
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接受度逐渐降低,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价值逐渐被忽视。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意义亟待重新定义和定位,使之能够符合当下社会的需求和发展,重新获得社会的重视和尊重。
当前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中面临的问题还包括传承人才的匮乏和传承方式的单一。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专业的传承人才,然而在当今社会,传承人才并不多,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困难。
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和活力。
如何培养和引导更多的传承人才,并且通过多种方式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和建议。
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力度。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包括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基金支持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愿。
应采取多种方式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
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文化节日、文化艺术演出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引导年轻人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当前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问题

当前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问题当前,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
全球化的影响使得许多民族文化面临着边缘化和消失的风险。
全球化带来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对传统的民族文化造成了冲击。
许多年轻人更乐于接受外来文化,而忽视了本土的文化传统。
这导致了许多传统技艺的失传和传统习俗的逐渐废弃。
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本土的民族文化成为了一个重大问题。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民族文化的流失。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他们不再生活在传统的自然环境中,也不再过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城市中,许多传统的民族文化元素得不到传承和发展,逐渐失去了活力。
城市化还带来了大规模的建设活动,破坏了许多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和遗址。
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济发展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带来了挑战。
经济发展迫使人们更多关注经济利益,对民族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相对较低。
在一些地方,为了迎合旅游业的需求,一些民族文化被商业化和娱乐化,丧失了其原有的深厚内涵和独特性。
快速发展的经济也给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带来了压力,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破坏使得许多传统的民族文化面临灭绝的危险。
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平衡好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经济利益的发展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离不开相关法律和政策的支持。
在一些地方,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够到位,导致了一些民族文化的侵权和滥用。
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许多传统的民族文化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如何加强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当前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面临着多样化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加强保护与传承,注重创新与开发,加强法律与政策的支持,才能保护好并发展好民族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文化保护、侵犯少数民族权益等,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文化保护问题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文化保护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度开发会对民族文化造成侵害。
特别是一些受欢迎的景区,由于游客的涌入,会使得当地文化受到冲击,原始的生活方式被破坏,民俗活动变成了表演等,必须采取措施,保护好民族文化。
对策: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民族文化。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保护。
保护好民族文化资源不受商业开发影响,同时保护好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2. 严格管理旅游开发。
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时,必须严格管理,不可随意开发。
对于一些重要的文化景点,可以实行限流措施,控制游客的数量,以减少对原始文化的冲击。
3. 加强宣传,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
引导游客尊重民族文化,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信仰,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让他们在游览民族文化景点时表现出礼貌和尊重。
二、少数民族权益问题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少数民族的权益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往往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
一些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可能无视少数民族的意愿,侵犯其权益。
1. 尊重少数民族的意愿。
在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时,必须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意愿,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一切以当地居民的利益为先。
2. 支持少数民族发展旅游业。
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支持当地居民自主开发旅游业,促进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增加他们的收入。
3. 加强监督和管理。
对开发商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旅游开发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防止侵犯少数民族的权益。
浅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中 获 得 一 种 娱 乐 , 一 种 轻 松 发 展 中 起 到 “ 导 变 迁 ” 的 指 作 用 ,指 导 他 们 完 成 “ 动 被 变 迁 ” 向 “ 动 适 应 变 迁 ”, 主 由 “ 要做 ”变 成 你 “我 要
是 对 旅 游 者 而 言 , 最 愉 悦 的 心 情 ,他 们 并 没 有 时 间
的 发 展 , 加 大 了 民 族 地 区 的 族 地 区 民 族 文 化 的 保 护 与 传 开 发 力 度 ,促 进 了 少 数 民 族 和 民族 地 区经 济 社 会 发 展 , 对 少 数 民 族 和 民族 地 区 传 统 承有 所 裨 益 。
民族 文 化 旅 游 中的 民族
“ 老 ”文 化 。而要 实 现 这一 古 目的 主 要 依 赖 于 游 客 对 旅 游 目的地 民 族 形 象 、民 族 文 化 的认 知 。这 种 认 知 来 源 于 本
村 、 《 象 刘 三 姐 》、 《 象 变 观 念 , 弘 扬 民 族 精 神 , 树 印 印 丽 、 ( 南 印 ( 云 、 ( 水 立 民 族 自信 心 及 增 强 民 族 认 俪
想 看 什 么 ? 旅 游 者 参 与 民 族 和 耐 心 去 体 验 “ 观 真 实 ”, 客
文 化 旅 游 的 目 的就 是 要 探 寻
而 热 衷 于 在 食 、 住 、行 、玩 舒 适 的 前 提 条 件 下 ,观 看 、参
民族 文化 的真 实 性 和 独有 性 ,
体 验 少 数 民 族 和 民 族 地 区 的
民族 文 化 的 展 示 ,即 游 客 想
的 再 造 民 族 文 化 ,他 们 的 目
变 迁 ”, 这 就 要 求 政 府 在 少 数 民 族 和 民 族 地 区 经 济 社 会
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三篇)

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文化文物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保护和开发利用文化文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着重探讨文化文物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案,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开发利用文化文物文化文物的开发利用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和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文化文物开发利用方式:1. 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开放。
许多城市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可以开放给公众参观。
政府可以投资修复和保护这些遗址,并建立相关的旅游设施,如解说员、导览地图等。
这不仅可以保护遗址本身,还可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旅游业的收入。
2. 博物馆的建设和展览。
博物馆是展示文化文物的重要场所,可以通过展览文物的方式向公众传递历史和文化的信息。
政府可以投资建设新的博物馆或扩建现有的博物馆,并定期策划丰富多样的展览。
此外,可以积极与其他国家的博物馆合作,举办跨国文物展览,提升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水平。
3. 文化表演和文化节日的组织。
文化表演和文化节日是传承和展示本土文化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表演,如戏剧、音乐、舞蹈等,向公众展示当地独有的艺术和文化。
此外,可以举办文化节日,邀请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艺术家和文化团体参与,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4. 文化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和利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和利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
政府可以投资建设数字化文物保护中心,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文物进行数字化记录和保护。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文物,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向公众展示文物的魅力,扩大文化影响力。
二、保护文化文物保护文化文物是保护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文化文物保护方式: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应加强对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非法侵占、盗窃、破坏文物的行为予以严厉处罚,提高破坏文物的成本和风险。
同时,要加强对文物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机构和数据库,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文化传承背景下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文化传承背景下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种文化形式相互交融,文化传承与保护成为了亟需关注的议题。
在这个大背景下,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传承与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文明的宝贵贡献。
本文将从文化传承的背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传承与保护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化传承的背景文化传承是一种跨世代的传承与延续,它包含着既有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现实的内在联系。
在当今社会,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融日益深入,文化多样性受到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各族群和地区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更显得重要。
特别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其内涵、精髓,对维护和传承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加强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化传承的背景也体现在历史的延续性和未来的发展性上。
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渊源,历史传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
而文化传承又必须以未来的发展为目标,不断创新与变革,这种传承与发展的统一,使得文化传承能够在历史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蕴含了民族的智慧和勤劳,凝聚了民族的感情和精神,具有浓厚的文化烙印和精神内涵。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文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所创造、积累并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
它反映了这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方面,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和文化根基。
2. 价值观念: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念体系,这些价值观念贯穿于民族的各个方面,包括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人际关系等。
这种价值观念是这个民族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3. 艺术文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方面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音乐、舞蹈、戏曲、绘画、雕塑等方面,这些艺术形式是表达民族情感和审美意识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临沧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摘要临沧,是中国西南边陲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有着奇异独特的旅游资源。
临沧少数民族文化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以至于造成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性欠缺。
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在开发的基础上强化保护,以推动临沧民族文化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临沧少数民族文化开发保护旅游资源导言:在现代性的语境下,民族文化保护的价值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在面对强烈的现代性趋势下,捍卫民族文化价值已经上升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民族文化中具有核心价值的元素成为必然,这表明民族文化的价值在现代性的巨大背景下得到了再度确认。
由此,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在文化价值的驱动下将具有长期而深远的意义。
我们知道,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而是构成文化现代性和多样性的重要特征。
一方面,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是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推进人类文明,繁荣人类社会。
在现代性的条件下,我们只有保持优秀的民族文化特色,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才能不断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
一、临沧简介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魂缘于水清,水灵缘于山绿,悠悠风情飘荡于山水之间,这构成了临沧独特的风景韵味。
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是中国西南边陲待开发的一块宝地。
北回归线横贯南部,东邻思茅,北连大理,西接保山,西南与缅甸交界。
全市辖临翔、凤庆、云县、双江、永德、镇康、耿马、沧源8县。
土地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26.5万人,其中以佤族为代表的23种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6%。
临沧四季如春,有“亚洲恒温城”之美称,年平均气温17.2℃。
临沧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全市现有佤族人口35万人,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沧源佤族自治县是佤族最集中的地区,神奇美丽的阿佤山有闻名海内外距今3500多年历史中国八大古崖画之一的沧源崖画,有与缅甸山水相连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建于清代道光年间,集建筑、雕刻、绘画为一体的云南民族地区南传上座部佛教代表建筑之一的广允佛寺;有保留较完整的从奴隶社会直接跨入现代文明的佤族原始群居村落,有丰富的佤族民间文学艺术和独特的饮食文化,其中木鼓舞、甩发舞享誉中外,集中展现了中国佤族文化的内涵。
临沧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
是世界种茶的原生地之一,有500余年的种茶制茶历史。
全区茶叶面积达65万亩,年产量达2万多吨,面积和产量均为云南第一。
临沧是亚洲独具特色的水电基地。
澜沧江境内流程232公里,属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中间地带,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国家和省规划已建成的三座百万千瓦级电站。
在180多公里的水面流域建成三座百万千瓦级电站在全国乃至亚洲尚属独有。
临沧是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全市有沧源、耿马、镇康三个县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290.8公里。
昆明经临沧出境至缅甸仰光公路里程仅1893公里,临沧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孙中山先生曾规划在临沧建立“欧亚第三大陆桥”。
二、临沧少数民族文化开发优势1、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临沧市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是云南滇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中心,有干线公路直通昆明、大理、楚雄、思茅、保山、西双版纳等地州以及临沧市各县、乡。
云南临沧还是云南省通往缅甸和东南亚的重要门户,素有“黄金口岸”之称。
它有着长达290.29公里的国境线,耿马、镇康、沧源三县有大片土地与缅甸接壤。
有孟定、南伞、勐董三个国家二级口岸及17条边贸通道和众多的边民互市点,也是云南省通往缅甸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最便捷的通道之一。
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使得它有广阔的市场和较近的市场距离。
临沧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在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突出表现为:“桥”的优势明显,“头”的潜力巨大,“堡”的地位突出,所以对于民族文化开发具有强大的政策优势。
2、多元的民族文化以佤文化为显著特色的,多民族文化共生共荣的临沧民族文化已日渐引起世人瞩目。
澜沧江沿岸的彝族习俗,边境一线的佤族木鼓文化、耿马孟定的傣族风情从不同侧面呈现了临沧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亮丽风景,纵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承传与发展,一方面源于各民族民俗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得益于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相互融合与交流,具有一些“合金文化”的特点。
3、独特的自然资源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四季如春,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加之其开发尚晚,所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了神奇的自然景观,其境内旅游景区有:奇丽壮观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临沧大雪山、山水峻秀的五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雕琢神奇的小道河省级森林公园、险峻俏丽的白石岩山水、天然温泉度假山庄、雾龙山古战场遗址,县城南郊以硫磺泉为特点的温泉宾馆、西北郊以碳酸为特色的晚翠温泉宾馆、列入全省25个旅游精品工程之一的富有浓郁民族风情的临沧茶文化风情园。
三、临沧市民族文化与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与不一致,导致临沧市境内有大量的文化资源没有被开发或者是开发不全面,许多有价值的资源没有被世人所熟知。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到位。
2、外来文化对临沧市民俗文化的冲击。
现如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之下显现出不同程度的衰落、退化甚至消亡的趋势。
3、临沧旅游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旅游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缺少知名度和影响力较高的品牌。
其次是体制机制不活,景区开发深度不够,宣传促销乏力等。
我市旅游业发展较慢,总量较小。
4、旅游产品组合不成体系。
产品比较单一,缺少系统化的发展,竞争力较弱,发展较缓慢,使得旅游产品对文化传播和发展起到的作用较小。
5、旅游高层次复合人才匮乏。
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最有价值的资源,在临沧市缺乏高素质人才的引导,使民族文化发展缺少引导力和创新力。
四、临沧市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思路1、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少数民族文化问题主要是指保护与传承、研究与开发、发展与创新等问题。
我们应该继承具有深厚底蕴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它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整个中国文化一起成长为振奋民族精神的巨大的文化力量,也成为各个民族自身发展的精神力量。
2、因地制宜,挖掘、开发和建设各具特色的新产品文化内涵越丰富,旅游产品吸引力越强,自治区开始大力挖掘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
3、继续将佤文化打造成临沧市的旅游品牌丰富佤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形式,支持和鼓励民间文艺演出队伍、重大节日举办打歌等民俗文化展演活动、举办世界参与人数最多的接触类狂欢节——摸你黑、举办民族民间打歌舞蹈大赛、举办佤族饮食——佤王宴冲击吉尼斯纪录活动、开展月亮升起来佤族舞蹈组合的推广与普及活动、编辑出版民族文化丛书、佤族歌舞列入职业中学的教学专业、在全县百户以上的自然村建设佤族民俗文化传习所,组织佤族民俗文化演出队伍到外参赛或演出等。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
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为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其本身的旅游美学价值,也来自于其可进入性。
为扩大旅游业发展规模,应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坚持旅游业发展和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景区配套服务功能;深化改革,创新旅游开发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促进旅游产业水平的整体持续提高。
5、推出若干条精品旅游线路。
开发中旅游点、线、面应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开发网络。
选择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依托民族民俗博物馆、自然民族村落或模拟村落建立民族民俗旅游点;围绕这些旅游区的开发,实行区际合作,推动地区间联合行动,开辟民族民俗旅游线路;依托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城镇,系列开发成集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区。
6、培养高层次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培育人才,提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品位。
提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品位,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及规划设计的人才。
为此,必须加强人才的培育。
要特别注意将纯正、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内容充实到各类教育培训中去。
7、开发旅游工艺品为了迎合市场的要求,有必要设计出更好更新颖的工艺品来充实市场,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挖掘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一件好的旅游工艺品,作为承载了特定功能和意义的商品,其设计首先应考虑它的纪念性功能,以人为本,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
同时,要与地域文化内涵紧密联系在一起,切实把握好人、设计和文化的三者之间的联系。
8、政策性支持在这方面,政府和企业各有各的职责、各有各的任务。
政府部门主要负责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而企业具体负责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
要做好政企联手,部门联合,区域联接,上下联动,形成宣传促销的整体合力。
9、宣传手段旅游经济是眼球经济,必须搞好宣传促销。
旅游业要发展,仅靠“天生丽质”是不够的,还要“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加强宣传促销,推动深度营销,把人的目光吸引过来。
要研究游客心理,选准消费群体,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对重点客源市场反复宣传促销。
同时,还要加强与周边旅行社的合作,搞好旅游线路的对接,由近及远、由内而外、有重点、分层次地开拓市场,努力实现旅游综合效益的新突破结语:由于历史原因,临沧经济发展叫滞后。
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临沧民族文化尚未得到全面的开发利用,没有发挥其区位优势。
但临沧却是中国西南边陲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有着奇异独特的旅游资源。
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临沧这块神奇、美丽、富饶的热土,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民族文化根底在基层,主体在群众,生命在原生态,发展在政府,出路在创新。
临沧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工作的一个长期的、渐进的、配套的、复杂的过程,其丰厚的民俗文化资源,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极佳的发展机遇期,相信临沧民族文化会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