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美国中高等教育发展

合集下载

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

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

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美国的高等教育始于殖民地时期,以1492 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为起点,欧洲人开始向殖民地建立一些教会学校。

后来,英国的清教徒们为了逃避英国国王的迫害①,来到了美洲,传播他们的教义,于是美国的大学出现了。

事实上,在欧洲人进入美洲之前。

印第安人有自己的一套很完善的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与训练制度。

印第安人在成为成熟的部落成员前,需要掌握三项技能,他们包括:实用技能与生存技能;传统文化知识;精神意识。

生存训练是建立在自然认识之上的,它包括对地理、温度、水源及其他状况的了解程度。

在人类的历史上,各个民族都在历史的发展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印第安的文化遗产也表现出多样的文化类型、标准、社会结构和行为方式。

在精神意识方面,印第安人要求所有的青少年都要具有精神意识,他们的精神意识往往意味着灵与物,自然与超自然。

美国在殖民地时期有过一部教育法——马萨诸塞教育法②,颁布于1642 年。

这部法律不仅旨在扫盲,更确切地是为了强化社会秩序。

5 年后,殖民地又颁布了1947 年教育法,即有名的“老骗子撒旦法”。

该法要求建立学校,它规定凡满50户人家的城镇“必须立即任命一名教师来教本镇所有儿童读书写字”;凡满100户人家的城镇“必须设立一所文法学校,以便于教师教导青年使他们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

”无论是1642 年的教育法还是1647 年的教育法中都未提及教会或牧师。

而且,教育被视为地方官员的主要责任。

这就奠定了美国教育制度基础——地方负责制。

虽然殖民者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对于高等教育都抱有同样的热情。

因为在来到美国的殖民者中,每30 人中就有1 个人毕业于英格兰的剑桥大学,剩下的人要么毕业于牛津大学,要么毕业于英国的其他大学。

北美殖民地上的第一所学院是哈佛学院。

1636 年,马萨诸塞议会(General Court ofMassachusetts)应约翰· 哈佛牧师的医院,将他的图书馆和一半的财产用于建立一所“学校或学院”。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兴起、发展及演进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兴起、发展及演进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兴起、发展及演进作者:崔淑卿钱小龙来源:《现代大学教育》2012年第06期摘要:美国高等教育拥有近一个世纪的国际化经验,不同历史时期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反映着不同的概念模式。

殖民地时期至二战前,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受到英德两国和内部动力的双重影响;二战后至70年代初,政策制订和机构管理步入正轨;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多元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广泛开展;90年代初至今,国际化主体发生变化,国际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国际化规模显著扩展。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2)06-0037-06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麦斯坦豪塞(Josef A. Mestenhauser)把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兴奋期(euphoria),也即发展初期,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70年代的越南战争和石油危机时期;第二阶段为乌云期(darkening clouds),也即曲折期,从1966年的国际教育法案破产到1970年代末;第三阶段为协同防卫期(defense through the associations),也即成长期,始于出现大量国际教育预算消减威胁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

[1]实际上,在二战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尽管还没有出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但由于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性,早已出现众多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因此这一阶段可视为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萌芽期。

另外,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实际上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即新的兴奋期,因此这一阶段也可视为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成熟期。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大体可以将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萌芽期(殖民地时期至二战前)、发展初期(二战后至1970年代初)、成长期(1970年代初至1980年代末)和成熟期(1990年代初至今),通过4个阶段的历史追溯和现实探究我们可以清晰地掌握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脉络,了解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兴起及发展历程。

近代美国在华教会学校发展研究

近代美国在华教会学校发展研究

近代美国在华教会学校发展研究
近代美国在华教会学校发展研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美国的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各地建立教会学校。

这些教会学校的建立,使得中国的教育发展得到了重大的推动,也使得美国在中国的影响力得到了增强。

美国在华教会学校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传教士在中国各地建立了许多教会学校,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这些教会学校为中国提供了现代教育的基础。

第二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美国教会学校的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教会学校在中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许多美国教会学校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现代教育资源,如科学技术、英语教育等,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第三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今天,美国教会学校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教育机构到社会组织的转变。

美国教会学校不仅在中国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还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如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美国在华教会学校的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从19世纪末建立教会学校,到20世纪50年代发展成为社会组织,美国教会学校在中国的发展史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资源和社会服务,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22年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重点(据真题整理)

2022年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重点(据真题整理)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据真题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等教育发展简况一、成长中的高等教育1.萌芽阶段世界上第一所千人高等学府是:稷下学宫西方代表的“雅典大学”;孔子老子世界公认早期教育思想家;特点:非正式、弥散性格,机构不明确职能不确定性质模糊;相对于当时只是水平而言“高级学问”。

2.雏形阶段萌芽走向雏形的标志:始于唐代兴盛于宋代的书院教育。

欧洲:中世纪大学(行会)3.成型阶段4.完善阶段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提出“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使大学除了培养人才之外具有了“研究”的新职能。

二、扩张中的高等教育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多元化第二节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自发研究→组织研究(最早1880年“高等教育研究会”;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相继建立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系统研究中国:1983年我国将高等教育学编入学科专业目录。

1978年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学进入实质研究阶段。

第三节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第一节教育与高等教育1.定义(本质):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门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人才的社会活动。

*2.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人本心理学者:马斯洛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人与社会;“永恒的人性是不存在的,整个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第二节高等教育的地位一、高等教育的价值(一)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1.本体价值(个人价值):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

2.社会价值:社会化,社会选择,社会流动(二)个人本位价值观、知识本位价值观和社会本位价值观*1.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主张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教育使你成为你自己”。

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知识的创新(纽曼《大学的理想》)高等教育的实施在于通过自由教育、人文教育、普通教育(学科共同理智训练以获得一种基本观念的共同基础)而达成目的。

美国的教育制度

美国的教育制度

宁波大学答题纸(2010—2011学年第2学期)课号: 054TS1ATS 课程名称:美国文化改卷教师:学号: 106020110 姓名:毛丽敏得分:美国的教育制度美国是世界历史上一个年轻的国家,相比之下,它的教育起步也较晚,但是他的发展却极其迅速。

仅仅从我身边的例子来讲,高中班里50个人,就有8个人求学美国。

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整体的社会发展更好,更有利于个人未来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得不说,美国的教育实在是强大。

2010年世界大学排行榜前十名中有六所大学来自美国,而前一百名中美国大学的比例达到了30%。

更不容易的是,美国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为98%。

那么,是什么使得一个建国史、教育史都短暂的国家,在教育方面也能同国力一样,呈现这样强势的姿态呢?本文将结合课堂知识和查阅的资料来对美国的教育制度尽心更简单的分析。

一、美国教育历史回顾教育作为社会生活基本内容之一,与国家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十七世纪马萨诸塞海湾殖民时代,首批英格兰移民中就有不少毕业于牛津与剑桥。

据估计,当时每四十到五十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大学生,这种高等教育背景的移民使得他们十分重视教育。

而早期的英格兰移民也因为对宗教的虔诚,需要文化来亲自读懂《圣经》。

这两方面因素促使美国教育起步,1636年建成了哈佛大学,1639年建成威廉·玛丽大学,1701年建立了耶鲁大学。

在美国独立以前,在那片土地上便已有了39所独立学院。

1642年,马萨诸塞州通过了一项家长必须送子入学的法律;1647年,又出台了一项更为严格的法律,要求各城镇必须建有学校并配备师资。

其他州也纷纷效仿。

在短短四十年中各州都建有公立学校。

独立战争后,美国颁布的《西北部法令》规定,各城镇必须预留至少一平方英里的土地用于建学校。

法令要求西北各州必须建立公立大学。

政府的高度重视促使教育不断发展。

1827年马萨诸塞州再次率先要求大城镇必须建有公立中学,其他州也紧跟其后。

1825年至1850年间,公立教育在全美确立,各州都建立了无宗教歧视、无经济条件限制并对所有学童开放的基础教育系统,许多公立大学和学院也相继问世。

第九章近代各国教育制度(下)

第九章近代各国教育制度(下)
• 正因为哈佛大学的建立者当中有很多人都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哈 佛大学所在的城市也就被命名为剑桥城。其实原来这所大学的名字叫做 “剑桥学院”,哈佛大学现在的名字来源于1638年一位名叫约翰· 哈佛的 学院院长,这位院长去世时,将自己积蓄的一半和400本图书(在1638年, 对于一所创建仅两年、第一届只有学生9位的学校,这可不是小数目)捐 赠给这所大学。后来经过议院的投票,决定将这所大学命名为哈佛大学。
*世俗性质的而非宗教的大学(拒绝任 何教派的控制和束缚)。




“通过弗吉尼亚大学的缔造者—托马斯杰斐逊 的努力,世俗化的观念被纳入到美国高等教育之 中。…….杰斐逊的大学改革计划对于美国的高 等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明确表达了大规 模发展高等教育、政府扶植高等教育、高等教育 摆脱宗教控制、高等教育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希望 从事的职业等观点。”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史 学家巴茨)
在美国公立学校发展史上做出杰出贡献,并被誉为“美国 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 )。
A.约翰·杜威
C.贺拉斯·曼
B.本杰明·富兰克林
D.亨利·巴纳德
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批准了《莫雷尔法案》,要求各
州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类学院。这类学院被称为 ( 院 )。 A.初级学院 D.技术学院 B.社区学院 C.赠地学
二 教育管理体制
(一)州教育领导体制的建立与教育分权制的确立
(1)教育分权制的原因 美国建国以后没有对教育的管理体制做出任何规定。1791 年的宪法修正案第十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而又未 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利,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 (2)过程 虽然由宪法修正案的第十条规定可以引申出教育是属于州 的权力,引申出教育分权制的法律依据,但当时人们的认识并 非一致,因而,这一时期出现了有关教育是由联邦控制还是由 州控制,是由宗教团体控制抑或由政府控制的激烈争论。结果 ,1837年,美国的马萨诸塞州首先通过法律,规定成立“州教 育委员会”,设立“州学校督察长”,征收“办学税”等,确 立了美国教育由州一级管理、教育分权的制度。

从欧美高等教育史看大学的职能演变

从欧美高等教育史看大学的职能演变

一、高等教育职能的历史演变高等教育职能是高等教育的作用,是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的集中反映,伴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职能呈现出由单一性到多元性,由经院性到社会化的发展轨迹,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印证,高等教育的职能经历了从单纯的培养人才发展到教育与科研并重、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并进,进而产生第三职能———为社会服务的职能,这三大职能的生成与相互关系有其深刻的历史嬗变。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Academy ),甚至还要早。

现在所称的大学一般指的是以12、13世纪产生于西欧的中世纪的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实施机构,故大学的职能是指具有中世纪大学结构之特征的高等教育机构的职能。

最早建立并且延续至今的有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

具有行会性质的中世纪大学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教师、官吏、法官、牧师和医生等专门人才,因此,培养专门人才就成了教育活动的首要的职能,也是大学最基本、最原始的职能。

此时的大学主要是人文教育,而较少科学教育,大学主张把“学”与“术”分开,认为“术”登不了大雅之堂。

追溯大学培养专门人才的历程,不得不提到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 ),他是传统大学理念的捍卫者,他在《大学的理念》《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一书中从“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这一命题出发,指出:“一方面大学的目的是理智的而非道德的;另一方面,它以传播和推广知识而非增进知识为目的。

如果大学的目的是进行科学和哲学的发现,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学要有学生;如果大学的目的是进行宗教的训练,我不明白它如何能成为文学和科学的中心。

”他进而指出,“从本质上讲,大学是教学的场所(a place of instruction )”他是这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发现和教学是两种迥然不同的职能,而且也需要不同的才能,但同时兼备这两种才能的人并不常见。

《高等教育学》试题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答案

《高等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l、“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创造性 )。

2、著名的“威斯康辛思想”明确地把大学的主要职能由单纯培养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拓展到( 服务社会 )。

3、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 15%—50% )时,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4、高等学校管理以( 学术管理 )为特征。

5、西方人力资源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舒尔茨 )。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 1993年 )。

7、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基本教学方法是( 讲授法 )。

8、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 京师同文馆 )。

9、教育科研应侧重的方面是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 )的研究。

10、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上课 ) 。

ll、班级授课制最主要的缺点是不利于( 因材施教 )。

12、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是( 洪堡 )。

13、提出“教学相长”这一教学原则的中国古代文献是(《大学》)。

14、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中,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教育法)。

15、赠地学院运动申诞生的两所著名大学是康乃尔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

16、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称为( 学历 )。

17、在中国首先实行选修制的大学是( 北京大学 )。

18、科研准备阶段的主要环节有确定选题和( 申请立项 )。

19、( 太学 )的建立,标志的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20、从教育管理权利的划分方式来看,不属于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主要模式的选项是(独立型 )。

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 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

22、教育结构是指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23、作为教育政策总概括的是(教育方针)。

24、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利的主要因素是( 政治 )。

25、高等教育由原来的“英才教育”演变为“大众教育的时期是(19世纪后半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奴隶制度的动摇 生产事业的腾飞 垄断资本的形成 科学文化的发达
中等学校蓬勃发展
中等教育的民主化和大众化 中等教育结构的演变 中等教育的教学改革
1. 2. 3.

中学在这些有利条件下进入繁荣发展期 之前的文实中学到十九世纪初已适应不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形势 南北战争后,美国加速成为工业强国急需科技人才 中产阶级家庭收入增多,广大青年从劳动中解放出来
约翰· 霍布金斯大学
约翰· 霍布金斯大学首任校长吉尔曼系耶鲁大学毕业生和哈佛大学研 究生,曾赴欧洲两年,参观和考察英、德、法、俄诸国教育。1875年 正式就任约翰· 霍布金斯大学校长之前又专程赴德考察大学教育的发展 和现状,作为创校和治校的范例。
新大学以科学研究和创造性的学术成就作为自己的目标和特征。在 早期53 名教学人员中, 绝大多数有过留德的经历, 13 人获得过德国博士 学位。为了刺激教授们的进取心, 霍布金斯招收了最优秀的学生。从创 建到19 世纪80 年代末, 霍布金斯大学培养的博士总数超过了哈佛和耶 鲁两校之和。曾任美国总统的威尔逊,教育家杜威,社会史学家莫尔, 历史学家泰纳等都曾受教该校。
农工学院的勃兴
一、毛利法案的通过振奋人心,各州通过不同的方 式创建农工学院。
按规定单独设置的农工学院者28州 宾夕法尼亚、马里兰等州将土地拨给州内原已设置的农业学校 另有15州在州立大学内添设农工学院 康奈尔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至今仍为工农科专业教育的标兵。
农工学院的勃兴
二、农工学院目标明确,针对建设农业和工业的急需, 造就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除约翰· 霍布金斯大学外也有其他取法德国的大学校长先后不断出现。 如赫赫有名的威斯康辛大学的亨利· 巴纳,密执安大学的太潘,康奈 尔大学的怀特,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吉尔曼等。 以哈佛大学和约翰· 霍布金斯大学为先导,纷纷把德国盛行的选科制、 讨论班制、快速发展的科学教育,狠抓研究生的培养,大量设置奖 学金名额,开展多种学术活动,竭力倡导独立钻研和自由思想等, 逐项传入。
高等院校的改进
美国在建国后,公私立高等院校为数日增,南北战争后出现的面向 生产建设的农工学院和面向学术进军的德国型大学。这些学院不但 数量迅速发达,其内容和方法上也更上一层楼。从19世纪70年代到 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景象之盛是世界上罕见的。
1. 2. 3. 4. 5.6.高等院校日趋扩展: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私立学校多于公立学校 高等教育在学制上发生了变动:初级学院大量发展,设置研究生院 高等院校向女生开放就学机会:1821年首创女子学院,南北战争后 高等学院兼收男女学生渐成风气 高等院校专业编制的改进:学科分化-系-学院,大学选科制出现 高等院校充实的人力和物力:人员专业化,分工细化,教授增多, 图书馆实验室及教学用具日趋充实 高等院校致力学术教育的新尝试:医学、法学、工科、农科等专业 教育大力发展
课程方面: 主力开设农业、工业等专业科目,着重面对现实和联系实际;
充分利用课外活动,鼓励学生于寒暑假从事农业生产; 并在开设正规班次之外设置寒暑假讲习班以适应农民需求。
学生方面:对不准备从学院毕业的学生也作出安排,帮助增长实用技能; 自始就招收女生
毛利法案于1890年再度通过
国会于1872年、1873年、1875年和1879年,多次讨论,准备继续 支持农工学院,增强其作用。于1890年通过第二度毛利法案。
南北战争后美国中高等教育的发展
——主要参考《美国教育史》滕大春,人民教 育出版社,1994
南北战争和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南北战争
即1861-1865年爆发的美国大规模的内战。 历史学者给予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以高 度的评价,称两者是美国发展的里程碑。 南北战争给美国带来了政治的、经济的、社 会的和文化的巨大变迁,给教育前进提供了 崭新的背景。

课程和教学的变化
南北战争后,多种多样的新学科如潮水般涌入学校课堂, 其内容包括公民的、文化的、职业的,等等。 一般修业三年的中学不得不延长为四年,还实行了分科设 课和选修制度。
高等学校
概况 毛利法案的通过和农工学院的勃兴 学术型大学的创立和迈进
概况
美国自南北战争以后,高等院校明显朝着为工农生产事 业发展而服务的方向前进,同时也朝着为发展学术的方 向前进。 前者而言,工农学院的创建是贡献宏伟的; 关于后者,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建是辉煌的篇章。
新法案规定联邦第一年补助各学院1.5万元,以后逐年增加1000元, 指导每年补助2.5万元为止。
新法案规定针对当时南方保守势力对黑人教育的歧视,规定南部17 州须革除歧视黑人的积习;否则须另为黑人设置水平相同的农工学 院,不然就中止补助。
农工学院的影响
农工学院是美国人的独创, 它体现了高等教育民主化和大众化的精神。 农工学院通过培养大批实用的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科学技术人才, 为美国 工农业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此, 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成为美 国高等学校与教学和科研并列的重要职能。 赠地学院已不仅仅着重农、工等科, 而是发展成为大规模的综合性大 学, 在美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 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教育史家 卡布来说: “ 联邦政府给予教育的多种补助中, 似乎没有别的补助像拨地 兴建农工学院, 和以后拨款举办这类教育, 获得更丰硕的成果了。”
毛利法案的通过
毛利法案于1862年通过
1859年国会参议员毛利提出赠地学院的提案,要求联邦政府根 据各州在国会议员的多寡,每名拨予2万英亩的土地,由州设置农工 业科目的学院。 1862年议会正式通过该法案,提案将所拨土地由2万英亩增为3 万英亩,要求各州将由赠地获得的收入,捐赠、补助或支持学院至 少一所,这所学院主要教授农工业科目,同时不抛弃科学和古典科 目,另加选修军事课。
——《美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奠基》贺国庆,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1卷第1期, 1998.6
农工学院强化了高等教育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 形成了教 学、科研、推广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新体制。从世界范围 来看, 大学的功能是日趋复杂的。中世纪欧洲创办的大学, 主要是为了保存和传递知识, 被看作是知识的贮藏所, 教 学是其惟一职能。19 世纪初, 随着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建, 确立了科研在大学中的地位, 大学不仅要保存、传递知识 同时还要创造新知识, 使科研成为继教学之后高校的第二 大职能。美国农工学院建立后, 除进行教学、科研之外, 为进一步传播科研成果, 使技术推广和为社会服务构成高 校的第三大职能。
约翰· 霍布金斯大学是典型的研究型大学, 它代表了南北战争后美国 高等教育向高深的学术进军的趋向, 史家称之为美国第一所真正的大学, 其影响十分深远。在霍布金斯大学的刺激和鼓励下, 哈佛、哥伦比亚、 耶鲁、普林斯顿这类老的文理学院, 开始转变成为真正的大学, 以霍布金 斯大学为榜样的新大学纷纷成立。
横向变化:南北战争后多种模式的中学出现,例如1880工艺中学, 继而出现的私人创立的工业中等学校,1884年公立工科中学等, 1888年明尼达苏首创的农业中学,到1909年,全国独立设置的农 业中学达60所,普通中学设农业科者达346所。 纵向变化:由于美国学制实行分权管理,各州无统一的学制。 1820-1860年间各地随学校分级运动的开展而划分为不同段落,且 每段落年限也不同,到1890年,除南方外,各州普遍实行八四制 (6岁入学,18岁中学毕业)后来由于入学年限太长而逐步缩短学 制,20世纪后出现六三三学制。
——《美国农工学院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贡献及启示》李素敏 吴国来,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第1卷第3期
学术型大学的创立和迈进
农工学院发展的同时,美国诞生了另一新型的大学—— 约翰· 霍布金斯大学。它代表面向学术建设的高等学校成长 的方向,是受德国启发和适应美国学术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 学府。 美国在19世纪的德国热时期,曾有近万名青年学者远 涉重洋而就学德国。他们返美后便大力宣传和取法德国而发 展大学教育。约翰· 霍布金斯大学的创建乃是最集中而突出 的表现。 1876年建立的约翰· 霍布金斯大学,着重研究和发明, 促进学术的飞跃,该校研究生院是美国大学最先创立的研究 生院,构成大学的心脏,享有独特的声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