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贞节观及抗挫折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作为高校的学生,我们都需要面对许多挫折和困难,在学习、生活和社交中都会遇到。
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强大的抗挫折能力,对于我们的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呢?一、意识形态教育高校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培养学生的坚定信仰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高校应当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成长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确对待挫折生活的态度,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中获得成功。
二、全面素质教育高校应该注重全面素质教育。
只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出的学生才会有更加坚定、更加自信的信仰和对未来的信心。
这部分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合理把握自己的时间、灵活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应对压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面对挫折和困难。
三、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行动的有效方式。
高校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加强领导者意识和组织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在不同的困境下,运用我们的智慧和知识,勇敢面对挑战和艰难,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四、情感教育高校教育是全面的教育,除了知识和能力外,更要注重情感教育。
学生是一个感性化思考的群体,有情感的支撑才能更好地面对挫折和困难。
高校应该加强情感教育,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不断的得到鼓励和支持,提高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从而更好地面对挫折和困难。
综上所述,学生在高校的生活中,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面对这些挫折,我们需要充分的抗击能力,才能再次站起来。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应注重意识形态教育、全面素质教育、实践教育和情感教育等方面的培养,从而通过教育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获得自信,增强抗挫折能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引言在大学生活中,挫折是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培养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下,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素质的重要环节,而抗挫折能力正是其中之一。
在大学里,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压力等各种挑战,如何在这些挑战中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克服困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关注的焦点。
二、了解挫折我们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挫折。
挫折并不是一件坏事,它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是成长中的重要经验。
只有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的态度,从而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三、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大学生在挫折面前,往往会出现消极情绪,比如焦虑、沮丧等。
培养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需要从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入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情绪管理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并学会管理这些情绪,保持健康的心态。
四、锻炼意志力和毅力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意志力和毅力是至关重要的品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困难、挑战性较大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毅力。
学校也可以通过一些课程设计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
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支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正确对待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面对挫折时能够坚定不移、迎刃而解。
六、建立支持体系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支持体系,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学业辅导等服务。
在挫折面前,学生往往需要一些外部的支持和帮助,而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支持体系来给予他们必要的援手。
结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下,培养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受到关注。
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目前很多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弱,很容易在遇到困难时感到沮丧和失落,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使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取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加强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字数:240】1.2 问题意义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往往感到无助和消极,甚至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而抗挫折能力的不足也会给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影响其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和就业前景。
加强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更需要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战胜困难,提高逆境中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这样不仅有助于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也符合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和要求。
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2012字】2. 正文2.1 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在大学生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挫折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挫折和压力时所表现出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是一个人在挫折面前能够自我调节、自我激励并积极应对的能力。
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教育?

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教育?
(1)大学生们应认识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和失败都是财富,有时候恰恰是缺陷成就了人的未来。
(2)客观面对挫折和社会问题,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存在问题是正常的,要敢于正视社会不公,以培养豁达乐观的性格。
(3)接纳倾诉,渲泄挫折,帮助消除压抑,达到心理平衡。
(4)正确看待挫折。
对于交友、恋爱的挫折,对于考试失利,对于考研落榜,对于就业压力等现象,要泰然应对,不要因挫折而否定自己,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5)要创设情绪,感受挫折,领略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
通过转移、升华、补偿等方式,理智地走出阴影,培养承受能力。
大学生贞节观及抗挫折教育

大学生贞节观及抗挫折教育一、大学生贞节观的树立(一)与贞节观相关的问题要谈论贞节观,首先要明确“贞节”是什么?据前人解释,“贞”为“正”,用在女性对男子,特别是妻子对丈夫的关系上,则是指专一。
归有光在《贞节论》中这样说:“贞者,不二也;节者,自制也。
”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结婚前守身如玉,而守寡后也并不能再嫁。
在中国式贞节观的影响下,古时便有以三寸金莲限制女性行走而树立个人贞节的“习俗”。
而在西方,历史上也曾有记载,让女性穿戴铁索贞洁裤的恶俗。
这些陋习让我们现代大学生无法接受的观念在思想未解放之时如火如荼地展开着。
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传统与现代尖锐对立后,人们解放了女人们的双脚一一抵制“三寸金莲”的出现;人们敲碎了能够锁住贞节的枷锁一一为女性争取了相对应的权益。
可不知曾几何时,满电视屏的人流广告一一却没有一丝一毫关于避孕知识的宣传科教。
并且大多数家庭的家长也几乎从未对自己的孩子作过相对应的教育。
人们貌似大度地对封建迷信挥了挥手,走出了畸恋的泥沼,但旧时代的贞节观却如影随形地沉潜了。
(二)贞节观的显著变化在很多关于贞节观的论述中,人们往往把它与女性生存状态联系在一起。
时代已经进入世纪了,越来越多的人忽视性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男性将那一小片生理结构作为择偶的标准之一。
在大学生恋爱中,因为“性”而产生的矛盾比比皆是。
相对来说,当代大学生接受西方的东西较多,部分大学生的对婚前性行为持开放、理解和宽容的态度。
人们一度从严格的禁欲滑向疯狂的纵欲,从对“贞操”的顶礼膜拜到将之探到脚下,并称之为是一种解放。
(三)贞节观的树立当今大学生因为个人的恋爱目的,所以恋爱观念也互不相同。
初恋之后的恋爱观也会因为初恋对象而产生变化,甚至产生心理阴影。
承诺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在财力、学业、事业都处于上升状态,世界观较为成熟之时所作出的。
现在的大学恋情,承诺往往是为了迁就另一方而“被”作出的。
大多数校园恋情,则是为了在大学期间有个伴,根本没有考虑到毕业之后的“异地” 问题,谈恋爱之前也并未对对方进行透彻的了解。
面对挫折教育学生的坚韧品质

面对挫折教育学生的坚韧品质面对挫折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个人生活中,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如何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坚韧品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本文将探讨面对挫折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意义。
第一,培养积极的心态。
在教育学生面对挫折时,我们首先要着重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
正面思考和乐观情绪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挫折。
例如,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而不是沮丧地认为“我做不到”。
积极的心态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对于学生的行为和反应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当他们面对挫折时,如果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他们将更容易保持镇静和冷静。
我们需要向学生灌输“挫折并不是失败,而是成长的机会”的理念。
只有当他们意识到挫折是必经之路,才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成长。
第三,提供良好的支持体系。
学生面对挫折时,一个良好的支持体系能够给予他们力量和信心。
教师和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倾听学生的困难和抱怨,鼓励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学校和社区也可以提供心理咨询、辅导等资源,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第四,提供实践机会。
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坚韧品质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挫折和困难。
通过实践,他们将学会面对困难时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提升自身的抗压能力。
第五,激发内在动力。
学生面对挫折时,内在的动力能够激发他们的潜能和积极性。
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积极主动。
让学生有目标和动力,能够更好地坚持下去,并从挫折中汲取力量。
总而言之,面对挫折教育学生的坚韧品质是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良好的支持体系、提供实践机会和激发内在动力,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挫折,培养他们的坚韧品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方法

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方法
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接受挫折:首先,大学生应该接受挫折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不要抱怨或逃避。
挫折是成长的一部分,只有面对挫折,才能成为更强大的人。
2. 分析挫折的原因:大学生应该冷静地分析挫折的原因,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原因,以便更好地改正错误和避免再次犯错。
3. 寻求帮助和支持:大学生可以向身边的家人、朋友或老师寻求帮助和支持。
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缓解挫折带来的压力,让你更好地应对困境。
4. 设定目标和制定计划:大学生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并制定新的计划和策略。
通过重新规划自己的行动方案,你可以更好地应对挫折并重新找回前进的动力。
5. 扩大视野和积极思考:大学生可以通过扩大视野和积极思考来排解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
通过学习新的知识、阅读有启发的书籍等方式,扩充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6. 坚持正向心态:面对挫折时,大学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不要陷入消沉和自卑,而是要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并相信困境
只是暂时的。
7.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学生应该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你缓解压力,提升自己的心理状态。
总的来说,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方法是要勇于接受挫折、积极面对挫折、借助他人帮助,制定新的计划和目标,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浅谈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

浅谈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
进入大学,每一位大学生都面临着挫折。
挫折使得他们容易陷入消极情绪和焦虑,失去自信心,甚至放弃人生目标。
因此,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很有必要。
首先,大学生应该建立良好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以应对挫折和挑战。
心理自我调节有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面对挫折和挑战的能力和意志力。
即使在遇到挫折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捍卫自己的信心。
其次,大学生应当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理念,自我定位。
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让挫折变成动力,自觉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不要把责任推给他人或外界,及时正确回应挫折。
此外,大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旅游活动、文艺活动等,过这种方式,可以释放压力,改善心理健康,缓解挫折情绪。
大学生还可以结合实际,把心理教育与学习结合起来,丰富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身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挫折。
有效的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必须建立在真实而坚实的基础上。
学校应该加强教育,给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氛围,充分发挥老师教学力量,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正确引导学生排解挫折,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自立意识和自信心,让他们充分发挥自我价值,挣脱挫折的困境。
综上所述,要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心理教育水平,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理念,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旅游活动等,把心理教育与学习结合,加强教育,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以正确的心理状态去应对挫折,进而自信满满地迎接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贞节观及抗挫折教育
摘要: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大学生的爱情观与
老一辈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现如今大部分的大学生表露出很多不同的心理问题。
由于从小到大伴随着家长的宠爱,所以当他们面对一些来自社会上或是自身情感中的一些问题时,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将剖析当前大学生常见的一些爱情心理观,找出其形成的原因并加以研究,以便对于今后90后甚至00后大学生会产生的爱情方面的问题来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贞洁观;爱情观;教育
一、大学生贞节观的树立
(一)与贞节观相关的问题
要谈论贞节观,首先要明确“贞节”是什么?据前人解释,“贞”为“正”,用在女性对男子,特别是妻子对丈夫的关系上,则是指专一。
归有光在《贞节论》中这样说:“贞者,不二也;节者,自制也。
”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结婚
前守身如玉,而守寡后也并不能再嫁。
在中国式贞节观的影响下,古时便有以三寸金莲限制女性行走而树立个人贞节的“习俗”。
而在西方,历史上也曾有记载,让女性穿戴铁索
贞洁裤的恶俗。
这些陋习让我们现代大学生无法接受的观念在思想未解放之时如火如荼地展开着。
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
当传统与现代尖锐对立后,人们解放了女人们的双脚――抵制“三寸金莲”的出现;人们敲碎了能够锁住贞节的枷锁――为女性争取了相对应的权益。
可不知曾几何时,满电视屏的人流广告――却没有一丝一毫关于避孕知识的宣传科教。
并且大多数家庭的家长也几乎从未对自己的孩子作过相对应
的教育。
人们貌似大度地对封建迷信挥了挥手,走出了畸恋的泥沼,但旧时代的贞节观却如影随形地沉潜了。
(二)贞节观的显著变化
在很多关于贞节观的论述中,人们往往把它与女性生存状态联系在一起。
时代已经进入世纪了,越来越多的人忽视性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男性将那一小片生理结构作为择偶的标准之一。
在大学生恋爱中,因为“性”而产生的矛盾比比皆是。
相对来说,当代大学生接受西方的东西较多,部分大学生的对婚前性行为持开放、理解和宽容的态度。
人们一度从严格的禁欲滑向疯狂的纵欲,从对“贞操”的顶礼膜拜到将之探到脚下,并称之为是一种解放。
(三)贞节观的树立
当今大学生因为个人的恋爱目的,所以恋爱观念也互不相同。
初恋之后的恋爱观也会因为初恋对象而产生变化,甚至产生心理阴影。
承诺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在财力、学业、事业都处于上升状态,世界观较为成熟之时所作出的。
现在的大学恋情,承诺往往是为了迁就另一方而“被”作出的。
大多数校园恋情,则是为了在大学期间有个伴,根本没有考虑到毕业之后的“异地”问题,谈恋爱之前也并未对对方进行透彻的了解。
真正的爱情应当是低调内敛的,能够经得起岁月平淡的才是真正的爱情。
反观民国时期“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恋爱,与现在的大学生恋爱相比,就显得纯粹了许多。
照邓云乡的说法“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结合在当时可以说是新旧相兼,郎才女貌,门第相当。
他们在婚前既笃于西方式的爱情生活,又遵从父母之命所结的秦晋之好。
”梁思成说过:“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
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
她能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和我一同到村野僻壤去调查古建筑,测量平面爬梁上柱,做精确的分析比较;又能和徐志摩一起,用英语探讨英国古典文学或我国新诗创作。
她具有哲学家的思维和高度概括事物的能力。
”梁徽因与梁思成的恋爱是完全建立在互相欣赏的基
础上。
当林徽因与梁思成共同参与北京大学地质馆的设计时,梁思成几乎担任着助理的角色,林徽因只用负责初始的草图,美化及后续全由梁思成独自完成。
学过设计的人都知道,团队最重要的是合作,有人偷懒或是动作慢都会影响大局。
而梁思成却毫无怨言,默默地帮助林徽因收尾。
再看到我们当代高素质大学生的恋爱,可能更多的是建立在“性”或是“金钱”的基础上,精神交流少之又少。
男生整日以游戏为伴,
女生则以韩剧、淘宝等为精神依靠。
二、大学生贞节保护与抗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一)抗挫折教育的意义
由于从小到大伴随着家长的宠爱,所以当当代大学生面对一些来自社会上或是自身情感中的一些问题时,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近几年,各大高校都基本在自己的校园学习中增添了有关“爱情”、“心理”的课程。
但是因爱情受挫而自杀、施暴的案例却只增不减。
在大学生恋爱中,恋爱一方若是被抛弃或是受到打击时,在无人倾诉或是心理安慰的情况下易产生极端心理。
而类似如此的很多因素都可以导致人的思想偏激。
而个性张扬的“90后”大学生,更容易进入这样一种循环往复的状态。
在面对一些比较难以抉择或者难以辩论的问题上,他们下意识地会慢慢进入一种“不经过大脑”的决策,他们的评论和言论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并且很难被他人说服。
张扬个性是不错的,但是过于张扬个性有时会产生一种自傲的心态。
渐渐地,在与他人交流或者讨论问题时,都会缺乏理性的思考后的言行,或多或少地会影响自己的内心活动。
最后会演变成,我说的一定都是正确的,都是坚定不移的真理这样一种情况,这种偏激的思想便已形成习惯。
因此更需要收到抗挫折的教育,来缓和偏激思想的尖锐。
(二)贞节的保护与抗挫折教育的联系
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本人认为女性自己的贞节保护正是对自己的尊重,同时,也是检验男性是否尊重女性的一个方式。
如果女生的挫折感来自于男友,那正是说明了男友对于女友不够包容和谅解,自制力也有待考量。
如果各高校在大一新生适应期间就对各学生进行爱情心理教育以及抗挫
折教育,那将大大提高校园的幸福指数。
如果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无法减少,那教育事业中的预防工作是我们各大高校更需要去完成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方鸿志,李智智,林森.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抗挫折教育探析[J].佳木斯大学科学学报(第32卷第6期版),2014,12.
[2]程春梅.20世纪文学中的贞节观[J].山东大学博士学位
论文,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