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登乐游原》全文及赏析.doc
唐诗《登乐游原》原文及赏析

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译文】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
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
”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
”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评析】玉溪诗人(即李商隐),另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
看来,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时来赏之地。
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溪意绪不佳,难以排遣,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
乐游原之名,我们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相”宝库中,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玉溪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
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只因地势轩敞,人们遂以“原”呼之了。
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览。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如若罗列,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菽”了吧。
至于玉溪,又何莫不然。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诗翻译赏析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向晚:傍晚。
古原:指乐游原,汉宣帝修建的游览地,在陕西长安城南。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意:感到不适:不悦,不快。
近:快要诗文解释:翻译一: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
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翻译二: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化为第一人称翻译三:傍晚以至,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乘坐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西落的太阳,落日余晖洒向大地,无限美好,可惜已近黄昏,美好的太阳也就渐行渐远了。
句解: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傍晚时分,不知由于什么原因,诗人心绪不佳,于是驾着车登上乐游古原。
乐游原曾为秦宜春苑,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在此修乐游庙,又名乐游苑;到李商隐时,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故称“古原”。
诗人一开始就道出心中的“不适”,作为这首诗的大背景。
他的那种感觉似乎非常强烈,以致无法静中独处,无法独步徘徊,而要到一个更高更开阔的地方去排遣,似乎只有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中,他才能暂时抒解抑郁,释放自己。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高望远,壮伟的长安城阙和秀美的山川田野,都沐浴在夕阳的金色余辉之中。
诗人精神为之一振,不禁由衷地发出感叹:这夕阳真是无限的美好啊!然而,正当陶醉之际,生性敏感的诗人又不禁悲叹起来:太阳就要落山了,这无限的美丽转瞬即逝,只可惜好景不长!诗人想要挽留它,却又无能为力,心中又添怅惘惋惜之情。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每当登高望远,常易引动无穷的思绪。
《登乐游原》赏析

《登乐游原》赏析
《登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绝诗。
乐游原是唐代长安城南的一座游览胜地,地势较高,便于观赏风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登上乐游原所感受到的美好景色和深沉的思考。
诗的原文如下: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诗的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表达了诗人傍晚时分心情不畅,驾车前往古原散心的场景。
这里的“古原”即指乐游原。
诗人此时登上乐游原,或许是想借欣赏风景来排解内心的郁闷。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夕阳美景。
夕阳映照下的景色千变万化,壮丽无比。
然而,这美好的景色终究会随着夜幕的降临而消失。
这里的“只是近黄昏”意味着美好时光的逝去,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心中的无奈和忧伤。
整首诗通过描绘夕阳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同时,诗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句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光阴的流逝,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人以此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珍惜美好的时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忧虑和无奈。
总之,《登乐游原》是一首具有深厚哲理意味和丰富情感内涵的诗歌。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感悟,展现了夕阳美景的壮丽和人生的无常,令人回味无穷。
李商隐《登乐游原》翻译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翻译赏析《登乐游原》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全文古诗如下: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前言】《登乐游原》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诗中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
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既有感叹诗人身世之感,亦有时事之叹,令人无限惋惜、无限感慨。
【注释】乐游原:又名乐游苑,在长安东南,地势较高,登原可以眺望长安城,汉宣帝曾在此修乐游庙。
《长安志》:"升平坊东北隅,汉乐游庙。
"注云:"汉宣帝所立,因乐游苑为名。
在曲江北面高原上,余址尚有。
……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
京城之内,俯视指掌。
向晚:傍晚。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只是:只可惜,但是。
【翻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诗中写傍晚心情不舒畅,驱车郊游,去乐游原解闷时的感受。
前两句写傍晚登乐游原的原因与目的。
原来在傍晚感到心情烦闷,于是产生去长安著名的游乐区散散心解解闷的动机,终于乘车去了。
下联紧承上联,这后两句就是写到了乐游原后的所见所感。
因为是“向晚”去的,所以看到的自然是晚景。
“夕阳”与开头的“向晚”呼应,“无限好”是对乐游原晚景的赞叹,辽阔的原野、金色的夕照、缤纷的晚霞,西望长安,在夕照中,晚岚缭绕,朦胧缥纱,犹如海市蜃楼,奇幻可爱,令人陶醉。
但这时天色渐渐昏暗,景色渐渐模糊,于是猛然醒悟,原来这“无限好”的“夕阳”,很快就要消失了,令人无限惋惜、无限感慨,不禁发出了“只是近黄昏”的感叹。
本为消愁而来,结果却是愁更愁。
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

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登乐游原》年代: 唐作者: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韵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评】: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
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
”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
”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玉诗人,另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
看来,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时来赏之地。
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意绪不佳,难以排遣,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
乐游原之名,我们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相”宝库中,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玉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
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只因地势轩敞,人们遂以“原”呼之了。
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览。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如若罗列,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了吧。
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4篇

李商隐登乐游原赏析4篇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一作《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脍炙人口,久传不衰。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原文】登乐游原唐:王维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赏析1】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
“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赏析2】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一作《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脍炙人口,久传不衰。
诗中无僻词冷典,似乎人人都可通解。
其实不然,历来向有两种解说,一种将理解的重心放在“只是近黄昏”上,缘此而认为“此诗忧唐祚将衰也。
”(《唐诗品汇》杨诚斋语)“以末句收是‘向晚’意,有身世迟暮之感。
”(《诗法易简录》):纪昀说:“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
”总之,都认为“美景不常”。
惟有今人周汝昌先生将重心放在第三句上,他不说:“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人惊叹和陶醉!“(《诗词赏会》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第184页)周先生将此文付诸《唐诗鉴赏辞典》,见辞典1136页。
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李商隐《登乐游原》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或谓811、812生),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行十六。
郡望陇西成纪,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后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
九岁丧父,少有文名。
文宗大(太)和三年(829)入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为巡官,甚得赏识。
六年,令狐楚调河东节度使,李商隐随至太原。
开成二年(837),进士及第,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为掌书记,王爱其才,以女妻之。
时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李商隐无辜受其牵累,屡遭排挤,先后做过校书郎、县尉、秘书省正字、节度判官一类小官,在忧愤潦倒中度过一生。
所以崔珏说他“虛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尝开”(《哭李商隐》)。
两《唐书》有传。
李商隐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时称“小李杜”。
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其诗伤时忧国,深情绵邈,用事婉曲,寄托遥深,字字锤炼,精密华丽,博取众长,独标一格。
张綖誉为“晚唐之冠”(《刊西昆诗集序》),对后世影响颇大。
但“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卷三《燕台诗》注),时亦难免晦涩费解之弊。
如《无题》、《锦瑟》诸诗,词旨隐晦,喻指非一,故使后世聚讼纷纭。
现存诗六百余首。
李商隐亦是晚唐骈文名家。
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行世。
【原文】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1] ,驱车登古原 [2]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1]向晚:傍晚。
意不适:心情不好。
适:惬意舒适。
[2]古原:指乐游原。
【译文】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解读】乐(lè)游原:即乐游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东南,本为秦宜春苑,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修乐游庙,因以为名。
关于此诗,历来评论者解“只是”二字为“怎奈”、“但是”、“只不过”,以为此诗表达的是一种感慨时光流逝的感情,并以李商隐同题七绝为证:“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登乐游原》全诗及赏析

《登乐游原》全诗及赏析【诗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出处】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译注】傍晚时我的心情不佳,驾车登上了古代的乐游原,观看长安城的晚景。
那夕阳金光返照,景色是多么动人。
很可惜,只是好景不长,已经临近黄昏。
【全诗】《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①乐游原:地名,在古长安南郊,因地势较高,在那里可以看到长安城全貌。
②向晚:傍晚。
③只是:只可惜。
【全诗赏析1】[1]乐游原,在今西安市南,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汉宣帝时在此建有乐游庙,距李商隐时代已九百年,所以诗中称为古原。
诗约作于会昌四年至五年。
当时唐王朝国运衰微,作者个人也沉沦失意。
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成二年进士。
少孤贫,受知于令狐楚,后来又成为王茂元的女婿,令狐与王分属于政治上对立的两党,他无端地被卷进两党斗争旋涡,一生困顿下僚,不受信用。
他怀有济世的政治抱负,不得施展才干,四十五岁郁郁而终。
他是晚唐杰出诗人,作品深沉含蓄,构思缜密,想象丰富,词藻华赡,善于用典,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七律的艺术成就最高,世称“七律圣手”,与杜牧并称“小李小杜”。
他的一部分作品表现出朦胧美,其中也有流于晦涩难解。
有《玉谿生诗集》、《樊南文集》及补编。
[2]向晚:傍晚。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诗人观赏乐游原的自然景色,表现了好景不常的感慨与惆怅。
《诗境浅说续编》说:“诗言薄暮无聊,藉登眺以抒怀抱,烟树人家,在微明夕照中如天开图画;方吟赏不置,而无情暮景,已逐步逼人而来,一入黄昏,万象都灭,玉谿生若有深感者。
”明何焯又说:“迟暮之感,沉沦之感,触绪纷来,悲凉无限。
”(《唐宋诗举要》)宋杨万里说:“此诗忧唐祚将衰也。
”(《唐诗品汇》引)“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寥寥十字所构成的意象,有其丰富的内涵,它表现的`是时光消逝、美景无常、江河滚滚永不再来的没落感,所以纪昀曰:“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登乐游原》全文及赏析
《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登乐游原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
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
金色的世界。
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和思想价值。
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 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韵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
登乐游原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