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想象在文学创作与鉴赏中的作用剖析

想象在文学创作与鉴赏中的作用剖析摘要:文学作为传递人类思想及情感的重要艺术形式,其凭借语言文字对作品内涵深意予以表达。
但语言文字实际上仅为负载意义的一种醒目符号,人们只有运用自身想象,方可做到对作品真正阅读,从作品中获取深层意义与感受。
创作乃是利用充分想象进行创造的一种曼妙过程,而鲜明丰富的想象,则在整个文艺创作当中具有重要而又带有特殊性的地位,基于某种意义层级,若无想象便无文学。
关键词:文学创作;鉴赏;想象;作用想象在文学艺术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何种文学题材,均需创作者充分发挥自身感知力与想象力。
读者通过对表面上的文字进行阅读,然后运用自身想象力,去深入而又准确感知作者流露情感及思想,通过发挥想象力,利用此桥梁促使读者与创作者之间形成思想共鸣,从而真切体会蕴藏于文学作品当中的艺术魅力及形象。
一、文学创造中的想象各时期的批评家、艺术家及文学家均特别强调文艺创作与想象之间的关系。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文艺当中,想象起到主导而又最为积极的作用”。
黑格尔指出:“想象是人类最为解除的艺术本领”。
总之,想象就是人脑记忆下客观的形象,然后再次进行新的形象的组合过程。
想象作为文学写作中一个十分关键且必不可少的心理行为,而文学写作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便是其所具有的虚拟性。
其不同于实用写作,并不是单纯性的生活照搬,也不是对人们生活行为的一种如实传达,文学创作的全过程实际上乃是一个利用生动语言文字符号,实施形象的再次组合的并再现形象的一种过程,尽管其具有十分复杂的具体过程,还需运用诸如意识等心理手段,并需实施反复性的改善、更正与修改,但其自始至终均难以分离想象施加的辅助作用,因此,文学语言可谓想象的一种外在符号。
文学写作需运用写作主体所持有的主观情感,通过选择、加工、提炼及重新生活改造等过程,将生活转变成专属自身的情感产物及心灵产物。
即全部文学作品当中的情节故事。
人物形象及生活画面,均为作者通过想象所刻画出的虚拟结果。
论想象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

论想象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诗歌创造中的想象摘要:艺术创作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
想象在艺术创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在诗歌创作中就是这样,诗歌的言简和意义的丰富深邃之间得以联系起来的桥梁就是想象,这种想象不仅在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在欣赏诗歌时,作为读者的我们同样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之中。
关键词:想象艺术创造诗歌想象在艺术创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想象不仅对艺术家所积累的素材,作品所缺环节,能够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增强作品的趣味性,艺术性,扩大作者情感的书法力度,作家还能够通过想象有效地实现作品整体,人物刻画,特殊效果的目的。
艺术创造中需要想象,是通过对过去的感触,感知,表象,印象的认识,在头脑里回忆并进行创造性的加工,称之为“创造性想象”,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创造中的想象。
英国诗人和诗论家柯勒律治在《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中指出:“诗人将人的全部灵魂带动起来……他散发一种一致的情调与精神藉赖那种善于综合的神奇的力量,使它们彼此混合或溶化为一体,这种力量我们专门用‘想象’这个名称。
”可见,想象在诗歌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神思”曾作了形象的描述:“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刘勰所说的神思,就是想象。
所谓想象,就是再现记忆中的印象或是对印象加以扩大或组合。
艺术创作要有独创性,就必须有在人意中又出人意表的想象。
所以,古往今来的文论家都很重视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清人方东树说李白的诗歌是“发想超旷”,陆时雍说李白是“想落天外”。
诗人艾青说:“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想象,诗人就无法在理想的天空飞翔”。
想象是诗人从现实的生活跃入感性天地的最要的催化剂。
就像我们读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这样平淡而朴实的诗句的时候,实际上,在这再普通不过的风景之后,隐藏了诗人最自由的想象,诗人其实就是雨中的山果,就是灯下的草虫,诗人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的一份子,那么他的感受也就是大自然的感受的一部分了。
试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试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作者:张义鲁来源:《新一代》2013年第03期摘要:文学源于生活,但又不是对生活的照相,不是对生活的摹写与复制,而必须以想象的方式去把握。
因此,对于作家来说,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
想象,就其本义来说,就是想出一个象来,并对它进行反复思考、加工。
关键词:情感载体;想象;文学创作;物我同化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241-01想象主要有三种:其一,所想的这个“象”可能是主体对外部事物或现象的复现,这叫做再现想象;其二,它也可能是对某种抽象的东西进行形象化,这叫比拟想象;第三,它还可能是凭空地将此物想成彼物,将无物想为有物,将常物想成异物,这叫虚构想象。
相对于再现型想象来说,后两种又叫创造型想象。
一、想象为情感提供了载体和展现形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世界,而作家的情感或者是深沉的、郁积的,或者是激烈的、火热的,这些情感往往会成为作家创作的动力。
作家一旦获得这创作动力,就必然要凭借想象来调动起记忆中的具体表象,来承接内心的复杂情感。
一般来说,作家的经验与感受都源于现实生活,但是作家的生活面无论多宽阔,对生活的了解无论多深广,都无法穷尽一切生活领域,且作家生活中的时间、空间与经验具有历史流动性,而艺术创作则需对时间、空间与生活经验进行共时性的把握。
因此,作家就需要通过想象,将创作中的自我与现实生活中的自我相分离,从而进入到物我同化的世界。
二、想象使作家处于物我同化的境界在物我同化的世界里,借助想象,作家可以驰骋于无限的现实世界和神奇的幻想世界之中,可以追溯至几千年的过去,也可以展望几万年后的未来。
所谓“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所谓“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所谓“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等,都是中国古文论家刘勰对艺术构思中想象机制的生动描述。
[1]在物我同化的世界里,想象可以弥补作家经验的不足,它好比一位机灵的引路人,能够帮助作家描绘出他们未曾经历过的世界。
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摘要:通过对想象和文学创作进行分析,揭示了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同时提出了想象在文学中使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想象是思维的一种主要方式,缺乏想象力,就无法从事文学创作,而对于文学创作而言,丰富的想象力就相当于为文学作品插上腾飞的翅膀。
因此,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
关键字:想象文学创作思维作品一、引言想象作为人的大脑的生理机能,是对大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思维的主要方式,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会伴随整个写作进程;从取才立意、布局谋,到表达方式和语言的运用,每个环节都必须运用想象才能使作品得以出色的完成。
也就是说,一篇文学作品的诞生就是作家运用想象的结果。
本文从想象和文学创作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及想象在文学创作中使用应注意的事项。
二、想象和文学创作的概念(一)想象想象的心理解释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
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后,人脑就会产生出这一事物的形象,心理学把它叫作记忆的表象。
对于已形成的表象经过人脑加工改造后,创造出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新形象就是想象[1]。
给文学创作中的想象下这样一个定义:作家借助文学形象,以形象和语言为思维符号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创造出新的意象的过程。
这样的解释是从文学创作中想象发挥的程序性特征出发来决定的。
想象由三个部分组成,或者从其线性出发,说想象包括三个作用阶段,即:知觉想象(阶段),再造想象(阶段)和创造想象(阶段),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这三部分(阶段)的特点和各自的不同作用。
想象一般分为创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和相似性想象。
知觉性想象就是主体对他过去积累的记忆材料进行回忆整理的过程。
比如:创作过程中,作家首先要极力调动记忆储备,将过去曾经亲眼目睹的人和事重新在脑海里浮现出来,从中寻找富有特征的、有表现价值的东西作为自己将要创造的艺术世界的基本材料。
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参考题目三、文学理论部分论艺术真实2。
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3。
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4.论艺术直觉论艺术虚构6.论典型7。
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8。
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12。
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13。
论审美变形14。
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15。
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16。
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四、美学部分1。
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2.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3。
论朴素美4.蔡仪美学思想述评5。
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6.评李泽厚美学思想7。
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8.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9.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0.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11。
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12.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13.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14。
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15.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16.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17.审美与文化的关系18。
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19.论宗白华美学思想20。
论审美现代性21.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22。
论诗歌语言五、现代文学部分1。
冰心小诗研究2.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3.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4。
《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5。
《故事新编》研究6。
“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7.《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8.《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9。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0.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11.吴荪甫的悲剧特征12.《腐蚀》的艺术特征1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14.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15。
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16.《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17。
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18。
《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19。
《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20。
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21。
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价值体现

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价值体现摘要:自从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文学创造一直是人类抒发自我情感、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和形式,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反映创作者复杂变化的心理过程,其中艺术想象就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和创作手法,他更能够表现文学作品的核心灵魂。
本文通过对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体现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帮助更多的文学创造者创造出好的文学作品。
关键词:艺术想象;文学创造;价值体现前言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狄德罗说过“想象,这是种特质。
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存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力是人类根据生活表象加工联想的心理过程能力。
想象是人人都有的,它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想象是文学创作的灵魂,通过描绘想象的手法来进行文学创作,能够使文学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在文学创作中运用艺术想象,更能够提升文学创作的价值和作用。
1.艺术想象是情感的载体,使文学作品更具灵魂从古至今,无论文学创作是以诗词、小说、散文等等当中的任何一种形式进行展现,诺贝尔文学学者莫言的艺术想象来源于民间文化,民间流传的故事传说、民间传承的风俗习惯都成为他艺术想象的基石。
莫言的文学作品大多以近代的中国历史为依托。
如果要严格分析历史层面,莫言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大部分故事在历史上都是不真实的,但在生活中却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这就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
艺术想象都能够反应出不同背景下文学创作者的生活经历、环境背景和社会地位差异,尤其对于长期生活贫困、漂泊在外的作家,他们创造出的文学作品都从不成程度的表现出来自己的家乡风土人情和自己的写作风格。
以文学家路遥为例,他的写作风格更多的以自己西北家乡为写作背景,依托中国历史和当下的乡村发展途径作为创作主线,他写的不是社会上、伦理学上的是非对错,而是指向人的尊严,人的价值。
文学想象的意义及其缺失

地 揭 示 了文 学 艺 术 的情 感 体 验 与 文 化 意 蕴 , 并 不 断 努 力 超 越 庸 常的社会 现实 ,是体 现作家 艺术家精神深 度与思维广 度及 其 艺术意念与品位的核心素养 。 文 学 创 作 作 为 一 种 艺 术 创 造 离 不 开 想 象 。 无 论 是 想 象 奇特 的 《 海 经 》 , 如 “ 辕 之 国 在 此 穷 山 之 际 ,其 不 寿 者 山 轩 八 百 岁 。在 女 子 国北 。 人 面 蛇 身 , 尾 交 首 上 ” 、 “ 神 人 , 有 八 首 人 面 , 虎 身 十 尾 , 名 日天 吴 ”之 类 的 描 述 ,还 是 家 喻 户 晓 的 《 游 记 》 ,历 来 都 被 看 做 想 象 力 表 现 尤 为 突 出 的 典 范 西 性 著 作 。在 中 国文 学 史 上 ,孙 悟 空 大 闹天 宫 、 上 天 入 地 无 所 不 能的故事 , “ 庄生 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 心托杜鹃 ”、 “ 白 发三 千丈 ,缘 愁似个 长? ”的诗 句, “ 月飞雪 ”、 “ 六 春花 冬 开 ”的 传 说 , 都 不 必 受 时 间和 空 间 的阻 隔 与 约 束 ,不 必 符 合 客 观 世 界 的 真 实 , 因 为 艺 术 有 其 自身 的规 律 和 法 则 , 也 是 想 象 力 的 功 用 使 艺 术 的精 神 魅 力 得 以呈 现 和 拓展 。 想 象 存 在 于 文 学 创 作 的 全 部 过 程 ,是 艺 术 构 思 的 核 心 火种 。 缺 乏 想 象 力 , 就 无 法 从 事 文 学 创 作 。 作 家 有 了 丰 富 的 想象力 ,就 好像插上 了翅膀 ,可 以在文学 的天空 中 自由地翱 翔 。 不 论 是 诗 歌 的 意 象 、 散 文 的 情 趣 , 还 是 小 说 的 故 事 情 节 、 戏 剧 的 矛 盾 冲 突 , 都 离 不 开 想 象 。无 论 作 家 的 生 活 怎 样 丰 富 都 是 有 限 的 ,他 必 须 通 过 想 象 来 弥 补 生 活 经 验 的 不 足 , 并 使 作 品 的 艺 术 形 象 更 加 丰 满 生 动 , 使 各 种 人 物 的 言 行 举 止 、 音 容 笑 貌 等 感 性 特 征 清 晰 地 浮 现 出来 。 无 论 是 现 实 的 文 学 形 象 还 是 虚 构 的文 学 形 象 , 都 不 同程 度 地 运 用 了 想 象 。 比 如 文 学 作 品 中 出现 的 屈 原 、刘 备 、 宋 江 等 历 史 人 物 , 都 不 同 程 度 地 渗 入 了作 者 的 想 象 成 分 。 想 象 可 以 再 现 事 物 的 微 小 细 节 和 感 性 特 征 , 凸 出 审 美 意 象 的 特 征 。 b  ̄ 鲁 迅 创 作 阿 Q, ln : 连 他 所 戴 的 黑 色 毡 帽 也 清 晰 地 出 现 在 想 象 中 。想 象 还 能 突 破 生 活 中各 种 限 制 ,把 各 种 零 散 的 材 料 组 合 起 来 ,创 造 全 新 的 审 美 意 象 。 例 如 , 马 致 远 的 曲 《 净 沙 - 思 》 把 各 种 不 同 天 秋 的 事 物 写在 一 起 , 塑 造 了荒 凉 而 悠 远 的 意 境 ; 余 光 中 的 散 文 《 听 那 冷 雨 》 , 把 不 同 时 期 和 地 点 的 雨 景 描 绘 得 生 动 形 听 象、惟妙惟 肖。哪 怕是一首 中国古典 的诗 句也会体 现作者惊 人 的 想 象和 构 思 。 比 如 “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 、 “ 杏 枝 头 春 春 红 意 闹 ” , “ 如 一 夜 春 风 来 , 千 树 万 树 梨 花 开 ”等 , 无 不 显 忽 示 出 作 家 运 用 创 造 性 想 象 创 造 出全 新 的 艺 术 形 象 的能 力 。
浅谈文学创作与鉴赏中想象的作用

浅谈文学创作与鉴赏中想象的作用论文关键词:文学创作;鉴赏;想像论文摘要:文学是传达人类情感、思想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作品内部所深含的意义。
但是语言文字只是负载着意义的符号.人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做到真正地阅读作品.获取作品内部的深层意义。
创作也是运用想象进行创造的过程.丰富鲜明的想象在文艺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
1 文学创造中的想象历来的文学家、艺术家、批评家都十分强调想象与文艺创作的关系。
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别林斯基说:“在文艺中起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
”翻高尔基也曾指出:“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手法之一。
翻具体来说,想象就是人脑把客观的形象记忆下来.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
想象是文学写作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心理行为文学写作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虚拟性。
它与实用写作不同.不是照搬生活,不是如实传达人们的生活行为.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运用语言文字符号进行形象的组合、再现的过程.虽然其具体过程很复杂,还会运用意识等心理手段,往往还要经过反复的修改、更正、改善,但它离不开想象的辅助作用,所以,文学语言是想象的符号文学写作必须通过写作主体的主观情感去选择、提炼、加工、重新改造生活,把生活变为自己的心灵产物、情感的产物。
也就是说.所有文学作品中的生活画面、人物形象、情节故事都是作者虚拟的结果。
而虚拟,是必须依靠想象的.因此,想象、联想等心理能力就必然要在文学写作过程中发生作用。
对于创作主体来说.一切艺术发现都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
当创作者在营构形象的时候.想象就开始发生作用了,跳跃腾挪,轻舞飞扬,陆机的《文赋》中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其致也,情瞳咙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
于是沉醉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
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刘楠霞 新乡广播电视大学
摘 要:艺术创作与想象力是分不开的,不可能没有想象力。
想象力在艺术创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文学创作中的决定性作用。
“诗歌修辞与意义丰富之间的桥梁是想象力,这种想象不仅仅在于创作。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重视诗歌,作为读者,我们也必须发展丰富的想象力。
进入诗歌的艺术观。
关键词:想象;艺术创造;诗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024-01
引言:
想象力在艺术创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想象力不仅完成了艺术家所建构的材料,而且还完成了作者对作品的情感,艺术和书法的兴趣。
作者也可以有效地实现整个作品的目标,人物形象和特殊。
在创作艺术时,我们必须通过理解过去,感知,外观,印象,回忆和创造性处理来创造艺术,“创造性的想象力”我们称之为艺术创作的想象力。
英国诗人和诗人科勒里奇在“《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中指出:“诗人驱使人类的所有灵魂……他散发着一贯的情感和精神。
从它的基础上合成的类型。
神奇的力量使它们融合在一起或相互溶解。
我们用这种力量的名称“想象力”。
可见,想象力的重要作用在创作诗歌时。
1、艺术想象力是展现作品情感的重要载体
对于不同的文学创作科目,他们的写作背景并不相同。
对于一些在外面闲逛,生活在远方的作家来说,他们创作的大部分文学作品都具有乡土风格或清新优雅,体现了他们对家乡的爱与爱。
例如,2012年,诺贝尔文学学者莫言事实上,这种作品风格形成的原因,其中包含了古代讽刺的意义。
莫言的大部分文学作品都依赖于中国的历史,与今天的距离并不太远。
如果我们有为了严格分析历史水平,莫言文学作品中描述的大多数故事并非真实发生在历史中,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它在生活中的存在。
这也是莫言作品的最大魅力。
2、艺术现象是创造新形象的重要手段
当创作主体创作作品时,他的大部分材料都来自他的生活方式的经验和体验,然后通过外观的形式保存在记忆中。
表达是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想象的记忆和材料的图像。
然而,艺术想象不是重现记忆表现,而是分析,综合和转化记忆表达的过程,最后创造出新的形象。
在创作形象的过程中,艺术想象是一个相互渗透的过程,如外表,情感,思想和理想等心理因素。
其中,创作者的主要作用是基于情感思维和想象力,在此基础上促进和规范表达活动的分解,整合和转化。
事实证明,它必须通过艺术想象来实现,从对生命本质的记忆到创造新的艺术形象。
3、艺术想象是彰显情感的重要媒介
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情感和想象力紧密相连。
情感可以激发想象力,相反,想象力可以增强情感。
只有通过凝聚情感,文学创作才能赋予生活和工作吸引力。
当强烈的情感将想象力推向极地环境并达到狂喜时,创造者将在想象力的推动下将物体转化为客观事物。
还可以将受试者的情绪特征转化为他们自己的心理感受。
4、艺术是作品进入物我同化的重要指引
大多数作品都具有高超的境界,创作者往往可以实现创作领域的同化,创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在文学规则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现实与幻想,在文学世界中自由自由地在中间心中有一种感觉,一旦你有了写作的想法,就很难停下来。
文学创作者将过去与未来联系起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所有限制。
一切都是自由和快乐的。
庄子的“轻松旅行”展示了同化的境界。
在这部文学作品中,庄子充分利用了艺术的想象力,创造了两个巨大的生物,“鲲”和“鹏”。
“彭福震惊了9万英里”,充分展示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
在整个文学史上,作者认为没有人能够在想象方面与庄子相提并论。
他就像一座无与伦比的纪念碑,但他也渴望得到它。
我相信每个文学创作者都想进入庄子的想象世界。
我想成为一只蝴蝶,在世界之外游泳。
在物质同化领域,文学创作者可以自由地想象和展示他们的力量。
因此,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艺术想象也是探索和相信他们的指南。
在这个同化领域创作的作品的文学魅力不可避免地巨大,因此它也可以被称为独特的艺术,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
一旦读者和工作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就很难在艺术中解脱出来。
结论:
想象力是诗人从生活现实进入情感世界的最重要的催化剂。
正如我们所读到的那样,“山中的雨,草下的草,草和昆虫”在这样的平原上简单的诗歌,事实上,在这个普通的风景之后,隐藏着诗人最自由的想象力诗人是一个实际上在雨中的草虫,山的果实在灯下,诗人将自己想象成自然的一部分,其情感是自然情感的一部分。
中国古典诗歌的想象不仅体现在文学修辞的光辉和深刻的想象力,也体现在艺术观念的呼唤下。
这种想象不仅是一种文学创作,而是一种表现生活态度的方式。
想象一下强烈的情感色彩。
情绪可以通过他们的想象自由地表达,从而形成“情景混合”现象。
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以“春蚕”,“蜡炬”作比喻,在想象中赋予它以人的性格和思想,带上了感情色彩,情与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拟人现象。
在中国诗歌中,特别是在山水诗中,可以说它充满了浪漫,奇特和别致的想象。
因为风景不再是诗人笔下的风景,它是诗人精神生活的地方。
土地,花卉,鸟类,花卉,雨,雪和雪都沉浸在诗人的现实生活中这种天国和强大的本性是对诗人的可靠依赖。
诗人的想象在某种程度上是他诗歌的一部分。
跳入动物,深刻的生活体验留给读者。
因此,想象力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在艺术创作中,诗人用想象力来体验和体验生活的感知和体验。
拯救记忆,生动的表型形成了作品。
正如黑格尔所说,“最引人注目的艺术技巧就是想象力。
”。
参考文献:
[1]文学创作中两类不同的艺术想象刍议[J]. 虞飞.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1).
[2]谈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想象[J]. 邓曾耀. 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2).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