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限、液性指数及塑限、塑性指数

合集下载

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

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
(一)液限 1、制备土样 取天然含水量的土样 50g 捏碎过筛,若天然土样以风干,则取样 100g 研碎过 0、5mm 筛,加蒸馏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 12 小时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 2、装土样于试样杯中 将备好的土样再仔细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样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使杯中空气 逸出,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土面,使之与杯缘齐平。 3、放锥 (1)在平衡锥尖部分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和食指执执锥柄,使锥尖与试样面接 触并保持椎体垂直,松开手指,使椎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注意放锥时要平稳,避免 产生冲击力。 (2)放锥 15 秒钟后,观察锥体沉入土中的深度,以土样表面与锥接触处为准,若恰为 10mm(锥上有标志),则认为这时的含水量视为液限。若锥体入土深度大于或小于 10mm 时, 表示试样含水量大于或小于液限。此时应挖去占有凡士林的土,取出全部试样放在调土杯中, 使水分蒸发或加蒸馏水重新调匀,直至锥体下沉深度恰为 10mm 为止。 4、测液限含水量 将所得的合格试样,挖去沾有凡士林的部分取锥体附近试样少许(约 15~20g)放入秤 称量盒中测定其含水量,此含水量即为液限。 5、本实验须做两次平行测定,计算准确至 0.1%,取计算平均值,两次平行差值不得大 于 2%。 (二)塑限 1、将做完液限实验的土样取一小块在手中揉捏至不粘手,用手指捏成椭球形,至于毛 玻璃板上,用手掌搓滚,手掌用力要均匀,土条长度不能超过手掌宽度,土条不能出现空心 现象;当土条被搓至
2、放锥时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3、从调土杯中取出土样式时,必须将沾有凡士林的土弃掉,方能重新调制或者取样侧 含水率。 4、搓滚土条时,必须用力均匀,以手掌轻压,不得作无压滚动;应防止土条产生中空 现象,搓滚前土团必须经过充分的揉捏。 5、土条需在数处同时产生裂纹始达塑限;如仅有一条裂纹,可能是用力不均所致,产

T 0118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

T 0118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

T 0118-2007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1目的和适用范围1.1本试验的目的是联合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用于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和塑性指数,供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使用。

1.2本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O. S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5%的土。

2仪器设备2.1圆锥仪:锥质量为100g或76g,锥角为300,读数显示形式宜采用光电式、数码式、游标式、百分表式。

2.2盛土杯:直径SOmm,深度40一SOmmo2.3天平:称量200g,感量0.Olgo2.4其他:筛(孔径O. Smm)、调土刀、调土皿、称量盒、研钵(附带橡皮头的研柞或橡皮板、木棒)、干燥器、吸管、凡士林等。

3试验步骤3.1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或风干土样进行试验。

如土中含大于0.5~的土粒或杂物时,应将风干土样用带橡皮头的研柞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0.5~的筛。

取0.5~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8,分开放人三个盛土皿中,加不同数量的蒸馏水,土样的含水率分别控制在液限(a点)、略大于塑限(。

点)和二者的中间状态(b点)。

用调土刀调匀,盖上湿布,放置18h以上。

测定a点的锥人深度,对于100g锥应为20mm 10 . 2mm,对于76g锥应为17mm。

测定c点的锥人深度,对于100g锥应控制在5~以下,对于76g锥应控制在2~以下。

对于砂类土,用100g锥测定c点的锥人深度可大于5mm,用76g锥测定c点的锥人深度可大于2mmo3.2将制备的土样充分搅拌均匀,分层装人盛土杯,用力压密,使空气逸出。

对于较干的土样,应先充分搓揉,用调土刀反复压实。

试杯装满后,刮成与杯边齐平。

3.3当用游标式或百分表式液限塑限联合测定仪试验时,调平仪器,提起锥杆(此时游标或百分表读数为零)、锥头上涂少许凡士林。

3.4将装好土样的试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转动升降旋钮,待锥尖与土样表面刚好接触时停止升降,扭动锥下降旋钮,同时开动秒表,经Ss时,松开旋钮,锥体停止下落,此时游标读数即为锥人深度h,o 3.5改变锥尖与土接触位置(锥尖两次锥入位置距离不小于lcm),重复本试验3.3和3.4步骤,得锥人深度h20 hl, h:允许平行误差为O . Smm,否则,应重做。

CBR试验以及液塑限试验的目的及适用范围

CBR试验以及液塑限试验的目的及适用范围

液、塑限试验——液、塑限联合测定法一、目的细粒土由于含水率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和固体状态。

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

本试验是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和塑限含水率,用作计算土的塑性指标和液性指数,以划分土的工程类别和确定土的状态。

二、试验方法1、含水率:采用烘干法测定。

将土在105℃~110℃下烘至恒量,所失去的水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即为土的含水率,用百分比表示。

2、液、塑限: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

用光电式液限、塑限联合测定仪(见图1-1)测定土在三种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成圆锥入土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直线。

在直线上查得圆锥入土深度为17mm(水利规范、土工试验方法国标GB/T50123-1999)或10mm(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处相应含水率为液限,入土深度为2mm处的相应含水率为塑限。

三、仪器设备1、光电式液限、塑限联合测定仪,由装有透明光学微分尺的圆锥仪、电磁铁、显示屏、控制开关和试样杯组成。

圆锥质量76克,锥角30度,光学微分尺精确分度为0.1mm。

试样杯:内径不小于40mm,杯高不小于30mm。

2、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3、其它:烘箱、铝盒、调土刀、刮土刀、蒸馏水滴瓶、凡士林等。

四、试验步骤1、本次试验原则上应采用天然含水率的土样进行,也允许用风干土制备土样,土样过0.5mm筛后,喷洒配制一定含水率的土样,然后装入密闭玻璃广口瓶内,润湿一昼夜备用(土样制备工作实验室已预先做好)。

2、将已制备好的土样取出,放在搪瓷碗中加水或电吹风吹干并调匀后,密实地装入试样杯中(土中不能有孔洞),高出试样杯口的余土,用刮土刀刮平,随即将试样杯放在升降底座上。

3、接通电源,按下“开”按钮,把装有透明光学微分尺的圆锥仪,在锥体上抹以薄层凡士林,使电磁铁吸稳固锥仪。

并使光学微分尺垂直于光轴(可从屏幕上观察,刻度线清晰,并在屏幕居中位置)。

渗透系数压缩系数液塑性指数国际标贯击数

渗透系数压缩系数液塑性指数国际标贯击数

L塑限ωp:土由可塑状态过渡到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搓条法扰动土塑性指数I P :土呈可塑状态时的含水量变化的范围,代表土的可塑程度液性指数I L :土抵抗外力的量度,其值越大,抵抗外力的能力越小。

一、土层渗透系数土层渗透系数K的经验值按土质颗粒大小的渗透系数K经验值岩体渗透系数常见的不同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归纳如下(参考《地下水水文学原理》余钟波、黄勇著),通常如果一种材料的渗透系数小于10-9m/s时,可以认为具有很低的渗透性,如黏土、泥岩等。

松散岩体:渗透系数(m/s):砾石3×10-4 ~3×10-2粗砂9×10-7 ~6×10-3中砂9×10-7 ~5×*10-4细砂2×10-7 ~2×10-4粉砂1×10-9 ~2×10-5漂积土1×10-12 ~2×10-6黏土1×10-11 ~ 4.7×10-9沉积岩:渗透系数:礁灰岩1×10-6 ~2×10-2石灰岩1×10-9 ~6×10-6砂岩3×10-10 ~6×10-6粉砂岩1×10-11 ~1.4×10-8岩盐1×10-12 ~1×10-10硬石膏4×10-13 ~2×10-8页岩1×10-13 ~2×10-9结晶岩:渗透系数(m/s):渗透性玄武岩4×10-7 ~2×10-2玄武岩2×10-11 ~ 4.2×10-7花岗岩 3.3×10-6 ~ 5.2×10-5辉长岩 5.5×10-7 ~ 3.8×10-6裂隙化火山变质岩8×10-9 ~3×10-4。

液性指数是判断土的软硬状态的指数

液性指数是判断土的软硬状态的指数

液性指数是判断土的软硬状态的指数。

液性指数是判断土的软硬状态的指数。

液液性指数是判断土的软硬状态的指数。

液性指数是判断土的软硬状态的指数。

液性指数公式IL=(ω-ωp)/(ωL-ωp).其中ω:土的实际含水量ωp:塑性界限含水量,即粘性土处于塑性状态与半固体状态之间的界限含水量ωL:粘性土处于液态与塑性状态之间的界限含水量液性指数≤0 坚硬;0< 液性指数≤0.25 硬塑;0.25< 液性指数≤0.75 可塑;0.75<液性指数≤1 软塑;液性指数>1 流塑。

液性指数与土的类别及含水量有关,同一种土,含水量越大则液性指数越大,土质越软。

粘性土有缩限、塑限和液限等几个分界线,当含水量小于缩限时土体处于固态,且体积不再再发生变化,当处于缩限和塑限之间时土体体积随含水量减小体积变化,仍处于固态,当土体含水量处于塑限和液限之间时,土体具有可塑性,即可以塑造出各种形状,当土体含水量小于液限时,土体处于流动状态,即土体具有可流动性。

分别对应上面的坚硬、硬塑、可塑和软塑、流塑液性指数公式IL=(ω-ωp)/(ωL-ωp).其中ω:土的实际含水量ωp:塑性界限含水量,即粘性土处于塑性状态与半固体状态之间的界限含水量ωL:粘性土处于液态与塑性状态之间的界限含水量液性指数≤0 坚硬;0< 液性指数≤0.25 硬塑;0.25< 液性指数≤0.75 可塑;0.75<液性指数≤1 软塑;液性指数>1 流塑。

液性指数与土的类别及含水量有关,同一种土,含水量越大则液性指数越大,土质越软。

粘性土有缩限、塑限和液限等几个分界线,当含水量小于缩限时土体处于固态,且体积不再再发生变化,当处于缩限和塑限之间时土体体积随含水量减小体积变化,仍处于固态,当土体含水量处于塑限和液限之间时,土体具有可塑性,即可以塑造出各种形状,当土体含水量小于液限时,土体处于流动状态,即土体具有可流动性。

分别对应上面的坚硬、硬塑、可塑和软塑、流塑液性指数是判断土的软硬状态的指数。

怎样才能确定挖的土属于淤泥

怎样才能确定挖的土属于淤泥

怎样才能确定挖的土属于淤泥?淤泥是指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并含有有机质的细粒土,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5。

符合上述条件的,应按淤泥相应定额计价。

液限、液性指数(不叫液限指数)以及塑限、塑性指数在土力学中是评价粘性土的主要指标。

同一种粘性土随其含水量的不同而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

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由可塑状态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

土的塑限和液限都可通过试验得到。

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可以根据土的塑限和液限通过计算求得:塑性指数=液限含水量-塑限含水量;液性指数=(土的天然含水量-塑限含水量)÷塑性指数。

根据塑性指数可以对粘性土进行分类;根据液性指数可以判断土物理状态,土的液性指数越小,土越硬,如下:液性指数IL的范围土的软硬状态IL≤0 坚硬0< IL≤0.25 硬塑0.25< IL≤0.75 可塑0.75<IL≤1 软塑IL>1 流塑一、淤泥与淤泥质土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1淤泥的土粒特别细腻,塑性指数基本上都大于17,比表面积大,含水量自然高,所以往往孔隙比高;2淤泥往往富含有机质和腐值质,常有臭味,甚至有植物腐烂后留下的管道;3淤泥的沉积年代较新。

回结时间短,所以含水量高、重度低-孔隙比高。

上部一般不出现淤泥质土,下部一般不出现淤泥,由于长期排水固结环境的影响,土的含水量和孔隙比发生了变化。

4淤泥的沉积年代较新,含水量高,富含有机质等在力学上表现为强度特别低,手捏特别软,钻孔取出土样的直立性特别差。

二、在规范GB50007-2002上有这样的条款“第4.1.12条淤泥为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粘性土。

当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而天然孔隙比小于1.5但大于或等于1.0的粘性土或粉土为淤泥质土。

”这是以前的规范没有的,这次规范明确了,就说明有淤泥质粉土的说法.。

液限、液性指数及塑限、塑性指数

液限、液性指数及塑限、塑性指数

液限、塑限液限、液性指数(不叫液限指数)以及塑限、塑性指数在土力学中是评价粘性土的主要指标。

同一种粘性土随其含水量的不同而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

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W p;由可塑状态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W L。

土的塑限和液限都可通过试验得到。

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可以根据土的塑限和液限通过计算求得:塑性指数I p=液限含水量-塑限含水量;液性指数I L=(土的天然含水量-塑限含水量)÷塑性指数。

根据塑性指数可以对粘性土进行分类;根据液性指数可以判断土物理状态,土的液性指数越小,土越硬,如下:液性指数IL的范围土的软硬状态IL≤0 坚硬0< IL≤0.25 硬塑0.25< IL≤0.75 可塑0.75<IL≤1 软塑IL>1 流塑塑性指数:可塑性是粘性土区别于砂土的重要特征。

可塑性的大小用土处在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来衡量,从液限到塑限含水量的变化范围愈大,土的可塑性愈好。

这个范围称为塑性指数Ip :塑性指数习惯上用不带%的数值表示。

塑性指数是粘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指标之一,它综合地反映了粘土的物质组成,广泛应用于土的分类和评价。

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

塑性指数愈大,表明土的颗粒愈细,比表面积愈大,土的粘粒或亲水矿物(如蒙脱石)含量愈高,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就愈大。

也就是说塑性指数能综合地反映土的矿物成分和颗粒大小的影响。

因此,在工程上常按塑性指数对粘性土进行分类。

因此,能通过液限和塑性指数来区分软土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二者决定了粘性土分类标准的塑性指数。

经验方法不好讲,粘性土的问题很复杂,还是实验室测定准确些。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7.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7.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

土的液限、塑限试验一、目的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塑限,计算塑性指数、给土分类定名,共设计、施工使用。

二、仪器设备:①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圆锥仪、读数显示;②试样杯:直径40—50mm,高30—40mm;③天平:称量2021,分度值;④其他:烘箱、干燥器、铝盒、调土刀、孔径的筛、凡士林等。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三、操作步骤:(1)当采用天然含水量的土样时,应剔除大于的颗粒,然后分别按接近液限、塑限和二者之间状态制备不同稠度的土膏,静置湿润。

静置时间可视原含水量的大小而定。

当采用风干土样时,取过筛的代表性土样约2021,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盛土皿中,加入不同数量的纯水,使分别接近液限、塑限和二者中间状态的含水量,调成均匀土膏,然后放入密封的保湿缸中,静置24小时。

(2)将制备好的土膏用调土刀调拌均匀,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应使空气逸出。

高出试样杯的余土用刮土刀刮平,随即将试样杯放在仪器底座上。

(3)取圆锥仪,在锥体上涂以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稳圆锥仪。

(4)调节屏幕准线,使初读数为零。

调节升降座,使圆锥仪锥角接触试样面,指示灯亮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内,经5秒后立即测读圆锥下沉深度。

(5)取下试样杯,然后从杯中取10g 以上的试样2个,测定含水率。

(6)按(2)-(5)的步骤,测试其余2个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和含水率。

四、计算与制图(1)计算含水量%100*1⎪⎪⎭⎫⎝⎛-=s m m w(2)绘制圆锥下沉深度h 与 含水量w 的关系曲线 ①三点连一条直线。

②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通过高含水量的一点分别与其余两点连成两条直线,在圆锥下沉深度为2mm 处查得相应的含水量,当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小于2%,应以该两点含水量的平均值与高含水量的点连成一线。

③当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大于或等于2%时,应补做试验。

(3)确定液限、塑限在圆锥下沉深度h 与含水量w 关系图上,查得下沉深度为17mm 所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wL ;查得下沉深度为2mm 所对应的含水量为塑限wP ,以百分数表示,取整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限、液性指数(不叫液限指数)以及塑限、塑性指数在土力学中是评价粘性土的主要指标。

同一种粘性土随其含水量的不同而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

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W p;
由可塑状态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W L。

土的塑限和液限都可通过试验得到。

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可以根据土的塑限和液限通过计算求得:
塑性指数I p=液限含水量-塑限含水量;
液性指数I L=(土的天然含水量-塑限含水量)÷塑性指数。

根据塑性指数可以对粘性土进行分类;
根据液性指数可以判断土物理状态,土的液性指数越小,土越硬,如下:液性指数IL的范围土的软硬状态
IL≤0 坚硬
0< IL≤0.25 硬塑
0.25< IL≤0.75 可塑
0.75<IL≤1 软塑
IL>1 流塑
塑性指数:可塑性是粘性土区别于砂土的重要特征。

可塑性的大小用土处在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来衡量,从液限到塑限含水量的变化范围愈大,土的可塑性愈好。

这个范围称为塑性指数Ip :
塑性指数习惯上用不带%的数值表示。

塑性指数是粘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指标之一,它综合地反映了粘土的物质组成,广泛应用于土的分类和评价。

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

塑性指数愈大,表明土的颗粒愈细,比表面积愈大,土的粘粒或亲水矿物(如蒙脱石)含量愈高,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就愈大。

也就是说塑性指数能综合地反映土的矿物成分和颗粒大小的影响。

因此,在工程上常按塑性指数对粘性土进行分类。

因此,能通过液限和塑性指数来区分软土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二者决定了粘性土分类标准的塑性指数。

经验方法不好讲,粘性土的问题很复杂,还是实验室测定准确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