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君子》赏析
《伪君子》赏析(1)

造出了极妙的喜剧效果: 除了前面提到的夸
张的性格引人发笑外,反复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也 突显了喜剧效果。
3.情节设计: 如第一幕与第二幕的铺垫烘托作用;
艾耳密尔的美人计;
还有剧末,当奥尔贡一家即将被捕,莫里哀 设置的“悬念”。
伪君子的成因
宗教骗子答尔丢夫,他表面上道貌岸然,但是实 际上鄙俗卑劣。他假冒为善,冒充心中以慈悲为 怀;但是实际上他贪财好色,并由于自己的这些 特点而露了马脚。他通过虚假的“忏悔”和“劝 导”冒充虔诚。使得不幸的奥尔贡上了他的当, 并因他的花言巧语冲昏了头脑。他披着宗教的外 衣,露骨地表示尊崇上帝,但是实际上他只是靠 着上帝的名号来招摇撞骗。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 成为了一个伪君子呢?
答尔丢夫的诡辩伎俩
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中高超的人物语言 艺术是该剧的具有永久魅力的原因之一,而 其中最精彩的是答尔丢夫的语言,他的语言 处处体现了一个伪君子的诡辩伎俩:避实就
虚、移花接木、借风行船等。
1.避实就虚
2.移花接木
3.借风行船
总的看来,答尔丢夫的诡辩实际上就是把自 己的罪恶勾当都挂上冠冕堂皇的幌子,这充 分体现了他伪善的特点。他的伪善可谓深入 骨髓,以至于他在撒谎时,自己首先被谎言 感动,然后以及其“真诚”的语调打动他人,因
《伪君子》的喜剧技巧
《伪君子》之所以是不朽的,在于莫里哀的喜剧遵从了古典 主义的原则,却并不墨守成规。古典主义要求戏剧家要遵从 “ 三一律”的创作法则,这对于莫里哀来说是有些束缚手脚的 , 因为时间、地点、情节的一致限制毕竟容易导致形式与内容 的单一乏味。可莫里哀不愧为大师,他在艺术处理方面自有
方法,多少弥补了“三一律”的束缚带来的不足.
二、隐含意义
1、从奥尔贡受骗我们可以看出教会的虚伪, 打着宗教虔诚的口号,骗取钱财,蛊惑人 心,作者莫里哀的目的是让人们远离虚伪 的教会。 2、揭示了以奥尔贡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狭隘 性和妥协性,作者莫里哀希望资产阶级能 从灾难中吸取教训,不再受害。
莫里哀《伪君子》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莫里哀《伪君子》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莫里哀《伪君子》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伪君子》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法]莫里哀类型:诗体喜剧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664年。
《伪君子》赏析

伪君子》赏析典主义文学是17 世纪欧洲主要的文学思潮,提倡理理性,遵循秩序,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互相妥协的结果。
莫里哀是17 世纪法国最有威望的古典主义者,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戏剧大师。
一、莫里哀的生平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从小生活在富裕的资产阶级环境中,博闻强识,有很丰富的外省出游经历,不能不说这样的人生经历给他以后的喜剧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作为法国的喜剧大师,古典主义的文学巨匠,莫里哀留下了不少不朽的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中,最具艺术成就得要数喜剧,他也被视为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可笑的女才子》是其第一部成功的喜剧作品,而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作品则是《伪君子》。
莫里哀对文学发展所作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许多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高度评价。
圣•艾如尔孟说:“莫里哀是本世纪的妙手,法兰西人民一直在想念,也将永远在想念,对他所模仿的那些古人来说,假如他们能起死回生的话,他会是不可模拟的。
”①-伏尔泰指出,《伪君子》揭露了伪君子的所有丑陋面,对当时的社会风气的净化以及人们的自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伪君子》评析1、创作手法上遵循“三一律”创作原则“三一律” 创作原则是古典主义时期特别被看重的一套喜剧结构理论,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 :一个故事;戏剧的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只能有一个地点。
《伪君子》虽是一部五幕三十一场的长剧,但它仍是在“三一律”的指导下完成的:第一幕第三场中克雷央特等奥尔贡只是为了道一句“早安” ,这表明故事开始于早晨,结尾第五幕第四场郑直先生对桃丽娜说:“早安,我的亲爱的大姊” ,可见已是第二日清晨,故事发生在一昼夜之内,符合“三一律”对时间的要求。
此外,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地点都是在富商奥尔贡家中,这个也符合“三一律” 对一个地点的要求。
同时,在情节方面,整个戏剧都是围绕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善面目这一主题展开的,这也完全契合“三一律” 关于一个故事的要求。
伪君子赏析——精选推荐

伪君子的面目——《伪君子》赏析许久以前就曾听闻伟大的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所著的一部喜剧《伪君子》是他一生文学创作的巅峰性作品,却一直因为种种原因无缘接触,每次想起都不禁扼腕叹息,但近来终于在机缘巧合下得以欣赏到这一伟大作品,这无疑使我不胜欣喜,当我两天内手不释卷的拜读完以后,不能阻止内心满满的都是剧中人物情节所带来的震撼和感悟,整的来说,这部多频使我感触颇多的仍是主人公答尔丢夫的伪善面目。
如果从头说的话我们就不得不谈谈这部作品的思想源头和意义。
《伪君子》是莫里哀创作的第三个时期——讽刺喜剧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这一个时期,他以讽刺为武器,与封建势力和教会僧侣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加强了对上层社会的批判力度,剧中深刻的展现和体会到这一点,他代表莫里哀喜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这部讽刺喜剧矛头直指天主教,深刻的接漏了教会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而其中的天主教会是欧洲封建专制统治的重要基柱,受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强烈冲击。
但是它在阶级妥协的法国以国教的权威参与了王权统治,大主教历任朝中要职,教会的黑暗势力猖獗一时。
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切中时弊的《伪君子》受到当权者的阻扰,屡遭波折,正可以看出那些黑暗势力对这部作品的力量的恐惧以及当时社会的艰苦形势。
当年备受阻碍的《伪君子》如今终于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让人们亲眼和亲耳见证那个时代的故事,这不得不说,是莫里哀没有想到的。
这部喜剧内容写法国外省的破落贵族答尔丢夫,流落巴黎穷困潦倒,只能靠宗教谋生,他每天准点到教堂做祈祷,呼天抢地,引人耳目。
巴黎富商奥尔恭为他侍奉上帝的热诚所感动,将他请进家门,奉为良心导师,不仅以优厚的生活条件供养他,还要女儿马里亚纳撕毁婚约嫁给他,甚至把自己生死攸关的政治秘密告诉他。
不料答尔丢夫利令智昏,得寸进尺,竟勾引奥尔恭年轻漂亮的继室欧米尔。
奥尔恭的儿子达米斯目睹其丑行,向父亲告发时,答尔丢夫却故作委屈巧言开脱,致使奥尔恭反而责怪儿子侮辱圣徒,盛怒之下将其逐出家门,并立下字据将全部财产赠给答尔丢夫。
浅析《伪君子》中的人物特点与艺术特色

谢谢观看
浅析《伪君子》中的人物特点 与艺术特色
目录
01 一、人物特点
03 参考内容
02 二、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
《伪君子》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莫里哀的代表作之一,该剧以生动的情节 和强烈的讽刺,揭示了伪君子奥尔贡及其家人、朋友、信徒等不同人物的形象特 点和艺术特色。本次演示将从人物特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对《伪君子》进行 浅析。
道德上的背叛与失范:人物形象 的社会批判
道德上的背叛与失范:人物形象的社会批判
《伪君子》中的人物形象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伪善者的普遍特征,同时也暴 露了当时社会道德沦丧、虚伪横行的丑态。达尔丢夫作为一个道貌岸然的人,却 干着种种违背道德的行为,这些行为被作者以讽刺和揭露的方式呈现出来,无疑 是对当时社会道德现状的一种批判和否定。这种道德上的背叛与失范的人物形象, 无疑也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深刻写照。
2、独特的语言风格
2、独特的语言风格
莫里哀在《伪君子》中运用了独特的水词风格和喜剧元素,使得整个剧目语 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这种语言风格不仅加强了剧情的喜剧效果,也使得观众 在欣赏剧情的同时,领略到了法国古典戏剧的独特魅力。
3、鲜明的角色塑造
3、鲜明的角色塑造
《伪君子》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行 为方式。莫里哀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刻画和描写,使得他们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这种鲜明的角色塑造不仅增强了剧情的感染力,也使得观众对剧中人物有了更深 刻的认识和理解。
对艺术价值的思考:揭示社会现 实的镜子
对艺术价值的思考:揭示社会现实的镜子
《伪君子》作为一部文学杰作,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对伪善者形象的生动 刻画,还在于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和批判。这部作品如同镜子一样,将 当时社会的伪善、虚伪和道德沦丧的现象清晰地反映出来,使读者在欣赏文学的 同时,也能够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这也是《伪君子》能够成为光 辉典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莫里哀《伪君子》赏析举隅(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莫里哀《伪君子》赏析举隅(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一、关于伪善。
在善与恶的交战中,“伪善”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中介。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存在着善与恶的斗争,就有伪善存在,就有达尔杜弗式的人物。
在同伪善人物的斗争中,人们意识到,大密斯那种直来直去、当面揭穿的办法在道德上是好的,从策略意义上说却是愚蠢,往往把自己置于尴尬境地。
对付伪善的办法之一是“伪善”──这是人们在长期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当全家人都被置于达尔杜弗奸诈的鹰爪之下时,奥尔贡的年轻妻子终于想出了一个反败为胜的办法,即剧本第二个令人叫绝的“突转”,这是一个圈套:她约达尔杜弗来幽会,而让愚蠢的丈夫钻在桌子底下偷听。
这回达尔杜弗果然中了圈套,居然厚颜无耻地让艾耳密尔用“实实在在的好处”来满足他的情欲。
当艾耳密尔假意说这样做会得罪上帝时,达尔杜弗竟说:“如果您自己有上帝和我的爱情作对,去掉这样一种障碍,在我并不费事,您大可不必畏缩不前。
”“不要害怕,满足我的欲望吧!”第四单元莫里哀与《伪君子》第四单元莫里哀与《伪君子》“眼见为实,耳听是虚”,奥尔贡终于醒悟了。
这个圈套是戳穿骗子的决定一环。
这种手法就戏剧技巧而言是常用的,在法文中叫“Lescontrelemps”,也就是“请君入瓮”之意。
在中国传统戏曲乃至现代舞台、银幕上依然是百用不厌。
过去是把人藏在柜子里、桌子下,现代则使用录音机、录像机录下实情,以戳穿伪善者的假面。
“以‘伪善’对付伪善”不仅是莫里哀的艺术技巧,而且是他所不能不取的生活哲学。
他深知写作《伪君子》鞭挞圣体会的奸诈之徒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因此,他是极其小心谨慎的,努力表明他绝不是反对教士,而只是反对伪教士:“材料需要慎重,我竭尽所能,仔细从事;为了保持人对真信士应有的尊重和崇敬,我尽量把真信士和我要刻画的性格区别开来;我没有留下模棱两可的东西,我去掉可能混淆善恶的东西;我描画的时候,也只用鲜明的颜色和主要的特征,人一接触,立时认出他是一个真正、地道的伪君子来。
《伪君子》艺术特点

《伪君子》艺术特点
首先,小说以纷乱的场景结构展开。
一开始,鲁迅以一个小地方的寒
村为背景,通过对村庄的生活与人物的描写,构建出一个封闭的社会环境。
然而,随着伪君子的出现,整个故事发生了剧烈变化,在伪君子进入村庄
之前,鲁迅以景点游览的描写来预示伪君子的降临;之后,他巧妙地巩固
了故事的基调,并将故事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这种复杂的场景结构为故事
的发展和人物的变化提供了良好的背景。
此外,小说还通过对普通村民的形象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普遍
贫穷和无助。
在小说中,村民们的生活条件艰苦,生活在无法挣脱的困境中。
他们即使看穿伪君子的真面目,也无力反抗。
小说对这些村民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的无助和苦难,让读者对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产生了深思。
总之,《伪君子》以精炼的笔触揭示了人性中的伪善,对伪君子展开
了深入分析。
小说通过场景结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描写,
展现了鲁迅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厚的心理洞察力。
《伪君子》在艺术上非
常成功地揭示了社会底层纷杂的人际关系,深刻地刻画了伪君子这一形象,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论《伪君子》中人物分析与艺术特色

论《伪君子》中人物分析与艺术特色《伪君子》是中国著名作家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
本文将针对小说中几个重要人物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艺术特色。
首先是小说的主角散文家林勇,在小说中可以说是真正的“伪君子”代表。
他以文学为名,吹捧大资本家豪杰,并且与之勾结,混淆是非,欺骗广大读者。
林勇的伪君子性格表现在他虚伪的虚荣心和利益追逐中。
他以同前途未卜的青年为名义,巧妙地投机取巧,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林勇以一副正义的面孔出现,但实际上他是一个道德沦丧的伪君子,他利用别人的脑力劳动来谋取私利。
这个形象不仅揭示了林勇的丑恶行径,而且暗示了一个损失道德的社会会给人类带来的危险。
林勇这个人物的特色在于他对社会意识的高度敏感,他能够掌握社会矛盾,利用它们来进行自己的伪装。
鲁迅通过林勇这个人物,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上一些伪君子的行为,以此寓意人类对于社会矛盾的认识是片面的。
其次是另外一个重要人物,那个世纪末舞台上的红鬍子。
红胡子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小百姓,他是受压迫者的代表,他的整个命运都深受社会环境的制约。
红胡子喜欢唱戏,对戏曲有着深厚的研究,这使得他在表演上有着相当高的造诣。
但他也深陷贫困的泥潭,生活困顿,没有进一步提升的机会。
这个人物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他的苦难的人生经历和对艺术的热爱。
通过红胡子的形象,鲁迅揭示了现实社会中底层人物的困境,以及他们所追求的一种精神慰藉。
同时,红胡子对艺术的执着也表达了鲁迅对于艺术的热衷,并通过红胡子的形象传达了对于艺术价值的追求和宣扬。
最后是被林勇称为“伪君子”的舞者李敬塘。
李敬塘是一个曾经的旗人,因为个人能力有限,被迫转行做舞者。
虽然经历了种种困境,但他依然保持着正直的品格和对艺术的热爱。
李敬塘在小说中是一个极其真实的人物形象,他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不屈不挠,尽管他过着贫穷而辛苦的生活,但他始终不失乐观和坚韧的个性。
鲁迅通过李敬塘这个人物,反映了中国社会底层人物的抗争精神和对于希望的坚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伪君子》赏析
典主义文学是17世纪欧洲主要的文学思潮,提倡理理性,遵循秩序,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互相妥协的结果。
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最有威望的古典主义者,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戏剧大师。
一、莫里哀的生平
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从小生活在富裕的资产阶级环境中,博闻强识,有很丰富的外省出游经历,不能不说这样的人生经历给他以后的喜剧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作为法国的喜剧大师,古典主义的文学巨匠,莫里哀留下了不少不朽的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中,最具艺术成就得要数喜剧,他也被视为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可笑的女才子》是其第一部成功的喜剧作品,而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作品则是《伪君子》。
莫里哀对文学发展所作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许多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高度评价。
圣﹒艾如尔孟说:“莫里哀是本世纪的妙手,法兰西人民一直在想念,也将永远在想念,对他所模仿的那些古人来说,假如他们能起死回生的话,他会是不可模拟的。
”①-伏尔泰指出,《伪君子》揭露了伪君子的所有丑陋面,对当时的社会风气的净化以及人们的自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伪君子》评析
1、创作手法上遵循“三一律”创作原则
“三一律”创作原则是古典主义时期特别被看重的一套喜剧结构理论,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一个故事;戏剧的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只能有一个地点。
《伪君子》虽是一部五幕三十一场的长剧,但它仍是在“三一律”的指导下完成的:第一幕第三场中克雷央特等奥尔贡只是为了道一句“早安”,这表明故事开始于早晨,结尾第五幕第四场郑直先生对桃丽娜说:“早安,我的亲爱的大姊”,可见已是第二日清晨,故事发生在一昼夜之内,符合“三一律”对时间的要求。
此外,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地点都是在富商奥尔贡家中,这个也符合“三一律”对一个地点的要求。
同时,在情节方面,整个戏剧都是围绕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善面目这一主题展开的,这也完全契合“三一律”关于一个故事的要求。
因此,《伪君子》是一部典型的古典主义着作。
2、人物塑造的典型性
达尔杜弗是一个外省的落魄贵族,流落巴黎寻找发财机会。
当时,外省有不少这样的中小贵族,他们大多成为骗子,莫里哀后来在《贵人迷》中再次描写到这样的骗子,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在《伪君子》中,为了答尔丢夫的出场,莫里哀特地设计了两幕没有主人公答尔丢夫的戏,在这两幕戏中充斥着奥尔贡家人的争吵与矛盾,而这争执的原因就是还未出场的答尔丢夫。
关于答尔丢夫,奥尔贡的家人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以柏奈尔夫人为代表,认为他是一个“圣洁的人”;而桃丽娜和达米斯。
则认为其是一个“卑劣”“虚伪至极”的人。
随着第三幕的拉开,谜团被慢慢揭开:答尔丢夫一上场,就对仆人劳朗说:“倘使有人来找我,你就说我去给囚犯们分捐款去了。
”让人看到达尔杜弗是一个多么无私的君子。
然而,他的行为却无一不证明着这个人极端伪善的本质。
纵使他一再的对外宣称自己的苦行生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极度贪婪,有旺盛的口腹之欲:他的食量有六人之多,一个人可以“吃两只竹鸡,外带半只切成细末的羊腿”。
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包装成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看到桃丽娜就掏出一条手帕让她盖住胸部,因为“像这样的情形,败坏人心,引起有罪的思想”。
然而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他不但接收奥尔贡提出的他与玛丽亚娜的婚事,企图拆散玛丽亚娜和她的未婚夫瓦尔赖;挑拨奥尔贡与达米斯的父子关系,获得奥尔贡的财产继承权;更过分的是他还勾引奥尔贡的妻子欧米尔;在自己的伪善面纱被撕下之后就无耻的陷害奥尔贡一家……种种行为表明答尔丢夫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卑鄙小人。
在整部喜剧中,达尔杜弗没有任何心理上的变化或领悟,毫无个性可言。
他在整出戏剧的中的表演就是为了表现伪君子这一人类共有的虚伪本质。
他性格完全单一,一直伪善,没有任何其他的特点,可见达尔杜弗被模式化了,是所有伪君子的典型代表②。
3、喜剧手法与闹剧手法的密切结合
戏剧第四幕第五场奥尔贡躲在桌子底下是富于喜剧色彩的安排。
达尔杜弗的表白愈是坦率,就愈是令人发笑,因为观众知道他的话都被奥尔贡听到了。
欧米尔既在对达尔杜弗讲话,也是在对丈夫讲话,而且为了
让伪君子暴露,设法挑逗他,以便让丈夫觉悟。
她和达尔杜弗在捉迷藏。
可是这回奥尔贡倒是沉的住气,始终没有露面,急的欧米尔又是咳嗽又是敲桌子,提醒丈夫她是在做戏。
最后,奥尔贡等达尔杜弗出去张望之际钻了出来,藏在妻子背后,直到达尔杜弗动手脚,才迎上去,让达尔杜弗吻个正着,至此,喜剧效果也达到高潮。
三、写作立场
莫里哀的《伪君子》的写作立场可以从三方面来解析。
第一,对以达尔杜弗为代表的宗教人士,没落贵族的伪善恶习的赤裸裸的揭露和讽刺。
③这样的写作立场在作品《唐璜》、《恨世者》中也有体现。
这类作品中描写了形形色色的教徒、没
落贵族,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虚伪,作者对此都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第二,对资产阶级的贪婪、愚昧、虚荣等劣根性的开导式的嘲讽。
④奥尔贡结交达尔杜弗是因为其自称是虔诚的教徒,而且为了进一步拉拢他,不惜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这一切,都是为
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第三,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热情赞美。
在《伪君子》中,仆人桃丽娜社会地位不高,但却很聪明,拥有敏锐的观察力,能言善辩,替人打抱不平,为人真诚,善良可爱,光鲜照人。
莫里哀是一位伟大的戏剧作家,他的作品《伪君子》符合“三一律”的要求,人物塑造具有典型性,写作立场清晰明了。
他本人是古典主义作家的代表,作品也是古典主义作品的典范。
参考文献:
①、②:刘浥泓《古典主义文学的典范——莫里哀的<伪君子>文学评析》》
③、④:张炜、李晓卫《从<伪君子>解读莫里哀的写作立场》
《伪君子》赏析
姓名:郐世杰
班级:中文1340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