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二氧化碳膜过程技术经济分析
高炉煤气中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利用技术研究

高炉煤气中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利用技术研究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而高炉煤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研究高炉煤气中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利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炉煤气中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利用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
首先,高炉煤气中的二氧化碳捕捉技术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高炉煤气中的二氧化碳首先需要被捕获并分离出来,以便进行后续的利用。
常见的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包括化学吸收法、物理吸附法和膜分离法等。
化学吸收法是通过使用吸收剂将二氧化碳与其他气体分离,常用的吸收剂有胺类溶液。
物理吸附法是利用特定的吸附剂将二氧化碳吸附到其表面,如活性炭、分子筛等。
膜分离法利用特殊的分离膜将二氧化碳与其他气体进行分离,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能耗较低的优势。
其次,高炉煤气中二氧化碳的利用技术也是研究的焦点之一。
二氧化碳的利用可以通过化学转化、利用于产业领域和碳捕获与储存等方式实现。
化学转化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有用化合物的过程,例如利用二氧化碳制备甲酸、甲醇等。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能够将其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产品。
利用二氧化碳于产业领域是指利用高炉煤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材料,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如聚合物、液化石油气等。
碳捕获与储存技术是将二氧化碳从高炉煤气中捕获后,通过管道输送至地下储存,减少其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对于高炉煤气中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利用技术的研究,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高炉煤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捕捉和分离过程耗能较大。
因此,如何降低捕捉过程的能耗是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其次,如何选择合适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也是一个挑战。
不同的利用技术对二氧化碳的选择性要求不同,且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也有所差异。
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选择合适的利用技术。
为解决上述挑战和难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技术研究和探索。
首先,可以通过改进捕捉和分离技术,提高二氧化碳的捕捉效率并降低能耗。
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经济与环境影响研究

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经济与环境影响研究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明显,人们对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深入。
二氧化碳(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排放直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CCS技术的经济和环境影响。
首先,我们来关注CCS技术对经济的影响。
实施CCS技术将会带来巨大的投资成本。
因为CCS技术需要建设和维护大规模的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设施,这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投入。
然而,一旦CCS技术得到完善并投入实际运行,它有潜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首先,CCS技术允许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厂继续运行而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有助于稳定能源供应并保持工业生产的连续性。
其次,CCS技术还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从技术研发到设备制造、设施运行等多个环节都需要人力资源。
此外,CCS技术还可以为国家带来出口收入,因为一些国家可能会出口CCS技术和专业知识。
然而,CCS技术的实施也会带来一些环境影响。
一方面,CCS技术能够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有助于控制全球气温上升的速度。
这一点对于减少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CCS技术本身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二氧化碳捕获阶段往往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这可能导致额外的煤炭或天然气消耗,进而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此外,二氧化碳封存阶段可能会涉及地下注入,这可能引发地质灾害风险,如地震或地下水污染。
因此,在实施CCS技术时,必须进行充分的环境评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为了准确评估CCS技术的经济和环境影响,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是评估项目或政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在评估CCS技术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是成本方面,包括建设和运营成本、能源消耗和碳捕获成本等。
其次是效益方面,主要衡量项目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以及对能源供应的影响。
二氧化碳的膜分离技术

二氧化碳的膜分离技术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气体,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
二氧化碳的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半透膜将CO2从气体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高效、经济、环保的方法。
本文将从二氧化碳的制备、性质及应用以及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二氧化碳的制备、性质及应用二氧化碳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无论是化工、冶金、钢铁、建筑材料、玻璃、食品、医药还是环保等行业,二氧化碳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
化学法包括碳化、氧化和碳酸盐分解;物理法包括低温分离和吸附分离等;生物法则通过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活动从而产生CO2。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燃且稳定的气体。
它具有高溶解度、易于液化、低毒性和低成本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饮料中喷气饮料、矿泉水中需要二氧化碳的饮料、冷却材料和制冷剂、药品和医疗器械、保鲜冷藏、保护居住和工作环境、发动机和车内雾化器等等。
同时,二氧化碳还是大气层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是地球温室气体中的重要代表。
二、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发展前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选择性渗透膜从混合物中选出一种或几种成分的分离技术,因其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医药等领域。
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分离物质分子大小、分子形状,利用不同的半透性膜对它们进行分离。
对于二氧化碳的膜分离技术,一般采用的是气相渗透膜,它具有高选择性、高通量、高稳定性、易于操作等优点。
根据膜的性质和应用,膜分离技术可以分为常温常压膜分离、温压加强膜分离和反渗透膜分离三大类。
在二氧化碳的膜分离技术中,最常见的是温压加强膜分离,通常使用的是非极性材料制成的膜,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聚苯乙烯(PS)等。
未来,膜分离技术将继续取得飞跃性进展。
在二氧化碳膜分离技术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完善温压加强膜分离技术,提高分离效率和维护周期;2. 寻找更适合二氧化碳分离的高性能膜材料,提高分离效果和分离通量;3. 研究新型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探索更多可能性;4. 利用新型技术,例如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提高二氧化碳分离的效率。
分离二氧化碳膜过程技术经济分析

增刊论文摘要·409·总磷、石油类等,但不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D。
“UV/Fenton”法能够比较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COD。
当进水COD平均值69.11 mg/L,“UV/Fenton +混凝沉淀+砂率+活性炭吸附组合”组合单元使出水COD下降到36.85 mg/L,去除率达46.68%。
UV/Fenton手段属于基于羟基自由基氧化的高级氧化方法。
经过UV/Fenton氧化单元处理后的废水,为后续的双膜法处理单元的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双膜法组合单元的流出液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离子含量均很少,COD值小于10 mg/L,电导率为20~50 μS/cm,可实现梯级回用。
UV/Fenton氧化单元后需要考虑固体悬浮物、总铁以及残留过氧化氢的去除。
关键词:重质油加工废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UV/Fenton;双膜法换热器污垢及清洗理论及技术新进展刘明言1,2(1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072;2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摘要:第8届换热器污垢及清洗国际会议2009年6月14~19日在奥地利召开,约100位与会专家介绍了各自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内容涉及:原油及烃类流体污垢;动力系统及装置污垢;食品生产过程污垢;污垢机理实验调查;污垢模型;污垢CFD模拟;换热器污垢设计;表面材料对污垢影响;污垢去除;换热器清洗;结晶污垢;换热器污垢检测等。
关键词:污垢;换热器;清洗————————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20876106)、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0641)、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09JCZDJC24100)资助。
作者简介:刘明言,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 myliu@。
分离二氧化碳膜过程技术经济分析王志,杨东晓,张晨昕,王纪孝,王世昌(天津市膜科学与海水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摘 要:管道中输送天然气前,必须将天然气中的CO2分离以满足特定的CO2含量标准(2%);为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应该将CO2从燃烧尾气中捕集以进行进一步处理,如地质埋存。
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引言: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工程领域对于高效、经济、绿色的处理技术需求日益增长。
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具有高选择性、高通透性、操作简便以及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可以应用于水处理、废气处理、固液分离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就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水是生命之源,但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发展,水资源的供应变得紧张,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领域。
1.1 饮用水处理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具有净化水质、去除悬浮物和微生物的优势。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微滤和纳滤等。
超滤膜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胶体物质和微生物,微滤膜则可去除较大颗粒、浑浊物质和细菌,而纳滤膜可以去除更小的有机物、无机盐和微生物。
膜分离技术能够高效地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提高饮用水的水质。
1.2 污水处理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被广泛应用于深度处理和回用。
通过采用超滤和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有机物和盐分等污染物去除,可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而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采用微生物膜反应器(MBR)结合膜分离技术,能够实现高效处理和回用,降低环境污染。
1.3 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是一个既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又能提供居民和工业用水的重要途径。
膜分离技术在海水淡化中是首选技术之一。
通过采用反渗透膜,将海水中的盐分和微生物去除,可获得符合人类饮用和工业用水标准的淡水。
膜分离技术在海水淡化中具有节能、高效和环保等优点,成为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
二、膜分离技术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废气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之一,其中包括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等。
膜分离技术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气体分离和气体净化方面。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经济性分析关键信息项:1、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成本构成设备购置成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营维护成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源消耗成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力成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收益来源碳交易市场收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补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潜在的环境效益转化收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济评估指标投资回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部收益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净现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风险因素技术成熟度风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变动风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市场价格波动风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引言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经济性分析对于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本协议旨在对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经济性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11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概述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是指将工业和能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捕获,并通过运输将其封存到地下地质构造或海洋等场所,以实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
112 技术分类目前常见的碳捕集技术包括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等;封存方式主要有地质封存、海洋封存和矿化封存等。
12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成本构成分析121 设备购置成本这是实施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初始投资之一,包括二氧化碳捕集设备、压缩设备、运输管道、封存设施等的采购费用。
O2CO2燃烧技术应用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硕士学位论文O2/CO2燃烧技术应用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姓名:朱路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指导教师:刘彦丰2011-03摘要摘要在普遍要求节能减排的国际大背景下,作为新型燃烧技术的富氧燃烧技术受到了各个研究机构广泛的重视。
本文针对富氧燃烧技术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对其进行了综合全面的经济可行性分析,为其以后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中应用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的相关原理对富氧燃烧机组各个设备的运行和能耗情况进行了定量的计算评估,包括锅炉本体、空分制氧系统、CO2捕集系统和烟气脱硫系统等。
并应用热力学成本估算方法,对锅炉本体的基建投资情况进行了估算,最后还应用技术经济学中的等额年度化分期偿还成本的原理,在考虑燃煤费用、运行维护费用和净输出功率的情况下,对机组进行综合性的经济性分析,很直观的描述了富氧燃烧技术的优劣性。
此外,本文对锅炉改造、各设备的相关结构和运行流程也做了详细的介绍,使评估的内容更加完善。
通过对各设备的全面分析,可以得出,富氧燃烧锅炉和烟气脱硫系统的效率比常规机组略有提高,但空分制氧系统和CO2捕集系统消耗的大量能量又使机组的整体效率降低了很多,同时这些设备的基建投资也需要额外的大量增加。
当把所有这些因素都综合到供电成本里时,可发现富氧燃烧机组的供电成本比常规机组是要高的,但减少了大量的CO2排放,由此引起的环境收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总的来说,富氧燃烧技术的应用是可行的,在与其他CO2减排技术的对比中,经济性是相对比较明显的,存在的优势也是比较大的。
关键词:富氧燃烧;经济性分析;投资;能耗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universal demand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he oxy-fuel combustion technology, as a new burning technology, has received various research institutions’ extensive attention. To the existing merit and shortcoming of oxy-fuel combustion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comprehensive economic feasibility analysis, providing theory basis for its future application.In this paper, the related principle of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and the heat transfer theory is applied to estimated the operation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equipments in the the form of quantitative, including the boiler, air separation unit, CO2 capture system and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systems. And it has estimated the boiler’s initial cost applying thermodynamics cost estimate method. Finally, this paper carry on a comprehensive economic analysis for the unit. In the analysis, it refers to the cost of the annual amortization in technical economics, and consideres the coal costs,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sts and the net electricity. It is very intuitive description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xy-fuel combustion technology. In addition, The boiler improvement, the various equipment's related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process has also been introduced in detai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ntent of the assessment.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ll kinds of the equipments,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efficiency of the boiler and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appliance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unit, but the huge energy consumption of air separation unit and CO2 capture system reduced the overall efferency of unit, and the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increase sharply meanwhile. When all these factors are integrated to the cost of electricity supply, you can find that the oxy-fuel combustion unit's cost of electricity supply is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unit’s, but it reduces a large amount of CO2 emissions and the environmental gains is inestimable. Generally speaking, oxy-fuel combustion technology is feasible, it is more economic than the other CO2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Compared with other technology, it has more advantages.Keywords: oxy-fuel combustion;ecomomic analysis;investment;energy consumption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O2/CO2燃烧技术应用的经济可行性分析》,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华北电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膜技术在分离沼气中二氧化碳的应用

第3 4卷
第 3期
0 . 2 6 T r im 。分离纯度 ( 体积分数 ) 要求 高于 9 5 % 以上后 , 运行成本则增加很快。
另外 , 若 要求 的 C H 回 收率 低 于 9 5 %, 则 分 离 成本 呈 下 降 趋 势 。大 于 9 5 %, 分离成本 显著增加。 因此 , 在确定 C H 回 收 率 和 纯 度 时 , 要 进 行 系 统 的
第3 4卷 第 3期 2 0 1 4年 3月
煤 气 与 热 力
GAS & HEAT
V0 l _ 3 4 No . 3 Ma r .2 01 4
・
燃气气源与加工利用 ・
膜 技 术 在 分 离 沼气 中二 氧 化碳 的应 用
罗 东晓 2
( 1 . 新 奥能 源控 股有 限公 司 ,河 北 廊坊 0 6 5 0 0 1 ;2 . 中 山大学 ,广 东 广 州 5 1 0 2 7 5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8— 2 6 ; 修 回 日期 : 2 0 1 4— 0 2— 0 8
・
B 01 -
W W W . w a t e r g a s h e a t . c o f l
罗东晓: 膜 技 术在 分 离沼 气 中二 氧 化 碳 的应 用
2 0 1 1 , 3 1 ( 3) : 2 1—2 3 .
技术经济分析 ,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6 结语
S e p a r a t i o n o f Ca r bo n Di o x i de f r o m Bi o g a s
L UO Do n g x i a o
膜作为一种新技术应用于分离沼气 中的 C O , / C H , 与传统方法相 比较 , 具有 占地面积 小、 工艺简 单、 操作方便、 运行成本低的显 著优势 , 特别适合 中 小 规模 的生 物燃 气工 程项 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刊论文摘要·409·
总磷、石油类等,但不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D。
“UV/Fenton”法能够比较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COD。
当进水COD平均值69.11 mg/L,“UV/Fenton +混凝沉淀+砂率+活性炭吸附组合”组合单元使出水COD下降到36.85 mg/L,去除率达46.68%。
UV/Fenton手段属于基于羟基自由基氧化的高级氧化方法。
经过UV/Fenton氧化单元处理后的废水,为后续的双膜法处理单元的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双膜法组合单元的流出液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离子含量均很少,COD值小于10 mg/L,电导率为20~50 μS/cm,可实现梯级回用。
UV/Fenton氧化单元后需要考虑固体悬浮物、总铁以及残留过氧化氢的去除。
关键词:重质油加工废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UV/Fenton;双膜法
换热器污垢及清洗理论及技术新进展
刘明言1,2
(1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072;2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
摘要:第8届换热器污垢及清洗国际会议2009年6月14~19日在奥地利召开,约100位与会专家介绍了各自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内容涉及:原油及烃类流体污垢;动力系统及装置污垢;食品生产过程污垢;
污垢机理实验调查;污垢模型;污垢CFD模拟;换热器污垢设计;表面材料对污垢影响;污垢去除;换热器清洗;
结晶污垢;换热器污垢检测等。
关键词:污垢;换热器;清洗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20876106)、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0641)、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09JCZDJC24100)资助。
作者简介:刘明言,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 myliu@。
分离二氧化碳膜过程技术经济分析
王志,杨东晓,张晨昕,王纪孝,王世昌
(天津市膜科学与海水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天津300072)
摘 要:管道中输送天然气前,必须将天然气中的CO2分离以满足特定的CO2含量标准(2%);为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应该将CO2从燃烧尾气中捕集以进行进一步处理,如地质埋存。
与传统分离技术相比,膜技术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维修费用低及环境友好等优点,是很有竞争力的分离CO2技术。
本文针对天然气脱除CO2和燃烧尾气捕集CO2两种CO2分离过程,探讨了膜分离过程中的分离性能和能耗,包括单级过程和二级过程。
结果表明,与单级过程相比,带有循环流二级过程的分离性能更为优异。
对于天然气脱除CO2过程,采用分离因子为20的商业化醋酸纤维素(CA)膜的二级过程可实现分离目标(CH4纯度大于98%及CH4收率大于98%);对于燃烧尾气捕集CO2过程,采用分离因子为20的商业化聚苯醚(PPO)膜二级过程无
化工进展 2009年第28卷·410·
法实现分离目标(CO2纯度大于95%及CO2收率大于90%),但采用本课题组开发的聚烯丙基胺(PAAm)复合膜(分离因子为83)的渗透侧抽真空二级过程可实现分离目标。
对于天然气脱除CO2过程, CA膜的二级分离系统的能耗为107 kJ/(m3(STP)feed),大大低于传统胺吸收法的600~900 kJ/(m3(STP)feed)。
对于燃烧尾气捕集CO2过程,PPO膜的进料侧加压二级分离系统能耗约为2.62 MJ/(kg CO2 recovered),考虑到热能转化为电能时的转化因子为3~4,而传统化学吸收法的能耗约为3~4 MJ/(kg CO2 recovered),此法尚不能与传统方法竞争。
采用PAAm复合膜的渗透侧抽真空二级系统能耗约为0.95 MJ/(kg CO2 recovered),可与传统化学吸收法竞争。
关键词:膜过程;分离性能;能耗;CO2分离
————————
第一作者简介:王志(1966—),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膜科学与技术。
E–mail wangzhi@。
错流式减压膜蒸馏海水深度浓缩过程
王丽,李保安,高晓飞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研究所,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膜科学与海水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072)
摘要:首先探讨了氯化钠浓度对错流式减压膜蒸馏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利用错流式减压膜蒸馏对海水进行深度浓缩的过程以及有效的海水预处理工艺。
研究表明:未经严格预处理的海水具有很低的膜通量,且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迅速减小,而经过严格预处理的海水具有与氯化钠水溶液相近的膜通量曲线,在复杂的海水体系中钙镁结垢是产生膜污染的最主要因素;微滤+除硬+ pH值调节的海水预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地去除海水中的硬度离子和防止膜污染,保障膜蒸馏过程的顺利进行。
当海水被浓缩至4.5倍以上时,膜污染仍然是导致膜通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海水中的总盐度达到25%时由于浓度极化效应使膜表面的氯化钠浓度达到了饱和而结晶析出,膜通量急剧降低直至膜蒸馏过程无法进行。
在正常的海水膜蒸馏过程中,膜的脱盐率保持在99.7%以上,且与海水浓度基本无关。
膜表面的钙镁结垢以及氯化钠结晶不仅会阻塞膜孔使膜通量降低,而且会导致膜孔的润湿和料液的渗漏,因此膜蒸馏过程中的防垢非常重要。
在海水的膜蒸馏实验过程中获得了固体盐结晶,其氯化钠含量达到了94.49%。
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水经适当预处理的条件下,利用错流式减压膜蒸馏进行海水淡化和浓海水资源化利用具有技术可行性。
关键词:错流式减压膜蒸馏;海水预处理;膜污染;浓度极化
————————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B03A06),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08ZCKFSH02200)。
作者简介:王丽(1984—),女,硕士研究生。
联系人:李保安,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E–mail baoan.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