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气象要素随海拔高度变化(衡山)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地形与气候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形与气候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形与气候知识点在高考地理中,地形与气候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两个关键要素。

一、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地势高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力逐渐降低,空气变得稀薄,保温作用减弱。

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 1000 米,气温下降约 6℃。

例如,在赤道附近的高山地区,即使地处热带,也可能有终年积雪的现象。

2、地形阻挡山脉会阻挡气流的运动。

当湿润的气流遇到山脉时,会被迫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所以山脉的迎风坡往往降水丰富,而背风坡则相对干燥。

比如,我国的秦岭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使得秦岭以北地区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燥;而秦岭以南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

3、地形类型盆地地形由于周围山地环绕,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冬季相对温暖。

同时,盆地内的空气流通不畅,热量容易积聚,使得气温较高。

而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但地面吸收的热量容易散失,所以昼夜温差较大。

4、山谷风在山区,白天山坡受热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冷却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山风。

山谷风会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产生影响,比如增加山谷地区的昼夜温差。

二、气候对地形的影响1、风化作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风化作用的类型和强度不同。

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作用较强,岩石容易被分解;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物理风化作用较为显著,岩石容易崩裂破碎。

2、侵蚀作用湿润气候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侵蚀作用强,容易形成峡谷、瀑布等地形;而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较强,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地貌。

3、堆积作用在河流的出山口、河口等地,由于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会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等地貌。

在干旱地区,风力携带的沙尘会在风速减小的地方堆积,形成沙丘等地貌。

三、地形与气候的综合影响1、农业生产地形和气候共同影响着农业生产。

气候概况

气候概况

南岳山气候分析一.衡山概况衡山山势雄伟,绵延数百公里,号称有七十二峰,地处东经经度112.708225 纬度27.226394之间,又名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山县。

二、气候状况1.降水:由降水量五年滑动平均值表,也就是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折线图可知多数平均值处于1000--1200mm之间,降水量处于1000mm以上的保证率约为80%,雨量充沛。

降水量一直处于波动中,总体来说变化并不十分大,但1998-2007年的降水量出现突然增加,可能发生洪灾。

相比而言,1961-1971年则相对干旱。

可以看出该地区属于雨量充沛区。

由1953--2010年逐月降水量平均值,即年内变化情况可知,五月份降水量最多,十二月份降水量最少。

总的来说,冬季干旱,其他季节雨量较充沛2、日照:由多年滑动平均值图可知: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大,波动的起伏大,并无明显规律。

总体来说近些年来的日照时数有所下降。

由逐月日照平均值可知:日照时数应该先增加后减少,但是三月份出现日照的陡然降低,应该是出现灾害的缘故导致,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春季则相对较少。

3、气温:由图,平均气温均在11度之上,在1997年之前,除了1962—1968年这段时间气温稍高之外,其他气温大致在11—11.5度范围内,1997年以后,气温开始出现上升,大约上升1度左右。

同样,最高气温除在1962—1968年之内出现升高之外,也是从1997年开始出现大幅上升。

最低气温也是如此。

一月的平均气温为0.3度,七月最高为21.6度。

一月最低气温为-2.43度,七月最高气温为24.76度。

由数据可知,夏季气温适宜,冬季气温稍稍偏低,但也不是非常寒冷。

是比较适合的居住之地。

总体来说,南岳山具有气候较为温和,雨水充足,热量资源充足等特点。

春季开始升温,同时降水量也会相应增加;夏季气温较为适宜,降水相应增多;秋季相对凉爽,降水量多于春季;冬季具有湿冷的特点。

三、误差分析1. 由于数据是小组人员一起完成的,每人负责的板块不同,所以可能数据的出路过程中会出现计算错误又没有被找到的错误。

气温随海拔变化的基本规律

气温随海拔变化的基本规律

气温随海拔变化的基本规律气温随海拔变化的基本规律:在大气环境中,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嘿,朋友们!想象一下,海拔就像是一座巨大的楼梯,而气温呢,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孩子,它随着这楼梯一级一级地往上爬或者往下走,而且呀,这个小孩子还特别有个性,它是越往上爬就变得越“冷漠”,也就是气温越低。

这就好像是气温这个小家伙在高海拔的地方被冻得瑟瑟发抖,所以温度就降下来啦。

你看哈,当我们身处低海拔地区时,就像是在温暖的怀抱中,周围的空气就像一群热情的小伙伴,紧紧地围绕着我们,给我们带来适宜的温度。

但是,当我们开始攀登那高高的山峰,往海拔高处进发时,就仿佛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这里的空气变得稀薄了,就好像那些热情的小伙伴都渐渐散去了一样,而气温呢,也跟着急剧下降。

这就像是攀登高山的过程中,气温这个“小调皮”被高海拔这个“大怪兽”给吓到了,赶紧降低自己的热度来保护自己。

在实际生活中,这种规律的影响可不小呢。

比如,在高海拔的山区,即使是在夏天,夜晚也可能会非常寒冷,甚至可能会下雪。

像我国的青藏高原,那里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所以气温相对就比较低。

还有那些登山爱好者们,他们在攀登高峰时,必须要带上足够保暖的装备,否则就可能会被低温给“欺负”了。

有数据显示,海拔每升高 1000 米,气温大约会下降6℃左右。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了解了气温随海拔变化的这个规律,对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气象学中,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在旅游和户外运动中,能让我们提前做好应对不同温度的准备;在生态学中,对研究动植物的分布和生存环境也有着关键的作用。

总之,气温随海拔变化的规律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个神秘密码,它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对科学充满好奇,那不妨多去探索一下大自然的奥秘,说不定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规律呢!大家可以多看看相关的科普书籍,比如《万物简史》,或者关注一些科普网站和节目,让我们一起在科学的海洋中畅游吧!。

高海拔区域气象要素时空变化分析

高海拔区域气象要素时空变化分析

高海拔区域气象要素时空变化分析高海拔区域是地球上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气候极端,天气不稳定,污染少,自然环境相对干净,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这些特殊地带的气象要素时空变化研究对气候变化的整体把握、科学决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海拔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高海拔地区的气象要素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

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空气湿度逐步降低,降水不均匀分布,风速明显增大。

据调查显示,青藏高原地区的平均气温随海拔每升高1000米,平均降温约为0.6°C,空气湿度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也逐渐降低,年平均降水从东南到西北呈现明显递减的趋势。

二、高海拔气象要素的成因分析高海拔地区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大气层结构的变化高海拔地区大气层结构的变化直接导致了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

高空近地层的透明大气层离子浓度较低,空气质量较好,特别是在青藏高原的北部气候条件下,大气层平稳,变化不大,气象要素相对稳定。

而在青藏高原南部,不仅气候条件变化剧烈,大气层结构也变化很大,因此气象要素的变化幅度也很大。

2.人类活动的影响在高海拔地区人类活动对气象要素的变化也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过度的开采、运输和旅游活动都会改变高海拔地区的气象环境。

例如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和降雪不足,直接导致了高山植被的衰退和生态系统的失衡,从而影响了人类和动物的生存和健康。

3.气候变化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高海拔地区的气象要素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臭氧层的破坏,导致了局部气候变化,如北坡气候渐渐变得干燥,而南坡则变得湿润。

三、高海拔气象要素时空变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影响1.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高海拔气象要素时空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尤为显著。

由于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导致高山地区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威胁,植被周期和生态平衡被打破,地下水位降低,甚至出现了陆地生态系统的破坏现象。

衡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衡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衡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衡山的植被、土壤和地质地貌发育都比较典型,我们在20xx年5月25日~20xx年5月30日对衡山进行了实习考察,学到了许多有关生态、土壤和地质地貌方面的知识,我们还亲身体验了祝融峰之高、水濂洞之奇、藏经殿之秀以及方广寺之深。

1.实习目的调查衡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和三个样地的群落特征,观察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规律,比较沿途群落特征的变化,认识衡山土壤的主要类型、剖面特征、成土要素以及垂直分布规律,掌握生态植被和土壤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认识衡山的地质状况,积累野外植物群落调查经验,学会辨别常见植物和制作植物样品。

2.实习区域概况衡山地处湘江中游,位于北纬27°10′~27°20′,东经112°34′~112°44′,北起福田镇,南至樟木市,东起南岳镇,西至界牌,面积约为342平方公里,自隋文帝起,衡山被誉为天下南岳。

衡山主体为燕山期花岗岩,属于受一定程度变质的黑云母斜长花岗岩。

由于断层发育,前山多悬崖峭壁,地势陡峻,后山较平缓。

矿物组成长石约50%,石英30%,黑云母10%,还有白云母、斜长石和金红石等。

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的伟晶质花岗岩,节理发育,抗风化能力弱,形成几米到数十米厚的风化层。

衡山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土层深厚,质地较轻,为砂壤或砂土。

花岗岩外围分布有第三纪红色岩系和前泥盆纪的浅变质岩,这些地区发育的土壤土层较薄,质地粘重。

衡山山麓地区,东部主要为花岗岩,具三组节理,常有石英脉。

西部主要为第三纪红色岩系和志留奥陶纪石英砂岩及千枚状面岩,在岩性方面,红色岩系比较软弱。

自喜马拉雅运动以后,衡山东西两侧发生巨大断层,形成许多高峰、断崖和峡谷等。

在上述地质地貌条件下,土壤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风化后的残积物和堆积物,剖面多砾石。

衡山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分布状况衡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南北来往气流频繁,降水丰富,干湿季节不明显,温度和湿度垂直变化明显。

某气象站测得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所...

某气象站测得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所...

某气象站测得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所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海拔高度h0 100 200 300 400(米)气温T(摄氏20 19.4 18.8 18.2 17.6度)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海拔高度越大,气温越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海拔高度越大,气温越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1)当海拔高度是500米时,气温是1717摄氏度.(2)当海拔高度是600米时,气温是16.416.4摄氏度.分析:通过观察,发现规律:海拔高度0米对应20℃,100米对应19.4℃,200米对应18.8℃,…400米对应17.6摄氏度,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下降20-19.4=19.4-18.8=18.8-18.2=18.2-17.6=0.6摄氏度;由此规律,推导500米的对应气温用17.6-0.6摄氏度,海拔600米的对应气温17.6-0.6-0.6摄氏度,即可得解.解答:解:每升高100米的气温下降温度:20-19.4=19.4-18.8=18.8-18.2=18.2-17.6=0.6(摄氏度),(1)海拔500米的气温:17.6-0.6=17(摄氏度),(2)海拔600米的气温:17-0.6=16.4(摄氏度),答: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海拔高度越大,气温越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1)当海拔高度是500米时,气温是17.6-0.6=17摄氏度.(2)当海拔高度是600米时,气温是17.6-0.6-0.6=16.4摄氏度;故答案为:海拔高度越大,气温越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17摄氏度,16.4摄氏度.点评:先找到规律,再根据规律求解.。

海拔 自然条件 气候水文因素举例

海拔 自然条件 气候水文因素举例

海拔什么是海拔?海拔是指地球表面某一点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高度。

它是衡量地形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以米为单位表示。

海拔的影响因素海拔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水文条件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因素对海拔的影响。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指地球表面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包括地形、岩石类型、土壤质地等。

这些自然条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海拔。

1.地形:地形起伏是决定海拔的重要因素之一。

山脉和丘陵区通常具有较高的海拔,而平原和盆地则较低。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尼泊尔和中国之间,其峰顶海拔超过8000米。

2.岩石类型: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抗侵蚀性能。

硬质岩石如花岗岩和片麻岩在风化侵蚀中耐久性高,容易形成较高的山峰和山脉。

而软质岩石如泥岩和砂岩则容易被侵蚀,形成较低的山丘。

3.土壤质地:土壤的质地会影响水分的渗透和保持能力。

粘土质地的土壤比砂质土壤更容易保持水分,从而有利于植被生长。

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较低,土壤冻结时间较长,导致土壤水分含量较低。

气候因素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不同气候条件对海拔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温度:随着海拔的增加,气温通常呈递减趋势。

这是因为高海拔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空气稀薄,导致温度下降。

例如,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上,其海拔超过8000米,在顶峰处极端寒冷。

2.降水量:随着海拔的增加,降水量通常呈现出明显变化。

在低海拔地区,由于气温较高,水蒸气容易上升形成云,从而导致降水较多。

而在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水蒸气凝结的能力减弱,导致降水量减少。

例如,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由于其高海拔特点,降水量相对较少。

3.风向和风速:地形对风向和风速有着显著影响。

山脉和山谷会改变风向,并增加风速。

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风速通常比低海拔地区更大。

这也是为什么喜马拉雅山脉周围经常有强劲的风。

水文因素水文因素是指与水相关的自然条件和过程。

它们对海拔起到重要影响。

为什么高度会影响气温?

为什么高度会影响气温?

为什么高度会影响气温?一、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是指地面上某一点到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它是影响气候和气温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

这是由于大气的压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小,致使温度下降。

在低海拔地区,大气受到较高的压强作用,气压大,气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高,热量传递较快,温度升高。

而在高海拔地区,大气受到较小的压强作用,气压小,气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低,热量传递缓慢,温度下降。

二、地面高度影响地表温度地面的高度也会对气温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地表高度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表上的入射角度和强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地表的温度。

在山脉等高地区,由于地势的高低差异,太阳辐射在地表上的入射角度较大,太阳辐射能量集中在较小的面积上,地面温度升高相对较快。

而在平原或低洼地区,太阳辐射在地表上的入射角度较小,太阳辐射能量较为均匀地分布在较大的面积上,地面温度升高较为缓慢。

三、地形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高度差异会改变气流的运动情况,进而影响气温。

在地形复杂的地区,如山脉和山谷之间,大气在运动时会受到地形的阻挡和引导。

当气流经过山脉时,会受到山体的阻挡,从而被迫上升,形成上升气流。

上升气流会冷却和凝结,导致水蒸气凝结成云、圈层和雨雪。

这种现象被称为地形降水。

相比之下,山体背风处的气流下沉,导致气温增加。

四、影响局地气温的地形要素除了地势高度的影响外,地形中的其他要素也会对局地气温产生影响。

例如,湖泊和海洋的存在会增加周围地区的湿度,并缓和气温的变化。

山谷和峡谷通常被贮存的冷空气所填充,导致局部气温较低。

另外,植被也是地形要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绿化覆盖的区域,比如森林,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和土壤热量,导致局地气温降低。

相反,裸露的土壤或城市区域则会反射太阳辐射并储存热量,导致局地气温升高。

总结起来,高度的变化会对气温产生重要影响。

海拔的升高导致气压减小,热量传递减慢,气温降低。

地面高度的变化会改变太阳辐射的入射角度和地形对气流的影响,进而影响地表温度和局地气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要素随海拔高度变化(衡山)
——13级地理科学2班4组
一、实习任务
1.实习目的与任务概述
通过攀登衡山进行实地考察和相关数据收集,并且进行记录与拍照,使用通风干湿表和空盒气压计对于每一个选点的气压和气温进行数据记载,并对于选点的海拔、经纬度和测量时间做出简单记载。

在下山回到基地之后对于所登记数据进行汇总,做出相应的图表,最后进行分析总结出其规律。

2.实习时间:2014年11月22日
3.实习路线
衡山基地——介石林——半山亭——慈爱亭——铁佛寺——湘南寺——南天门——天王殿——祝融峰
4.实习仪器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1)实验仪器:滴管,蒸馏水,通风干湿表,空盒气压计,GPS
(2)实验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通风干湿表:
a.温度计的水银柱:检查通风干湿表温度计的水银柱是否
连接。

b.仪器精度:检查2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其差值不
超过0.2℃。

c.测量时应选在空旷的地方,且人应远离仪器。

d.读数时,视线与水银柱刻度平行。

②空盒气压计:
a.挤压气囊时,气压不应高于106kpa。

b.测量时,应将空盒气压计水平放置。



二、实习内容
11月22日上午八点,在熊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登山,进行气象实验。

测量内容如下表:
间修正值为0。

湿表编号354号,在-20℃~+32.5℃之间修正值为0。

由以上图表可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根据数据测量可得,气压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

随着的海拔的上升,单位面积垂直上方空气柱的体积逐渐减少,也就是说气压将
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减小。

(2)总体而言,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

但在基地测量中,因为清晨气温尚未完全回升,在基地出现不同于其他点的低温。

在介石林和半山亭的测量中,由于太阳逐渐升起气温开始回升,半山亭的温度稍高于介石林,但是高幅不大。

另外,在南天门和祝融峰,因为人流量比较多,气温测量有一定误差,但是总体上来说,气温都是遵循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的规律的。

(3)在上山过程中,相对湿度随海拔升高总体是呈下降趋势。

其中,在介石林中,所测量地区位于林荫树下人迹罕至之处,太阳辐射弱,湿度有一个超出规律的变化。

同理,在铁佛寺和湘南寺的测量中出现相关波动。

但总体上,随时间接近正午,太阳辐射增强,气温上升,大气饱和水汽压增大,空气的相对湿度下降。

三、实习总结
今天我们在熊老师和郭老师的带领下,攀登上南岳最高峰祝融峰。

我们熟悉掌握了通风干湿表和空盒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同时总结出气压和气温以及相对湿度与海拔变化之间的相关规律。

一路上我们一边实习一边记载,在野外实习收获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在人生经历中也受益匪浅。

这是衡山野外实习的最后一天,也是我们实习过程中最为印象深刻的一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